舒适化医疗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麻醉学发展成就舒适化医疗医学PPT课件

麻醉学发展成就舒适化医疗医学PPT课件
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麻醉同仁 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麻醉学科一定会实现它的发展目 标,为完成医改任务,造福中国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保证他们在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舒适享受,做出 它应有的贡献!
16
17
11
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在解决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问题和医疗诊治的安全性 问题这两个医疗服务的基本问题后,医疗服务面临的 另一个更主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医疗诊治过程的舒适性 问题,也即以“舒适化医疗”为代表的、以人文关怀 为内涵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12
您的笑容是多么熟悉……
13
医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 外科手术越来越复杂,无痛操作和检查不断广泛地开
8
所以说麻醉的发明,当之无愧的成为到20世纪末为止排名第4 的改变人类命运的最伟大发明。
9
舒适化医疗的延伸……
如今,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麻醉仅仅与手术相伴,而是 更多期盼从检查到治疗的整个医疗过程都能够在无痛 中完成,乃至在精神层面上也要有尊严,此即“舒适 化医疗”的内涵。
10
所以,从术后镇痛、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 镜、无痛支气管镜、癌痛治疗乃至多种美容手术等, 麻醉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麻醉医生在各个领域所发 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展 有一群人,他们让您平稳度过危险的手术期 他们帮您克服恐惧,让您也能谈笑自如地"刮骨疗伤"
这就是一直在背后默默工作的------------麻醉医生
14
麻醉医生-----您生命的保护神
15
展望
展望未来,麻醉学科应做推动“舒适化医疗”发展的 主导学科,做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和认可的重 点学科。
麻醉学发展成就舒适化医疗
1
何为舒适化医疗?

舒适化医疗专业知识讲座讲义

舒适化医疗专业知识讲座讲义
保证术后尽可能小的后遗不适,尽可能少药物残留
基本配置
• 地点 • 人员 • 仪器 • 药品
无痛胃肠镜
无痛取卵和人流
麻醉风险评估门诊
手术前评估及麻醉咨询
眼科小儿全麻眼底检查
无痛介入诊疗前麻醉风险评估与指导
(一)检查前评估和体检 • 麻醉前风险评估 • 交待麻醉前注意事项 • 开具麻醉处方、签署知
14.腰部活动
□自如 □轻度受限 □中度受限 □重度受限
15. 目前状态: □好:跑步,网球,滑冰,蹬四层以上楼梯 □中:蹬2-3层楼梯,登山,打保龄球 □较差:日常生活,轻体力劳动,平地行走 □差:大部分时间卧床,不能进行任何体力劳动
血压
mmHg
心率
bpm
呼吸
次/分 体温
°C
神智 心电图 肝功 血糖 超声心动
手术医生-去除病变、创造伤害 麻醉医生-让患者对伤害无感受 最高境界的麻醉医生-满意麻醉基础上,应用 围麻醉器官保护技术让外科医生造成的损伤给 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无痛项目
一、无痛内镜(胃、肠、气管) 二、无痛人流 三、无痛分娩 四、无痛牙科 五、早产儿眼底检查 六、术后镇痛 七、晚期癌症止痛(临终关怀) 八、慢性疼痛的治疗(疼痛科)
李雪 冯艺 中国疼痛学杂志 2008
如何开展无痛内镜
• 协作科室 • 设备 • 标准化流程 • 人员 • 药物选择 • 患者管理
开展项目及协作科室
• 无痛胃镜 • 无痛肠镜 • 无痛ERCP • 无痛小肠镜 • 无痛纤支镜 • 无痛膀胱镜 • 无痛宫腔镜
消化科
呼吸科 泌尿科 妇产科
开展无痛内镜必须配备的设备
□清醒 □嗜睡 □模糊 □昏睡 □昏迷
ASA分级 胸片 肾功 电解质 其他

舒适化医疗-无痛医院

舒适化医疗-无痛医院

2020/11/18
4
二、疼痛机理-疼痛评估
疼痛机理
疼痛与其他感觉一样,由一种适宜的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换能后转变为神经冲动, 循相应的感觉传入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经脊髓、脑干、间脑中继后直到大脑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通过各级中枢整合后产生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
2020/11/18
5
二、 疼痛机理-疼痛评估
2020/11/18
12
五·常见疼痛治疗
➢ 无痛人流 ➢ 无痛内窥镜检查 ➢ 无痛分娩 ➢ 围术期镇痛 ➢ 无痛护理技术 ➢ 慢性疼痛治疗 ➢ 癌症镇
2020/11/18
13
无痛医院的核心
在于建立疼痛综合治疗中心管理
实施舒适医疗,创建无痛医院,疼痛科和麻醉科是主导,不仅要积 极处理急性疼痛,还要重视慢性疼痛的诊疗。
疼痛的影响
➢ 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 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对心理的影响
2020/11/18
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 精神、躯体的双重创 伤,引起循环、呼吸 功能紊乱及代谢、内 分泌功能失调,而且 严重时影响病人的康 复。
无痛医院是让病人在没有痛苦没有恐惧的环境下就诊、检查及治疗。病人 到医院看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使就医成为一个愉快和舒适的过程,是医 院提供给病人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
2020/11/18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舒适化医疗-无痛医院建设
无痛医院建设的目标
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无痛诊疗,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无痛诊疗,患者及家属 主动要求无痛医疗,从而消除病人的各种疼痛(急性、慢性疼痛),让病 人在诊疗过程中远离疼痛与恐惧,使整个就医过程无痛苦、舒适化。

舒适护理PPT课件

舒适护理PPT课件

手术后的生理不适主要是:卧位 不适、咳痰困难、睡眠差、翻身 困难、咽喉不适、疼痛、引流管 不适、术后大量静脉补液等,加强 术后早期对不适的护理,可以提高 舒适度。
提倡术后无麻醉意外者取自由卧位,经
卧位不适的护理
常翻身改变体位,使身体各部交替受压, 减轻受压部位负荷。 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选择正确而舒适 的体位,枕头高低应满足病人的习惯,卧 位姿势应维持良好的解剖位置,避免过 度伸展使肌肉紧张与牵拉,从而达到舒 适的目的。
基本舒适护理
高级舒适护理
基本舒适护理
基本舒适护理层次较低,属于生活 常识,无需做科学论证和舒适护理 研究。 如用聚光灯检查口腔时给病人戴 上避光眼镜;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注 意遮挡,减少暴露;病人夜间睡眠时 减少噪声,避免光线照射等。
高级舒适护理
高级舒适护理高于生活常识,需要舒适护理 研究,又分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类。 非侵入性高级舒适护理包括物理舒适、心 理舒适、社会舒适和精神舒适等。 ★ 侵入性高级舒适护理包括舒适用药、麻醉 、针灸等。要求护理人员除了研读现有的 医学基础学科和护理专业学科外,还需深入 药学、化学、传统医学等其他领域继续学 习,以更好地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 ★
完善床单位的准备,避免患者躺在有污染或褶
皱的床上,防止出现感染和压疮。 定期消毒,美化环境,使病区清洁、明亮、 安静、舒适。 完善卫生淋浴、热水供应等设施,利用壁柜 、床头柜妥善放置患者生活用品,保持良好 的通风采光及空气净化 治疗环境应免强烈的阳光、噪声以及强烈的 气味 ★
建立一个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安全的护理
环境,使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保持 精神放松、心情舒畅,积极地参与到治疗、 护理过程中,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护理人员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实施心理 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个 性、情绪变化、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

舒适护理ppt课件

舒适护理ppt课件
舒适护理教学
病人住院的两大需求 治疗
(医生给予治疗方案)
舒适
(护士给予舒适)
2
舒适的定义
舒适(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处于 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 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 感觉。
当个体感到体力充沛、精神舒畅,感 到安全和放松,一切生理、心理需要 都得到满足时,标志着最高水平的舒 适。
17
舒适护理意义
(六)推动优质护理的开展和深化
2009年以来,优质护理活动在全国广 泛而深入地开展,夯实基础护理实施 责任制小组包干制,做到床边护理, 这实际上就包含了舒适护理的内容, 真正做好舒适护理,提高病人的舒适 度和满意度,就很好地推动了优质护 理的持续开展和深化。
18
舒适护理分类
生理舒适 社会舒适 心理舒适
舒适护理发展
萌芽阶段
护理鼻祖南丁格尔强调病房必 须空气新鲜、条件舒适、环境 清洁、安静,早期形成了舒适 护理萌芽。
7
舒适护理发展
实践 理论
90年代初期出现有关舒适护理的报道, 1995 年美国舒适护理专家 Kolcaba 指导这一实践上升到理论,提出了舒 适护理理论的概念,认为舒适护理应 作为整体化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

联系,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

29
不舒适的护理
改善环境:协助重病人搞好个 人卫生清洁工作,条件允许 时 轻、重病人可分室而住,并 注
30
角色尊重:护士除了用亲切的 语言,尊敬的称呼外,还要不 时听取病人对治疗护理的意见。
8
舒适护理发展
理论 综合性学科
台湾萧丰富先生在1998年提出舒 适护(Comfort Care)模式,又称 萧氏双C护理模式。使基础护理和 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舒适和感受, 舒适护理作为一门学科有了明确的 研究方向。

舒适化医疗与围术期穴位刺激

舒适化医疗与围术期穴位刺激

围术期针刺评价及应用
▪ 针刺目前并不能达到临床麻醉的要求,尚有以下几方面缺陷: 1. 镇痛不全、肌松不良 2. 不能完全抑制内脏反应 3. 个体差异较大
围术期针刺评价应用
▪ 而针刺在术前对病人进行干预、促进病人早期活动、预防恶心呕 吐、脏器保护、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围术期针刺评价及应用
▪ 术前准备:取穴的主穴多以头面部安神的穴位及耳穴为主。 ▪ 术中取穴:由于手术消毒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多为远部选穴。 ▪ PONV:多选内关穴。
围术期穴位选择
▪ 术后镇痛选穴和术中选穴:选穴方法相同,只是针刺镇痛的介入时机不 同,术中镇痛多在术前或术中进行,术后镇痛多在手术结束后进行。
▪ 脏器保护:多在该脏器所属经络以及该脏器局部的背俞穴上选穴。 ▪ 脑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治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穴位多选颅脑局部穴位。 ▪ 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常选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如足三里、梁丘、上
▪ 真正意义上的舒适化医疗,需要正视疾病本身及诊疗操作所引起 的疼痛,舒适化医疗目前常用的为阿片类镇痛药,虽然这些药物 镇痛效果明确,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药物依赖等 不良反应仍较多。
▪ 而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丙泊酚与氟哌利多等同为舒适化医疗 常用药物,但呼吸抑制、低血压、谵妄、锥体外系反应等药物副 作用无法避免。
舒适化医疗 与围术期穴 位刺激
副标题
前言
▪ 舒适化医疗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享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舒适,帮 助患者消除不适和疼痛,减少并发症。给予患者安慰、缓解焦虑, 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传播希望。舒适化医疗不是一个具体的学 科或专科,而是一种理念,甚至囊括了医学的整体范畴。
舒适化医疗的内容
▪ 为满足患者在生理、精神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方面更舒适 的需求,舒适化医疗包含了三个层次内容:

规范舒适化麻醉PPT课件

规范舒适化麻醉PPT课件

十一、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 1.上班时间:实行8-3pm及3-10pm工作时间 段
• 2.夜班:8am-12nm和7pm-8am • 3.每一台手术麻醉医生安排:助手》主麻》
负责》医疗谢
谢谢您的观看!
• 南方乃至全国知名的器官移植中心: • 1.几乎3~4台/周肝移植 • 2.实施了亚洲首例器官簇移植 • 3.心脏移植 • 4脊柱侧弯每天都有:东南亚多国来参观学

十、麻醉技术以及监测技术的多样 化应用
• 脑电、麻醉深度监测:Nacotrend • 多功能麻醉工作站 • 循环监测:PICCO,微截流 • 单肺通气:封堵管 • 麻醉药物个体化控制:TCI广泛应用 • B超的使用:神经阻滞,动静脉穿刺等
便携式氧气筒
六、多模式镇痛
• 1.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前给特耐或凯纷 • 2.手术结束时切口局部浸润麻醉 • 3.PCEA/PCIA
局麻
七、中大一附院麻醉手术室巨大 变化
麻醉科手术室曾经驻守的5层楼的工字 楼:
这栋看似不起眼的矮楼却见证了中 山医麻醉科发展历程
准备拆
曾经的见证终要回归尘土
曾经的共用手术间
搬新手术室前一天
现如今的新外科大楼
一体化手术室
DSA
手术间的完善的麻醉设备等
麻醉准备间
八、教学丰富多彩
• 1.周一的业务学习 • 2.周三的进修生,研究生大讲堂 • 3.周五的病例讨论 • 4.周末不定期的学术交流活动
九、手术种类的高大上
规范舒适化麻醉
杨纲华
内容
• A.工作环境 • B.先进设备 • C.麻醉流程 • D.临床教学
一、更衣室以及鞋柜
二、麻醉药品管理
由中心药房和麻醉护士统一管理 分为A/B/C三个套餐 A.局部麻醉药箱 B.全身麻醉药箱 C.心脏麻醉药箱

舒适化医疗-无痛医院建设

舒适化医疗-无痛医院建设
无痛医院是让病人在没有痛苦没有恐惧的环境下就诊、检查及治疗。病 人到医院看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使就医成为一个愉快和舒适的过程, 是医院提供给病人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
一·痛诊疗,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无痛 诊疗,患者及家属主动要求无痛医疗,从而消除病人的 各种疼痛(急性、慢性疼痛),让病人在诊疗过程中远 离疼痛与恐惧,使整个就医过程无痛苦、舒适化。
三·疼痛治疗现状
理论上 几乎95%以上的急性疼痛 80%-85%的癌痛 50%-60%以上的慢性疼痛 通过现有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三·疼痛治疗现状
目前50% ~70%的病人术后疼痛得不到最有效的缓解。
对150例住院患者的调查中还发现, 85%的患者疼痛知识缺乏, 88%的患者遭受着 疼痛的折磨
四·疼痛治疗技术
全身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物理疗法 电疗法 光疗法 声疗法 磁疗法 等 神经阻滞或注射疗法 臂丛 颈丛 硬膜外等
四·疼痛治疗技术
病人自控镇痛(PCA)
优点:
1. 镇痛泵的使用能及时、迅速、有效地解除病人疼痛, 镇痛效果基本满意。
2. 利于抑制机体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加快病人免疫功 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利于病人咳嗽、排痰,改善呼吸功能,维持循环功能 稳定。
4. 利于病人充分配合治疗,早期进食,增加营养,促进 早日康复,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五·常见疼痛治疗
无痛人流 无痛内窥镜检查 无痛分娩 围术期镇痛 无痛护理技术 慢性疼痛治疗 癌症镇
无痛医院的核心
在于建立疼痛综合治疗中心管理
二·疼痛机理-疼痛评估
疼痛机理
疼痛与其他感觉一样,由一种适宜的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换 能后转变为神经冲动,循相应的感觉传入通路,进入中枢神经 系统,经脊髓、脑干、间脑中继后直到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 质,通过各级中枢整合后产生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枕平卧的问题要从科学,而 不是按 “习惯” 和 “经验” 上,探 讨去枕平卧的不合理和危害性 。这个麻醉学术中的陈腐尾巴 ,到了可以完全割掉的地步了 。
去枕平卧,有哪些不合理 和有害的地方?
一、肺换气功能 二、舌后坠 三、循环和灌注 四、消化系统 五、术后头痛
肺换气功能:
站立位置,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符 合生理的最佳位置。水平卧位,使得 肺功能残气量(FRC)降低、肺泡通 气减少,这是术后患者平卧后缺氧的 主要原因之一,且解释了改为半卧位 后可以获得改善的原因。
• 术后病人神志尚未完全恢复,要病人完全 直立不太实际,但把病人背部和头部抬高 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手术室推床背部可以 抬高就是这个目的!
• 通过Pubmed检索,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结果 都是肯定了头高位对于FRC的提高是有效 的。
• 除非开颅手术后脑脊液漏,否 则没有必要平卧。
• 半卧位最有助于患者的氧和。
手术后如果不采取去枕平卧 位,那何种体位更利于患者?
国内很多文献早已报道,并且越来越多的医 院已经实践:
带枕低半卧位(上半身抬高15~20°)
带枕半卧位(上半身抬高30~45°)
相对于 “去枕平卧6小时”这样的几近残酷的传 统体位,改良体位使患者切实受益并获得满 意的体验!
总结去枕平卧位的不利之处:
2、膈肌下移,增加肺部功能残气量 ,增加肺部通气氧和。
3、利于咳嗽排痰,利于口腔分泌物 排出,减少误吸风险。
4、利于手术部位引流,避免膈下、 腹腔积液。
5、减少固定体位不适感,避免颈肩酸 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6、减少腹壁张力,减轻疼痛,利于早 期身体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 复。
7、患者视野增大,便于与家属交流。
半卧位病人,首先胃内容物不 会被动进入喉部,到了喉部后 ,因为膈肌位置较低,通气量 相对大,咳出胃内容物的力量 更大,且不需要病人头的位置 一定要偏向一侧 。
术后头痛:
去枕平卧,最强硬的观点是可以减少椎管 内麻醉术后头痛。 国内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全麻和硬膜外麻 醉下术后平卧完全没有必要,即便是腰麻 ,25G铅笔头针穿刺,平卧也无必要,头痛 发生率和体位无相关性。
改良术后体位实施方法:
如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根据手术、 麻醉情况有特殊需要,则按照医师 要求体位摆放,并和患者保持沟通 。 如无特殊要求则按照以下体位施行 。
腰麻患者:带枕平卧回病房,回病房后带枕平 卧6h,期间可适当翻身,6h后可根据患者需 求摇床头高15~30°。
硬膜外麻醉患者:带枕平卧或头高15~30°回 病房,回病房后生命体征平稳可根据患者需 求采取带枕平卧、带枕头高15~30°或自动 体位。
全麻患者:清醒、反射恢复、肌力恢复良好、 生命体征平稳,带枕头高15~30°回病房, 回病房后根据患者需求采取带枕平卧、带枕 头高15~30°或自动体位。
保持医患良好沟通,时刻关注患者需求。 保持医护良好沟通,知识更新同步提高。 科学施行术后护理,摒弃落后护理观念。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
1、膈肌上抬,肺通气减少,影响肺部氧和。 2、容易舌后坠,不利于通气和口腔分泌物排
出。 3、容易造成部分身体部位受压,形成血运障碍
、压疮。 4、容易引起颈肩、颈背酸痛,术后腹壁牵拉,
使疼痛感增加,全身不适感增加,身体活动 减少,胃肠功能恢复减慢。
总结改良卧位的益处:
1、减轻舌后坠,利于通气道的保持 。
舌后坠:
有观点认为平卧后,可以避免舌根后 坠,减少呼吸系统梗阻。 然而平卧后,只会使舌根和其他多余 的组织后坠更厉害。目前,ASA 的指 南,建议诱导期间抬高头部,在苏醒 期,在半卧位的情况下拔管和恢复, 就是为了防止平卧位的危害。
循环、灌注:
平卧可使回心血量增加,对心功能不好者 ,很难适应,心衰时“端坐呼吸”,就是这个 道理。 有观点认为术后低血压,平卧后对脑灌注 有益。实为治标不治本! 术后低血压原因:低血容量?血管扩张? 这些都有积极的治疗方法,并不是非要靠 体位来治疗的。这种靠体位治疗低血压的 方法,现在已经无人使用。
消化系统 :
同位素实验已经证明,平卧比半卧位更容 易引起吸入,半卧位已经是减少术后肺炎 的一级证据 。Parillo 的危重医学教科书上 ,已经正式说明。
对于腹部手术,平卧位使腹壁牵张,疼痛 加剧。
有观点认为,平卧可以减少呕吐,或呕吐
后误吸。然而要想胃内容物从口腔在平卧 下克服重力“喷出”,需要健全的反射和肌力 ,而术后病人往往缺乏的就是健全的喉反 射和肌力。留在口腔里的胃内容物,如果 不能排除,还是会随病人的自主呼吸被吸 入肺内。
舒适化医疗 从去枕平卧谈起
麻醉科 廖飞
陶为科
• 1978年考入同济医访问学者 • 1992年和妻子一起移居美
国 • 1998年获得美国行医执照 • 曾任美国得克萨斯州肯尼
迪医疗中心麻醉科主任 • 现任位于达拉斯的德克萨
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麻醉 与疼痛部助理教授 • 丁香园麻醉疼痛版版主
让我们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