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

合集下载

巴菲特名言名句

巴菲特名言名句

巴菲特名言名句巴菲特是当代的投资大师,他的智慧和经验在投资界被广泛称赞和崇拜。

以下是巴菲特的一些名言名句,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

1. "The stock market is filled with individuals who know the priceof everything, but the value of nothing."股市上充斥着那些知道每样东西的价格,但却不知道其价值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长期投资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企业,而不是一味追逐股价的涨跌。

2. "It’s far better to buy a wonderful company at a fair price, than a fair company at a wonderful price."买到一个出色的公司,价格合理,要比以不错的价格买进一家普通的公司好得多。

这句话强调了重视质量和价值。

3. "Our favorite holding period is forever."我们最喜欢的持有期是永远。

巴菲特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相信优秀企业的潜力,并享受复利带来的益处。

4. "Rule No.1: Never lose money. Rule No.2: Never forget Rule No.1."第一条准则:永远不要亏钱。

第二条准则: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巴菲特强调保护资本是投资的首要原则。

5. "Diversification is protection against ignorance. It makes very little sense for those who know what they're doing."分散投资是对无知的保护,而对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来说,这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巴菲特个人简历

巴菲特个人简历

巴菲特个人简历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941年,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

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

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5年,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企业,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由一家纺纱厂变成巴菲特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历史回顾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

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

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

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

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

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结婚,他们双方的父母是多年的老朋友。

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苏珊和巴菲特的妹妹罗伯塔是住同一间宿舍的舍友。

当巴菲特顺路拜访她并向她求婚时,苏珊离开了就读的大学和他结了婚。

巴菲特夫人是在离巴菲特目前的家只有一个半街区的地方长大的。

才能显现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

巴菲特 故事

巴菲特 故事

巴菲特故事沃伦·巴菲特,一个传奇的名字,一个传奇的故事。

他是美国著名的投资家、商业领袖,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巴菲特以其卓越的投资眼光和非凡的商业智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股神”、“股市奇才”。

巴菲特的成功故事始于他的早年。

他在股票投资上展现出非凡的天赋,12岁时就开始买卖股票,17岁时就已经累积了大量的资金。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曾师从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学习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

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投资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菲特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价值投资理念。

他认为,投资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而不是赌博。

他喜欢投资那些被低估的优质企业,而不是追逐短期的涨幅。

他的投资策略是“买入并持有”,即长期持有那些具有潜在价值的企业股票,等待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巴菲特最为成功的投资实践之一。

他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平台,通过对各种企业的收购和投资,逐渐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拥有包括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可口可乐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涉足保险、铁路、能源等多个领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多元化投资公司之一。

巴菲特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多次经历股市的波动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从不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动摇。

他的成功离不开对企业的深入研究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更离不开他那颗执着不懈的投资心。

巴菲特的成功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投资传奇,更是一部商业智慧的写照。

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和长期持有策略,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榜样。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投资并不是一场赌局,而是一场理性和耐心的修行。

只有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巴菲特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无数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他的成功之路也成为了商界的经典。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价值的认知和对未来的信念。

愿我们都能从巴菲特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追逐自己的梦想。

巴菲特的经典名言

巴菲特的经典名言

巴菲特的经典名言巴菲特的经典名言11、我们比想象中的强大。

我们在学要勇气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勇敢。

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甚至那些自己尚未遇见的困难。

是什么让我们能够利用这些力量和勇气,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是全情投入,勇敢和塑造自我生活的决心。

2、为什么要努力工作?因为它是赢得自尊的最可靠途径,并且可能是唯一的途径。

为什么要努力奋斗?因为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最大潜能,让我们认清自我,告诉我们有何东西可以奉献给他人,能够成就多少事情。

3、人们并不是梦想赚到更多的钱,而是更多的自由;不是更大的权利,而是更小的压力;不是更高的地位,而是更富有创造性的满足。

4、一个人应当时刻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观念。

一个人总要尝试去理解对方的立场,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可以使我们的胸怀更宽广。

5、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这一都取决于你如何对待它,稍稍偏转一下你的方向,逆风就会变成顺风。

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最耀眼的阳光就会跑出到你的身后。

你生活的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好你抵达了哪里。

6、相信美好的东西会以其自然的节奏出现在眼前。

7、游荡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

我的意思是有些游荡的人,就是迷路的人!但是很多情况下,徘徊在选择的迷宫中并不意味着迷失,而是通往正途的一条必经之路。

8、人生的志向往往神秘莫测,极少有人能够沿着直线靠近它们,也不会有人在找寻它们的过程中一帆风顺。

9、真正的成功是由内而外的,并有我们的特质和行为所决定。

它来自我们的能力,热情,拼搏以及坚持所产生的神秘化学反应。

真正的成功靠我们亲自赢得,它的价值也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断定。

外界可以对我们施以金钱奖励,但不能用这种根深蒂固,更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成功来同化我们。

10、如果说人生由我们打造,那么关键的是我们必须自己再造人生。

11、只有自己可以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剖析,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也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自己确定那份激情所在,即使它会将我们引向竞技场中的有利高地。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引言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投资大师,被誉为“股神〞。

巴菲特在投资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并以其独特的投资理念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1. 长期投资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核心是长期投资。

他认为,投资者应该将资金投入到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秀企业,而不是追逐短期利润。

对于巴菲特来说,每一笔投资都是长期的,并且他有耐心等待企业的价值逐渐表达出来。

2. 价值投资巴菲特是著名的价值投资者,他强调投资者应该寻找被低估的优质股票。

他相信市场有时候会低估某些优秀公司的价值,而投资者可以利用这种情况买进这些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提出了估值模型,通过分析企业的根本面和未来的盈利能力,来确定一只股票的真实价值。

3. 扎实的研究和深入了解巴菲特非常注重研究和了解企业。

他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年报、财务报表等文件,以了解一家公司的运营情况、盈利能力和未来开展前景。

他强调投资者应该对自己投资的企业有深入的了解,而不是盲目跟风或听信别人的推荐。

4. 投资于自己熟悉的行业巴菲特建议投资者应该在自己熟悉的行业中进行投资。

他认为,只有对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从中发现被低估的时机,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巴菲特通过关注自己擅长的行业,例如保险、消费品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5. 防止盲目跟风巴菲特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轻易盲目跟风。

他认为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噪音和误导,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头脑,防止因为市场的波动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

相反,他建议投资者要具备坚决的信心,并长期持有自己的投资标的。

6. 保持谨慎和耐心巴菲特强调投资者要保持谨慎和耐心。

他认为,投资是一门长期的游戏,并不是通过迅速买卖股票来获取短期利润的方式。

巴菲特鼓励投资者要通过分散投资、长期持有来降低风险,并且对于市场的波动保持充足的耐心。

结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凭借其卓越的成绩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简述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看法

简述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看法

巴菲特投资理念是一种非常独特和成功的投资哲学,它强调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深入分析和理性决策等原则。

以下是对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看法:
价值投资:巴菲特强调在投资时要寻找被低估的股票,即市场价格低于实际价值的股票。

他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行业趋势、了解企业的管理团队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来确定一只股票是否被低估。

这种价值投资的理念帮助他在投资中获得了稳定的回报。

长期投资:巴菲特主张长期持有优质股票,而不是频繁买卖。

他认为,只有长期持有才能获得真正的收益,并且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避免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

深入分析:巴菲特非常注重对企业的深入分析,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管理团队的能力和诚信度等方面。

他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情况,能够发现被低估的股票,并且能够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理性决策:巴菲特强调在投资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市场情绪左右。

他主张通过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听信小道消息。

总之,巴菲特投资理念是一种非常成功和独特的投资哲学,它强调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深入分析和理性决策等原则。

这些原则帮助他在投资中获得了稳定的回报,并且成为了全球著名的投资大师之一。

巴菲特指数

巴菲特指数

巴菲特指数巴菲特指数,也被称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指数,是一种衡量美国股市表现的指数。

该指数以知名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命名,由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股价和标普500指数的比率计算得出。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巴菲特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投资界的重要性。

巴菲特指数是一种反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市场中表现的定量指标。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投资和保险公司,由沃伦·巴菲特于1962年创建。

巴菲特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其投资策略被广泛地称为“巴菲特方式”或“值得投资的股票”。

计算巴菲特指数的方法相对简单,它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与标普500指数之比。

标普500指数是由标准普尔公司维护的一个包含500只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指数,是衡量美国股市整体表现的重要指标。

通过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与标普500指数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相对于整个美国市场的表现。

巴菲特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巴菲特指数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 / 标普500指数通过计算巴菲特指数,我们可以了解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相对于整个美国市场的表现。

如果巴菲特指数大于1,说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市场中的表现优于整个美国市场。

反之,如果巴菲特指数小于1,说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市场中的表现低于整个美国市场。

巴菲特指数在投资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能够反映出巴菲特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投资领域的成果。

投资者可以根据巴菲特指数的变化来评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表现,并决策是否跟随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此外,巴菲特指数还可以被用作评估整个美国市场的指标,以及了解市场的整体风险和机会。

总结而言,巴菲特指数是一种衡量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市场中表现的指标,通过计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与标普500指数之比得出。

巴菲特事例

巴菲特事例

巴菲特事例
巴菲特,本名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是著名的投资家、企业家、慈善家,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最大股东。

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941年,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人生第一支股票,1943年,他向姐姐借钱,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3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而当时他的父亲只告诉他,这家公司是卖饮品的。

1950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

1956年,他成立了一家合伙企业,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菲特: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巴菲特(全球著名的投资商,2008年世界首富)早年就曾宣布要在自己去世之后将80%的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由他的妻子苏珊全权负责。

然而,苏珊2004年去世之后,巴菲特按照约定将苏珊的那一部分分配给家庭基金会后,决定将剩下的个人财产中的99%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而大女儿苏西、大儿子霍华德以及小儿子彼得都不能从他手中获得“一分钱”。

最近他写下了一封信来解释他这么做的原因: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

这个决定让我再开心不过。

现在,盖茨夫妇和我正在要求几百位美国富豪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所以我还是重新解释我的意图及其背后考量为宜。

首先,我承诺,在我有生之年或大去之际,我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

以美元衡量的话,这笔钱诚然可观,但从相对价值角度出发,每天都有许多人向他人赠予更多。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常为教会、学校和其他机构作贡献,从而放弃了原本可以用来惠及自己家庭的物质财富,这意味着他们要放弃看电影、去餐厅就餐或其他个人享乐。

相形之下,我的家人和我兑现捐赠99%财富的承诺则不需以牺牲需要或想要的东西为代价。

更何况,这一捐赠也不会让我放弃最珍贵的资产,即“时间”。

有许多人,其中也包括我的三个子女,都为帮助他人奉献了大量时间与才华。

这种赠予往往远比金钱更有价值。

我的姐姐桃乐丝,每天都对一些人施以援手,我在这方面则做得很少。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一大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凭证,这些“提款存单”变现之后可以换成各种资源,从而让那些没能抽中人生上上签的人获得些许补偿。

目前为止,我已经捐赠了20%的个人股票(包括来自我过世的妻子苏珊·巴菲特的股票)。

剩下的股票,我会每年捐出4%。

在资产清算后最迟10年,我希望我所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能够悉数投入慈善事业。

这些钱将不会用作长期性捐赠基金.我希望它们能用来解决人们的眼前需求。

拥有某些东西,确实能让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但拥有过多反让我吃不消。

我想有一架昂贵的私人飞机,但若拥有好几处房产,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很多时候,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

我最珍视的财富,除却健康,还有那些幽默有趣、个性多彩、长久相伴的朋友们。

在这个国度,那些在战场上挽救他人生命者会被授予勋章,好老师会被回报以学生家长的感谢信,而那些能够发现公司股票错误定价的投资者,则会被飨以数亿资财。

一言以蔽之,命运的安排反复无常,无人能确定谁会抽到上上签。

我和我的家人不会为我们的非凡好运感到罪恶,相反,我们充满感恩。

假使我们把多于1%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并不会因此加强。

然而,剩下99%的财富却能对他人的健康与福祉产生莫大影响。

这一现实为我和我的家人指明了道路:留下的财富够花即可,其余则赠予社会,去满足更多需求。

专访盖茨巴菲特:慈善是全社会的事2010年10月08日15:02羊城晚报我要评论(0)字号:T|T[导读]富人们不需要一个准则,来要求他们捐款,即使他们不想捐赠,也是个人选择。

但有先例的话,人们可以相互模仿,他们会更享受善举,也会带来更大影响。

羊城晚报北京讯“中国顶级富豪数量世界第二。

”针对“为什么选择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举行慈善晚宴”的问题,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日前以此作答。

9月30日,在“巴比慈善晚宴”落下帷幕的次日一早,这场“夜宴”的两个主人———股神沃伦·巴菲特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才终于在北京与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家媒体就这场神秘的晚宴进行交流。

为什么来中国:中国富豪排名世界第二劝捐传闻+名人效应,使得刚刚结束的巴比中国此行的关注度非比寻常。

此前,“大嘴”任志强曾在微博上感叹:“为什么不是首先到发达国家去劝捐,而是要跑到发展中国家劝捐?”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

“我们并不是巡回演出,比尔觉得这里不错,我们就来了。

事先并没有拿着世界地图进行规划。

”针对这个问题,巴菲特这样笑着作答。

作为此行的“始作俑者”,比尔·盖茨则直截了当得多,称“在国家的选择上,我认为中国的亿万富翁数目是位居世界第二,这是用美元计算的。

我想在有些地区并不是有很多人可以进入这一范畴的”。

两位世界首富言下还流露,在中国宣讲慈善意义更加深远。

因为欧洲北美等地区的慈善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很难有改变。

而对中国而言,慈善是新的事物。

“30年之前,中国没什么人有钱,这一代实际是第一代富豪。

”盖茨说。

巴菲特则直言:“对中国而言,现在的一代人是关键的一代人。

”中国慈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在劝捐的话题下,中国富豪对慈善的态度也被放到了放大镜下。

此前曾经有评论说中国富豪“重午餐轻晚宴”———因为“巴菲特午餐”虽然每年都拍出天价,但可以和股神共议投资环境和投资策略,好处“货真价实”;而慈善晚宴虽然免费,却有“劝捐”压力。

但晚宴后的巴比二人,除了用“慈善一向是自愿的而不是强迫的”来撇清“劝捐”传闻,也对中国富豪对慈善事业的态度表示赞赏。

“他们说得非常好,做得也非常好。

”通过这次交流,巴菲特表示:“我更有信心他们可以做到”。

在巴菲特看来,这次晚宴根本无关“劝捐”,而更多是对财富、对捐赠、对慈善等问题,与中国富豪们的一次思想交流。

“中国的慈善方式肯定会有自己的特色。

”巴菲特表示,美国的慈善模式不适合中国,而其根源在于两国文化的差异,中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

“我们不想对任何人施加压力,在美国,做慈善是自己的决策,在中国也是这样。

”巴菲特说。

巴菲特还透露,在中国之后,慈善晚宴的下一个目标选定印度。

“明年我们会去印度做个类似的活动”。

慈善的意义:更好地均享财富尽管多次访华,但对中国的变化,巴比二人还是都表示惊讶。

巴菲特感叹尽管“之前听说很多了,但亲眼去看完全不一样!中国的变化太令人惊讶了!”因应慈善的话题,盖茨同时特别强调,一个有活力的经济可以跟慈善事业共同发展,而且慈善事业不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只能使社会更平等地均享社会财富和社会发展的红利。

李卉羊城晚报讯刚刚公布胡润2010百富排行榜的胡润在现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比此行对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这两位在全球创造财富最多的人,现在都在谈要把钱捐出去,我觉得没有比他们更有权威谈到这个问题,所以完全能够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胡润说,根据最新的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的亿万富豪数目已达55000个,资产超过10亿的富豪也达到5000人,超过50亿的在700人,而百亿富豪也有200人。

可以说,发展慈善事业已具备了财富基础。

但胡润同时也表示,对当前的中国企业家来说,如何把社会责任做得更好,比慈善责任更重要。

胡润认为,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富人也还只是富人,还没有达到贵族的阶段。

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富豪都十分年轻,平均年龄只有51岁,比西方整整年轻了15岁。

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赚钱上,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金钱之外的问题。

而西方很多慈善家和基金会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形成了深厚的慈善文化,慈善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导读]富人们不需要一个准则,来要求他们捐款,即使他们不想捐赠,也是个人选择。

但有先例的话,人们可以相互模仿,他们会更享受善举,也会带来更大影响。

CFP 供图羊城晚报综合消息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芮成钢专访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

两人谈论慈善与家庭的关系,社会慈善事业,以及资本、信贷和市场的作用。

对话在财经频道《领导者》栏目播出。

慈善始于家庭慈善始于家庭,这意味着,对家人尽责是你的首要义务。

它也意味着,你要观察四周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他们帮助。

做慈善时,我们很少谈及孩子。

给孩子们的金钱,可能会有损于他们的自我发展动力、他们的职业发展、以及他们走出社会寻找自我道路的方式。

主持人:美国有一古老谚语:慈善始于家庭。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对家庭的责任也是一种慈善活动?盖茨:慈善始于家庭,这意味着,对家人尽责是你的首要义务。

它也意味着,你要观察四周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他们帮助。

大多数人都是在身边学会第一次施与,随着施舍经历的增多,他们可能会开始放眼整个国家甚至世界。

你亲眼所见后,就会发现最好的方法。

巴菲特:在美国,大多数的捐款都是流向教堂。

他们也会捐赠给当地的学校、本地慈善组织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慈善途径。

主持人:您年轻时,比较吝于花钱。

您现在对金钱的态度改变了很多,是什么改变了您的态度?盖茨:刚开始时,我很穷。

到了35岁时,我拥有的金钱已远超出家人所需要的数目,因此我对拥有多少金钱已经比较超然。

与其在六十岁时捐赠几百万美元,也许到七十岁时捐赠几十亿,对社会更有利。

我一直都有一定数额的捐款,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五年前。

主持人:您一直都如此慷慨地做善事吗?盖茨:做慈善时,我们很少谈及孩子。

给孩子们的金钱,可能会有损于他们的自我发展动力、他们的职业发展以及他们走出社会寻找自我道路的方式。

我在教育上、生活上尽力给了我的孩子们所需的一切,但他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赚钱。

给孩子们留下几十亿(美元)的遗产,对他们自身及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

慈善是全社会的事富人们不需要一个准则,来要求他们捐款,即使他们不想捐赠,也是个人选择。

但有先例的话,人们可以相互模仿,他们会更享受善举,也会带来更大影响。

如果我们成长中,看到人们都会慷慨捐款,这会影响到我们。

一旦开始了,捐款和善举都会随时日增多。

主持人: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准则,说富人应该将百分之多少的财富捐赠给社会。

那么继您之后的捐赠者,是否知道他们该怎么做?盖茨:有两个目标,一是人们需要明智地捐赠,通过善举互相学习,我们也鼓励人们在更年轻的时候投入这一事业,你在年轻时更有活力,更清楚世界上正发生什么事,这会有助于你的成功。

富人们不需要一个准则,来要求他们捐款,即使他们不想捐赠,也是个人选择。

但有先例的话,人们可以相互模仿,他们会更享受善举,也会带来更大影响。

巴菲特:如果我们成长中,看到人们都会慷慨捐款,这会影响到我们。

一旦开始了,捐款和善举都会随时日增多。

很少有人会逆水行舟越捐越少。

因为看到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你的捐赠会升级。

盖茨:你会看到奖学金对孩子们会有什么帮助,科研基金如何改变社会,环保投入是否会有成果。

开始时你会犯一些错,所以你会希望有人与你分享经验或并肩作战。

但当你亲眼见到你所资助的孩子时,你会更有动力将慈善进行下去。

通常人们都会越来越投入。

机遇不是问题价格才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明智地做生意,而非只关注市场。

我们都想要大量的生意机会,但也需要良好的时机。

我们不用担心机遇问题,关键是市场价格问题。

主持人:有人说市场是可以预测的,比如说巴菲特可以坐拥大笔金钱,静观其变,一旦危机发生,就出手,获得巨额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