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合集下载

《林冲棒打洪教头》精品教案(活动版)

《林冲棒打洪教头》精品教案(活动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名著”,《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课文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文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林冲来到柴进的庄上,遇上了来访的洪教头,在洪教头傲慢无礼的要求下与他比武并最终巧妙地击中洪教头的要害,打败了他。

叙事过程中注重了对人物性格的描写,语言明快简练,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

【学情分析】1.通过预习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字词意思。

对于“押解、庄客、禁军、依草附木”等词语理解起来有难度。

2.学生通过预习,阅读课文,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情节。

3.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特别是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内容把握。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并给这几个部分加上小标题,然后按照小标题的提示进行复述。

2.写法揣摩。

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就是刻画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先概括说一说人物的特点,然后画出表现人物特点的有关部分,体会这些描写的好处。

3.读写结合。

采用练习法,学习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来描写一个人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2.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提炼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标画文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句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冲身怀绝技,谦逊有礼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复述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概括人物特点并标画相关句段描写。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及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故事情节很强的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生齐读课题。

)注意“教头”的时候,“头”是轻声。

(生再读课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林冲与洪教头的背景及性格特点。

2.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1. 林冲与洪教头的背景及性格特点。

2. 故事情节的分析。

教学难点:1. 理解林冲为何要棒打洪教头。

2. 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1. 教材《水浒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背景及主要人物。

2. 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林冲与洪教头的背景及性格特点。

3.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林冲为何要棒打洪教头。

4. 讨论林冲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课后作业: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英雄人物的看法。

第二章:林冲的困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林冲在故事中的困境。

2. 培养学生对林冲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1. 林冲在故事中的困境。

2. 培养学生对林冲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1. 理解林冲为何要忍受困境。

2. 培养学生对林冲的同情之心。

教学准备:1. 教材《水浒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林冲在故事中的困境。

2.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林冲为何要忍受困境。

3. 讨论林冲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对林冲的同情之心。

课后作业:1.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林冲困境的看法。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

第三章:洪教头的挑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洪教头为何要挑战林冲。

2. 培养学生对洪教头的厌恶之感。

教学重点:1. 洪教头挑战林冲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对洪教头的厌恶之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洪教头为何要挑战林冲。

2. 培养学生对洪教头的厌恶之感。

教学准备:1. 教材《水浒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洪教头挑战林冲的原因。

2. 分析洪教头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洪教头为何要挑战林冲。

3. 讨论洪教头的恶劣行为,培养学生对洪教头的厌恶之感。

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23.林冲棒打洪教头《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

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1.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导航船”。

2.课件。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下节课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重点: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齐读。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选自哪部作品?(《水浒传》)3.关于这部作品,你有什么了解?(交流)4.借助名著便览,了解《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

5.那你还记得小说的三要素吗?(交流,相机出示: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一起去初步感知鲜明的人物形象。

(板书出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预习展示,相机指正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提示:高年级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2.预习检查:(1)出示词语:差人押解较量掂量白昼羞惭衣裳(2)出示句子:——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指导。

三、梳理概括,精读部分1.同学们,刚才咱们读得这个故事题目是什么呀?自由读课文,你找到哪几个小节就是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吗?2.故事起因是什么?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事情起因?打的结果怎样?理清课文脉络。

林冲棒打洪教头备课电子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备课电子教案
(4)、出示相关语句,品读句子。
(二)品读人物——林冲
1、出示句子,仔细品读。
2、你能同样用学过的成语来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林冲吗?
(三)师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小结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
课前预习课文。
语文教学教案设计(二)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
复备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好汉歌》,出示梁山好汉图片。
2、关于《水浒传》,你了解了那些资料?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8分
2、指名读
3、点拨:《水浒传》是古典名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章回体小说。很多话语今天已经较少使用。你们能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发配 差人 押解 禁军 教头)
4、你还理解了课文里哪些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现在,让我们在回顾刚才提出的问题,迅速通览课文,找到问题的答案。
2、把这些答案串联起来,谁能用两三句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3、出示提纲“林冲进庄——席间相遇——二人比试——洪教头走开”,请学生给课文分段。
语文教学教案设计(三)
阅读链接
课外阅读《水浒传》。
练笔设计
读《林冲棒打洪教头》有感。
板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狂妄无礼
教后反思
②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
③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6篇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6篇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有些版本为第九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课文主要讲述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这件事。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是故事的开始。

写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了柴进的庄上。

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段,是故事的发展。

写正当柴进设宴款待林冲之时,洪教头来访,自以为是的洪教头认为林冲是个没有真本事冒充武师的犯人,执意要跟他比试武功。

第四至八自然段为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描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最终林冲巧妙地击中洪教头的要害,打败了他。

本文的插图与这一部分描写相对应,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林冲的英雄风貌。

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毕肖。

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

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叹)所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引领学生走进《水浒传》。

三、设计理念通过本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古典小说中语言的精妙,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丰富语言文字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挖掘课文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感受人物人格魅力;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解读文本的“魂”,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和发展思维,为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服务。

林冲棒打洪教头(三课时教案)-1

林冲棒打洪教头(三课时教案)-1

林冲棒打洪教头(三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中林冲的传奇故事;2.学习词语:窝里斗、斗智斗勇、从容不迫、威风凛凛等;3.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4.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诚实、乐观、正义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与特点;2.掌握词语:窝里斗、斗智斗勇、从容不迫、威风凛凛等;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诚实、乐观、正义的品质。

【教学难点】1.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从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正义和勇敢所带来的冲击;2.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对林冲的性格和特点进行分析,发掘出人物形象中的品质,体现出故事的教育意义。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讲授法;3.讨论法;4.阅读理解法。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30分钟):导入、介绍故事1.老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曾经读过的一些关于侠义的故事,例如:《三侠五义》、《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等,宣传侠义风格。

2.老师简单介绍《水浒传》的起源、背景和主要内容。

3.老师结合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林冲。

创设情境(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体验故事气氛。

由此,了解林冲的性格、特点,及他是如何展现出他的侠义风范。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

第二课时(30分钟):学习关键词汇1.对生词和关键词的释义。

2.解释、讲解新词汇:窝里斗、斗智斗勇、从容不迫、威风凛凛等。

3.老师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理解新词汇的用法。

4.让学生自己思考,构思一些与关键词、生词有关的句子,向同学展示。

第三课时(30分钟):阅读理解和讨论1.学生结合课文,阅读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分析林冲的品质、技巧等等。

3.引导学生达成共识,訨論:A.林冲有哪些品质?B.在故事中,林冲是如何领导自己的队伍的?C.林冲与洪教头打斗时,谁胜谁负?4.教师、学生回顾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成果与教学不足。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篇一:《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设计】2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设计第一教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下节课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人物形象。

一、复习导入1、(播放《好汉歌》),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2、能说说什么样的人是好汉吗?3、知道哪本书里介绍的好汉最多吗?4、(出示幻灯片)指名读。

《水浒传》中108位好汉有男有女,本领、长相、性格各不相同。

今天我们单看其中一位,他是——5、板书:林冲6、(出示幻灯片)指名读。

二、预习反馈1示幻灯片)让我们读一读。

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2、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

板书:棒打洪教头再仔细读读标题,你觉得可以提出什么问题?3、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精讲探究1、课件出示生字词:板块一:出示生字,检查读生字板块二:躬身施礼纵身跳出往后一退抡棒一扫全不理睬气势汹汹措手不及满面羞惭a、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b、齐读、开火车读c、观察两行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写林冲的,第二行与洪教头有关。

)d、读了这两行词语,你能说说林冲和洪教头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像吗?2、本文改写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上有文言也有白话,文白参杂。

下面检查读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句子请生读。

(出示幻灯片)读句子。

3、学习第2、3自然段a、默读第2、3自然段,林、洪二人比武之前,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b、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c、指导朗读4、更精彩的比武就要开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笔刻画出这个比武场景的?比武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地品味!四、作业反馈《补充习题》一、二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林冲棒打洪教头》夏至一、说道教材1.主要内容《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第22课。

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

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2.结构精心安排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相遇――比武――离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学生阅读,理解,是《水浒传》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

3.情节描绘从全文看,课文的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描写细腻,重点突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忍让谦和、武艺高强却深藏不露的林冲与傲慢无理、盛气凌人、武艺差的洪教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4.文学创作特色(1)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个性化的语言,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用词精确直白、生动传神。

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动词去描绘人物的动作,刻画出了洪教头急于获胜的心理,展现出了林冲战胜洪教头的精彩场面,注重了林冲深藏不露的高超武艺,把故事情节的发展推至了高潮。

5.题目解析文题“林冲棒打洪教头”高度归纳了本文记述的内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整篇课文就是通过林、洪两人的比武去刻画人物形象的。

6.教学目标(1)能够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读出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联系句子理解课文字词意思。

掌控“求解、弛、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7.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

感情朗读。

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认知,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体会我国古典文学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理念1、语文观语文就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字、词、句、段、篇、听到、说道、念、写下、书“十字经”课课要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冲棒打洪教头》夏至一、说教材1.主要内容《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第22课。

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

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2.结构安排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相遇——比武——离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学生阅读,理解,是《水浒传》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

3.情节描写从全文看,课文的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描写细腻,重点突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忍让谦和、武艺高强却深藏不露的林冲与傲慢无理、盛气凌人、武艺差的洪教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4.写作特色(1)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个性化的语言,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用词准确贴切、生动传神。

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刻画出了洪教头急于取胜的心理,展现了林冲战胜洪教头的精彩场面,突出了林冲深藏不露的高超武艺,把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5.题目解析文题“林冲棒打洪教头”高度概括了本文记叙的内容,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整篇课文就是通过林、洪两人的比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6.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联系句子理解课文字词意思。

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7.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

感情朗读。

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感受我国古典文学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理念1、语文观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经”课课要念。

2、质量观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

3、角色观蹲下来看孩子;师生是共同的研究者;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让师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鼓足教育期待的风帆(它是催化剂,催化创新的意识;它是播种机,播种的希望越大,收获的果实越多;它是童话的圣殿,将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4、教学观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方法、重情趣。

5、设计观目标与智能的多元化,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化,结构的模块化(变线性结构为模块结构),节奏的弹性化(与学生的学习情绪谐振)。

6、评价观评价是激励的艺术。

在我的课堂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而且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种多元性、多主体的评价,形成了一种强力“思维场”,让学生的思维在强力碰撞中迸发美丽的火花。

三、说教法1.引导自主学习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

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课文片断,便于教学;播放电影片断,便于学生进入课文情景,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3.范读法。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治情感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通过范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四、说学法。

1.自学法。

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

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

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

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

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2.研讨法。

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

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反复朗读法。

学生的多层次读。

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a.初读。

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b.细读。

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c.精读。

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

通过这样的读,就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听录音《好汉歌》。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你怎么知道这首歌的?我们都看过《水浒传》这本书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我,为什么喜欢他?(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发配理睬骗恼恨劈头满面羞惭押解禁军掂量木枷一锭归还踉跄(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被迫和洪教头比武,最后林冲获胜,洪教头满面羞愧而去。

)2.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2至7自段)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5.交流讨论。

一(1):写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二(2—3):林、洪两人相遇,洪教头挑动比武。

三(4—7):在柴进庄上,林冲与洪教头比武。

四(8):林冲获胜,洪教头满面羞愧而去。

(五)练习写字。

1.提醒注意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二)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1.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运用哪些语句来表现的?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感悟。

3.讨论交流:(1)林冲的“谦虚忍让”。

①第三节写了林冲的三次谦让,林冲是在什么情况下谦让?(第一次林冲刚看到洪教头,寻思是柴大官人的师父,理应敬重,“连忙躬身施礼”;第二次是洪教头不理睬林冲,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起身让座”,表示礼貌;第三次洪教头冷言讥讽,瞧不起林冲,要与他比武,林冲连称“不敢”再次退让。

)②第四节:林冲只好从地上拿起一条棒道:“请教了。

”③第六节:战了四五个回合……“我输了!”(2)林冲武艺高强。

(只三个回合就打败洪教头)指导读第七自然段。

(投影出示三个回合的有关句子)讨论:“措手不及”说明了什么?(来不及躲避)评价:读了这三个回合的描写,你觉得林冲的武艺怎么样?(出手迅捷、武艺高强)4.小结:林冲是一个谦和忍让、武艺高强的人。

5.课文中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一个人呢?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

(1)第三自节的外貌描写,看出他粗鲁、傲慢无礼。

(理解“依草附木”:依赖他人。

(2)第四、五节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脱、拿、耍、喝、敲”看出洪教头心急气盛。

(3)第六、第七节与林冲打斗的表现,看出洪教头的鲁莽、出手凶狠,但又不堪一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这一段写了什么?(这一段写洪教头满面羞惭地离开)3.读后想想:这时,柴进对林冲会说些什么呢?4.齐读第八自然段。

(二)总结全文。

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写而成的,通过学习,可以初步了解我国古典文学反映的社会面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复述课文。

1.揭示提纲。

(1)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2)林冲被迫和洪教头比武,获胜。

(3)洪教头羞惭离去。

2.分4人小组,轮流复述,同学评议。

3.推选代表到班上复述。

(四)完成课堂作业。

一.多音字组词。

还hai ()禁jin ()huan()jin ()解jie ()差cha ()jie()cha ()xie ( ) chai( )二.写出近义词。

羞愧—推辞—陷害—恼恨—三.写出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22.林冲棒打洪教头谦虚忍让逞凶好强武艺高强不堪一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