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原毁(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17原毁含答案

扩步糸统调音第五单元Z7|廡毀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背景链接韩愈所生活的中唐时代,封建士大夫中滋生了一种嫉贤妒能的恶劣风气,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则务求宽容, 即所谓“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为正视听,引起当权者注意,并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韩愈奋笔写下这篇《原毁》。
本文与《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合称“五原”,是韩愈较系统全面地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纲领性论文。
扩步糸统调音♦文脉梳理'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古之君子)K述严丁律人•宽以待己(今之君子)原毁揭示原因一挖掘根源、提醒注意一一写作目的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理解词句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______ ”通“_____答案:“懼”通“惧”,担心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厂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古代女子称丈夫;古代指普通百姓(2)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答案:(1)好人(2)有才技的人象。
(1)故人乐为善(2)早夜以思(3)取其一不责其二(4)即其新不究其旧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5)能善是,是亦足矣答案:(1)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事⑵名词作状语,在早晚(3)均为数词活用为名词,一个方面;其他方面(4)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今天的表现;过去的表现(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病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②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③将何往而非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⑤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⑥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答案:病:①名词,缺点②动词,生病雲名词, 忧愁④形容词,困苦不堪⑤名词,鑒病立逆扁,第9幸护步糸统调咅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2020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七)(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时追踪检测(七)一、阅读鉴赏1.(2017 ·全国卷Ⅲ )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 ,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人间荣华应无分,身后文章合闻名。
莫怪气粗语言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佩服。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喜悦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经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拟,这从侧面说了然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平。
C.白居易在诗中称号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同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深信自己势必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代,所以其实不介怀在当时能否获得认同。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能够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分析:选 CD此题考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 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同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间亲近无间的关系。
D 项,“其实不介怀在当时能否获得认同”表述有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包含着不平易酸楚。
(2)请从“戏赠”下手,联合全诗,剖析作者表达的感情态度。
答:分析:此题考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戏赠”下手剖析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感情态度,所以不单要领会其表层感情,还要领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奇妙心思。
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拟、让李绅佩服。
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
颈联,是作者的怨言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表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惊喜。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原毁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原毁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https://img.taocdn.com/s3/m/0f008b33fc4ffe473368ab92.png)
第17课 原毁在科举路上,他曾当了三次重考生,在当官的生涯里,他廉洁、耿直、敢讲真话的优点,而使他数度被贬至鸟不生蛋的地方,有次更险些被皇上杀头。
虽然他是如此倒霉,但在文学的领域里,他却委实有着重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韩愈。
(选自高考学习网)雨之情,几人能看得透,看得彻?能有几人像韩愈这样的诗人,写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呀!我想把雨来赞颂、来歌唱。
是否有人曾像我一样,对雨有独特情殇。
那是一帘无私的春雨,真诚守护着万物;那是一帘匆匆的夏雨,成为夕阳下美丽的风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
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
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
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选自百度文库)刚刚读完您的大作《马说》,感慨良多。
您在文中用千里马的遭遇控诉了昏庸的封建统治者,声讨了封建社会中“世豪摄高位,英俊沉下潦”极不合理的现象。
您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名句至今广为流传。
仔细想来,“奴隶人”自然不能相好千里马,但即使有了伯乐,也未必能彻底解决“相马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我总认为权威会在利益的驱使和权势的干预下变质。
高中语文17原毁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原毁我夯基我达标1.?原毁?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人。
?原毁?中“原〞是___________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之〞选择相应用法。
“〞〔1〕古之.君子〔〕〔2〕处处志之.〔〕〔3〕得吾说而存之.〔〕〔4〕渔人甚异之.〔〕3.对本文中心理解正确一句是〔〕A.?原毁?通过比照古今君子责己待人不同态度,赞扬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毁谤风气,并明确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根源。
B.?原毁?通过比照古今君子责己待人不同态度,说明不同时代,人们思想也不同。
C.?原毁?通过比照古今君子责己待人不同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毁谤风气,并明确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根源。
D.?原毁?通过比照古今君子责己待人不同态度,高度赞扬了今之君子。
4.(2006~2007东北师大高三质检)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项为哪一项〔〕A.在那个年代,农民虽然胼手胝足....地劳作,却不免饥寒交迫。
鱼龙混杂....好莱坞,派克总是那样谦逊,与人为善,人们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望霞亭依山傍水,漱石枕流....,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其间,酝酿出多少有趣故事。
5.(2007届成都高三诊断检测)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一项为哪一项〔〕A.成都市构建了以低保为核心,以帮困助学等为配套,以其他专项救助为补充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保障了低保对象、特殊困难群众根本需要。
B.只有搞好干部队伍建立才能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宗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C.要大力培养、发现和宣传在工作实践中涌现出来先进典型人物,鼓励干部,树立典范,展示干部队伍主体形象。
D.昨日,各工商部门已将各自辖区内商场和水产市场进展了集中检查,并查处了那些仍在销售多宝鱼商家。
我综合我开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0题。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7课原毁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第17课 原毁在科举路上,他曾当了三次重考生,在当官的生涯里,他廉洁、耿直、敢讲真话的优点,而使他数度被贬至鸟不生蛋的地方,有次更险些被皇上杀头。
虽然他是如此倒霉,但在文学的领域里,他却委实有着重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韩愈。
(选自高考学习网)雨之情,几人能看得透,看得彻?能有几人像韩愈这样的诗人,写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呀!我想把雨来赞颂、来歌唱。
是否有人曾像我一样,对雨有独特情殇。
那是一帘无私的春雨,真诚守护着万物;那是一帘匆匆的夏雨,成为夕阳下美丽的风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
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
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
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选自百度文库)刚刚读完您的大作《马说》,感慨良多。
您在文中用千里马的遭遇控诉了昏庸的封建统治者,声讨了封建社会中“世豪摄高位,英俊沉下潦”极不合理的现象。
您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名句至今广为流传。
仔细想来,“奴隶人”自然不能相好千里马,但即使有了伯乐,也未必能彻底解决“相马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我总认为权威会在利益的驱使和权势的干预下变质。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原+毁+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原毁(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责.己也重以周责:责备B.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弱点C.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闻:声望D.是故事修.而谤兴修:治理解析:选A责:要求。
2.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②得其尤绝者,家焉.B.①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①而.以圣人望于人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D.①其.国家可几而理欤②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解析:选B A项,代词,他,代舜;兼词,于之,在那里。
B项,二者都是表并列的连词。
C项,转折连词,却;假设连词,如果。
D项,副词,表推测,大概;副词,表叮嘱,一定。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B.将有作..于上者C.不然..修而谤兴..,则其畏也D.是故事解析:选B 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许多人”。
B项,有作:有所作为。
C项,不然:古义为“不这样”;今义为连词,表示对前文的假设否定。
D项,故事:古义为两个词“故,缘故;事,事情”;今义多指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情节。
4.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3分)()例句:早夜以思A.外.以欺于人B.即其新.不究其旧.C.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D.夫物以不知而轻.解析:选A例句,名词作状语。
A项,名词作状语。
B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D两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原毁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原毁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B.恐恐然惟【答案】D【解析】A项“说”同“悦”。
B项“懼”通“惧”。
C项“轴”通“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早夜..以思A.外.以欺于人B.即其新.不究其旧.C.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D.非精言之能悉.【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加点词语均为名词作状语。
B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D两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下列各句中,句式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而以圣人望于人A.内以欺于心B.其为人也,仁义人也C.万钟于我何加焉D.为仲卿母所遣【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B项,判断句。
C项,省略句。
D项,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众人:群众,大家B.吾未见其尊.己也尊:尊重C.怠者不能修.修:进修,求进步D.将有作.于上者作:作为【答案】A【解析】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怠与.忌之谓也②必其人之与.也B.①懦者.必说于色矣②怠者.不能修C.①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②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D.①强者必怒于.言②尝试语于.众曰【答案】B【解析】A项,①连词,和;②名词,党羽、朋友。
B项,均为代词,……的人。
C项,①代词,如此、这样;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一组是( )①举其一不计其十②以圣人望于人③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④强者必怒于言⑤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⑥懦者必怒于色矣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答案】D【解析】③④⑤⑥都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作例证,得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结论。
2020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七)陆文学自传(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课时追踪检测(七)陆文学自传( 时间: 40 分钟,分值:55 分)一、基础稳固(22 分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自九岁学属.文属:连缀、撰写B.公执释典不屈.执:拿着C.懵然如有所遗.遗:扔掉D.可捐乐工书捐:放弃.分析:选 B B 项,执:坚持(3分 )()2.以下加点词的用法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杖击林木,手弄流水..B.常扁舟来往山寺..C.主者认为慵惰,鞭.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分析:选 C C项,为名词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3分 )()3.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褊躁多自意图..B.主者认为慵惰,鞭之..C.手弄流水,夷犹彷徨,自曙达暮..D.积公示以佛书出生之业..分析:选C C 项,“彷徨”古今意义同样。
A 项,“意图”意为“执拗己见”,和今义“专心,妄图”不一样;B 项,“认为”中间省略了代词“之”,不是一个词; D 项,“出世”是佛教用语,和“入世”相对,和今义“出生、出现”不一样。
(3分 )() 4.以下对课文中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释典”,佛学经书。
因佛教首创人是释迦牟尼,故常称为“释家”、“释氏”。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相当于此刻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与藩属和外国之来往事。
C.“太守”,秦代至汉朝期间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能够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辛丑”,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的“辛丑年”。
干支纪年是将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照次序相当,循环纪年。
分析:选 D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5.把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念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
(5 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原毁(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责.己也重以周责:责备B.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弱点C.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闻:声望D.是故事修.而谤兴修:治理解析:选A 责:要求。
2.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②得其尤绝者,家焉.B.①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①而.以圣人望于人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D.①其.国家可几而理欤②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解析:选B A项,代词,他,代舜;兼词,于之,在那里。
B项,二者都是表并列的连词。
C项,转折连词,却;假设连词,如果。
D项,副词,表推测,大概;副词,表叮嘱,一定。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B.将有作..于上者C.不然..修而谤兴..,则其畏也D.是故事解析:选B 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许多人”。
B项,有作:有所作为。
C项,不然:古义为“不这样”;今义为连词,表示对前文的假设否定。
D项,故事:古义为两个词“故,缘故;事,事情”;今义多指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情节。
4.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3分)( )例句:早夜以思A.外.以欺于人B.即其新.不究其旧.C.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D.夫物以不知而轻.解析:选A 例句,名词作状语。
A项,名词作状语。
B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D 两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取得的收获就很少。
(2)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诽谤也就随之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
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直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愈发言直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B.愈发言/直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C.愈发言直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D.愈发言/直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解析:选C “德宗晚年”表时间,应单独成句,据此可排除A、B;“发言”与“直率”宜作主谓短语,据此可排除B、D。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有名有字,名主要用来自称,此外也供长辈称呼用;字有尊重的意味,一般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辟”,是古代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汉武帝时开始推行,是自下而上的推荐。
C.“宫市”,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解析:选B “辟”是自上而下的选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学习,读书不为得到奖励。
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后来考中进士,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
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
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解析:选A “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不正确,原文意为“韩愈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李愬的妻子出入(或进入)皇宫,于是(或趁机)向宪宗诉说(或控告)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禁中”1分,“磨”1分,“勒”1分,大意2分)(2)(韩愈)却很能引导鼓励后辈,(后辈)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韩愈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
(“诱厉”1分,“馆”1分,“怡然”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出名且没有官位。
韩愈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等奖励来督促。
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
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
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
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
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
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作掾曹。
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
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大概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
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找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仍然称呼裴锷的字。
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
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
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
李愬的妻子出入(或进入)皇宫,于是(或趁机)向宪宗诉说(或控告)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盛衰,他总不改变态度。
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
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
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
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
(韩愈)却很能引导鼓励后辈,(后辈)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韩愈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