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小论文
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

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论文关键词:上海方言普通话变异语言接触语言地位语言认同论文摘要: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既有历时变化,又有共时差异;语言不是自给自足的,在语言接触中会相互影响。
上海方言来源广泛,变化迅速,领先创新,并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依据上海方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分析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如下结论:上海方言在变化,但不会消失,我们应努力营造多语并存,和谐发展的语言环境。
引言2005年以来,针对社会上种种关于“上海话要消失”, “孩子说不来上海话”的担忧,上海舆论界掀起了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人大委员提交议案建议保护上海的方言文化,规范沪语,推行沪语;市教委预启动“上海方言保护性调查研究课题”,通过建立上海话语音档案,以保存“原汁原味”的上海话。
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就此现象各抒己见。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发表文章“救救上海话”;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钱乃荣认为:“上海闲话能变化,但不能消失,它们富于个性,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
”①同时,另一个声音也在响起: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游汝杰教授认为:“不必担心上海话消失,因为上海话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上海人的上海话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减弱……只是其特色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了。
”③;市教委语言文字管理处处长孙晓先认为:“推广普通话,上海话并不会因此受到挤压,不需要特别保护。
”④种种观点充斥着舆论界。
上海方言需不需要受到保护?推广普通话和保护上海方言,舆论界究竟何去何从?本文依据上海方言的历史形成过程分析上海方言本身的特点,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及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来探究该问题的答案。
一、上海方言的特点钱乃荣在《上海语言发展史》一书中详尽地研究了近代以来上海方言的语音、词汇及语法演变。
纵观上海方言自开埠至今近160年的发展变化,我们发现上海方言有来源广泛,变化迅速,领先创新并日趋向普通话靠拢的特点。
太原方言研究报告论文

太原方言研究报告论文太原方言是山西省太原市及周边地区使用的方言,属于晋语的晋中方言。
太原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是研究山西方言的重要分支之一。
太原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上。
在声母方面,太原方言的"zh"、"ch"、"sh"三个声母发音与标准普通话相同。
但是太原方言中,“l”和“n”往往会交替发音,例如“liang”(凉)可以发音为"nang"。
在韵母方面,太原方言中的"i"韵母发音与标准普通话中的"i"韵母发音相似,而"ü"韵母则发音更接近于"i"韵母,例如"du"(肚)发音为"di"。
太原方言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典型的山西方言词汇和土地特色词汇上。
例如,太原方言中的“饽饽”(面包)、“茶几”(茶几)等词汇都与标准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太原方言还保留了一些古汉语词汇,如“儿子”发音为“兒”等。
太原方言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复数形式上。
太原方言中的动词时态较为简单,只有现在时和过去时两种,并且不论人称和数的变化,动词形式都不变。
而在名词的复数形式上,太原方言中的名词通常不加后缀,而是通过前缀或者改变词义来表示复数概念,例如“凳子”(凳子)的复数形式为“弓担”。
太原方言是太原市本地居民的日常交流语言,也是太原地区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太原方言的使用受到普通话的影响逐渐减少,但是仍有许多老年人和一些特定行业的人士使用太原方言进行交流。
太原方言的研究对于了解山西方言的演变和太原地区的文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

山西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山西孝义方言的文白异读摘要:文白异读首先分为文读和白读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差别表现在声韵调的不同。
文章分别从声母和韵母两方面讨论孝义方言的文白异读。
因孝义方言中声调的文白异读不成系统,本文不作讨论。
通过青少年与中老年两代人的文白系统的比较,研究孝义方言文白异读的历时发展。
研究发现,孝义方言中的声母和韵母系统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关键词:孝义方言文白异读发展趋势孝义市坐落于山西省中部,位于吕梁山东麓,晋中盆地东南隅。
孝义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在一定程度上受吕梁片的影响。
文白异读是山西方言中的一种重要的语音现象,因而孝义方言在文白异读上也表现出相当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孝义方言以旧城话为代表,本文讨论的孝义方言指的是孝义旧城话,主要通行于孝义旧城区内以及旧城区周边的一些村镇。
①一、孝义方言的声韵调下面所列的声韵调,依据孝义旧城区里中老年人的口音。
(一)声母:24个(包括零声母在内)p巴比盆② pʰ怕皮普m马米摸t多杜甜tʰ泰图帖n那南挨l啦里录ʦ灾座瓷ʦʰ茶刺出nz暖腻女s砂私柴z软如褥tʂ照治迟tʂʰ抽池吃ʂ烧手湿ʐ染柔日ʨ加居拳ʨʰ且期切ɕ小限歇k 钢官国kʰ开库哭ŋ 爱岸恶x厚黄咸Ǿ而义王愚说明:1./n/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是[n],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是[ȵ]。
2./nz/是带有舌尖摩擦的鼻塞擦音,与同部位的鼻音声母n相对立,如“挠”꜂nᶻao≠“铙”꜂nao,“女子”꜂nᶻu ʦə(女孩子)。
3.舌尖后音tʂ tʂʰʂ发音部位一般较前。
4.舌面音ʨʨʰɕ发音部位要靠后些。
(二)韵母:42个ɿ支匙翅i比体希u母腐土y句举院ʅ知池世a马拉茶ia家虾爷ua耍瓜花ya哕曰横ᴇ坡者贺iᴇ野写编uᴇ躲锁火yᴇ全靴元多糕占u播狼汤ər而尔二ai排来海iai街介界uai帅乖坏ei贝彩美uei水费鬼aɔ宝桃早iaɔ彪敲教yɔ表小浇ou头手后iou丢牛又aŋ班担康iaŋ天见想uaŋ短关万yaŋ卷权元əŋ本朋狠iŋ冰民信uŋ东中文yŋ穷用勇aʔ八答瞎iaʔ百麦甲uaʔ捉刷袜yaʔ觉角握əʔ木吃黑iəʔ笔力一uəʔ读突入yəʔ局药月(三)声调:5个(轻声除外)③平声11 刚尊开天婚飞穷平时扶人云上声312 古纸袄口丑草好死粉女老武去声53 近段厚盖菜送备大饭岸闰漏阴入2 急笔曲七识惜桌各尺发纳福阳入311 月直入局食杂读合白舌学罚二、孝义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文白异读是指意义上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读音,具有相同的来历,即在《切韵》系统里具有完全相同的音韵地位(张振兴,1989)。
河北方言论文方言语音论文

河北方言论文方言语音论文河北青县方言的语音特点摘要:河北青县方言以清州镇为中心,具有显著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青县方言语音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其声韵调三方面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青县方言语音特点一、引言青县是河北省沧州市的一个市辖县。
北与天津静海县相连,南接沧州市,西与廊坊市大城县为邻,东和黄骅市交界。
全县面积968平方千米,人口40万。
青县方言以清州镇为中心(清州镇是县城所在地),其他乡镇的方言与清州话存在着微小的差异。
本文调查的是清州话。
青县方言属于冀鲁官话、沧惠片、黄乐小片。
目前,除了一些年轻人以外,还有许多人保留着传统的方言。
本次方言调查合作人孙淑梅,46岁,从小在青县县城长大,是一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工人。
她未在其它地方居住过,青县县城方言较纯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二、青县方言的声韵调(一)声母1.表述青县方言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如下:p布八被白pʰ怕陪铺坡m木马没买f副发飞分t到大代德tʰ天摊他太n难拿恩熬l路拉来嫩ʦ在争炸抓ʦʰ草虫茶擦s赛三渗水tʂ张真住周tʂʰ缠陈车出ʐ认扔嚷如ʂ上傻说受ʨ晶家借江ʨʰ七掐钱强ɕ秀下想小ȵ娘鸟年泥k贵怪干给kʰ葵快看课x黑横汗何ø云眼昂软2.说明(1)n有三个变体:n、ȵ、l。
其中l只限于“嫩”字。
(2)tʂ、tʂʰ、ʂ、ʦ、ʦʰ、s的读音变化是河北青县方言与普通话声母的最主要差别。
(3)ʐ与an、uan、uən相拼后,整个音节发音分别为“[yan](染)、[yuan](软)、[in](润)”。
(4)声母为ʨ的“俊”字发音为“[ʦuən31]”;声母为tʂ的“这”字发音为“[ʨiɛ31]”。
(二)韵母青县方言有37个韵母(儿化韵除外),基本与普通话一致,无o 韵和ɛ韵。
下面把特殊情况举例说明。
1.普通话中的韵母o与双唇音声母相拼时发音为“[o]”,而在青县方言中的发音为“[ɤ]”。
2.ai、an、ən、ɑu、ou自成音节时,发音前带鼻音n,例如“挨、按、摁、熬、欧”的发音分别为“[nai214]、[nan31]、[nən31] 、[nɑu55]、[nou214]”;ɑŋ自成音节时,发音前带i介音,如“昂头”的“昂”说成“[iɑŋ55]”;uan与n相拼成“[nuan]”,发音有两种:[nan]和[nɑŋ],如“暖壶”的“暖”为“[nan214]”,“暖和”的“暖”为“[nɑŋ214]”。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强化训练(2664)一、填一填。
1.亮亮今年a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比亮亮的3倍少2岁,妈妈今年()岁。
2.小明有x张邮票,小华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
小明和小华共有邮票()张,小明比小华少()张邮票。
3.在括号里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公鸡和母鸡共有200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公鸡有多少只?()果汁,分别装在大小相同的瓶子里,正好装满6瓶,每个瓶子里装果汁(2)34L多少升?()4.如图,正五边形的周长比等边三角形的周长长10cm,正五边形的周长是()cm,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cm。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饲养场里有x只鸡,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的3倍多5只,“3x+5”表示()。
A.鸡的只数B.鸭的只数C.鸡、鸭的总数D.鸭比鸡多的只数6.方程2.4x−0.8x=4的解与下列方程()的解相同。
A.5.5x+0.5=11.5B.4x−1.2x=2.8C.0.3x−0.1x=0.5D.5x−2.5x=107.在算式“11.8×◻−9.8×◻=5.6”的两个◻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则◻里应填()。
A.0.28B.2.8C.0.82D.8.28.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面积为9dm2的方砖铺,需要128块,如果改用边长为4dm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设需要x块,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4x=9×9×128B.4×4×x=9×9×128C.4×4×x=9×128D.4x=9×1289.一只企鹅的体重是42kg,一只海狮的体重增加6kg,刚好是企鹅的9倍。
海狮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设海狮的体重是x kg,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9x=42×6B.6x=42×9C.x+6=42×9D.x−6=42×910.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货车每时行60km,客车每时行80km。
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

保护方言文化引言方言是特定地区或社群的语言变体,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方言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方言文化的重要性、保护方言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实施保护措施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方言文化的重要性方言文化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资源,反映了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方言中蕴含着大量的口头传统、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这些都是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文化也是我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方言作为我们与他人交流的工具,塑造了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和沟通风格,成为我们个体的一部分。
保护方言文化,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认同和文化传承。
此外,方言文化也是我们历史的见证。
通过方言,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保护方言文化,有助于保留和传承历史的记忆。
保护方言文化的必要性保护方言文化十分必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文化多样性方言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为了维护和传承各地方言文化,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弘扬方言文化,以避免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2. 语言与思维方式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它还反映了一种特定地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不同的方言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保护方言文化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地方特色的思维方式,促进多元思维的发展。
3. 保护口传文化方言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口头传统,如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
这些口头传统是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通常是口耳相传的。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这些口头传统正逐渐丧失。
保护方言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口传文化,使其能够得以延续。
实施保护措施的方法为了保护方言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
方言论文关于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关于晋语“圪”字的思考 (1)

方言论文关于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关于晋语“圪”字的思考晋语指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河北等地保留有[?]尾入声韵的方言。
在晋语中,有一个语言现象以致引起晋语学者们的注意,那就是"圪"头词的存在。
一、"圪"的概说山西话里的"圪"普通话读作g€"V,是晋方言里普遍存在的一个前缀,无词汇意义,一般只起表音作用,有时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圪头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圪A式。
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名词:圪针枣树、酸枣树的刺圪蚤跳蚤圪台台阶圪梁山梁动词:圪蹲蹲圪捣挑逗,摆弄圪吵小声讨论圪蹶用一条腿向后踢形容词:圪腻形容油腻圪森形容可怕圪出形容不平展,皱纹多圪星形容东西少量词:圪节节一~竹竿圪独头:一~蒜;一小堆的量:一~饭圪抓手抓的量:一~瓜子象声词:圪吱形容挑重物时扁担颤抖发出的声音圪噔形容大步走时发出的响声(二)圪AA式。
由带"圪"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根重叠而成。
名词词根重叠后附加了"小"的意义,并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如"圪台"指台阶,"圪台台"指像台阶样的小台子。
形容词词根重叠,又加深程度的作用。
如:圪腻腻过于油腻这些儿菜过肥,人们~得不能吃。
动词词根重叠,一般变成形容词,如:圪瞪瞪眼:他气得眼~哩。
圪瞪瞪生气地瞪着眼睛有的点表示"稍微"的意思,如:圪看看稍微看一看(三)圪A圪B式。
A和B多数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有的是反义词构成形容词性四字格,如:圪摇圪摆形容摇摇摆摆的样子圪梁圪洼形容地势凹凸不平(四)圪圪AA式。
这是"圪A"的重叠式,表示动作连续进行或不断出现,如:圪闯(身体扭动):你站在戏场儿不要~!圪圪闯闯形容身体连续来回扭动:他~的,身上又有狮子了。
(五)圪A圪A式。
这是"圪A"的另一种重叠式,表示"一下"、"一阵子"的意思,如:圪吵圪吵讨论一下(六)圪ABC式。
洛阳方言语气词论文

洛阳方言语气词论文引言洛阳方言是河南洛阳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是汉语的一种地方变体。
在洛阳方言中,语气词是一类非常丰富的语言元素,用于表达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态度、情感或者语气。
本文旨在探讨洛阳方言中的语气词的分类、用法以及语气词对于句子意义和语用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洛阳方言语气词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该方言。
语气词的分类在洛阳方言中,语气词可以根据功能和语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其功能,我们可以将洛阳方言的语气词分为以下几类:1.肯定语气: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肯定或确定态度。
例如,“是的”、“嗯”等。
2.疑问语气: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疑问态度。
例如,“吗”、“呢”等。
3.感叹语气: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惊讶、喜悦或者其他情感的表达。
例如,“哇”、“好棒”等。
4.命令语气: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对于所述内容的命令或强制态度。
例如,“快点”、“给我”等。
根据其语义特征,我们可以将洛阳方言的语气词分为以下几类:1.语气词表情类:这类语气词主要通过语音模仿的方式表达情感,如“咦”、“喔”、“哼”等。
2.情感语气词: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的情感状态,如“好吃”、“美丽”等。
3.语调语气词:这类语气词用于表示说话者的语调或者声调变化,如“哦”、“呗”等。
语气词的用法洛阳方言中的语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一定规律。
通常,语气词位于句子末尾或者句子的关键词之后。
例如:1.“好了,别说了啊。
”2.“你要去吗?”3.“真漂亮啊!”此外,洛阳方言中的语气词还经常与其他语言元素搭配使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1.“不错哦!”2.“太好了啊!”3.“快点啊!”通过对语气词的正确运用,说话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语气词对句子意义和语用的影响洛阳方言中的语气词对句子的意义和语用起着重要的影响。
语气词的使用可以改变句子的语气、情感色彩以及说话者的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陵方言语法概要班级:09中文汉语言文学非师(1)班姓名:钱丽学号:0901421055摘要:由于南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受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方言中的一些语法现象也比较特殊。
本文简单介绍了南陵的地理位置,以及南陵的方言区划分和南陵方言语法方面有别于普通话的地方。
其中重点阐述了一下“把”字的特殊用法。
关键词:语法南陵方言普通话“把”一.南陵方言的地域性1.地理位置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南陵县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
南陵隶属于芜湖市,位于芜湖市境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界宣州区,西连铜陵县、青阳县,南接泾县,北邻繁昌县、芜湖县。
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2.方言区划分在粗线条上,处在长江以南的南陵,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其方言被划分到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区,在江淮次方言区又被划分到皖南宣州吴语片。
南陵方言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性的语法现象。
二.方言语法上的主要特点1.物名多“子”缀方言普通话蚂蚁子蚂蚁蜜蜂子蜜蜂沫沫子泡沫……2.动词和形容词后的“咯”[k ](1)相当普通话的“了”。
方言普通话我看咯三遍。
我看了三遍。
我忘失咯。
我忘记了。
卖咯旧的买新的。
卖了旧的买新的。
(2)还有“咯”[k ]相当普通话的“着”。
方言普通话灯还亮咯。
灯还亮着。
小伢听咯听咯困着咯。
小孩听着听着睡着了。
港咯港咯就哭起来咯。
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
3.形容词的生动式和加强式。
(1)XAA 式可以增加词的形象性;粗壮壮(的)亮堂堂(的)粗梗梗(的)(2)X不啦唧式既可以增强词的生动性,又可以表达出厌恶的感情色彩;瘦不啦唧(的)扁不啦唧(的)破不啦唧(的)淡不啦唧(的)….4.AX 式和AXAX 式都是词义的加强式X(正常式) AX(很强式) AXAX(特强式)圆滚圆滚圆滚圆干焦干焦干焦干潮叽潮叽潮叽潮烫滚烫滚烫滚烫5.“X 煞”式也是加强词义的,相当普通话的程度补语(X得很),对谓词的状况加以强调。
如干煞、累煞、痛煞、痒煞、忙煞、丑煞、哧赤煞。
6.称代词的单、复数形式南陵话普通话我我我到我们你到你们例句:你到可吃饭啦?你们吃饭没吃饭?7.指示代词的近指与远指近指第一远指第二远指格里k55li 郭里ko4li 妹里m55li格些k55φi 郭些ko4φi 妹些m 55φi格么k554m o 郭么ko4m o 妹么m 55m o格样k55ia~郭样ko4ia ~妹样m 55ia ~例句: 不在格里,又不在郭里,到底在什么乌头?•喏,在妹里!(不在这里,又不在那里,到底在哪里?喏,在内里)8.可能补语前不用助词“得”,普通话的可能补语与谓词之间要用助词“得”,而本县话却习惯不用助词“得”。
方言普通话你可能拿动?你拿得动吗?格话你可能听懂这话你听得懂吗?我能听懂。
我听得懂。
9.“把”字用法:(1)一般用法普通话中“把”字的作用主要是跟名词组合,放在动词前面,“把”后的名词多半是后边动词的宾语,由“把”字提到动词前。
“把”在这里起介引宾语的作用,表示的意义主要有两类:①表“处置”。
他把苹果发给大家。
把知识学到手。
②表“致使”(“把”后面的动词多为动结式)把小孩弄哭了。
把问题搞明白。
以上这种“把”字作介词的用法在南陵方言中保留了下来,所以南陵方言中也由此用法。
(2)南陵方言中“把”字带宾语的特殊用法动词“把”和介词“把”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最直接的区分方法是:动词“把”后面可以接动态助词“了”。
例如“把他三毛钱”,可以说成“把了他三毛钱”。
而介词“把”后就不能接动态助词“了”了,例如“把窗帘拉起来来”,不能说成“把了窗帘拉起来来”。
①南陵方言动词“把”字带宾语的用法,和普通话中“给”的用法基本一致。
A.支配对象+“把”+间接宾语+动词格个(这个)糖把你七。
(普通话:把这个糖给你吃。
)蒽的衣裳把我试试瞧。
(普通话:把你的衣服给我试试看。
)这种用法与普通话差别较大。
在普通话中,“把”字前多为施事者,“把”后为受事者。
由以上例子看出,在南陵方言中情况恰恰相反。
B.“把”+直接宾语+动词+间接宾语这种形式即介词“把”将直接宾语提到动词前,谓语后留一个表人的间接宾语:爹爹把五毛钱给我。
(爷爷给我五角钱。
)王大假把五斤青菜给哦到。
(王大姐给我们五斤青菜。
)今天,这种用法已经渐渐不使用了,只在老一辈人的口语中比较常听到。
C.“把”接间接宾语把(给)你/我/他。
(一般只用来回答)D.“把”带双宾语——“把”+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爹爹把哦糖。
(爷爷给我糖)爸爸给把我头五个毛栗子。
(爸爸打了我头五下)②介词“把”表被动普通话中,一般用“被”表被动,主语为受事者,“被”后引出施事者。
南陵方言中,这个“被”也可用“把”代替。
具体用法如下:手机把蒽弄丢了吧?(手机被你弄丢了吧?)桌子把他修好了。
(桌子被他修好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受事者一般只能为没有生命的物体,如果受事为人或动物,就不能用“把”代替“被”了。
“小李把书弄丢了。
”不能说“小李被书弄丢了。
”(3)“把”作量词的用法①一般用法“把”字作量词的用法十分丰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作为个体量词,多用于有把手的器具。
如:一~刀、一~扇子、一~椅子等等。
B.作不定量的量词,用来形容体积小、容易拿的物品,一手抓起的数量,跟手有密切的联系。
如:一把米、一把花儿、抓了一把瓜子,还有土、枣子、珍珠、豆子等等。
C.用于某些抽象的事物,也用“把”来示不定的量。
如:一把年纪、有把儿力气、咱们还得加把劲才好。
这种“把”字作量词表示的量要比“一点”强。
D.引申用于同手有关的某些事物。
如:拉(帮、推)他一把,这里的数词限用“一”,有强调的意思。
有时,在一些抒发感情的语句当中,这种强调作用会更加的明显。
例如:大娘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述说着自己的过去。
老妈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哦拉扯大,很不容易。
注:这几种用法在南陵方言中也都有体现。
②南陵方言中的其他用法,量词“把”和数词“一”组成的“一把”有“一起”的意思,也可以表示“遍、次”的意思这两种情况是普通话里面所没有的这个作业不能和那个作业一把交。
(这个作业和那个作业不能一起交。
)格把输特子,我想再玩一把。
(这次输了,我想再玩一次)(4)“把”字作助词的用法①一般用法普通话中,“把”字附在某些数词‘百、千、万’和或度量衡名词‘里、丈、亩、斤’以及量词“个”的后面,表示约数。
但是,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能再加上数词。
比如,可以说“千把块钱”,而不能说成“三千把块钱”,它仅仅表示数量接近一百,并没有定指多少数目。
③南陵县方言中的用法在南陵方言中,除了和普通话中一致的用法外,“把”作概述词还可以跟一些具体的量词搭配,表示其特殊意义:A.量词+“把”(强调数量不多,有“单个”的意思)她买了件把新衣服,还尚好漂亮滴。
我书快看完了,就剩张把纸了。
与件、张等具体的量词的搭配使用,是普通话中没有的。
B.量词+“把”+量词+名词(这个名词如果是前面提到过的,可以选择省略)今天不急,我就件把件衣服要洗。
我要写作业,可能给我张把张草稿纸啊?这里将“件把”和“件把件”作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在语气上略有不同,“件把”只是单纯的表示一个概数,而“件把件”出了是一种概数的表述法之外,还多了一层想要把数目往小、往少处说的味道。
③其实在南陵方言中,也存在基数为“二”的概数说法。
量词+“把”+“两”+量词难为你给我搞斤把两斤肉。
可能给我换张把两张十块滴啊?这里基数为“二”的概述用法显然是将数目增加了,和普通话中“一、两张”、“一、两本”……表达的语义相近。
不同的是,方言用法仍然多了层往少了说的意思。
三、结语通过以上对南陵方言语法的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话中一些语法现象在南陵方言中有保留,而且经过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一些南陵方言中的语法现象和普通话相较,有许多有趣的的意义,所以说,研究、比较南陵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发现之中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是十分有意义而有趣的。
参考文献:【1】《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1990年版;【2】《南陵县志》南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l994年11月第1版;【3】《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李小凡项梦冰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