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计算书

合集下载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doc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doc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人工挖孔桩计算书?以下带来关于人工挖孔桩计算书的内容,仅供以参考。

1、上部传下荷载:边柱最大标准值Nkmax1=1502+250=1752kN。

最大设计值设计值N max1=1763+250x1.2=2063 kN。

中柱最大标准值Nkmax2=2312+200=2512kN。

最大设计值设计值N max2=2997+200x1.2=3237 kN。

幢布置参施工图。

2、边柱基础ZJ1采用内径D=800mm的人工挖孔桩,桩端扩大头直径为D0=2000mm。

桩长约7m,桩端进入4-2粘土层2m以上,ZJ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2/2)2+3.14x700x(0.8/2)1/4+3.14x0.8(1.8x15+0.9x6+0.5x20+2x40) =2055 kN.X1.2=2466 kN = Nkmax1=1727 kN 。

承载力满足要求。

桩身强度验算:0.7 xApfc=0.7x3.14x4002x9.6=3376 kN= N max1=2063 kN 。

3、中柱基础ZJ2采用内径D=1000mm的人工挖孔桩,桩端扩大头直径为D0=2500mm。

桩长约7m,桩端进入4-2粘土层2m以上,ZJ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ZJ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2.5/2)2+3.14x700x(0.8/2.5)1/4+3.14x1(1.8x15+0.9x6+0.5x20+2x4 0) =2965 kN.X1.2=3558 kN = Nkmax2=2462kN 。

承载力满足要求。

桩身强度验算:0.7xApfc=0.7x3.14x5002x9.6=5275 kN= N max2=3237 kN 。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人工挖孔桩计算书”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建设通进行查询。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及相关图纸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形式,它具有施工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

在进行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和施工时,计算书和相关图纸是至关重要的依据。

接下来,将为您详细介绍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的主要内容。

一、人工挖孔桩计算书1、桩身承载力计算桩身承载力的计算是确保桩在承受竖向荷载时不会发生破坏。

这需要考虑桩身材料的强度、桩的直径、桩身长度等因素。

通过计算确定桩身能够承受的最大竖向荷载。

2、桩端承载力计算桩端承载力取决于桩端所处地层的性质和承载能力。

需要对桩端以下的土层进行地质勘察,获取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如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等。

根据这些参数计算桩端能够承受的荷载。

3、桩侧摩阻力计算桩侧摩阻力是桩在土层中受到的侧向摩擦力,它对桩的承载能力也有重要贡献。

计算桩侧摩阻力时,需要考虑桩周土层的类型、桩身与土层的接触状态等因素。

4、桩身稳定性计算在某些情况下,桩身可能会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例如地震力或风荷载。

此时需要进行桩身的稳定性计算,以确保桩在水平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失稳。

5、沉降计算桩基础在承受荷载后会产生一定的沉降。

通过计算预测桩的沉降量,确保其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沉降计算通常需要考虑土层的压缩性、桩的布置形式等因素。

二、人工挖孔桩相关图纸1、桩位平面图桩位平面图展示了人工挖孔桩在建筑物基础中的位置分布。

图中应标明桩的编号、桩的中心坐标、桩间距等信息,以便施工人员准确地确定桩的位置。

2、桩身剖面图桩身剖面图展示了桩的形状、尺寸和内部构造。

包括桩的直径、桩身长度、钢筋笼的布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详细信息。

3、配筋图配筋图详细展示了桩身钢筋笼中钢筋的规格、数量、布置方式等。

确保钢筋的配置能够满足桩身承载力和构造要求。

4、施工大样图施工大样图给出了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如护壁的构造、桩头的处理、桩孔的开挖顺序等。

施工大样图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和相关图纸的编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同时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

人工挖孔桩计算计算书(两篇)

人工挖孔桩计算计算书(两篇)

引言: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在土壤中挖孔并灌注混凝土来构造承载层的常用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挡墙等领域。

本文是关于人工挖孔桩计算计算书(二)的详细解析,旨在进一步介绍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工作准则和规范。

概述:本文主要围绕人工挖孔桩设计和计算的相关理论、方法和过程展开论述。

首先介绍了人工挖孔桩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设计和计算的五个大点,包括荷载计算、桩身强度验算、桩端承载力计算、桩身抗拔计算和桩身稳定性分析。

正文内容:一、荷载计算1.1 确定设计荷载: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和标准规范,确定人工挖孔桩所需承载的垂直和水平荷载。

1.2 荷载传递方式:分析荷载从结构体到桩体的传递方式,考虑土层的承载能力及桩与土的相互作用。

1.3 荷载分布: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壤力学原理,确定荷载在桩身上的分布情况,进而进行荷载计算。

二、桩身强度验算2.1 材料力学性能:确定所选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和黏土的抗剪强度等。

2.2 桩身截面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结果,进行桩身横截面尺寸的设计,保证桩身的强度满足要求。

2.3 桩身受力分析:通过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参数的计算,进行桩身的受力分析,判断桩身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三、桩端承载力计算3.1 桩端土力参数:根据土壤力学测试结果,确定桩端土体的力学参数,如土的侧阻力和桩端摩阻力等。

3.2 桩端承载力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桩端土力和桩身的相互作用,采用经验公式或数值方法进行桩端承载力计算。

3.3 桩端承载力验算: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保证桩端的承载力满足要求。

四、桩身抗拔计算4.1 抗拔机理分析:分析桩身抗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如土的黏聚力、桩身的侧摩阻力和摩擦系数等。

4.2 抗拔计算方法:根据土体和桩身的力学性质,采用经验公式或数值方法进行桩身的抗拔计算。

4.3 抗拔验算:对桩身的抗拔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保证桩身的稳定性和抗拔能力满足要求。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3、《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4、《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5、《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一、参数信息1、基本参数人工打孔桩荷载示意图1、水平荷载1)主动土压力系数K a1=tan2(45°- φ1/2)= tan2(45-12/2)=;K a2=tan2(45°- φ2/2)= tan2(45-12/2)=;K a3=tan2(45°- φ3/2)= tan2(45-18/2)=;K a4=tan2(45°- φ4/2)= tan2(45-18/2)=;K a5=tan2(45°- φ5/2)= tan2(45-30/2)=;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第1层土:0 ~ 3mH1'=∑γ0h0/γ1=0/19=0m;Pak1上=γ1H1'=19×0××10×=m2;Pak1下=[γ1(h1+H1)]=(19×(3+0))××10×=m2;第2层土:3 ~H2'=∑γ1h1/γ2=57/19=3m;Pak2上=γ2H2'=19×3××10×=m2;Pak2下=[γ2(h2+H2)]=(19×+3))××10×=m2;第3层土:~H3'=∑γ2h2/γ3=21=;Pak3上=γ3H3'=21×××15×=m2;Pak3下=[γ3(h3+H3)]=(21×(1+)××15×=m2;第4层土:~H4'=∑γ3h3/γ4=21=;Pak4上=γ4H4'=21×××16×=m2;Pak4下=[γ4(h4+H4)]=(21×(3+)××16×=m2;第5层土:~ 9mH5'=∑γ4h4/γ5=23=;Pak5上=γ5H5'=23×××30×=m2;Pak5下=[γ5(h5+H5)]=(23×+)××30×=m2;护壁压力计算值取最不利的情况即:p = max(Pak5上、Pak5下)= Pak4下=m2;三、护壁结构计算1、材料参数3、护壁壁厚及强度验算混凝土护壁轴心抗压强度:f= KpD/2t=××(2×=×106N/m2f<f c=×106N/m2满足要求!4、护壁配筋验算人工挖孔桩护壁在侧向压力作用下,截面上同时作用有轴向力N和弯矩M,由于人工挖孔桩为圆心护壁且同一高度一圈作用力相同,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轴心受压公式进行计算。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

人工挖孔桩基础计算书工程名称:武警岗亭计算条件:按端承桩计算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荷载取值详见上部结构计算书执行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挖孔桩最小直径:Dmin=800mm;挖孔桩最大直径:Dmax=1200mm;砼材料等级:C25,轴心抗压强度fc=11.9N/mm2桩配筋率:p=0.30%,主筋保护层厚度c=50(mm)圆周率:Pi=3.1415926注:计算书中符号“Sqr”表示开算术平方根****************************************************************1、ZH1孔桩计算:●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假定桩直径D=1200(mm)●假定孔桩长度H=15000(mm)●N=顶荷载+桩自重=1350kN①、地基承载力计算(按地基承载力计算桩底半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980KpaR1=Sqr(N×1000/(Pi×0.001×fa))=Sqr(1350×1000/(Pi×0.001×980)=662(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桩底半径R1=700(mm)②、桩身强度计算(按强度计算桩身半径)R=Sqr(N×1000/(Pi×fc×0.65))=Sqr(1350×1000/(Pi×11.9×0.65))=235.7(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桩身半径R=250(mm)③、配筋计算(按桩半径=700mm)As=Pi×(R-c)^2×p=Pi×650×650×0.003=3979.95(mm2)选筋结果:配16根Φ22钢筋,As=6082mm2④、扩大头计算扩孔宽度b=(R1-R)=350(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扩孔宽度b=350(mm)扩孔高度h2=b×扩孔高度系数=350×2=700(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扩孔高度h2=1000(mm)锅底高度h1=2R1×K1=2200×0.10=220(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锅底高度h1=500(mm)2、ZH2孔桩计算:●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假定桩直径D=1000(mm)●假定孔桩长度H=12000(mm)●N=顶荷载+桩自重=3500kN①、地基承载力计算(按地基承载力计算桩底半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200KpaR1=Sqr(N×1000/(Pi×0.001×fa))=Sqr(3500×1000/(Pi×0.001×1200))=982(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桩底半径R1=1000(mm)②、桩身强度计算(按强度计算桩身半径)R=Sqr(N×1000/(Pi×fc×0.9))=Sqr(3500×1000/(Pi×11.9×0.65))=380(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桩身半径R=500(mm) ③、配筋计算(按桩半径=500mm)As=Pi×(R-c)^2×p=Pi×450×450×0.004=2544(mm2)选筋结果:配16根Φ18钢筋,As=4072mm2 ④、扩大头计算扩孔宽度b=(R1-R)=500(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扩孔宽度b=500(mm)扩孔高度h2=b×扩孔高度系数=500×2=1000(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扩孔高度h2=1000(mm)锅底高度h1=2R1×K1=2000×0.10=200(mm)●按构造和施工合理取定锅底高度h1=500(mm)。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其计算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参数和力学原理。

以下将详细介绍人工挖孔桩的计算过程。

一、工程概况首先,需要明确工程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情况、地质条件等。

假设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座多层住宅建筑,采用框架结构,预计的恒载和活载分别为_____kN/m²和_____kN/m²。

场地的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土层分布较为均匀,主要有粉质黏土、粉土和砂土等。

二、桩型选择及尺寸确定根据工程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初步选定人工挖孔桩的桩型为圆形。

桩径一般根据经验和规范要求确定,常见的桩径有 800mm、1000mm、1200mm 等。

在此假设我们选择桩径为 1000mm。

桩长的确定则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荷载、土层的承载力以及桩端持力层的性质。

通过对地质勘察报告的分析,结合相关规范的计算公式,初步估算桩长为_____m。

三、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是人工挖孔桩设计的关键。

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经验公式法根据相关规范和地区经验,经验公式为:Quk = Qsk + Qpk其中,Quk 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sk 为桩侧阻力标准值;Qpk 为桩端阻力标准值。

桩侧阻力标准值 Qsk 可按下式计算:Qsk =∑uqsili其中,u 为桩身周长;qsi 为第 i 层土的桩侧阻力特征值;li 为第 i层土的厚度。

桩端阻力标准值 Qpk 可按下式计算:Qpk = Apqpk其中,Ap 为桩端面积;qpk 为桩端阻力特征值。

2、静载试验法如果有条件进行静载试验,应以试验结果为准。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估算。

四、桩身承载力计算桩身承载力应满足桩身混凝土强度和钢筋配置的要求。

1、混凝土强度验算根据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照轴心受压构件进行验算:N ≤ φfcA其中,N 为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φ 为稳定系数;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A 为桩身截面积。

人工挖孔桩计算 书

人工挖孔桩计算 书

0.150 0.150 0.150 0.150 0.150 0.150 0.150
名称 工程量 WKZ-1总计8根 5.76 WKZ-1总计2根 5.76 WKZ-2总计10根 11.63 WKZ-3总计14根 15.03 ZJ5 ZJ6
数量 桩芯护壁混凝土量/m3 桩芯混凝土量/m3 总量m3 长度 8.00 2.35 3.410 46.080 2.00 2.35 3.410 11.520 10.00 3.52 8.110 116.300 14.00 3.87 11.160 210.420 384.320
0.41 0.41 0.30 0.26 #DIV/0! #DIV/0!
0.59 0.59 0.70 0.74 #DIV/0! #DIV/0!
0.42 0.42 0.31 0.26 #DIV/0! #DIV/0!
0.61 0.61 0.71 0.76 #DIV/0! #DIV/0!
46.08 11.52 116.30 210.42 0.00 0.00
#DIV/0! 0.23 0.31 0.29 0.21 0.25 0.29
#DIV/0! 0.77 0.69 0.71 0.79 0.75 0.71
#DIV/0! 0.23 0.32 0.30 0.21 0.25 0.29
#DIV/0! 0.79 0.71 0.72 0.81 0.77 0.73
0.00 94.09 55.77 56.65 343.21 151.56 462.29
6.25 6.25 6.40 6.50
总长度 50.00 12.50 64.00 91.00 \
ZJ7 ZJ8 ZJ9 ZJ10 ZJ11 ZJ12 ZJ13
\ 47.05 27.89 28.32 57.20 37.89 28.89 2.00 2.00 2.00 6.00 4.00 16.00 10.63 8.58 8.35 11.88 9.40 8.26 36.416 19.304 19.972 45.321 28.495 20.638 94.095 55.772 56.647 343.208 151.561 462.291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32.00 32.00 32.00 96.00 64.00 256.00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及相关图纸1计算书按渝建安发[2001]13号文件的强制性规定要求,人工挖孔桩提升架采用槽钢搭设,提升机采用电动葫芦,配慢速卷扬机。

其搭设示意图如下:1.1 钢丝绳计算1、内力计算:按吊桶的每次的提升能力50kg计算,考虑人的不确定因素,按提升能力放大一倍计算,则钢丝绳所受拉力T=1.0 KN2、钢丝绳强度计算:根据《高处作业安全规范》JGJ80-91,以钢丝绳拉力按下式验算钢丝绳的安全系数:K=F/T≥[K]式中F——钢丝绳的破断拉力取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乘以换算系数;[K]——作吊索用钢丝绳的法定安全系数定为10;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换算系数:对6×19、6×37、6×61钢丝绳分别取0.85、0.82和0.8;则选择的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要大于10×1/0.85=11.76kN;根据《一般用途钢丝绳》GB20118-2006规范,选择6×19直径6mm钢丝绳,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1570Mpa,最小破断拉力F=18.7 kN。

1.2 提升支架计算根据提升支架搭设图,选择最不利杆件进行计算,图中最不利杆件为悬挂电动葫芦杆件。

依据JGJ80-91规范,恒荷载(永久荷载)中的自重,采用[8#槽钢以0.085kN/m计;跨中承受钢丝绳及吊桶最大集中荷载以1KN计,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1.4。

1、荷载计算:[8#槽钢其截面特性为:转动惯量Wx=25.3cm3,自重0.085KN/m。

q = 1.2×0.085 = 0.1kN/m;P = 1.4×1.0 = 1.4kN2、内力计算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最大弯矩M的计算公式为经计算,M=0.1×2.02/8+1.4×2.0/4=0.75kN.m3、抗弯强度计算 236/6.29103.251075.0mm N W M fW M n n =⨯⨯=≤ 小于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215N/mm 2,取自《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挖孔桩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3、《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
4、《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5、《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人工打孔桩荷载示意图
1、水平荷载
1)主动土压力系数
K a1=tan2(45°- φ1/2)= tan2(45-12/2)=0.656;
K a2=tan2(45°- φ2/2)= tan2(45-12/2)=0.656;
K a3=tan2(45°- φ3/2)= tan2(45-18/2)=0.528;
K a4=tan2(45°- φ4/2)= tan2(45-18/2)=0.528;
K a5=tan2(45°- φ5/2)= tan2(45-30/2)=0.333;
2)土压力、地下水产生的水平荷载
第1层土:0 ~ 3m
H1'=∑γ0h0/γ1=0/19=0m;
Pak1上=γ1H1'K a1-2c1K a10.5=19×0×0.656-2×10×0.81=-16.199kN/m2;
Pak1下=[γ1(h1+H1)]K a1-2c1K a10.5=(19×(3+0))×0.656-2×10×0.81=21.193kN/m2;
第2层土:3 ~ 4.5m
H2'=∑γ1h1/γ2=57/19=3m;
Pak2上=γ2H2'K a2-2c2K a20.5=19×3×0.656-2×10×0.81=21.193kN/m2;
Pak2下=[γ2(h2+H2)]K a2-2c2K a20.5=(19×(1.5+3))×0.656-2×10×0.81=39.889kN/m2;
第3层土:4.5 ~ 5.5m
H3'=∑γ2h2/γ3=85.5/21=4.071m;
Pak3上=γ3H3'K a3-2c3K a30.5=21×4.071×0.528-2×15×0.727=23.34kN/m2;
Pak3下=[γ3(h3+H3)]K a3-2c3K a30.5=(21×(1+4.071))×0.528-2×15×0.727=34.428kN/m2;
第4层土:5.5 ~ 8.5m
H4'=∑γ3h3/γ4=106.5/21=5.071m;
Pak4上=γ4H4'K a4-2c4K a40.5=21×5.071×0.528-2×16×0.727=32.975kN/m2;
Pak4下=[γ4(h4+H4)]K a4-2c4K a40.5=(21×(3+5.071))×0.528-2×16×0.727=66.239kN/m2;
第5层土:8.5 ~ 9m
H5'=∑γ4h4/γ5=169.5/23=7.37m;
Pak5上=γ5H5'K a5-2c5K a50.5=23×7.37×0.333-2×30×0.577=21.823kN/m2;
Pak5下=[γ5(h5+H5)]K a5-2c5K a50.5=(23×(0.5+7.37))×0.333-2×30×0.577=25.653kN/m2;
护壁压力计算值取最不利的情况即:p = max(Pak5上、Pak5下)= Pak4下=66.239kN/m2;
三、护壁结构计算
1、材料参数
3、护壁壁厚及强度验算
混凝土护壁轴心抗压强度:
f= KpD/2t=1.65×66.239×1.2/(2×0.09)=0.729×106N/m2
f<f c=9.6×106N/m2
满足要求!
4、护壁配筋验算
人工挖孔桩护壁在侧向压力作用下,截面上同时作用有轴向力N和弯矩M,由于人工挖孔桩为圆心护壁且同一高度一圈作用力相同,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轴心受压公式进行计算。

另:在井壁设计中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的方式。

环向配筋计算
N=pD/2=66.239×1.2/2=39.743×103N/m
σ=N/A=39.743/(1×0.09)=0.442×106N/m3
井壁圆环截面配筋率
μ= (σ- f c)/f y=(0.442-9.6)/300=-0.031
A s'=μth=-0.031×0.09×1=-0.003×106mm2
A s=((h×103/S l)+1)×S a=549.5mm2≥A s'
根据构造进行配筋,环向Φ8@200,竖向Φ10@200~300mm钢筋,上一段竖向筋插入下一段混凝土中,长度不小于100mm。

配筋符合要求
竖向配筋计算
在施工过程中,井壁支护仅承受自重,其强度足够,一般不需验算。

但考虑人工挖孔桩现场施工情况,存在井壁下部土方被掏空的情况,而使井壁支护处于悬挂状态,使井壁支护有可能在自重作用下被拉断的危险,故还需验算井壁支护竖向受拉钢筋。

本计算书将人工挖孔桩护壁视为等截面,计算公式如下:
S max=G0/4
S max---井壁支护最大垂直拉力
G0---井壁混凝土支护自重,G0=π×D×t×H×24
竖向钢筋承载力A s'=S max/f y=(π×D×t×H×24)/(4×f y)=(3.14×1.2×0.09×9×24)/(4×300×103)=61.042mm2
A s=(π×D×103/S l)×S a=1962.5mm2≥A s'
配筋符合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