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1张PPT)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 深度2900km
地 外核 核 内核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状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固态
16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7
地球外部圈层
气 物 石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 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横、纵波明显增加 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13
深度 /km
地球的内部 圈层结构图
14
分组讨论
1 地壳的厚度是不是均一的?大陆和海洋的 厚度有何差异?
2 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否一致?在图中找 到 软流层 的位置。
15
圈层名称
特征
地壳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薄,大陆厚
不连续面:莫霍界面 — 深度33km
分类 横波 纵波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较慢 较快
固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
固体、液体、气 体
的性质而改变
8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
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A);
思考
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会感觉到:(C)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纵波,上下颠簸 D. 横波,左右摇晃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7:30:5317:30:5317:308/12/2021 5:30:53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217:30:5317:30Aug-2112-Aug-2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6张PPT)

A 大气圈 B 水圈 C 生物圈 D 岩石圈
5 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
①、②、③分别是:(D)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大气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①②
③
1 我们飞机主要是飞行在9000-- 12000米,你若坐飞机旅行希望对流层 上下温差大些还是小些?哪个季节对流 最旺盛?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一)地震波——地震波是我
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工
具。
同学们,你们会通过何
种方法去了解地球内部
构造呢?
地震波有哪些特性呢???
1 有横波和纵波之分 2 纵波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3 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 体传播,横
波只能通过固体。 4 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纵波
横波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 们有什么感觉?海上的感觉如何 呢?有逃生的时间吗?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 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书不仅是 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 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 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 吃者长疾瘤。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 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若不抽出时
5 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
①、②、③分别是:(D)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大气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①②
③
1 我们飞机主要是飞行在9000-- 12000米,你若坐飞机旅行希望对流层 上下温差大些还是小些?哪个季节对流 最旺盛?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一)地震波——地震波是我
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工
具。
同学们,你们会通过何
种方法去了解地球内部
构造呢?
地震波有哪些特性呢???
1 有横波和纵波之分 2 纵波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3 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 体传播,横
波只能通过固体。 4 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纵波
横波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 们有什么感觉?海上的感觉如何 呢?有逃生的时间吗?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 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书不仅是 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 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 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 吃者长疾瘤。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 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若不抽出时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四节地 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球的外部圈层 • 地球的物理性质 • 地球的化学性质
01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01
02
03
04
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由 岩石构成,平均厚度约为33公 里。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地球 体积的约82%,主要由硅、镁 、氧等元素构成的岩石组成。
外核
外核是地球的液态层,位于地 幔之下,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 元素组成。
内核
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固态铁 和镍组成,具有强烈的磁场。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与功能
地壳
地壳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地震、火山活动等 地质现象主要发生在地壳部分。
地幔
地幔对流是地球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对地 球板块运动、地震等有重要影响。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2道处最大,两极处最小。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一年。公转导致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 化。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形的轨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时离太阳 较近,有时离太阳较远。
地球的磁场与地震波
外核
外核是地球磁场的来源,通过流动的对流运动产 生热量和磁场。
内核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通过铁、镍的固态晶 格结构固定地球的磁场方向。
地球内部圈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壳活动
地壳活动引发的地震、火山等 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构成威胁。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对人类 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社会 经济发展。
04
地球的化学性质
目
CONTENCT
录
•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球的外部圈层 • 地球的物理性质 • 地球的化学性质
01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01
02
03
04
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由 岩石构成,平均厚度约为33公 里。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地球 体积的约82%,主要由硅、镁 、氧等元素构成的岩石组成。
外核
外核是地球的液态层,位于地 幔之下,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 元素组成。
内核
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固态铁 和镍组成,具有强烈的磁场。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与功能
地壳
地壳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地震、火山活动等 地质现象主要发生在地壳部分。
地幔
地幔对流是地球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对地 球板块运动、地震等有重要影响。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2道处最大,两极处最小。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一年。公转导致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 化。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形的轨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时离太阳 较近,有时离太阳较远。
地球的磁场与地震波
外核
外核是地球磁场的来源,通过流动的对流运动产 生热量和磁场。
内核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通过铁、镍的固态晶 格结构固定地球的磁场方向。
地球内部圈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壳活动
地壳活动引发的地震、火山等 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构成威胁。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对人类 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社会 经济发展。
04
地球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圈层结构
诚然,地球内部结构远比我们认知的要 复杂,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以通过相关书籍、 网络等渠道进行进一步的认知!
读“地球内部结构
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
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
名称:
A 地壳,D 下地幔 ,
E 外核 ,F 内核 ,
B1和B2 上地幔 。
(2)C是 软流层 层,
这里可能是 岩浆 的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人们对地球的认知途径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 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 深不超过450千米
人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地理现象去了解认知地球呢?
温泉 钻探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深的钻 井不过1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 震(主要是通过地震波认知地球内部)
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及物质状态
速度(千米/秒)
岩石圈 地壳 和上地幔顶部
深
0
度 千 1000
米 2000
36 9
横波
12 15
3000
A
地幔分上 下顶部有 软流层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4000
纵波
地核分
5000
内外温 压密很
6000
大
地壳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2900千米 17千米
各层的空间位置是如何排列的?
问题引导探究
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有两处突然变化 ) 2 、地震波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称作什么?用来 做什么的?
(不连续面:用来界定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 3、为什么会出现突然变化并推测地震波传播介质 的物质状态?
(介质的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根据横波纵波的特性推测)
诚然,地球内部结构远比我们认知的要 复杂,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以通过相关书籍、 网络等渠道进行进一步的认知!
读“地球内部结构
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
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
名称:
A 地壳,D 下地幔 ,
E 外核 ,F 内核 ,
B1和B2 上地幔 。
(2)C是 软流层 层,
这里可能是 岩浆 的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人们对地球的认知途径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 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 深不超过450千米
人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地理现象去了解认知地球呢?
温泉 钻探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深的钻 井不过1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 震(主要是通过地震波认知地球内部)
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及物质状态
速度(千米/秒)
岩石圈 地壳 和上地幔顶部
深
0
度 千 1000
米 2000
36 9
横波
12 15
3000
A
地幔分上 下顶部有 软流层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4000
纵波
地核分
5000
内外温 压密很
6000
大
地壳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2900千米 17千米
各层的空间位置是如何排列的?
问题引导探究
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有两处突然变化 ) 2 、地震波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称作什么?用来 做什么的?
(不连续面:用来界定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 3、为什么会出现突然变化并推测地震波传播介质 的物质状态?
(介质的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根据横波纵波的特性推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1课时内含视频)

纵波(P)
①地表上下震动,破坏性 较弱
横波(S)
②传播速度较快,可在固、 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
①地表左右晃动,破坏性较强
②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
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
A 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 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 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 续面叫“莫霍界面”.故在 此处附近物质情况有明显 差异,是地壳与地幔的分 界面 B 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 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由此可知该界面以下不是 固态物质,此界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地壳:固态
地壳厚薄不一,洋壳一般为5-10千米;陆壳平均厚度35千 米,最后可达70千米(高大山脉)。
视频:再次形象感受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视频:地球的外部圈层
小试身手
大气圈
A
B
C
图中A、B、C所代表的圈层结构分别是什么?
A: 生物圈 . B: 水圈 . C: 岩石圈 .
一般认为,地磁场的形成与地核中液态铁的流动有关。地磁场可有效 屏蔽太阳风挟带的高能粒子,减轻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2023年4月24 日,受“耀斑爆发”影响,地球磁场发生强烈扰动,出现“磁暴”现象。 下图示意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距地表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 13.与地磁场形成有关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结合此图强调以下内容
①地壳厚度? ②岩石圈的构成? ③岩浆的发源地 ④软流层是液态的吗? ⑤地核物质的形态?
• 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 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 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 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 千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地震“黄金12秒”主要是指
A. 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的平均时间
A
B. 是人在地震中躲避所用的最短时间
C. 人从感觉地震到意识地震的时间
和岩石圈的
。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三、学生合作探究
探究点1: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快 慢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纵波横 波波速 都明显 增加。
纵波波 速突然 下降, 横波完 全消失。
三、学生合作探究
• 探究点2:地球内部圈层
圈 层 名 称 不连续面 地壳
深度 (km)
特征
地 幔
地 核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2张PPT)
纵波 横波
可通过介质
共同点
不连续面 深度(千米) 地震波波速变化 莫霍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名称 特征
界面
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壳厚薄不一,
H地壳 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
地壳会更厚
C 莫霍 界面;
G地幔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的部存在 D
一个 软流层 ,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面
古登堡
界
E+F 地核
厚度约3 400千米,分外核和内核两层
3.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 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 岩石 组成。 微思考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哪一 圈层?该层的物质组成及特点是什么? 提示:属于地壳。该层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厚度分布不均。
到达地面时 人的感觉
较慢
只能通过 固体 传播
左右摇晃
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液 体、气体传播
上下颠簸
(2)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名称 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
位置 在地面下平均 33 千米处 在地下约 2 900 千米处
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速度 的变化。
(2)圈层结构。
B.古登堡界面下部
C.上地幔上部
D.地核内部
4.塞梅鲁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流凝固后位于( )
A.地球的外部圈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软流层被认为是火山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 的上部。第4题,火山喷发,岩浆凝固转化为岩浆岩,成为岩石 圈的一部分。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8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从宇宙看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从宇宙看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关键点1:内部物质分异(岩石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鲁教)
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关键点2:大气圈及水圈形成
关键点3:生物圈关键时间点
地球内部圈层
地震波
界面
圈层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传播速度
英文名称
纵波
固/液/气
快
Primary wave
横波
固
慢
Secondary wave
根据地震波特性和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几个问题:(1)地震波传播速度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几次 明显的变化?(2)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应该将地球划分为 几个圈层?(3)在某次变化中,横波速度突变为0 ,说 明其下层介质肯定不是何种状态?
先上下晃动再左右晃动;因为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
只有上下晃动;因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而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3、哪一种波的破坏性大?黄金逃生时间指?
横波;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从宇宙看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圈层名称
分界面
厚度(KM)
特 征
地壳
地幔
地核
1、大气圈
(2)作用: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从宇宙看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1)概念: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圈
(2)水圈的存在是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主要区别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外地核(
内地核( 内地核(固)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外部圈 层 大 气 圈 水 圈 生 物 圈
概念
组成
其他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环境 组成的包围地球 质,主要成分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复杂系统 是氮和氧 2000----3000千米 千米 地球表层水体 地表水、地下 地表水、 大气水、 构成的连续但 水、大气水、 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水等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水圈里的水处 于不间断的循 环运动之中
33
③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 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 硅镁层) 硅镁层)
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软流层,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 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温度很高,压力、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 很大(铁 ),可能是地 很大 铁、镍),可能是地 磁产生的主要原因。 磁产生的主要原因。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壳
地
核
外核
地 核
内核
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 千米。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 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 厚度约3400千米。 千米 分为:内核和外核。 分为:内核和外核。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 软流层以上),由坚 ), 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 分。
生物圈与大气圈、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 和是、岩石圈相互渗透、 和是、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 地球的生态系统, 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 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 最活跃的因素。 最活跃的因素。
地 球 圈 层 构 成 意 图
大气圈
大气圈
生物圈
生 物
20
生物圈 示
圈
圈
圈
圈
圈
大气圈 2. 读地球四个圈 层构成的示意图 分析A、 、 分 分析 、B、C分 别代表什么圈层? 别代表什么圈层?
A
B
C
大气水
生物水 陆地水
海洋水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地壳
地幔 地核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下深度 33千米处(大陆 部分 ) 千米处( 千米处 2900千米处 2900千米处
波速变化 该面下, 该面下,P、S波速都明 显增加 在这里, 波速忽然下降,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 S波完全消失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特点 分类 所经物 质状态 纵 波 横 波 固体、 固体、液体 气体 固体 传播 速度 较快 较慢 共同点 在不同介 质中传播 的速度不 反射、 同(反射、
折射) 折射)
地 震 波
想一想: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 人们有什么感觉? 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古登堡界面 2900
活动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 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地幔和地核 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信息?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信息?
自己动手——画一张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画一张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自己动手 画一张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圈层名称 地 大陆地壳 壳 大洋地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地 核 外核 内核 6370
莫霍界面
软流层
不连续 面
深度
(km)
平均17 平均
特征
化学元素: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化学元素 硅、铝)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 平均厚17千米 厚,平均厚 千米
平均17km 平均
洋壳(6km)
陆壳(33km)
33km
2900km
地幔 地核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 千米 千米;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
33km
软流层 上地幔 1000km 下地幔
地幔 地核
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 地幔 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 千米; 千米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你想了解地球先生 想了解地球先生 的身体结构吗 体结构吗? 的身体结构吗?
怎样了解地 球的内部结 构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划分依据 地震波 地震波
纵波( 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 波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 速度慢,固体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