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MV后反射性低血压24例临床护理
预见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的预防效果

西藏医药2020年第41卷第2期(总149期)•医学护理•预见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的预防效果李晓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晓肿瘤内科河南洛阳471000摘要可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的预防效果。
方再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结果2.1运动功能对比见表1表1运动功能评分组别例数Fugl-Meyer观察组5087.21±5.39对照组5081.22±3.87 t— 5.31P—0.00 2.2生活能力对比见表2表2生活能力冋组别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77.32±6.8988.13±7.84对照组76.94±6.3783.01±7.42 t0.24 3.58P0.800.00成“每日动一动”的好习惯;责任护士要收集相关的病情资料以及正确的预防措施,在空闲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可以理性的对待脑梗塞带来的不便以及痛苦;责任护士在采用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措施的过程中,还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学会乐观的面对病情,既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缓解了脑梗塞带给患者的痛苦121o3讨论脑梗塞是一种致死、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脑梗塞患者由于发病后脑部供氧叫供血不足冏,造成了患者神经坏死的症状,导致患者在运动系统以及生活能力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9]o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对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87.21±5.39,)明显优于对照组(81.22±3.87), 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88.13±7.84),评分优于对照组(83.01±7.42),P<0.05;由此可见,对脑梗塞患者来说,采用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措施干预是正确的选择㈣。
心脏介入治疗拔管后致反射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拔管后致反射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胡爱莲;胡果秀
【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4(044)004
【摘要】近年来,心血管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已较普遍开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中及治疗后的迷走反射是一种较少见的但却是极其危险的并发症,及早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
怎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拔管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主要对拔管时发生的低血压反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总页数】1页(P134)
【作者】胡爱莲;胡果秀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西,南昌,330006;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整体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J], 黄琳静
2.心脏介入治疗引起反射性低血压的护理 [J], 张国娟;邱红梅
3.介入治疗心血管病致反射性低血压的护理研究 [J], 朱小芳;肖冬梅;黄丽云;郑笑;张红添
4.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J], 刘转琴
5.心血管病介入致反射性低血压的临床护理体会 [J], 杨晓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降低低血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病例,实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密切监测、营养指导、控制疾病因素护理。
结果:80例患者发生低血压共170例次,通过减慢血流量,停止脱水;调整体位;吸氧;快速输入生理盐水或高渗液;必要时升血压药物升压等处理;能完成透析治疗并达干体重等标准166例次(97.65%,166/170),4例次(2.35%,4/170)提前结束透析,无病例临床死亡。
结论: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血液透析的正常进度与效果,应对透析患者低血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以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标签: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干预目前慢性肾衰竭患者越来越多,血液透析疗法是急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血液透析能清除患者体内的废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有效地维持和延长肾衰竭患者的生命[1],但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多种并发症,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中断血液透析,从而导致透析不完全,影响透析的速度和效果[2],不但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文实施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l-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病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3岁,平均(52.03±13.45)岁;透析龄最短6个月,最长13年,平均(4.23±1.50)年;基础疾病包括性糖尿病、高血压、肾囊肿、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采用费森透析机。
1.2 护理干预方法1.2.1 心理干预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内心难免会出现恐惧、焦虑的负面心理[3],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可以通过与其进行交谈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向其讲解低血压相关症状会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及预后效果,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降低患者对低血压发生所产生恐惧心理,通过耐心的沟通、疏导和启发患者,使其能够在护理和治疗中积极配合[4]。
综合护理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及护理质量研究

综合护理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及护理质量研究摘要:目的:探索综合护理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及护理质量。
方法:将已接诊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病号顺序将其划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中各有4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效果。
结果:相较两组,观察组生存质量(包括生理机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护理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可有效预防相关性低血压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相关性低血压;护理效果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相关性低血压最为常见,为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血液透析治疗中需辅以科学的护理模式,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护理效果[1]。
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角度出发,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内容等方面更加全面细致,故在临床应用中更能有效预防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2]。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从2019年2月到2019年9月期间挑出已就诊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
按照病号顺序进行分组,即偶数号为观察组,奇数号为对照组。
每组的具体情况:对照组共有40例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龄区间(34-56)岁,平均年龄(42.56±3.41)岁;观察组共有40例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龄区间(32-60)岁,平均年龄(42.53±4.39)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会对后续的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故具有对比分析价值。
1.2操作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体征监测、生理护理以及其他基础性护理工作。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首先要成立专业的综合护理小组,跟踪监护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病情,详细分析出现相关性低血压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并据此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1)心理疏导:通过语言鼓励、亲情劝慰等方式缓解其恐惧、焦虑情绪,同时进行知识宣教,详细讲解以往成功治疗案例,引导其向案例中的患者学习,从而提高其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观察及其护理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观察及其护理目的对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为改善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36例患者,观察并详细记录低血压症状,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研究护理前后患者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36例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低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其中33例未再次复发,有效率为91.67%,3例患者低血压症状再次复发。
结论认真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压症状出现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标签:血液透析;低血压;观察;护理低血压是血压透析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在20%~40%。
临床中如不能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还会导致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1]。
因此,加强血液透析低血压观察,进而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1.2岁。
其中原发性急性肾衰、慢性肾炎、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例数分别为:3例、10例、10例、13例。
1.2低血压的判定患者血压透析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明显,舒张压不足40mmHg,收缩压不足100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数值超过20mmHg,收缩压下降超过40mmHg。
有时伴随心绞疼痛发作、肌肉痉挛抽搐、打哈欠、头晕眼花、出汗、呕吐、恶心等,即可判定为低血压症状。
1.3方法观察方法:观察并记录36例患者血液透析前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测量血液透析1~4h血压变化情况,并将其与透析前进行对比。
详细记录低血压发生时间及出现的症状;记录透析期间患者体重改变情况;掌握并记录患者血钠水平、尿素氮、血肌酐,以及心功能、贫血、营养情况;记录透析进食低血压发生时间;了解不同患者透析前所用降压药物情况[2]。
冠状动脉造影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持有效 循环 并准确 记 录尿量 l‘ 3。多 巴胺 l0 0 m 0 ~20 g加 入 5 %葡萄糖液 20 l 5m 内静脉 点 滴 , 根据 血压 调整 滴 速 , 多 或 巴胺 l m O g加生理盐水 2 r , O O l用微 量输液泵 泵人 , a 根据血 压 调整泵入量 , 直至血 压稳 定 , 低血 压休克症状 消失 。 2 3 预 防措施 . 为了防止 迷走 神经 反射 导致 低血 压等危 险并发 症的发 生 , 先应 向患者 做 好 解释 工作 , 明拔 管 首 说
的方 法 , 除 患 者 思 想 顾 虑 和 恐 惧 心 理 , 得 患 者 的 理 解 解 取
12 发生 时间 .
冠状 动脉 造影术 中及手 术即将 结束 时发
生 2例 , 出动脉鞘管 后 5分钟 内发生 4例 , 发生 在术 拔 2例
后 回病房 2 h内 。 13 临 床 症 状 . 8例患 者 均 在 术 中及 术 后 突 然 出 现 胸 闷 ,
维普资讯
第 1 0卷
第 1 (02年 1 9期 20 0月)
河 南医药信息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致 反射 性 低 血 压 的 观察 与护 理
黄 家 芹
( 南 省 中 医 院 心 内科 河 郑 州市 400 ) 502
冠状 动脉造 影 术具 有 诊断准 确 、 伤 小 的特点 , 临 创 在 床 已较为普遍 开展。但它 毕竟 是有 创手 术 , 于种种 原 由
注阿托品 l , 巴胺 1 哗 多 0~2 r , 2分 钟 内 心 率 没 有 明 0 g1 a
但却 是极危险 的并 发症 , 及时发现 和处 理非 常重 要 j本
文对 我科开展 的冠状动脉造影 术所致的 8 反射性低血压 例 的观 察与护理体 会进行分析 总结。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如何防治及护理?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如何防治及护理?发布时间:2022-05-31T03:47:35.3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5期作者:破贺尔的[导读]破贺尔的喜德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凉山州616750血液透析时临床治疗急慢性肾脏衰竭、尿毒症以及部分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有效手段之一,治疗周期较长,需患者长期维持,自院内直至院外。
受血液透析影响,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尤以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20%--50%,多见于老年人以及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可造成透析血流量不足,导致超滤困难、内瘘堵塞,影响内瘘的正常使用,且会诱发心律失常、血管通路闭塞等情况,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基于此,建议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进行防治和处理,以保证透析效果。
一、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除常规透析前、透析后以及每小时血压监测以外,还应在透析3小时后每隔5--20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发现血压水平低于120/60毫米汞柱则应降低超滤率,维持血压水平在120/70毫米汞柱以上。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低血压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早期表现并不明显,且以轻微为主,当患者出现乏力、出汗、面色苍白等明显症状时说明收缩压已经低至70毫米汞柱,故要求护理人员保持高度警惕,敏锐观察,从细微处观察患者反映,提防低血压的发生。
若患者已经发生低血压,护理人员应做紧急处理,协助患者取平卧头低为,调整血流量,采取降低超滤速度或暂停超滤的处理方式,并建立静脉通路静滴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若情况允许可进行输血、血浆以及白蛋白治疗,同时予以氧气吸入,若患者存在心源性低血压或感染性休克症状应视情况应用强心剂、升压药,行上述处理后患者情况若仍无改善,应立即终止透析治疗,并协助患者下机平卧休息,以15--30分钟为宜,并叮嘱患者缓慢起床,若仍然存在不适症状可留院继续观察。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机器帮助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这需要护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护理。
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1. 拔除大量水分:在透析过程中,通过机器清除体内的多余水分,导致体内的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
2. 透析液渗透性:透析液中的成分和浓度与体内的差异,通过透析膜,将患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溶质抽出,使得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容量减少。
3. 肾上腺素分泌不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肾上腺素分泌可能不足,无法有效调节血压,易出现低血压。
对于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斝来应对:1. 观察及评估: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在低血压前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
2. 预防低血压:在透析前,充分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避免在透析中拔除过量水分。
可以使用较低的超滤速度,避免一次过多的拔除水分。
3. 适当限制液体摄入:在透析前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要求患者适当限制饮水,避免透析前摄入过多的液体。
4. 婴儿的背包:在透析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配备婴儿的背包,将透析过程中的水负荷分散到透析之外,避免一次过多的拔除水分。
5. 调节透析液成分:根据患者的体征,可以适当调节透析液的成分和渗透压,避免一次过多的拔除水分。
6. 运动治疗:在透析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患者进行锻炼,增加肌肉收缩的量,提高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7. 姿势调整:在透析中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患者的姿势,如升高脚部,改变患者的体位,可以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提高血压。
8. 维护血管通畅:在透析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动静脉穿刺部位的情况,避免血压过低时由于血液回流不畅造成的低血压。
9. 心理支持:在透析中出现低血压,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慌,可以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心理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MV后反射性低血压24例临床护理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技术,系日本心外科医生Inoue于1984年首创,并在全世界迅速推广和应用。
由于PBMV 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和不遗留手术疤痕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但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反射性低血压、心率减慢,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急症,甚至会危及生命。
1990年1月一2010年12月,我们对24例PBMV后反射性低血压患者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PBMV后反射性低血压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27~57岁。
均为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其中左房间隔4例,球囊导管充盈完全阻塞二尖瓣口4例,术中即将结束时10例,鞘管拔出后6例。
均发生在术中,表现为突然胸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四肢发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
心电监护示:心率迅速减慢,2— 5 min内下降至3O~50次/min,血压低于90/60 mm Hg(1mm Hg=0.133 kPa)。
1.2 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于X线检查台上,保持脊柱平直。
在局麻下行右股静脉穿刺,在x线监控下将导丝送人右心房,将穿刺鞘管和穿刺针沿导丝送人房间隔,穿刺成功后将导丝送入左房,撤除鞘管,使用14F扩张管扩张房间隔穿刺孔2—3次,然后换球囊导管扩张二尖瓣球囊,术毕撤出所有导管。
2 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在发生反射性低血压后,经阿托品、多巴胺、扩容处理,血压在60 min内升至正常,30 min后心率恢复正常,颜面潮红,生命体征完全恢复,仅1例患者在临时起搏状态下完成手术。
3 术后护理采用口服九制黄精饮益气升清法治疗,主要成分:黄精、山药、枸杞子、大枣、肉桂、百合等。
服用方法,开水冲服,每日3次,一次1袋,15天为1个周期。
4.讨论
低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慌,常见体质虚弱,不耐劳累,劳累则上述症状加重,可归属于祖国医学头晕、心悸、虚劳范畴。
九制黄精饮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黄精升麻伍枳壳,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五味子收敛而兼补益,使气补而不散。
诸药合用,升清降浊,输布精微,因而气血得充,病症自除,形体健旺,血压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