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脉功能介绍

合集下载

民间中医脉诊绝技_笔记

民间中医脉诊绝技_笔记

《民间中医脉诊绝技》读书记录1. 1 脉诊基础理论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华医学。

它通过对人体动脉搏动的观察和感受,结合经络理论、气血运行规律等,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情况。

在脉诊的基础理论中,最为核心的是对脉象的理解。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粗细、流利度、紧张度等方面。

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细脉、滑脉、涩脉等。

每一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浮脉多见于表证,表示疾病的根源在体表或疾病的初期;沉脉则多见于里证,表示疾病的根源在体内或疾病的后期。

迟脉多见于寒证,表示体内的阳气不足;数脉则多见于热证,表示体内的阳气过盛。

细脉多见于阴虚或血虚证,表示体内阴液不足;滑脉多见于痰湿或食积证,表示体内有痰湿或食积。

除了脉象之外,脉诊还涉及到经络学说、气血运行理论等内容。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不同的经络循行路线和气血分布情况,会影响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气血运行则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气血充足并畅通无阻,则人体健康;反之则会出现各种疾病症状。

脉诊是中医诊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掌握脉诊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技巧,对于提高中医诊断水平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1 1 脉象的概念与分类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自古以来便为医家所重视。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人体内脏和经络功能状态的外在表现,与气血、阴阳、脏腑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和准确把握,中医医师能够洞察患者的内在病情,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脉象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

每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力度、节律等特点,这些特点又与中医的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的独特体系。

浮脉主要表现为脉搏显现于浅层,轻按即可感觉到。

这种脉象通常与外感风寒、阳气不足等症状相关联。

沉脉则是指脉搏显现于深层,需用力才能感觉到。

它往往与里证、阳虚水泛等病状有关。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把脉原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反映了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系统总结把脉原理的知识点,包括把脉的方法、脉象的判断和脉搏的特点等内容。

一、把脉的方法1. 位置:把脉通常是在患者的两只手腕处进行,包括尺、联、中三脉。

2. 姿势:患者应保持平静的状态,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尽量松弛肌肉,不要有过分的紧张状态。

3. 把脉手法:中医把脉的手法包括三种基本手法,即一指禅、三指禅和对禅。

医师在诊断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手法。

在医学院中学习中医的人可以选择一门中医诊断学科。

二、脉象的判断1. 脉象的分类:中医把脉包括脉息、脉数、脉缓、脉洪、脉细、脉粗、脉滑、脉涩、脉弦、脉弱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情和体质。

2. 脉象的意义:脉象的判断不仅仅是对患者病情的一个反映,更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个认知。

医师通过把脉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脉搏的特点1. 有节律性:正常人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跳动。

2. 有力度:脉搏的有力度可以反映体质的强弱。

3. 有速度:脉搏的快慢也可以反映体质的变化。

四、把脉的作用把脉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医师提供重要信息,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在中医治疗中,把脉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医生通过把脉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把脉也可以对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把脉原理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仔细的把脉,医生可以获取大量有关患者的信息,进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把脉原理的认知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对中医的传统诊疗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什么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脉络,包括任脉、冲脉、督脉、带脉、阴交脉、阳交脉、阴维脉和阳维脉。

这八条脉络被称为奇经八脉,因为它们分布在人体的正中线上,与平常常见的经脉相区别。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非常广泛,下面将逐一介绍。

任脉1.任脉是奇经八脉中最主要的一条脉络,起源于子宫,并沿着胸腹部和颈部的正中线上行至舌根。

2.任脉能够调节和平衡脏腑功能,具有养血和调理月经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产后出血等妇科疾病。

冲脉1.冲脉起源于子宫,与任脉一起向上行走,下腹部的大血管周围缠绕,向胸腹分布。

2.冲脉能够调节和平衡血液循环,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病后水肿、腹痛、泌尿系统疾病等。

督脉1.督脉起自会阴部,沿背部正中线上行至头颈部。

2.督脉能够贯通全身其他经脉,调节阴阳平衡,具有补益肾气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头痛、失眠、脊柱不直等。

带脉1.带脉起自胸肋的正中线,两侧绕腹部至脊柱,并沿臀部到达下肢。

2.带脉能够调节和平衡腹胸部的气血运行,具有舒筋活络和止痛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肋间神经痛、胃痛、腰酸等。

阴交脉1.阴交脉起自胸腹部的气海,穿过会阴部进入下腹部。

2.阴交脉能够调节和平衡生殖系统,具有补益肾阳、暖宫益精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男性阳痿、女性不孕、月经不调等。

阳交脉1.阳交脉起自胸腹部,沿着腹股沟进入大腿内侧。

2.阳交脉能够调节和平衡气血运行,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腹股沟疝、寒湿疼痛等。

阴维脉1.阴维脉起自阴交穴,沿股骨内缘向下至足底。

2.阴维脉能够调节和平衡气血循环,具有滋养阴血和调理心脏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心悸、抑郁症、湿疹等。

阳维脉1.阳维脉起自阳交穴,沿股骨外侧向下至足底。

2.阳维脉能够调节和平衡气血运行,具有温阳散寒、通利气机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下肢冷痛、阳痿、腹泻等。

中医诊断之图解性质的脉图

中医诊断之图解性质的脉图

图解性质的脉图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医诊断中的诊疗基础:图解性质的脉图。

脉图性质的书或脉书所附的图,大多数是图解或图表。

出现最早又佚失了的“手检图”,按李时珍据《脉经》第十卷的残文所恢复的就是属于图解性质。

标题是“气口九道脉”。

文为:“手检图日:脉为五脏华盖,日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

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其下他又自附案语说:“李濒湖日: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岐伯秘授黄帝之诀也。

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

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

三部虽传而九道论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以泄千古之秘藏云。

”手检图虽失传,其名固出自《脉经》,李氏于此不提《脉经》与王叔和一字,但诧为岐伯秘授黄帝,又谓自撰手检图”“泄千古之秘”云云,语涉玄虚,且带有方术炫世之陋习,亦是可晒的。

《脉经》原文缺冲、任、督、三脉,错简于第二卷之末,李氏移来补录于此,但原文任冲二脉均有两说,李氏只时《脉经》的第二说写明引《脉经》,这亦不符合著作之法。

另外,《脉经》原文还有“阴络”、“阳络”两脉,李氏的九遭图中亦未安排出来。

更重要的是《脉经》第十卷标题下写明是“手检图三十一部”,但李氏却未能恢复出三十一部之数,基于以上各种情况,李时珍所提出的气口九道图,是不够理想的。

中医常见的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特征: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和精伤、血少。

把脉入门新版

把脉入门新版

把脉入门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旳动脉,根据脉象,以理解疾病内在变化旳诊断措施。

把脉旳概念把脉是由动脉搏动旳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洁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构成旳。

脉象是中医辨证旳一种重要根据,对辨别疾病旳因素,推断疾病旳变化,辨认病情旳真假,判断疾病旳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旳临床意义。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穿全身,因此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尚未充足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变化。

把脉旳意义ﻫ脉象是脉动应指旳形象。

脉象旳产生与心脏旳波动,心气旳盛衰,脉道旳通利和气血旳盈亏直接有关。

因此,心、脉是形成脉象旳重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旳物质基础。

同步,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营不息,除心脏旳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旳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旳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营;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旳原动力。

故哪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旳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体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旳重要根据。

把脉旳部位临床重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旳腕后部分。

《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旳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简介。

脉诊独取寸口旳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

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旳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因此有“脉会太渊”之说。

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旳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

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把脉旳措施ﻫ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

《素问。

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什么是奇经八脉,下面中医给你讲述奇经八脉的含义

什么是奇经八脉,下面中医给你讲述奇经八脉的含义

什么是奇经八脉,下面中医给你讲述奇经八脉的含义奇经八脉,经络分类名词,简称奇经。

奇经八脉指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

奇经是相对十二正经而言。

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和阴维脉。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

一、奇经八脉的分布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

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二、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三、奇经八脉的特点《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

中医脉象都分哪几种,各代表什么意思

中医脉象都分哪几种,各代表什么意思

中医脉象都分哪几种,各代表什么意思?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中医学名词。

手指感到的脉动征象。

有浮、沉、迟、数(shuò)等二十多种。

人有疾病,脉象常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反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

脉动应指(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

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子脉”介绍
第一次听说中医里讲究实证与虚证,前几天去荣世堂去听课,千年不遇的王荣学老先生也在,好多人排队去把脉,我当然也不能不去凑热闹哈!
给前面女孩把脉得有小十分钟,给我把两分钟不到,老先生笑得我都有点发毛,愣了一下子才说,你这小不点居然是暴脉,我就诧异了,什么叫暴脉,原来暴脉就是“汉子脉”(哈哈哈,自己取的名字),王荣学老先生就说你脉搏跳动很明显,跟男孩子的脉象一样,这样是不好的,你这属于中医中的实证,肝火旺盛,体内火气太重了,一会儿找医师给你做一个五输穴的调理。

我可享福啦,哈哈哈,原价做一次200多呢,我还是去找我第一次做体控电疗的老师给我做的,哇塞这个五输穴真不是吹的,太疼了,疼的我都想躲,这次做的是全身的,从头到脚,除了做手指头的时候疼的要命外,其他地方还是蛮舒服的,眼前的蓝光让我想起了古剑奇谭里苏苏犯病时那个小蓝光嗖嗖的,好有穿越感的说,觉得蛮好玩的。

注意:亲们这可不是光好玩儿那么简单的事情,体控电疗是专制实证的方法,效果还是很好的,以后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拔罐了,老中医说了拔罐是对于实证的,不是随便乱拔的,如果症状不对将会导致越拔越虚,是很可怕的。

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还专门百度了一下什么是实证什么是虚证?
(1)实证
a.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而正气未衰,邪正斗争激烈,病理反应强烈。

b.临床表现特征是: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不通的症状和体征。

c.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期或中期;或由于湿、痰、水饮、食积、气滞、瘀血等引起的内伤病证,如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气滞血瘀等病变;或实火(热)炽盛的病证。

实证多见于体质较壮实的患者。

(2)虚证
a.病机特点是:正气虚弱而邪气不盛(或邪气已经祛除,只是正虚未复),邪正斗争不激烈,病理反应不强烈。

b.临床表现特征是:出现一系列衰退、不足、不固的症状和体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c.虚证常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的病人;或外感病的后期;或各种慢性病证;或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使正气急性亡脱之后。

我觉得中医简直博大精深,可惜我不懂,不过我一直挺信中医的,跟西医相比绝对治根。

我要给我爸妈一个学习的机会,哈哈哈,不要9980,只要8800元就能拥有家庭体控电疗师,嘻嘻,想想都美呀,以后就天天在家养生了,爸妈实在无聊的话就自己开个小的体控电疗加
盟店也还是不错哒!我称它为:电电更健康,绝对靠谱!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