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论文

合集下载

写关于方言的论文角度

写关于方言的论文角度

写关于方言的论文角度
先要想好自己选择这个方向的意义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换句话说,你的论文对社会、对学术是“有用”的。

从而坚定“论”的信心。

然后,要想好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建立一个鲜明的、站得住脚的“论点”。

论文是对中心论点的反复论证过程,用大量的、经筛选的材料,来阐述你的观点。

可以说,写论文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事先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和发现、提炼,需要经过认真细致搜集,研究它们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在时间(历史沿革)、空间(地域条件)上的联系。

假如说,前面的“想”是设计过程,收集材料就是备料过程,只剩下施工了。

一篇论文容量有限,不能做广泛的探讨,可以只研究其中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千万不能扯得太多。

例如,我只说南方方言中的“企”。

因为北方人大多不明白它的本义,研究就会有意义。

通过收集材料,知道哪些方言把“踮起脚跟站立”说成“企”,由“企”生发出企图、企望、企待、企鹅、企及、企慕、企盼、企求、企足而待等等。

再引证《说文解字》等权威材料,反复论证,先使得论点站得住。

然后由此推演,得出“方言与普通话是一个融合的过程”的结论,稍作展开,引证一些有关史料,让读者深信不疑,那么,你的论文就成功了!。

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

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

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论文关键词:上海方言普通话变异语言接触语言地位语言认同论文摘要: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既有历时变化,又有共时差异;语言不是自给自足的,在语言接触中会相互影响。

上海方言来源广泛,变化迅速,领先创新,并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依据上海方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分析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如下结论:上海方言在变化,但不会消失,我们应努力营造多语并存,和谐发展的语言环境。

引言2005年以来,针对社会上种种关于“上海话要消失”, “孩子说不来上海话”的担忧,上海舆论界掀起了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人大委员提交议案建议保护上海的方言文化,规范沪语,推行沪语;市教委预启动“上海方言保护性调查研究课题”,通过建立上海话语音档案,以保存“原汁原味”的上海话。

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就此现象各抒己见。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发表文章“救救上海话”;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钱乃荣认为:“上海闲话能变化,但不能消失,它们富于个性,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

”①同时,另一个声音也在响起: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游汝杰教授认为:“不必担心上海话消失,因为上海话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上海人的上海话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减弱……只是其特色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了。

”③;市教委语言文字管理处处长孙晓先认为:“推广普通话,上海话并不会因此受到挤压,不需要特别保护。

”④种种观点充斥着舆论界。

上海方言需不需要受到保护?推广普通话和保护上海方言,舆论界究竟何去何从?本文依据上海方言的历史形成过程分析上海方言本身的特点,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及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来探究该问题的答案。

一、上海方言的特点钱乃荣在《上海语言发展史》一书中详尽地研究了近代以来上海方言的语音、词汇及语法演变。

纵观上海方言自开埠至今近160年的发展变化,我们发现上海方言有来源广泛,变化迅速,领先创新并日趋向普通话靠拢的特点。

一句方言一缕情议论文

一句方言一缕情议论文

一句方言一缕情议论文方言,是融入血脉的宗族联系;是盘旋脑海的文化裁体;是嫁蜒心灵的乡土深情。

推广普通话,请留一句方言寄情思。

在经济大步向前迈进、普通话推广普及的背景下,方言这件历史捧出的瑰宝逐渐褪色斑驳。

也许有人会说: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只要不为交流带来障碍,方言消逝也没有多少坏处。

但是,若我们的语言不再与扎根的土地相联系,我们的情感该何处寄托?方言是个人的情感浓缩,方言融入个人的成长,浇灌出不同的个性。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环境的潜移默化,让语言的特色与我们的性格相互交融。

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塑造了江南女子的温柔小意;东北大声直接内化于东北大妞的豪爽大气。

方言,融入我们的性格,传递出我们对故乡的眷念。

当我们说出一句故乡的话,故乡的景、故乡的人和事自然会浮于我们的脑海,带来一次次情感的洗礼。

方言,是同乡人的情感纽带,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体现。

试想,当你远在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时,一句家乡话,会给你多少慰籍!方言,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如蛛网一般,将来自同一片土地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孤身在外的游子,末免会有一丝孤寂,若有一句方言,有同源之人的陪伴,这份孤寂该是会减轻许多。

方言,是同乡情感的载体,是一方水土的呈现。

方言,是对特色文化的亲近,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

沪剧、粤剧、黄梅戏..…….这些多样的戏曲,多是以方言呈现的,传达的是对历史上的故事的领悟,是先民的劳作与生活。

当我们讲出一句方言,领会一句方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一个区域的历史画卷便在我们眼前缓缓铺开。

留一句方言,让我们可以以方言为媒介,架起与先民沟通的桥梁,体悟先人的喜怒哀乐。

方言,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承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的亲近;方言,让一方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

方言,承载这个人对故乡的深情;薤含着同乡之人的温情,传达着对地域文化的恋恋之情...….面对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留住方言,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让每一句方言在脑海里留下刻痕,让每一句方言在纸页上留下墨迹,让每一声方言留下婉转的音调。

太原方言研究报告论文

太原方言研究报告论文

太原方言研究报告论文太原方言是山西省太原市及周边地区使用的方言,属于晋语的晋中方言。

太原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是研究山西方言的重要分支之一。

太原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上。

在声母方面,太原方言的"zh"、"ch"、"sh"三个声母发音与标准普通话相同。

但是太原方言中,“l”和“n”往往会交替发音,例如“liang”(凉)可以发音为"nang"。

在韵母方面,太原方言中的"i"韵母发音与标准普通话中的"i"韵母发音相似,而"ü"韵母则发音更接近于"i"韵母,例如"du"(肚)发音为"di"。

太原方言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典型的山西方言词汇和土地特色词汇上。

例如,太原方言中的“饽饽”(面包)、“茶几”(茶几)等词汇都与标准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太原方言还保留了一些古汉语词汇,如“儿子”发音为“兒”等。

太原方言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复数形式上。

太原方言中的动词时态较为简单,只有现在时和过去时两种,并且不论人称和数的变化,动词形式都不变。

而在名词的复数形式上,太原方言中的名词通常不加后缀,而是通过前缀或者改变词义来表示复数概念,例如“凳子”(凳子)的复数形式为“弓担”。

太原方言是太原市本地居民的日常交流语言,也是太原地区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太原方言的使用受到普通话的影响逐渐减少,但是仍有许多老年人和一些特定行业的人士使用太原方言进行交流。

太原方言的研究对于了解山西方言的演变和太原地区的文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研究论文

方言研究论文

方言研究论文
方言研究论文的题目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进行定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言研究论文题目供参考:
1. "方言语音特征研究:以某地方方言为例"
2. "方言的地理分布及语言变化规律研究"
3. "方言语法特点与标准汉语的对比研究"
4. "方言词汇的形成与语言演变研究"
5. "方言中的语义演变与多义词研究"
6. "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以某族群方言为例"
7. "方言中的语音变异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8. "方言中的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研究"
9. "方言的朗读流利度研究:以某地区方言为例"
10. "方言保护与语言政策研究"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方言研究论文题目,具体选择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来定制。

在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对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的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以确保论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方言的申论作文

方言的申论作文

方言的申论作文
方言是地区性的语言差异,是中华民族丰富多样文化的体现。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方言的地位逐渐边缘化,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

然而,我认为方言不应该被忽视,而应该被保护和传承。

首先,方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方言作为一种口头传统,流传了数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人们生活方式、智慧和思维方式的表达。

方言中蕴含着古老的传统和本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忽视方言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忽视了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方言对社会交流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和社会认同的重要标志。

人们通过方言与他人交流,展示自己的身份、归属感和文化背景。

方言可以成为各地区人们交流的桥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共同感。

而如果方言逐渐失去,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将不可避免地丧失。

最后,保护和传承方言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方言不仅仅存在于口头传承中,还可以通过文化节庆、书籍、电影等方式进行传播。

保护和传承方言有助于增强个体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方言的传承也有助于丰富社会语言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尽管面临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冲击,但我相信保护和传承方言的重要性。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方言文化的传承
和推广,通过开设方言课程、组织方言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方言的价值和重要性。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方言,让它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强化训练(2664)一、填一填。

1.亮亮今年a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比亮亮的3倍少2岁,妈妈今年()岁。

2.小明有x张邮票,小华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

小明和小华共有邮票()张,小明比小华少()张邮票。

3.在括号里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公鸡和母鸡共有200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公鸡有多少只?()果汁,分别装在大小相同的瓶子里,正好装满6瓶,每个瓶子里装果汁(2)34L多少升?()4.如图,正五边形的周长比等边三角形的周长长10cm,正五边形的周长是()cm,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cm。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饲养场里有x只鸡,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的3倍多5只,“3x+5”表示()。

A.鸡的只数B.鸭的只数C.鸡、鸭的总数D.鸭比鸡多的只数6.方程2.4x−0.8x=4的解与下列方程()的解相同。

A.5.5x+0.5=11.5B.4x−1.2x=2.8C.0.3x−0.1x=0.5D.5x−2.5x=107.在算式“11.8×◻−9.8×◻=5.6”的两个◻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则◻里应填()。

A.0.28B.2.8C.0.82D.8.28.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面积为9dm2的方砖铺,需要128块,如果改用边长为4dm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设需要x块,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4x=9×9×128B.4×4×x=9×9×128C.4×4×x=9×128D.4x=9×1289.一只企鹅的体重是42kg,一只海狮的体重增加6kg,刚好是企鹅的9倍。

海狮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设海狮的体重是x kg,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9x=42×6B.6x=42×9C.x+6=42×9D.x−6=42×910.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货车每时行60km,客车每时行80km。

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

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

保护方言文化引言方言是特定地区或社群的语言变体,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方言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方言文化的重要性、保护方言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实施保护措施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方言文化的重要性方言文化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资源,反映了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方言中蕴含着大量的口头传统、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这些都是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文化也是我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方言作为我们与他人交流的工具,塑造了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和沟通风格,成为我们个体的一部分。

保护方言文化,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认同和文化传承。

此外,方言文化也是我们历史的见证。

通过方言,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保护方言文化,有助于保留和传承历史的记忆。

保护方言文化的必要性保护方言文化十分必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文化多样性方言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为了维护和传承各地方言文化,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弘扬方言文化,以避免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2. 语言与思维方式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它还反映了一种特定地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不同的方言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保护方言文化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地方特色的思维方式,促进多元思维的发展。

3. 保护口传文化方言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口头传统,如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

这些口头传统是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通常是口耳相传的。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这些口头传统正逐渐丧失。

保护方言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口传文化,使其能够得以延续。

实施保护措施的方法为了保护方言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岭方言
生物1201 颜琪 1210200130 W26
温岭属于全国非官话地区,其方言属吴语中的台州片。

与同片地
区的语言特色不同,甚至不同于吴侬软语的柔软,温岭方言语气强硬,
吐字果断、清晰。

有部分来自北方的居民,来到温岭都表示温岭方言
是“南方方言中的北方方言”,可见一斑。

另外因温岭拥有港口,与
福建、台湾广东等省份交流密切,故在温岭也有使用外来方言的居民,
但因这部分人长期定居于此,将个人的方言特色加入了温岭方言,使
温岭方言的使用平台百花竞放,更具魅力。

温岭方言中有许多叠音,说起来不仅生动,而且十分有趣。

叠音,又叫重言、复字、叠字、复叠,是将相同的字或单音词用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些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叠音,大大丰富了温岭方言的词汇,增强了温岭方言的表现力,增添了温岭方言的音韵美,是温岭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岭方言的叠音现象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前叠法,即两个相同的表示动态的字后通常以一个“动”或“相”字来修饰。

比如称一个人因赌气而发泄的行为或样子叫“闹闹动”;眼珠子乱转是“碌碌动”;嘴巴或其他物事一张一合,叫“钳钳动”;称人坐立不稳或作风漂浮是“挈挈动”;“蹿蹿动”与上蹿下跳的意思相近;而“望望相”、“用用相”、“吃吃相”、“听听相”等都带有一定的“试试看”的成分。

在前叠法里有时会出现象声词用一个“声”字来修饰的现象。

比如“唧唧声”、“叽叽声”、“笃笃声”、等等。

有时还会出现假象声词用一个“声”字来修饰的现象,比如大声讲话是“呀呀声”;与人争执是“唁唁声”;发牢骚是“呱呱声”。

前叠法能生动地表现声音、形态、动作、神情,使表意更细致丰富。

第二种是后叠法,即形容词后面加一个只有声音而毫无实际意义的重叠音节。

比如,形容事态不明朗或液体黏稠是“糊得得”;形容物体稀稀拉拉是“朗哈哈”(音),物体空洞是“空漏漏”;形容捕风捉影是“白晃晃”或“白影影”;形容粗略地估计是“毛估估”;形容气氛冷清是“冷棚棚”。

这种表示法使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程度增强,更加形象化,有时还可以补充形容词的不足。

这种后缀成分有一定配合关系,因词而异,不能随便拼凑,它只能附于形容词之后,不能离开形容词而独立存在。

第三种是前加后叠法,即将前面两个相同的字或词与后面两个相同的字或词并列使用。

比如,形容做事拖拉、不利落是“游游艾艾”;形容说话、办事不认真是“皮皮沓沓”;形容赌气地发牢骚是“嘟嘟囔囔”;形容物体有棱有角或说话生硬是“岩岩岳岳”(音);形容一个人知书达理、懂得礼节是“知知节节”;形容做事有条不紊是“项项点点”;形容做事无主见是“追追艾艾”。

这种叠法可以放慢句子的节奏,造成舒缓的语气,使语气更平易、自然、顺畅,读来既有节奏感,又有一气呵成的意味。

第四种是间叠法,即一个字间隔重复出现。

这种叠法,严格讲来已超越叠音的定义范围,但它可以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具有很强的烘托作用,我还是把它归纳在叠音的范畴,当作叠音的一种变异体。

在这种叠法里,有时,两个相同的量词中间以一个“加”字来修饰,形容数量众多。

比如,植物为“株加株”;动物为“头加头”、“条加条”、“只加只”;文章为“句加句”、“行加行”、“段加段”;书本为“本加本”、“叠加叠”、“捆加捆”等等;这类叠法使用频率相当高,而且几乎所有的量词都可以拿来用。

有时,两个相同的表示动态的字中间以一个“上”字来修饰,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比如“述上述”,“讲上讲”,“洗上洗”,“搽上搽”,“望上望”,“捋上捋”等等。

而形容目中无人的“自大自”,形容自言自语或自作主张、固执己见的“自讲自”,形容自己封自己的“自封自”和形容自我设想的“自忖自”,以及形容互不相让的“钉打钉、铁打铁”,形容两不相干的“桥管桥、路管路”等,也可以说属于这种叠法,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不是很多。

还有像“蹩上蹩落”、“滑头滑脑”、“吞进吞出”、“学来学开”、“拣七拣八”以及形容反应迟钝的“木知木觉”等,这种叠法实际上是一种扩展句式。

叠音使温岭方言更加自然、朴素、平实、活泼,既和谐动听,又琅琅上口,可以说,声声入耳,句句关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