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导读答案
《资治通鉴》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绍兴市中考题)

三.阅读《资治通鉴》两则
7.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睿微弱,谓曰对…说
②因相视流涕眼泪
③王导愀然变色曰脸色
④众皆收泪谢之道歉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D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
而单弱如此将和以济!(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中学联盟高三2022年4月考)

山东中学联盟高中名校高三2022年4月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州县多为籓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①,皆倚办于晏②。
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末年兼领,未几而罢。
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
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事虽至细,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
”常言:“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廉,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然惟晏能行之,它人效者终莫能逮。
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
当时权贵,或以亲故属之者,晏亦应之,使俸给多少,迁次缓速,皆如其志,然无得亲职事。
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
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之故吏也。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③,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④免,某月须如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
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始为转运使,时天下见户不过二百万,其季年乃三百馀万;在晏所统则增,非晏所统则不增也。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馀万缗。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赀,通“资”。
这里指计量,估计。
②晏指刘晏,中唐名臣。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内容全,有答案)语段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
二国皆怒而去。
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适:到……去②罢:了结,③讲:和解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军队 )②皆朝.于魏 (朝见、朝拜 )③二国皆怒而去. (离开 )④使.乐羊伐中山 (派、派遣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D )例句:君将安之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
4.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
(二)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整理版]姜鹏的《资治通鉴》导读
![[整理版]姜鹏的《资治通鉴》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f74583ced5bbfd0a79567395.png)
三道问答题(根据讲的东西设置一个角度)第一讲:背景第二讲:开篇特点~第三讲:史记、资治通鉴等的叙事技巧多角度说明曹丕(人不咋的,心眼小);为什么司马光对曹丕那么没有好感还是支持曹丕不是曹植?(更能体现他的正统观)第四讲:纪年、年号与正统之间的联系、有什么变化;司马光对于正统的辩论主要是针对谁的?(考试会考哦)范祖禹编写武则天的时候,观点与之前(司马光)有什么变化?(都有强烈的道德主义立场,范祖禹道德主义倾向更强烈;范祖禹更激进,进一步深化义理化倾向。
司马光比较重视年号传递性,而范祖禹则干脆虚构武后的年号。
范祖禹通过剥夺武周政权的合法性,而表现出与司马光迥然不同的正统观)年号与正统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年号的选择、虚构表达正统的观念。
)宋以前和以后对正统的变化为何要维护正统司马光对正统的辩护针对谁范祖禹对正统的观点,与理学家的联系第五讲:冯道的评价为什么会变化,与观念变迁有什么关系?对冯道现象的看法,生前,五代,宋初与北宋中期的差别,从《资治通鉴》对冯道的评价,谈谈唐宋时期思想变化的轨迹。
生前——五代——宋初——北宋中期:生前~冯道现象正常;宋初;第六讲:对于整个故事背景要怎么理解和解析;《资治通鉴》的叙述和现实之间会存在什么差距?为什么要保留这种差距?目的在于哪里?背景——文官体制对皇帝的约束是软性的,伊霍故事对皇帝产生硬性规范作用。
(昌邑王不一定那么坏,中间还有很多政治斗争的因素。
)司马光宁愿忽略政治斗争的因素也要努力维护霍光,就是因为司马光要通过伊霍故事树立一个正确的政治传统和政治资源,威慑皇帝。
W2333一、编纂背景1、大背景●和西方一样,中国古人一直有“君权神授”的思想。
到了宋朝,古人对自然的认识积累达到了一个高峰,才慢慢从“神性”转变为“理性”。
宋朝前五代战乱,梁、唐、晋、汉、周都是短命王朝,50多年换了14位皇帝。
为了不重蹈覆辙,君王们开始从历史事件中借鉴,吸取教训。
《资治通鉴》也就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
《资治通鉴》导读(2020秋)-张国刚版2020答案XT

第一章单元测试问题:1、《资治通鉴》卷1记载: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棋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这是关于智氏家族立接班人的问题,关于智瑶的特点描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符合实际的:答案:礼贤下士,虚怀若谷问题:2、《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
答案:B编年体问题:3、《资治通鉴》原名•后由蜴名〃资治通鉴負答案:D《通志》:宋神宗问题:4、“三家分晋〃中〃三家〃具体指:答案:A魏赵韩问题:5、智伯联合韩、魏的军队攻打赵氏时,赵襄子选择退守的阵地是:答案:C晋阳问题:6、智、韩、魏联军攻赵时魏国的国都是:答案:A安邑问题:7、〃三家分晋〃事件发生在周天子分封三家卿大夫为诸侯这一事件的多少年之前答案:B50年之前问题:8、下面两段文字出自《资治通鉴》卷1:(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三家联军攻赵,赵)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
〃乃走晋阳。
这是赵氏父子两代卿大夫的政治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答案:C尹穆认为有两种治理方式,一种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另一种是轻徭薄赋培养民力。
问题:9、以下三段文字选自《资治通鉴》卷:L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夫以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赵简子)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其习;求其简,岀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臣光曰:・・・・・・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资治通鉴》大阅读试卷含答案

《资治通鉴》大阅读试卷含答案资治通鉴大阅读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资治通鉴是谁编写的?A. 司马光B. 司马迁C. 司马昭D. 司马炎2. 「开泰之后,天下大治」出自哪一年的资治通鉴?A. 光启元年B. 开宝元年C. 太和元年D. 景德元年3. 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哪个历史事件?A. 安史之乱B. 吴起起义C. 韩起光复汉中D. 刘邦消灭赵国4. 唐太宗是谁的儿子?A. 唐高祖B. 刘邦C. 李元霸D. 李世民5. 宋朝在哪一年灭亡?A. 960年B. 1279年C. 1368年D. 1644年6. 第一部分中历史事件出现的时间顺序是?A. 3-1-4-2-5B. 4-1-3-2-5C. 1-2-3-4-5D. 2-3-1-4-57. 资治通鉴记载了几个朝代?A. 20B. 25C. 30D. 358. 资治通鉴的体例是?A. 缩编体B. 纪传体C. 杂纪体D. 全书体9. 下列哪个朝代没有被资治通鉴记录?A. 东汉B. 南北朝C. 五代十国D. 隋朝10. 「月旦食」是哪个朝代的天文学家所记载?A. 东汉B. 魏晋C. 南北朝D. 隋唐11. 「松柏镇洮南部曲」是哪个朝代的故事?A. 战国B. 魏晋C. 五代十国D. 宋朝12.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在资治通鉴中被称为「黄巢之乱」?A. 安史之乱B. 唐末农民起义C. 周末离乱D. 入侵陕北的异族13. 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时处在什么职位?A. 文渊阁大学士B. 宰相C. 圣人D. 太守14.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没有在资治通鉴中被提及?A. 孔子B. 秦始皇C. 汉武帝D. 刘备15.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出自资治通鉴?A. 败军之将B. 火烧连营C. 临阵脱逃D. 十年突骑第二部分: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简单介绍一下资治通鉴的编纂思想。
2. 资治通鉴的纪传体和时序札记体各是什么?3. 你能从资治通鉴中看到哪些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评价?4. 介绍一下资治通鉴在文化史和政治史上的地位。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1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
②中山:战国时一小国。
③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④趋:快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2)克之(3)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4)亲下堂迎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小题3】你觉得魏文侯是个仁君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小题1】(1)讨伐、攻打(2)攻占、战胜(3)反通返,返回(4)亲自【小题2】刚才任座说的话很是耿直,所以就知道(您一定是仁君)了。
【小题3】(1)不是仁君。
他以仁君自居,喜欢人家奉承他是仁君,听到颂扬便喜,听到批评便怒。
群臣懂得这个理,所以“皆曰仁君”。
魏文侯要的就是这个。
(2)是仁君。
从“怒”到“悦”的神态变化以及“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错误。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资治通鉴》导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在我们几万册的史学典籍中,如果你要挑几部最具代表性的,那必有《资治通鉴》。
但一般读者想把握其中的精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它篇幅巨大,从战国三家分晋开始,到宋代建立之前的陈桥兵变,有1300多年历史,共294卷篇幅。
历史学家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同一件事不同的历史学家会有不同的表述,这就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差异。
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如果只关注它的表面文字,不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层涵义,哪怕读得滚瓜烂熟,也不见得会了解这部书。
对于《资治通鉴》,以往大概有这么三种读法。
第一种,训蒙童的读法。
周一良先生小时候,他父亲给他制定过一份日课,其中就有点读《资治通鉴》的内容。
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一些私塾中。
这样读《资治通鉴》,除了了解基本历史,主要是通晓句读。
以前的书籍,一般没有句读,小孩儿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自己点断。
今天复旦有些单位训练研究生,也还在用这种方法练习古文阅读能力。
这当然是《资治通鉴》最简单的读法。
第二种读法,也是大部分普通读者的读法,就是通读《资治通鉴》,藉以了解宋朝以前的历史。
我在学校和社会上讲过很多次《资治通鉴》,每次都会激起一些听众的兴趣。
很多听众就会去买一套《资治通鉴》,但是一般读一段时间就会找到我说,太难了,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继续读下去。
读古文的过程本身就很困难,一般读者读《资治通鉴》就是一页页往下翻,再一看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有二十册,就着急,恨不得一下看掉半本。
大家算一下,这样读,即便能坚持一天读一卷,读完294卷至少也得294天。
但这样阅读的效果不会太好,人脑的记忆功能有限,吸收新知识过快就容易忘掉旧的,看掉第二本就忘了第一本。
除非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把《资治通鉴》翻来覆去读,否则很难通过这条途径掌握中国古代历史。
而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反反复复地阅读《资治通鉴》中某一段内容,显然不太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已完成1单选题】《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A、纪传体B、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D、纲目体我的答案:B2【单选题】“史学两司马”指的是?()A、司马迁、司马光B、司马迁、司马相如C、司马相如、司马光D、司马相如、司马懿我的答案:A3【判断题】梁启超称《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
()我的答案:√1.1.2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赵匡胤称帝之前是什么身份?()A、北汉禁军将领B、地方军阀C、北汉宗室D、后周禁军将领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2【单选题】以下哪个不属于宋太祖结束武人政治的策略?()A、收夺武将权力B、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政的管控C、鼓励武将饮酒D、加强禁军力量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3判断题】五代时期的混乱可溯源至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
()我的答案:√1.1.3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与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更注重和哪类群体结盟?()A、文人B、武将C、外戚D、宦官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2【单选题】科举制从哪个时代开始成为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3【判断题】在唐朝,只要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
()我的答案:×1.1.4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在被定名为《太平御览》之前,这部书叫什么?()A、《太平广记》B、《太平寰宇记》C、文苑英华》D、《太平总类》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2【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不是编纂于宋太宗时期?()A、《太平广记》B、《太平御览》C、《册府元龟》D、《文苑英华》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3【判断题】为宣传宋真宗认真读书的事迹,宋代文臣编造了“苍鹤来朝”的故事。
()我的答案:×1.2.1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关于《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的关系,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资治通鉴》是《册府元龟》的续编B、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看,《册府元龟》的编纂可以被视为是《资治通鉴》成书的铺垫C、两部书都曾初名《历代君臣事迹》D、两部书都致力于以史为鉴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2【单选题】以下关于《册府元龟》的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是一部长达千卷的大类书B、和《太平御览》一样包罗万象C、是宋初四大类书之一D、编成于宋真宗时期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3【判断题】《册府元龟》的特点与宋真宗作为继承型君主的身份有很大联系。
()1.2.2已完成成绩: 100.0分1 【单选题】以下那个历史事件,可以在《资治通鉴》中找到?()窗体顶端A、齐桓公“尊王攘夷”B、汉武帝征伐匈奴C、李白创作诗歌D、赵匡胤“陈桥兵变”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窗体底端2 【单选题】《资治通鉴》的书名是谁取的?()窗体顶端A、宋神宗B、司马光C、宋真宗D、赵普我的答案:A 得分: 33.3分窗体底端3 【判断题】《资治通鉴》没有提到杜甫的姓名。
()我的答案:×1.2.31【单选题】以下哪个不是《资治通鉴》的成书背景?()A、文治导向的确立B、人们相信“以史为鉴”C、当时人读不到《史记》、《汉书》D、宋朝政府整理、编纂书籍的传统我的答案:C2【判断题】对现状的思考会影响司马光看待历史的眼光。
()我的答案:√1.3已完成成绩: 66.7分1【单选题】以下哪个因素不是《资治通鉴》难以独立完成的原因?()A、需要大量的稀有图书、档案资料B、需要大量的人力C、需要大量的物力D、司马光对自己的史学能力缺乏自信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2【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从司马光童年时代开始就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A、《左氏春秋》B、《资治通鉴》C、《册府元龟》D、《史记》我的答案: D3【判断题】苏轼首先向世人讲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1.4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是错误的?()A、司马光早年作品《历年图》很可能是《资治通鉴》的提纲B、《资治通鉴》前八卷的初稿在宋仁宗时期就变编成了C、《资治通鉴》蕴含了司马光对当前政治的思考D、苏轼也参与了《资治通鉴》的编修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2【单选题】哪位皇帝把《资治通鉴》的编修变成了官方行为?()A、宋真宗B、宋仁宗C、宋英宗D、宋神宗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3【判断题】《资治通鉴》大部分内容是司马光居住洛阳期间定稿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判断题】《资治通鉴》所有编修工作是从宋英宗继位以后才开始的。
()我的答案:×2.1已完成成绩: 80.0分1【单选题】以下哪部著作不是用来解释《春秋》的?()A、《公羊传》B、《谷梁传》C、《左传》D、《邺侯家传》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2【单选题】关于《左传》和《春秋》的关系,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左传》的叙事上限超出了《春秋》的范围B、《左传》的叙事下限超出了《春秋》的范围C、《左传》是接着《春秋》往下写的D、很多学者认为《左传》是用来解释《春秋》的我的答案:A得分: 0.0分3【单选题】以下哪种关于《春秋》的说法是错误的?()A、被中国古人认为是编年体史书的滥觞B、以鲁国国君在位情况为纪年标志C、是《资治通鉴》的续写对象D、共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242年历史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4【判断题】《左传》中提到的荀瑶是知伯的下属。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左传》记载了孔子的去世。
()我的答案:√2.2已完成成绩: 60.0分1【单选题】在司马光看来,晋文公不敢违抗周襄王的基本原因是什么?()A、周襄王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B、晋国已经开始衰弱C、礼法仍然具有约束力D、其他实力派诸侯的反对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2【单选题】《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介绍三家灭智伯?()A、司马光忘了B、为了突出对破坏秩序的周天子的批判C、为了突出对三家诸侯的批判D、为了丰富《资治通鉴》的文学色彩我的答案: C3【单选题】关于《资治通鉴》的第一句话,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通观下文,《资治通鉴》采取了倒叙法B、这句话缺少主语C、这句话抄自《左传》D、这句话暗含批判意义我的答案:B4【判断题】古人所说的“代德”,指的是新君即位。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三家分晋是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标志性事件。
()我的答案:√2.3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智伯行水时,和魏桓子、韩康子的相对位置,从左至右应该是()。
A、魏桓子、智伯、韩康子B、韩康子、智伯、魏桓子C、智伯、魏桓子、韩康子D、智伯、韩康子、魏桓子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2【单选题】《资治通鉴》为什么用倒叙法补充三家灭智伯的故事?()A、《左传》的结尾相衔接B、为三家分晋作铺垫C、补充司马光遗忘的段落D、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3【单选题】智果反对立荀瑶为嗣的核心理由是什么?()A、荀瑶无能B、荀瑶无德C、荀瑶长得丑D、荀瑶缺乏行动力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4单选题】故事里提到的安邑,属于哪个家族?()A、智氏B、魏氏C、韩氏D、赵氏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5【单选题】故事结尾提到的辅果是谁?()A、辅国B、智国C、智果D、絺疵我的答案:C2.4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司马光根据哪部典籍编写了赵氏立嗣的故事?()A、《史记》B、《韩诗外传》C、《左传》D、《战国策》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2【单选题】通观《资治通鉴》中三家灭智伯的故事以及司马光的人才论,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哪个做人道理?()A、可以接受才能缺陷,不能接受品德缺陷B、人无完人,无论“才”还是“德”,都不能过于苛求C、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时候可以牺牲品德D、只要有品德,才华不重要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3【单选题】关于《史记》中赵氏立嗣的故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强调了赵毋䘏的品德B、强调了赵毋䘏的才能C、强调了赵毋䘏的外貌D、强调了赵毋䘏的勇敢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4【判断题】司马光认为,用人之术,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根据“才”和“德”两条标准,司马光把人分为圣人、愚人、通人、小人四种。
()我的答案:×3.1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关于司马光的基本政治思想,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司马光极力维护秩序本身B、维护秩序意味着维护君主专制C、司马光是专制政体的拥护者D、秩序必须服从君主的需求我的答案:A得分: 50.0分2【判断题】司马光反对“民为贵”的说法。
()我的答案:×3.2.1已完成成绩: 80.0分1【单选题】根据《资治通鉴》的描述,崔琰等人支持曹丕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A、曹丕有才华B、曹丕是嫡长子C、曹丕有品德D、曹植不诚实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2【单选题】在曹氏四兄弟中,崔琰与谁的关系最近?()A、曹丕B、曹彰C、曹植D、曹熊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3【判断题】曹丕最初的竞争对手是曹昂。
()我的答案:√得分: 0.0分4【判断题】曹植因写了《七步诗》而深受曹操的喜爱。
()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资治通鉴》经常使用倒叙法叙事。
()我的答案:√3.2.2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通过对《资治通鉴》相应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察觉到,在魏王继承人争夺战中,司马光支持谁?()A、曹丕B、曹彰C、曹植D、曹熊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2【单选题】通过对曹丕、曹植正面竞争的描述,《资治通鉴》暗示了曹丕具有以下哪种个性特点?()A、品德高尚B、善于伪装C、才华横溢D、宽宏大度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3【判断题】就为人而言,《资治通鉴》的作者对曹丕表示欣赏。
()我答案:×得分: 20.0分4【判断题】通观整篇“魏以五官中郎将丕为太子”章,《资治通鉴》在对待曹丕的问题上,体现出一种无可调和的矛盾性。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文中曹操的语言“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我的答案:√3.3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关于萧公权、柏杨对司马光政治思想的解读,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准确解读了司马光的核心思想B、准确指出了司马光思想上的缺陷C、把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投射到对司马光的解读中D、建立在全面检阅司马光著作的基础上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2【单选题】司马光支持曹丕的本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