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进展及其疗效评价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治疗35例临床分析]下肢静脉溃疡治疗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治疗35例临床分析]下肢静脉溃疡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a402db8ad02de80d4d840f6.png)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治疗35例临床分析]下肢静脉溃疡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常见并发症,又称为老烂脚,其最重要的发病机制是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静脉反流用回流受阻)引起的静脉高压。
我科自2008年10月~2012年01月,共治疗35例(40条患肢)此类患者,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2012年01月在我院采取多方法联合治疗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女22例,男13例,年龄在30~77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
病程10~40年,平均30年。
双下肢5例,右下肢10例,左下肢20例。
根据病理生理、解剖、病因、临床分类的临床分级:C2(单纯静脉曲张),C3(静脉曲张伴水肿),C4(静脉曲张伴色素沉着、湿疹及皮下脂肪硬化),C5(静脉曲张伴已愈合溃疡),C6(静脉曲张伴活动性溃疡)。
本组25例27条肢体符合C5,10例13条肢体符合C6,其中12条肢体溃疡面最大直径5.0cm。
1.2诊断与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检查,显示深静脉通畅,浅静脉有不同程度的迂曲扩张,行Valsalva试验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其中单纯性静脉曲张有11条肢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17条肢体,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12条肢体。
术前用标记笔画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与曲张静脉全部走行路线及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的体表投影部位。
1.3多点式小切口手术:在持硬麻或腰麻下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肢耻骨结节外下方2-5cm处作一横行或纵行切口约2-3cm,分离寻找大隐静脉主干,靠近卵圆窝切断,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其汇入的属支,再用剥脱器分段抽剥大隐静脉主干,至少至膝下10cm,注意保护好隐神经,根据术前标记的曲张静脉做点式切口,用蚊式血管钳于皮下进行分段剥脱,并结扎属支及交通支。
手术过程中重点是彻底破坏结扎溃疡周围和底部交通支。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用1号线缝合各切口,用无菌纱布和棉垫加压包扎3天。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笪 波,宋海屏通讯作者:宋海屏,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血管外科,E-mail:ahayshp@126.com(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下肢浅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传统的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但创伤大、影响美观、恢复较慢。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微创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
如激光治疗、腔内电凝、射频消融、透光旋切等。
我们可以根据病变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本文就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治疗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张培华[1]等曾调查60777人,发现患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者5200人,其患病率为8.56%,全国标准化发病率为8.80%,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0.72%和5.89%。
下肢浅静脉曲张常见因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诱发,浅静脉曲张早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期可出现患肢酸胀、麻木、乏力、沉重感,站立时浅静脉迂曲、甚至蜷曲成团,一般以小腿和踝部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破溃出血、溃疡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等。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许多病因引起,常见病因可分为三类:(1)血液逆流型,可以由深静脉、交通支静脉、隐股静脉的瓣膜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液逆流,下肢静脉高压而产生浅静脉曲张。
(2)回流障碍型,因近端血管受压或血管腔阻塞造成静脉血回流障碍,导致下肢静脉高压,常见有: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布-加综合征、Cocket综合征等。
(3)其他原因:动静脉瘘,先天性发育异常(如K-T综合征)等。
因此要想成功地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首先要明确病因,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血液倒流所致的下肢浅静脉曲张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1)症状轻微者(2)妊娠期妇女(3)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4)术后复发者。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的研究进展下肢慢性静脉溃疡(CVLU)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最严重和难治的并发症,以下肢静脉系统持续高压为特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溃、下肢疼痛,常伴随有下肢静脉曲张及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多好发于小腿中下段前内侧、外踝以及足背,常为单发,也可为多发,久治不愈或是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使其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发病率、难治性及高复发率使CVLU成为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其致病危险因素较多且复杂,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统一,迄今已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论,本文就近年来CVLU病因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静脉性溃疡;病因学;研究进展;综述文献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chronic venous leg ulcer,CVLU)又名静脉淤血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CVI最严重的并发症。
从解剖学上来讲,由于足靴区静脉网比较丰富,静脉管壁较薄弱,且皮肤及皮下组织纤薄,持续升高的静脉压导致静脉管壁发生扩张,继发湿疹、色素沉着等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以及静脉性溃疡,因此CVLU多发于足靴区,尤其是踝部内侧,其次是外踝和足背区,严重时可波及到小腿下段甚至整个小腿,可为单发或是多发性,大小各异,经久不愈,严重者可持续数十年不愈合,或者是愈合后又很快复发,少数甚至会发生癌变[1]。
CVLU人群发病率在欧美高达1%~1.5%,总花费占其年度卫生保健预算的1%[2],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4%~1.3%[3],稍低于欧美国家,但近些年有上升的趋势。
据国外统计,静脉性溃疡的复发率高达67%,10年以上CVI病史的溃疡发生率约为10%[4]。
其难治性、高复发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是临床治疗工作的一大难题,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CVLU的致病病因仍存在分歧,本文就近年来静脉性溃疡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SEPS治疗重度非溃疡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SEPS治疗重度非溃疡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刘军乐;罗超英;丁锦辉;邢育霞【摘要】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重度非溃疡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7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应用SEPS治疗20例(28条患肢)C4、C5级CVI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SEPS。
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术后患者独立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193.h,术后平均住院日为32.d。
术后出现皮肤坏死1例,皮下血肿2例,隐神经损伤1例。
术后肢体酸胀感和曲张浅静脉消失,色素沉着区缩小。
后期随访期间未发现静脉曲张复发,也未发现溃疡发生或复发。
静脉曲张、酸胀、水肿、疼痛、皮炎等症状体征改善较为明显,色素沉着改善欠佳,静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评分)明显下降。
结论 SEPS是治疗C4、C5级CVI患者的良好选择,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an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serious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without venous ulcer in lower limb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2 to July 2013 in our hospital ,twenty patients (twenty-eight limbs) suffering lower limb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4 ,C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the patients had undergone high ligation for great saphenous vein plus 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vein surgery (SEPS) .Results All patients proceeded successfully .The mean ambulation time was 19 3. hours ,and the mean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was 3 2. din postoperation .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1 cases of skin necrosis ,2 cases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1 cases of saphenous nerveinjury .The surgery obviously ameliorated sore and heavy feeling ,varicose veins and lo-cal pigmentation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fvaricose ,without ulcer recurrence and new ulcers formation in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SEPS is a good alternative for CVI (C4 ,C5) .It has less invasiveness , lower chances for bleeding ,quicker recovery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747-749)【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交通静脉;下肢静脉曲张;腔镜【作者】刘军乐;罗超英;丁锦辉;邢育霞【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一组由下肢静脉返流导致的浅静脉迂曲、静脉高压、皮肤营养障碍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静脉曲张、小腿“足靴区”溃疡、皮肤色素沉着、下肢水肿等。
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54例

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54例
兰 金 耀 项 华 明 戴 朝 波 浙江省 丽水 市 中医院 浙 江 丽水 323000
关 键 词 下 肢 慢 性 静 脉 功 能 不 全 四妙 勇安 汤 补 阳 还 五 汤 临床 观 察
表 1 两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P<0.05。 3.3 两组 治疗 前后 临床 症状积 分 比较 :两 组治 疗前 下 肢水肿 、疼痛 、乏力及皮肤瘙痒 积分 比较 ,差异均无统 计
学意 义 (P>0.05);两组治疗 后各项积 分均 明显 降低 ,且 观 察 组 较 对 照 组 更 明显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尸<
0.05)。见 表 2。 3.4 两组 治疗前后 血清 高敏 c反 应蛋 白(hs—CRP)、白细 胞介 素一6(IL一6)水 平及 深静脉返 流时 间比较 :两 组治疗 前血 清 Hs—CRP、IL一6水平及 深静脉返 流时 问 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计 学 意 义 (P>0.05);两组 治 疗后 血 清 Hs-CRP、 IL一6水 平 和深 静 脉返 流 时间 明显 下 降 ,且 观 察组 较对 照组更 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P<O.05)。见表 3。
本 文运用 四妙 勇安 汤合 补 阳还五 汤加减 治疗 下肢 慢性 静 脉功 能不 全 (CVI)患 者 54例 ,疗 效 较为 满意 ,现 报道如下 。 1 一 般资料
选 择 2013年 9月 2017年 8月 本 院 CVI患 者 108 例 。随机 分 为两组 各 54例 。观察 组男 25例 ,女 29例 ;年 龄 37~74岁 ,平均 58.36±11.4O岁 ;病 程 6—28个 月 , 平均 l4.73±4.85月 。对 照组 男 23例 ,女 31例 ;年 龄 35 — 73岁 ,平 均 58.72± 11.19岁 ;病 程 6~27个 月 ,平 均 l4.28±4.71月 。两 组 一般 资 料 比较 ,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 义 (P>O.05),具有可 比性 。 2 治 疗 方 法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综合性外科治疗体会

评定标准 . 北京 : 清华大学 出版社 , 0 ,1 2 17 0
杰, 毛出江 , 贾正 中 . 中空加压 螺丝钉 治疗新 鲜股 骨颈骨 折 22例 . 1 中华创伤杂志 ,00 1:4 20 ,6 12~14 4 3 徐继 刚. 股骨转子 间骨折疗效 分析 . 中华骨科 杂志 ,94,7 3 : 19 1( )
维普资讯
20 0 7年 6月 第2 9卷 第 3期
农
垦
医
学
Jn 2 0 u .O r 7
V0 . 9 No. I2 3
Ju a o o g e dcn or l fN n k nMe iie n
l7例分析. l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9 7 1( )9 8 19 ,72 :6~9
参考 文献
l 刘云鹏 , 刘
2 危
5 鲁
英, 罗先正 .0 23例股骨粗 隆间骨折的治疗分析 . 与关节损 骨
沂, 等主编 . 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 的诊断分类及功能
伤杂志 , 9 ,( )7 9 1 16 1 : ~ 9
6 Shp N ee W,H ijsR ,M rn P ta. eopcv eni J at sE ,e tR tsete ̄a s f te e r i l i o ys
4 张华 涛, 赵东林 , 王福权 .o岁以上老 年人髋部 骨折手 术治疗 附 8
慢 性 下 肢 静 脉 功 能 不 全 的综 合 性外 科 治疗 体 会
周俊 强 邓 光 胡 东升 王 健 叶林 加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现状及临床研究意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位 较 为恒 定 ,在 17~l9世 纪都 已先后 被 认 识 。直 至 20世 纪 30年代 和 50年 代 ,先后 设计 并应 用 了筋膜 下和筋 膜外 交通 静脉 结扎 术 。20世 纪 80年代 ,内镜 技术 的推广 应 用为 结 扎交 通 静 脉提 供 了 新 技术 ,即 内镜 筋 膜 下交 通 静 脉结 扎 术 (subfacial endoscopie perforater surgery,SEPS)。③ 深 静 脉 与 CVI的相 关 性 ,早 在 上世纪 初 已有影 响至 今 的认 识 :① 提 出使 用 血 栓 形 成 后 综 合 征 (post—thrombosis syndrome)术 语 ,区分原 发性 与血 栓形 成后 继发 性静 脉 曲张 ;② 描 述 了左髂 静脉 压 迫综合 征 (the left iliac compression syndrome),即尔 被冠 名 为 “May—Thurner syndrome” 或 “Cockett syndrome”(5O年代或 60年代 )。但是, 深 静脉 在 CVI治疗 中 的重要 性 则是 以 60年代 提 出 的 “原发性 深静 脉瓣 膜功 能不 全 ”,并 以直 视下 股浅 静 脉瓣 膜 成形 术 为 标志 。此后 ,多 种深 静 脉 瓣膜 重 建 或修 复术 相继 问世 ,形成 了静 脉腔 内瓣 膜重 建术 、 静脉腔外瓣膜重建术 、静脉瓣膜移植术 、静脉瓣膜替 代 术等 四类 十余 种术 式 。施行 深静 脉瓣 膜重 建术是 以建立 能够 直接 判断 下肢 深静 脉全 程通 畅性及 其瓣 膜 形态 与关 闭功 能 的检 测 方法 为先 决条件 。即使在 当今超 声 多普勒 检测 已广 泛应 用 ,上 世 纪 60年代建 立 的下肢 静 脉顺 行 造影 与 逆行 造 影 ,仍 作 为 诊 断 的 金标 准 。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现状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现状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性疾病(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一种常见且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中医称“臁疮”、“老烂腿”。
下肢静脉血流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病因。
主要表现为足靴区、内外踝及足背等处皮肤溃疡形成、色素沉着,溃疡可为单发,也可多发。
如无特殊治疗,溃疡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且有恶变可能[1]。
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2]。
现就该病目前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标签:静脉性溃疡;治疗;现状1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疾引起的下肢静脉高压所致。
其病因包括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3]。
其中深静脉返流患者的溃疡发生率要高于单纯性浅静脉返流的患者。
Nicolaides 经过研究证明,在深静脉和浅静脉均有返流并同时伴有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时,溃疡的发生率最高达47%。
而仅有浅静脉返流时为6%;此外肌泵功能的损伤对下肢静脉压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肌泵由小腿肌肉及静脉窦组成。
静脉窦多位于腓肠肌内,容量接近于心脏,每次收缩可排出小腿總容量约60%的静脉血,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4,5]。
正常肢体腓肠肌每收缩一次可使静脉压降低约8kPa,在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腓肠肌功能不足,其射血分数仅为正常者的10%~15%。
静脉血逆流程度及腓肠肌射血分数减少程度与静脉性溃疡的发生率存在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腓肠肌泵功能,可使中度反流的肢体溃疡发生率由63%降至30%,严重反流的肢体溃疡发生率由70%降至41%[6]。
由此可见下肢静脉高压的形成是由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造成血液逆流和腓肠肌功能不全最终导致射血分数减少的共同结果。
当出现下肢静脉高压时,小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溢、纤维蛋白原渗出,形成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组织间隙。
红细胞破坏后含铁血黄素沉积于皮下,阻碍组织与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讲座与综述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进展 及其疗效评价
王* 俊* 刘颖斌* 彭淑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类由于瓣膜功能障碍引起 %* 外科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致闭合不全的瓣叶,部分恢复了瓣膜的功能,据国内外回访 资料表 明,术 后 % G B 年 内 的 临 床 有 效 率 一 般 为 ’"A G
&#A 。该术式 % G B 年的临床疗效是令人满意的,但是由于
腔内修复术切开静脉壁,其术后血栓形成可能性大大增加,
* *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 杭州,)!"""-)
膜关闭相对不全,而血液的反流更加重了高压,进行着周而 提出的,是对腔内修复术的一种改进。!-&( 年张柏根提出
复始的恶性循环。
静脉瓣膜环缝术,其采取缝线环缝瓣膜外周静脉壁,缩窄管
目前研究表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起病过程中,炎症 改变先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发生,炎症反应引起上皮细
径约 ! H ),使相对扩张的静脉管径恢复至正常状态,恢复了 瓣膜功能。!--B 年景在平等[(]提出血管镜直视下进行腔
线的压迫,使瓣膜截面呈椭圆形,从而把处于长轴方向的瓣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再通的优选术式。当人体处于运动状
叶拉直,恢复瓣膜的功能,其短期疗效明显,长期疗效尚待 进一步临床随访[&]。
态时肌襻能很好地起到瓣膜的作用,但当人体处于静息时, 肌襻的作用就失去了作用。该术式并发症主要是肌襻过短
!" 3# 瓣膜移植术
线变成锐角,恢 复 瓣 膜 的 阻 挡 回 流 血 液 的 功 能。 适 应 证: ( ! )有慢性下 肢 深 静 脉 瓣 功 能 不 全 表 现,静 脉 功 能 不 全 倒 流分度为 D2E5@=F! G "度[#]。(%)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史。())深静脉通畅。
为下肢静脉管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引起管径增加以至瓣 %< !< %* 腔外修复术* 腔外修复术是基于术后血栓形成而
径,恢复瓣叶间贴合的紧密程度,提高瓣膜阻挡回流血液的 大隐静脉瓣膜远侧行大隐静脉端 J 端吻合。如果大隐静脉
能力。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改进,现认为包瓣材料宽度 近侧有两个瓣膜功能正常且相邻存在时,可选择股浅静脉
在 $ . !/0 范围内,缩窄瓣周静脉周长的 $ 1 2 . $ 1 3,其两 端 J 大隐静脉侧吻合。适应证:($)瓣膜移位术前提是股
胞的渗透性增加,炎症细胞粘附、浸润,内皮间隙纤维组织 外瓣膜修复,利用大隐静脉残端导入血管镜至股静脉,在直
增生 引 起 细 胞 的 连 接 间 隙 从 正 常 的 %" G #"@0 增 加 到 !&"@0[)]。这些炎性反应发生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早期
视下寻找两端的瓣叶交汇点,从静脉壁外进针将部分瓣叶 缝合于静脉壁上,从而使皱褶脱垂的瓣叶拉直,消除了瓣叶
国内外尚无一种外科治疗方法能够同时具备以上 B 点。现 有的治疗方法各具优点,但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就详述
不理想,手术后容易复发等成为了该类疾病的治疗难点。 几种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此类疾病,手术 %< !* 瓣膜修复术
大都针对静脉瓣膜进行处理,纠正下肢静脉系统持续性高 %< !< !* 腔内修复术* 腔内修复术是瓣膜修复手术的最初
!" !# 瓣膜包窄术
瓣膜关闭功能正常时,可在股深静脉瓣膜远侧行股浅静脉
!" !" $# 瓣膜包窄术# 由 $%&! 年 ’())*+,- 首先报道,以涤 端 J 股深静脉侧吻合。(!)股浅 J 大隐静脉移位术。当股
纶条包绕瓣周静脉,形成袖状护套,缩窄已扩张的静脉管 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具有正常瓣膜时,在
阶段,并加速瓣膜功能损害的进程。引起炎症反应的原因 间不规则裂隙,恢复瓣膜功能。适应证:同腔内修复术适应
有很多,目前研究认为(!)缺氧和体液刺激;(%)正常生理 证。
情况下,流体剪应力转换;())静脉血压的增加引起的内皮 %< !< )* 疗效评价* 瓣膜修复术通过修复已下垂、松弛而导
延伸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炎症反应,但确切的病因研究很可 能在遗传基因上得到突破[B,#]。
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实施自体瓣膜移植,术后进行系统的 其疗效有待长期临床观察。
抗凝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目前瓣膜移植术通常是将 !" L# 瓣膜替代物的研究# 由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达不
自体的带瓣腋静脉段移植到股浅静脉或者腘静脉处,常将 包瓣材料缝合于移植段血管外周,防止高压引起的管径增
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学者们提出设计瓣膜替代物的治 疗设想。N;8+6*);;0 等[G]将犬的颈外静脉的外膜和中层剥
期疗效令 人 满 意。值 得 一 提 的 是 由 +ABCD< 材 料 制 成 的 代替瓣膜的作用。适应证:同瓣膜移植术适应证。
<=> 装置,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瓣膜包窄术相类似,但是该 !" K" !# 疗效评价# 由于肌腱结构坚韧,作用有力且持久,
装置并未缩窄瓣膜处静脉周长,而是通过垂直于瓣叶闭合 所以该术式是治疗严重反流病变,深静脉无瓣膜症,以及下
疑。<,@I88;6 认为移植段静脉可因缺血发生退行性病变, 静脉造影发现瓣膜的功能和通畅度均良好,两年后发现人
或者并发血栓形成;又有学者对腋静脉段瓣膜能否承受腘 造瓣膜内粘附有大量内皮细胞,影响了瓣膜的通畅而告失
静脉处的高压提出疑问。对于上述问题尚没有满意的解决 败。
方法,这也是影响该术式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血液反流、淤积所引起的下肢静脉系统持续性高压为特征
为了能有效地治疗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恢复瓣膜功能,
的临床常见疾病,由此所引发的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炎 缓解乃至治愈疾病,静脉瓣膜的外科治疗希望做到:(!)根
和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日常工作 据不同的反流原因和反流程度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
窄术一般针对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实施,但是随着对下肢 较股深静脉或大隐静脉瓣膜能力强,当股浅静脉瓣膜受到
肌肉泵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瓣膜包窄术可对腘静脉瓣 逆流压力而功能不全时,股深静脉和大隐静脉瓣瓣膜也大
膜实施,这样能适应肌肉泵的收缩节奏,提高肌肉泵的工作 都被破坏,即使当时功能良好,手术后长期疗效也是令人担
&" K00>< L,E?97D+ M# N04 +BC+7A0 97 <?0 37B0>-<+7B97F 21 <?0 ,+<?2) ,?D-92=2FD 21 A?>279A C0723- 97-3119A907AD# O7F92=2FD,$%%!,($(I): $H P &J
端均缝合于静脉壁上以固定。包瓣的材料有很多,目前主 深静脉或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良好。(!)同瓣膜移植术适应
要采用的包瓣材料有自体大隐静脉、阔筋膜片、人造血管片 证。
和静脉瓣膜外支撑环( +45+,6() 7()7+ 89::;,5,<=>)。瓣膜包 !" 2" !# 疗效评价# 一般认为股浅静脉瓣膜的抗逆流能力
分度!度以下的均可采用瓣膜包窄术。
出,以半腱肌和股 二 头 肌 肌 腱,在 腘 动、静 脉 间 缝 合 形 成
!" !" !# 疗效评价# 瓣膜包窄术手术操作较简便,而且保持 “ M”字形肌襻。在站立位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收缩,
血管壁的完整性,术后不需抗凝治疗,但是包瓣材料的选择 肌襻处于松弛阶段,腘静脉完全开放,静脉血液受小腿肌肉
均未能改善瓣 膜 功 能 者。( 3 )瓣 叶 畸 形 包 括 单 叶 瓣、三 叶 瓣、短瓣或无瓣膜症等。
二尖瓣移植于犬的下腔静脉,! 年后大都因血栓形成而堵 塞,没有堵塞的二尖瓣也失去了瓣膜功能。C(H+,@ 等[$E]以
!" 3" !# 疗效评价# 该术式自提出以来,有学者相继提出质 钛制的铰链状双叶瓣膜移植于犬的股静脉,术后短期行深
压,以达到促进血液回流的目的。
术式,由 D2E5@=F 提出并经过 +1:; 等多次改进。手术选择
经过两瓣叶接触平面的纵行切口,将两侧瓣叶拉至切开侧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
静脉壁重叠缝合,使修复后的瓣叶贴合严密,二个瓣叶附着
对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一直都存在着争 论。D2E5@=F[#]提出的瓣膜学说认为深静脉瓣膜长期受血柱 重力冲击作用,其瓣叶形状和强度发生改变,瓣叶边缘对合 出现缝隙,从而出现反流。张柏根等[!]提出的管壁学说认
./0123:万045方467数8 据9:;< =>;< ?@
而且修复 后 的 瓣 膜 承 受 逆 流 压 力 的 能 力 低 于 正 常 瓣 膜。 D2E5@=F 等[#]研究认为该术式 B 年以后的远期疗效下降至 #"A 以下。
·&L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EEK 年 $! 月 第 !K 卷 第 $! 期
效率,从而获得更明显的手术疗效。适应证:($)瓣膜包窄 忧的。也有学者提出术后将包瓣材料缝合于股深静脉和大
术的手术前提是瓣膜瓣叶游离缘未严重受损,功能尚好。 隐静脉瓣瓣膜外周,起到定抗复发作用。
(!)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3)深静脉通畅。(2)对 !" K# 肌襻代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