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研究中的色谱分析方法
中药 薄层色谱法方法验证

中药薄层色谱法方法验证
中药的薄层色谱法方法验证主要用于确定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纯度,以及中药浓缩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以下是中药薄层色谱法方法验证的一般步骤:
1. 准备样品: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并按照所需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合。
2. 提取样品:选择适当的溶剂来提取中药样品中的活性成分。
一般使用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3. 载体制备:将薄层色谱板(如硅胶G板)切割成适当的大小。
在板的底部上涂上一层均匀的载体(如硅胶胶体)。
4. 标记试剂制备: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标记试剂来对活性成分进行标记。
一般常用的标记试剂有紫外吸收试剂(如紫外检测剂),荧光试剂等。
5. 样品施加:将样品施加在薄层色谱板上。
可以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样品施加,如吸附施加、精确施加等。
6.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色谱条件,如溶剂系统、色谱板预处理、开发条件等。
7. 色谱开展:将施加样品的薄层色谱板放入展开腔室中,利用毛细作用将色谱层提升上展板。
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开展,直到获得明显的色谱带。
8. 色谱带显色: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显色剂来使色谱带可见。
常用的显色剂有染料剂、紫外探测剂等。
9.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测量色谱带的颜色、位置等来确定中药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纯度。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使用薄层色谱法对中药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具体的操作和优化。
现代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论文

现代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论文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中药的深度研究,液相色谱成为了中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高效、准确、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已经在中药分析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有重要的意义。
液相色谱是以液相为固定相,以其种类及其物理化学特性与柱填充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相适应的固定相为动相,通过色谱柱的固定相与液相之间的气固界面相互作用,对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分析技术。
在中药分析中,液相色谱的应用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首先,液相色谱可以用于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中药复杂的成分成分组成,不同的成分对人体的药效也不同。
通过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将中药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器准确地测量出各个成分的含量。
这对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学作用以及指导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液相色谱还可以用于中药中新药物的发现与研究。
中草药是中医药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很多草药中存在着未知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能隐藏着新的药理学活性。
液相色谱配合质谱等分析技术可以对中草药进行全面的分析,快速地发现中草药中的潜在新药物,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学作用。
同时,液相色谱还可以用于中药中有害成分的检测,保障中药的质量安全。
此外,液相色谱还可以用于中药中新药物的发现与研究,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并且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汇总手册

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汇总手册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旨在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测定。
二、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分析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重要方法。
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一种常用的质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
通过将气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无损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机化合物。
通过测量中药材样品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吸收、透射或反射的特征,可以得到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
四、核磁共振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测量中药材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以得到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相对含量信息,从而实现对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
五、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等优点,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六、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电活性成分。
通过测量中药材样品在电化学电位或电流作用下的响应,可以得到中药材中电活性成分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
综上所述,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化学2.2 色谱分离技术

聚酰胺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1: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 水中>有机溶剂中>碱性溶剂中 常用溶剂对聚酰胺洗脱能力顺序如下: 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液或稀氨溶 液<甲酰胺或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注意温度超过150 ℃则游离硅醇基之间脱 水形成硅氧醚结构丧失游离硅醇基的吸附能力。 为酸性吸附剂适于分离中性或酸性成分。
常用硅胶:
硅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黏合剂) 硅胶GF254(含煅石膏,另含有一种无机荧 光剂)。硅胶GF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 荧光背景,在荧光背景下通过紫外光照射成分 斑点为暗斑,常用于一般显色手段不易显色的 成分的分离。
3、 洗脱:
洗脱操作的目的是要将加入的样品中各个 组分先后从上往下带出来,并能分开收集各成 分。 洗脱的过程中,上端溶剂不能干,分段收 集是关键;作定性检查合并相同成分。 TLC时Rf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 洗脱系统,梯度洗脱。
4. 应用 柱色谱分离能力比薄层分离能力更强, 效果更好,尤其对结构相似、性质接近、 采用薄层难以分离的成分分离效果好。
(一)吸附剂
4、常用的吸附剂
(1)硅胶SiO2•xH2O 多孔性的硅氧烷交链结构,极性吸附剂, 吸附性较氧化铝稍低,既适于分离亲水性成分, 又可用于分离亲脂性成分。 其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游离硅醇基的数 目,也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达17%以上,则 失去吸附性,所以需110℃活化30分钟。
(一)吸附剂
例:求图中A、B、C三斑点Rf大小并判断三成分 极性大小顺序。
药物分析之中药分析——色谱法

药物分析之中药分析——色谱法中药分析是指对中药药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进行质量分析与研究的过程。
色谱法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色谱法是利用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和吸附来实现物质分离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对于中药分析,常用的色谱方法有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其中,液相色谱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HPLC)是指以液体流动相和固定相分离成分的色谱法。
它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中药复杂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检测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多种成分的含量分析、中药质量评价等。
在中药分析中,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主要由液相系统、色谱柱、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其中,液相系统包括溶剂瓶、进样器、流速泵等,用于将样品溶液以一定速率推动通过色谱柱。
色谱柱是HPLC的核心部分,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如反相色谱柱、离子交换色谱柱等。
检测器用于检测其中一化合物在柱流中的出现,常见的有紫外检测器(UV)、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在中药分析中,HPLC可以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控制柱温、流速等条件,从而实现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同时,HPLC还可以对中药中的多种成分进行带宽分析、杂质分析等。
这样,通过对中药样品的分析,可以获得中药的质量指标,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中药分析中,HPLC可以分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等。
例如,其中一种中药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可以通过HPLC分析不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从而评估中药的质量。
此外,HPLC还可以检测中药中的杂质、微量元素等,以进一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
总之,色谱法在中药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色谱法,可以用于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通过色谱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6)

1-2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C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 5µ m);流动相乙腈50mmol· -1磷酸二氢钾 L 溶液(磷酸调pH 3.0) (50:50),内含SDS 12.5mmol· -1;检测波长345nm;流速 L 1mL· -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10µ min L; 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与 其他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
2方法与结果 2-1稳定性试验 取酒制黄连供试液,分别于0,2, 4,6,8,12,24,36,48h进样10µ L, 记录指纹图谱。 2-2精密度试验 取酒制黄连供试液,重复进样6次, 记录指纹图谱。
2-3重复性试验 取酒制黄连药材粉末6份,精密称定, 按1-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液,分别进样, 记录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各主要色谱 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比值无明 显变化,RSD分别为0.02%~1.02%和 1.24%~ 1.93%,符合指纹图谱要求。
2-4指纹图谱的建立
2-5相似度计算与系统聚类分析
图2 黄连不同炮制样品聚类谱系图
1.5.3中药提取物或制剂中间体的质量 评价
示例一: 穿心莲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蒋珍藕,饶伟源,陈秋虹,等. 中成药, 2008,30(2):243.
1-1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试验 Waters C18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 相(A)和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 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 长为254nm;柱温:25℃。记录60min 色谱图,35min以后没有出峰,说明 35min内穿心莲提取物成分出峰完全。
虽然无论是原药材、中间体还是成 品,都因组方已固定、生产工艺相对恒 定,而使药品的安全性不可能直接通过 指纹图谱来保障,但因为中药指纹图谱 可直接解决中间体、成品的批间一致性 及稳定性问题,从而可以间接并最终保 障成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它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等优点,在医药卫生、食品、环保等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供参阅。
标签:高效液相色谱;中药;应用引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经典液相柱色谱的基础上引进气相色谱的理论与技术,采用高压输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并加以改进而发展形成。
HPLC可分析高沸点、难挥发和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和高聚物乃至生物大分子等物质。
HPLC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色柱可反复使用、流动相可选择范围宽、流出组易收集、操作自动化、适用范围广和安全的优点。
1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1在中药含量测定方面的应用中药材及中成药的成分十分复杂,其有效成分不一,对不同药物,其活性成分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有多种成分共同作用,这就对控制药品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传统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和重现性方面都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的需求。
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便于对各类药物进行质量控制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中药材及各类制剂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
段启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栀子中藏红花素的含量所建立的方法,为中药栀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中成药制剂方面,黄权芳等建立的壮药清热颗粒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加样回收率较高,重现性好,为其质量控制标准化提供了参考资料。
阮桂平等建立的HPLC 可同时测定珠黄吹喉散中两种有效成分儿茶素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1.2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利用I-WLe技术进行中药的标准化,建立药材或中成药特征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摘要液相色谱法的发展非常迅猛,许许多多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它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操作自动化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液相色谱的知识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实例描述了液相色谱法的优点。
液相色谱(HPLC)是结合经典液相色谱及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由于与气相色谱法相比,液相色谱法具有下列主要优点:①不受试样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应用范围广②可选用不同性质的各种溶剂作为流动相,而且流动相对分离的选择性有很大作用,因此分离选择性高;③一般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分离,不需要高柱温。
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石油化工,合成化学,环境监测,食品卫生,以及商检,法检和质检等许多分析检验部门。
液相色谱不仅仅是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而且越益成为分离制备和纯化的手段。
液相色谱在国内和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分析,尤其在我国,近十几年来HPLC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药典1985年版才规定使用,该版只有8个品种规定使用HPLC方法检测,到了1995版达到113个品种,2000版药典的应用达到了282种,2005版仅药典一部的应用达到了479种,涉及518项;药典二部中采用液相色谱法的品种有848种,较2000年版增加了566次,其中复方制剂、杂质或辅料干扰因素多的品种多采用液相色谱法。
2010年药典则更多的用液相色谱法取代了某些药物含量测定的薄层法,并引入了各式各样的检测器。
由此可见,我国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药物分析1液相色谱的简介液相色谱简称HPLC,又称高速或高压液相色谱。
该法吸收了普通液相层析和气相色谱的优点,经过适当改进发展起来的,既有普通液相层析的功能,又有气相色谱的特点(即高压,高速,高分辨和高灵敏度)。
HPLC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颖的分离技术,不仅适用于很多不易挥发,难热分解物质(如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且也适用于上述物质的制备和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cision 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 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日内精密度within-day precision 日间精密度day to day precision 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在较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成 分的特性。鉴别试验、限量检查、含量测定等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1、鉴别试验 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 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均不得干扰 测定。显微鉴别、色谱及光谱鉴别等应附相应的代表性图像或图谱。 2、含量测定和限量检查 以下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除去含待测成分 药材和饮片或不含待测成分的模似复方)试验说明方法的专属性。色 谱法、光谱法等应附代表性图谱,并标明相关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 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external libration
peak area 峰面积
外标法
peak height 峰高
internal
the the
extent of tailing 拖尾因子 retention time of the peak
libration 色谱峰的保内留标时法间
the theoretical plates理论塔板数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为使方法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 耐用性。 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确保方法有效。
液相色谱法中典型 气相色谱法变动
典型的变动因素有: 的变动因素有:流 因素有:不同厂
被测溶液的稳定性, 动相的组成比例或 牌或批号的色谱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相对标准偏差
system suitability 系统适用性
tailing factor 拖尾因子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LOD 检测限
LOQ 定量限
Accuracy 准确度
Method validation 方法学验证
样品提取次数、时 pH值,不同厂牌或 柱、固定相,不
间等。
不同批号的同类型 同类型的担体,
色谱柱,柱温,流 柱温,进样品和
速及检测波长等。 检测器温度等。
薄层色谱的变 动因素有:不 同厂牌的薄层 板,点样方式 及薄层展开时 温度及相对湿 度的变化等。
limit of detection 检测限 LOD
Linearity 线性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浓度 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Range 范围 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 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 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 备5个浓度的供试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 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短的间隔时间内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intermediate precision: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
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reproducibility: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
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Specificity 专属性
定量限系指供试品中被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 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用于限量检查的定量测定 的分析方法应确定定量限。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 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
检测限与定量限 被分析物可被检测和被准确定量的最低值
个浓度,按不同比例加入对照品。0.5:1、1:1、1.5:1
B:取3个不同量的样品各3份,每个取样量分别按1:1比例
加入对照品,中间浓度应选定在正常测定浓度。
C: 按标示量计算的组分,可参照化学药品测定方法,取9
份样品,按 0.8:1、1:1、1.2:1的比例加入对照品(样
品取样量减半) recovery% 95-105% RSD%<3%(HPLC)
precipitation, extraction and distillation 沉淀、萃取、蒸馏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 dynamic equilibrium 动态平衡
isocratic elution 等度洗脱
gradient elution 梯度洗脱 peak widths 峰宽
Ruggedness 耐用性
Precision 精密度
Specifici ty
专属性
Linerarity 线性
Accuracy 准确 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 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 定的范围内测试。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 确度验证。
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the range 范围 the slope 斜率 the intercept 截距 the regression line 回归线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相关系数
TLCS: r>0.99 HPLC-UV: r>0.999 HPLC-ELSD: r>0.995
Ruggedness 耐用性
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 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 分对照品。
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 回收率。
回收率% =(C-A)/B×100% 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 B为加入对照品量; C为实测值。
试验方法
同一样品,制备相同浓度的6份样品(样品取样量减半, 以1:1比例加入对照品。 同一样品,制备3个浓度的供试品,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 试液,共9份,对照品的加入方式有3种: A: 取相同量样品9份(一般为样品取样量的一半),设计3
定量分析:成分的含量 weight or volume
按测定原理(分析方法)分类
化 重量分析 学 分 析 滴定分析
分
Classical Analytical methods
析
化
学
光化学分析 仪
器 电化学分析 分
析
Instrumental analytical methods
色谱分析 波谱分析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沉淀滴定
Chapter 5.
Chromatography Methods of Analysis in Chinese medicines
中药研究中的色谱分析方法
Qualitative analysis
定性分析:物质的组成 color, odor, or melting poi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检测限系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确定检测限常用的方法如下。 即把已知低浓度供试品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 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 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 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限 L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