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鹿 音乐教案.pdf
《大鹿》小学音乐教案

《大鹿》小学音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歌曲《大鹿》。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大鹿》的旋律和歌词,能准确地演唱出来。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歌曲中动物的形象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唱形式表现歌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词单、合唱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大鹿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教师讲述故事,学生聆听,互动提问。
2. 歌曲学习:a. 教师播放歌曲《大鹿》,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b.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
c.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d.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改进。
3. 歌曲演唱:a.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声部的和谐。
b. 分组进行合唱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c. 全班合唱,展示学习成果。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
b.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c.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大鹿》2. 歌曲作者:佚名3. 歌曲旋律:五线谱4. 歌词:逐句展示5. 教学重点:节奏、音高、合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跟着歌曲《大鹿》的伴奏,独立完成歌曲演唱。
答案: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2. 拓展作业: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声,模仿并创作一首关于动物的歌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节奏和音高掌握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个别辅导。
大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大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感受《大鹿》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跟上节奏演唱。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集体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耐心、自信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音乐播放设备、歌谱、画有大鹿的图片、小动物手偶。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画有大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大鹿的特征。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大鹿》歌曲,教唱旋律和歌词,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
3. 歌曲演唱: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教师纠正音准和节奏。
4. 歌曲表演:教师带领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可以使用小动物手偶增加趣味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歌曲演唱,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歌曲内容融入幼儿园环境,如布置动物主题墙面。
3. 区域活动:在音乐区设置《大鹿》歌曲的哼唱和动作表演环节。
五、活动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歌曲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音准和节奏感。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演唱《大鹿》的情况。
3.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如动作表演、哼唱歌曲等。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音乐活动室的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干扰。
2. 在教唱歌曲时,注意观察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及时纠正错误。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歌曲演唱和动作表演,培养自信心。
4. 注意歌曲演唱和动作表演的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七、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大鹿》歌曲。
2. 歌谱:《大鹿》歌曲的乐谱,用于教学和演唱。
3. 画有大鹿的图片:用于导入和装饰音乐活动室。
4. 小动物手偶:用于歌曲表演,增加趣味性。
5. 亲子共育活动指南:用于家园共育环节。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画有大鹿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 学习歌曲:教唱《大鹿》歌曲,讲解旋律和歌词。
3. 歌曲演唱: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教师纠正音准和节奏。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大鹿》(小班下音乐教案《大鹿》)一、教材分析1. 课本内容:教材《音乐教材》第二册,第4课《大鹿》。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大鹿》这篇音乐作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教学歌曲《大鹿》的节奏、音高和歌词。
4.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理解歌词的意义。
5.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音乐教材、音乐播放器。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引入《大鹿》这首歌曲,根据课本提供的图画和歌词,给幼儿描述一个大鹿的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歌曲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大鹿》这首歌曲,让幼儿先听一遍,感受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
3. 歌曲分解(20分钟)教师逐句教授《大鹿》的歌词,带领幼儿一起学唱,重点教授每句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4. 旋律练习(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原曲节奏,在教师的带领下整齐地哼唱《大鹿》的旋律。
5. 联合动作游戏(20分钟)教师根据歌曲节奏,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如手摇动作、蹲起等,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相配合,培养幼儿的动感和协调能力。
6. 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刚才的活动,让幼儿表达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和情感,鼓励幼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7. 教学回顾(10分钟)教师回顾教学内容,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大鹿》这首歌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幼儿通过歌曲的欣赏和动作的游戏,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美。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通过让幼儿发表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情感,鼓励幼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演唱)大鹿-接力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大鹿-接力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歌词的含义,感受情感
2.通过合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及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需准备采用接力形式唱歌的方式
2.教室内的音乐播放设备
3.显示歌词的ppt或黑板
4.手鼓或打击乐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原版大鹿音乐视频,请学生听一遍,并跟随唱一遍
•学生端坐,教师给学生介绍本堂课要演唱的内容,让学生听起来很好听,更加受众喜爱
2. 演唱(60分钟)
1) 大鹿接力唱法教学(10分钟)
•视频示范大鹿接力唱法
•教师在课堂上示范大鹿接力唱法,在课堂上群体演唱,保持节奏感与配合度
2) 采用接力式唱歌(40分钟)
•学生分成若干组,由第一小组先开始唱歌,听到当前队伍唱到某个字,下一小组便会接唱,以此类推
•教师在旁边带领打鼓或打击乐器,为整个课程增添气氛
3. 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总结大鹿接力的实际感受,以及接力唱法有哪些好处
•给学生以合唱、打击乐器等角度出发,谈论学生对音乐得理解与体悟
四、课后延伸
•学生可以自己创作一个歌曲,并采用接力唱法方式进行演唱
•家长可以针对这节课进行复习巩固,让孩子有机会扩大歌曲的接受度
五、教学评估
•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过程中是否体验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与快乐?
•组织内部合唱、出售小组表现、团队合作,保证学生获得了别于之前的艺术表演锻炼。
音乐《大鹿》教案

音乐《大鹿》教案音乐《大鹿》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音乐《大鹿》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大鹿》教案 1教材分析:《大鹿》这首歌曲是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六课。
这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
两乐段,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练活泼。
叙述了小白兔来到大鹿家的情景及小兔子害怕恶狼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的决心。
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幽默风趣,易于儿童所接受,深受学生喜爱。
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感受美,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
教学难点:歌曲中最后一句:“兔儿兔儿快进来我们手把手挽牢”中的“进来”和“我们”的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若干个教学过程:一、激情体验(律动《火车开啦》)师:(课件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认识许许多多的朋友。
“早晨,森林里一片宁静。
太阳出来了,给森林带来了光亮,小草舒展舒展身子,大树伸了伸懒腰,准备迎接一天得到来。
小动物们也起来了,小鸟们在枝头欢快的叫着,……他们在快乐的玩耍着。
生:聆听歌曲旋律。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请你模仿里面的小动物,喜欢谁就模仿谁。
生:学生模仿小动物。
师: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唉!不对呀?里面怎么少了两种小动物呢?到哪里去了?我找找看!在这儿呢!生:学生抚摸小动物。
(小白兔和小鹿)师:他们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
每天一起上学,一起玩。
他们俩为什么这样好呢?因为它们之间发生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
二、展开想象师:有一天,小白兔正在森林里采蘑菇,突然听见狼的叫声…师:是谁来了呢?它要干什么?生:是狼,它想吃小白兔。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二上《大鹿》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二上《大鹿》教案一. 教材分析《大鹿》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民歌,选自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材。
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节奏简单,旋律明朗,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五线谱的认知和识谱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富有童趣的歌曲容易产生兴趣。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和音高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大鹿》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把握。
2.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情境教学法: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大鹿》的的五线谱和歌词。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大鹿》。
3.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4.教学道具: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大鹿》,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五线谱和歌词,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讲解歌词中的大自然景象,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节奏和音高。
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4.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模仿动物叫声、大自然声音等。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歌曲或舞蹈,展示大自然的美。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大鹿》所传达的大自然美好的主题。
小学音乐《大鹿》教案

小学音乐《大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详细内容为歌曲《大鹿》。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大鹿》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动物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及动物音乐形象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歌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动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音乐形象。
2. 新课内容展示:向学生介绍歌曲《大鹿》,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分组练习,每组挑选一名学生领唱,其他学生跟唱。
(3)各组展示,互相评价,提出建议。
4. 歌曲实践:(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动物,用歌声模仿其叫声,进行创作。
(2)学生展示,互相评价,选出最佳创意。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大鹿》2. 歌曲旋律:五线谱及歌词3. 动物音乐形象:大鹿、小鸟、兔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歌声模仿你喜欢的动物,录制小视频。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将视频分享至班级群,互相欣赏、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动物音乐形象的掌握,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动物音乐形象,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 教学过程:歌曲学习中的分组练习和展示。
3. 作业设计:用歌声模仿动物的制作视频作业。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对动物音乐形象的掌握和拓展创作。
小班音乐教案大鹿

小班音乐教案大鹿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大鹿》的韵律美,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学会歌曲中的简单节奏,能够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大鹿》,感受音乐韵律。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大鹿》音频、视频。
2.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
3.教学道具:头饰(大鹿、小兔、小松鼠)、木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大鹿》,引导幼儿聆听并关注歌曲中的角色和情节。
2.教师提问:“歌曲中有哪些角色?它们在干什么?”二、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大鹿》,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中的简单节奏,如“大鹿、小兔、小松鼠”的叫声。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4.教师与幼儿一起合唱歌曲,巩固记忆。
三、歌曲表演1.教师分发头饰,引导幼儿扮演歌曲中的角色。
2.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表演,注意动作的节奏和表情。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音乐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大鹿找朋友”,巩固歌曲中的角色和情节。
2.游戏规则:教师扮演大鹿,幼儿扮演小兔和小松鼠。
教师发出“大鹿找朋友”的指令,幼儿根据歌曲内容找到自己的朋友,并一起表演歌曲。
2.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六、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演唱歌曲《大鹿》。
2.家长协助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幼儿对歌曲《大鹿》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
2.教师在教授歌曲时,注重节奏和发音的指导,使幼儿掌握了歌曲的基本技能。
3.通过歌曲表演和音乐游戏,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八、教学延伸1.教师可带领幼儿学习其他相关的音乐作品,如《小白兔》、《小松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