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有感
参观雨花台心得体会

参观雨花台心得体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和沉重的心情参观了雨花台。
雨花台,这个承载着无数英烈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的地方,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无尽的思考。
踏入雨花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庄严肃穆的氛围。
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着这片土地,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
沿着青石铺就的道路前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烈士的雕像和纪念碑。
他们的面容坚定而英勇,眼神中透露出对正义的执着和对信仰的坚守。
每一尊雕像、每一块纪念碑,都在诉说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些英烈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尊严和理想。
其中,有一位烈士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
他叫_____,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时,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
最终,他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就义。
他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信仰,这些烈士们才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舍生忘死。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
这些珍贵的展品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看着那些锈迹斑斑的武器、泛黄的书信和烈士们生前的遗物,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听到了他们激昂的呐喊声。
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革命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烈士背后的家庭故事。
他们有的是年轻的父亲,为了国家的未来不得不抛下年幼的子女;有的是孝顺的儿子,为了民族的解放无法在父母膝前尽孝。
他们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为之动容。
他们的家人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依然坚定地支持着革命事业,这种坚强和勇敢令人敬佩。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参观雨花台,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雨花台观后感(五篇)

雨花台观后感(五篇)第一篇:雨花台观后感雨花台观后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一个微风和煦的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了雨花台,去参观了这个被崇敬和庄严所包裹的革命圣地。
雨花台,位于中华门外雨花路南端,是一处悼念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参观游览胜地。
丘陵地带,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积113.7公顷。
山岗顶部如平台,布满大大小小的砾石。
这些砾石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灰岩等一类坚硬岩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类矿物质组成,由于所含矿物质成分不同,呈现出各种美丽的色彩,且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更显晶莹光泽,被称为“因雨花台产雨花宝石,古人将这一带山岗称为“聚宝山”和“玛瑙岗”,孙吴时还称其为“石子岗”。
至于雨花台的来历,还有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法师的和尚,曾在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
他的一片诚心感动苍天,顿时落花如雨,变成宝石,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为雨花台。
明、清时期,这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为江南登高览胜的佳地。
雨花玛瑙”。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南京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
在22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共产党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民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使这里成为人们瞻仰革命烈士的纪念地。
烈士陵园北侧建有高约11.7米的花岗石陵门,隐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
门内为陵园广场,广场周围种满了青松翠柏和名贵花木。
广场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令人肃然起敬。
这座雕塑于1980年建成。
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块花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 米,重达1374吨,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学生和报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义前不屈的光辉形象。
参观雨花台有感(精选多篇)

参观雨花台有感(精选多篇)第一篇:参观雨花台有感那天,南京一直下着小雨,已是深秋。
雨花台风景区很大,很寂静,很阴深。
宛如外国的大坟场,庄严,肃穆。
的确,它本身也是坟场,只是这片沉重的土地里溶解的是伟人的身躯和不朽的灵魂。
兜兜转转,反反复复地经过大大小小的湿石道,上面铺满的是法国梧桐的落叶,默默,也如当年的悲壮。
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墓碑,没有人的名字,或许里面的人也不想留下。
轻轻地在辛亥革命墓冢前放下一支黄菊花,带着激动和敬仰向他们鞠了三个躬。
然后默默地离开,不是带者哀愁,而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走了好远的路,鞠了好多个躬,也想了很多。
最终脚下的大路还是把我引到了纪念馆的门前,顿时一股寒气在我的全身蔓延。
我不是第一次来这,记忆中里面是乌云密布的。
我畏惧里面那沉重忧伤的背景音乐。
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张无声的黑白照片的背后是一段段冤屈和惨淡。
但是这一次我决心不再走马观花。
22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阴霾;10万,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烈士。
至今只留下1500个名字和144张暗暗的黑白照片。
年轻导游小姐的讲解很深情,声音也很动人,或许这更是因为故事的本身。
别人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割舍,什么都可以付出。
那已有了三个月身孕的白丁香在牢狱中为什么如此坚决?投降,为了孩子?不屈,为了革命!当内心那作为母亲的内疚和革命的信念在交锋时,要作出抉择,远远比死的本身更为艰难。
历史的那一天,一朵丁香花飘落在屠场,却带着勇敢和自信。
此时导游小姐的声音嘶哑了,我想她并不是第一次。
文人,给人的感觉总是手无缚鸡之力的。
眼前椭圆的像框上镶着一个文弱书生的头像。
鼻梁上大大的黑眼镜架让双颊显得更加单薄。
但是陈子涛,作为《文卒》的主编,从来不是弱者。
或文笔或灵魂,比谁都有力量。
身份的暴露在当时就意味着投降或是死亡。
在黑暗的牢狱中,除了饥饿和寒冷,每一天还有三四次严刑拷打等着他。
每一次回来,伤痕累累的他,没有半声呻吟,却总会说:“要活得像一个人。
参观雨花台心得体会

参观雨花台心得体会这周末,我有幸去参观了雨花台。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一直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和民族,雨花台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在参观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雨花台的历史深度和价值,也对自己的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爱。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雨花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庄严肃穆。
在入口处,便可以看到两个飒飒的半边石柱,上书“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
走上几级台阶,就可以到达一个广场,广场上建有一座高耸的雕塑。
这就是雨花台遗址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狮子林雕塑”,它象征着伟大的雨花英雄烈士拼搏不息,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狮子林雕塑”四周还种植着一圈美丽的花卉和树木,显得格外优美和和谐。
进入到主展馆,馆内设计得十分简洁,一切都为了诠释雨花英烈的事迹,诠释他们的生命与精神。
在主展馆里,有着许多许多展品,让我读史的眼前,不时的突现出各位革命先烈的身影,文字和影像仿佛把那时发生的一幕幕历史景象凝固在了我眼前。
这些展品中的每一个,都发出着强烈的感召力和启示性。
其次,雨花台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爱国主义。
雨花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惨烈斗争悲壮历程的见证者,作为一座充满历史厚重感和深刻意义的纪念地,它教育、温馨、赐予了我深深的思考。
雨花英烈们,以其自身的血肉之躯,以极其宽广的国际主义精神,以革命理想和信念,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不畏强敌、英勇斗争,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不求声名、富贵,只是为了大公无私的理想而不懈努力;他们克己奉公,潜心修炼,看似平凡无奇的奉献、看似一点点的付出,却教育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什么才是民族精神,什么才是使人感到无尽感激的民族情怀。
最后,参观雨花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有生之年去一次雨花台。
雨花台让我更加珍视今天,勇于担当,努力追求卓越,永远铭记历史、有理想、有热情,爱自己的祖国、关心自己的民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观雨花台心得体会

参观雨花台心得体会雨花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纪念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我最近有幸参观了雨花台,对于这次参观,我获得了许多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观雨花台使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国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
站在革命烈士陵园前,我看到了无数烈士墓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
他们毫不犹豫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不畏艰险,不惜个人安危,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信仰。
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也令我深感敬佩和感动。
其次,雨花台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非常庄严肃穆,极具纪念性。
红墙黛瓦,高高矗立的纪念塔,整齐排列的烈士墓碑,无一不彰显了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每一处展示馆和陈列室都精心设计,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在解放战争中的艰苦奋斗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参观过程中,我沉浸其中,被这庄重肃穆的氛围所打动。
此外,雨花台所蕴藏的历史故事也让我收益匪浅。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雨花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战斗地之一。
在这里,我听到了一位烈士英勇殉国的故事,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民不畏强暴、勇往直前的闪光瞬间。
这些历史故事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前辈们的牺牲和奉献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以自己的努力去传承和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
最后,参观雨花台也有助于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雨花台作为一个重要的纪念地,通过展示革命历史和烈士事迹,引导人们对国家的尊重和热爱。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民族情感,意识到自己是伟大中华的一员,应该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雨花台的参观给予我一种更加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我更加自豪地自称为中国人。
总结起来,参观雨花台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中国革命历史的庄严肃穆和国家意识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较高的自觉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雨花精神观后感

观雨花精神观后感雨花台,一个承载着无数英烈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的地方。
当我走进雨花台,去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踏入雨花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在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周围的氛围愈发庄严肃穆。
我来到了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众多烈士的遗物和事迹介绍。
看着那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我的思绪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在那个战火纷飞、国家危亡的时刻,这些英烈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其中,有一位烈士的事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他叫邓中夏,一个满怀激情和理想的年轻人。
邓中夏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但他却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他积极组织工人运动,为工人争取权益,不畏强权,不惧艰险。
在一次工人罢工中,他亲自站在最前线,与工人们并肩作战。
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他始终坚定不移,大声疾呼:“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最终,他不幸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他严刑拷打,试图从他口中获取党的机密。
但邓中夏咬紧牙关,一个字也没有透露。
他受尽折磨,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最终,他英勇就义,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想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像邓中夏这样的英烈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家世,或许没有受过高等的教育,但他们有着一颗炽热的心,有着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勇气和决心。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走出纪念馆,我来到了雨花台的纪念碑前。
纪念碑高耸入云,庄严肃穆。
碑身上刻着“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向纪念碑深深地鞠了一躬。
此时,微风拂过,带来了一阵花香。
我想,这或许是英烈们在向我们诉说,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雨花台研学感悟

雨花台研学感悟雨花台,这座位于南京市的历史名胜,曾经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地点,也是一座催人奋进的纪念碑。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雨花台的研学活动,亲身感受到了这座纪念碑的历史魅力和教育意义。
在这次研学中,我收获颇多,深受启发。
下面我将就我的雨花台研学感悟进行阐述。
雨花台使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烈士的伟大牺牲和无私奉献。
站在雨花台上,我看到了红色烈士陵园里整齐排列的墓碑,每一座墓碑背后都有一个个英勇奋斗的革命者。
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惧困难和牺牲,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他们的伟大付出和无私奉献心生敬意。
雨花台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传承的重要性。
雨花台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遗址,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在雨花台的展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了解到了雨花台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历史的记载和展示,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让我明白了历史的传承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雨花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
雨花台作为一座纪念碑,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那些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更是为了激励后人继续前进。
在雨花台研学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参观者向雨花台献花、默哀,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这种爱国主义情怀让我感动,也让我深刻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雨花台也让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雨花台的研学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学习、讨论,共同感受着革命烈士的精神。
我们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
正是因为有了团结和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研学任务,也才能更好地领悟到雨花台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团结的力量无穷,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雨花台实践心得体会

自踏入雨花台这片神圣的土地,我心中便充满了敬仰与期待。
这是一片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土地,也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在这次雨花台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一、雨花台的历史意义雨花台位于南京市,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先烈们进行了长达20年的艰苦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雨花台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对雨花台的历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雨花台实践活动的收获1. 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在雨花台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和纪念馆,聆听了讲解员生动讲述的烈士事迹。
通过这些参观和聆听,我深刻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这些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2. 传承红色基因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烈士的遗物和照片,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在雨花台这片土地上,我们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传承他们的红色基因,将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3. 增强党性修养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在雨花台这片红色土地上,我深刻体会到了党的伟大事业,增强了党性修养,为今后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奋斗奠定了基础。
4. 培养团队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共同参观了雨花台,共同学习了革命历史,共同缅怀先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培养了团队精神。
这种精神将使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雨花台实践活动的感悟1. 坚定理想信念雨花台实践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革命先烈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烈士陵园观后感
利用周末时间,我和朋友一起去参观了南京著名的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是一个约100米高、约3500米长的山岗,原名石子岗,相传在南朝梁代,有一个叫云光的法师在此讲经,感动了佛祖,霎时间天降落花如雨,从此改名为“雨花台”。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面积为153.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这里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事迹陈列馆,哀悼的人流常年不断。
进入风景区,我首先来到庄严的革命烈士雕像前。
群像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像高10.3米,宽14.3米,重达1300多吨。
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
沿群雕环陵大道而上,即可到达矗立于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
该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获得解放。
在烈士们的注视下,我凝视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共同表达对我党我军的无比忠诚和对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无限缅怀。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变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自1927年——1949年,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
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在烈士纪念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
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就义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年轻,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能够义无反顾地英勇前行。
在奉献自己的生命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尽瘁。
纪念馆外,是优雅的烈士陵园风景区。
也许风景秀丽,也许气候宜人,但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始终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黑暗统治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表现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正是我们始终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顶住各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遗志和远大理想。
我们要用先烈的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一切从我做起,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努力提高打赢能力,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