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二《李白诗三首》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7 诗三首 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3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芙.蓉(fú) 羁.鸟(jī) 子衿.(jīng) 可掇.(duō) B .暧.暧(ài) 吐哺.(bǔ) 三匝.(zā) 守拙.(zhuō) C .樊.笼(fán) 依.依(yī) 喧.鸟(xiān) 后檐.(yàn) D .兰泽.(zhé) 故渊.(yuān) 呦呦.(yōu) 俗韵.(wèn) 解析:A 项,“衿”应读jīn。
C 项,“喧”应读xuān,“檐”应读yán。
D 项,“泽”应读zé,“韵”应读yùn。
答案:B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俗韵.(气质,本性) 羁.鸟(束缚) B .荫.后檐(遮蔽) 罗.堂前(排列) C .暧暧..(昏暗,模糊) 墟.里(村落) D .枉用相存.(存在) 契阔谈.(宴饮) 解析:D 项,“存”,问候,怀念。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对酒当.歌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B.⎩⎪⎨⎪⎧ 但为君故.故.遣将守关者C.⎩⎪⎨⎪⎧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请息交以绝.游 D.⎩⎪⎨⎪⎧还顾.望旧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解析:A 项,对着/方、值。
B 项,缘故/所以。
D 项,回头看/拜访。
C 项,“绝”都当“断绝”讲。
答案:C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而离居B.人生几何C.沉.吟.至今D.误落尘网..中解析:“尘网”古今都是指尘世的罗网。
A项,“同心”古义指感情深厚;今义指齐心。
B项,“几何”古义指多少;今义指几何学。
C项,“沉吟”句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指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答案:D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解析:B项虽然两句分别有双音词“青青”和“悠悠”,但两句语意上非并列或相反关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答案】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答案】C(A.辟—譬,B.攸—悠,D.—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其事,表现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
【诗歌】《李白诗三首》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

4李白诗三首一、基础巩固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荡漾熊咆龙吟扪参历井曲折莹回B.崔嵬一夫挡关摧眉折腰磨牙吮血C.峥嵘雄飞雌从蓬莱文章迷花琦石D.层巅青冥浩荡魂悸魄动畏涂巉岩解析:A项,莹—萦;B项,挡—当;C项,琦—倚。
答案:D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下)B.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C.列缺..霹雳(指闪电)D.忽魂悸.以魄动(心惊,心跳)解析:A项,倾:倾倒。
答案:A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云青青兮欲雨.A.栗深林兮惊.层巅B.猿猱欲度愁.攀援C.虎鼓.瑟兮鸾回车D.侧身西.望长咨嗟解析:“雨”是名词用作动词,下雨;C项,“鼓”也是名词用作动词,演奏。
A项,“惊”是使动用法,使……害怕;B项,“愁”是为动用法,为……发愁;D项,“西”是名词作状语,向西。
答案:C5.李白的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主要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通过奇特的构思来表现,诗中构思出一场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极富浪漫色彩。
B.主要是通过丑恶的现实与光明的梦幻进行鲜明对比来表现的。
C.全诗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
D.主要是通过诗的形式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句型多变、节奏缓急等方面来表现的。
解析:B项,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文章并没有用“丑恶的现实与光明的梦幻”进行对比。
答案:B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4)人生在世不称意,。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答案:(1)势拔五岳掩赤城(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明朝散发弄扁舟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2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分卷I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0分,共24分)1.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还顾望旧乡眷顾。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礼遇。
D.少无适俗韵情趣,韵致。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B.慨当以慷C.不用,则以纸帖之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乌鹊南飞B.榆柳荫后檐C.鼓瑟吹笙D.天下归心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5.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忧伤以终老②人生几何③譬如朝露④沉吟至今⑤枉用相存⑥开荒南野际⑦依依墟里烟⑧复得返自然A.①④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⑥⑧D.②③⑤⑦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暧暧(ài)迢迢(tiáo)呦呦(yōu)B.机杼(zhù)羁鸟(jī)阡陌(qiān mù)C.擢升(zhuó) 吐哺(bǔ) 三匝(zhā)D.衣衿(jīnɡ)掇取(duō)脉脉(mò)分卷II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0小题,每小题3.0分,共0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0小题,每小题4.0分,共0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0小题,每小题4.0分,共0分)五、语言表达(共2小题,每小题4.0分,共8分)7.请根据《涉江采芙蓉》中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 )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3)何时可掇( )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5)羁鸟恋旧林( )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 )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二、阅读与品味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2.7诗三首新(1)

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知识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几何几何:怎么样B.采之欲遗谁遗:遗留C.忧伤以终老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D.何以解忧何以:为什么C(A项应解释为“多少”,B项应解释为“赠送”,D项应解释为“凭什么”)2.请默写出《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赶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诗句。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现了诗人渴望多纳贤才的博大胸襟。
请你也写出几句这样的名言名句。
示例:①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天空可以包容一切,而人心可以包容天空。
⑤世界上最浩翰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翰的是天空,但比天空更为浩翰的是人的心胸。
⑥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谏逐客书》)4.曹操在《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暂。
请你围绕“人生”写几个比喻句,表达出你对人生的看法,只要与“人生”有关即可。
示例: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源远流长;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
阅读理解与欣赏(一)归园田居(其一)五首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性本爱丘山性:天性、本性B、池鱼思故渊渊:河流C、暧暧远人村暧暧:温暖D、依依墟里烟墟:废墟A(B项应解释为“深水”,C项应解释为“昏暗、模糊”,D项应解释为“集市”)6.文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语文版语文高一备课参考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练习2.4 李白诗三首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咨嗟.(jiē) 鱼凫.(fú) 蓬莱.(lái) 弄扁.舟(biǎn ) B .瀛.洲(yín ɡ) 崔嵬.(ɡuǐ) 抚膺.(yīnɡ) 谢公屐.(jī) C .訇.然(hōnɡ) 渌.水(lù) 飞湍.(tuān ) 争喧豗.(huī) D .剡.溪(shàn) 扪参.(shēn ) 猿猱.(náo) 殷.岩泉(yìn) 解析:选C 。
A .“扁”读“piān ”;B .“嵬”读“wéi ”;D .“殷”读“yǐn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向天横.(遮断) 势拔.(超出)五岳 B .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清越)猿啼 C .列缺.(缺少) 鸾回.(运转)车 D .觉.(睡觉)时之枕席 向来..(助词,不译)之烟霞 解析:选A 。
B .因:依据;清:凄清。
C .列缺:闪电。
D .觉:醒;向来:往昔,这里指刚才的梦境。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无他,但.手熟尔 ⎩⎪⎨⎪⎧③烟涛微茫信.难求④无益于俗,不信.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选C 。
但:①只,仅;②只是,不过。
信:③确实,实在;④相信。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 .连峰去.天不盈尺 古:距离 今:到某地去 B .脚著.谢公屐 古:穿 今:写作C.所守或.匪亲古:倘若今:表选择的连词D.熊咆龙吟殷.岩泉古:盛大今:形容雷声解析:选D。
殷,古:此处作动词用,震动。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所写,时距其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下面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解析:选D。
D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
李白诗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2.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总叹一句,是为引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扪参历井。
3.作者写“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时间是说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这么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足见蜀道之难行。
这样时空杂糅,烘托蜀道的难行。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夸张手法、衬托手法。
诗人紧扣“高”“危”,用夸张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巉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山高得连黄鹤也飞不过,猿猴也愁于攀援。
同时又借“鹤”“猿”来侧面衬托,暗写人行走之难。
二、语言运用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是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请你用一段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能力。
答题时,一要紧扣所给的语句,二要注意“散文化”语言的运用。
答案:原始森林荒寂、凄清,只听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芜的山林之间。
清凉的夜晚,月儿苍凉、悲惨,只听到杜鹃啼血的哀鸣,令人愁思绵绵。
呵,这荒凉的空山!6.按要求修改下文画线的语句。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组成他精神的马队。
他不在意中原已有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
洞庭烟波,赤壁的风云,猿啼蜀道,江河浩浩荡荡,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1)修改两处语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改不连贯的语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已有”这一动词短语充当定语必须加“的”字。
②“大唐诗坛”前缺一个动词“给”。
(2)原句的连贯性不好,通过保持句式的统一达到连贯。
答案:(1)①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②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2)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咨嗟.(jiē) 鱼凫.(fú) 蓬莱.(lái) 弄扁.舟(biǎn ) B .瀛.洲(yín ɡ) 崔嵬.(ɡuǐ) 抚膺.(yīnɡ) 谢公屐.(jī) C .訇.然(hōnɡ) 渌.水(lù) 飞湍.(tuān ) 争喧豗.(huī) D .剡.溪(shàn) 扪参.(shēn ) 猿猱.(náo) 殷.岩泉(yìn) 解析:选C 。
A.“扁”读“piān ”;B.“嵬”读“wéi ”;D.“殷”读“yǐn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向天横.(遮断) 势拔.(超出)五岳 B .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清越)猿啼 C .列缺.(缺少) 鸾回.(运转)车 D .觉.(睡觉)时之枕席 向来..(助词,不译)之烟霞 解析:选A 。
B.因:依据;清:凄清。
C.列缺:闪电。
D.觉:醒;向来:往昔,这里指刚才的梦境。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无他,但.手熟尔 ⎩⎪⎨⎪⎧③烟涛微茫信.难求④无益于俗,不信.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选C 。
但:①只,仅;②只是,不过。
信:③确实,实在;④相信。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错误的一项是()A.连峰去.天不盈尺古:距离今:到某地去B.脚著.谢公屐古:穿今:写作C.所守或.匪亲古:倘若今:表选择的连词D.熊咆龙吟殷.岩泉古:盛大今:形容雷声解析:选D。
殷,古:此处作动词用,震动。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独坐敬亭山[注]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所写,时距其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
5.历代诗评家均称赞前两句诗中“尽”和“闲”二字用得好,你同意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锤炼字词的能力,实际上仍要从诗歌形象入手,仍需要从表达技巧层面上分析。
从注释和学生已有的对李白背景知识的了解中可知:诗人在“赐金放还”后的十年中,长期漂泊,饱尝生活的艰辛,看透了世态炎凉,必然对现实人生不满。
这样在学生眼前浮现的应该是孤独落寞的诗人形象,而“尽”和“闲”不就是对这种形象的凸现吗?再从表达技巧上看,写“飞尽”和“去闲”,这两种外界的动景不就是对诗人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反衬吗?答案:同意。
“尽”与“闲”二字把读者引向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喧闹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清净,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格外清幽。
这是动中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6.“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你能感受到诗人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情感吗?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情景交融手法的理解能力。
这首诗缘情生景,对景色的描写打上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烙印。
这正是由于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情感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结果。
解答此题既要恰当地分析景色描写,又要恰当地分析感情。
答案: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留下独坐在山上的诗人。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山有情,更显人之无情。
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
(答出横遭冷遇、处境寂寞凄凉等亦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7.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