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专题一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

任丘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月12日命题范围:必修一(专题一)命题人:付金花刘聪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右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A.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2.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上文中的“师古”指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5.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实质上说明A、楚庄王已成为中原霸主B、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C、分封制的崩溃D、宗法制已不能维护王室特权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7.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1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1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第1课一、选择题1.(2021·河北正定中学)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打算,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亲热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颜色【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

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打算”反映出神权与王权亲热结合。

所以应选B。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赐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答案】 C【解析】周朝分封同姓亲族以巩固周族对全国的统治,土地和人口是分封的主要内容。

3.《史记》记载,周武王分封诸侯,“……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据此推断材料所反映的西周分封的对象有()①功臣②殷商降族③同姓亲族④帝王后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C【解析】尚父(姜尚)是功臣,周公旦是同姓亲族,所以选C。

4.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赐予中心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答案】 A【解析】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力,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

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反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

5.“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A.神权政治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答案】 C【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兄弟之国、姬姓之国”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专题专测:太平天国运动(word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专题专测:太平天国运动(word解析版)

太平天国运动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组织太平军北伐C.定都天京D.摧毁江北大营2.“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

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

”这一歌谣是在太平天国一次军事行动中出现的。

这一次军事行动是A.顺江东下,进军南京B.北伐C.金田起义D.西征3.钱穆针对太平天国运动指出:“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金田起义D.颁布《资政新篇》4.洪仁玕在某个文件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这段材料反映了A.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D.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5.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6.洪秀全说:“概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这反映出洪秀全A.已经认识到了满清政府的本质B.讲求科学、正确、合理的斗争策略C.用满汉民族矛盾宣传动员革命D.深刻地揭露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7.《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废除买卖婚姻。

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理想是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C.追求平等平均的社会生活D.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8.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写道:“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2.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这个方针是( )A.区域合作B.“另起炉灶”C.反对霸权主义D.“求同存异”3.“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4.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的建交。

这里“中美关系的改善”的含义是( )A.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D.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上海公报》5.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6.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D.改善中美关系7.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8.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实现了国家统一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春秋时,晋楚等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但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

战国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县令多由国君自行任免。

这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B.县的设置早于郡,所以县的地位高于郡C.郡县制的发展经历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D.秦朝最先推行郡县制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4.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在秦汉以后仍然长期存在B.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C.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汉后受到削弱D.郡县制大大地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5.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必修一专题一二)(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1.图1为大禹像。

“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史传说,实际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C.商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2.周王分封的诸侯,不包括图1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3. 图2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C.宗教 D.血缘4.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图2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5.《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秦始皇”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行同伦8.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是①建立了秦朝封建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的推行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10.《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11.元朝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是A.尚书台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宣慰司12.“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高一历史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参考答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C2.B3.A4.C5.B6.B7.D8.D9.B10.D11.(1)姬姓诸侯国‎(王族),如吴、燕、晋等;功臣封国,如齐国;先代贵族封‎国,如陈、楚等。

(2)诸侯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王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周朝对‎中原的统治‎,使周的势力‎扩展到东方‎广大地区。

12.宗法制将君‎位的传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古代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相背离。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A2.B3.D4.C5.B6.D7.B8.D9.D10.A11.(1)秦始皇。

皇帝。

(2)丞相:皇帝助手,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太尉:总领全国军‎务,是国家最高‎军事长官。

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3)皇权至高无‎上,朝廷重臣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三公九卿”分权而设,各负其责,分工明确,行政效率自‎然提高;丞相位高权‎重。

12.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经济‎;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影响:一方面,中央集权的‎使用失度,导致秦朝的‎灭亡。

另一方面,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经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专题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废丞相
B、在中央设内阁
C、创设八旗制度
D、设军机处
2、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
③削弱地方权力④注重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4、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清顺治时
D、清康熙时
5、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是()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④扩大了各藩王的权力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6、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8、当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新航路
C、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9、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10、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14、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中央机构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
15、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6.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制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17.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③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
1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弱地方权力
19、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枢密院和宣政院
20、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2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22、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2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24、“票拟”是()
A、大臣的奏章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25、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1)(2)
B、(1)(3)
C、(2)(3)
D、(2)(4)
2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制”,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27、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
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
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
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
2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④极大的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30、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