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摸法在入托儿童集中体检中的应用体会
静脉采血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比较

静脉采血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比较静脉采血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需要采用静脉区域的按压来避免出血。
按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手压法和绷带压法。
本文将介绍和比较这两种按压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
手压法是指在静脉采血后,用手指轻轻按压住采血部位,持续一定时间后放开,让血液自然止血。
手压法是最为常见和简单易行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它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暂、不影响血液采集质量和样本分析结果等特点。
此外,手压法还可以根据采血部位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指压迹方式,如拇指压迹、两指压迹等,有效避免出血。
但手压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按压力度难以控制、需要固定手指较长时间可能导致疲劳和手麻等不适感受。
此外,光凭手掌按压不能达到均匀的压迹效果,常常会出现血流复现的问题。
因此,在一些需要高精度采血和大规模采血的情况下,手压法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绷带压法是指在静脉采血后,在采血部位周围固定一圈弹性绷带,配合采血时的刺激和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在静脉内的回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绷带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精细的止血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被广泛应用于血液学、肾脏科、血管外科等领域。
绷带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精确控制压力和时间,便于采集较小血样,避免采集部位的出血和淤血。
此外,绷带法可以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血液返流,降低采集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
但由于绷带对松紧度的精度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
而且绷带过紧或过长时间固定可能会影响组织血液灌注,引起采样血样的变化。
综合比较手压法和绷带法,可以根据采血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按压方法。
对于普通化验科常规采血来说,手压法是较为便捷和省时的选择。
而对于一些需要高精度、大规模或容易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采血情况,如肾脏科、血液科和皮肤科的采血,建议采用绷带法进行血流控制和止血。
同时,在操作压力和时间上要充分注意,避免出现长时间过紧或过松造成的不良后果。
总之,对于静脉采血后的按压方法,手压法和绷带法都有其特点和优缺点,医护人员需要根据采血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合理控制压力和时间,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比较

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对局部出血、血肿和淤血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最佳按压方法以减少采血后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
方法实验组100 例采血后采用伸肘棉签直压法,对照组100 例采血后采用屈肘棉签横压法。
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伸肘棉签直压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的发生,既保护了体检者肘部静脉,又减轻痛苦,减少护患纠纷。
静脉采血;按压法;止血效果静脉采血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再局部按压穿刺点为常规操作方法[1]。
静脉穿刺后,正确按压是保护静脉采血者血管及保证下一次静脉穿刺顺利进行的前提。
不当的按压会造成患者出血、淤血、血肿等,不仅可引起患者紧张、局部疼痛和浅表静脉缺失,而且也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既增加了静脉穿刺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
但在抽血时发现,用屈肘棉签横压法按穿刺点容易出现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
而拔针后用伸肘棉签直压法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及淤血明显降低。
我们将两种按压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血对象共200 例,男120 例,女80 例,年龄16~62 岁。
均为健康体检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要求操作者一针见血,排除反复同一部位穿刺者。
采血部位为肘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采血材料均为同一厂家的真空采血管和7 号采血针。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1 号窗口采血,用伸肘棉签直压法按压,男58 例,女42 例,年龄18~60 岁。
对照组在2 号窗口采血,用屈肘棉签横压法按压,男62 例,女38 例,年龄16~62 岁。
血管穿刺难易程度大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小儿静脉采血心得

管 充分显 露 。 1 采 血方 法 : 规消 毒 穿刺 处皮 肤 及左 手 拇指 , 消毒 过 的手 指 . 2 常 用 轻 轻拨动血管数 次使其 充盈 , 绷紧穿 刺静 脉两 端 , 持针 以 l 再 右手 5 度 至 2 度角穿刺 , 回血后 再进 针少许 , 0 见 固定 针头抽血 至所需量 。 1 . 3注意点 : ①一 定将 头皮 针 软 管剪 短 , 则不 易抽 吸 。② 选用 较 否 明显 的血 管并 使其充 盈及 充 分显 露 。③ 进 针角 度 勿太 深 , 以免 损 坏 血管 。 见 回血后快 速抽 吸 , ④ 以防血 液凝 固阻 塞针 头 , 负压 不 但 要 过大 以免将 血管抽 瘪 而影 响血 液抽 出。 采 血量 大于 6d 般 ⑤ r一 r
动脉 导管未闭结扎术手术配合
赵 旋
关 键词 : 动脉 导管 未 闭; 结扎 术手 术 ; 护理
中图分 类 号 : 7 . R4 36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6 0 7 ( 0 0 2 — 1 7 0 10 — 9 9 2 1 )4 0 7 — 2
道。 动脉导 管未 闭可单 独存 在 , 与 其它 畸形 合并 存在 , 最常 亦可 是 见 的先天 性 心脏 病 之 一 , 发 病 率 (0 居 第 二 位 , 其 2%) 在儿 童 病 例 中 占首位 。 性多 于女 性 , 比例约 为 3 1】我 院 自 2 0 年 开展 男 其 :【 1 。 05 直 视 下体外循 环 心脏 手术 以来 , 收 治 动脉 导 管患 者 1 , 手 共 5例 经 术 治疗 , 均取 得 良好效 果 。
接 用于输 液 , 少静 脉重 复穿 刺 , 减 减轻 了患 儿 痛苦 。 救危 重患 儿 抢 时抽血后 能 马上建 立静 脉 通道 ,有 利 于抢 救工 作 的顺 利进 行 , 为 抢 救患儿 生命 赢得更 宝 贵 的时 间 。 对 于凝 血 功能差 的 患儿头 皮 ⑥ 静 脉血优 于颈 静脉 采血 、 股静 脉 采 血 。因 头皮 静脉 表 浅组 织损 伤 少, 且为 末梢静 脉 , 利 于穿 刺后 的压 迫止 血 , 防止 出血 不止 等 有 可 意 外事故 的 发生 。
按压法护理在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按压法护理在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引言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是用于给新生儿或幼儿进行补液治疗的一种常见护理技术。
该技术操作简单,但对于护士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
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按压法护理在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按压法护理在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一、按压法护理的原理按压法护理的原理是通过适当的按压来降低静脉血管的内压,减少局部血管的扩张并压迫出血点,从而避免穿刺后大出血和局部淤血。
在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中,按压法护理的具体操作是:将头部稍微向上仰,将手掌放在穿刺点的上方,用适当的力道进行持续按压。
二、按压法护理的优点1. 减轻患儿痛苦。
静脉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常常会给患儿带来疼痛。
按压法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穿刺时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儿的耐受能力。
2. 提高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护理操作,成功穿刺需要操作者富有经验并掌握正确的技巧。
按压法护理可以使穿刺点处的血管更加突出,便于穿刺操作者准确定位和插入针头,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 防止出血及局部淤血。
静脉穿刺后,由于局部血管受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局部淤血。
通过按压法护理,在穿刺完成后,可以有效减轻出血和局部淤血的发生,降低相关的并发症风险。
三、按压法护理的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
明确穿刺部位,并做好术前的消毒工作。
2. 控制患儿情绪。
尽量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通过适当的安抚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少患儿的焦虑和恐惧。
3. 按压穿刺部位。
将患儿的头部稍微向上仰,用手掌放在穿刺点的上方,并用适当的力道进行持续按压,力道要适中,不要过重或过轻。
4. 定位穿刺点。
通过按压产生的突起感,可以帮助操作者观察和判断针头插入的位置,找到合适的穿刺点。
5. 进行穿刺。
在确定穿刺点后,选择适当的针头进行穿刺,并注意保持手的稳定,精确操作,避免刺伤其他组织。
6. 按压止血。
在穿刺完成后,继续按压穿刺点,确保穿刺点的出血和局部淤血最小化。
不同部位采血方法在儿科的应用及体会

不同部位采血方法在儿科的应用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患儿不同部位采血的技巧,提高采血成功率。
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及血管情况,选择不同部位的采血方法。
结果大大提高了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
结论灵活掌握使用合适的采血方法,既提高了采血成功率,又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儿痛苦,有利于患儿疾病康复,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
【关键词】儿科;采血方法;应用体会静脉采血是儿科病房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但由于小儿的血管细,穿刺难度大,加之小儿不配合,家长要求高,致使儿科护士常常感到抽血困难,有时因为抽的血量不足致使标本不合格;有时因为抽血时间过久造成标本溶血,影响检验结果;有时为了抽取到足够的血量而多次穿刺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
那么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选择合适部位采血,既可提高成功率,同时又保护血管,有利于疾病康复。
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450名0~14岁患儿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头皮静脉采血、颈外静脉采血、股静脉采血、四肢浅静脉采血等采血方法,一次成功率高,体会如下。
1采血方法1.1股静脉采血6个月以内的患儿股静脉较粗大,血量充足,适用于检查项目较多,也用于病情危重,不宜翻动或长期输液治疗需要保护手足及头皮血管的患儿。
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大腿外展与躯干成45°角,垫高穿刺处使腹股沟展平,小腿弯曲90°角呈蛙状,充分暴露局部。
常规消毒局部及操作者左手示指皮肤,以左手示指触及腹股沟韧带中下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右手持注射器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刺入,逐渐提针并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液后固定针头,抽取血液至需要量,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5~10min。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出血。
1.2颈外静脉采血适用于休克、肥胖、重度脱水等上下肢静脉暴露不明显的患儿。
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头部垂于病床边缘外,并转向待穿刺的对侧,充分暴露颈外静脉,助手分别协助固定头部、躯干及四肢。
婴幼儿抚触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婴幼儿抚触作为一种重要的育儿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婴幼儿护理领域。
通过抚触,可以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缓解不适,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为了提高我专业素养,我参加了婴幼儿抚触实训课程,现将实训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训内容1. 抚触基本知识实训课程首先介绍了抚触的基本知识,包括抚触的定义、起源、目的、好处、注意事项等。
我们了解到,抚触起源于远古时期,是一种古老的育儿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抚触可以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增进亲子关系等。
2. 抚触技巧实训课程重点讲解了抚触的技巧,包括手法、力度、时间、频率等。
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基本手法:(1)轻拍法:用手掌轻轻拍打婴幼儿的皮肤,力度适中,频率适中。
(2)揉捏法: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揉捏婴幼儿的肌肉,力度适中,频率适中。
(3)推压法: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推压婴幼儿的皮肤,力度适中,频率适中。
(4)滑动法:用手掌或手指在婴幼儿的皮肤上轻轻滑动,力度适中,频率适中。
3. 抚触顺序实训课程要求我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抚触:(1)头面部:从前额中央沿眉骨向外推压至发际,双手拇指从下颌中央向外、向上推压至耳前。
(2)胸部:左右手从两侧肋缘交替向上,滑行至婴儿的对侧肩部,在胸部画出一个 X 形交叉。
(3)腹部:以婴儿的肚脐为中心,双手交替顺时针揉腹。
(4)上肢:按照从腋窝至手腕的顺序自上向下按揉,先轻轻地挤按揉手臂的手臂、揉肌肉群,再轻揉手指。
(5)下肢:按摩宝宝的大腿、膝部、小腿及脚部。
然后用四指按摩脚背,并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足心至脚趾。
(6)背部:双手平放于宝宝背部的脊柱两侧,从颈部向下按摩至骶尾部。
4. 抚触注意事项实训课程强调,在抚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环境舒适:选择安静、温暖的房间,保持室温在26-28℃。
(2)物品准备:准备柔软的毛巾、抚触油、操作台等。
(3)操作者准备:剪短指甲,摘除首饰,用流动的水洗净双手,涂上抚触油。
小儿按摩的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
小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儿童保健和疾病辅助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身在小儿按摩领域的专业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小儿按摩实训课程。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实训初期,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小儿按摩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用手法等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小儿按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其在儿童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 实操练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操练习。
实训过程中,我们跟随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学习了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症的小儿按摩手法。
实操练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穴位定位:掌握小儿常见穴位的位置、深度和手法。
(2)手法练习:熟练掌握推、揉、捏、按、拿等基本手法。
(3)病症治疗:针对常见病症(如感冒、发热、消化不良等)进行按摩治疗。
3. 临床实践在实训后期,我们有机会进入临床实习,亲身参与小儿按摩治疗。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法技巧和临床经验。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的提升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小儿按摩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掌握,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操技能的提高在实操练习和临床实践中,我熟练掌握了小儿按摩的基本手法,并能够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临床经验的积累通过参与临床实习,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会了如何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水平。
4. 职业道德的修养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实训体会1. 重视理论学习小儿按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对小儿按摩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 注重实操练习实操技能是小儿按摩的关键,只有熟练掌握手法,才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双人合作挤握法用于小儿肘部静脉采血的效果观察

・
14 8・
沈 阳 医 学 院 学
报
第 1 2卷
u o h in l ah n [ ]A o aeDA, et J e t r a in ft e AKT sg a i g p t — 2 hm r T s R.P r b t s o a
[ 0 agJ 1 ]Y ,Mai A,D nhr L t 1 ws,am s r gh- n n S oae ,e .T i at n J a t er o
8m 处 ,喊一 、二 、三 等操 作者 同时开 始 有节 奏 地 c
挤握 、放松患儿 的手臂 ,挤握 与 放松 的 时 间以 3至 5 为宜 。有报道说 ,止血带 与手 的挤握 压力在 l. s 07
压力 大 ,穿 刺 时 回血 速 度 快 ,血 液 流 人 采 血 腔 的
速度 亦快 ,穿 刺成功 率高 。 ( 下转第 14页) 8
止 血带 相 同。
2 1 单 止血 带结 扎法 与双人 合 作挤 握法 对 静脉 充 .
盈 度 的影 响 见 表 1 。
表 1 单止血带结扎法与双人合作挤握法静脉充盈度的比较
对照 组 与 观察 组 均采 用 同一公 司 生
产 的一 次 性 真 空 采 血 针 、采 血 管 。止 血 带 与 传 统
22 单 止血 带结 扎 法 与双人 合 作挤 握法 对 静脉 采 . 血成 功率 的 比较 观 察 组 穿 刺 10次 ,一 次 穿 刺 0
成功 9 2次 ;对 照组 穿刺 10次 ,一 次穿 刺成 功 7 0 6 次 。Rdt i 分析 ,两组 一 次 穿 刺 成 功 率 比较差 异 有 i 统计 学意 义 ( 0 0 ) P< . 5 。
双人合 作 挤 握 法 用 于 d J 肘 部 静 脉 采 血 比常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摸法在入托儿童集中体检中的应用体
会
【摘要】目的观察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摸法配合真空静脉采血管在入托儿童体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00例入托体检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传统采血组使用真空静脉采血管按常规方法采血,改良组采用改良手法—垂直按压指摸法选择静脉穿刺,应用静脉真空采血器采血。
结果改良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分别为96.0%及100%均显著高于传统采血组的82.0%及90.0%(p<0.05),且平均采血时间较传统采血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摸法操作简便快捷,穿刺成功率高,标本质量高,值得在入托儿童体检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摸法;传统采血法;效果比较;入托儿童
根据九卫妇社字[2011]8号转发《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教育厅转发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我院于2011年10月18日实施本办法,组织了大批有关医护人员,对本县城所有托幼机构的新入园儿童进行集中健康检查。
儿童由于静脉细小,肢体静脉不明显,加之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童普遍增多,静脉暴露欠佳,护理人员肉眼无法判断血管走向及深浅度。
静脉穿刺抽血技术较成人难度大,要求高,再加上儿童害怕抽血,有恐惧、对抗情绪,配合度差,甚至哭闹,给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使抽血工作不能顺利完成。
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确保送检血标本的质量,我院开展对入托体检儿童使用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摸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对象选择2011年10月18日来我院进行儿童体检的儿童400例中的100例肥胖儿童血管充盈欠佳、变异、或难于穿刺、肘部大血管无法用肉眼看到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在2-4岁,平均年龄为3岁。
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2组儿童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材料选用一次性止血带穿刺用具,两组均采用7号静脉真空采血管。
1.2采血方法
1.2.1传统采血组用7号静脉真空采血管在可视处抽取或横向滑动触摸不可视静脉抽取静脉血,采血者由一人完成,另一名护士协助并记录。
1.2.2改良组笔者采用自己创新改良手法—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摸法选择静脉穿刺。
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摸法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选择儿童肘部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前与儿童做好沟通,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常规消毒皮肤,扎上止血带,操作者左手食指置于儿童肘关节的鹰嘴处起一个支点固定作用,大拇指置儿童手臂掌侧面,其余三指环绕手前臂背侧,固定
儿童的手臂,操作者消毒右手食指,在肘部解剖位置上有较大血管分布的部位垂直按压,根据触摸到的血管弹性,血管的走向和深浅度后,即行穿刺。
静脉穿刺由一人独立完成,另一名护士协助并记录。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采血速度,一次采血成功率(即一次穿刺成功,采血量足够),血标本合格率(无溶血、无抗凝标本凝血、无污染)。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3.1平均采血时间肥胖儿童由于血管不暴露,扎上止血带后肉眼静脉仍不清楚。
传统采血法在可视静脉抽取,由于血管细,而且血管不易显管形,穿刺时易刺破血管下壁[1]。
且由于血管细,血容量不足,抽血量达不到检测量。
护士在对此类儿童进行采血时可优先选择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模法,可顺利完成,避免反复穿刺导致整个采血操作过程时间的延长。
3.2一次采血成功率肘部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较粗大,弹性好,扎上止血带,改良组应用垂直按压触摸极易触及,并可判断血管的走向及深浅度;但传统采血组选择儿童的可视处血管,因相对较细,血容量少,即使穿刺成功,采集的血流速慢,血
量不够,儿童又不合作,不会松握拳头,操作者被迫在穿刺部位上下端进行挤压,这样容易造成红细胞溶血,时间过长易产生凝固,针头易滑出血管,迫使再行穿刺;应用横向滑动触摸,血管易滑动,走向易移位,且无法判断深浅度;在临床上采血极为困难时,行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抽取,而在儿童健康体检时不易被家长接受。
且抽血完毕,由于儿童哭闹,穿刺点按压不当,易造成皮下淤血,甚至形成皮下血肿。
所以在儿童健康体检时不宜行颈静脉、股静脉采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肘部静脉垂直按压指摸法选择静脉穿刺,能减轻儿童痛苦、提高采血成功率,操作简便快捷,同时降低溶血率,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我院自采用该种改良法以来,为护理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简单易行,检测结果准确,是值得在入托儿童体检中及临床广泛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郝美秀.手部浅静脉穿刺成功的必备因素.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3):232.
[2]王丽.真空静脉采血法与传统静脉采血法效果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27.
[3]刘维虹.静脉采血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中华护理杂志,2001,3(4):304.
[4]陈伟平.真空静脉采血法在入托儿童体检中的应用.广西医学,2010,32(10):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