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大众媒介的更新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高一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三、互联网的发展 1.发展概况
(1) 1993 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至200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已居世界第 二 位。 (3)目前,互联网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2.重大影响: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 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 的 新观念 和新模式。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 传教士 兴起了 一股办报的热潮。 2.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 报刊。《昭文新报 》的出版,开创了国人办报的 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 的有《中外纪闻》、《 强学报 》、《时务报》。 3.民国成立后, 通俗 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根据知 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专门分工。
2.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 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 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 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C是 ()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问题思考 1.大众报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内因:一方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 产生和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 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 动荡社会的信息,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2)外因:受到西方报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2.中国电视网络迅速普及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2)电视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使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甚至全球。 (3)政府实行“村村通”工程,推进电视网络的普及。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5.16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5.16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共14张PPT)
⑤抗战结束后: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 《小城之春》、 《万家灯火》、 《三毛流浪记》等
⑥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的特点: 创作中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
⑦开个开放后: 《小花》《牧马人》《红高粱》《霸王别姬》《英雄》 《我的长征》等
3、电视
(1)问世: 20世纪30年代
(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 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 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1、外部原因: 西方报刊业的发展和文化的扩张
2、经济原因: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渴望各种经济信息
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 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 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 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 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 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其他方面:
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 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3、发展: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4、应用 (1)政治生活:(2)经济生活:(3)其他方面: 5、评价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2)维新运动中,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手段,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 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实现了专门分工。
【情境在线】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 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 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 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 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什么? 提示:西人办报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拉开了中国 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助学助记】 1.报刊与影视的不同。 (1)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 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娱乐生活。 (2)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 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2.正确认识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媒 体,它们之间是竞争与合作、互相依赖的关系;其普及 不但没有削弱传统媒体的地位,反而同时出现共同向上 发展的趋势。
主题二 互联网的发展 【素养探究】 1.特点 史料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 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 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
——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思考:史料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现象出 现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点拨】从画线中信息“追赶飞行的子弹”结合所学 进行分析。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原因: (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 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西人办报:从_1_9_世__纪__4_0_年__代__到__9_0_年__代__,在华传教士 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 幕。 3.国人办报: (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_昭__文__新__报__》,开创了国人 办报的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3页)
4.分析和评价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历史发展过程。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传播媒介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传播媒介?它们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让我们共同了解大众传播媒介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演变、发展的。”
(3)你认为未来传播媒介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观点和思考过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简述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2)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传播媒介的认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和功能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启发。
2.学生在分析历史现象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教师应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勇于质疑,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学生在合作探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观点分歧,教师应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案(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重难点突破】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

知道了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除此之外||,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西人办报?3.过程(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高一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高一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Hale Waihona Puke 逐渐消失的人间称谓 朱海明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已经是过去的事情,随着30多年的计划生育和一孩儿化,无亲少故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也是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的新生代们变得冷漠自私,缺少亲情的客观原因之一吧) 许多表亲消失了,许多人特别是新生代也就不知道了许多种亲属的称谓,现在就我知道的排列如下——tt百家乐输 父系——父亲的哥哥称:伯父,大大,大爹。其妻称:伯母,大妈。其子女称:亲叔伯兄弟姐妹。 父亲的弟弟称:叔叔,老伯。其妻称:婶婶,婶母,婶娘,婶儿。其子女称:亲叔伯兄弟姐妹。 父亲的姐妹称:姑母,姑妈,姑姑。其夫称:姑父,姑爹。其子女称:姑表兄弟姐妹。 父亲的伯父、叔父称:大爷,二爷,三爷······其妻称:大奶,二奶,三奶······其子女称:大爹,叔,姑姑。 父亲的姑姑称:姑奶。其夫称:姑爷。其子女称:表大伯,表叔,表姑。 父亲的舅舅称:舅爷。其妻称:妗奶。其子女称:表大伯,表叔,表姑。 父亲的姨母称:姨奶。其夫称:姨爷。其子女称:表大伯,表叔,表姑。 父亲的爷爷称:太爷。其妻称:太。 父亲的大爷,二爷,三爷······大奶,二奶,三奶······及姑奶,姑爷,舅爷,妗奶,姨奶,姨爷称:大太爷,二太爷,三太爷······大太,二太,三太······太姑奶,太姑爷,太舅爷,太妗奶,太姨奶,太姨 爷。

高一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高一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有次周末,去树林扫树叶,又碰上了因为扫树叶而发生的口角的事。
孤儿寡母的王大婶早早圈下了树林的一大片树叶,王大婶估摸着能扫几大背篼,正高兴让孩子看着,自己往中间扫,这时迟来的刘老三要抢着扫,孩子急得娘娘地叫着,王大婶见状气得坐地上哭骂 着:“你个不得好死的,断子绝孙的刘烂头,欺负我孤儿寡母算什么能耐,有本事你去扫别人圈下的树林呀?不敢吧,你就会欺负我这孤儿寡母的,像你这种欺软怕硬的孬种,一辈子都讨不到老婆,哪 个姑娘跟了你,算了瞎了眼。”
个别生性孤僻的村民,向来不与村民和睦相处,更别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了。往往将树林圈起来,对于圈起来的树林,谁也别想动一扫把,谁要动,非跟你一争高下不可。有时即使去晚了,别人已 圈下了树林,他非要在别人已圈的树林里强行去扫树叶,不顾人家的阻拦与相劝,依然我行我素,不把别人的劝说当回事,于是便发生口角,双方因为区区一背篼树叶争得眼红脖子粗的,压不住火的甚 至动起了扫把。真人app官方下载
长了一头头癣的刘老三,由于家里口多,三十好几的人了,至今还没找上老婆,他的两个哥哥也一样,至今还是光棍汉。现在因为扫了别人圈下树叶,被人破口大骂,难听的话犹如倾盆大雨般地劈 头盖

人民版必修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意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是人民版必修二的其中一节课程内容,属于高中语文选修内容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更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并通过阅读课文《一封家书和许多酱菜》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此外,通过学习这个课题,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媒体传播对社会的塑造作用,培养他们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更新;–掌握课文《一封家书和许多酱菜》的核心内容和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家庭情感的尊重和关怀。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和分类;•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更新。

2.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阅读分析法:通过阅读课文《一封家书和许多酱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思辨能力培养:通过讨论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这个主题,让学生思考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第一部分: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和分类1.教师简要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和分类,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媒介对信息传播、观念传播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第二部分: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更新1.学生阅读课文《一封家书和许多酱菜》;2.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和更新。

3. 深化学习第一部分:课文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核心内容和中心思想;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由教师引导全班进行整理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6
当代报刊
h
17
从最初的老式收音机,到后来
的随身听、CD,随着时代的发 展,MP3随身听已经成为现今最 为流行的音乐播放器,延续着音 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h
20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你知道电影的 发展经历了怎样 一个过程吗?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彩色电影
h
22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 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 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 ”。“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 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 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 片,图像清晰稳定。卢米埃尔兄 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 放映电影的人,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1895年,由卢米 埃尔兄弟制作的电影《火车到站 》、《工厂的大门》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申报》(1872年)
h
8
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内因: 语言通俗易懂
政治斗争的需要
外因: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h
9
如何评价西人办报?
A、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强了列强对 华文化侵略;
B、把近代报刊带来中国,国人办报,人们 思想观念改变。
h
10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h
12
《申报》是旧中国 历史最长、影响最大 的一份报纸。原全称 《申江新报》,它从 1872年4月30日刊, 直到1949年5月27日 停刊,前后办了77年, 共出版25600号。
导入
专题四第3课
报纸
广播
电影
电视
网络
小结
6
结束
h
1
11月13日至 24日,12集 大型电视纪 录片《大国 崛起》在中 央电视台经 济频道隆重 推出。
我们现在可以通
过哪些途径看到这
部电视纪录片?
h
2
大众报业的发展
1、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主要是谁办的?
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
h
25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3、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取得快速发展
民国时期的著名电 影导演、男女演员 和名作各有哪些?
h
26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
h
27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3) 1926年,美 国华纳兄弟影片公
司在世界上首次尝
《歌女红牡丹》
试拍摄有声电影。 同年8月,有声电 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 功自己的第一部有 声电影──《歌女
1958年,北京电视台 (1978年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3、发展过程和现状(“四多”) 4、电视的发展过程: 黑白电视 彩色电视 数字电视
h41黑ຫໍສະໝຸດ 白色背 投等 离 子
h
42
h
43
h
44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的表现
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的新闻类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四是出现了许多受欢迎的综艺类节目。
h
32
中国老 一辈电 影明星
赵丹
阮玲玉
h
胡蝶
朱飞
37
(1)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从无声到有声,从 (2)概况黑:白到彩色,从进口到国产。
①第一次电影放映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3)优秀影片: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
《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②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江春水向东流》、 《松花江上》、 《小城之春》、 《万家灯火》、 《三毛流浪记》等
这部抒情心理片 是中国电影史上 不可多得的珍品, 为中国电影赢得 了世界声誉。
孤 儿
这部早期无声片 已有完整剧情,戏
救 剧性强。该片商业
祖 上的成功,带来中
h
记 国早期电影的一度31
繁荣。
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漫画 改编而成。2005年,在中国 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该 片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部 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扮 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影 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之 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到 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6 家电影院连演60天,轰动巴 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12届 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 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尼 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法·卢米埃尔兄弟
h
23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电影在发明之后不久就传入中国。 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 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 片的发展阶段。
1、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的时间、地点
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
h
24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2、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定军山》
1905年,北京丰泰 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 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 京剧《定军山》,演员 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 术家谭鑫培。
h
38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进入一个新时期,但由于在电影创作中过 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 向。改革开放后继续快速发展,目前已成 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大国之一。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 哪些著名的导演、演 员和电影作品?
h
40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1、问世时间: 20世纪30年代 2、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2、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 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的报刊是?
19世纪70年代 1873年,汉口《昭文新报》
h
7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报刊业会如此迅速的发展普 及?
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 则莫如新闻之纸之善矣。…...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 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足以新人 听闻者,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 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通俗性报刊的发展
h
13
大众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
h
14
大众报业的发展
5、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1、知识性与趣味性 2、按类别专门分工 3、语言通俗,取材世俗 4、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
h
15
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影响?
①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②宣传教育,启迪民众; ③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通俗性报刊);
红牡丹》
h
28
渔光曲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
上海引起轰动,连映3个月,
主题歌《渔光曲》哀婉动
人,成为传唱一时的流行
歌曲。1935年2月在莫斯科
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
获奖的影片
h
29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30年代上海一个电影拍摄现场
h
30
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时间:1928年 编剧:郑正秋 导演:张石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