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学论文

合集下载

写关于方言的论文角度

写关于方言的论文角度

写关于方言的论文角度
先要想好自己选择这个方向的意义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换句话说,你的论文对社会、对学术是“有用”的。

从而坚定“论”的信心。

然后,要想好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建立一个鲜明的、站得住脚的“论点”。

论文是对中心论点的反复论证过程,用大量的、经筛选的材料,来阐述你的观点。

可以说,写论文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事先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和发现、提炼,需要经过认真细致搜集,研究它们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在时间(历史沿革)、空间(地域条件)上的联系。

假如说,前面的“想”是设计过程,收集材料就是备料过程,只剩下施工了。

一篇论文容量有限,不能做广泛的探讨,可以只研究其中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千万不能扯得太多。

例如,我只说南方方言中的“企”。

因为北方人大多不明白它的本义,研究就会有意义。

通过收集材料,知道哪些方言把“踮起脚跟站立”说成“企”,由“企”生发出企图、企望、企待、企鹅、企及、企慕、企盼、企求、企足而待等等。

再引证《说文解字》等权威材料,反复论证,先使得论点站得住。

然后由此推演,得出“方言与普通话是一个融合的过程”的结论,稍作展开,引证一些有关史料,让读者深信不疑,那么,你的论文就成功了!。

2023年关于方言的议论文7篇

2023年关于方言的议论文7篇

2023年关于方言的议论文7篇关于方言的议论文1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通过语言把文明成果,知识,技能巩固保存下来并传播开去,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我们通过语言研究来揭示积淀的文化,特别是没有被言语作品记录下来的文化,这也即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中有语言,语言中也文化。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广泛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因此语言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语言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各民族间是通过语言系统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对一种语言的调查我们一般都是通过此语言在各个地方的使用来分析它的文化现象。

以方言文化为例,近年来,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文化似乎渐渐的被人们忽视了;也随着人们交际的日益广泛,方言确实存在逐渐消亡的趋势。

虽然方言只是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其本身也是一种完整的系统。

它们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方言作为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意义。

方言文化因地域等各种因素不同,各地域方言大放光彩,犹如满汉全席“各味俱全”。

方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并成为区域文化的密码,它是人文沉淀的产物,是文化认同和身份确认的重要标签。

它的发展影响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所以对方言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各地的文化。

当然,方言在学校也是一种促进同学间相互交流的工具,在大学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就有着不同的方言。

对方言进行调查,可以了解方言在当前大学中的使用以及它所揭示的文化现象。

此次调查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备受大家喜爱的东北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校中四川方言学生占有绝对优势,此外山东话、吴方言等在学校中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

这些现象说明了方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已经成为了人与人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这也反映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不同的文化现象。

方言不仅是区分每个地区的一种标志,更是作为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含义最深刻的语态。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摘要:随着近年来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已经从方言过渡到方普。

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定能摆脱大部分地区讲“方普”的情况,继续实施推广普通话的根本任务,实现语言上的“大一统”。

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与普通话看似背道而驰,但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没有方言,普通话标准音的制定将相当困难。

方言是吸收了各不同地域间不同文化差异、不同历史背景的语言。

各专家在编纂普通话时,把吸收了各地区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精华,归纳总结并尽量追求好听、实用、普及等的规则,制定出来的语言。

例如在河南方言中“围脖”一词使用广泛,普通话中同样意义的词汇则以“围巾”作为标准。

抛开河南方言音不谈,用普通话讲“围脖”,全国各地的人也都知道是“围巾”。

如今汉语词典也将“围脖”一词收录其中。

普通话中经常使用“有没有”作为问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起初的河南方言则习惯用“有某”。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普通话对方言逐渐起到了同化作用:河南方言的“有某”,在过度阶段演化为“有木有”,部分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年轻人也逐渐将“有没有”用于河南方言。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形成的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方言中的“俚语”和特色随着推普而逐渐流失。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方言的研究,绝不能忽略方言在我国语言研究中的地位。

二、方言存在的意义方言作为研究探索我国文化与历史的“活化石”,它的存在意义非凡:1. 方言是探索文化渊源的通道。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生活。

玉米在广州、香港叫做“粟米”,中原地带叫做“玉蜀黍”,在河北叫做“棒子”,不懂得各地地方方言的人很难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之所以有这么多种叫法,就是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造成的。

2. 方言是附载历史文化的纽带。

通过探索方言,可以了解历史,留存历史记忆,从而将方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下来。

学者和专家通过对古音学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探究方言从古至今发展的奥秘,也能试着了解方言是如何从古至今演化的。

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方言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方言是指地域上与官方语言存在差异的语言变体,在中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方言体系。

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与官方语言均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对方言进行研究,可以揭示语言变迁、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方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方言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传承和保护中国语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题《方言的发展与演变》旨在探讨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分析影响方言演变的主要因素,并对方言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可以为语言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促进地方方言的传承与保护。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研究方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方言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方言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2. 研究内容本文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方言的定义与分类对方言进行定义,并根据地域差异和发展历程对方言进行分类和归纳。

2.2 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分析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探讨方言的语音演变规律,比较方言与官方语言之间的差异。

2.3 方言的词汇变迁研究通过对方言词汇的采集和整理,分析方言词汇的发展演变,探讨方言与官方语言之间的词汇交流与影响。

2.4 方言的语法结构对比通过对方言的语法结构进行研究,比较方言与官方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探讨方言语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5 方言的发展趋势预测基于对方言历史发展的研究,对方言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全球化和社会变迁对方言发展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主要用于梳理方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先前学者在方言研究方面的成果。

实地调查将选择代表性方言区域进行,通过采集方言数据和进行实地观察,获取有关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信息。

2. 研究步骤3.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方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深入了解方言的定义、分类与特点,为后续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做准备。

江山方言论文

江山方言论文

江山方言具有存古性研究的重大意义摘要:江山方言是古汉语活化石。

衢县甲骨文专家徐云峰先生提出“江山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的崭新命题。

一、引言(一)江山方言的历史由来江山方言与周边的闽语赣语、吴语均无渊源关系,但与甲骨文的语音、词汇、语法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是他的历史渊源。

西周初年(公元前1000多年)周成王平定三监判乱之后,一路追杀时称“淮夷”的古蔑集团。

原住山东曲阜地区的“奄(古读ǎn)国”,与姑蔑都是被周所灭的商的盟国,也在被追杀之列,而且几被灭族。

幸存的奄国难民在古蔑集团的保护下随同南下,被安置在当时的偏荒之地江山地区落脚。

所以江山人自称“奄国侽”。

三千多年来,在江山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代代传播和创造包括江山方言口语在内的独特的文化,便是商末周初奄国人的后裔。

由于独特的历史因缘,民族性格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三千多年奄国人所使用的汉语方言,就是通用至今的江山方言。

(二)江山方言的历史特点古代奄国属东夷族,奄国人所使用的本族语言室古侗傣族。

从历史的纵深度考察,现行的江山方言(即古奄国话),是一种含夷化成分的古汉语方言,这种语言与商代官方语言最接近。

因而江山方言词汇常常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相应的字词,就是有力的证据。

因此,可以说江山方言是现存最古老的汉语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它的时代有效性可以推至商末周初。

(三)对江山方言进行专项研究的意义对江山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作全面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有着多方面的特殊价值:1)可将古汉语语音史的研究由先秦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50)上推到商末周初。

当今语言学界所公认的、最有权威的古汉语语音学著作是有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他借助包括《诗经》在内的古书音韵,将汉语语音追溯到先秦时代。

而江山方言语音系统的整理研究,则可从活生生的口语中,描述商末周初时就流行的汉语语音材料。

采用科学手段,按一定的规则录制的江山方言语音材料,将是汉语语音史上一份现存最古老的语音档案,其重大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方言研究论文

方言研究论文

方言研究论文
方言研究论文的题目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进行定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言研究论文题目供参考:
1. "方言语音特征研究:以某地方方言为例"
2. "方言的地理分布及语言变化规律研究"
3. "方言语法特点与标准汉语的对比研究"
4. "方言词汇的形成与语言演变研究"
5. "方言中的语义演变与多义词研究"
6. "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以某族群方言为例"
7. "方言中的语音变异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8. "方言中的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研究"
9. "方言的朗读流利度研究:以某地区方言为例"
10. "方言保护与语言政策研究"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方言研究论文题目,具体选择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来定制。

在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对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的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以确保论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毕业论文

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毕业论文

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毕业论文xxxxxxxx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文题目: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外文题目: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院系xxxxxxxxxxxxxxxx专业对外汉语年级xxxx级学号xxxxxxxxxxxx学生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结稿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xx学院xxxxxxxxxxx教务处制2012年4月30日填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摘要:重庆方言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特色。

文章结合地域特征理论、汉语特征词理论、语言与民俗理论等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

具体分析了重庆方言的形成,揭示了重庆方言的词汇特点、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发掘重庆方言与重庆地理环境、民俗、人物性格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一批生动活泼的重庆方言新词语。

关键词:重庆方言;民俗;普通话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dialectAbstract:The Chongqing dialect has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he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heor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ord theory, language and folklore theory. Analysi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form specific, revealing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Chongqing dialect and Mandarin relationship, explore Chongqing dialect and Chongqing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stoms, character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splay of a number of be lively and vivid;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Chongqing dialect.Key words: The Chongqing dialect;folklore;Mandarin致谢论文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强化训练(2664)一、填一填。

1.亮亮今年a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比亮亮的3倍少2岁,妈妈今年()岁。

2.小明有x张邮票,小华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

小明和小华共有邮票()张,小明比小华少()张邮票。

3.在括号里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公鸡和母鸡共有200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公鸡有多少只?()果汁,分别装在大小相同的瓶子里,正好装满6瓶,每个瓶子里装果汁(2)34L多少升?()4.如图,正五边形的周长比等边三角形的周长长10cm,正五边形的周长是()cm,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cm。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饲养场里有x只鸡,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的3倍多5只,“3x+5”表示()。

A.鸡的只数B.鸭的只数C.鸡、鸭的总数D.鸭比鸡多的只数6.方程2.4x−0.8x=4的解与下列方程()的解相同。

A.5.5x+0.5=11.5B.4x−1.2x=2.8C.0.3x−0.1x=0.5D.5x−2.5x=107.在算式“11.8×◻−9.8×◻=5.6”的两个◻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则◻里应填()。

A.0.28B.2.8C.0.82D.8.28.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面积为9dm2的方砖铺,需要128块,如果改用边长为4dm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设需要x块,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4x=9×9×128B.4×4×x=9×9×128C.4×4×x=9×128D.4x=9×1289.一只企鹅的体重是42kg,一只海狮的体重增加6kg,刚好是企鹅的9倍。

海狮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设海狮的体重是x kg,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9x=42×6B.6x=42×9C.x+6=42×9D.x−6=42×910.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货车每时行60km,客车每时行80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相关问题
摘要:福州方言是汉语的一种方言,也是闽方言的重要一支。

作为“闽都”的福州历来是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闽东北地区的商业经济贸易中心。

因此,福州话在闽东方言区中一直都很具代表性,本文将从福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的研究状况来进行概述。

关键字:福州;方言;声母;声母音变
正文
福州方言在福建省内具有广泛影响,通行范围仅次于闽南方言。

除闽东地区外闽中、闽北还有不少人说福州话。

福州方言的基础应该是古闽越族的语言,此外古吴语、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

近300 年来,福州话无论是在语音的声韵母、音变规律、字音的变读方面,还是在词汇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单字音声母
根据以往发表的资料循《戚林八音》的传统福州话属于闽语十五声系统,连同零声母共有十五个声母分别为
(一)n、l的分和
传统来讲福州话声母系统应该有十五个声母,但是现在在福州市区及闽侯、长乐、连江三个郊县绝大多数人已不辨n、l,大多数人只有“n”没有“l”。

因此现在研究者有两种处理方法,或照顾传统,仍分立两个声母,再附上对现状的文字说明,或立足于共时平面,合并为一个声母,再附上对其历史来源的文字说明。

声母[n l]在(戚林八音》中分别属于日母和柳母。

现在大多数人不分,[n l]无辨字作用,依今福州大多数人的读音,凡是标注[n]声母的音节都可读作[l]声母,反之也成立,文中不再说明。

[n l]在鼻音韵尾后面一定都是n],[1]词典正文直接注[n]。

声母[h]是一个喉清擦音,发音部位略前,但不到舌根清擦音[x]。

[Ø]表示没有声母,没有声母在计算上也应该看作一个声母,叫做零声母。

连读时第一个字的声母一律不变,后字声母变化。

连读音变中出现两个新的声母〔ȠƷ〕〔Ʒ〕
(二)其他声母的发音特征
1、舌尖前音声母[ʦ-][ʦʰ-][s-]与齐齿和撮口呼的韵母相拼时发生颚化,但是颚化的程度因人而异。

鄂化程度高的实际上已接近舌面前音,但也有人仍然为舌尖音。

由于不构成音位上的区别,一般人不会注意到各种自由变体的存在。

2、[x-]的具体发音部位与所拼合的韵母相关,拼前高元音开头的韵母时,部位前移到舌面中部;与后低元音相拼时,是一个小舌音或喉音。

3、零声母字发单音字母音时或处在连续语段的开头时,前面有一个轻微的喉塞音,但不构成音位的区别。

二、声母的类化
(一)声母类化现象出现的时间
声母类化现象的出现年限未曾有确切考证。

由于无论是福州话方言最早的韵书《戚
林八音》,还是1870年美国传教士R.5.Maclay和c.c,Baldwin合编的《福州方言拼音字典》,都只能窥得较早期的福州话单字音系统,而无从知晓当时当地语流音变的有无。

陶焕民(1930)采用国际音标揭示福州方言声母类化规律,可谓开历史先河。

可以肯定的是,在此之前,声母类化已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而且音变规律已相当成系统。

李如龙认为汉语方音演变在单字和连音系统上存在时间先后,“汉语方音的演变早期都是字音的变读,包括音值的递变、音类的分合、字音异读的增减。

至于各种连音变读则是后起的演变,拿连音变读最复杂的福州话说,变调和变声(声母类化)是近百年间才发生的变化,最近数十年,福州话的连音变读还处于调整之中。

”(李如龙2001:82)若能以此为参照,声母类化的上限可推至单字音变时期。

(二)声母类化的规律如下表
福州话的韵母系统保持了.《切韵》音系的韵母阴、阳、入三分的格局。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阳声韵以舌根鼻辅音〔-ŋ〕收尾,入声韵现在都以喉塞音〔-ƺ〕收尾。

声母类化表现为语流音变的顺同化作用,连续上字的收尾音部分同化或完全同化下字声母。

可见是上字的收尾音对下学声母发生影响。

语流音变的结果是在连续的小语段合并了同部位的辅音音位。

(三)声母类化体现的音变阶段性
目前关于福州话声母类化的几次讨论,音值描写上的分歧,及关于历史音变的猜测,多集中在塞擦音ts、tsʰ。

从共时平面看,福州方言内部各地声母类化的具体表现不尽相同。

就塞擦音、擦音在开尾韵及鼻尾韵后的音变情形甚是纷繁。

而就某一方言内部,不同年龄层次,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交际时间,也存在无意识的变异。

“福州话的连音变读还处于调整之中”,实则是音变阶段性的表现。

在类化的音变阶段声母音色表现为:类化产生的辅音发音都是很松的、含混的,都是原声母的同部位浊化音。

变化不涉及发音部位。

“ʦ、ʦ‘”两个塞擦音声母拚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时发生策化,颖化的程度因人而异。

其典型的舞化变体可以记为[ ʨˎʨˎ]。

这两个声母在阴声韵后类化为〔z〕,在阳声韵后类化为〔nz〕,与齐撮呼韵母相拚时的典型颖化变体分别为〔ȥ〕〔ņȥ〕。

双唇音[p]、[pʰ]跟在阴声韵字后面,变成[ß];跟在阳声韵字后面,变为[m]。

舌尖音[t]、[th]、[s]变为[l],跟在阳声韵后面变为[n]。

下字原声母为舌根音[k]、[kh]、[x],连续上字是阴声韵时,下字声母脱落。

连续上字是阳声韵时,就直接同化为舌根
鼻音。

零声母音节发单字音节时前头有个轻微的喉塞音,作为连续下字时喉塞音脱落。

福州话的入声字都带喉塞音韵尾。

小结
综上所述,关于福州话的声母系统目前依传统记为十五个声母,根据陈泽平先生的研究福州话声母在发展过程中n、l在现在福州话已经合并了,基本上已经不做区分,关于福州话的声母类化根据目前的研究对其性质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声母类化毕竟是多方面性质的综合表现,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或词汇现象,研究这类的语言现象需要用更加全面的视角才能得到更加完整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陈泽平1998《福州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陈泽平2013 闽东方言声母类化的优选论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陈泽平1900关于福州方言声母类化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袁碧霞,王轶之2013闽东方言的声母类化《方言》第1期
冯爱珍1996《福州方言词典》引论,《方言》第2期
李如龙2000声母类化的制约条件,《厦门大学学报》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