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研究郭宝华

合集下载

浙江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过程的研究

浙江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过程的研究

浙江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过程的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和生理生态法探究了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2014年10月—2015年9月的CO2通量在日、月、季节和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明确了该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并从生理生态的角度解释了CO2通量数据的变化,为揭示该森林生态系统的CO2交换提供了生理生态学基础。

同时,本文还分析了环境因子(光照、温度和湿度)对该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以更进一步解释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态变化的调节机制。

此外,运用这两种方法测定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还能够为安吉毛竹林不同尺度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碳源/汇的评价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注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碳吸收情况,还有助于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指明一定的方向,也对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和环境因子的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年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为527.61μmol·m-2·s-1,大致呈现双峰曲线变化;1月平均值最低,仅365.23μmol·m-2·s-1,8月最高,为672.18μmol·m-2·s-1。

全年空气温度Ta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年平均值为14.98℃,12月份平均温度最低,仅4.22℃,8月最高,达到25.62℃。

年平均相对湿度RH约为76.30%,12月最低,仅为47.66%,7月最高,达到94.91%。

受Ta和RH的影响,全年饱和水汽压差VPD规律性较差,年平均VPD为0.44 kPa,4月有最大值,达到0.78 kPa,7月有最小值,为0.27 kPa。

(2)全年各月生态系统净交换量NEE的日平均变化规律性较强,均呈“U”(或“V”)型曲线变化,午间12:00前后有最大数值(负值),夜间和凌晨NEE为正值,白天为负,夏季NEE数值较高,冬季较低。

各月NEE均值为负,毛竹林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7月数值最大,为0.163 mg·m-2·s-1,1月数值最低,为0.039 mg·m-2·s-1。

毛竹产业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毛竹产业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毛竹产业生态环境影响研究1. 引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地区。

毛竹林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毛竹林面积的扩大和利用强度的增加,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毛竹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2.1 文献综述: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毛竹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2.2 实地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毛竹林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毛竹林分结构、土壤、水分、气候等方面的数据。

2.3 模型构建与模拟: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生态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模拟毛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

2.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和生态学方法,分析毛竹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3. 研究结果3.1 毛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通过实地调查和模型模拟,评估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储存、氧气供应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结果表明,毛竹林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显著,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3.2 毛竹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毛竹产业在种植、经营、利用等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侵蚀:过度采伐和不当经营导致毛竹林地土壤侵蚀加剧,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

2)生物多样性:毛竹林地物种丰富度降低,生物栖息地受到破坏,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3)碳循环:毛竹林碳储存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过度利用可能导致碳泄漏。

4)氮循环:毛竹林地氮素含量升高,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退化。

4. 讨论与建议4.1 优化毛竹林经营模式:实施科学合理的毛竹林经营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和抗干扰能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加强立法与监管:完善毛竹产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毛竹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遏制过度利用和非法经营。

4.3 推广生态技术:运用现代生态技术,提高毛竹林地土壤肥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生态公益类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及其生态效益评价

生态公益类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及其生态效益评价

生态公益类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及其生态效益评价
孙雪忠;倪建英;张玮;俞晓春;格日勒图
【期刊名称】《竹子研究汇刊》
【年(卷),期】2008(27)1
【摘要】针对生态公益类毛竹林经营缺乏有效技术支撑现状,通过系统的试验,提出了一套适合生态公益类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即采用适当保留毛竹林下的小树,伐桩施肥为主、沟施为辅的施肥方式,施肥量控制在750 kg·hm-2左右的经营方式,可使富阳市生态公益类毛竹林的新竹产量和林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这种经营方式比单纯追求竹材产量的集约经营方式更有利于减少林地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植物多样性.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孙雪忠;倪建英;张玮;俞晓春;格日勒图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林业局,浙江,富阳,311400;浙江省富阳市林业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浙江省富阳市林业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
阳,31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南平市建阳区毛竹林生态经营初探 [J], 程金良
2.闽北毛竹林生态经营浅析 [J], 程金良
3.毛竹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研究进展 [J], 李雯;卞方圆;郭帆;吴志庄;周妍;修诚明;田勇臣
4.毛竹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研究进展 [J], 李雯;卞方圆;郭帆;吴志庄;周妍;修诚明;田勇臣
5.毛竹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研究进展 [J], 李雯;卞方圆;郭帆;吴志庄;周妍;修诚明;田勇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毛竹林生态施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毛竹林生态施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毛竹林生态施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宏
【期刊名称】《世界竹藤通讯》
【年(卷),期】2014(12)4
【摘要】毛竹作为我国特色优势竹种,其主要培育措施特别是施肥措施不完善,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应逐步解决我国毛竹林施肥中存在的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
可操作的技术与规范、肥料利用率低、存在潜在环境威胁等问题,研发经济上可行、生态上有保障的施肥技术,通过理论创新、制订施肥规范和改进公共服务等途径,落
实中央关于测土配方施肥的惠农政策.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王宏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探讨 [J], 陈瑜琦;郭旭东;吕春艳
2.毛竹林模式施肥生态效应评价 [J], 徐筱雯;崔会平;吴家胜;金爱武
3.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J], 佟敏;王红姝
4.我国家禽业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J], 窦新红
5.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 徐献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竹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

毛竹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

毛竹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一种具有广泛分布的竹类植物,其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毛竹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对毛竹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行综述。

首先,毛竹苗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毛竹苗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功能。

毛竹苗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

这对山地和丘陵地区来说尤为重要,能够保护土壤肥力,减少水资源的流失,维护水域的水质。

第二,毛竹苗是优秀的吸附剂。

其茎秆和叶片表面的细毛能够吸附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毛竹苗还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土壤污染。

其次,毛竹苗在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毛竹苗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质。

这不仅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平衡,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够减轻空气中的污染物负荷。

同时,毛竹苗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养分也能够作为有机质富集于土壤之中,促进土壤的肥力,并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此外,毛竹苗还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有着积极的影响。

毛竹苗的茂密林冠为许多动物提供了天然栖息地。

不少鸟类和昆虫在毛竹苗林中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其中一些物种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竹叶青蛙、竹篙鱼等。

毛竹苗的种植和保护有助于维持和恢复这些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此外,毛竹苗也在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毛竹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它被广泛用于木材、纸浆和纤维等方面的生产,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其次,毛竹苗的种植和养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许多农民通过种植毛竹苗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同时,毛竹苗的种植还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然而,对毛竹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仍然存在一定的难题。

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生态系统植被状况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生态系统植被状况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关键 词 闽北 ;毛 竹 林 :灰 色 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联 :地 表 径 流
中 图分 类号 Q 4 . :¥ 1.5 9 81 5 78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Th fe t 0 fe e yl sac y e ul a d r ss Ec s tm e Ef c f Di r nt Ph l t h s d i n Fo e t o yse o s
e e in o h e y ia o侬ce tfr tre tpc l p r oet fI n ue frs )a d 1 1
e ui oet, d l frss s
e ui n d l a d C u nn h mi a c oaa mie frs fI , s n ig a a ln e lt x d oet ) I
1I e ao a C nr frB m o ad R t e a o o a o d R t , e i 0 12 C i n r t n l et o a bo n a a K y Lb r r o mboa a a B i g 10 0 , h a tn i e t n t a y fB n tn j n n 2Isi t o a os otw s F rs y U i ri ,K n n,Y na 5 24 hn ntue f B mbo,S u et oet n esy u mig un n 6 0 2 ,C ia t h r v t 3 J nx ae y o oet ,Naca g i gi3 0 3 ,C ia i g i a Acd m F rsr f y n h ,Ja x 3 0 2 hn n n
被 状 况 对 地 表 径 流 系 数 的影 响 以 常 绿 阔 叶 林 最 大 ,竹 杉 混 交 林 对 地 表径 流 的 影 响 最 小 ,灰 关 联 度 排 序 为 :常绿 阔 叶林 ( .6 ) 杉 木 纯 林 ( .5 ) 竹 阔混 交 林 ( . 7 > 竹 纯林 ( .2 ) 竹 杉 混 交 林 ( . 9 。 O 3> 7 07 6 > O6 ) 毛 9 O6 1 > O5 ) 2

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群落生产力、有机碳及养分动态的开题报告

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群落生产力、有机碳及养分动态的开题报告

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群落生产力、有机碳及养分动态
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毛竹林是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生态系统,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毛竹生长速度快,较高的定碳能力,特别适合作为碳封存的重要植被类型。

本文旨在探究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群落的生产力、有机碳及养分动态,以期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内容
2.1. 毛竹林群落生产力
利用植物生态学方法,调查测定亚热带北缘毛竹林不同龄级竹林的生物量、生物生产力及碳固定能力。

通过分析不同龄级毛竹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探究毛竹生长过程中的生产力和碳平衡的特点。

2.2. 毛竹林群落有机碳动态
利用碳循环研究方法,测定毛竹林土壤、植被和枯落物等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分析毛竹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平衡和碳通量转化过程,阐明毛竹林的碳封存能力。

2.3. 毛竹林群落养分动态
利用养分生态学方法,研究毛竹林土壤中氮、磷、钾等关键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分析这些元素对毛竹生长的限制和影响,以及适宜的养分管理措施。

3.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毛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有机碳和养分动态,揭
示区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碳循环机制,为提高毛竹生态系统的碳封存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该研究可以为毛竹林的养分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意见,从而有效地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毛竹林采伐调查设计之我见

毛竹林采伐调查设计之我见

毛竹林采伐调查设计之我见
张培新
【期刊名称】《竹子研究汇刊》
【年(卷),期】1994(013)004
【摘要】申请采伐许可证时,必须提交伐区调查设计或有磁采伐目的,地点,林种,林况,面积,蓄积,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内容的文件,这是有关森林采伐法规的规定。

但是目前在毛竹采伐中尚未执行这一规定。

针对这一状况,以安吉县为例分析了由此直接产生的诸如限额分配不合理,补采伐的林分与采伐证不能对应检查等问题。

要使毛竹林采伐合法化,科学化,必须在核发采伐证前搞好采伐调查设计。

根据有关法规要求和实际工作,初步拟出了毛竹采伐设计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张培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5.720.6
【相关文献】
1.森林采伐调查设计工作中问题与优化措施探究 [J], 张红
2.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精度的提高技术研究 [J], 石于军
3.提高森林采伐调查设计精度及效率的对策探讨 [J], 黄荣灵
4.提高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精度的措施 [J], 何明
5.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精度提高技术 [J], 覃正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2-12-04基金项目: 国际竹藤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632009011),江西省主要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0113BCB22003)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GZN0042)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 郭宝华,男,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E-mail :bhguo@ * 通信作者: 范少辉,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E-mail :fansh@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0(3): 366-371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网络出版时间:2013-4-26 15:37:31[URL] /kcms/detail/34.1162.S.20130426.1537.025.html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研究郭宝华1,余 林2,范少辉1*,曾 伟2,肖复明2, 赵耀新3(1. 国际竹藤中心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2.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 330032; 3. 邯郸市林业局,邯郸056002)摘 要:在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以此对不同密度毛竹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旨在为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的修复与维护提供依据,对于推进毛竹林健康经营,促进毛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52X (2013)03−0366−06Assessment technology for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of Phyllostachys edulisGUO Bao-hua 1, YU Lin 2, FAN Shao-hui 1, ZEN Wei 2, XIAO Fu-ming 1, ZHAO Yao-xin 3(1.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Bamboo and Rattan,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Bamboo and Rattan, Beijing 100102 2. 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 Nanchang 330032; 3.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Handan, Handan056002)Abstract: The indicator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thods for ecosystem health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n the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and different densities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ecosystem health were evaluated. This paper aimed at providing evidence for the recovery and maintenance Phyllostachys edulis ecosystem health,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 It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nhancing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ecosystem.Key words: Phyllostachys edulis ;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technology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是我国亚热带主要的生态经济竹种,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物种保育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因此,它一直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森林资源,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毛竹丰产栽培技术在毛竹各主产区的大规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伴随着毛竹林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毛竹林集约经营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但长期掠夺式经营方式使竹林养分长期处于净流失状态,出现了竹子越砍越小,产量逐年下降,土壤肥力主要指标大幅度下降的趋势,群落结构单一,林下植被发育差,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能力也受到了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

虽然毛竹林的生产力退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不及针叶林突出,但其对我国林业生产造成的后续影响及对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障碍作用不可低估[3-4]。

为解决毛竹林生产力退化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近年来就毛竹林地立竹结构[5]、土壤状况[6-7]、经营方式[8]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从竹林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开展的研究较少。

自1988年以来,各国学者对生态系统健康内涵、评价的标准与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9-10],极大地推动了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森林经营水平比较低,森林质量不高,作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DOI:10.13610/ki.1672-352x.2013.03.02440卷3期郭宝华等: 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研究367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森林面临着林分结构简单、抵抗病虫害能力低下、森林火灾风险较大等突出问题[11]。

因此,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12]。

安徽省竹类资源丰富,现有毛竹林面积为27.73万hm2,且人工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但是从质量上看,安徽毛竹林仍然存在立竹度低,大径竹少,经营水平不高,生态服务功能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安徽省毛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高毛竹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是对安徽省毛竹林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的关键,也是目前竹林资源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在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以此对不同密度毛竹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旨在为毛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的修复与维护提供依据,对于推进毛竹林健康经营,促进毛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森林健康的重要性森林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13]。

森林健康正在或已经成为林业科技中的一个新方向,并得到越来越广泛地承认;同时,它又作为众多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服务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14]。

“森林健康”是德国、美国等林业发达国家针对人工林林种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等缺陷而提出来的可持续森林资源经营理念,其倡导通过合理林分结构配置,实现森林病虫害自控、森林火险等级降低、环境保护功能增强和资源资产价值提高的目标,使人工林生态系统保持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以增强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服务的需要[15-16]。

因为重点关注的森林受害类型不一样,美欧的研究发展历程并不相同。

美国更多地强调针对火灾和病虫害的森林健康经营;欧洲则更多地强调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森林受害。

传统森林经营侧重森林的单一功能特别是木材生产,而忽略了森林的其他功能。

而森林健康经营则以主导功能健康为导向,通过综合措施使森林达到结构与功能健康状态,实现森林结构与功能最优化、生物产量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受到多种干扰后的可恢复性强,以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17-20]。

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质是使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并保持系统稳定的能力,对不健康或亚健康的森林针对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健康。

森林健康不仅是森林管理的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作为森林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森林管理中。

现代森林健康的概念己经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林分、森林群落、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森林景观在内的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

随着人们对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主体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污染、木材过量消耗而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不断退化,对森林健康的理解也随之发生变化,对森林健康的研究也逐步从林分转移到森林生态系统上来[21]。

目前,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一方面是强调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22];另一方面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研究,即对森林健康胁迫因子、活力、组织、承载能力和恢复力等的研究[20]。

2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采用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诊断和评估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结构状态、抵抗外界干扰能力以及服务功能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估[23-24]。

目前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发展不是很完善,基本上还局限在对森林环境、森林结构和森林功能的单方面评价,其中森林环境主要是土壤、水分、污染方面,森林结构主要是林木个体的健康,森林功能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

因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角度考虑,正确选择空间尺度和指标,以客观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25]。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长期监测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26],是当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标准指标之一。

由于森林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可监测的指标有很多,但是出于成本考虑,最好优选出能很好描述森林健康的一些指标进行定期监测,或对不同监测水平使用不同的监测指标。

随着不同环境监测项目的交叉融合,森林健康监测指标体系仍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27]。

目前,欧洲森林健康的监测内容在不断完善,不同监测等级的具体内容也不368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2013年相同,除样地基本信息外,森林健康的监测内容分为9个方面:1)树冠健康;2)森林土壤及土壤溶液化学;3)树叶化学;4)森林生长和收获;5)大气污染物沉降;6)样地水平的气象监测;7)地表植被监测,分层测定植物种类及其丰富度和覆盖度;8)物候监测;9)空气质量监测。

美国森林健康监测内容分为8个方面:1)林冠健康监测;2)臭氧伤害监测;3)树木受害监测;4)树木死亡率监测;5)地衣群落监测;6)倒木监测;7)植物多样性和结构监测;8)土壤健康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