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五课时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课时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十课时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

少好学,习《尚书》。

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

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

从击青犊①于射犬②,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

光武传召复曰:“吏士皆饥,可且朝饭。

”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

诸将咸服其勇。

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

复伤创甚。

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

果然,失吾名将。

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复病寻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

光武即位,拜为执金吾,封冠军侯。

建武二年,更始郾王尹尊及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

帝召诸将议兵事,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曰:“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

”帝笑曰:“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大司马当击。

”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度五社津击郾,连破之。

月余,尹尊降,尽定其地。

【注】①青犊:当时一支起义军。

②射犬:地名,今河南武陟县西北。

7.下列名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A.良曰:“长于.臣。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C.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D.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

”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

”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

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②。

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

(《淮南子·道应训》)【注】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

2019年湖北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9年湖北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9年湖北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A. 臣闻之,天下之大义也。

B.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B.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答案:(1)A. 义:正义,道义。

B. 廷:朝廷。

(2)A. 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的百姓就会接近于安居乐业了。

B. 况且天下并不是弱小的,雍州的土地,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都是自然形成的。

2.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张三、李四和王五。

(2)文章的主题是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解下列方程:x^2 - 5x + 6 = 0答案:x = 2 或 x = 32. 证明下列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x,有x^2 + y^2 ≥ 2xy答案:证明:根据基本不等式,我们有 (x - y)^2 ≥ 0,展开得 x^2 - 2xy + y^2 ≥ 0,即x^2 + y^2 ≥ 2xy。

三、英语试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rrect?A. He is one of those students who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B. He is one of those student who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答案:A2. 阅读理解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Question: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答案: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in achieving success.以上为2019年湖北高考部分试题及答案的word版排版示例。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三课时(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三课时(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二十三课时(含解析)不分版本第二十三课时模块二:在语境中区分特殊句式和用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那么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假设之矣,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或:有的人B.十日寒.之寒:使……寒C.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寒:给……泼冷水D.小数.也数:技艺※【答案讲评】A (或:同“惑〞,“对……感到疑惑〞,意动用法。

)2.以下句子,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C.惟弈秋之为听D.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答案讲评】C (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判断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如有萌焉何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感到疑惑啊。

(完整word版)2019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详解.docx

(完整word版)2019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详解.docx

1二、本大题共6 小题,共 26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 11 题。

(共 19 分)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

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

十年,数之纪也。

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 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

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尤!又曰:“天之所弃,不其。

”愈甚乎哉!吾无取乎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注:【 1】伯阳父:周朝大夫。

【 2】澒洞轇轕:弥漫无广深。

7.下列句中加点的解,不正确的一是( 3 分)①不概于圣概:大略②不得由中庸以人舜、之道由:沿着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④是乎与我乎:于何、怎么会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腐⑥抑人事乎抑:是⑦吾既于前矣既:既然⑧不有他乎:途径、原因A.①⑦B.②⑧C.③⑥D.④⑤7.A 本考文言和虚。

,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和常的,同要合具体的境推断字的意思。

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12分,每小题3分)(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

祖脩,有名魏世。

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

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

”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

”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或有助之者,不听。

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

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

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

”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

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

”因执手涕泣而去。

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

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

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

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

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

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普通高中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25 Word版含答案

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普通高中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25 Word版含答案

阅读与表达(二十五)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之前,汉字书写以朱砂书、漆书、墨书并举,所用的研磨器,虽无典籍与系统的考古发掘实物可考,但据推测,其形制基本延续史前。

从史前直至夏商周秦四代,人们就地取材,选择自然、适用的石块充当研磨器,没有在原石基础上进行磨制加工或刻制纹饰。

因此,根据目前所知的文字资料与考古发现,只能认定汉以前的砚或研尚处于萌发期,尽管其历史年代远远长于砚的成熟期。

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中的有关记载表明,西汉时,通常意义上的砚已经完全形成。

砚之形成与命名,乃为砚之性质所定。

汉末训诂学家刘熙于《释名》(卷六)中将砚之性质概括为:“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

”无论以研石压研抑或直接以墨条研磨,形式不同,其结果均以“研”之外力推动,使墨“和濡也”。

刘熙此话言明研墨之工具与行为,于汉时已成定制。

汉代班固在《汉书·薛宣传》中说:“(薛宣)下至财用笔砚,皆为设方略,利用之,省费,吏民称之。

”汉代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载:“正月砚冻释,命童幼入小学篇章。

十一月砚冻,幼童读孝经论语。

”从上述典籍可以看到,砚在汉时已为日常所用。

汉人制砚不仅在完全意义上完善了砚的整体功能,而且在前人研磨器所具有的使用功能和“下意识”利用美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让砚具有美的欣赏功能。

汉砚已由过去单纯实用及就地取材、随形而用,步入工艺制造行列。

这是个质的飞跃。

从形状上看,汉砚有两种类型。

一是饼形砚,即由汉代之前的自然扁平形研磨器变为磨制较为规范的圆饼形砚,上附研石。

个别砚立面还雕刻有纹饰,有的砚底有字款。

二是板砚,即以长方形薄石板做底,再配以石研钮或陶研钮。

东汉时期,饼形砚发展为砚上配圆雕盖、砚身雕三只附足的砚形。

汉三足砚乃为有足砚之发端。

西汉时,墨锭尚未出现,墨呈颗粒状或饼状、丸状,研墨时将墨丸置于砚中,以研石压磨碾碎,因而西汉石砚沿袭先秦,多带有研石。

东汉开始出现松塔形墨,直接用手持墨即可研磨,研石从此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新高考把关练(wd无答案)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新高考把关练(wd无答案)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新高考把关练(wd无答案)一、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第十九课时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第十九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九课时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氏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命之以诳,此吾所以
..悲也。

”王乃使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3.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A.奉而献之.厉王
B.遂命曰“和氏之.璧”
C.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D.武王使玉人相之.
4.下列与例句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A.乃入见,问:“何以.战?”
B.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皆以.美于徐公
5.下面各句与“此吾所以
..悲也”中“所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A.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第十九课时1.C 2.C 3.B 4.D 5.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时训练(8个大题,选文言语段8段)第二十五课时模块一: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一)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

章和二年,(1)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

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

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训曰:“不然。

(2)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

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

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由是湟中诸胡皆言:“(3)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

”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注】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

迷吾,部族首领。

(1)译文:(2)译文:(3)译文:(二)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

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

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1)“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

数以此非诮高祖。

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2)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

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

(3)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

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

高祖遣杜重威逆之。

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选自《新五代史·安重荣传》,有删改)(1)译文:(2)译文:(3)译文:(三)辙闻之,物之所受于天者异,则其自处必高,自处既高,则必趯然有所不合于世俗。

盖猛虎处于深山,向风长鸣,则百兽震恐而不敢出。

松柏生于高冈,散柯布叶而草木为之不殖。

非吾则尔拒,而尔则不吾抗也。

(1)故夫才不同则无朋,而势远绝则失众;才高者身之累也,势异者众之弃也。

昔者伯夷、叔齐已尝试之矣,与其乡人立,以其冠之不正也,舍而去之。

夫以其冠之不正也,舍之而去,则天下无乃无可与共处者耶?举天下而无可与共处,则是其势岂可以久也?(2)苟其势不可以久,则吾无乃亦将病之,与其病而后反也,不若其素与之为善也。

伯夷、叔齐惟其往而不反,是以为天下之弃人也。

以伯夷之不吾屑而弃伯夷者,是固天下之罪矣。

(3)而以吾之洁清而不屑天下,是伯夷亦有过耳。

(1)译文:(2)译文:(3)译文:模块二:翻译下列含有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的句子(四)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

不数年,遂能裒然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1)不幸复诎于不己知。

(2)不予愚而从之游,(3)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

(1)译文:(2)译文:(3)译文:(五)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

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1)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即子产)也惑之。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3)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1)译文:(2)译文:(3)译文:(六)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

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

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

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1)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

允谏曰:(2)“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3)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

”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1)译文:(2)译文:(3)译文:(七)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其声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1)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2)异哉,是鼠之黠也!(3)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4)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5)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乌在其为智也?”(1)译文:(2)译文:(3)译文:(4)译文:(5)译文:(八)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1)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2)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

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3)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4)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

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5)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1)译文:(2)译文:(3)译文:(4)译文:(5)译文:第二十五课时(一)(1)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

(2)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

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恩德和信誉不够丰厚。

(3)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这才能够与父母团聚。

(二)(1)让偌大的中原大国屈服来尊重蛮夷之邦,困厄凋敝的百姓,满足贪得无厌的欲望,这是晋国子孙万代的耻辱啊!(2)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

(3)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安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安重荣同时受损。

(三)(1)因此,才情不一样就没有同类,势相疏远隔绝就会脱离众人。

(2)如果这种势头不能长久,那么我恐怕也将对这种势孤表示担忧,与其等到势孤之后再去改变,不如现在就用一颗平常心与别人相处。

(3)但是只顾及自己的高洁而不屑与众人为伍,这样伯夷也有过错啊。

(四)(1)不幸又由于(考官)不了解自己而落第。

(2)他不认为我愚蠢,而同我交游。

(3)曾经对我说起他父母(望子成龙)的想法,并认为在乡亲面前感到惭愧,所以不能回家。

(五)(1)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有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您收很重的贡品。

(2)我听说掌管国家事务的君子,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美名。

(3)有了根基就不致垮台,您不应当致力于这件事吗?(六)(1)“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田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2)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

(3)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用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是这种结果。

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

(七)(1)这只老鼠被关起来因而不能离开啊。

(2)这老鼠的狡猾真是不同寻常啊!(3)(老鼠)被关在箱子里,箱子坚硬,不能够打出洞来。

(4)所以(老鼠)在不能够咬的地方咬,用声音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用装死的假相求得逃脱。

(5)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却突然被一只老鼠所役使。

(八)(1)人们认为他生命垂危,不肯收留他。

(2)我不幸得了病,没有谁肯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我希望能借用您家的床让我住下来。

(3)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本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4)李疑当着范景淳的面打开袋子,登记数目并封存起来作了标记。

(5)人们因为这些事称赞李疑的名声,士大夫们都喜欢和李疑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