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及形式
鼠害情况汇报

鼠害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对鼠害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现将调查结果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一、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主要包括我单位的办公楼、仓库、生产车间等场所,以及周边环境。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包括现场勘查、问卷调查、鼠类捕捉等。
三、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单位存在一定程度的鼠害问题。
具体表现在:1. 鼠类活动频繁,经常在办公楼、仓库、生产车间等场所出现;2. 部分员工反映在办公桌、文件柜等地方发现了鼠类的痕迹;3. 仓库内部部分货物受到了鼠类啃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4. 周边环境存在垃圾堆积,成为了鼠类的栖息地。
四、分析原因。
鼠害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 周边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垃圾堆积成为了鼠类的栖息地;2. 人员管理不严,部分员工食品摆放不当,吸引了鼠类的出没;3. 仓库货物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清理和整理,为鼠类提供了食物来源。
五、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拟定了以下解决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周边垃圾,减少鼠类栖息地;2. 提高员工卫生意识,加强食品摆放管理,避免吸引鼠类;3. 加强仓库货物管理,定期清理和整理,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
六、落实情况。
为了有效解决鼠害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以下措施:1. 派遣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垃圾清理工作;2. 组织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3. 对仓库货物进行了清理和整理,加强了货物管理工作。
七、后续工作。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鼠害问题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加强员工管理和培训,确保鼠害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就是我单位鼠害情况的汇报内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给予支持和协助,共同解决鼠害问题,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十月中旬农田灭鼠工作总结8篇

十月中旬农田灭鼠工作总结8篇篇1一、背景鼠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威胁,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传播疾病。
为了有效控制农田鼠害,保障农业丰收和农民利益,我地区在十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农田灭鼠工作。
本文旨在对此次灭鼠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
二、工作内容1. 组织领导为确保灭鼠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地区成立了专门的农田灭鼠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林业、环保、卫生等部门共同参与。
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任务。
2. 宣传培训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灭鼠意识和技能,我们组织开展了系列的宣传培训工作。
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鼠害防治知识。
同时,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教授农民正确的灭鼠方法和技巧。
3. 灭鼠实施(1)药物投放:根据农田面积和鼠害程度,合理设置投药点,确保药物覆盖全面。
选用环保、高效的灭鼠药物,确保安全。
(2)捕鼠器具:在农田四周设置捕鼠器具,如捕鼠夹、粘鼠板等,有效捕捉田间老鼠。
(3)环境整治:清理田间杂物,消除老鼠栖息地,减少鼠类藏身之处。
4. 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灭鼠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同时,定期对灭鼠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工作成效1. 鼠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此次灭鼠行动,我地区农田鼠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田间老鼠数量明显减少,农作物受损程度大幅减轻。
2. 农民群众参与度提高宣传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灭鼠意识和技能,农民积极参与灭鼠行动,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3. 灭鼠技术得到推广通过此次行动,环保、高效的灭鼠药物和器具得到了广泛应用,灭鼠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资金投入不足灭鼠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药物、器具及培训等方面。
建议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灭鼠工作的长期进行。
2. 部分地区灭鼠工作不到位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部分地区鼠害较为严重,灭鼠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灭鼠、灭蟑工作总结

灭鼠、灭蟑工作总结灭鼠、灭蟑工作总结「篇一」为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预防鼠害及鼠类传播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整个XX部门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区爱卫办有关文件精神,为推进建设健康城区,让鼠害远离市民,我们凤凰社区积极响应,在社区内全面展开了秋季灭鼠活动,及时召开了社区工作灭鼠专题会议,制定了具体措施,落实了工作进程,现总结如下:一、首先在XX部门中成立了一个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展开灭鼠工作。
二、制定了本次灭鼠工作的具体计划及实施意见,落实专项负责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程序,要求做到灭鼠活动全面铺开。
三、开展了灭鼠宣传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健康卫生宣传专栏张贴宣传画,并利用组长会议把精神传达到每个群众中去,并在部门门口张贴告示宣传。
四、积极开展灭鼠投药工作,投药数量为25公斤,做到了各小组都投放灭鼠药,每个垃圾桶前都有灭鼠药。
五、对辖区内出现鼠迹的共建单位及时进行灭鼠指导与灭鼠投药。
六、在投药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自查和补课,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处应投药的地方,投药率达100%。
灭鼠、灭蟑工作总结「篇二」为减轻城市鼠害,预防鼠类疾病,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配合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在区爱卫会的指导下,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学校认真开展了春季灭鼠活动。
现简要总结如下: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把灭鼠工作作为改善环境,提高师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陈永怀校长为组长的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由病媒生物防制专业人员具体实施灭鼠工作,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行动,扎实有效地抓好灭鼠工作。
陈校长指示要认真做好灭鼠工作,确保安全工作,大队部要配合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
二、加强宣传,广泛发动。
灭鼠工作是群众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学校把灭鼠宣传工作纳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等形式大力开展灭鼠防病宣传教育,宣传安全知识,要求老师和学生注意饮食卫生,提高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和人人参与灭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
少先大队配合开展了清理卫生死角活动,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大方。
林地鼠害的治理对策

林地鼠害的治理对策森林鼠害是黑龙江省人工林的主要灾害之一。
被危害的树木轻者啃皮不能正常生长,重者树木死亡,使森林资源遭受严重损失。
特别对新植林地,如果不及时采取对策,造林成果将毁之一旦。
1主要害鼠生活的习性1.1红背平。
红背平是我省林区的主要鼠种之一,喜栖于低洼潮湿的地方,常在枯枝落叶层下或倒木旁筑造洞穴,经常昼夜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
喜食植物的嫩枝、嫩叶,有亦食植物的花及果实,更食树木的种子。
红背平在4月开始繁殖,5月~7月为繁殖盛期,约10月结束。
每年产3胎~4胎,每胎4只~9只,平均5只~6只。
1.2棕背平。
棕背平栖息于林区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在针阔叶疏林以及台地森林和坡地林缘中都有一定数量。
穴洞多筑在枯枝落叶层下及树根下或倒木旁。
有时利用腐朽树根的空洞作为洞穴。
冬季在雪下活动,雪面有洞口,雪下有纵横的洞道。
昼夜均活动,夜间活动更频繁,有时白天也外出觅食。
棕背平的食性随自然界植物成长阶段而有变化,在夏季喜食植物茎的韧皮部。
棕背平每年4月~5月份开始繁殖,5月~7月份为繁殖高峰期。
一年繁殖2胎,每胎4只~13只,平均6只~8只。
1.3沼泽田鼠。
沼泽田鼠喜栖于低洼潮湿多水环境中,有潜水的本领。
夏天在塔头甸子,苔草根丛活动,当洪水季节来临时,它会成群迁移到农田及渠堤上。
有春季迁移习性,夏季喜栖息于苔草甸子中,秋季迁至山坡越冬。
主要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嗜食苔草和大叶章,也啃食杨、柳枝条嫩皮和人工林的枝干。
一年繁殖3胎4胎,每胎5只~13只。
1.4大林姬鼠。
大林姬鼠活动范围广,栖息于混交林、阔叶疏林中,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也出入洞穴。
4月开始繁殖,以5月~6月最盛,每胎产4只~9只。
喜食种子,也啃食树皮。
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莫氏田鼠和黑线姬鼠,它们也危害树木,但数量较少。
2原因分析在受到鼠害的林区鼠口密度达每亩(667平方米)2~3只,害鼠不仅存在于退耕还林地,在此外的荒山、草地、农田也大量分布。
耕种制度发生变化。
奶牛场虫鼠害管理制度培训

奶牛场虫鼠害管理制度培训一、背景介绍奶牛场是一个特殊的农业生产单位,通常需要长期饲养大量的奶牛,因此,虫鼠害成为奶牛场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虫鼠害不仅会对奶牛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给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
为了有效管理虫鼠害,奶牛场需要制定相应的虫鼠害管理制度,并进行相关培训,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管理技能和知识,减少虫鼠害对奶牛场的影响。
二、虫鼠害管理制度的制定1.虫鼠害监测和预警:设立专门的监测项目,定期对奶牛场的环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虫鼠害的迹象,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措施。
2.卫生管理:加强对奶牛场卫生的管理,保持牛圈、饲料仓库等环境的清洁,减少虫鼠害的滋生地。
3.物理防治:建立有效的防治设施,如固定窗网、封闭垃圾箱等,阻止虫鼠的入侵。
4.化学防治:采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虫鼠害的防治,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5.培训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虫鼠害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虫鼠害管理技能和意识。
三、培训内容1.虫鼠害种类和危害:对常见的虫鼠害种类及其对奶牛场的危害进行介绍,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虫鼠害有一定的认识。
2.虫鼠害的监测和预警方法:介绍现代化的虫鼠害监测和预警技术和方法,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了解如何及时发现虫鼠害的迹象。
3.卫生管理技巧:介绍奶牛场卫生管理的必要性和方法,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了解如何通过卫生管理减少虫鼠害的滋生。
4.物理防治技术:介绍现代化的物理防治设施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了解如何建立有效的防治设施。
5.化学防治知识:介绍常用的化学药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虫鼠害的防治。
6.应急处置措施:介绍突发虫鼠害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方法,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了解如何在突发虫鼠害事件中有效处置。
四、培训形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对虫鼠害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性地介绍和讲解。
灭鼠活动方案

灭鼠活动方案•相关推荐灭鼠活动方案范文(精选9篇)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活动所制定的,包括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灭鼠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灭鼠活动方案篇1为预防和控制我市鼠传疾病的发生,减少因鼠类造成的危害损失,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现将20XX年全市灭鼠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鼠类防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鼠类的防制始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多年,各级爱卫组织和有关部门通过全面治理脏乱死角,清除鼠类栖息地,优化城乡环境,改变居民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的卫生面貌,提升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我市鼠密度和鼠传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但据20XX年鼠密度监测,发现我市部分花坛绿地、餐饮行业、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牲畜棚、外人口聚居地、无物业管理老旧居民小区、铁路沿线、拆迁工地甚至个别单位内部仍有鼠类栖息地和鼠类散布,极易引发鼠传疾病。
为此,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持续不断地抓好全市灭鼠工作,减少鼠类数量,从头控制鼠传疾病发生,十分必要而且重要。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责分工根据《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和《天津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全市灭鼠工作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的原则,天津市爱卫办负责全市灭鼠工作的统一领导、部署发动和监督检查。
各区爱卫办对本辖区内的灭鼠工作负总责。
要制定工作方案,搞好发动和宣传,组织落实辖区内各单位、各行业和居民个人,开展灭鼠工作。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向社会公布本区鼠情热线,及时受理群众投诉。
要认真开展辖区内公共环境的灭鼠活动。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根据市爱卫办统一要求,督导灭鼠技术方案的落实。
做好全市鼠密度监测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遵循“条块结合”,“条包块管”的原则,认真组织并做好本单位、本系统范围内灭鼠工作,特别是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要认真落实防鼠、灭鼠各项措施。
我国的鼠灾

新华网长沙2007年7月9日电(记者 苏晓洲)6月下旬以来,栖 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 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沅江 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目 前,地方政府正在组织群众展开一场“人鼠大战”。 益阳市大通湖区位于洞庭湖畔。当地群众沿大堤打老鼠,一棒 打去,能打死两三只;一铲子拍下来,能砸死七八只。还有人干 脆用平时捕鱼的抄网捉老鼠,一网能网住几公斤。大通湖区统计 数据显示,从6月21日开始,全区共捕杀90多吨老鼠,约225万 只。 在洞庭湖区沅江市、君山区、华容县等地一些防鼠设施不够完善 的地方,东方田鼠则突破了人工防线,侵入稻田和村庄。老鼠们 筑巢而居、啃食粮食作物籽实和根茎,所到之处,堤岸、护坡变 得千疮百孔,水稻因根茎被咬伤而成片枯死。
探究活动2
阅读59页材料“我国历史上的蝗灾”,回答:
1)蝗灾覆盖范围最大的史料是什么年份? 河 公元785年。 陇 2)蝗灾的发生主要与哪种气象灾害有关联?
旱涝灾害,尤其是旱灾
海
3)为什么说蝗灾既是一种农业灾害,又是一种社会灾难? 蝗灾造成农业损失惨重,粮食等农产品严重匮乏,形成 农业灾害,进而造成饥荒,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加剧社会 动荡。
一、我国的虫灾
1、我国害虫的主要类型
2、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原因
3、蝗虫灾害 危害
【阅读思考】
蝗灾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调查发现,青海湖的湖滨阶地尤其是Ⅱ级湖滨阶地蝗虫密 度之所以较高,与其自然生态条件有密切联系。首先,这里海 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加上都为沙质土壤,不仅有利于蝗虫 在秋季产卵,而且也有利于蝗卵越冬。其次,由于地面较为平 坦开阔,光照较充足,而春季融雪较早,地温回升快,这有利 于增大蝗卵的孵化率。第三,湖滨阶地的植被为以禾本科和莎 草科植物为主,大多是蝗虫的喜食植物,可为蝗蝻(幼虫)和成 虫的生长发育提供理想的食料。第四,过度放牧可造成较为紧 实和干燥的土壤,为蝗虫的产卵和后代的生存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蝗虫种群数量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啮齿动物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摘要: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新疆最大的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但是近年草原的生态持续恶化,由于鼠类对草原资源的危害相当严重,所以摸清巴音布鲁克大草原鼠害主要种类、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方法对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生态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关键词:草原啮齿动物鼠害;发生规律;综合防治鼠害是破坏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草地生态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是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草地生态恶化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目前,草原鼠类对草原的危害十分严重,干旱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地区,被鼠类破坏的草原面积竟达这些地区草原总面积的30 以上,鼠害除了大量采食牧草外,主要通过挖洞,形成博土丘和秃斑等危害草地,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因此,控制草原鼠害是草业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务之急。
1 自然概况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和静县西北,天山南麓,面积约23835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海拔2 400~3 800 m,年均降水270 mm,无绝对元霜期,年均温一4.8℃。
据1980年国家草地资源调查,面积191.33万hm ,其中可利用草原173.33万hm。
巴音布鲁克草原属于高寒类型,可分为高寒草甸类(102万hrn2),高寒草原类(50万hrn2)和高寒沼泽类(14万hm。
),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和生物资源,形成了特殊的类型。
组成草原群的植物有303种,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占优势。
草场等级大部分在四等五级至六级之间,占草场总面积的66.45 。
推行山(沙)禁牧、舍饲养羊和退耕还林还草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草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人工草地面积不断增加,植被恢复较快,生物多样性逐渐形成,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同时草原鼠害危害加重,成为制约草业高效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 调查方法根据农业区划,选择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鼠情调查。
目的是调查鼠类中种的组成,数量占优势的种,了解鼠类分布特征及其对牧草、草场的影响和目前应用的防治方法,为控制鼠害,建设生态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在不同类型草场上,用现场调查,直线“夹日法”,统计洞口法和目视统计法,走访草场病虫鼠害预测预报员、老农,鉴定标本,查阅文献及有关资料。
3 鼠类的种群分布特征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草原鼠类密度为每公顷75只。
常见的有17种,隶属6科,6亚科,14属,砂土鼠为优势种。
分布情况如下:3.1风沙滩地区。
主要土壤为风沙土,沙化严重。
草场绝大部分属于灌丛草原类型,其次为低湿地草场,干草原草场。
主要优势牧草有油蒿、籽蒿、沙蓬、沙鞭、萎陵菜、碱草、寸草、芦草、沙打旺、草木栖、沙竹、酸醋柳、沙柳等。
草场主要鼠害为:兔科免属草兔(俗名野兔)。
仓鼠科砂鼠亚科砂鼠属长爪砂鼠(俗名黄耗子)和子午砂鼠(俗名黄尾巴老鼠),田鼠亚科麝鼠属麝鼠(俗名水老鼠),仓鼠亚科仓鼠属黑线仓鼠(俗名搬仓)、毛趾鼠属小毛足鼠(俗名米仓),鼢鼠亚科鼢鼠属中华鼢鼠(俗名瞎狯)。
跳鼠科趾跳鼠亚科三趾鼠属三趾跳鼠(俗名沙跳)、五趾跳鼠(俗名驴跳),倭跳鼠亚科倭三趾跳鼠属倭三趾心颅跳鼠(俗名长尾巴心颅跳鼠)。
长爪砂鼠和小毛足鼠为优势种,占77.31 ,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等为常见种,占15.1 ,但在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上,三趾跳鼠占92.12%,子午砂鼠等6种鼠类占7.88 。
该区鼠类分布随地类不同而异。
流动沙地较少,下湿滩地很少栖居,固定和半固定沙地分布较多,牧草飞播区和人工草地、草园子洞穴明显增多。
3.2河谷川道区。
主要土壤为风沙土、盐土、淤土、潮土。
草场为低湿地草场、农间隙地草场,分布于田间、地畔、河滩、路旁、林间空地。
主要优势牧草有紫花苜蓿、沙打旺、青玉米、寸草、三棱、芦草、碱草、萎陵菜、硷茅、早熟禾、草木栖等。
草场鼠害严重。
主要鼠害是达乌尔黄鼠和五趾跳鼠,为优势种,占84.3 ,长爪砂鼠为常见种,占7.46 ,主要栖息于耕地,人工草地,撂荒地。
4 鼠类的危害情况鼠类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繁殖力。
草场上生活的鼠类的活动,一是使草原生产力下降,它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尤其喜食优良牧草,食性杂,食量大,与畜争食,并因啃食造成秃斑。
而且老鼠还危害林业,啃食多种针阔叶树和灌木的树皮、树根和种子,经常造成大量幼树死亡。
据报道,发生鼠害区,一般树木被害率在30 左右,死亡率20 以上。
靠近农田的地方,啃食、毁坏农作物、盗食粮食。
严重年份,袭击羊、兔、鸡。
二是鼠类为避天敌,不仅有居住洞,还有数倍、数十倍的临时洞,每个洞系少则一个,多则上百个洞口,形成许多小土丘,洞深有的可达一米以上,洞长有的可达数十米,纵横交错,破坏土壤,使草场局部退化,有的成为不毛之地,造成水土流失。
在严重退化的小尤勒都斯草原进行测定,同1980年相比,目前草原年鲜草总产量由72亿kg下降为36亿kg,牧草盖度由6O 9,6下降为35 9,6,草群高度由3Ocm下降为10 cm。
沙化草原区已出现大面积沙丘、沙地,水土流失面积达4万多hm 。
5 鼠害的防治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草原鼠害防治工作,目前仍是薄弱环节。
防治方法主要有:5.I物理防治鼠法。
利用简单机械捕杀,多用于城市、村庄、农田、人工草地。
草原大面积灭鼠,主要采用挖洞夺粮法、灌水法、鼠夹法、绳套、地箭和鼠笼等。
5.2化学灭鼠法。
5.2.1毒饵法。
以鼠类食物为诱饵,将磷化锌、敌鼠钠盐、灭鼠优、杀鼠隆、安妥等胃毒剂与饵料配合成毒饵,供鼠类取食,使之中毒死亡。
这种方法使用较多,使用时依据草原害鼠的生物学特点,寻找其最易被防治的薄弱环节,根据当地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灭鼠时间,努力减少鼠类数量,减轻、消灭其危害。
诱饵选择根据鼠的种类,投饵时间,地点及饵料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进行春季灭鼠。
初春时节牧草刚刚返青,害鼠出蛰,皮下脂肪消耗竭净,十分贪吃,且未大量繁殖,此时投放毒饵灭鼠,效果十分理想。
但春季大风频繁,投放的毒饵易被风沙刮走或埋掉,而且如果将毒饵吹到低洼处集中一处,会毒死牲畜。
夏季风期已过,害鼠于6——7月间正处于育肥期,到处寻食,活动频繁,此时投放害鼠喜食的粮食毒饵,效果也比较理想。
初冬季节,牧草枯委,害鼠入蛰,但草兔仍在活动,至牧草返青前,投放毒饵灭兔,效果也好。
草兔有一定活动路线,投放时根据活动路线隔一定距离放一撮。
5.2.2熏蒸法。
用烟雾炮、熏蒸剂(磷化铝、氯化苦等),找到鼠洞后,留迎风低位洞口作烟熏用,其余用土严密堵塞,然后点燃放入洞内,再加土踏实。
其主要作用是一氧化碳,可使鼠类血红素变性。
失去交换氧气能力窒息而死。
特点是不用粮食,不考虑食性,见效快,不引起人、畜中毒并带有强制性。
5.3生物灭鼠法,养猫灭鼠。
上述方法,简单落后,防治面小,效果差。
而且毒饵法污染环境,常引起鼠类天敌和牲畜中毒而死亡。
6 小结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从1996年起推行封山(沙)禁牧舍饲养羊和退耕还林还草以来,草场植被盖度有了很大恢复和提高。
几年来,退耕还林还草17127hm ,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83333.3hm ,其中紫花苜蓿45333.3hm。
,沙打旺31333.3hm ,草木栖6667hm ,草原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但草原鼠类密度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与1984年相比,增加1倍多。
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投入,草原防虫灭鼠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为了巩固草原建设成果,保护草原资源,促进草原生态向良性发展,把草原病虫鼠害防治纳入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是刻不容缓。
6.1加强草地资源管理。
草原防虫灭鼠工作,面大量多,技术性强,没有足够的专项经费,很难开展。
建议中央和省级相关部门,拿出一部分资金,地方配套一部分资金,设立专项经费,年年安排,及早下拨,专款专用,持之以恒。
6.2防惠于未然。
建立和健全草原鼠情测报点和鼠情档案,经常监察草原鼠害种群数量变动和危害情况,根据鼠类生态习性,制定灭鼠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及时行动,把突击灭鼠与常年灭鼠结合起来,长期坚持,做在鼠害发生前,把鼠数降低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6.3提高科技含量。
重视学习掌握有关科技知识,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科技水平。
重视生物学和生态学灭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从破坏和改变鼠类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条件入手,抑制其繁殖和生长。
有效的保护和发展鼠类天敌,如兽类中的猫、狐狸、艾虎、黄鼬,爬行动物中的许多蛇,鸟类中的猫头鹰、鹞、隼和鹰。
制定乡规民约,禁止捕杀猫头鹰、狐狸、黄鼠狼等鼠类天敌,禁止收购狐狸、黄鼠狼皮,给鼠类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研发推广对人畜无害而对鼠类有致病力的病源微生物和外激素,消灭和抑制鼠类数量的上升,防止污染环境。
6.4加强协作,多方配合。
与鼠害相关的卫生防疫、农业植保、林业监理、畜牧草原等部门今后应互相交流信息,联动联防,集中力量,提高效率。
6.5加强草业科普宣传,提高村民防鼠灭鼠知识水平,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
鼠类是自然疫源的带菌者,我区风沙滩地区村民,有剥食跳鼠后肢习惯,是一种危险而极不安全的习俗,今后应教育村民加强防范意识,严防鼠病传播。
参考文献:[1]樊乃昌防治草原鼠害是草原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战略任务。
中国草原,1986,(3)60—63[2]王廷业,王德兴农田鼠害及防治植物保护工作站1 983[3]甘肃农业大学草原工作手册1978[4] 李毓堂,任继周,王培.草地资源学卷,载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3.[5]邓址毒饵灭鼠中国蝶升生物学及控制杂志,l996,7(2):V~Ⅶ[6] 史就明,宋末霞等.鼠害鼠疫发生园翥及流行趋势.中国撵升生物学及控制杂志,l996,7(5):367~369[7] 纪树立鼠疫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l988,2~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