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建构

合集下载

英文论文基本结构

英文论文基本结构

英文论文基本结构The basic structure of an English paper typically consists of several key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ology,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 and references. Each sec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esenting the research in a clear and logical manner. The following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each section:1. Introduction:The introduction aims to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the topic and establish the research problem or question. It should also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nd outline the objectives. Additionally, the introduction may include a brief statement of the research gap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paper.2. Literature Review:The literature review critically reviews and analyzes previous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topic. It helps to demonstrate the state of knowledge in the field and identify any gaps that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address. The literature review section includes summaries and evaluations of relevant studies, identifying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3. Methodology:The methodology sec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design, participants, materials, and procedures used in the study. It explains how data was collected or generated and provides details about the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employed. This section enables other researchers to replicate the study and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indings.4. Results:The results section presents the findings derived from the data analysis. It typically includes statistical analyses, figures, and tables that summarize and interpret the data.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esented objectively without interpretation or discussion.5. Discussion:6. Conclusion: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reiterating their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It should address the research question and briefly recapitulat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dditionally, the conclusion may suggest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7. References:The references section lists all the sources cited in the paper using a specific citation style such as APA or MLA. It isimportant to accurately and consistently document the sources to avoid plagiarism and provide readers with the means to locate the referenced material.。

英汉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

英汉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

四、结论
总的来说,英汉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既有共性也有特性。虽然两种语言 的文化背景、学科领域和期刊要求存在差异,但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学术论文 中,作者都需要通过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并强调研究成 果的社会价值来构建自己的身份。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的不断 增加以及学科交叉的不断普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英汉 学术论文出现,为人类知识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四、英汉学术论文身份构建的对 比研究
在身份构建方面,英语学术论文通常会明确指出作者的身份,如所属大学、研 究机构等,而在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的身份信息往往较为简洁,很少明确指 出所属机构。这可能与英汉文化中对个体和集体观念的差异有关,英语文化更 强调个体的身份认同,而汉语文化更强调集体的身份认同。
三、英汉学术论文作者自称的对 比研究
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我们发现英汉学术论文中作者自称的使用存在一定差异。 英语学术论文中,作者常使用“we”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强调团队合作,而在 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更倾向于使用“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突出个人贡献。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汉文化中对个人和集体观念的不同重视。
一、英语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 构建
在英语学术论文中,作者身份的构建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成果的展示:英语学术论文注重对科研成果的展示,作者在论文中详 细阐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发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公之于众。
2、学术观点的提出:英语学术论文的作者通常会在论文中提出自己的学术观 点,这些观点是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得出的,是对现有知识的创新 和拓展。
三、英汉学术论文中作者身份构 建的差异及其原因
虽然英汉学术论文在作者身份构建上存在共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析英语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建构

浅析英语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建构
析英 语论 文 摘要 中作 者 身份 的建 构
刘丽文 吴 忠 华
但通过 云红( 2 0 0 9 ) 的研究 , 摘 要 : 本 文 从 近 五 年 国 际语 言 学 期 刊 《 第二 语 言 写 研 究 语 料 中 仅 出现 2次 。 作杂志》 中随 机 遴 选 5 O篇 论 文摘 要 , 分析 作 者 身份 的 我 们 发 现 作 者 是 可 以将 身 份 完 全 隐 藏起 来 的 . 其 目的 表现形式 , 旨在 促 进 外语 学 习者 对 摘 要 中作 者 身份 的 在 于尊 重 读 者 的 同 时 ,能 够 间 接 地 提 出作 者 观点 , 实 理解 , 并 帮助 其 掌 握 论 文 摘要 的撰 写规 律 。 现 客观 效 应 的最 大化
少 作 者 主 观权 威 的强 烈 浸 透 . 突 显 研 究 的 客 观 性 。 同 时. 这 也 驳 斥 了论 文 摘 要 中要 少 使 用 或 不 可 使 用第 一 人 称 代 词 的错 误 观 念 。 ( 2 ) 作 者 身 份 弱 化显 现 。 第 三 人称 代 词 的不 同形 式 共 计 出现 5次 , 如: t h e a u t h o r e x a mi n e s …同 样 作 为人 称 代词 , 它 却 将 作 者 从 主体 地 位 渐 渐 拉 远 , 突 出客 观 形 态. 使 得主客 比值变小 , 因此是不 同的 , 需 要 区分 开 来. 这一点不同于云红( 2 0 0 9 ) 的分 类 。 ( 3 1作 者 身份 有 所 隐 匿 。抽 象 主体 词 共 出 现 1 0 7 次 . 占 比最 大 . 如: T h i s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s t h i s i s s u e …柳 淑 芬( 2 0 1 1 ) 认 为 以无 生 命 的 、 非 人 称 的抽 象 主 体 来 间 接 表露作者 的身份 , 具 有较低的参与度 , 可 以看 做 中 英 学 术 语 篇 严谨 、 客 观 的共 性 。 通过 抽 象 主 体 词 , 作 者 将

英语论文观点陈述结构与范文指南

英语论文观点陈述结构与范文指南

英语论文观点陈述结构与范文指南Title: Structuring an English Paper's Argumentative Statement and Writing Guide: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Abstract: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crafting a well-structured argumentative statement in an English academic paper, followed by a detailed guide on writing a sample essay.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will help you present your ideas clearly and persuasively, ensuring coherence and effectiveness.1. IntroductionAn effective argumentative statement begins with a strong introduction. It should:- Introduce the topic: Provide context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State the thesis: Clearly express your main point or argument.(中文:引言部分要明确指出论点,即你的主要观点或立场,同时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以便读者理解话题。

)2. Background Information- Provide relevant context: Explain why the topic is importantor timely.- Establish your stance: Justify your posi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中文:介绍相关背景信息,说明为什么这个话题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以及你的立场为何值得讨论。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探讨论文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探讨论文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探讨论文文章在阐明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写作要素、时态、句子结构和基本句型几个方面对英文摘要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讨论 ,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探讨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语言特点探讨全文如下:摘要:摘要是对一篇文献要点的总结和概括,是构成完整论文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信息、帮助读者在最快时间内定位文献的基本内容、还为电子期刊的文献检索提供了便利。

因此,旨在对一些已发表论文摘要的结构要素及摘要的语言特点做出分析及评论,以便能为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结构要素;语言特点一、摘要的结构要素摘要的结构要素,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主题阐述;(2)背景信息;(3)目的陈述;(4)方法论和语料;(5)研究结果/发现;(6)研究所带来的启示/结论[1]。

我们发现中文摘要在译成英文时,描述往往所占篇幅更大。

因此,英文摘要应简洁明了,对资料进行精心筛选,做到简明扼要。

例1:摘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信息的编码综合和解码分析并不是绝对机械的反映和转换。

发话人传递的信息和受话人接收的信息不等值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导致交际双方产生误解。

从交际过程中的信道干扰、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个体的认知差异等三个方面研究言语信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者的言语信息差的调控,从而达到交际语言准确、得体的目的。

Abstract:(1)The integrated encoding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its decoding analysis cannot be mechanically reflected and transformed in inter - cultural communication.(2)Frequently,what the speaker says and what the receiver understands cannot be equalized in its intentional meaning,thus causing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s. (3)Three causes for information gap have been analyzed:interference of the information channel,the different cultural factors,and the speakers’different cognitive ability,for the purpose of adjusting information gap to effectuate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这篇英文摘要中的“ information gap” 和“three causes”说明了该研究的领域是信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句(1)中出现的“language information ”和“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则进一步补充说明了该研究的主题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言语信息差的产生原因;前2句都是对该研究背景信息的描述;句(3)则点明了研究的方法并部分预示了语料的可能来源和该研究的目的;但是摘要结构要素的第五、六部分并未体现在摘要中。

二语写作中英语写作者身份构建的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

二语写作中英语写作者身份构建的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

昭通学院学报第43卷 第1期Vol.43 No.1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2021年2月Feb.2021收稿日期:2020-09-28基金项目:2020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者身份构建研究”(2020J1156)。

作者简介:陈瑞平(1989— )女,云南昭通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对外英语教学研究。

在二语习得领域,国外专家学者用不同的英语单词来对应身份这一概念。

总的来说,使用identity 来解释身份的专家学者教多,一是因为这一个大众普遍能看懂的概念(代表着“我是谁”)(Ivanic,1998)[1]。

但随着在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ies)的推动作用下,二语习得(SL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相关学术理论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也就推动了围绕身份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专家学者发现,在很多时候,identity 一词无法体现某些对身份概念的阐释内容,因此又出现了其他词汇来解释身份。

Bakhtin(1981[2],1986[3])在解释身份这一概念的时候,用voice 一词来突出话语对身份构建的重要性。

Weedon(1987)[4]则用subjectivity 来突出话语以及社会环境对身份构建的重要性。

就目前对身份这一概念的相关理论而言,通常研究者会将其置于社会文化生活中,突出其社会性、历史性、斗争性(contradictory)以及话语性(discursive)。

基于对身份的这些理论及研究,目前在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领域,英语写作者身份(writing identity)这一问题日趋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Ivanic (1998)[1]、Gee (2000)[5]以及Hyland (2005)[6]较为系统和深入地诠释了写作者身份这一概念。

Tang 和John(1999)[7]以及Hyland(2002)[8]对如何构建研究写作者身份提供了分析依据。

论文作者介绍英文

论文作者介绍英文

论文作者介绍英文The author of a research pape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credi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work. In the academic world, the author's background,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tise are essential factors that readers consider when evaluating the research.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for author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hat highlights their credentials and establishes their credibility in the field.When introducing themselves in a research paper, authors typically include their name, academic affiliation, and professional title. This information helps readers identify the author and understand their institutional affiliation and academic background. Additionally, authors may also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ir research interests and expertise to give reade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in the subject matter.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mselves, authors may also include a brief biography that highlights thei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any relevant publications or achievements. This allows reader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author's expertise and track record in the field, which can help establish credibility and trust in the research findings presented in the paper.Furthermore, authors may also choose to disclose any 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at could influence their research or findings. By being transparent about any conflicts of interest, authors can maintain the integrity and objectivity of their research and ensure that readers are aware of any potential biases that may exist.Overall, the author introduction in a research paper serves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that helps establish the author's credibility, expertise, and qualifications in the field. By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ir background, qualifications, and research interests, authors can build trust with reader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credibility of their research findings. Additionally, disclosing any conflicts of interest helps maintain transparency and objectivity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work.。

英文论文结构简介

英文论文结构简介
十一、Acknowledgement
致谢对论文工作提供指导旳老师,以及基金或项目旳支持。
十二、References
要按所投杂志要求旳格式精确书写。卷号、期数、页数、 年份等一定要核对无误。
主要简介论文旳正文写作中需要旳基本概念、定义和有关 理论等。
七、Methodology
措施旳写作简洁、系统完整、论证严密。读者至少能 够根据引文了解推证旳正确性。验证措施旳好坏是请一种 同行看你旳手稿,能否反复你旳推证。这一部分内容反应 了作者旳综合水平。
八、Results and discussion
二、 Author(s), Affiliation(s) and Address(es)
1、姓氏和名字要搞清楚,以免发生以名代姓. 中文期刊:Zhu Ji-hong 英文期刊:Ji-Hong Zhu
2、精确清楚,使读者能按所列信息顺利地与作者联络。 Neural Network-Based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with an Observer Fuchun Sun Zengqi Sun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 Systems
(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旳或科普知识旳内容。
(4)不得简朴地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旳信息。
(6)要求构造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要、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 洞旳评语,不作模棱两可旳结论。
(7)要采用规范化旳名词术语;
(8)不使用图、表或化学构造式,以及相邻专业旳读者尚难于清楚了 解旳缩略语、简称、代号。假如确有必要,在摘要中首次出现时必须 加以阐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语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建构摘要:本文从近五年国际语言学期刊《第二语言写作杂志》中随机遴选50篇论文摘要,分析作者身份的表现形式,旨在促进外语学习者对摘要中作者身份的理解,并帮助其掌握论文摘要的撰写规律。

关键词:论文摘要作者身份建构
作者身份指作者在论文中所持的立场、观点或者态度,它是作者以文本为载体向语篇社团传递的一种概念。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论文摘要中的作者身份进行了研究,但cnki的检索结果表明,从语篇分析视角就此进行的探讨却量质失衡。

云红(2009)曾研究过医学与语言学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显与隐,论证有力,解释充分。

本文拟基于同样方法对单一语言学领域的论文摘要进行历时研究,探索新视野。

为此,我们从近五年国际语言学知名期刊《第二语言写作杂志》中随机遴选50篇摘要,分析作者身份的表现形式,旨在促进外语学习者对摘要中作者身份的理解,并帮助其掌握论文摘要的撰写规律。

我们从语料中分别找出第一人称代词(i/we,me/us,
my/our)、第三人称代词(the author(s))、抽象主体词(this paper/article/study/research)以及表明作者身份的代词(it)等。

分析结论表明,作者身份共有四种彰显形式:
(1)作者身份强烈显现。

统计显示,第一人称代词在语料中共出现50次。

hyland(2002)认为在学术语篇中第一人称代词共有
四种功能:介绍研究目的、解释研究过程、陈述研究结论以及提出个人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要远多于单数形式,如:we integrate our findings...原因在于,它可以减少作者主观权威的强烈浸透,突显研究的客观性。

同时,这也驳斥了论文摘要中要少使用或不可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的错误观念。

(2)作者身份弱化显现。

第三人称代词的不同形式共计出现5次,如:the author examines...同样作为人称代词,它却将作者从主体地位渐渐拉远,突出客观形态,使得主客比值变小,因此是不同的,需要区分开来,这一点不同于云红(2009)的分类。

(3)作者身份有所隐匿。

抽象主体词共出现107次,占比最大,如:this paper explores this issue...柳淑芬(2011)认为以无生命的、非人称的抽象主体来间接表露作者的身份,具有较低的参与度,可以看做中英学术语篇严谨、客观的共性。

通过抽象主体词,作者将身份概念妥善地隐藏起来,若隐若现,缩小了与读者的距离,更符合语篇社团的要求。

(4)作者身份几近隐匿。

形式代词有时却承载着作者主体意识,虽然比第三种情况更进一步隐蔽,但读者依然能感受到作者身份的外露。

这种情况虽然在所研究语料中仅出现2次,但通过云红(2009)的研究,我们发现作者是可以将身份完全隐藏起来的,其目的在于尊重读者的同时,能够间接地提出作者观点,实现客观效应的最大化。

摘要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人却不知如何正确地显现作
者身份,表述个人观点。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这需要考虑作者、读者与语篇社团的动态关系后才能确立。

如果作者立场坚定,观点清晰,权威性强,则可以选用第一人称代词;当需要削弱主体色彩,拉近与读者距离时,则可以适当选用第三人称代词;而隐匿作者身份在所研究的语料中出现频度最多,可以说这是语篇社团约定好的、最常见的身份显现形式,原因在于它可以进一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时空距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此外,以间接形式呈现的观点更易被语篇社团成员所接受;当然,适当选用形式代词也可以作为身份显现的表现形式。

在论文写作中,作者会运用各种话语策略向读者引入身份概念,但身份建构的过程却是十分复杂的,需要结合学科性质、文化差异、交际目的、语篇社团要求等进行衡量。

为了能够正确彰显作者身份,有必要仔细学习高水平科研人员的语言运用。

写作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阅读与评析国际权威期刊的论文摘要,将身份显现特征与规律传递给学生,让其明白身份显现的主要功能与交际用途。

当然,这要以大量的写作操练为基础,辅以教师反馈与同伴互评,才可以提高学生对身份彰显的把握,助其掌握不同语境下的交际差异,为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这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写作课本身相对枯燥,好的文章在语言方面又晦涩难懂,但教师可以融知识于趣味中,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任务设计与作业布置,让学生体会到摘要写作的意义与价值,并能以小见大,促进学生对论文其他部分写作的学习动机。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2012542116);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12032)
参考文献
[1] hyland,k.authority and invisibility:authorial identity in academic writing[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8):1091-1112.
[2] 柳淑芬.中英文论文摘要中作者的自称语与身份构建[j].当代修辞学,2011(4):85-88.
[3] 云红.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显与隐——一项基于2008医学与语言学国际学术期刊的修辞性研究[j].外语教学,2009(5):29-32.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