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大学日语MTI翻译硕士考研经验必看

2015年北京大学日语MTI翻译硕士考研经验必看

打通信息渠道——找学姐学长的问题。
由于没有北大MTI日语方向的任何内部信息,所以前期就报了一个新祥旭的一对一辅导。给我上课的老师正好是日语MTI考研状元,虽然学费有点贵,但觉得还是挺值得的。

MTI初试除了考政治,还会考基础日语,日语翻译,百科知识和中文写作。
基础日语——语法很重要
我最没话语权,因为人家都考了八九十,就我一个人考了78。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次北大的基础日语,整张试卷就是50几道选择题。阅读理解倒是没有太大问题,就是前面基本上考的都是语法题!语法题,是我7,8月份复习基础日语时,涉及的最少的一部分。而且由于网络上流传的北大MTI的回忆贴特别少,所以我后来只能拿北二外的试卷练笔。北二外的基础日语特别正常,假名写汉字汉字写假名、外来语翻译、文章翻译、作文什么的,导致我拿到那张满是语法选择题的北大试卷时,彻底傻了眼。所以复习时,语法太重要了,二级一级语法要好好看。当然词汇同样不能放弃。
日语翻译——坚持练习保证手感
分成2部分,第一部分是单词的日翻汉汉翻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日汉互翻。
单词部分,单词都比较新,我记得我考到的有洗钱,航母,硅谷,微博什么之类的热门新词,在这一点上,我自己觉得盲目地看NHK新闻或者朝日新闻没有什么帮助,因为这些单词大多数与中国有关,所以我自己通过在各大网站的搜索总结了各种新词、词汇,很幸运,这份词汇里,包括了许多经常出现在试题中的单词。拿个小本子,把这些单词都积累下来,最后冲刺的时候,反复背上几遍,记忆效果还不错。
第二部分的文章的日汉互翻,就没有什么巧可以讨,必须实打实地练。我采用的就是新祥旭学姐推荐给我的《日语笔译实务三级》,《日语笔译实务二级》,每天都要坚持做日翻汉汉翻日,其中法律等的特别专业的那几个版块,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暂时跳过,但是千万不要误以为北大文学气息浓,翻译文章会考文学多一点,它反而会考政治类文章,社科类文章,文学性文章会考,但也不难。我记得去年就考了核电站建设问题,中日政治关系,长假出行难等文章的翻译。
在准备MTI的半年过程中,有些环节,比如单词积累什么的,或许可以今天不做明天做,但是文章翻译这一块,最好每天都练练,正如新祥旭学姐所说的,保持手感。如果可以的话,给自己设计一个记忆曲线,比如三级这本书上有10个章节,最好不要12345678910连续做完后,再回去统一记忆一遍,那

样费时间,还不方便记忆,最好是12314523467856791089这样的顺序;等到最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但是二级还没做完的话,要摆正心态,告诉自己,重要的不是我做了多少练习,而是我记住了多少,手感能否保持亢奋,所以按照自己的PACE,能翻多少就翻多少,决不强求,也不因为书没做完而自乱正脚。有了这种看到文章自然而然就翻绝不害怕的手感,我觉得文章翻译就没什么可怕的。

百科知识和中文写作——关注国内话题
这一部分我挺虚的,因为这种完全没有范围的试卷,遇到什么题目比较看运气。百科知识就是考名词解释,给你25个词,让你用2到3行的句子来解释,我那时考了什么文心雕龙,山海经,郦道元,红巾军,芥川龙之介啥的,但总体方向是,会考什么《中国文化概论》里的一些名词,日本文学或者地理的一些名词,欧美文化历史文学相关名词,但是考中国的最多,日本方面其次,欧美方面最少,我在这方面整理了一些资料。这一块,不是光看光背就能解决的,因为百科知识实在太多,总不能拿自己脑子当百度百科用吧,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遇到一个词,就摘在自己的笔记本里,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成50到100字左右的名词解释,背诵时,最好也采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曲线。
中文写作部分,分成应用文写作和800字文章写作。应用文写作就看复旦大学出版的《应用文写作》,里面有许多应用文格式,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例文太少,所以要看例文,就要用强大的百度文库,到最后复习时,每看到一个应用文题型,脑子里就过一遍格式,只要格式正确,会说中国话的人都会写吧。800字文章,就像高考写作一样,高考写作离题的人没什么可说的。自己估摸着吧。不过应该不用再引用什么苏轼李白辛弃疾了吧。

关于面试,在新祥旭参加了3天的面试课程,前2天主要是针对北大日语的面试流程、礼仪、口语演练、自我介绍等。后面是新祥旭专门安排了3个北大的师兄师姐组成的面试团队,专门一对一仿真面试演练。经过3天的培训,对面试也不再恐慌。这里只陈述一下面试的相关准备,面试的老师每年基本上都有所变化,最好在复试之前咨询相关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研后感想:
考研真的是个艰辛的过程。但是,我觉得自己运气特别好,这半年里,不仅遇新祥旭热心的学姐,给我提供大量经验,还在考研的那个小圈子里认识了志同道合的研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