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谁敢试一试》教案

《谁敢试一试》教案孟家中心小学朱红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敢于迎接一切外来挑战,敢于向他人和自己挑战。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几处对比描写,进行随堂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提示主题。
直接板书课题《谁敢试一试》。
导入新课,故意把“试”写错,对第一位敢于纠错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揭示本课主题——要敢于尝试!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多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这个课题应该是个疑问句,但是为什么没有问号呢?)如果没有发现,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发现。
疑问一出现,我就顺势讲解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文章的标题是不能带有标点的,但是有时候文题中会出现引号这样的符号,以此表示特殊含义。
而且告诉学生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以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结合文题进行阅读。
二、走进课文,学习感悟。
1.自读课文。
(大屏幕)2.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章线索。
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文章中出现的几个重复句子:谁敢试一试出现几次?教室里静悄悄的,出现了几次?3.自由读课文,找出说第一次“谁敢试一试”的那段,读一读但是教室里什么样?学生会发现,当耿老师问谁敢试一试的时候,没人敢尝试。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在猜测和观望。
那么哪些词能体现出猜测和观望呢?引导学生抓住如何“嘀咕、”和人物的内心描写,体会学生之间的想法。
顺势进行,“嘀咕”什么?如何表的出来呢?问:第二次谁敢试一试出现在第几段,当时教室是什么样的,学生会发现当耿老师再次问道谁敢试一试的时候,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就来班级的几位大力士都不敢尝试。
第三次谁敢试一试出现在第几段,当时教室里什么样?(说明这是引导学生结合前几次的描写,体会此时小女孩在身高上有什么特点:班级里最瘦小的女孩,显然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更加强烈的对比,衬托小女孩的勇敢。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表情、动作、心理描写。
4、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培养挑战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表情、动作、心理描写对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耿老师说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整体把握,激发兴趣1、你们喜欢名言警句吗?谁能背给大家听?2、老师也喜欢,还给大家带来一句,请同学们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3、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谁敢试一试》(板书课题)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这句话,还能给我们以心灵上的启迪。
请大家翻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
4、谁敢试一试,站起来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5、课文会读了,让我们交流一下,“谁想试一试?”是谁提出来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吗?二、抓住表现,品词析句,探究细节1、同学们,通过课文对耿老师外貌的描写,你认为耿老师的身体有什么特点?2、是的,耿老师不仅外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学艺术更是独具特色。
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悟、领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3自然段,画出耿老师三次提出问题后同学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再读读画线部分,看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中你感到了什么?小黑板出示:(1)女生们纷纷扭头看男生;前几排的男生都把目光投向“大力士”;几个“大力士”却相互吐吐舌头。
(2)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3、小个子女生是怎样表现的?小黑板出示:小个子女生站起身,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气,用左手将杯贴在怀中,右手握盖准备使劲儿拧。
4、你认为小个子女生是怎样的一个人?5、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从“没想到,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一句的“才”“竟”两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三、层层深入,激情诵读,感受精神1、品味耿老师的话。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谁敢试一试》是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文,文主要写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通过让学生拧开水杯盖儿的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要有勇气。
文中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细致,结尾运用了以人物的语言来点明中心的写法。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一门学科。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在引导学生感悟思想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这节在设计上紧扣“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这个主题。
首先读文,找到主题。
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细致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通过朗读、换词说句、写句等过程理解主题。
最后通过理解耿老师说的话,和拓展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
这节的情感教育内容也渗透其中。
教学目标:1、认识本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体会“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文主题“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表情、动作、语言等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及各环节设计意图:一、导入1、出示文中的两个语段,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引出题。
[设计意图]由文的两段话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这节阅读的开始。
二、初读文,感知主题。
1、学生初读文,并认读词语。
2、速读文,找到主题。
[设计意图]读词语既是对学生识字的检查,又是对是学生读文情况的检查。
然后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直击文主题。
三、研读文,体会主题。
1、引导学生朗读体会1、2段描写耿老师的内容体会杯盖之难“拧”。
2、体会学生的心理活动。
(1)自由读文,画出学生们在老师提出要求后的表现。
(2)有感情地朗读文第四段,换词说句子理解“犯嘀咕”“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的意思,体会学生们没胆量,不自信的心理。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写小女孩拧开杯子的句子,写女孩和其它同学此时的内心活动。
出示:A小个子女生高兴地笑了,她想:。
B全班同学都惊愕了,他们想:。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上《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上《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四年级上《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通过让学生拧开水杯盖的一件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要有勇气。
〔写作特点〕1?通过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使事件的情节有了悬念。
这个故事从内容上看,情节其实很简单。
作者利用对全班同学神态表情的细致、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进入了紧张的氛围中,事件的发展也充满了悬念。
2?结尾运用了以人物的语言来点明中心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价值:1、能力点:学习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2、理解点:理解耿老师话语的含义。
3、训练点:口语交际。
三、教学目标:本课是第二单元中两篇主题课文之一,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以“自信”为中心点。
力求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和阅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自信心和勇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中年段的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4、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针对于本课中对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形象描写,对烘托文章主旨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理解耿老师话语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对话法五、教学过程:一、直接入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如果让你为课题加标点你会用什么符号?2、结合课题进行扩句练习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他们要挑战的究竟是什么?二、初读感悟1、学生自朗读课文通顺、流利,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读后解决同学们要挑战的是什么事?学生回答三、重点突破1、师:老师在宣布考题时,语句连续顿了三次,说明什么?谁能试着读出耿老师的用意?生读第二自然段面对老师的考验同学们都有哪些表现?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最终接受挑战的是个“超级大力士”吗?2、读演结合,体会文中的形象的动作描写。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敢于迎接一切外来挑战,并且敢于向他人和自己挑战。
能力目标: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几处对比描写,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品词析句。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提示主题运用耿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送给学生,并作简单理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理解重点词语,以此扫清学习障碍。
2.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叙述。
三、运用方法,品词析句1.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感知人物特点。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让学生动手拧杯盖的故事。
那么,这位耿老师到底长得什么样啊?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呢?(1)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过渡语:耿老师的外貌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他在课堂上更是让人无法忘记,(2)他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出示去掉3个顿一顿的句子,让学生读。
(3)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品读,体会耿老师三次停顿的用意。
(4)创设情境,让学生试读这段,遇到顿一顿在心里读,从而感受老师这样表达的用意与好处。
学习第二部分(3-13 自然段)2.师: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是怎么样表现的呢?出示自学提示:一是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
二是画一画,课堂氛围如何?学生们的表现又是如何?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是写一写,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写出体会。
学生汇报:(1)课堂氛围怎样:从这个静字你体会出了什么?(2)学生们的表现呢?出示第5段观察:作者的描写顺序,从而引出场面描写。
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说体会,分层次地说一说此时的同学们都在想什么?从而总结这是对人物的表情描写。
个别读。
出示小个子女生的表现那段话,引导学生从描写方法,抓动词两个方面品味她的内心与其他同学的不同。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结束环节
总结词:总结反思
详细描述: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引导学生对 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巩固,帮助他们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05
作业与要求
作业布置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03
作业一
完成课后练习题。通过练 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 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作业二
搜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 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扩大知识面,培养信息搜 集和整理能力。
评价效果
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感谢观看
THANKS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 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反馈与调整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 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
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 验知识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
课文内容解析
故事情节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
人物形象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 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理 解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主题思想
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观 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关键情节 、重要人物、核心思想等,以便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
难点
指出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如难以理解 的概念、复杂的情感表达、语言技巧 等,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解决方 案。
3.谁敢试一试(教案)

3.《谁敢试一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2.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言警句吗?今天老师也要送给大家一个警句: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课件出示)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2.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3.课文《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
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来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从文章中心入手,直奔主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分段方式。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1.初步感知人物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
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课件出示):教室里静悄悄的。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敢于迎接一切外来挑战,并且敢于向他人和自己挑战。
能力目标: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几处对比描写,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品词析句。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提示主题运用耿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送给学生,并作简单理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理解重点词语,以此扫清学习障碍。
2.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叙述。
三、运用方法,品词析句1.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感知人物特点。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让学生动手拧杯盖的故事。
那么,这位耿老师到底长得什么样啊?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呢?(1)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过渡语:耿老师的外貌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他在课堂上更是让人无法忘记。
(2)他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出示去掉3个顿一顿的句子,让学生读。
(3)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品读,体会耿老师三次停顿的用意。
(4)创设情境,让学生试读这段,遇到顿一顿在心里读,从而感受老师这样表达的用意与好处。
2.学习第二部分(3-13 自然段)师: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是怎么样表现的呢?出示自学提示:一是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
二是画一画,课堂氛围如何?学生们的表现又是如何?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是写一写,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写出体会。
学生汇报:(1)课堂氛围怎样:从这个静字你体会出了什么?(2)学生们的表现呢?出示第5段观察:作者的描写顺序,从而引出场面描写。
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说体会,分层次地说一说此时的同学们都在想什么?从而总结这是对人物的表情描写。
个别读。
出示小个子女生的表现那段话,引导学生从描写方法,抓动词两个方面品味她的内心与其他同学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2、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完成小练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日期: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言警句吗?今天老师也要送给大家一个警句: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课件出示)2、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3、课文《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
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来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分段方式。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1、初步感知人物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
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指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课件出示):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问: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课件出示):教室里静悄悄的。
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静”字说明什么?(来烘托当时同学们复杂的心情。
) (课件出示):a、女生“纷纷扭头看”,前排的男生“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的大块头,几个大力士则“相互吐吐舌头”。
b、同学们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新班主任的第一节课,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c、“咬咬嘴唇”、“狂吸一口气”、“贴在怀里”和“使劲拧”③读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什么?(a句形象生动的神情描写,表现了同学们的为难和不敢尝试的心态。
B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同学们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向老师挑战、向困难挑战的心理。
C 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个子女生坚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像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⑤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在小女生尝试的时候,同学们表现怎样?全班同学都惊愕了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课件出示):全班同学都惊愕了有些同学嗤嗤地笑了问:从前后不同的表现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 (抓住机遇,树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观者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1、小练笔有自信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更自信。
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2、请你发挥想像,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
(任选其一)3、读片段(教师随机评价)4、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过渡:原来,耿老师为同学们创设的问题极其简单,但是由于同学们的不自信,没有勇气挑战,因而只能得到失败,正如德国叔本华所说:——叔本华(德国)(课件出示):那些遇到了机会,还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只能得到失败。
四、明确主题,感悟升华1、看了同学们的表现之后,耿老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
2、讨论交流,说说你对耿老师话的理解。
①耿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②“语重心长”“遒劲”是什么意思?(“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
“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需要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和险阻。
)1、过渡:通过讨论、交流,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耿老师的用意。
(课件再现):勇气和自信是成功的朋友。
课前我们对这句话谈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感悟、理解,你还会有更新的感受吗?2、生畅所欲言。
五、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勇于迎接挑战,从小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言上节课,耿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让我们扬起了自信的风帆,那么这节课,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鼓起勇气,迎接知识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步入“比一比”知识天地。
二、知识天地(一)比记忆给括号里的读音选择正确的字:耿嘀咕①(gěng)老师②心里犯(dí gū)朕嘀嗒嗤嗤愕③她(chī)地笑了④我惊 (è)了媸媸谔插崎⑤一段(chā)曲⑥书山有(qí)路播琦(二)比眼力投影1、认准字,读准音。
(生认读)2、说发现,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生强调)3、教师范写:①“拳”第五笔撇与第六笔捺书写时要舒展大方,第七笔要落在横竖中线的交叉点上。
②“插”偏旁在左,书写时左窄右宽,第八笔竖稍倾斜在竖中线上。
③“攀”共19画,书写时注意“木”字的捺变点,第5、6笔的交叉点要与第7、8笔的交叉点落在同一竖中线上,第13笔横要与上半部的宽窄度适宜。
1、学生练写。
2、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
(三)比收获选择本课喜欢的词语,写在积累卡上。
(四)比文采《谁敢试一试》写了一个小个子女生看似弱不禁风,但她却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她的自信与勇气令人佩服。
那么生活中你有过用自信战胜困难的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1、学生自由言表。
2、小练笔:把你刚才说的以“勇气·自信·成功”为题写一个小短文。
写作建议:①叙事要完整。
②语句要通顺。
③选取自己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字数不限。
1、学生作品展读。
2、师生共同评价。
三、阅读欣赏勇气与自信勇气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勇气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教学反思:第四课《是乐谱错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设计以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锁定重点语句,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广度;以品为手段,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潜心涵泳,读、思、悟结合,课内外结合,基础知识训练与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达到三个维度的共同提高。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教育学生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能力目标:认真体会作者对小泽征尔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对表达教学设计>文章中心的作用。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本课 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对小泽征尔自信表现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和意图。
教学设备:1、课件出示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
2、课件出示本课有关的生字、新词及重点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日期: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1、课件出示:播放音乐家小泽征尔1979年第四次访华,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片段。
2、这个指挥洒脱、大方、豪放、细腻的指挥家谁认识?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
4、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4、是乐谱错了。
(板书)二、解题入手,开启新课课文题目是一个判断句,为什么在“乐谱错了”前加一个“是”呢?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这句话的意思呢?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2、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同桌间交流。
3、默读课文,标画出不懂的问题。
4、速读课文,理清教学设计>文章思路。
四、与生沟通,引出话题1、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你们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挥家?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以下词语:优秀洒脱、与众不同、才华横溢、了不起、富于自信、不同凡响、令人敬佩、勇于挑战……3、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富于自信的人?(板书:不同凡响、富于自信)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1、画一画: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的句子、词语,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勇气与自信的素质。
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品一品课件出示:句子1——“突然,小泽征尔发现曲调有一点不和谐。
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闪过:乐队演奏错了!”。
这句话表现了小泽征尔具有什么样的音乐素质?课件出示:句子2——“小泽征尔再一次停下来”。
从重点词“再一次”看出此时小泽征尔是怎样认真、慎重的面对眼前的问题?看出他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课件出示:句子3——“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一致认为乐谱没有错”。
(1)、这些短语体现出评委怎样的态度?(2)、小泽征尔此时内心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他的内心活动。
(3)、片段训练:用简短的话语写出小泽征尔内心的活动。
(4)、面对庄严的考场,面对音乐界的权威人士的态度,如果是你,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那么,小泽征尔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说明了什么?此时你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3、读一读:指导练读文中对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小泽征尔的话?课件出示:1、这次,他向评委提出:乐谱出错了。
“不可能,乐谱是不会有错的”。
一位评委肯定地说。
(小泽征尔的话用肯定语气读)2、“是的,乐谱怎么会有错呢?”另一位评委附和着。
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的话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1)、教师用坚定、自信、不容质疑的语气范读。
(2)、学生练习读。
(3)、指名读。
六、超级访问,与大师对话课件出示:1、小泽征尔访华演出的录象。
2、小泽征尔获得的各国音乐学院学位称号。
面对这位著名的指挥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七、熟读课文,练习复述八、总结:本课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走近大指挥家小泽征尔,他教会了我们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只有自信的人,才是最终获得成功的人。
让我们师生以这个格言共勉吧!课件出示:信心是命运的主宰——英国;信心比天才重要——希腊。
板书教学设计4、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不同凡响行为:两次停下著名指挥家重新演奏富于自信语言:是乐谱错了大吼:不,是乐谱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回顾课文,检查复述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指挥家小泽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