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简答

合集下载

鼠害名词解释

鼠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啮齿动物:属于哺乳纲,包括啮齿目和兔形目。

缺犬齿,门齿发达,无齿根,能终生生长,经常啃咬东西,故称啮齿动物。

齿式:用分数来表示哺乳动物单侧牙齿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的公式,称为齿式。

分子表示上颌的牙齿,分母表示下颌的牙齿。

表示方式为:鼠的栖息地:是鼠类进行筑巢居住、外出采食和越冬蛰眠等一系列活动的范围,既是这种鼠分布区的一部分,也是鼠在当地生物群落中所占据的小区域。

巢区:鼠活动一般有较固定的范围,是一个个体或一个家族在正常生活期间进行取食、交配、隐蔽等活动的区域。

领域:巢域范围内的一小部分,不允许其他个体或家族进入。

种群:指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组合。

在种群内的各个个体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社群序位:鼠类群体生活中对资源占有的形式,包括在群体中的趴卧顺序、交尾优先、觅食次序、警戒护巢、避敌行为等。

空间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性比:组成种群的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年龄结构(年龄组配):即不同年龄组中的个体所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出生率:单位时间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

是种群数量增长的固有能力。

死亡率:单位时间种群死亡的个体数。

鼠类的化学通讯:是指鼠类通过其身体上某些特殊部位的腺体分泌化学物质于体外,借助周围环境中的媒介物,传递到其他受纳鼠体,使之接受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及行为反应。

动物区系: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动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鼠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内鼠类数量的相对值。

夹日法:使用相同型号的鼠夹,在一定范围内放置一昼夜(24h)捕获鼠的数量,通常以100夹日为统计单位,即100个鼠夹一日捕获鼠数作为鼠密度的相对指标,并以夹日捕获率(%)来表示。

粉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采用规定发小的滑石粉快调查室内鼠类数量的方法。

控制指标:为防止鼠害损失超过经济阈值而设立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鼠密度指标。

经济允许水平:指人们可以容许的作物产量、质量受害而引起经济损失水平鼠的蛰眠:许多分布和栖居在北方的鼠类,在外界环境变得不适宜的时候,就会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生理上的刺激而进入不吃不动的昏睡状态。

鼠害及其防治鼠类总结

鼠害及其防治鼠类总结

1.褐家鼠主要生活习性家野两栖的人类伴生种。

栖息于居民区及其周围的田野,离村镇住宅越远数量越少。

挖洞能力强,洞穴复杂多分支,洞口有土堆,通常只有一个进口,一个巢窝。

食性复杂,取食频繁,不耐饥喝,偏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和含水量充足的食物。

喜欢饮水,有贮粮习性。

性情狡猾多疑,机警敏捷,其嗅觉和味觉发达而且十分灵敏,即使是食物亦要回避一阵,确认安全后再取食,往往拒食或只少量取食。

一旦习惯了,总是在固定地点取食因此,利用褐家鼠这一狡猾多疑的习性特点,用药物灭鼠时,一般先投几天无毒饵料,再投毒饵,并且药物浓度要适当,饵料要新鲜。

昼夜活动,以夜间更频繁。

该鼠全色盲,视觉成像不清晰,但对光的剌激十分敏感。

在黑暗中行走时,总是以触须和一侧体毛触及墙侧面借以触觉剌激定向。

该鼠善爬、弹跳、游泳及潜水。

成年褐家鼠跳跃能力强,会潜水捕鱼。

发生规律⚫繁殖能力很强,全年可繁殖,春秋两季为繁殖高峰期。

⚫多生存于居民点及其附近地区。

其数量分布与其生存的环境有关。

城镇多于农村,房舍区多于附近农田.2.黄胸鼠1 分布与危害⚫杂食性,食谱广,偏素食,喜欢含水量多的食物,也吃肉类。

有时甚至捕杀小鸡、小鸭。

⚫能传播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等多种流行病2 主要习性⚫洞穴结构较简单,洞型不典型,难以寻找,⚫黄胸鼠常在取食后饮水,取食频次多,饮水次数也多。

⚫昼夜活动,以夜间为主,随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在住宅和田间出现季节性迁移⚫该鼠善于攀登。

⚫在房屋内常同褐家鼠栖息,褐家鼠在下层,黄胸鼠在上层。

对小家鼠有明显的排斥现象.⚫繁殖力很强,春秋季为繁殖盛期,是广西的主要家栖和野栖鼠种之一。

尤其是在偏僻的农村、集镇、山区以及房屋改造不大的城市中,黄胸鼠仍占主要地位.3小家鼠1 分布与危害⚫世界各地均普遍有分布,是家庭、农业的主要害鼠之一。

小家鼠与人类伴生,⚫由于其体形小,适应性强,⚫在农田危害水稻、玉米、甘蔗、花生、蔬菜等作物,咬毁青苗、瓜果、树皮等2 主要习性⚫食性杂。

鼠害防治基本知识

鼠害防治基本知识

鼠害防治基本知识
一、鼠类的生活习性
鼠类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一般喜欢在夜间活动。

它们的食物来源广泛,能够食用人类、畜类、禽类的食物,也能够食用种子、果实等植物食物。

鼠类的生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就会形成严重的鼠害。

二、鼠害的危害
鼠害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例如破坏农作物、食品等储存物品,危害人类健康,如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等多种疾病。

三、鼠害的防治措施
(1)环境改善: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垃圾堆积、废弃物存放等,减少鼠类的栖息地。

(2)物理防治:采用防鼠垫、粘鼠板、鼠笼等物理方法捕捉鼠类,有效减少鼠害。

(3)化学防治:使用杀鼠剂对鼠类进行毒杀,包括颗粒剂、毒饵、气雾剂等多种形式。

使用化学杀鼠剂时,应注意防护,避免对人、动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4)生物防治:使用天敌、猫、狗等自然敌害对鼠类进行控制,避免使用化学剂和杀鼠器具。

(5)综合防治:结合环境改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四、鼠害防治注意事项
(1)应注意杀鼠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遵守使用说明和剂量要求,防止杀鼠药物残留对人类和环境的污染。

(2)使用防鼠剂、粘鼠板等物理方法时,应根据鼠类的活动规律放置捕捉器具,避免对其他动物造成伤害。

(3)应及时清除垃圾,防止垃圾堆积成为鼠类的栖息地。

(4)对于农村和城市中的鼠害防治,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例如农村地区可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城市中可采用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为主。

(5)应定期进行鼠害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鼠害,防止鼠害扩散和传播。

鼠害防治制度和措施

鼠害防治制度和措施

鼠害防治制度和措施1. 引言1.1 鼠害的危害鼠害是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中常见的一种危害性害虫,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鼠害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它们会啃食种子、幼苗和成熟植株,破坏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鼠害会传播各种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等,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鼠害还会啃咬电缆、管道等基础设施,引发火灾和水灾等安全隐患。

对于鼠害的防治至关重要,只有有效地控制鼠害的滋生和扩散,才能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护城市环境的整洁与安全。

防治鼠害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1.2 鼠害防治的重要性鼠害是指由老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引起的危害。

在农田、仓库、城市及农村等各个领域,鼠害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建立有效的鼠害防治制度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鼠害会造成财产损失。

老鼠在农田中啃食庄稼,进入仓库偷食粮食,甚至啃咬电线、设备等,给农民和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防治鼠害可以保护农作物和粮食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鼠害还会带来卫生问题。

老鼠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它们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疾病病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防治鼠害不仅可以维护环境卫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避免疾病传播。

鼠害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建立科学的防治制度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财产损失和卫生风险,维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加强鼠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水平,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59】2. 正文2.1 鼠害防治制度的建立鼠害防治制度的建立是解决鼠害问题的重要环节。

建立鼠害防治制度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支持与合作。

政府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鼠害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鼠害防治制度也要与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管理相结合,形成完善的鼠害防治体系。

建立鼠害防治制度需要进行鼠害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调查统计鼠害的分布、发生程度和危害程度,为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四害防治知识

四害防治知识

四害防制方法老鼠的防制一、老鼠的危害1、传播疾病: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30多种疾病,有史以来,死于鼠源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战争者。

2、损耗粮食:每只老鼠每天要吃掉相当于它体重的1/5-1/10的食物,据估计,每年生产的粮食约有5%被老鼠夺去,全世界每年被损耗的粮食有5000万吨。

另外,破坏森林草原。

3、老鼠对工业及建设事业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

因老鼠咬破电线造成短路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危害严重。

二、鼠的种类全球鼠的种类有1700多种,我国有170多种,本市区的老鼠主要有3种: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

褐家鼠身体粗壮,个体最大;黄胸鼠次之,小家鼠最小,体长仅7—9公分。

老鼠的共同特点是繁殖快,雌鼠受孕后平均21天就能产出6—12只小老鼠,3个月后小老鼠发育成熟又能繁衍后代。

褐家鼠是这几种老鼠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它喜欢在窨沟、窨井、垃圾房、厕所周围就地筑巢,也喜欢在绿化带、河道边和餐饮食品行业周围挖洞栖息。

三、防制老鼠的方法主要有环境灭鼠、物理学灭鼠、化学灭鼠、生物学灭鼠和生态学灭鼠。

1、环境灭鼠:搞好环境卫生、清除住宅周围的杂草、随意堆放的物品,经常清扫室内外卫生,各种用具杂物收拾整齐,衣箱、衣柜以及书籍、鞋帽等要经常检查,不使鼠类营巢。

断绝老鼠的食物,鼠的食物不仅包括人的食物,还包括饲料、垃圾、食品行业的下脚料、粪便等,这些东西要存放在加盖的而且没有缝隙的容器内,使老鼠得不到食物而被动地去吃投放的毒饵,以达到消灭老鼠的目的。

2、物理学防制法:家庭、办公室、写字楼的小家鼠比较多,用粘鼠板的效果安全可靠,粘鼠板要沿“鼠道”布放,放在门的后侧和橱柜的底部,保留3—5天可以奏效。

传统的鼠夹、鼠笼,诱饵要新鲜,应是鼠类爱吃的食物,可选用油条、花生仁作诱饵,以增强诱捕作用。

一般第一个晚上老鼠不易上笼因有“新物反应”,二、三天后上笼率会提高。

对所有的下水道进出口要用网孔小于1×1公分的铁丝网罩,防止老鼠窜入。

灭鼠科普知识宣传

灭鼠科普知识宣传

灭鼠科普知识宣传1.鼠害的危害与损失?鼠类的危害主要是指对人类的生产经济活动造成损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㈠农业上鼠类为杂食性动物,农作物从种到收全过程中和农产品贮存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其害。

多在晨昏活动。

有的专吃种子和青苗,如大家鼠、社鼠、黄毛鼠、小家鼠、黑线仓鼠和大仓鼠等;有的以植物的根、茎为食,如鼢鼠和鼹形田鼠等;有些鼠类喜食粮油作物种子,如小家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等。

世界各地的农业鼠害造成的损失,其价值相当于世界谷物的20%左右。

㈡林业上主要是食害树种;啃咬成树、幼树苗,伤害苗木的根系,从而影响固沙植树、森林更新和绿化环境。

林业上的主要害鼠有红背鼠、棕背鼠、花鼠、松鼠和林姬鼠等。

㈢牧业上牧业上的害鼠主要有黄兔尾鼠、达乌尔黄鼠、旱獭、黑唇鼠兔、布氏田鼠和鼹形田鼠等。

主要是大量啃食牧草造成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场面积缩小。

沙质土壤地区常因植被被鼠类破坏造成土壤沙化;鼠类的挖掘活动还会加速土壤风蚀,严重影响牧业的发展和草原建设的进行。

此外,鼠类还是流行性传染病的潜在宿主,直接威胁着畜牧业的安全。

鼠类有终生生长的门齿,具有很强的咬切力,它们也能对农业建筑物和一些农田水利设施造成很大危害。

有人估计,目前全世界各种老鼠总数约为人口数的4倍。

每年由老鼠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亿美元,如果把老鼠造成的各种损失加起来,可达上千亿美元。

据世界粮农组织调查,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300万吨,因鼠害减产5000万吨,足可供3亿人吃1年。

2.老鼠的繁殖能力有多大?老鼠繁殖力很强。

"一公一母,一年二百五"。

大多数老鼠每年可以生育5-8次。

幼鼠2-4个月便情窦初开,显得异常活跃和兴奋。

在夜间,雄鼠活动频繁,不断在同种族的异性面前穿来走去,并以寻找好的食物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同时,发出"吱吱"的求偶声波,来吸引周围的崇拜者。

羞羞答答的雌鼠接到求爱的信号后,也及时作出应答,它们相约好后,双双进入雄鼠布置的洞房。

鼠害绪论

鼠害绪论

洞庭湖鼠患
遍地鼠洞
老鼠自残
被 汽 车 碾 死 的 老 鼠
第二节 鼠类的危害


一、鼠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二、鼠害对人民健康的影响 三、鼠害的其它负面影响
一、鼠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二、鼠害对人民健康的影响
三、鼠害的其他负面影林业的影响 3.鼠类对苗圃、果园、堤坝以及交通和工业 等方面均有危害。 4.此外,老鼠咬人致伤,咬破家具、图书、 资料、档案、衣物等事例屡见不鲜。总之, 老鼠对人类的危害性很大,可以说是十恶不 赦。因此,防治农田及城镇鼠害,对国民经 济建设和人民身体健康都有极大意义。
第一节 鼠害发生慨况
1.鼠害的发生历史悠久。 2.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鼠害发生比较严重,局部地区鼠 患成灾。 3.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国鼠害的发生 有新的趋势:鼠害发生面积扩大,鼠密度上升 ;对农作物危害 广,损失严重;鼠害回升引发农村鼠传人体疾病流行。 4.鼠害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是暖冬及干旱气候对害鼠发生 有利 ;这些年的干旱少雨,使主要鼠种的繁殖指数和存活率维 持在较高水平,鼠类的种群繁殖力强,密度上升快 ;种植业结 构调整与品种的更替,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条件;生物种群 失去平衡;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不深翻了,鼢鼠有了“安居” 的环境;近年灭鼠工作没有统一的安排组织,一家一户防治效果 差,造成害鼠种群自由滚动繁殖,密度逐年累积增长。


鼠类、鼠害与害鼠的含义 鼠类是鼠形类动物的泛称,狭义的鼠类是指对人类 有害的啮齿类或其它鼠形动物类群;俗称“老鼠”或 “耗子”。广义的鼠类应包括所有的啮齿类动物和食虫 目动物,而啮由类动物(Glires)通常又包括啮齿目 (Rodentia)和兔形目(Lagomorpha)两个目。全世界 巳知哺乳动物有4321种(Corber 1986),其中啮齿目 1378种,兔形目70多种,食虫目350多种。我国目前已 知啮齿类动物有190余种(其中兔形目20余种),食虫目 9种。因此,鼠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的类群。

灭鼠相关知识问答

灭鼠相关知识问答

灭鼠相关知识问答1 、最佳灭鼠时间灭鼠时机的掌握直接影响到灭鼠的效果。

从防病角度看,应在疾病流行的高峰前进行,从节省物质考虑,繁殖高峰前灭鼠最佳;从提高效果看,选择老鼠食粮青黄不接之际为好。

根据上述综合考虑,一般地区灭鼠最佳时机应选择为春( 2-3 月)、秋( 9 月)两季为宜。

2 、灭鼠需家家户户齐动手鼠活动面广,到处乱窜,一家有鼠,几家不安宁,所以,开展城镇灭鼠活动时,都要求人人动手,家家参与。

有些居民怕投药麻烦,常以我家没鼠为由,拒绝投药灭鼠,这是不对是,只有户户都投药,放鼠夹,布下天罗地网,不管老鼠爬到哪里,也是“死路一条”。

3 、怎样用好鼠夹鼠夹的型号很多,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要保证鼠夹的捕鼠效果,首先要选好鼠夹,选用的鼠夹应构造合理,灵敏度适中,规格和主要捕捉对象相适应。

通常可用正规工厂生产的铁板夹或木板夹,在鼠夹的各个部位中,最重要是弹簧的弹力要适中,与诱饵板(钩)相扣的铁丝要不长不短,不软不硬,这样,支放鼠夹时既不费力,又不易滑脱;对使用者安全,风吹、小虫爬不会击发,家鼠触动却立即被捕。

若用中号夹捕小家鼠,最好在压环上再加一根铁丝,以减少漏捕。

选择诱饵很重要。

一般可用花生米、白薯或胡萝卜丁、油条、烙饼等,也可用苹果丁、熟肉。

诱饵一定要新鲜,发霉、干缩的不但不能引家鼠上钩,还会提高他的狡猾性,以后改用别的办法也难把它消灭。

鼠夹的布放要到位。

先作调查,掌握家鼠活动路线,再把鼠夹放在它们必经的路上。

夹子要正对墙壁,有诱饵的一头靠墙,在横梁上放鼠夹,要在梁的两端各放一个,有诱饵的那头朝外。

鼠夹应在晚上放,早晨收起或用木板档好,以免误伤小孩、小鸡等,一般使用较多的鼠夹,集中捕捉,几日捕不到时,立即收起。

捕到的家鼠应用工具从鼠夹上取下,焚烧或深埋。

不要徒手取鼠,死鼠不能乱扔,捕到过鼠的鼠夹,用废纸擦去血污,在太阳下暴晒后即可再用,不需火烧或消毒(有鼠传染病流行时应按当地防疫部门的规定做)。

4 、怎样用好粘鼠板粘鼠板是对人、畜无害的捕鼠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啮齿动物的形态特征:
答:a体型较小或中等。

b门齿发达,无齿根,能终生生长。

因要保持其门齿的一定长度,所以上下门齿需要经常啃咬东西,故称啮齿动物或啮齿类。

c无犬齿,在门齿和臼齿之间留有宽阔的间隙,臼齿分叶或在咀嚼面上生有突起。

d具有比较发达的盲肠。

2.鼠的测量——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
答:a体重:整体质量。

b胴体重;除去全部内脏的质量。

c体长;从吻端至肛门或尾基的直线距离。

d尾长;从肛门或尾基至尾端(端毛除外)的直线距离。

e后足长;从后跟至最长趾端(爪除外)的直线距离f耳长;从耳孔下缘至耳壳顶端(端毛除外)的距离。

3.影响鼠类食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季节、生态环境(栖息地)、地理位置以及鼠类自身的性别、年龄,作物品种及生育期
4.如何区分乳鼠和成鼠的雌雄?
答:可以通过目测肛门与尿殖乳突之间的距离来判断;间距长的是雄鼠,否则是雌鼠。

5.鼠类的繁殖力很强,主要表现蛾特点是什么?
答:性成熟快、怀孕期短、产仔数多、大多数种类一年繁殖多次。

6.常用的鼠类年龄划分的方法有哪些?
答:a依据上颌臼齿的生长状况和拒绝面磨损程度划分b依据体重、体长、尾长等划分c依据眼球晶体干重划分d依据头骨干重划分e依据阴茎骨长度划分f依据顶脊间宽划分
7.根据鼠类冬眠的程度可分为
答:a不定期冬眠,视冬季气温而定b周期性冬眠,冬眠程度深,体温下降较低c不间断冬眠,冬眠过程不苏醒
8.鼠类的空间分布型有几种?
答:1)随机分布(2)聚集分布(3)均匀分布
a鼠类空间分布型主要是聚集分布,随机和均匀分布较少。

b鼠类空间分布型在雌、雄鼠,成体与幼体层次存在差别。

c鼠类空间分布型存在季节差异、年度差异。

9.空间分布型判别方法?(1)频次分布法(2)聚集度指标测定(3)分布型指数法
10.影响鼠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1)食物(2)栖息地(3)气候条件(温度,降水,积雪)(4)天敌(5)疾病(6)竞争(种间和种内竞争)(7)人类活动(8)鼠类的内禀增长力(主要因素)
11.农田鼠害猖獗的原因一是乱砍滥伐农田林木,随意开垦荒地,耕作制度不合理,改变了天敌与鼠类的栖息环境;二是无节制的猎杀毒杀农田鼠类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三是长期依赖鼠药使一些农田鼠类产生了抗药性,增加了灭鼠难度。

12.外激素的释放方式有两种,直接释放到体外,或寄放在一些物体或生活基质上。

外激素的传导介质是水和空气,传播方式有静态(布朗运动)和动态(媒介物的流动)。

外激素的作用,雄性外激素能够诱导性成熟,在一定密度下刺激性早熟,或密度过大时抑制性早熟,还能促使雌鼠发情,调节繁殖周期;中断(陌生)或(配偶)促进妊娠;吸引异性与繁殖有关;吸引同性为争夺领域行为的支配;种内联系,种间隔离,报警等。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及其作用 :种群数量变动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的影响。

而他们又分别由性比、胎仔数、妊娠期、成熟年龄、怀胎率、怀胎次数、年龄结构等生理因素所决定。

个体的生理体质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群体的数量变动,个体的生理生化指标受环境因素影响,也受遗传多态的影响。

作用:A、行为调节鼠类争夺生存空间、食物、领地、配偶等行为,在种群密度大时,资源有限,争斗频繁,竞争加剧,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环境恶化,不利于鼠类生存繁衍。

与之相反,在种群密度小,资源充足,争斗减少,竞争减
缓,个体间的干扰小、环境优越,有利于鼠类生存繁衍。

B、内分泌调节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个体间的相互干扰、争斗频繁等种内竞争增强。

作为一社群压力,强烈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内分泌发生变化,性激素减少,繁殖力下降,生长激素减少,幼体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增加,种群数量下降。

当种群密度较低时社群压力降低,则性激素生长激素上升繁殖力提高死亡率降低,种群数量上升。

C、遗传调节有人认为种群具有遗传二型性或多型现象。

一种遗传型是高进攻性的,繁殖力强,但不适于密集条件,在种群密度增长期或高峰期占优势。

另一种进攻性弱,繁殖力较低,适于密集条件种群数量下降期占优势。

当种群数量上升时自然选择有利于第一种,并逐步取代第二种,种群数量上升。

当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时,由于社群压力增大,自然选择不利于高繁殖力,而适于密集型,于是种群数量下降就这样进行着种群数量的自我调节。

种类调查在调查中采集、制作标本,然后鉴定进行分类,列出名录。

14.密度调查的方法有:1、开洞封洞法选具有代表性的样地,把地上鼠洞全部堵上,并记载堵上的数目,经24小时检查被掘开的鼠洞有多少,来计算单位面积内的鼠的密度。

2、夹日法农田布夹以一公顷为一个样方,每个样方放100夹,记载捕鼠情况。

以夹日为计算单位,连续3日或一昼夜捕获鼠数目来计算鼠密度。

3、粉迹法将滑石粉撒在鼠经常活动的墙角等处。

每处20X20CM ,每15平方米1-2块,晚上撒粉早晨检查,以日为计算单位面积上的足迹数来计算鼠密度。

4、标志重捕法在鼠活动期间,先在调查区设置捕鼠笼,捕捉一定数量的活鼠,做上标记后原地释放,在5-10天内每天捕捉的鼠中的标记鼠数量将逐日增加,未标记鼠的数量逐日减少,直至没有。

根据每天积累的数值推算有鼠总数。

15.鼠情测报网“三固定、三统一、三准备”方法。

1、三固定①固定地点.②固定人员. ③固定内容 2、三统一①工具统一②统一方法③统一制度 3、三准备①物资准备②工具器械类③资料准备
16.啮齿动物的特征:1、体形小到中形,门齿凿状,非常发达,无齿根,能不断生长,经常咬啮。

2、无犬齿,在门齿与臼齿之间有宽阔的间隙,臼齿分叶或在咀嚼面上有突起。

3、具有发达的盲肠
17.啮齿动物的特点繁殖力强,适应性强,营穴居生活,大多活动在开阔的景观中,主要以植物为食。

18.兔形目于啮齿目的主要区别(1)鼠类上唇无唇裂,上颌1对门齿,上下颌前后移动,后足趾行性,耳小尾长。

(2)兔类上唇有唇裂,上颌2对门齿,上下颌左右移动,后足跖行性,耳长尾小或无。

19.灭鼠的方法:1.物理灭鼠:(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兴修水利、挖渠、开沟、平整土地、灌水、秋季深翻土地等破坏害鼠的洞系。

(2)作物合理布局,改变耕作制度,如不同作物连片单种,水旱轮作倒茬等都能恶化栖息环境,迫使害鼠由田间迁移到田埂、田边、地角、渠拜、沟坡、坟头、高地、荒地等处,增加鼠类自然死亡率。

(3)及时收割精打细收切断食源在作物的收获季节应及时收割,快运快打,收净打净,寸草归垛,颗粒归仓,尽可能减少谷物遗留田间的时间,以减少害鼠取食、储粮越冬的机会。

及时收回节杆,土地大面积连耕,组织人力挖掘鼠洞,捣毁害鼠仓库,并作必要的化学防治。

(4)合理利用草场,防止草场退化,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实施轮牧,维持草场正常的产量,对已退
化的草场要进行围拦、禁牧或利用降雨补播牧草。

有条件的可灌水施肥,恢复操草场。

(5)居民区防鼠搞好居民点规划,住宅与家畜棚舍、粮仓分离;住宅、棚舍采用砖基水泥地,及时修补墙洞缝隙,使鼠无法挖洞;粮食、饲料专库存放;农具柴草堆放整齐,搞好庭院卫生,清除鼠类隐蔽场所,使害鼠无处栖身。

2.植物灭鼠利用驱鼠植物杀鼠植物。

3.微生物灭鼠利用细菌、病毒、球虫等。

4.灭鼠器械鼠夹、弓形夹、环形夹、捕鼠笼、暗箭、地箭、扎鼠环、挑竿、活套、压板、三角闸、粘鼠胶、电子捕鼠器。

5.普通工具灭鼠法挖洞法、灌水法、灯光捕鼠法、跌洞法、竹荁围捕法、人工捕打法。

枪击法猎枪或汽枪。

6.新技术应用电子捕鼠器、超声波驱鼠、猫叫或鼠叫声录音驱鼠等。

7.化学防治是指用有毒的药物防治鼠害,包括杀鼠剂、驱鼠剂、绝育剂的使用。

20.杀鼠剂的基本要求配置毒饵应选用具有胃毒作用的杀鼠剂,对其基本要求是毒力要强;选择性适当;首遇、再遇适口性皆好;不产生耐药性;作用速度适中;配制前性质稳定,配制后经过一定时间失效,鼠死之后分解;有特效解毒剂。

总之要求药物有效、安全、经济、使用方便。

21. 毒饵的种类A、谷物类颗粒毒饵,饵料为植物种子,用湿润法配制;B、鲜瓜菜类毒饵,饵料为活瓜果蔬菜的根茎叶等,用粘附法配制;C、人工颗粒毒饵,饵料为面粉、麦麸、草粉等,用混合法配制;D、粉剂毒饵,原料为面粉、滑石粉、草木灰等,用混合法配制;E、毒水毒饵,饵料为水,用混合法配制。

22.经济损害水平的测定的步骤
A.研究经济损失与害鼠种群密度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
B.确定防治措施,测定该措施的灭鼠率,推算出可能挽回的经济损失,建立灭鼠收益与种群密度的回归方程;
C.核算防治成本,找出防治成本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
D.求解防治成本等于灭鼠收益时的种群密度,实践上,以作图法求解比较直观方便:以种群密度为横坐标,以价值为纵坐标,绘出各回归线、收益曲线与成本曲线相交处的种群密度,即经济阈值。

23.制定灭鼠规划时采用的查定方法
查鼠害密度,定灭鼠范围;查害鼠种类,定灭鼠主攻对象;查鼠年龄结构,定开展灭鼠活动次数;查害鼠发生规律和农事活动,定防治适期。

查捕鼠率损失率,评价灭鼠效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