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缺血修饰白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I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缺血修饰白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I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和4 2例非 缺血 性胸 痛 ( NI C P ) 患 者作 比较 。3组 的 一
般 资料在 年龄 、 性 别 比例 等方 面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具 可 比性 。
2 方 法 于 就 诊 时采 集 5 ml 静 脉血 , 离 心 分 离 血清 , 一8 O ¨ C保 存 备 测 量 , 分别检测血清 I MA、 D D
【 中 图 分 类 号 】 R5 4 1 .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 o  ̄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3 7 7 . 2 0 1 4 . 0 2 . 0 3 2
急性 冠状 动脉 综合征 ( AC S ) 的主要 病 因 为冠 状 动 脉 粥样病 变 , 冠状 动 脉 的常 见病 理 变 化 为 局 部 血 栓 和 血 管痉挛 , 导 致心 肌 缺 血 和坏 死 [ 1 ] 。心肌 缺 血 是 AC S 不 良预后 的 主要 原 因 , 故 针对 心 肌 缺 血 的 及 时 诊 断 和 治 疗对 降 低 心 肌 梗 死 的 意 义 重 大 [ 2 ] 。除 心 电 图外 , AC S临床诊 断 还借 助 生化 标 志物 , 如 肌 钙蛋 白( c Tn I )
钴结 合法 及 长 沙 颐康 科 技 开 发有 限公 司 提 供 的 I MA
试 剂盒 检测 I MA 水平 。以 上检 测 操 作 步 骤 均 依 据 配 套试 剂 盒 说 明 书 。 分 析 A C S患者 总体 、 不 同 类 型
( UA、 NS T E MI 和 S TE MI ) 及胸痛时 问( 3 h以 内和 3
断l 4 ] 。此 外 , 有研究 显示 D 一 二 聚体 ( D D) 可 间接 反 映凝 血 酶和 纤溶 酶 系统 活 性 , 对 血栓 的形 成 有 一 定 的 预 测 价 值[ 。为 探 讨 c T n I 、 I MA 及 D D 在 AC S患 者 诊 断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查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查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排 除肝 、 肾功 能Leabharlann 不 全 。 1 2 检 查方 法 .
可直 接 导 致 各种 心 脑血 管 病 的 发 生 。 康 人 体 内 的 C 水平 通 常 健 RP 很低 , 因此 可 作 为 筛 查 心 脑血 管疾 病 一 定 要 使 用 高敏 感 的检 测 方
法 。
心肌 酶检 查 及 肌 钙 蛋 白是 检 验 冠 心病 的 主 要标 准 。 由于 心 但 肌 酶 中AL C K、 D 、 P P、 P L W C K—MB 多 在 发 病后 6 后 才 开 始 升 等 h 高 , 上 患 者 自身 的 因 素 使其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降低 , 心 肌 酶 谱 加 但 可 以 直 观 的 反应 心 肌 的 损 坏 情 况 。 钙 蛋 白是 新 机 所 特 有 的 形 肌 式 , 要以2 主 种形 式 存 在 于 心 肌 细 胞 中 , 大部 分 以 结 构 蛋 白形 式 固
供 血 不 足导 致 缺 血 、 氧 , 生严 重 而 持 久 的 损 伤和 坏 死 。 缺 发 由于 冠
心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有 多 种 因素 引起 。 着 检 测 技 可 随 术 和 方 法 学 的不 断 改 进 , 钙 蛋 白及 心 肌 酶 谱 水 平 , 冠 心 病 的 肌 在 预 防和 治疗 起 到 一 定的 作 用…。 我院 自20 年5 0 8 月至2 1年 4 0 0 月对 就
冠 心 病 是 临 床 上 常 见 的 心 脑 血 管 疾病 , 重 危 害 人们 的生 命 严
健 康 和 生 活 质量 。 由于 冠 状 动 脉血 供 突 然 减 少 或 中断 , 是 使心 肌
谱 结 果 与 正 常 对 照 组 比 较 , 有 明显 升 高 , 异 有 显 著性 , 都 差 C反应 蛋 白与 肌 酸 激 酶 同工 酶 、 钙 蛋 白 、 L 、 P 肌 A P c K等结 果 呈 正 相 关 。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hs)、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对35例初发AMI 患者血清CRPhs、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

结果 CRPhs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 h 前后达到高峰(13.20±6.69)mg/L,1周后CRPhs 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 h 前后达到高峰(203.5±92.6)μg/L,48 h 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 h 达到高峰(10.56±4.65)μ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

结论动态监测CRPhs、Mb、cTnI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欲降低死亡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为探讨代表血管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两个不同方面的典型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在AM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检测了35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35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2007年1月—2008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以上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经病史、临床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确诊。

1.2 标本处理 35例AMI初发患者分别在发病后1 h、发病后6、12、24、48 h、1周各抽1次血。

置于干燥洁净试管中,37 ℃水浴30 min 后,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出500 μl 血清于洁净带盖的试管后置于-20 ℃冰箱冰冻保存待测。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是两种血液中常见的生化指标,它们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栓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它们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迅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基本信息。

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通常情况下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

当机体发生血栓形成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检测D-二聚体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机体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可能。

而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在机体发生炎症或组织损伤时会显著升高。

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也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因此C反应蛋白的含量也会增加。

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都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除了诊断意义,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也对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血栓性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等。

不同类型的血栓性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而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怀疑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如果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就可以考虑进行下肢超声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而对于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则需要重点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及时调整抗炎治疗措施。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的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在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争议性问题,例如D-二聚体的特异性并不高,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C反应蛋白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炎症反应和血栓性疾病的直接相关性等。

联合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 I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联合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 I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联合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 I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李建辉;陈玉;张海枝【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4(000)01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 ACS)意义。

方法随机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4例;同期随机选取就诊的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hs-CRP、cTnI和D-D水平。

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cTnI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s-CRP、cTnI和D-D 3项指标的表达与ACS的斑块内斑块破裂、局部炎症、继发纤溶增强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CS的早期快速诊断、病情评估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总页数】2页(P78-79)【作者】李建辉;陈玉;张海枝【作者单位】528411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医院;528411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医院;528411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妊娠相关性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J], 宋涛;张平安2.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J], 薛兴翠;赵新卫3.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J], 高莹;赵雪松;吕岩4.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J], 王锋;刘自刚5.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 [J], 栾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

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

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9-03-04T15:40:29.7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第02期作者:蓝秋萍[导读] 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进行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诊断可提升诊断效果,减少漏诊。

广西忻城县人民医院546200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梗死组,将同时期门诊52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分析总结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

结果:梗死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

进行各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86.5%。

且进行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进行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诊断可提升诊断效果,减少漏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诊断;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是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患者心肌坏死后常表现为剧烈胸骨后疼痛,严重时将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危及患者生命[1]。

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运用逐渐增多,为明确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本研究对我院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门诊52例健康体检人员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该熟 悉患者 的生理 以及病理情 况。且检验 的每一个环节 都需在严格 的
标准 要求下进行 规范的操作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 上保 证免疫 检验的
高 质量 。
参考 文献
[ 1 ] 丁艳 涛 , 刘 美 琴, 赵惠 红 . 临 床免 疫检 验 的分 析 前质 量 控 制 [ J 】 . 实
[ J 】 . 大 通 医学专 科学 校学 报, 2 0 0 3 , 2 4 ( 4 ) : 5 .
[ 6 ] 郭美 琦 . 血 栓 与 止血 检 验 及 质量 控 制 [ J ] . 血 栓 与止 血 学 , 2 0 0 3 , 9
( 1 ) : 4 2 - 4 4 .
出现吸 附固定相的现象 ,在后面加入} Ⅱ 底物之后显色嘲 。
8 ・论

著 ・
Ma y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 1 3
般包 括交叉反 应物质 、异 嗜性抗体 、高浓度 非特异性 的免疫球
少3 0 a r i n ,并保证试 剂的温 度和 室温一致 ;④保证 进行免 疫检测 人员
蛋 白、类 风湿因子 、补体 等 。 日 常 使用的临床 血清 ( 浆 )标本 中,很 多都含 有上述 的干扰物质 ,从而 导致最 后的检测 结果为假 阳性 】 。现 在通常采 用稀释标本 的方法 来便 面类风湿 因子等 物质对E L I S A的测定 干扰 。因为稀释 之后类风湿 因子的滴度 会变得 非常 低 ,对测定基 本就 没有 干扰 ,这样 也保证 了相 应检测结果 的可靠性 和临床价值 。此外 , 还 可 以采用改变 酶标抗体 、对 于标本 中的类 风湿 因子 先用变性 的I g G 进 行封 闭在 测定抗原 ,也可 以在测定 的标本 中加入可 以导 致类风湿 因 子降解 的还原剂或 酶标二抗 时所使用 的特异性 的鸡抗体L g Y等方 式来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血栓性疾病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不仅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及时发现和诊治血栓性疾病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的基本知识。

D-二聚体是纤溶系统血栓溶解的产物,在血栓形成和溶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意味着可能存在血栓形成或溶解不良等情况。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相蛋白,通常在炎症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会升高。

通过监测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以辅助诊断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方面,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筛查血栓性疾病的辅助手段。

临床上,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症、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症状时,可以通过检测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快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或炎症反应,从而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也可以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监测。

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或溶栓治疗时,可以通过监测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疗效。

如果治疗有效,D-二聚体水平将逐渐下降,C反应蛋白的水平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而如果治疗效果不佳,这些指标的变化将提示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血栓性疾病,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并且监测治疗效果,提高血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测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这两项指标并非特异性指标,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炎症、感染、肿瘤等非血栓性疾病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李凤(1986),女,山东淄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急诊心血管疾病的抢救。

通讯作者:李来传(1963),男,山东淄博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肺、脑复苏等疾病的抢救。

C -反应蛋白、D -二聚体及肌钙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血管病中的应用李凤,李来传,史有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山东潍坊261000)摘要:目的对患者快速血液检测C -反应蛋白(CRP ),D -二聚体(DD )及肌钙蛋白(cTnT )的含量进行初步诊断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及疾病的进展程度。

方法选择符合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组:患者72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组3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症(非ACS )组37例,其亚组包括主动脉夹层破裂(AD )组17例和肺动脉栓塞(PTE )组20例;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为对照组40例。

结果急性心血管疾病组的三种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其中,AD 和PTE 组中C -反应蛋白,D -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并且D -二聚体显著升高组AD 可能性最大,另外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含量明显高于AD 和PTE 组。

结论C -反应蛋白,D -二聚体及肌钙蛋白的含量可以应用于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初步筛查,显著提高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率。

关键词:C -反应蛋白(CRP );D -二聚体(DD );肌钙蛋白(cTnT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424(2013)06-0023-03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 -Reactive Protein ,D -Dimer and Troponin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LI Feng ,LI Laichuan ,SHI Youkui(Emergency Department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make the preliminary diagnosis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ypes and the progression ofdisease.Selecting the patients to rapidly test blood content of C -reactive protein (CRP ),D -dimer (DD )and troponin(cTnT ).MethodsChoose team meeting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72cases of patients ,including 35cases of acutecoronary syndrome (ACS )group ,the 37cases of no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group ,including 17cases of rup-tured aortic dissection (AD )group and 20cases of pulmonary embolism (PTE )group.The not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roup concluding 40cases is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content of three kinds protein in the acute cardiovasculardise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t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roup ;Among them ,the C -reactive pro-tein and D -dimer in PTE and AD grou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 -dimer remarkable raised reminds the largest possibility of AD group ,and tropon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AD and PTE groups.Con-clusionThe content of C -reactive protein ,D -dimer and troponin can be applied to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for preliminary screen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sitive rat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Key words :C -reactive protein (CRP );D -dimer (DD );troponin (cTnT )现今社会,因为急性致命性心血管疾病就诊于急诊的患者已经占很大的比例,同时急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和主动脉夹层破裂(aortic dissec-tion ,AD );众所周知这类疾病的发病情况以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何做到及时准确的诊断疾病,以便及时的治疗疾病意义重大。

通过以往的研究证明D -二聚体[1-3],C -反应蛋白[4-5]及肌钙蛋白[6-8]在急性心血管疾病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是对于急性心血管病鉴别诊断的研究国内现有报道,本研究对急诊就诊中怀疑急性心血管疾病32辽宁医学院学报J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2013Dec.34(6)患者进行快速的肌钙蛋白,CRP及DD检测,探讨这些炎症因子对于各类急性心血管病的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从而快速进行相应的诊疗计划,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研究对象选择潍坊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首先怀疑或者是不能排除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并且要求发病的病程均在5小时内。

排除标准:年龄大于70岁的老人;有明确感染的患者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脓毒血症的病人;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尤其是肝肾衰竭的患者。

共112例患者入选,其中男57例,女55例,平均年龄(54.22ʃ16.67)岁。

其中以各种性质的胸痛为主诉就诊者60例,呼吸困难30例,后背部不适及后背部疼痛34例,心悸11例,晕厥7例,其他10例。

1.2方法研究方法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后即刻通过急诊检验进行全血D-二聚体快速测试、血液常规(C-反应蛋白为主要的观测指标(Delta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心肌酶谱(主要是观测肌钙蛋白的指标(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生化全项、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并且行急诊心电图以及胸部X线检查(如果病情较重的患者的进行床边照片)。

如果病情需要或者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对患者进一步行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以及胸部CT或者增强CT检查。

对于非ACS患者,也就是高度怀疑PTE或者AD的病人,我们采取的是影像学提示作为诊断标准,前提是经过患者或者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增强CT检查。

另外,ACS的诊断依据包括患者胸痛的性质、急诊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等。

对于在急诊没有明确诊断的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最终明确诊断,按照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血管疾病分为两组即急性心血管疾病组和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并进一步将急性心血管疾病组患者按是否为ACS分为两个亚组即ACS和非ACS组。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对于计量数据以(均数ʃ标准差)表示,多个样本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q检验。

2结果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入选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包括年龄性别,烟酒史,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

患者分组及疾病诊断情况根据患者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计入选患者110例,其中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患者38例,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20例,心力衰竭8例,心律失常6例,非心血管系统疾病4例;急性心血管疾病组72例,其中包括ACS35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非ACS37例(AD17例、PTE20例)。

各组D-二聚体,CRP及肌钙蛋白快速测试结果急性心血管疾病组(ACS)患者D-二聚体快速测试血液浓度(2.53ʃ1.44)mg/L,较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的(1.16ʃ0.99)mg/L明显增髙(P <0.05);非ACS亚组(AD和PTE)D-二聚体快速测试血液浓度分别为(4.35ʃ1.52)mg/L和(3.36ʃ1.65)mg/L(P=0.03,P<0.05);并且ACS和非ACS组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异性。

急性心血管疾病组(ACS)患者CRP快速测试血液浓度(21.54ʃ10.28)mg/L,较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的(16.0ʃ8.47)mg/L明显增髙(P= 0.046,P<0.05);非ACS亚组(AD和PTE)CRP 快速测试血液浓度分别为(28.59ʃ14.59)mg/L 和(29.65ʃ16.12)mg/L(P=0.785,P>0.05);并且ACS和非ACS亚组(AD和PTE)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异性(P=0.045,P=0.015,P<0.05)。

急性心血管疾病组(ACS)患者肌钙蛋白快速测试血液浓度(2.91ʃ1.30)μg/L,较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的(1.64ʃ0.90)μg/L明显增髙(P <0.05);其中非ACS亚组(AD和PTE)肌钙蛋白快速测试血液浓度分别为(2.26ʃ0.90)μg/L 和(2.26ʃ0.96)μg/L(P=0.989,P>0.05);并且ACS和非ACS亚组(AD和PTE)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异性(P=0.042,P=0.031,P<0.05)。

表1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血液浓度的比较分析组别例数D—二聚体(mg/L)C反应蛋白(mg/L)心肌肌钙蛋白(μg/L)AD17 4.35ʃ1.5228.59ʃ14.59 2.26ʃ0.90PTE20 3.36ʃ1.6529.6ʃ16.12 2.26ʃ0.96ACS35 2.53ʃ1.4421.5ʃ10.28 2.91ʃ1.30非急性心血管疾病40 1.16ʃ0.9916.00ʃ8.47 1.64ʃ0.90 F26.538.049.01P0.0010.0020.0003讨论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快速诊断是急诊医务工作者42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年12月,34(6)的追求,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血液快速诊断的敏感指标,从而辅助医务工作者快速明确诊断,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