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蛋白关系探讨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观察
病 理 、生 化 、免 疫 、细胞 因 子 、血 液 流 变 学 等 方 面 ,
芩 1 0 g ,滑 石 6 g ,通 草 、猪苓 、 白蔻 仁 各 1 2 g ,茯 苓 皮 1 5 g ,大 腹 皮 3 0 g 。加 味 :热 重 于 湿 者 ,加 连 翘 1 5 g ;湿重 于热 者 ,加草 果 1 2 g ,茯苓 皮 增 至 3 0 g 。每
医临床 症状 、体 征均 无 明显 改 善 ,甚 或 加 重 ,证候 积
分 减少 不 足 3 0 。计 算公 式 ( 尼 莫 地平 法 ) :证 候 疗
效 指数 一 ( 治 疗 前 积 分 一 治疗 后 积 分 )/ 治 疗 前 积 分
×1 0 0 %。
3 . 3 统计 学处理 :采 用 S P S S 1 6 . 0统计 软 件处 理 ,数 据 以均 数 ±标准差 ( z ±s ) 表示 ,采用 t 检验。
浙江中医杂志 2 0 1 3年 4月 第 4 8 卷第 4 期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2 8例 观 察
张 忠贤 周 富 明 陈 美 雪 韦 先 进 浙江省 平 湖市 中 医院 浙江 平湖 3 1 4 2 0 0 关 键 词 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湿 热 证 中西 医结 合 疗 法 临 床 观 察
表 1 治疗前后 WB C、 C R E A、 B UN、 R B C比较 ( ±s , n =2 8 )
2 . 1 西 医治 疗 :① 激 素 治 疗 :激 素 选 用 强 的 松 ,肝
功 能 异 常 者 选 用 强 的 松 龙 。强 的 松 起 始 剂 量 l mg / k g
3 . 4 治 疗 结 果 :分 述 如 下 。
浆蛋 白低 于 3 0 g / L;③ 水 肿 ;④ 血 脂 升 高 。其 中① ②

辨证分析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症侯特点

辨证分析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症侯特点

辨证分析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症侯特点【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症侯、证型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期间的临床症候,辨证类型的变化。

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激素前后及激素疗程中,症候、证型大多数随着药量的改变而变化,且变化差异显著。

结论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后,中医症候、证型有明显变化,变化规律由阳虚或阴阳两虚→阴虚→阴阳两虚或阳虚转化;标证发病率由高至低为水湿、湿热、热毒→热毒、湿热、血瘀、气滞→血瘀、气滞转化,这种变化与用药剂量有关,正确辨证论治,有助于提高激素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变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等为特征。

分析我院近年来220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后的中医症候、证型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20例患者中,年龄16~65岁;男130例,女90例;首次发病76例,复发144例;反复发作病史2周~23年;122例肾活检,肾轻微病变(minor lesion,mi)58例,系膜增生性肾炎(mespgn)54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8例,膜性肾小球肾炎(mn)2例。

纳入研究的患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完全按照激素标准疗程方法使用激素[1]。

此外,纳入研究对象必须半年内未使用过激素。

1.2 观察项目症候观察参考全国中医第4次肾病会议标准,主要观察患者腰酸膝软、疲倦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肢体浮肿、畏寒喜暖、脘腹痞满、腹胀口苦、大小便异常、舌质舌苔脉象等症用药后的变化。

1.2.1 证型观察参考全国中医第4次肾病会议标准及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积分定证法:(1)肝肾阴虚:腰酸膝软4分、神疲乏力4分、口干咽燥4分、五心烦热4分、舌红津少苔黄4分、头目眩晕2分、潮热盗汗2分、尿色黄赤2分,脉细数2分,定型积分18分。

近10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概况

近10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概况

中医辨治本病提供 了新的思路。
6 以基本 方 为主 辨证 用药
许 多作者以脾 肾两虚为原则组方 , 先拟 出基本 方, 在此基础上辨证用 药 , 随症加 减。如 陈氏等 以调肾汤 : 牛蒡子 6g 赤芍 、 , 白茅根各 3 、 Og益母草
罗氏等 总结 了成 人 肾病综合 征激 素治疗后 各阶段的中医证候变化规律 。他们的结论是激素使 用前本证 以脾肾气 阳虚 、 阴阳两虚为主 , 大剂量激素 使用后则以肝肾阴虚为主 , 小剂量时以肝肾阴虚 、 阴
1 以水肿 为病 、 以阴 阳为纲 进行 辨证 论治
4 从顽 痰 辨治
王 氏…将本病分为阴水 、 阳水进行治疗 。阳水 分为风水泛滥 、 水湿侵渍 、 湿热壅盛三型 , 分别用越 婢加术汤 、 五皮饮合 胃苓 汤、 疏凿饮子为主方治疗 。 阴水分为脾 阳虚衰和肾气衰微两型, 分别用实脾饮 、
者效 果 优佳 。
5 从 风 湿论 治
术、 泽泻、 赤芍 、 枝 、 桂 生姜、 车前 子 ) 治疗 ; 气虚型 , 方选黄芪人参汤 和补 中益气 汤加减 ( 黄芪 、 人参 、 白 术、 陈皮 、 柴胡 、 甘草 、 当归、 茯苓皮 、 泻) 泽 治疗 ; 湿 热型, 方选加味猪苓汤 ( 猪苓 、 茯苓 、 泻 、 泽 阿胶 、 滑 石、 大腹 皮 、 黄柏 ) 治疗 。观 点 、 法 类 似 者 还 有 黄 治
地丁 、 败酱草 、 虎杖 、 土茯苓 ; 水肿甚合五皮饮 、 五苓 散 ; 阳用菟 丝 子 、 温 巴戟天 、 肉苁 蓉等燥 性不 甚 之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肾病 E久 , 阴不 足 , 六 味 地 黄 养 阴护 液 , t 肾 加 改善 高 凝 状态 , 疗 肾病综 合 症 取 得 较好 疗 效 。 张 氏 l采 治 9 用益气 扶 正 , 血 化瘀 法 辅 助 激 素 治疗 , 活 基本 方 为 :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概述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为临床特征。

它包括原发性肾病、类肾病型慢性肾炎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病。

本篇讨论的是不同于肾小球肾炎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占70%~90%,在成人中亦占20%~30%。

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明白。

近年来,研究表明,本病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西医从50~60年代开始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70年代又采用大剂量激素进行冲击疗法,虽然使本病的病死率由过去的60%~70%下降为4%~7%,但是,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医没有肾病综合征这一病名,然据其症状可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

《灵枢·水胀》篇所载:“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颇类本病症候。

《素问·汤液醪醴论》还提出了“去菀陈噩……开鬼门,洁净府”的治则。

隋朝《诸病源候论》云:“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肌肤而令身体肿满。

”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

明代张景岳提出以“温脾补肾”的大法治疗本病。

上述论述对今天临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以中药为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报道首见于1960年。

60年代初,主要采用温补法治疗,并发现中西医联合用药比单纯中药或西药疗效更佳。

70年代以来,对中西医联合疗法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设计、观察和筛选,中医辨证除了针对患者的体质状态、锇疾病的病理情况外,更多的是拮抗西药的副作用、并发症。

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谈会,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有了统一的认识。

自此以后,开始进一步着手研究如何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医辨证论治来提高疗效,总结其内在的规律。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药能互补长短,使肾病综合征的缓解率由原来的30%~60%提高到80%~90%以上。

近年来,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和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类型的相关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病例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病例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例】病人,男,28岁,颜面浮肿8天,全身凹陷性水肿3天。

病人对预后十分担心。

查:T36.2℃,P92次/分,R25次/分,BP150/95 mmHg,血浆蛋白20g/L,尿蛋白++++,血胆固醇18.8mmol/L,初步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护理诊断/问题:①体液过多与大量蛋白尿、血浆胶体渗透压过低、肾血流量减少、滤过率降低有关。

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大量蛋白丢失、食欲下降有关。

③活动无耐力与低蛋白血症、体质虚弱有关。

④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和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

⑤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高度水肿有关。

⑥有感染的危险与抵抗力下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

【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

【诊断要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其中尿蛋白>3.5g/d,血清蛋白<30g/L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治疗要点】应用糖皮质激素、烷化剂、环孢素、降脂治疗、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防治血栓及栓塞。

【护理诊断/问题】1.体液过多与大量蛋白尿、血浆胶体渗透压过低、肾血流量减少、滤过率降低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大量蛋白丢失、食欲下降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低蛋白血症、体质虚弱有关。

4.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和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高度水肿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抵抗力下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

【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

2.饮食护理(1)蛋白质:肾功能正常者摄入正常量1g/(kg·d)的优质蛋白,肾功能减退者则给予低优质蛋白饮食。

(2)脂肪:少进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油脂,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芝麻油、鱼油等,以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燕麦,以控制高脂血症。

(3)热量:保证足够的热量,不少于125.5kJ/(kg•d);主要由糖供给。

(4)盐:低盐饮食,钠的摄入量2~3g/d。

刘宝厚教授治疗肾脏病蛋白尿的经验

刘宝厚教授治疗肾脏病蛋白尿的经验

刘宝厚教授治疗肾脏病蛋白尿的经验高成宝【摘要】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刘宝厚教授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主要包括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3个方面.【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6(032)008【总页数】3页(P134-136)【关键词】肾脏病;蛋白尿;中医药治疗;刘宝厚【作者】高成宝【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成宝中医诊所,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1.42+7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大量的的临床和试验资料提示蛋白尿对肾脏疾病的进展是一个独特的危险因素,因此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所关注,成为治疗肾脏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刘宝厚教授,从医58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病方面,提出了不少创新性观点和方法,学验俱丰,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刘教授治疗蛋白尿的一些经验作一简介,以飨读者。

中医学中虽无“蛋白”之名,但根据蛋白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来看,它与中医学中的“精”的功能很相近,故应包括在“精”的范畴之内。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夫精者,身之本也。

”①《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②《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指出﹕“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

”③由此可见,在生理状态下肾和输尿管有泌别清浊和约束“精”不得外泄之功能。

在病理状态下这一功能相对减退或丧失,“精”便可下泄随尿液排出,即出现蛋白尿。

总之,刘教授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风、湿、热、瘀合而为邪,导致肾失封藏,精气下泄,这是蛋白尿形成的基本病机。

刘教授还强调,蛋白尿的形成不外乎邪实和正虚两个方面。

治疗时需审证求因,辨明是以肺、脾、肾功能虚损为主,还是以风邪、水湿、湿热、血瘀等邪实为主,实施相应的治疗法则。

王耀献教授从湿热论治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经验

王耀献教授从湿热论治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经验

边莲、炙枇杷叶,生大黄改10g,加炒白术15g,党参15g,山药15g。

后2日1剂,病情至今稳定。

按语:《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临床上多见虚实夹杂,虚实互为因果。

本例患者脾气亏虚,运化水湿不利,发为水肿;水湿之邪久而化浊,阻于中焦反碍脾气,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故一诊时,治以健脾利水,升清降浊,标本兼顾。

观其标证较急,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辅以扶正。

二诊、三诊时虽病情变化,但证候未变,仍为脾虚水停、湿浊中阻之象,故治法同前。

四诊时邪衰大半,正虚为主,故治疗重点转为扶正为主,辅以祛邪,以平复阴阳,巩固疗效。

参 考 文 献[1] 韩阳,何学志,席强,等.自拟醒脾祛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中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41例.中医杂志,2011,52(6):523-524HAN Yang,HE Xue -zhi,XI Qiang,et al.Self activating Spleen and Dispelling Turbid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41 cases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dampness stagnation pattern chronic renal failure.Journal of TCM,2011,52(6):523-524[2] 何学志,张宗礼.四叶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2):60-61HE Xue -zhi,ZHANG Zong -li.Clinical observation of Four -leaf Decoction on chronic renal failure.Hubei Journal of TCM, 2009,31(12):60-61(收稿日期:2011年5月28日)王耀献教授从“湿热”论治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经验孙卫卫,刘玉宁,李侠,刘尚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北京 100700)摘要: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组成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许多肾脏病变都能引起,本篇主要指原发性肾病和肾病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前者可能属一种细胞免疫性疾病。

并发症:1.感染2.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3.电解质紊乱4.低血容量休克5.急性肾功能衰竭6。

肾小管功能障碍基本介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即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系指由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丢失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部分病儿多次反复、病程迁延严重影响小儿健康。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紧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和先天性肾病三种类型。

在5岁以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型别多为微小病变型,而年长儿的病理类型以非微小病变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等)居多。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本病在儿童较为常见,国外报道16岁以下人口年发生率约为1/5万,累积发生率为8/5万中国各地区协作调查统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约占儿科泌尿系统住院病人的21%(1982)和31%(1992),其中病程1年内的初发者占58。

9%说明每年有相当多的新发病例是儿科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且因本病住院的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葡萄球菌肾病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先天性三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占90%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上,其次为各种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极为罕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不清楚,其发病往往因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而触发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则主要有感染药物、中毒等或继发于肿瘤、遗传及代谢疾病以及全身性系统性疾病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湿 热证 与蛋 白关 系探 讨
潘飒 【 摘要 】 目的 讨论肾病综 合征患者 血清 中蛋 白成分 与湿热证 的关 系 。方法 对我 院肾病综合征
伴有湿热证患者 的血液过滤液成分分析 , 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 比, 观察蛋 白成分变化结果 总血 清蛋 白质 浓度 , 对照组为 ( 1 . 2 5- 4 - 0 . 0 2 ) l , 湿 热 证 组 蛋 白质 浓 度 为 ( 1 . 3 8±0 . 0 3) l 。两组 相 比 ( t=
疗需要大量使用激素和利尿剂 , 因此可以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 。

针对血 液蛋 白成分 进行分 析 , 主要 包括 载脂蛋 白 c 一 Ⅲ, H S糖蛋 白, 0 I 抗胰蛋 白酶三种 , 与相 关文献报道 吻合 ,

肾内科住 院的 P N S同 时伴 有湿 热 证患 者 2 5例作 为研 究 对 象, 设为观察组 , 其 中男 1 9例 , 女 6例 , 年龄 1 4—3 5岁 , 平 均 2 5 . 4岁 , 患者均有 肾病综合 征 的病 情表 现。入组标 准 … : 肾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等常规治疗 , 但是可致许多不 良反应 和并发症 , 中医理论认 为激素长期应用 , 可 以耗损 阴津 , 进 而导致其他 病症 出现 ] , 近年来有医学研 究资料表 明, 肾病综合 征湿热证 在临床表 现
方面同感染具有一定 的相关性 , 临床 工作 中发现 肾病综合 征 在发病过程 中, 血液处于高凝 状态 , 同时由于 肾病综合征的治
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 热证组 与健 康对照组相 比, 载脂蛋 白 A p o C 一 1 1 I 的表 达 量 增 高 , A p o C — m对 脂 蛋 白 代 谢 的 许 多 关 键 酶 均具 有 很 大影 响 , A p o C — m 能 够 调 节 脂 蛋 白脂 酶 和肝 脂 酶 的活性 。结合 肾病综合征实 际病 情 , 考虑 A p o C 一 Ⅲ可能是反 映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湿热 证的一种 特异性蛋 白 , 并且 在功能 上与脂蛋 白的代谢有关 。 仅 一 H S 糖 蛋白本质 上是一 种抗胰 岛素物 质 , 可 调控 胰 岛 素诱导 和致 活酶介导 的胰 岛素信号 转导过程 , 并且参 与骨 的 形成及血液骨盐 的吸收沉积 , 通过本组研究对 比, 湿热证观察 组的 c  ̄ 2 - H S糖蛋 白含量是 下调 的, 与健康对 照组相 比差 异不 显著 , 但也可以说明 : 一 H S糖蛋 白是反 映原 发性 肾病综 合征 湿热证 的一种特异性蛋 白, 在功能上主要涉及与抗炎 、 抗胰岛 素等 。 抗胰蛋 白酶 在呼 吸系统相关 疾病 的发病机 制 中 占有
1 2 . 2 7 7 , P= 0 . 0 0 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结论 载脂 蛋 白 c 一 Ⅲ, 旺 . H S糖 蛋 白可 以作 为反映原 发性 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特异性蛋 白, d 。 抗胰蛋 白酶不能作为湿热证的特异性蛋 白检测 指标 。

【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 湿热证 ; 蛋 白

2 0 4-
医学院学报 2 0 1 3年第 3 4卷第 2期
J o u na r l o f O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3 . V 0 1 . 3 4. N o . 2

经 验 交 流 .

病综合 征参 照 2 0 0 3年 中国中西 医结 合学会 肾病专业 委员 会 修定 的《 肾脏病诊 断与治疗 及疗效 标准 专题讨论 纪要 》 为 标
准, 湿热证按照 1 9 9 6年 3月 中国中医药学会 肾病专业委员 会 制定 的标 准; 排 除标 准: 继 发 肾 病综 合 征 患 者; S c r在 1 7 7 I  ̄ mo l / L 以上者 ; 合并恶性肿瘤及多脏器功能 衰竭者 ; 合 并 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 肝 、 肺疾 病者 。同时选择 同期健 康体 检 人员 3 0例 , 作为对照组 , 人组时选择年龄 、 性别与观察组相 匹 配, 其中男 1 8例 , 女 1 2例 , 年龄 1 3— 3 6岁 , 平均 2 6 . 5岁。 2 . 检测方法 : 住 院患者 于次 日清 晨空腹状 态下采 集静 脉 血 3~ 5 m l , 体检 患者 于体检 当 日上午 空腹 采集 静脉 血 3— 5 m l , 常温下放置 1 h , 3 0 0 0 r / mi n高 速离心 1 0 m i n , 留取上 清 液, 置于 一 8 0℃ 环 境 下 保 存 。集 中 去 除 蛋 白 质 , 所 有 操 作 按 照试剂 盒 使 用 说 明书 进 行 操 作 , 并 将 最 终 过 滤 液 保 存 在 2 0℃环境 中保存 。采用 B r a d f o r d法进行 蛋 白质定量 分析 , 利用数据分析计算蛋 白样品的浓度。
临床工作 中发现湿热证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中具有极高 的发病率 , 有文献报道 , 其发生率 为 4 7 . 9 5 % ~1 0 0 %, 其 中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 N S ) 中, 表现更为突出 , 湿热 不仅是患者 P N S 形成 的重要 原 因, 同时也是 引起 P N S病情 复发 、 病 情加 重的重要原因 , 有相关报道 表 明湿 热证患者 血清 中蛋 白含量 增高 , 与疾病发展具有一定 的相关 性 , 为验证本 观点 , 针 对我 院原发性肾病综 合征患者出现 湿热证 的患者进行蛋 白含量检 测, 探讨其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1 . 一般 资料 : 选择 2 0 1 0年 1月至 2 0 1 2年 6月间 , 在我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