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份周湘个案分析 2

合集下载

xiang案例分析报告

xiang案例分析报告
l针对可能的主要反驳论点一一给予反击(用事实、逻辑、数据或理论说话,而不是仅仅依靠语言或激情的力量)。
附加图表:
附加图表(这一部分并非“必须”,但附加图表通常是很有用或很有说服力的)
图表应当支持你的逻辑或论点,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案例中的信息。
每一张图或表应包含如下内容:(1)名称;(2)基于该图或表所列支持论点而得出的结论;(3)所列事实性信息的来源;(4)该图或表所依据的假设以及该假设为什么合理或能够成立。
《市场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报告书
作业题目
提交日期
小组编号、小组成员
摘要:概述你识别出来的目标、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现在,(公司X)最重要的目标是[————————]。
l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问题或障碍是[——————————]。
l克服前述障碍从而实现目标的最好办法是[——————————]。
问题分析:
l在这一部分论证两件事情。一是论证你提出的目标,公司管理层还可能提出哪些目标,为什么你提出的是最重要或最值得公司追求的目标。提出的其他可能目标应当具有可信度,而且从某一角度看也确实值得企业追求,不要提一些无关紧要或明显不值一提的目标。
解决方案分析:
在这一部分,描述并论证你提出的解决方案或办法。
l描述方案内容。
l提出所提方它是最佳的方案。
l识别反对该方案的有力论点。你提出的方案的弱点在哪?在什么情况下该方案可能失败?如果公司某位董事不喜欢你的解决办法,他可能从哪些方面说服其他人反对你的方案。不要选择过于明显、简单和天真的反驳论点,你的对手很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难对付。
l二是论证你识别出来的障碍或问题。说明为什么这一障碍或问题对于实现你所设定的目标最为关键,而为什么其他障碍或问题对目标的实现相对没有这么重要。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答案(2)【3】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答案(2)【3】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答案(2)【3】【案例三】案情:犯罪嫌疑人段某,1980年出生,甲市丁区人,自幼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而辍学在社会上流浪,由于生活无着落便经常偷拿东西。

2014年3月,段某窜至丁区一小区内行窃时被事主发现,遂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事主刺成重伤夺路逃走。

此案丁区检察院以抢劫罪起诉到丁区法院,被害人的家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丁区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段某有期徒刑10年,赔偿被害人家属3万元人民币。

段某以定性不准、量刑过重为由提起上诉。

甲市中级法院二审中发现段某符合强制医疗条件,决定发回丁区法院重新审理。

丁区法院对段某依法进行了精神病鉴定,结果清晰表明段某患有精神分裂症,便由审判员张某一人不公开审理,检察员马某和被告人段某出庭分别发表意见。

庭审后,法庭作出对段某予以强制医疗的决定。

问题:1.结合本案,简答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条件。

2.如中级法院直接对段某作出强制医疗决定,如何保障当事人的救济权?3.发回重审后,丁区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4.发回重审后,丁区法院在作出强制医疗决定时应当如何处理被害人家属提出的附带民事诉讼?【法理透析】本题考核强制医疗制度。

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在特别程序中增加了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实行强制医疗”的程序,明确了强制医疗的适用范围、决定程序、解除程序,在审理程序中设置了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程序,同时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施监督。

1.强制医疗是出于避免社会危害和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健康利益的目的而采取的一项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自由予以一定限制并对其所患精神疾病进行治疗的特殊保安处分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

据此可知,其适用条件包括:(1)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

咨询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周小姐

咨询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周小姐

咨询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周小姐
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之间鉴别思路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
主要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鉴别的要点是一次遇上男方父亲寿辰,无从推托,只得“铤而走险”。

临行前便忐忑不安,一到男方家便头昏目眩、全身发抖、语无伦次、大汗淋漓。

逐被送往医院。

此后几乎羞见一切人,有时连与自己家人同桌也感到不自然。

练习题1(多选)
该案例的主要症状表现有()A.焦虑B.抑郁C.恐惧D.强迫答案:ABC
练习题2(单选)
下列症状中那个是核心症状:()A.焦虑B.恐惧C.抑郁D.强迫
答案:B
练习题3(单选)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你的初步印象是()
A.精神分裂症
B.社会适应不良
C.强迫性神经症
D.社交恐惧症答案:D
练习题4(多选)
您认为该案例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有哪些?A.性格答案:ABCD
练习题7(多选)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你认为该案例咨询初期主要的咨询目标是()A.消除焦
虑症状B.消除抑郁症状C.情绪放松训练D.纠正错误认知l
答案: ABC
练习题8(多选)
为了取得远期咨询效果,你认为该咨询案例长远目标有
A.塑造成熟人格
B.改变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C.改变错误认知
D.改善家庭成员关系
答案:ABCD。

2014年3月案例汇总

2014年3月案例汇总

目录0320案例学习 (2)案例一 (2)案例二: (2)案例三: (3)案例四: (3)案例五: (4)0320案例学习 (4)案例一: (4)案例二: (4)案例三: (5)案例四: (5)案例五: (5)0324案例学习 (6)案例一:公司付费培训的结果真的是哑巴吃黄连? (6)案例二:当怀孕女工遭遇个人资料造假,辞退谈何容易? (6)案例三:请问聘用退休人员工伤后离职需要支付哪些费用? (7)案例四:试用考察期,主管的评价(主观)能否作为试用期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材料? (7)案例五:公司有位员工既是难产又属于晚育的,按照劳动法规定我们是不是要给98+15+15=128天的产假呢? (7)0324案例学习 (8)案例一:不买保险,公司如何规避风险? (8)案例二: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需要怎么赔偿? (8)案例三:企业文化如何建设? (9)案例四:离退休老员工合同问题处理? (10)案例五:员工午休期间经常迟到,公司要为此修改考勤制度吗? (11)0326案例学习 (12)案例一:员工自愿放弃产假,公司是否还要给予额外补贴? (12)案例二:员工因工伤需要装假牙,费用谁来承担? (12)案例三:如何调整绩效与薪酬的方案? (13)案例四:一人多岗的初创公司,如何制定绩效考核制度? (14)案例五:生育女工不报销生育险,公司如何处理? (15)0327案例学习 (16)案例一:高额培训新员工又怕留不住,怎么破? (16)案例二:人力部门员工离职后状告公司,如何规避这种风险? (17)案例三:即将离职的员工患重病,给公司出了一道难题? (17)案例四:劣迹斑斑员工申请仲裁,公司会败诉吗? (18)案例五:被迫辞职,申请仲裁却败诉,何去何从? (19)0328案例学习 (21)案例一:非因公死亡员工,公司需要做哪些补偿? (21)案例二:计件工资的发放是个头痛的问题? (22)案例三:返聘退休人员遇麻烦,解除合同是否需要赔偿? (22)案例四:没有签合同的公司副总,劳动纠纷如何解决? (24)案例五:开朝元老不好当,劳动关系如何判断? (25)0329案例学习 (26)案例一:员工谎称病假不来上班,HR如何处理? (26)案例二:三期员工遭遇经济裁员如何处理? (27)案例三:遗留的社保问题,要解决谈何容易? (27)案例四:合同上岗位工资写最低工资,利弊如何权衡? (28)案例五:如何有效的结合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和薪酬奖金? (29)0320案例学习案例一在学习资料里发现一奇葩工伤,老公去老婆单位替老婆工作而在岗时受伤,结论是算工伤,理由是符合工伤条件(三工)。

2014年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1.A【解析】按照寻求服务时的意愿可将服务对象分为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意愿成为服务对象的人。

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利的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等)需要协助的对象服务转介给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

题中小郑希望重新就业,其本身有意愿成为职业康复机构的服务对象,属于自愿型服务对象。

故选A。

2.A【解析】为了顺利进行接案会谈,接案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1)一是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二是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三是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四是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而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2)在资料准备和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与类型的基础上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题中小李的做法正属于接案准备。

故选A。

3.B【解析】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和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题中小红属于潜在服务对象。

故选B。

4.B【解析】所谓治疗性沟通(或具有治疗效果的沟通)是指这样一种人际沟通: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在接案面谈时,社会工作者有意识地与服务对象进行的治疗性沟通具有以下功能:提供支持;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而带来的内心焦虑;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想法;促成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故选B。

5.D【解析】为获得服务对象的准确资料,社会工作者也常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

本题华姐向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医生请教如何准确评估小亮的问题与需要的做法,属于咨询的方法。

故选D。

6.B【解析】儿童社会工作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基础之上的。

2014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理论(二)

2014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理论(二)

2014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精选理论(二)六、社区矫正社会工作1、危机介入理论:根据危机介入理论,危机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可分为成长危机和情景危机即因生活情景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

危机介入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3、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七、社区康复社会工作1、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

2、增强权能理论: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

其基本理论假设主要是:①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②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③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④受助者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3、意义建构理论:该理论由维克多·弗兰克尔提出。

生命意义建构有三种途径:第一,通过创造和工作,使人的价值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出来,使人的创造性价值得以实现;第二,通过体验真、善、美,感受爱与被爱;第三,通过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态度,实现对其意义世界的建构作用,实现最深意义与最高价值——态度的价值。

4、意义建构理论实现的介入途径设计:根据小组“建构生命意义”这一核心目标。

设计相关介入路径,具体为以下三步:①自我探索。

2014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2014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1 某县新上任县长有下乡调研的习惯,但近两周因连续开了几场会以及有重要接待任务,有一段时间没有下去调研了。

某个周日同办公室主任及林业局长一同下乡调研林业发展情况。

调研中在乡镇政府开了半个小时的会后,把乡镇书记一同叫上车到村里去看等等。

其中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关于时间的描述。

如出发时间是8点,在乡镇政府开了半个小时的会,在村里看完是12点等。

二是关于沿途有很多标语的描述,如大部分是关于造林的口号,还有欢迎领导的标语等。

三是关于群众迎送的描述。

如目的地有许多群众前来欢迎,其中还有小学生,调研结束时群众自发前来欢送等。

问题一:对于该县委书记下乡调研你是怎么认为的。

问题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深入基层。

答案:领导干部下基层就是要深入百姓中间,了解群众心声,像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一样,走设计路线,看亮点样板,只听下级汇报,不与群众交谈,又怎么能看到农村实际变化,了解群众真心诉求呢?个人以为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都应该像我们的温总理一样,穿着休闲服,走着泥泞路,到农户田头,到灾区一线,到工作中的薄弱点、落后点,用充满感情和乡土气息的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施教于民、取信于民。

各级领导干部带着诚意、带着决心下基层,真正把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状况,面对面沟通感情,心连心架起桥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的为百姓费了心、出了力、造了福、谋了利,百姓自然会与干部的关系密切,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案例分析题2 县委和县政府的干部任免通知为什么要撤销?1997年6月,某县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发出免去一位同志的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和任命另一位同志担任该职务的通知。

在县人大常委会还没有讨论这两位同志的任免事项时,县政府就发出了任命拟免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为县农委委员的通知,县委一位负责同志也找拟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谈话,让他离职就任。

对于这种不按法定程序任命干部的做法,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县委提出了意见。

2014年社会工作者综合辅导之案例分析(二)4

2014年社会工作者综合辅导之案例分析(二)4

案例分析四:张某,女,1973年2月1日出生,高中文化程度,未婚,在其20岁到30岁之间曾去过广州,住过香港,呆过澳门,南方很多城市都走遍了,以前在那里过金丝鸟的生活,被人养着、宠着,对金钱的概念非常淡薄,花钱大手大脚。

在1993年8月12日至1994年8月11日因流氓罪被劳教一年,1998年在澳门和男朋友分手后,因为心情不好,在一个上海来的小姐妹的劝说下吸上了海洛因,前后吸掉一百多万,一直到2002年,开始用针管静脉注射,几次被公安机关处理。

2002年10月25日至2003年4月24日被强制戒毒6个月,2003年9月18日至2004年3月18日因复吸强制戒毒6个月,戒毒之后在广州落脚,想找一份工作好好陪母亲安度晚年,可是广州没有朋友也没有关系,她很苦恼也很迷茫。

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张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作为社会工作者帮助张某的目标是什么?答题要点:1.没有安定的感觉。

她所在的城市是熟悉还是陌生对漂泊多年的她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关键在于她想回家,想回到亲人身边,在自己风光的时候可能想不到家里人,可一旦自己落迫了,还是想要回家。

案主目前的问题是,她和亲人的关系,以及处世的态度。

案主觉得自己身上背负着母亲对她的期盼,她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母亲。

要对母亲负责、对家庭负责的观念并没有错,关键在于人不能永远为了别人而活,如果案主的母亲与案主的关系开始紧张,她的这种对母亲负责的心理就很可能发生副作用,对母亲产生厌恶、憎恨的心理,认为自己为了母亲那么努力地工作,到头来她还这样对待自己。

如若产生这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念头。

可以说对母亲的责任仅是一方面。

人首先是对自己负责,其次才能对别人负责,案主要明白这一点,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重新认识自我,认识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2.目标:(1)通过为案主的工作奔走,拉近社工和案主的距离,取得案主对社工的信任,逐步建立专业关系。

(2)通过为案主找工作、面试,如若成功,可借此增强案主的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姓名 郑玮琪
性别男年龄六岁观察时间2014年3月
观察背景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说话的时候郑玮琪总是很喜欢插嘴,我话说到一半,立马就接着我的话说了,他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孩子,总会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有时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让老师不知所措,有时则更让老师哑口无言。

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

有的时候,还会不举手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问题
观察记录
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老师知道他是聪明的,让老师表扬他。

但因为他的插嘴老师不得不放下集体,而关注个别。

也许关注个体是需要的,但对于一个集体活动,有时集体迁就个体,虽然这是次的课能照常进行下去,老师也没有多说什么,如果这样的场景多了,活动的效果显然会明显下降,所以面对这种爱插嘴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我在活动后与他进行了交流。

分析与教育改进
于是第二天,我在上课前就交代清楚,只要你们上课能做到不插嘴,我就奖给你两颗大星星。

整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虽然没有完全改掉,还是有插嘴现象,但是在课中有明显进步,以后多提醒幼儿持之以恒,应该就可以改掉插嘴这个坏习惯。

其它
补充
说明
观察记录人:周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