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坡地及坡地建筑接地模式

合集下载

浅谈坡地建筑设计

浅谈坡地建筑设计

浅谈坡地建筑设计作者:欧阳锋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9期摘要:现代社会,坡地是自然界的资源,尤其于繁华的都市则更为宝贵。

坡地建筑因其独特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塑造了独特的建筑个性。

通过对坡地建筑的地形条件以及坡地设计在总体布局、道路交通、建筑形态方面的初步探讨,以期对坡地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坡地建筑;建筑形态;建筑设计1、坡地建筑设计的有利条件1、高度和空间:由于坡地特有的高低落差明显的特质,使空间设计更有发挥的余地,坡地建筑的利用空间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空间层次更为丰富。

另外,坡地建筑的利用空间是发散的,多方向的,动态的,而平地建筑的利用空间则处在同一标高,空间感相对静止,缺少灵活性及空间想象力。

坡地建筑设计拥有地形高度及空间的优势,这是平地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2、景观和视线:由于特殊的地貌环境,坡地建筑以山地为依托,建筑布局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动态的建筑美感。

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互映衬,视觉层次更为丰富。

同时坡地建筑对周围环境破坏较低,周围环境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状,真正实现“建筑尊重自然,并成为自然一部分”的理念。

坡地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景观空间更为丰富,园林设计也能做的更为精彩。

2、坡地建筑设计的几个重点坡地建筑需服从坡地自然形态而进行创造,由于建筑是建于地面起伏较大的坡地上,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平地建筑设计更为复杂,坡地建筑设计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总体布局:坡地建筑布局需因地制宜、因势取形,也就是说建筑布局在总体上应适应地形地貌,依山就势。

“建筑只有结合地形,才能犹如在地上生长一样千姿百态、优美动人。

”重庆白市驿白鹭山庄主楼,建筑背靠十几米高差的陡峭山体,沿等高线呈折线状展开,各功能部分竖向叠加,平面布局经济紧凑。

客房全部采用外廊式结构,使所有客房均有良好的外部景观,成功地实现了所有客房的均好性。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者将高位水池与观鹭亭结合,设置在基地最高的小山顶上,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登高远眺景区的理想观景点;另一方面利用地形高差给水管加压,节约能源,收到了艺术构思与使用功能完美结合的效果。

建筑物接地方案

建筑物接地方案

建筑物接地方案建筑物接地方案通常是指建筑物的安全接地系统,用于保护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免受电击的危险。

接地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将任何不希望带电的金属部分或设备与地面之间建立一个低阻抗的电气连接,以便将电流有效地引导到地下。

以下是一个关于建筑物接地方案的1000字的详细解释。

建筑物的接地方案是严格遵循国家电气安装规范和电气安全标准制定的。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1.接地网设计:建筑物的接地系统通常采用接地网设计。

该设计通过安装一系列地下接地体(通常是金属棒或板),将所有金属部分与地面连接起来。

接地网可以是星形的,也可以是网状的。

星形接地系统将所有地下接地体连接到集中的地线杆,而网状接地系统将地下接地体直接连接在一起。

接地网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大小、结构、用途以及地下环境等因素。

2.接地电极选择:接地电极是指用于与地面建立低阻抗连接的设备。

常用的接地电极包括接地棒、接地板和接地环等。

接地电极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土壤条件进行。

对于大型建筑物,接地电极通常选择金属棒或板,以保证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于较小的建筑物,接地环可能是更经济和实用的选择。

3.接地导线选材:接地导线用于将接地电极与建筑物内部的接地系统连接起来。

常用的接地导线材料包括铜、铝和镀锌钢等。

铜是最常用的接地导线材料,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

接地导线的选择应遵循电流负载、导线长度和使用环境等因素。

4.接地系统的连接与检测:接地系统的连接和检测是确保接地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建筑物的接地系统通常通过地线杆或接地线与使用设备或设备间的金属部分连接起来。

这些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以确保电流可以自由流动。

此外,定期的接地系统检测也是必要的,以确保接地电阻值符合规范要求,并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的故障。

5.接地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维护工作包括接地电极和接地导线的清洁,接地电极和接地导线的腐蚀情况检查,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测量以及接地系统的保护措施检查等。

坡地建筑设计研究

坡地建筑设计研究

坡地建筑设计研究一、坡地建筑的定义坡地建筑,即建于地面不同地形坡度的建筑物。

坡地建筑是基于地貌环境的一种建筑类型,与其它类型建筑不同,它不同于一般的一段时间,风格,流派或功能划分的建筑类型。

它具有以下特性:环境形态的复杂性—坡地环境是坡地建筑生成基因之一,它的空间属性和形态特征直接影响了坡地建筑形态的组织与体现。

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然而由于它千变万化,庞杂浩繁,因而很难准确地以某一种方式加以分类。

坡地建设用地常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当坡度为5~10°时,为纯坡地形式,当10~25°时,地形则需要分台处理。

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通达性和安全性等人居环境的条件要素。

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样可使人们享受自然景观的美妙和山水的灵动气韵,为久居喧嚣的都市人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同时坡地建筑特有的空间形态也给予了建筑师无限的遐想,给大自然增添了生动景观。

因此,坡地建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睐。

二、坡地建筑的特点1、有机建筑坡地建筑主张由建筑设计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类居所的和谐,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很好地整合成整体、彼此相关联的组成。

有机是指自然环境没有遭受人类干扰前提下保持原有生态环境。

坡地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得坡地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持周边环境原状,能够真正把建筑融入到自然环境中,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建筑。

2、坡地建筑是绿色、生态节能建筑坡地建筑修建在山坡上,形成依托山地的格局,能够很自然的实现与原有自然地形、通风、采光、原始水系等元素的融和,在普遍提倡节能的今天,坡地建筑能更好的发挥建筑自身的能源消耗,在坡地建筑和环境设计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些元素,能够使坡地建筑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建筑主体和坡地上的山地风光相映成趣,获得良好的视觉层次和开阔的视野,建筑为山增色,山为建筑添光。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摘要:只有充分认识坡地自然环境,根据具体的坡地形态进行设计和构造,在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坡地来实施建设,构建富有特色和舒适感的坡度建筑。

整个构建思路中,从整个坡度环境出发,注重地形、山谷以及坡度的起伏变化,结合山势对坡地建筑进行具体设计,满足时代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为人类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建筑结晶,回归自然,不断创新建筑新形势,促进当代建筑不断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1 坡地及其开发的意义坡地是种倾斜面的概念,主要的范畴包含具有一定倾斜度的自然或者人工场地。

本文将坡地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设计和构造带给人类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有效利用自然,体现生态利用的综合性。

坡地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以及安全性等特征,满足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将坡地环境与自然环境,最终构造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设计和构建过程中,充分利用坡地资源以及自然环境,满足生态形态,创造独特的建筑空间,最终给人们带来一种现代建筑风格享受。

在本文提出了对坡地的开发了利用,其目的是缓解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空间需求和资源危机的双重压力,在充分利用和开拓坡地的场地空间,适应建筑设计的要求以及生态构建特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其建筑风格带给人们居住和精神需求,全面体现当代坡地建筑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特征。

另外,当代坡地建筑的设计和构建,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促进坡地人居环境的生态文化建设。

2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素、原则和重要环节2.1 坡地建筑六大设计要素坡地建筑的六大设计要素包括历史要素、建筑形态要素、总体布局要素、交通要素、工程成本要素和情感要素。

历史要素是指开发坡地住宅要探寻它的传统,以前的坡地住宅怎么做,人们为什么要做坡地住宅。

建筑形态要素是指对于坡地建筑单体,最复杂的就是住宅和地形结合的地方接地模式。

坡地建筑地下式接地形式案例分析

坡地建筑地下式接地形式案例分析

洞 穴 建 筑 分 为 天然 洞 穴 和 人 工 开 凿 洞 穴 两 种 。 火 然 洞 穴 某 螳 地 质 条件 F U- 生 , 常 出现 在 喀 斯 特 地 貌 地 区 。距 今 人约 三 万 年 前 的 山 顶 涧 人 生 活 在 天
然 洞 穴 巾 ,其 l I 1 洞 分 为洞 [ J 、上 室 、 F 室 和 下 害 等 p q 个 部 分 ,上 室 中 央地 面 有 堆 灰 烬 、底 部 的 彳 亍 钟 乳 层 面 和 涧 壁 的 一 部 分 被烧 炙 , 表 明 上 室 是 l l 1 顶洞
城市 建 筑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兀 。 E c T u R E P L A N N I N G ・ D E S I G N
坡地建筑 地下式接地形式案例 分析
■ 夏 雪 崔长彬 夏 绍 模
[ 摘
要1通过典型案例 分析 ,着 重探 讨了地下式接地形式
娱 乐 、 餐 饮 、纳 凉 、休 的 综 合


人 口 基 数 大 、增 长 快 , 人均 占有 资 源 量 少 , 山
”是 约 一 千 年 前 火 山爆 发 I n i 形 成 , 整 座 酒 店 镶 嵌 j 山 体 中
区面 积庞大 .城市 人口持续增加 ,耕地短缺 ,建设
用 地 供 给 严 重 不 足 是我 国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本 国情 。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卜八 次 全 国 代 表 火 会 报 告第 八 部 分 “ 大 力 推 进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中 特 别 强 调 土 地 、 地 政 策 与 土 地 利
用 。为了确保粮食供应 ,必须稳 定基 本农田保护面

坡地建筑方案

坡地建筑方案

坡地建筑方案坡地建筑方案是指在采用了合适的设计和建造措施后,在坡地上建造稳定和美观的建筑物。

由于坡地地形的复杂性,需要仔细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实用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坡地建筑方案的详细描述,总计约1000字。

首先,坡地建筑方案需要详细的地形研究和分析。

了解坡地的高差、坡度、土壤类型等特征对于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非常重要。

地形研究可以通过测量和记录地势高差,制作地形图等方式进行。

基于地形研究得出的结果,建筑师可以开始规划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

通常情况下,建筑师会选择将建筑物放置在坡度较小的区域,以减少土方工程和降低建筑物的施工难度。

此外,在选择建筑位置时,还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日照、风向和风力等。

接下来,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

在坡地上建造建筑物时,地基的选择和设计尤为重要。

坡地的土壤通常不太稳定,容易发生滑坡和土方滑移等地质灾害。

因此,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基础设计,如承台、土钉墙等,以增强建筑物在坡地上的稳定性。

此外,建筑师还需考虑建筑物的设计。

在坡地上建造建筑物时,建筑物的外观应与环境相协调,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建筑物的立面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地势的变化,以便在视觉上使建筑物更加和谐和统一。

在坡地建筑方案中,还应该考虑到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坡地上的雨水通常容易形成径流,容易造成土壤侵蚀和洪水等问题。

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造排水系统、设置护坡等,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最后,建筑师还需考虑到坡地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建筑物的长期使用效益。

总的来说,坡地建筑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地形特征、结构和基础设计、建筑物的外观和环境协调、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才能设计出稳定、实用和美观的坡地建筑物。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在坡地上建造建筑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与分析以确保建筑物在坡地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面的稳定性。

在选择建筑区域时,需要进行地质勘测,了解土层的组成和性质,以确定地基的稳定性。

在坡地建筑的设计中,常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如打桩、扩底或加设地基桩等,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

其次,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稳定性。

在设计建筑物的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在坡地上的受力情况,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主要来自建筑物本身的重量以及使用荷载,而水平荷载则来自地震、风荷载等外部因素。

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增加结构的水平支撑、设置抗滑支撑结构、加固屋面结构等。

此外,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在坡地上,地下水的变化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除在建筑物外部,或者考虑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加入防水层,以防止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渗透和侵蚀。

最后,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土壤的侵蚀问题。

在坡地上,土壤的侵蚀可能会导致坡地的失稳和土壤的下滑。

为了防止土壤侵蚀,可以采用植被覆盖、设置固定器具或者采用排水系统等方法,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需要考虑地面稳定性、建筑物本身结构稳定性、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土壤的侵蚀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措
施,可以确保建筑物在坡地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究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究

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变得越发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坡地成为了城市开发的一种选择。

由于坡地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使得坡地上的建筑设计面临了诸多挑战。

尤其是针对高层住宅建筑,更需要深入探究坡地上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坡地特点入手,探讨坡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坡地高层住宅的特点1. 地形变化大:坡地地形不仅起伏变化大,而且高差较大,如何在不同高度上布置建筑是一个考验。

2. 地基稳定性:坡地上建筑的地基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勘测和设计。

3. 视野和采光:坡地上的高层建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视野和采光条件,但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优势。

4. 整体规划:坡地上的高层住宅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包括道路、交通、景观等方面的考虑。

1. 合理利用地形:要根据坡地的地形特点,合理利用高差,考虑不同高度上的建筑布局。

采用错落有致的形式,使得整体建筑更具美感。

2. 地基处理:针对坡地上建筑的地基稳定性问题,可以采用加固地基、融入地形等方式来解决。

需要对地势较陡的地方进行坡地处理,以确保建筑的稳定与安全。

3. 结构设计:坡地上的高层建筑需要考虑到地形的不规则性,因此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结构设计,以适应地势的变化。

4. 视野和采光设计:对于处于坡地上的高层住宅来说,可以通过设计大面积的窗户和阳台,以实现更好的视野和采光效果。

5. 景观规划:在坡地上的高层住宅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景观的规划,将自然的资源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形成和谐的居住环境。

6. 地下空间的利用:在坡地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例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室等,以节约地面的使用空间。

1. 地形勘测技术:通过地形勘测技术,可以详细了解坡地的地形和地势情况,为后续的建筑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4. 采光与通风技术:在坡地上的高层建筑中,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采光与通风技术,以保证建筑内部的舒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坡地及坡地建筑接地模式
作者:宋文娟, 陈向荣
作者单位:宋文娟(中铁工程设计院院有限公司), 陈向荣(中国soho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刊名:
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1(12)
1.许世明基于坡地地形的建筑空间设计探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2.卢梦哲.黄险峰.谭佩欣.Lu Mengzhe.Huang Xianfeng.Tan Peixin基于节能节地的坡地规划方法的初讨[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1,30(4)
3.梁端德 坡地建筑空间设计初探[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
4.刘晓明.屠奔坡地居住区空间形态创造[期刊论文]-江苏煤炭2001(3)
5.袁中方.李兵营.YUAN Zhong-fang.LI Bing-ying浅谈坡地别墅区规划设计[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7,33(28)
6.丁海南.潘振宇.刘婷婷.DING Hai-nan.PAN Zhen-yu.LIU Ting-ting一座坡地建筑室外台阶的设计[期刊论文]-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9)
7.王良道.何勇.陈健两个不同坡地生态式居住小区规划的尝试——回味"福源山庄"和"林泉雅舍"总体设计的创意[期刊论文]-重庆建筑2008(4)
8.刘晓惠.曹阳.Liu Xiaohui.Cao Yang坡地住宅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学府园环境设计为例[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09,27(3)
9.刘剑卿.李海军.LIU Jian-qing.LI Hai-jun关于坡地住宅设计的几点建议[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7,33(6)
10.卢波.蒋桂江坡地建筑支护与基础一体化——以恒大·苹果园住宅小区的基础设计为例[期刊论文]-广西城镇建设2007(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zx20111206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