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17影响蛋黄颜色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改善蛋壳颜色的策略

原因4:用药不当
抗球虫药(例尼卡巴嗪)会对输卵管造成破坏, 很小的剂量(20—40ppm)也会导致蛋壳发白。
饲料厂在加工该药物的肉鸡料时回交叉污染。
原因5:饲料营养
1.钙,磷: 老龄鸡对钙的吸收能力在减弱,在后期因为蛋鸡
的采食量加大,钙的摄入量大,但吸收沉积不良, 多附于蛋壳表面,造成蛋壳表面一层白色钙粉沉 积 初产鸡常见因角质层沉积不良出现的色斑(色差 )
原因2:疾病
IB,ND,EDS会严重影响蛋壳颜色。这类疾病能造 成生殖器官和肾脏的损伤。
重者影响蛋壳钙化,出现破壳蛋,软壳蛋。 轻者可能仅影响蛋壳腺粘膜分泌功能。大小颗粒
(有机基质,色素)形成不良,导致蛋壳发白。
原因3:应激
管理性应激(如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引起输卵管收缩,造成 蛋壳腺粘膜损伤。或蛋的滞留,使钙质过多附着 形成类似粉壳蛋。
助因子。
原因5:饲料营养
3.植酸酶: 植酸酶能改善锌,锰和部分氨基酸的利用率。 植酸酶在改善蛋壳颜色上呈正相关。 但钙水平过高会抑制植酸酶对植酸盐的水解 作用。因此应用植酸酶时应适当降低钙磷比。 钙水平应下调0.2—0.3%
原因5:饲料营养
4.蛋能比: 蛋白胶原是构筑蛋壳的基质,会影响蛋壳颜色。 蛋鸡生产中蛋白质累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蛋白质的累计对输卵管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要注意育成期(特别是15周前)的蛋白质供给。 重视育成期体组织的发育,育成中后期生殖器官的发育。
原因5:饲料营养
4.蛋能比: 产蛋期容易出现蛋白水平高,能量偏低,这会导致: a.蛋白首先用于供能而实际摄入蛋白质水平不足。 b.蛋白降解,大量热增耗增加了生理性应激(夏季高温 特别注意) c.能量偏低,鸡体易脱水,造成输卵管细胞组织如蛋壳腺 体细胞分泌功能减弱。影响钙质,色素沉积。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

鸡蛋由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吸收率和高转化率等特点,因此,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动物性蛋白食品,其蛋壳的颜色一般为褐壳鸡蛋、粉壳鸡蛋、白壳鸡蛋和绿壳鸡蛋,其中褐壳鸡蛋和粉壳鸡蛋在我国占据主要市场。
那么,导致蛋壳颜色不一样的因素有哪些呢?
1、遗传因素
蛋壳颜色性状是由蛋鸡的遗传基因决定,其遗传力较高(0.58-0.76),因此,通过加强选育能较快地改善蛋壳颜色、提高蛋壳颜色均匀度。
2、疾病及应激
1)、疾病
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新城疫和产蛋综合症等疫病,会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的色泽。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轻度感染也会影响蛋壳腺的分泌,出现所谓的沙皮蛋。
2)、应激
蛋鸡在长期遭受应激时,钙和色素分泌均会减少,会使蛋壳的质量下降,颜
色变浅。
3、周龄因素
生产中,母鸡在产蛋后期尤其是40周龄以后,所产鸡蛋蛋壳颜色逐渐变浅,这与其自身生理机能如造血功能变弱有关,此时补充与造血功能相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明显改善蛋壳颜色。
4、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导致的蛋壳颜色变浅,往往不是仅仅因为配方营养含量,如钙、磷不足,钙磷比例失调也会导致蛋壳质量差、颜色浅。
另外,跟造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不足也可造成蛋壳颜色变浅。
以上就是有关影响蛋壳颜色的4大因素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及改善颜色的方法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及改善颜色的方法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有很多。
我们从以下几点介绍增加蛋壳颜色的方法:1、在蛋鸡配方中增加1%-3%的血粉对蛋壳颜色增加有一定的帮助,可能与血粉血红蛋白的铁元素有关系。
2、我们已知蛋壳成分为:钙:38%;总磷:0.2%;盐:0.02%;铜:8.24ppm;锌:20.1ppm;铁:196ppm;锰:6.5ppm;硒:0.28ppm;碘:23.9ppm等,其中铁的含量相对较高,在铁的吸收过程中,氧气的起到关键性因素,加强通风会对蛋壳颜色有很大的帮助。
通风不好是为什么冬季蛋壳颜色相对不好原因之一。
3、维生素的加强,其中B6的缺乏会导致输卵管的萎缩,叶酸是免疫系统正常发育,血细胞成熟的重要辅助因子。
目前蛋鸡主要还是用预混料,所以烟酸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易缺,且易造成腹泻,另外它也是骨胳,蛋壳变形的重要因素。
K3是凝血酶重要的辅助因子,类同B6参与各类蛋白质,尤其是血红蛋白,血细胞生成的重要维生素。
蛋鸡的鸡冠、蛋壳的发白均与此有较大关系,如果是慢性球虫的感染更增加了对其的需求。
B12被称作“动物蛋白因子”,主要在动物性蛋白(如鱼粉)中,B12可影响红细胞成熟发育、色素原卟啉合成从而影响蛋壳颜色。
4、合理的钙磷比例,褐壳蛋鸡的钙每日需要在3.5-3.8克。
磷是通过钙及其它微量元素间接影响蛋壳质量,首先,在蛋鸡日粮配制时,一方面考虑磷本身的绝对摄入,根据采食量确定磷的相对比例,褐壳蛋鸡每日磷的需要量为330-360 mg,钙与有效磷推荐最适比例为1:9-12。
许多研究表明磷水平过高对蛋壳质量有负面影响尤其在产蛋后期,磷的水平应下调,一方面与后期需要量降低有关(40周后,骨胳、肌体组织生长基本完成);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老龄鸡自身对植酸磷的利用率提高有关。
所以在蛋鸡使用预混料过程中,后期适度降低豆粕(达到22%)含量,提高石粉(达到8.5-9%)含量有利于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壳质量。
5、重视育成期的体组织发育(中后期的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产蛋期的营养供给(特别是能量和蛋白供给)。
蛋壳颜色问题

蛋壳颜色问题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年龄:40周玲后,鸡体内造血机能和其他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使色素合成不足或合成有限,另一方面,随着周龄增加,蛋个逐渐增大,因此蛋壳单位表面积色素沉积减少,两个方面促使蛋壳颜色变浅。
营养因素:钙、磷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产蛋鸡每日需要钙量为3.5-3.8g/只。
当破壳蛋增加或苍白时,饲养者应想到钙的吸收问题,而不是盲目的向饲料中添加过多的钙。
磷不是蛋壳的主要成分,但是钙磷比例对蛋壳质量及颜色都会有影响。
微量元素锰,锰与蛋壳钙化的基质(黏多糖)的形成有关,缺锰会引起软壳蛋和破壳蛋增多,色素的沉积受到抑制,蛋壳颜色变浅。
锌,锌与锰类似,与黏多糖的形成有关,缺乏时会引起蛋壳颜色发白。
铁、铜构成血红蛋白的必要元素,缺铁或铜可使鸡只发生营养性贫血,降低蛋壳颜色。
维生素普遍认为多维对蛋壳颜色的改善尤为明显,在饲料中添加正常剂量2-3倍的维生素对蛋壳颜色改变显著。
维生素中对蛋壳颜色影响较大的维生素是VB6,叶酸,烟酸,维生素K,VB12,VE及维生素C。
饲料中提高添加量可以改善蛋壳品质及颜色。
应激:应激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释放进入血液,使母鸡排卵推迟,蛋壳腺停止生成角质层,而蛋在子宫停留的时间过长,无定形的碳酸钙会沉积在已形成的角质层上面,使蛋壳颜色变淡。
疾病及不合理的药物使用:新城疫,流感,肠道疾病,球虫,传支,输卵管炎等等许多疾病均能影响蛋壳的形成和蛋壳颜色的沉积,导致鸡蛋颜色变浅。
一些药物的使用,如金霉素,磺胺类,呋喃类,喹乙醇之类药物能影响色素分泌及着色,导致蛋壳颜色变浅。
改善蛋壳颜色的措施:确保饲料营养成分的均衡及全面,适当提高维生素的添加量。
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保障鸡只有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维持蛋壳颜色稳定。
添加血粉,适量使用蛋氨酸,或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如蛋氨酸铁)可改善蛋壳颜色实践证明,应激和疾病是导致蛋壳颜色变白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日常免疫接种,预防疾病发生,可定期用中药进行调理对维持蛋壳颜色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
鸡蛋蛋黄颜色浅的原因与调节措施

[] 8 郭松林 , 席峰. 水产 饲料 粘合 荆及其应 用[ ]广 东饲 J.
料 。 0 ,1 4 :l 2 . 2 2 1 ( )2 ~ 2 0
[】 9 陆艳华. 影响 水产饲料水 中 定性 的 因素 [】 中国 稳 J.
水产 ,0 3 ( )2 . 2 0 ,5 :6
[0 薛至成. 1] 水产饲料粘合荆在鱼、 虾饲料 中的正确应 用及检测方法[] 江西饲料 , 0 ,1 : — 3 J. 2 4 ( )4 4. 0 2
・
小常识 ・
围 鸡 蛋 蛋 萤 龟 浅 的 原 与 调 墙 施
人们 都知道 , 蛋黄颜色浅的鸡蛋不受消 费者 欢迎 ,
一
3 一 2
中国饲料添加剂
一
20 06年第 8期 ( 总第 5 ) O期
粘合剂 主要有 聚乙烯醇、 聚丙烯酸钠、 多聚脲 甲 醛等聚合物。 两类 方法 各 有利 弊 。前 者 使用 时 需 要 的 时 间较长 , 因此对饲料原料 中某些热敏性物质, 如 维生素类 、 酶制剂类 、 生菌制剂、 活性因子等破坏 较大, 而且在设制饲料配方时必须增加鱼、 虾不 易消化吸收的淀粉类原料的用量 。后者虽然粘
黄素、 番茄红素 、 红辣椒 、 黄玉米 、 苜蓿 、 叶 、 槐 谷子 、 胡
萝 卜、 高粱、 松针等。 2 添加蛋黄增色剂。蛋鸡生产 中常用 的蛋 黄增色 、 剂有叶黄索 、 胡萝 卜索醇 , 一般 每 吨蛋鸡 饲料 添加 3 0 5 0克。蛋鸡 日粮中添加 蛋黄增 色剂 后 , 即使没 有黄 玉米 、 植物 叶粉等 , 黄颜色也会很好。 蛋 3 添加海产植物 。海带 、 、 紫菜等海产植 物 , 干品 按
那些改变蛋黄颜色的手段

专┃家┃忠┃告蛋黄虽然叫“蛋黄”,但它的颜色可以从很浅的黄到很深的黄甚至橙红。
在食品行业中,通常比照下图的“罗氏蛋黄颜色扇(RYCF)” (也叫“DSM 蛋黄颜色扇”)来确定蛋黄的色度。
颜色越浅,数字越低;颜色越深,数字越高,最高为15。
蛋黄的颜色只取决于蛋黄油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类胡萝卜素有很多种类,存在于蛋黄中的主要是叶黄素类。
虽然有一些研究显示叶黄素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可能那些改变文 / 云无心蛋黄颜色的手段有一定价值,但它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我们从鸡蛋中获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维生素和矿物质,叶黄素类物质的含量高低对这些物质的吸收没有影响。
所以,科学界的共识是:蛋黄的颜色,跟其营养价值无关。
不过,广大消费者并不接受科学界的这一共识。
根据市场调查,如果蛋黄色度低于9,消费者就会觉得这鸡蛋品质不高。
多数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色度在9到12之间,蛋黄色度在12以上的会被当作优质鸡蛋而倍受欢迎。
许多以蛋黄作为原料的食品,比如烘培食品、意大利面和蛋黄酱,蛋黄的颜色变得更加重要——如果色度不够,容易被消费者认为加入的鸡蛋不足。
从营养学角度说,消费者对蛋黄的认知是一种误解。
但是,食品行业的生存之道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哪怕这种需求不够科学理性。
如何改变蛋黄的颜色,也就成了禽蛋生产中的一大课题。
蛋黄颜色来源于脂肪中的色素。
理论上,任何脂溶性色素都可以改变蛋黄的颜色。
正常情况下,蛋黄中的色素是类胡萝卜素,其中主要是含有羟基的叶黄素类以及少量胡萝卜素。
蛋黄中的这些色素的含量和种类,又与饲料密切相关。
在鸡的饲料中,8. All Rights Reserved.专┃家┃忠┃告叶黄素、玉米黄素和隐黄质是主要的色素类型。
比如,苜蓿中的叶黄素占其色素总量的46%,藻类则高达86%,而黄玉米中的叶黄素占54%,玉米黄素占23%。
饲料中的色素要经过小肠的吸收和体内的转化,最后才沉积到蛋黄中。
不同色素的沉积效率和呈现出的颜色不尽相同,这就使得蛋黄颜色随着饲料的差异波动很大——哪怕是同一只母鸡所下的鸡蛋,蛋黄色度也可能相差几个等级。
影响蛋鸡蛋壳颜色和蛋重相关因素

影响蛋鸡蛋壳颜色和蛋重相关因素蛋壳质量不好表现为蛋壳变薄、蛋壳颜色变浅、出现沙皮蛋等。
市场上常出现鸡蛋蛋个够大,但是鸡蛋没有重量,也就是说蛋的内容物轻。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以下就可能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做一分析。
蛋壳颜色从遗传角度说,蛋壳颜色的色素组成有三种:原卟啉—IX、胆绿素—IX、胆绿素的锌螯合物。
这三种色素按不同比例形成不同颜色。
蛋壳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理很复杂,其化学成分为棕色素卟啉,来源于血红蛋白分解物,与衰老、受损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的破坏有关。
当红细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很快被分解为珠蛋白、胆绿素和铁。
品种因素。
营养因素: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4%,蛋鸡产蛋期每天摄入的钙主要是满足产蛋的需要,一只鸡每天约需3-3.5g,过低过高都会影响蛋壳质量。
磷的含量不当,机体内钙磷的吸收总是协同的,适宜的含磷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1.5-2.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
产蛋鸡日粮中钙磷比例达到5.5:1。
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辅助因子和促进因子,可提高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保证正常骨骼的矿物质和机体的其他机能。
当血液中钙的浓度低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就会增加。
但维生素D不能代偿钙、磷的缺乏。
所以产蛋鸡饲料必须补充充足的维生素,这种较高的维生素含量可使钙磷比例达到最佳。
饲料中铁、镁、锌、锰等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
这些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过高时,会与磷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而影响钙的吸收。
维生素C的水平和环境应激,在急性环境应激情况下,内源维生素C不能满足突然增加的用于皮质酮合成的需要,由于维生素C不能在体内贮存,以及可能存在的维生素C合成的延误反应,很有可能出现维生素C耗尽的情况,这将造成死亡。
急性应激期间,合成钙三醇所需要的维生素C 也将转向皮质酮的合成,这将造成钙化作用所需要的钙三醇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薄壳蛋或有钙化缺陷的蛋产生。
影响蛋品质的因素

影响鸡蛋品质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蛋鸡饲养者总希望母鸡所产的蛋分量大、蛋壳颜色呈褐色且有光泽、软壳蛋和破壳蛋少。
但在实际生产中,多种因素影响鸡蛋的正常品质,导致蛋重减轻、蛋壳颜色变浅变白、软壳破壳蛋增多,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和品种、饲养管理、蛋鸡的生理状况、营养水平、疾病和药物等。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蛋品质一直困扰着世界范围内的养禽业。
近年来,尤其是蛋壳质量问题显得愈来愈突出,以我国为例,5万只饲养规模的蛋鸡场,每年因破蛋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6万多元,严重影响了鸡蛋的种用价值、商业价值和食用价值。
提高蛋品质没有什么特效方法,主要从影响蛋品质的因素入手,加以分析和调节,完全有可能将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
一鸡蛋大小的影响因素1鸡的品种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母鸡所产的蛋大小有差异。
一般中型蛋鸡比轻型蛋鸡产的鸡蛋大,褐壳蛋系的蛋重大于白壳蛋系。
2开产日龄开产日龄直接影响产蛋期蛋重。
开产日龄愈大,中后期所产的蛋愈大;开产日龄每推迟一天,平均蛋重增加0.1克。
实际饲养中,采用适当饲养管理技术(如控制光照、限饲等)可以调控母鸡的开产日龄,从而达到合适的蛋重。
但开产过早或过晚,对整个产蛋期产蛋成绩均不利。
3产蛋周龄开产后,随周龄增大,蛋重逐渐增加。
一般开产后18周(即38周龄左右)蛋重达到标准,开产时的蛋重仅为标准蛋重的80%,72周龄淘汰时,蛋重达标准蛋重的108%左右。
4开产季节季节对蛋鸡的采食量和饮水量有显著影响,从而造成母鸡产蛋率和蛋重有所变化。
春季开产的新母鸡与秋季开产的母鸡相比,其产蛋率较高,但蛋重较小。
5光照育成期光照刺激的时间和强度影响母鸡的性成熟和体成熟,从而影响蛋重。
生产实践证明,育成期实行恒定光照时,照明时间越长,母鸡性成熟越早。
育成期实行渐减光照法比恒定光照法推迟性成熟。
采用间隙光照法可使母鸡提早性成熟。
母鸡早熟,提前开产,蛋重就会变小。
6母鸡体重母鸡开产时体重和体格的大小影响整个产蛋周期的产蛋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饲养誄
1蛋黄颜色变浅的原因
日粮中叶黄素含量不足。
一些饲料原料中叶黄素含量较低(小麦、大麦、稻米),如果在蛋鸡日粮中这些饲料的使用比例较高的话,蛋黄颜色将较差。
疾病导致的色素利用率降低。
不管日粮着色剂供应情况如何,一些疾病如球虫病、隐孢子虫病、营养吸收障碍、鸡传染性法氏囊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均会负面影响色素沉积。
饲料受毒枝菌素污染会影响蛋黄着色,因为毒素影响鸡的吸收和代谢途径。
饲料原料如玉米、玉米蛋白粉中的叶黄素发生氧化。
大多数叶黄素容易氧化,随着储存时间增加,原料中的叶黄素含量逐步降低。
这在玉米蛋白粉(表面积较大)和去壳谷粒比例较高的谷物中尤为明显。
蛋黄发育时间不充分。
蛋黄完全着色需要10天,这是因为色素沉积随卵巢中卵泡的发育而增强,卵泡发育(主要小囊产生)需要10天,因此蛋黄色素完全沉积也需要这段时间。
要获得满意的蛋黄色素沉积,一般建议在产蛋前饲喂含色素饲料2星期,使颜色完全生成。
维生素A缺乏。
许多类胡萝卜素具有维生素A原的活性,其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效的蛋黄色素沉积必须考虑到维生素A的状态。
推荐在蛋鸡饲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最低不得少于10000国际单位/千克,最高不得超过15000国际单位/千克。
2改善蛋黄颜色的措施
除加强饲养管理消除上述因素外,还可以采取增喂增色物质、补充蛋黄增色剂等措施。
加丽素红每吨饲料仅需30克就可以使饲喂玉米的蛋鸡蛋黄颜色从RYCF(罗氏比色扇值)4~6级提高到11~12级。
加丽素黄仅在日粮中黄玉米含量小于35%才需要使用。
但若添加20~40克加丽素黄可使蛋黄颜色更”鲜亮”。
下列30种天然增色饲料添加剂比较常用。
金盏菊富含叶黄素,每千克金盏菊花瓣粉含叶黄素高达1000~6000毫克,在鸡饲料中添加适量(0.2%)金盏菊花瓣粉,可使蛋鸡生产出深橙色蛋黄的鸡蛋。
采集万寿菊花瓣,进行风干或微火烘干,研成细末,常作为家禽蛋黄、皮肤和脂肪的增色剂,增色效果极佳,一般用量为饲料量的的0.3%。
孔雀苹刈割风干后粉碎成粉状,在鸡饲料中添加0.3%,可使蛋黄的颜色从1级提高到6.5级,且可使鸡皮肤及脂肪呈金黄色。
聚合草刈割风干后粉碎成粉状,在鸡饲料中添加5%,可使蛋黄的颜色从1级提高到6级,鸡皮肤及脂肪呈金黄色。
将鲜三叶苹切碎,在鸡饲料中添加5%~10%,可节省部分饲料,蛋黄增色显著。
在蛋鸡日粮中添加1%的红花、朝天红等,可以在场3~6天内有效地增加蛋黄色泽,蛋黄颜色在色谱上间于琥珀黄和金叶黄之间。
将松针风干、粉碎即成。
在饲料中添加3%~5%可获得良好的增色效果,且可提高产蛋率13%。
刺槐叶粉,又叫洋槐叶粉。
可采集刺槐树叶,晒干后制粉,添加量占饲料的5%,效果比松针好,蛋黄颜色可从1级提高到9级,并能保持稳定不变。
在鸡日粮中添加2%~3%艾叶粉,可使蛋鸡的产蛋量提高12%~20%,蛋黄颜色加深。
在蛋鸡日粮中加入2%~5%野菊花粉,可增加蛋色泽,还能预防球虫病和感冒。
青蒿粉能刺激鸡只食欲,促进生长,加深蛋黄颜色,在鸡日粮中添加2%~5%青蒿粉,可提高产蛋率和防治鸡球虫病的效果。
在鸡饲料中添加0.5%~1.0%益母草,可使蛋黄颜色明显加深,可明显提高产蛋率,增加鸡的抗病能力,种蛋受精率也能提高。
将桅子研成细末,按0.5%~l.0%添加在鸡日粮中,能提高产蛋率5%~7%,并能加深蛋黄色泽。
在日粮中添加10%~15%的银合欢叶粉,可提高产蛋率15%~20%。
银合欢含胡萝卜素,可使蛋黄颜色加深。
胡枝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叶黄素,在鸡日粮中添加12%的胡枝子叶粉,不仅能提高产蛋率2%左右,而且可使蛋黄呈深黄色。
将桔皮凉干磨粉,在鸡饲料中添加2%~5%,可使蛋黄颜色加深,并可明显提高产蛋量。
在鸡只饲料中添加0.3%~0.6%红辣椒粉,可使蛋黄颜色显著加深,并能提高鸡的采食量和抗寒能力,提高抗病能力,产蛋率可提高8%~10%。
由大蒜粉和辣椒粉配成的蒜辣粉,具有抗菌、驱虫、健胃的作用。
大蒜和辣椒晒干粉碎,按1∶1比例混合。
在日粮中添加1%蒜辣粉,蛋黄颜色加深,产蛋率可提高5%~l%。
加入3%~5%的植物油脚,蛋黄颜色显著加深,还能提高春季鸡的抗病力。
海带粉含有较高的类萝卜素和碘,粉碎后添加2%,蛋黄色泽可增加2~3个等级,且可产下高碘蛋。
螺旋藻含蛋白质68%,及多种营养成分。
在饲料中添加1%~2%螺旋藻粉,可使蛋黄颜色明显加深,蛋品质量也有很大提高。
影响蛋黄颜色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聂明权郭兴国(黑龙江省铁路兽医卫生处154000)
輦輳訝
养殖技术顾问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