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概述

合集下载

孙新明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孙新明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重视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孙新明关键词: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早期预防孙新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指由于下肢静脉系统因静脉返流及静脉阻塞所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又称为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CVD),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国人群患病率高达27%,年新发病率为0.5%-3.0%[1]。

CVI的主要病理因素是下肢静脉瓣的关闭不全或功能丧失以及下肢静脉的阻塞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由于静脉瓣膜的损害程度不同以及下肢静脉阻塞的部位、范围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从无明显自觉症状到下肢硬质膜炎、下肢溃疡、水肿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因多发生在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在农民、理发员、运动员、外科医师等人群及有家族史的人群。

当人体站立时,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内血压比卧位时增高,增高部分相当于从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到心脏的这样一段血柱高度内的水的压力,形成静水压(+102mmHg),加上肢体远端的动力压(+15mmHg),这样形成肢体远端静脉内的总压力为+117mmHg,接近于动脉的压力[2]。

由于静脉壁明显薄弱于动脉,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不注意保护,很容易造成静脉壁的扩张,静脉瓣关闭不全,这也是为什么肢体远端更容易产生静脉曲张的原因。

先天静脉壁薄弱、扩张,静脉瓣膜缺陷,后天的静脉腔内压力持久升高以及随年龄老化静脉壁及瓣膜退行性变,都是静脉曲张、CVI产生的主要原因。

静脉瓣膜缺陷理论认为大隐静脉和股静脉连接处瓣膜功能不全,允许血液反流入大隐静脉,导致从大腿到小腿的静脉瓣膜相继关闭不全。

根据该理论,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是在腹股沟结扎大隐静脉并将大隐静脉剥脱,加或不加小隐静脉剥脱。

如果瓣膜回流功能不全是主要因素,则术后不再有静脉曲张。

另一相反的理论认为小腿的一支或数支静脉有病变,使肌肉收缩时血液从压力高和容积增加的深静脉流向浅静脉。

静脉功能不全分级

静脉功能不全分级
350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年8月第15卷第4期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分级与分期
张纪蔚
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临床分级;静脉评分
中图分类号:R
6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48(2009)04—0350—02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
venous
C:,即静脉曲张,是皮下浅静脉持久性扩张。在 直立位时口径>3 mm并呈扭曲状,可累及膝下或膝 上隐静脉系统,或非隐静脉系统。又称为vafices和
varicositis。
forum,AVF)提出了CEAP分
类法,包括:(1)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评估做出的临 床分类(clinic,C);(2)以先天性(Ec)、原发性(Ep)和 继发性(Es)为分类的病因学分类(etiology,E);(3) 下肢病变静脉的解剖分类(anatomy,A);(4)以逆流 (Pr)、阻塞(Po)和二者兼有(Pro)的病理生理分类 (pathophysiology,P)。在CEAP分类中,E、A、P的含 义很明确,“c”代表临床表现,C0。。各有特指的含义,
扇形排列,往往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进展的临床表 现,且与溃疡好发部位一致。也可称为malleolar
flare和ankle flare。
ciency,CVI)是一组下肢静脉病征的总称,临床表现 的多样性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复杂性,需要有诊断分 类的标准,用以规范诊断及治疗。1994年,美国静
脉联盟(american
改变。
C0,无明确的视、触体征,但有下肢静脉功能不 全的临床症状,以“不安定腿”为特征,有可能是已再 通的隐匿型胭静脉或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的临床

【免费下载】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免费下载】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06-09 19:15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1、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2008 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

国内对慢性静脉疾病常用CVI 的概念,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v,CVI)即指静脉系统功能异常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CVD 与CVI 的区别在于,CVD 纳入了更多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和)体征,或者症状较轻。

CVD 概念的引入对患者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疾病约占血管外科疾病的60%,常发生于下肢。

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近1 亿患者,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

2011年由国际静脉联盟(UIP)组织的迄今为止静脉领域最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50岁左右的下肢不适人群中,CVD 的发生率为63.9%,其中C3-C6 的CVI 患者占24.3%。

目前,我国对CVD 的诊疗还有待规范,根据静脉分类系统即CEAP(clinic,etiologic,anatomic and pathophysiologicalclassirication),不同分级的患者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建议。

CVD 早期阶段,医患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诊断率和治疗率低,当患者处于CVI 阶段后,又出现诊断标准不统一、手术不规范、治疗过度、药物治疗疗程不足、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护理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护理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护理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主要继发于下肢静脉瓣膜病、静脉血栓性疾病、各种静脉先天畸形及静脉术后回流障碍等,其共同特点是下肢静脉瘀血,远端静脉压增高,导致瘀血性水肿、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及溃疡。

诊断和治疗固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若没有护理的密切配合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合理的调护,可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早日康复,因此,护理在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保健宣传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疾病往往继发于骨科或妇科术后或长期卧床等一些特定的病人,因此对这类人群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讲授预防知识,对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病尤其重要。

1.1 避免长期站立人体长期静止站立位时,血液因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小腿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状态,静脉管腔内血液排空不良,瓣膜持续承受较大的压力,久之则被逐级破坏,发生静脉曲张。

此外,长期站立亦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从而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站立。

无法避免长时间站立时亦应做些适当的运动,借助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达到减少静脉淤滞,促进静脉回流及减少患肢肿的目的。

1.2 防止腹腔内压长期升高腹腔内压升高可以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引流,引起下肢静脉内压升高,增加静脉瓣膜负担或使静脉瓣膜破坏。

腹腔内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等均有助于防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1.3 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对于术后尤其是骨科、妇科术后或产后长期卧床的病人或产妇,令其下肢适当活动并抬高患肢,以便促进患肢血液回流,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1.4 穿弹力袜或捆绑弹力绷带可以发挥小腿的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或消除肢体沉重、疲劳感。

1.5 预防外伤因静脉纡曲,壁极薄,临床上因外伤导致静脉损伤破裂出血的屡见不鲜。

此外下肢外伤亦常常损伤表浅静脉或交通静脉而成为色素沉着的根源。

因此,应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对预防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等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指下肢静脉系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病理性改变,导致了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主要分为浅静脉功能不全和深静脉功能不全。

浅静脉功能不全是指由于下肢静脉壁弹性减弱、瓣膜功能失调或损伤,导致血液不能充分回流至上肢,从而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淤血、水肿等症状。

此外,长时间站立、久坐、肥胖、妊娠等因素也会增加下肢静脉瓣膜负荷,加重浅静脉功能不全。

深静脉功能不全则是指下肢深静脉系统中的瓣膜功能失调,造成从上肢回流的血液不能顺利通过深静脉系统到达心脏,从而引起下肢静脉压力增高、静脉曲张、水肿等症状。

深静脉功能不全常见于血栓形成、静脉瓣膜破裂等情况。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包括下肢疼痛、痉挛、压痛、烧灼感、麻木感、浮肿等,这些症状往往在站立或久坐后加重,休息或抬高下肢时可有所缓解。

此外,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还可能伴随皮肤变化,如皮肤颜色变暗、干燥、瘙痒、溃疡等。

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减轻体重,穿着合适的袜子或弹力绷带以增加下肢压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还可以采取辅助治疗,如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物理治疗,如理疗、按摩等。

总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

因此,一旦出现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病情的进展。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静脉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下肢。

主要分为两类: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如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

静脉疾病静脉疾病比动脉疾病更为常见,好发于下肢。

主要分为两类: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如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包括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的解剖与血流动力学具有不同于动脉的特性,在静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影响。

一、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下肢静脉解剖下肢静脉由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和肌肉静脉组成。

①浅静脉,有大、小隐静脉两条主干。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自外踝后方上行,逐渐转至小腿屈侧中线并穿人深筋膜,注人腘静脉,可有一上行支注人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是人体最长的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和大腿内侧上行,在腹股沟韧带下穿过卵圆窝注人股总静脉。

大隐静脉在膝平面下,分别由前外侧和后内侧分支与小隐静脉交通;于注人股总静脉前,主要有五个分支: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骼浅静脉、股外侧静脉和股内侧静脉。

② 深静脉,小腿深静脉由胫前、胫后和排静脉组成。

胫后静脉与胖静脉汇合成一短段的胫腓干,后者与胫前静脉组成腘静脉,经腘窝进人内收肌管裂孔上行为股浅静脉。

在小粗隆平面,股深静脉与股浅静脉汇合为股总静脉,于腹股沟韧带下缘移行为骼外静脉。

③小腿肌静脉,分为:排肠肌静脉和比目鱼肌静脉,直接汇人深静脉。

④ 交通静脉,穿过深筋膜连接深、浅静脉。

小腿内侧的交通静脉,多数位于距足底(13±1 ) cm , (18±1 )cm 和(24±1 ) cm 处;小腿外侧的交通静脉大多位于小腿中段。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护理路径128例报道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护理路径128例报道

[ e o d] C ii l a ep t L we mb c r ncv n u s f c n y N re K yw r s l c r ah n ac o r i h o i e o si uf i c u s l n ie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 路 径 ( l i P tw y C 是 一 种 为 病 人 提 供 高 品 C i c ah a , P) n
收 治 单 侧 C ( 一8 ) VI n 2 为对 照组 , 2 1 年 1 6月 收 治 单 侧 C ( = 4 ) 为 实验 组 。 结 果 术 前 住 自 01 ~ VIn 6 例 院天数 、 术后 住 院 天数 、 住 院天 数 、 院 费 用 两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 00 ) 结 论 临 床 护 理路 总 住 P .5 。
质 、 效 率 、 成 本 的 医 疗 健 康 服 务 模 式 , 以 循 证 医 学 证 据 高 低 是
择进入 C P的 患 者 , 由护 士 向 患 者 及 家 属 介 绍 临 床 路 径 的 特 点 和 优 势 , 据 患 者 和 家 属 自 由 选 择 是 否 进 入 C 医 疗 小 组 根 P, 其 他 各 部 门对 C P的 实 施 提 供 协助 和 支 持 。
b t e a u r 0 0 a d De e e n lt r l e we n J n a y 2 1 n c mb r u i e a a CVIo a in s i u o pt l( 一 8 )f r t e c n r l fp t t n o r h s i e a 2 o h o t o
p rm e to u g r ,Ge it is H o p t l fXu h u Xu h u,Ja g u 2 1 0 a t n fS r e y r r s i zo , z o a c ao in s 2 0 2,t e P R. i a ) h . Ch n .

下肢静脉瓣关闭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瓣关闭功能不全

彩色多普勒表现
• Valsalva试验或挤压小腿试验可见彩色血 流色彩逆转(血流中心部出现色彩倒 错)。
• 深静脉血流充盈好, Valsalva试验或挤 压小腿试验无色彩逆转现象。
图为左隐股静脉瓣轻度关闭 功能不全,于左大腿内侧探 查,显示大隐静脉起始部汇 入股静脉纵切彩色血流图, 显示大隐静脉GSV扩张不明 显,Valsalva试验时,于隐股 静脉瓣处出现返流,彩色血 流色彩暗淡,呈红色“火炬样” 血流图像,隐股静脉瓣处股 静脉FV近端靠血管前壁可见 稀少红色血流,股静脉血流 充盈好,无色彩逆转现象。
图为左隐-股静脉瓣严重关 闭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GVS 起始部汇入股静脉纵切图像, 显示大隐静脉呈囊状扩张, Valsalva试验或挤压小腿试 验,在隐股静脉瓣处可见亮 丽红色血流,中心部位可见 色彩倒错,持续逆流至大隐 静脉内,在扩张的GVS内可 见红蓝各半的旋流。股静脉 FV充盈良好,Valsalva试验 无色彩逆转现象。
• 认为是继发于静脉血栓溶解后破坏瓣膜 导致返流。
静脉返流的超声诊断现状
• 静脉管径增粗。 • 返流持续时间大于0.5秒。 • 返流静脉节段数越多病情越重,大于等于3个节段静脉,
预测溃疡发生的敏感性为91.6%,准确性86.6%。 • 总返流时间和深静脉返流时间越长,病情越重。(总返流
时间=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大隐静 脉五个节段返流时间总和。深静脉返流时间=总返流时间大隐静脉返流时间)总返流时间大于9.66秒预示着患肢溃 疡的发生。 • 单纯性股总、股浅或/和股深静脉返流者,临床症状轻微; 而腘静脉返流者临床症状较重;有腘静脉返流的肢体约 90%合并股浅静脉或/和股深静脉返流;立位时腘静脉内径 为9.19±1.13mm;无股静脉返流仅有腘静脉反流者的腘静 脉为8.07±1.13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概述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疾病的总称。

严格来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最主要表现,其他表现包括下肢表皮瘙痒抓痕、湿疹、色素沉着、足靴区溃疡等。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包括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两大类,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以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下面主要讨论以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的静脉倒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病因主要有下列几种:(1)家族史(2)职业关系(3)妊娠(4)饮食习惯(5)腹压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