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1)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 培养学生对人体内气体交换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2. 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 气体交换的意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体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

2.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现象。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气体交换的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对气体交换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道、肺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分别讲解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 分析气体交换的原理:解释气体交换的驱动力——分压差。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气体交换的意义。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组成和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气体交换原理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气体交换现象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课本。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的动画或图片。

3. 教学模型:如有条件,可以使用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进行讲解。

4.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呼吸实验,如气球、吸管等。

八、教学建议1. 提前准备:确保教学资源齐全,如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肺部的构造和呼吸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够说明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肺泡之间的交换过程,并理解气体交换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和呼吸系统保健的重视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气体交换与新陈代谢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玻璃管、试管、试管夹、烧杯、风筝纸、酒精灯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平时呼吸时,氧气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的?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体外的?”让学生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知识扩展(1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讲解各个部分的作用。

特别强调肺部的构造和呼吸的过程,让学生对于呼吸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3.实践操作(30分钟)(1)制作模拟肺部的装置:将玻璃管一端封住,另一端封装风筝纸做成肺泡模型。

(2)进行实验操作:先将一些水放入装有肺泡模型的玻璃管中,再用试管夹夹住装有水的部分。

点燃酒精灯,将灯火放在肺泡模型的另一端,观察灯火的变化。

(3)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肺泡之间的交换过程,说明气体交换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4.深化学习(20分钟)(1)学习肺活量的测量:引导学生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2)学习呼吸系统的保健知识:讲解呼吸系统的常见问题和保健方法,如保持良好的姿势、加强运动等。

5.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检测。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呼吸系统的保健知识,自行策划一份宣传材料或设计一份呼吸系统保健计划,并进行展示。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过程;2.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运输和交换过程;3.掌握呼吸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4.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教学资源:1.PPT课件;2.模型:人体呼吸系统模型;3.实验器材:气球、吸管、玻璃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并提问: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需要呼吸吗?有哪些呼吸方式?2.让学生观察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解释其中的结构和功能。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使用PPT介绍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泡与毛细血管的结构、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运输和交换过程。

2.解释呼吸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准备气球、吸管和玻璃瓶等器材,让学生参与实验。

2.将气球与玻璃瓶连接起来,通过吸管将气体从气球中抽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说明气体在不同压力下的运动。

3.结合实验结果,讲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原因。

四、讨论和小组活动(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讨论:a.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呼吸氧气对身体有什么好处?b.为什么我们需要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对身体有什么坏处?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交流,引导他们对健康生活方式和正常呼吸习惯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五、复习与总结(10分钟)1.回顾课上的重要知识点和实验内容,进行简要复习。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整理一份关于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的知识概念图。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2.收集学生整理的概念图,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深度。

人体内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人体内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人体内气体交换教案设计第一篇:人体内气体交换教案设计气体扩散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2、通过分组实验,概述发生在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概述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过程与方法:1、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尝试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呼吸习惯【情境】在门窗紧闭的教室里呆的时间长了,特别是人又很多的情况下,往往就很容易哈欠连连、昏昏欲睡地提不起精神;如果这时走到室外,马上会感到特别清新,精神为之一振。

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那你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吗?【任务】1、能够阐明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即气体的扩散作用。

2、通过实验,能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并尝试说明其来源。

3、叙述人体完整的呼吸过程。

【过程】学生活动一:验证人体的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以座位次序组建学习小组,每组8人,阅读课本26-27页“分组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及所用器材,完成以下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1、怎样收集人所呼出的气体?2、你会用哪些方法鉴别二氧化碳气体?3、你们小组准备怎样操作才比较有说服力,需要观察什么?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说明实验装置,做法步骤,展示实验现象。

这种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5、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气体成分没有变化的是?.气体成分中减少是什么?增加的是是什么?6、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二:感受气体的扩散作用教师在教室里的一个角落里喷香水(或者酒精),距离远近不同的学生仔细地闻一闻,谁先闻到香水的气味?你知道什么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吗?学生活动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阅读教材28--29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哪些方面?它们都是怎样实现的?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和之间进行。

你能用简图表示出来吗?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在和之间进行。

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

2.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过程。

4.能够解释肺活量和呼吸频率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PPT、模型、实验工具和材料、图表、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教学主题,引发学生对气体交换的思考。

通过展示一张人体的组织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是如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

Step 2: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15分钟)使用PPT介绍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

重点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内的交换,以及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过程。

通过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进行实验(2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同学进行实验,其他小组成员负责观察记录和讨论。

实验的内容是通过测量肺活量的变化来观察肺对气体交换的作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让学生深呼吸几次,估计肺活量。

2.然后让同学用吹气管吹气,连续吹气10秒,再次估计肺活量。

3.对每位同学进行记录,并统计出吹气前后的肺活量变化。

4.小组间比较结果,讨论肺活量的变化是否与气体交换有关。

Step 4:整理归纳(10分钟)学生回答实验结果和结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归纳经验。

引导学生认识到肺活量与气体交换之间的关系,并讨论肺活量和呼吸频率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Step 5:展示认知(15分钟)使用PPT和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场景中的气体交换,如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呼吸过程。

Step 6: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讨论和提问,拓展学生对气体交换的应用和相关领域的知识。

例如,医学上常用的肺功能测试和治疗肺部疾病的方法。

Step 7:总结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回答问题并进行思考。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时间:2课时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呼吸过程、肺部结构和功能、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气体在人体内的交换过程,增强对健康生活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气体在人体内的交换过程;3.掌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模型或图片展示呼吸系统结构;3.实验器材:试管、吸管、气球、水杯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引出气体交换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了解他们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3.呼吸过程(15分钟):通过示范和解说,说明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吸入和排出,引导学生理解呼吸过程的重要性。

4.活动一:呼吸实验(20分钟):让学生用吸管和气球模拟呼吸过程,体会气体的交换过程,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0分钟):讲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气体在身体内的循环。

第二课时:1.复习与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续)(15分钟):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液的作用。

3.活动二:观察肺部(2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肺部结构,了解肺部的组成和功能,并记录观察结果。

4.气体交换小结(10分钟):总结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强调呼吸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知识检测(10分钟):进行小测验或讨论,检测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理论知识介绍、实验操作和观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气体在人体内的交换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对健康生活的认识。

《体内气体的交换》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教学重点: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具准备:气体交换示意图(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气体交换示意图”画,删去图中的分压数值)。

实验材料用具:澄清的石灰水,试管,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指有香气味的液体,如花露水),广口瓶(或培养皿)。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讲述、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实验前的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石灰水,待澄清。

上课前,请两位同学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试管中(石灰水要适量),并按每只烧杯内放两个试管和1个玻璃管的要求,准备出12份(实验组人数视班内人数而定),然后拿到教室,供实验时用。

(本节课也可在实验室上。

)复习提问: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怎样实现的?(回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引言:回答得对。

但是在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是怎样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这就涉及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的问题了。

(点题)观察:请同学们先按照第二节课文开始时的[看一看,想一想]栏目中的要求,进行观察、思考。

提问: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多了还是少了?(回答:从图中看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讲述:回答正确。

这说明xx同学看懂了插图的意思。

那么,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呢?下面做一个实验。

实验、观察:请按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坐好,每组选一人来讲台领取实验材料用具一套。

实验开始,请一位同学从烧杯中取出一个试管,按实验九中的图示,先将玻璃管插入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中,再吹气。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教师巡视,同时指出:①玻璃管一端不要插到试管底部,以免影响吹气。

②吹气的时间要适当,以吹至石灰水浑浊为宜。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复习谁知道呼吸作用的公式?引入: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新课:一、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学生自学第63页,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人体所需的氧气来自何处?空气中由哪些气体组成?氮气有什么特点?二氧化碳有什么特点?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哪些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你会设计一个探究来验证码?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石灰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石灰水会变浑浊?该实验有什么不妥?如何改进?参考《随堂练》25页第9题按照科学测定,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数量如何?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人体内气体交换包括哪两个过程?肺泡里气体交换是指什么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什么?其过程?识图、读图图中红色血管里流的是什么血?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哪两处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在图上标出左、右心房组织细胞里发生了哪个作用?“肺泡与血液间发生气体交换”的图中,氧气的箭头指向是怎样的?二氧化碳的箭头指向又怎样?“血液与组织细胞间发生气体交换”的图中,氧气的箭头指向是怎样的?二氧化碳的箭头指向怎样?表示什么过程?为什么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多?书本66页“思维拓展”巩固:《随堂练》第25页第10题集体朗读《随堂练》第24页的知识目标《实验报告册》第78页第5题什么是煤气中毒?如何预防煤气中毒?知识点和板书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呼入的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吸出的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结论: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内的气体交换复习谁知道呼吸作用的公式?引入: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新课:一、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学生自学第63页,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人体所需的氧气来自何处?空气中由哪些气体组成?氮气有什么特点?二氧化碳有什么特点?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哪些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你会设计一个探究来验证码?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石灰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石灰水会变浑浊?该实验有什么不妥?如何改进?参考《随堂练》25页第9题按照科学测定,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数量如何?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人体内气体交换包括哪两个过程?肺泡里气体交换是指什么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什么?其过程?识图、读图图中红色血管里流的是什么血?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哪两处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在图上标出左、右心房组织细胞里发生了哪个作用?“肺泡与血液间发生气体交换”的图中,氧气的箭头指向是怎样的?二氧化碳的箭头指向又怎样?“血液与组织细胞间发生气体交换”的图中,氧气的箭头指向是怎样的?二氧化碳的箭头指向怎样?表示什么过程?为什么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多?书本66页“思维拓展”巩固:《随堂练》第25页第10题集体朗读《随堂练》第24页的知识目标《实验报告册》第78页第5题什么是煤气中毒?如何预防煤气中毒?知识点和板书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呼入的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吸出的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结论: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扩散作用
血液循环
气体扩散作用 组织 氧气 毛 细 二氧 血管 化碳 组织 细胞
外 界 空 气
呼吸道

氧气 肺部
二氧 化碳 毛 细 血管
血 液 循 环
一.肺的通气
二.肺泡内的气 三.气体在血 体交换 液的运输
四.组织里的 气体交换
这四个过程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就会造成呼 吸障碍,而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二 氧 化 碳
氧 气
静脉血
动脉血
想想,交换的结果,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氧气
血液
动脉血
静脉血
五、呼吸的全过程
肺 泡
C022
肺泡外毛细血管
0
A 肺静脉 B 肺动脉
C02
组织细胞
02
组织处毛细血管
下图是人呼吸的四大过程图,请读图填空:

外界 空气
呼吸道 肺

毛肺 细部 血 管
中考再现(06年)
右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 示意图,请你想一想据图回 答: (1)在气体交换过程中, 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气 体是( 氧气 ) (2)B血管内流的是( 动脉 )血。 (3)C血管内血液里二氧化碳比D血管( 高

谢谢指导!!
探讨:
一氧化碳的特性: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特别强, 它要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 多倍;并且一氧化碳一旦与血红蛋白结合 就很难与之分离. 思考:一氧化碳中毒是破坏了呼吸全过程的哪个环节? 答:第三个环节
载体: 红细胞
认真思考
1、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什么之间 的气体交换? 答:组织细胞与血液
2、在气体交换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动方向如何? 答: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动脉血 静脉血(CO2 增多、O2减少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演示图

血液 循环

毛组 C 细织 血处 D 管
组织 细胞
一、肺通气
二、
三、气体在血 液中的运输
四、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1、A表示____气体,B表示_______气体,C表示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气体,D表示______气体.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二表示_______________过程,四表示_______________, 气体的扩散作用 该两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
认真思考
1、气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答:运动的
2、气体是怎样运动?
答:气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动。
一、气体的扩散作用
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 少的地方运动,直到平衡为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就是通过气体 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认真思考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发生在肺泡与什么之间的气体交换? 答:肺泡与血液
复习回顾
外界
呼 吸呼 吸 气气 道
肺泡
一、思考回答: 1、该过程的气体交换发生在 肺泡 外界 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 2、该过程的气体交换包括 吸气 呼气 _______和________两大过程。
肺通气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演示实验]
1、A瓶、B瓶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 什么?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 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 设置A瓶? 作对照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 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 什么?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果
2、在气体交换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动方向如何? 答: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静脉血(O2少、CO2 多) 动脉血(O2增 多、CO2减少)
【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
O2 CO2
血液.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