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和尚有粥喝
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

七个和尚分粥的故事古代有座寺庙,庙中有七个和尚。
这七个出家人每天都要分食一锅粥,但又没有标准的度量工具。
于是乎,他们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办法,试图公平合理地解决斋饭的分配问题。
刚开始,由方丈指定一名僧人专门负责分粥事宜。
大家很快发现,这名僧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
于是又换了一名僧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僧人占便宜。
通过对此类现象的综合考察分析,一些学者们得出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语出自英国史学家阿克顿《自由和权力浅说》)。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方丈决定由专人负责分粥改为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个僧人一天。
这样以来,似乎谁都不吃亏,但每个僧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能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要饿肚皮。
从总体上看,这种办法固然平等,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分工专人负责制和轮流分粥制既然不可取,方丈就让大家推举一位信得过的老僧主持分粥。
这位德高望重的僧人,起初还能公平分配,但过了一段时间,便开始为自己和崇信自己的徒儿多分。
这说明,道德的约束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道德和修行也靠不住的情况下,他们又决定对分粥的体制进行改革。
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类似于今天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这个机制运行一个阶段后,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对分粥方案常常会提出这样那样挑剔,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待达成一致时再分粥,粥早就凉了。
公平的代价换来的是效率的丧失。
由于"两委制"分粥会造成扯皮,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影响了分粥效率。
于是,他们又改为每个僧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僧人必须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
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僧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受最少的那一份。
和尚分粥的故事

和尚分粥的故事从前有一座寺庙,庙里住着一位和尚。
这位和尚非常慈祥,平日里除了念经诵佛,还喜欢做一些好事来帮助别人。
他每天清晨都会去村子里乞讨食物,然后回庙煮粥吃。
有一天,他在村子里乞讨回来了一大锅稀饭,正当他准备端出去分给村民们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位饥肠辘辘的行人。
这位行人看起来非常饥饿,他请求和尚给他一点粥喝,说自己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
和尚听了之后,心中一动,便将整锅稀饭分给了行人。
行人喝完粥后,满脸笑容地向和尚道谢,然后匆匆离去。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老人走了过来,他看起来也很饥饿。
和尚见状,又将剩下的粥分给了老人。
就这样,一天里,和尚将自己的粥分给了好几个饥饿的行人。
虽然自己也饿了,但和尚却一点也不觉得后悔,反而觉得心里暖暖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举动能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天,庙里的粥也越来越少。
有一天,一位村民看到了和尚乞讨回来的情景,他见到和尚手里只有一点点的粥,便劝和尚说,“大师,您每天都把粥分给别人,自己却吃得越来越少,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和尚听后微微一笑,说,“我只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份善心比粥更重要。
”。
村民听了,感动地点点头,他决定回去村里告诉其他村民这个故事。
很快,和尚的善举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村民们纷纷表示愿意帮助和尚,他们每天都会将自己家里的一些食物送到庙里,帮助和尚做更多的粥。
庙里的粥也渐渐多了起来,和尚也继续将粥分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的行为会感动他人,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和尚分粥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其实善良并不难,只要心存善念,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愿我们都能像和尚一样,用善良的行为温暖这个世界。
和尚分粥实验报告

和尚分粥实验报告和尚分粥实验报告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却能引发深思的情景。
其中,和尚分粥实验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这个实验通过简单的行为,引发了人们对公平、正义和人性的思考。
本文将对和尚分粥实验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二、实验过程和尚分粥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实验者请来了五位和尚,他们围坐在一张桌子前。
桌子上放着一大锅粥,五个碗和五个勺子。
实验者告诉和尚们,这锅粥是他们共同的食物,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分取粥来吃。
然而,实验者只给每个和尚一个勺子。
于是,和尚们开始分粥。
三、实验结果在这个实验中,和尚们的行为各不相同。
有的和尚迅速地用勺子将粥舀到自己的碗中,有的和尚则将勺子递给旁边的和尚,让他们也能分粥。
有的和尚则选择放弃自己的份额,将粥分给其他人。
四、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和尚分粥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对待公平和正义的态度是不同的。
有些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只顾自己分到更多的粥;有些人则更加关心他人的需求,愿意分享自己的份额。
这让我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面临类似的选择?五、启示与思考1.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应该尊重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2. 人性的复杂性。
和尚分粥实验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
有些人更加自私,只追求个人利益;有些人则更加关心他人,愿意分享自己的资源。
这让我们认识到,人性是复杂而多样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们划分为好与坏。
3. 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和尚分粥实验中,和尚们做出不同的选择,这可能与他们的个人经历、价值观、教育背景等有关。
我们应该意识到,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简单地对他人进行评判。
六、结论通过对和尚分粥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我们应该尊重并追求公平和正义。
也说分粥故事的制度启示

也说分粥故事的制度启示很多讲制度的人或专家,都喜欢用分粥的故事来说制度的力量。
我也是个制度建设者、倡导者和半个研究者,随个流,也说说分粥故事的制度启示。
一、分粥故事〔一〕故事来源综合网络和书籍上的信息,分粥故事大致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外国的,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哲学家罗尔斯的?正义论?,一是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述的。
从两人的生卒年代看,应该是阿克顿讲述在先,后为罗尔斯引用,有文献也是这么说的。
但阿克顿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讲的或在哪本书哪个章节讲的,无从查证;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也没有查到这个故事。
现在,网上流传的很多管理故事或所谓的“名言〞都找不到其出处,与严谨的论文期刊相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
百度百科对罗尔斯介绍如下:约翰·罗尔斯〔1921年2月21日-2002年11月24日〕,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教授,写过?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万民法?等名著,是20世纪英语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1951年发表?用于伦理学的一种决定程式的纲要?。
此后他专注于社会正义问题,并潜心构筑一种理性性质的正义理论,陆续发表了?作为公正的正义?〔1958〕、?宪法的自由和正义的观念?〔1963)、?正义感?〔1963〕、?非暴力对抗的辩护? 〔1966〕、?分配的正义?〔1967〕、?分配的正义:一些补充?〔1968〕等文。
在此期间,罗尔斯着手撰写?正义论?一书,前后三易其稿,终成20世纪下半叶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于1971年正式出版发行,旋即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反响。
由于第一版的?正义论?封面为绿色,当时一些哈佛的学子以“绿魔〞来形容这本书的影响力。
据后来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71年,全球共有约5000余部论著专门对其研究讨论。
除此以外,罗尔斯的著作还包括?政治自由主义?〔1993〕、?万民法?〔1998〕、?道德哲学讲演录?〔2000〕、?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2001〕等。
七人分粥

“七人分粥”七个和尚在一间没有香火的破庙里。
为了维持生计,他们自力更生,开荒种地。
和尚们早出晚归,每天早上煮上一锅粥,晚上回来再吃,一天只吃一顿,自然谁都想多吃点。
他们既没有尺子,也没有量杯,更没有秤,于是便想通过设计制度的办法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如何公平地分食一锅粥呢?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办法,形成了以下种种规则:规则1:选举一名信得过的人负责分粥,但时间一长大家发现,分粥的人自己碗里的粥最多,换一个人也是如何。
大家认为这不行,“好人”也变成了“坏人”,于是奋起废除了这一滋生腐化的制度。
规则2:选举一名品行端正的人主持分粥,再选举一名德高望重的人来监督分粥。
起初还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和监督人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这两人分到的粥最多,制度再次失败。
规则3:选举一个四人分粥委员会和一个三人监督委员会,实行大民主。
可问题也来了,所有的人都到齐了才能开始分粥,每个人的眼神又各有千秋:甲是桃花眼,看啥都顺眼,咋看都是一样多;乙是斗鸡眼,看啥都不顺眼,咋看就是不一样多;丙是蛤蟆眼,“蛤蟆看绿豆,越看越顺眼”,开始看不一样多,看久了看顺溜了,一样多嘛。
一番争吵下来,即使粥偶尔能分成功,也全是凉的,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4: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每人一天,轮流坐庄主持分粥,也就是所谓的“机会公平”——承认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多分的权力,同时又赋予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
这方法貌似很公平,但第一天就出了漏子,分粥的人将一锅粥全倒进了自己的嘴里,肚皮撑得滚瓜溜圆,其余六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流口水。
第二天、第三天,轮到机会的人也照此办理。
到了第四天就不行了,因为还没有轮到机会的和尚已经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了,这一制度也行不通。
规则5: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譬如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表决机制,对于分粥,每个人都有一票否决权。
这方法看似公平,可最后一施行,大家傻眼了:粥都发霉、发臭了,还是吃不到嘴里。
规则6:参考“二人分饼”的办法,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
[管理学]板块7 管理小故事
![[管理学]板块7 管理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0c3b57c10a6f524ccbf858b.png)
h
1
且慢下手
在某一个公司里,由于原来的主管才能平庸,公司濒临倒闭。公司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 个能人,大家充满期待。三个月过去了,新主管却毫无作为,人们议论纷纷。就在大家对新主管 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 三个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说了个故事:“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 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杂草树一律清除。某日原先的屋主回访,惊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 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 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 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 存。
点评:要认识一个人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要轻易看轻你的下属。
h
2
富翁的遗嘱
有一个富翁得了重病,已经无药可救,而唯一的独生子此刻又远在异乡。他 知道自己死期将近,但又害怕贪婪的仆人侵占财产,便立下了一份令人不解的遗 嘱:“我的儿子仅可从财产中先选择一项,其余的皆送给我的仆人。”富翁死后, 仆人便欢欢喜喜地拿着遗嘱去寻找主人的儿子。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和尚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 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庙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 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 后一碗。
点评:好制度产生好结果。
七个和尚讲义有粥喝

同样是七个人,不 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 不同的风气。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 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 ,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 开,没有严格的奖惩措施。如 何制定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 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THANKS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 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 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 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 嘴里全是凉的。
Hale Waihona Puke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 法:轮流分粥,但分粥 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 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 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 得平均,就算不平,也 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 乐,和和气气,日子越 过越好。
七个和尚有粥喝
有七个和尚曾经住在 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 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 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 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 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 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 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 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 团体乌烟瘴气。
分粥的故事

办法之二:大家轮流负责,每人一天。结果:每个 人在一周内只有一天吃得很饱,而且有余,其它六 天饥饿难忍。 原因:貌似公平,其实,等于承认 每个人都有给自己多分的权利,既然机会难得,有 权不用等于作废,于是变本加厉,将权用到极致。 结论:轮流掌权,轮流腐败,无异于走了“饱狗” 来了“饿狗”
办法之三: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信得过的人来 负责“分粥”。结果:开始尚能公平,不久便开 始给自己和“亲信”多分或分稠,给不是“自己 人”者少分或分稀,以至造成分裂,相互攻击。 原因;社会关系盘根错节。来往有近有远,“党 内无派千奇百怪。” 结论:利益产生分化,阶级 产生斗争,斗争造成破坏,破坏导致倒退
通过采用“办法五”公平问题解决了,但吃饱的问题没解 决,就必须开源,谁去开源?这需要制定一套新的制度去 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开源,例如:对于出去找到 食物的,可以分到所得的一半甚至更多,从而调动起大家 的积极性,这样大家都愿意出去找食物,很快在这个制度 的激励下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都不缺吃的了,因此轮流 分粥的制度就已失去了意义、价值。食物多了以后大家就 开始挑了,要吃好的,吃好还不够还要穿好的、住好的, 需求不断增加,反映在制度上就需要不断变更,不变更就 会出现新问题,这就叫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 与之完全相同,中国的条件、环境已今非昔比,老百姓的 需要和过去相比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吃饱穿暖的 问题,而是要吃出营养、穿出风度、住出舒服、开出水平、 玩出潇洒的问题,需求不同了,但是我们原有的制度与之 已远远不相适应,且很多制度已经变成我们发展的羁绊, 必须调整。
讲一个分粥的故事
在一座寺庙里,七个和尚分一锅粥,可是粥的量不 够,不能全部满足七人的需要。为此,他们采用了 不同的办法来分,其结果截然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七个和尚曾经住在 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 够的。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 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 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 分粥的那一天。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 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 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 他,贿赂他,搞得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同样是七个人,不 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 不同的风气。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 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 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 没有严格的奖惩措施。如何制 定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 需要考虑的问题。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 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 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 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 嘴里全是凉的。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 法:轮流分粥,但分粥 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 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 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 得平均,就算不平,也 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 乐,和和气气,日子越 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