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整理-古代-【附2】占星术
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整理-古代-【3】中国的元气论

中国的元气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它比较早地提出了一些关于天体演化的思想,这是古代天文学采用气的概念的必然结果。
气态物质不断改变它的形状和体积,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物态的变化。
在古人看来,物态的变化是物质最显著的变化,用气的概念能较好地解释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形成与转换。
因此能解释自然界许多变化。
承认气是世界的本原,很自然地会承认事物的变化。
元气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演化的理论。
气化论是古代的发生之学,演化之学,生化之学,变化之学,它试图对自然界做动态的描述。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只要把“气”用于天文学,往往都要讨论天体的演化问题。
一、元气论的自然观早期道家就把“气”引入世界的演化过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四十一章)这是主张先有天地,然后有气,再生万物。
庄子曰:“通天下元气耳。
”这实际上是认为先有气,然后才有天地.这才有可能用“气”来说明天地的形成过程。
所以《鹖冠子》曰:“天地成于元气。
”(《泰录》)气可派生出“形”的概念。
“气”和“形”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被看作足天地发生和变化的基本机制。
宋代的吕坤说:“形气混而生天地,形气分而生万物。
”(《呻吟语·天地》)有人认为,成书于汉代的《淮南子》记述了我国最早的天体演化的理论。
“天坠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漏漏,故同‘太始’。
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
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
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久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久者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气精者为星辰。
”(《淮南子·天文训》)空廓生字宙,宇宙生元气。
清轻的气互相摩荡向上成为天,重浊的气逐渐凝固向下成为地。
清轻之气容易聚集,故天先成;重浊之气不易凝固,故地后定。
阳的热气积聚久了产生火,火的精气变成太阳;阴的寒气积聚久了产生水,水的精气变成月亮;日月多余的精气变为星辰。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和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上展现了明显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源于对天空运行的观察和宗教信仰,认为星体运动影响人类生活和命运。
古希腊时期,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模型为占星术提供了理论基础,认为行星和恒星的位置决定了人类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理论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成为王室和贵族所重视的预测工具。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天文学的发展,现代天文学逐渐取代了占星术的位置。
在哥白尼和开普勒的贡献下,日心说模型确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真实机制。
随后,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一步解释了天体运动的物理原理,使得天文学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
现代天文学通过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深入探索宇宙,揭示了星体和宇宙起源的奥秘。
天文学家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和观测数据,预测和解释天体现象,如日食、月食和行星对齐,而非基于神秘主义或超自然的假设。
虽然占星术在一些文化中仍有影响力,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它的预测能力基于偶然性而非真实的天体力量。
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基于科学证据的天文学解释,而非占星术的星象解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和准确,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上的显著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方面有着显著的演变。
古代的占星术主要基于对星体运动的观察与神秘主义的解释,认为星星的位置和运动能揭示人类生活的命运和事件。
例如,巴比伦人和古希腊人通过观测星座和行星来预测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天文学的兴起,人们对宇宙的理解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现代天文学通过精确的观测和数学模型,揭示了星体运动的规律和物理背后的力量,例如引力和电磁力。
这些科学成果大大改变了我们对星空的认知,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占星术在许多文化中仍然存在,但已不再被视为科学的一部分。
现代占星术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心理学和个人发展的工具,其解释方式常常涉及心理学、符号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而非天文学。
尽管如此,古代占星术和现代天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共通之处。
例如,星座名称和星体的象征意义仍然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尤其是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
此外,一些人仍然对占星术保持兴趣,将其作为一种启发和心理辅助工具,虽然其科学基础仍然备受争议。
综上所述,古代占星术和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神秘主义和符号学到科学解释的转变。
尽管两者已分道扬镳,但它们各自在人类文化和认知中都留下了深远的痕迹。
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整理-古代-【5】古代的地理学、医学和生理学思想

古代的地理学、医学和生理学思想(一)古代的地理学思想在地中海流域希腊化时代和中国古代,地理学也很繁荣,出现了一批地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理论思想。
一、埃拉托色尼埃拉托色尼(前275-前195)曾任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他第一次用“地理学”的名称来代替传统的“地方志”,并建议在地理学研究中采用物理学的原理与教学的方法。
他认为地球同整个宇宙一样是球形的,地表的地震、蒸发等变化都不会改变地球总的形状,因为在这样巨大的范围内,任何显著的变化都是看不出来的。
但他又强调地球表面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他说他常在陆地上发现贝壳、古代海船的碎片和含有海水的湖泊。
他赞同被人称为“物理学家”的斯特拉唐的看法:海洋干旱后就变成了陆地。
在我们居住世界的周围是海洋还是大陆?这是古代地理学家有争论的一个问题。
埃拉托色尼是海洋论者。
他根据印度洋与大西洋潮汐的相似,主张两洋相通,欧亚非三大洲连成一片,因此乘船从西班牙出发,绕过非洲南端,就可以到达印度。
他错误地认为里海是北冰洋的一个海湾。
尤其宝贵的是他计算了地球的大小,他所用的方法简单而又科学。
夏至的正午,在距离亚历山大约5000斯塔季亚的塞恩城(现今的埃及阿斯旺水坝附近),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所有直立的物体都没有影子。
而这时的亚历山大城,直立物体都有一段很短的影子,说明照在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体形成了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应当同假想的从地心出发,引向塞恩城与亚历山大城的两根直线所形成的夹角相等。
那么测出亚历山大直立物体与阳光的夹角,再利用两地相隔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圆周长度了。
他测出这个夹角大约是7度,约为地球圆周的1/50。
因此地球圆周长是25200斯塔季亚。
这个数值约为40000千米,实际上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0076千米。
在那样的时代埃拉托色尼能对地球大小测得如此准确,实在难能可贵。
二、辛尼加古罗马地理学家辛尼加(前4-后65)的主要著作是《自然科学诸问题》,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水、气、风、地震等各种地理现象。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在古代,占星术作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学问,曾经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们通过观察天象,试图解读宇宙的奥秘,预测未来的命运。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天文学逐渐取代了占星术的地位,成为研究宇宙的主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方面的演变。
首先,古代占星术的星象解读主要基于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记录。
占星师们通过观察行星、恒星和月亮的位置和运动,来预测人的命运和社会事件。
他们相信,天体的位置和运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解读星象,可以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
然而,随着科学方法的引入,现代天文学开始对宇宙进行更为严谨和系统的探索。
科学家们利用望远镜、卫星和其他高科技设备,对天体进行详细的观测和研究。
他们发现,天体的运动遵循着自然规律,而非神秘的宿命。
这使得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方面,更加注重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其次,古代占星术的星象解读往往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主观性。
占星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对星象进行解读,这使得占星术的预测结果往往因人而异,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
而现代天文学则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星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解读。
科学家们通过数学模型和物理定律,对天体的运动进行预测和解释,使得现代天文学的星象解读更加可靠和精确。
此外,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方面的演变,也体现在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上。
古代占星术往往将宇宙视为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存在,认为天体的运动和位置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
而现代天文学则将宇宙视为一个自然、无意识的存在,强调对宇宙的自然规律和现象的研究。
这使得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方面,更加注重对宇宙本质的探索和理解。
总之,从古代占星术到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经历了从神秘到科学、从主观到客观、从宿命到自然规律的演变。
这一演变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科学方法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天文学将在星象解读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为人类揭示宇宙的奥秘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古代是怎样占星的?

古代是怎样占星的?占星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下都是神秘的,我来从考古和历史角度谈一谈。
《五星占》成书于公元前170年左右,后世长期湮灭,《汉书·艺文志》也未曾著录,编撰者也不详。
1973年底,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三号墓中存有一批关于星象方面的帛书,经专家整理和初步考订,计约8000余字,为汉文帝朝前期的作品,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古代占星文献,即《五星占》。
分为木星、金星、火星、土星、水星、五星总论、木星行度、土星行度、金星行度等9章。
《天文训》简介是《淮南子》书中的篇名。
《淮南子》这部书是以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的王号命名的,成书于西汉景帝朝,因此《天文训》大约比《五星占》晚30年。
据史籍记载,淮南王刘安(前179年一前122年),文帝时袭父位为淮南王,好读书,喜鼓琴,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学术上以综统百家自居。
景帝时与众门客杂采先秦诸子之说,编著《内书》21篇,《外书》甚众,《中篇》8卷。
今仅存《内书》,世称《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
该书以阴阳五行和道家天道自然之论立说,杂糅儒、法、刑、名,内容繁芜,故后人视之为杂家著述,然而亦经一定的加工改造,足以反映作者的宇宙观、历史观和政治思想。
《天文训》这篇星象学的重要文献,是先秦、秦汉几代积累的经验构建的初具规模的星相学理论体系。
大致分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先讲述宇宙形成的过程,接着讲述了天地、阴阳、日月、星辰、火水、风雨、雷霆、雾露、霜雪、动物等事物的生成的原因,以及日月阴阳四季与动物变化的关系。
还归纳了日月食、彗星、客星的出现与动物和地球水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人主之情,上通于天”的观点,来解释人主的政治行为与灾异现象的对应关系。
第二部分主要讲四时、日月、星辰、虹霓、彗星等天时星象与天的关系,把天拟人化,认为天有吏、使、期、忌,表现为四时日月星辰与彗星等。
另外,还解释了什么是九野、五星、八风、二十八宿、五官、六府、四宫、日月运行周期专年岁纪终、二绳、四钩、四维;阐述了阴阳二气运动变化与分至的关系及万物随之蕃息、闭藏的过程,水火与阴阳、节气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物候表现;归纳了七舍与阴阳时节的变化关系,一年之内斗柄所指的方位与节气、音律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占星术

中国古代占星术在中国古代占星术中,紫微垣是代表皇宫的,有流星出紫微垣,这流星表示是皇宫派出的使者。
流星大的带来大的使命,小的带来的使命小。
流星发出隆隆响声,是天使的愤怒的象征。
流星跑得快的,灾祸到来就快,跑得慢的,灾祸到来就慢。
流星大而没有光芒,预示的是众人(百姓)的事;小而有光,预示的是贵人(当官权贵)之事。
大而有光芒,预示的既是贵人,而且人也多。
流星闪闪烁烁,时隐时现,是伤害破败成事的象征;前大后小,是忧恐的象征;前小后大,是喜事的象征;象蛇一样曲折前行,是象征有奸邪之事;去得很快,预示亊情一去不可复返;流星划破天空的时间长,预示着事变的时间也长,时间短,则事变发生很快。
大流星陨落下去的地方,那地方可能会起兵。
在无风无云的天气,如有流星出现,很久才消失在天空,那就是大风吹翻房子,吹折树木的预兆。
如果有小流星上百数,向四面飞行,那就是百姓外流迁移的象征。
总之,流星的情状不同,所预示的吉凶也不同。
流星的尾部长二三丈,光耀满天,颜色光芒的,那是君主的使者,是天子命令他出去各地办事的,如果从紫微垣出来的那颗大流星是青色的,表示国家有忧患,流星色彩青中暴红,名叫“地雁”,所落之处会起兵。
流星有光青红,长二三丈,名叫“天雁”,这是军队的精英,所落之国会起兵,将军应跟随星所坠落的方向作战。
流星若是土黄色的,坠落之地会有地震等地质灾害,或是那地方会大兴土工,或修造陵墓。
流星颜色发白枯骨的表示死丧,死丧出自皇宫,据流星大小定是谁;但流星白得灿烂有光,长得划破整个天空,这是君主之星,君主将派遣将相随军向流星飞去的方向出征,那地方就会有杀戮死丧。
流星颜色若是黑暗的,叫“梁星”天梁星主水灾,它所坠落的方向有水患,君主将因水患而失去土地。
一般流星从紫微宫直下坠落的,是应朝庭本宫之事;流星从紫微宫斜飞远去的,应边关之事。
流星大指大事,小主小事。
水旱灾更是如此,熒惑之出,太白经天,日食,月食,彗星出现等等,都主有大灾难,这些预兆全都应验了.二十八宿表明着九州的方位,例如房,心为豫州等等.史书之外还有[甘石星经]等专门著述,天人感应都是存在着的.流星下坠称之为天狗,预示着千里破军杀将,彗星出牵牛之星中预示着除旧布新,改朝换代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极为重视,因为他们都认为天象表达了天意。
古代占星故事

古代占星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代占星学是古代人们对天文现象和星座的观测与解释,通过对星象的推断和分析,来预测和影响人类的命运和事件发展。
古代占星学在不同文明中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传统,其中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文明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占星故事和传说。
在古埃及文明中,占星学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他们认为星象反映了神秘力量的运行和影响。
最有名的古埃及占星故事之一是与太阳神拉的阿的传说有关的占星传说。
据传说,拉的阿是埃及最高神阿蒙的化身,他掌管着太阳和光明。
古埃及人认为,太阳的运行轨迹和光芒是拉的阿的显现,通过观测太阳的运行和变化,他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
在古埃及的占星术中,太阳被视为最重要的星体,也被称为“上帝之光”,古埃及的国王和贵族们经常通过太阳的运行和变化来决定国家政策和个人命运。
在古希腊文明中,占星学与哲学和科学相结合,希腊学者们通过对星象的观测和分析,推翻了许多古代迷信和迷思。
古希腊占星故事中有一则关于天王星的传说。
相传,天王星是宙斯之子,他拥有超凡的智慧和预测能力,能够揭示人类的命运和未来。
在古希腊的占星术中,天王星被认为是统治者和预言家的化身,他的运行和变化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命运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古希腊占星学的象征和标志。
在古印度文明中,占星学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和婚姻事务中,古印度占星术的发展历史悠久,传统深厚。
古印度的占星故事中有一则关于月亮神祇须弥的传说。
相传,须弥是月亮神的化身,他拥有着丰富的智慧和知识,能够揭示人类的命运和未来。
在古印度的占星术中,月亮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星体之一,他的运行和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类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古印度人们通过对月亮的观测和分析,来决定婚姻的吉凶和宗教仪式的进行。
古代占星故事中充满了神秘和神奇的色彩,无论是古埃及的太阳神拉的阿、古希腊的天王星,还是古印度的月亮神须弥,这些占星神话和传说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体运行和星座变化的观测和解释,同时也揭示了古代人们对命运和事件的探索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星术
科学的任务之一是用已知来说明未知,使未知转化为已知。
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是需要各方面条件的,当条件不具备,未知不能转化为已知时,人们就会产生对已知的不信任和对未知的神秘感,就可能会出现迷信与唯心主义。
科学是唯心主义的对立面,可是唯心主义又往往伴随着科学。
哪里有未知,哪里就会有新的科学知识,哪里也就可能有唯心主义。
科学战胜了一个唯心主义观念,也就向未知世界又前进了一步。
在天文学的历史发展中,就曾出现它的对立物——占星术。
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占星术又总是伴随着天文学,有时甚至到了难以分开的程度。
占星术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几乎在各个古老的民族中都曾流行。
行星运动的不规则性、彗星、流星、新星、日月食等现象,对于古人来说都是未知数。
他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就认为它们同人们的生活有某种神秘的关系。
太阳的不同位置对地球上的气候、温度、昼夜、动植物的生长、农业、畜牧业的收获以至人类的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古人很自然就猜想:行星的位置、彗星与日月的出现,也应当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与命运。
这就是占星术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起初认为各种反常的天象影响国家、民族、地区的命运,后来又认为可以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命运。
于是,“天上怎样,地下就怎样”,就成了古巴比伦人的信条。
根据天象推测人间的吉凶祸福,就成了占星术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的商代(约前16世纪-前10世纪),许多甲骨片就是占卜用的,其中有不步关于天象的记载,这就说明当时占星术已颇为流行。
中国古代占星术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不但天的灾异能影响人,而且人的行为和精神活动也能感动天。
所以人若有罪孽,就会使天象发生某种变异,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变异预告人必将受到某种惩罚。
在古代的巴比伦,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占星术。
公元前250年左右,巴比伦的占星家贝罗索斯把行星的运动与位置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在希腊建立了占星学校。
巴比伦人把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分为十二个官,以春分点(昼夜相等的那天太阳所在的位置)将黄道每隔三十度划为一富,它们的名称是;白羊、双子、巨蟹、金牛、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太阳每月换一次宫殿。
占星术认为,在一个人诞生时,太阳处于哪一个宫,对这个人的品格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太阳处于摩羯官时出生的人,称为“摩羯人”,这种人有耐心,能刻苦,可以信赖,但有惰性,不大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等等。
在天宫图中,占星家又把全天分为十二宅,太阳每小时经过一个宅。
十二宅各有不同的功能,如第一宅决定婚姻,第八宅决定死亡,等等。
占星术也有不同流派,分别重视某一个天体的作用。
托勒密曾写过占星术方面的著作,被认为是占星术方面的权威。
后来的第谷、开普勒都是占星家。
帝王们每逢重大的事件,都要征询占星家的意见。
占星术也曾给人们带来过许多次恐惧。
1186年9月15日,五大行星聚会在天秤座上,占星家事先预言要发生大地震与骚乱,于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命令大家绝食、忏悔,有不少人挖地道,想住到地下,结果什么灾害也没有发生。
1524年2月25日,行星又一次聚会,占星家预言将发生大洪水,于是德国沿海地区的农民纷纷出卖土地,流亡异乡。
有个医生造了一个大方舟,想重演诺亚方舟的故事。
诸侯们把官殿搬到山上,许多人神经错乱甚至自杀。
结果那年的2月反而是干旱的天气。
西方占星术的理论基础也是“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观念。
第谷晚年在哥本哈根大学说;“上帝在天上安排如此美妙的日月星辰不是没有什么目的和用途的,……火星和金星在天空中某处的会合,地上就会发生暴雨,甚至大雷雨的灾难。
大行星在天上会合是重大事件,地上就会发生灾变,这是以往的经验所证明的。
1593年木星和土星在狮子宫的第一区大会合,次年鼠疫席卷欧洲,丧亡无数人的生命,这难道不就是星象和人事相感的证明吗?”
从几率的观点来看,占星术的所谓预言总有一些是碰对的。
再加上这些预言往往含义不清、模棱两可,可以作各种解释,所以在某些场合下看起来似乎颇有道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它日益破绽百出,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与批判。
第谷曾根据一次即将发生的月食预言土耳其皇帝的死亡。
月食发生后不久,果然传来了土耳其皇帝死亡的消息,于是第谷名噪一时。
可是不久更确实的消息传来:土耳其皇帝的死亡发生在月食之前,而不是发生在月食之后,这又使第谷哭笑不得,狼狈不堪。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米朗杜拉比较早地就批判了占星术,他研究了占星家的天气预报,指出在160天中只有6天是碰对的。
他还说占星家预言他要走好运的日子,他却刚好是倒了大霉。
18世纪英国占星家巴尔特利日,到处招摇撞骗,颇能迷惑人。
著名作家斯威夫特为了揭穿他的骗术,就仿照他的占星术编写了一部书,预言巴尔特利日将于1708年某月某夜死亡。
到了那天,斯威夫特还一本正经地发出了讣告,这使巴尔特利日十分气愤。
可是斯威夫特却对人们说:预言是根据巴尔特利日的占星方法制定的,他到时候不死,这只能证明他的占星术是骗人的鬼话。
占星术是迷信,是天文学发展中产生的一个有害的副产品。
但是占星术士在观察天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这些资料在客观上又有助于天文学的发展。
在古代,要完全区分科学的天文学与迷信的占星术,是不可能的事。
随着天文学的不断发展,占星术的地盘在不断缩小,它的一些曾经起过的历史作用也就逐步消失。
1781年新的行星天王星被发现,这是对占星术的一次沉重打击。
当时有的占星术士就说天王星很小,微不足道,所以根本不影响占星术的理论。
可是后来发现天王星的半径相当于地球的4倍。
接着又陆续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占星术就更难自圆其说了。
——整理自林德宏《科学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