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学案1(八年级历史)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你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你知道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吗?
2.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讲授
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政府的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等因素。

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宣统帝退位、南北议和、中华民国成立等重要事件。

3. 辛亥革命的意义: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化的新篇章。

三、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中的各个角色,重新演绎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四、总结
1. 总结: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总结出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2. 展望:展望中国的发展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作业
1. 完成课堂笔记:整理当天的学习内容,写出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感受。

2. 阅读资料: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更加深入,能够理解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3. 能够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

2.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信息。

2. 学习和探讨:
(1)辛亥革命的背景:介绍晚清时期中国的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和改革思潮。

(2)辛亥革命的过程:解说辛亥革命的策划、发起和进展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建立等重要事件。

(3)辛亥革命的影响: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3. 活动和讨论: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辛亥革命的各个方面,展示给全班。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时期的各种角色,模拟辛亥革命的情景。

4. 总结与评价: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展望。

四、课后作业:
写一篇500字的文章,总结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五、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
1. 背景:政治腐败、民族危机、改革思潮。

2. 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3. 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结束】。

八年级历史上《2.8辛亥革命》教案设计1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2.8辛亥革命》教案设计1人教版

八上《2.8辛亥革命》教案设计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

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导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

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

3.讲授新课:(1)投影第九课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

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生:孙中山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生:兴中会师:什么时间,在哪里?生:1894年,在檀香山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关于同盟会的情况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这几方面的信息,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增加一个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看视频时,随手讲时间、地点等小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辛亥革命学案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辛亥革命学案 川教版

第7课辛亥革命学案【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逐步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了解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预习导学】1.1894年在夏威夷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

同盟会政治纲领为“”,后在中将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简称,这是他领导的指导思想。

2.1911年(即农历年)10月10 日,熊秉坤等率领军在发动起义,汉阳、汉口革命士兵先后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3. 年月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成立,以南京为首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建立了,使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的发展。

但没有推翻和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的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

【问题探究】简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他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武昌起义就是辛亥革命吗,请说出其理由。

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统治有什么本质区别?孙中山的革命目标达到了吗?请说出其理由。

初中辛亥革命历史教案

初中辛亥革命历史教案

初中辛亥革命历史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并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一、辛亥革命的起因1. 了解清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情况2. 掌握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 介绍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活动和思想2. 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发展过程3. 讲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战役三、辛亥革命的影响1. 理解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带来的改变和影响2.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2. 提出问题:你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为什么会爆发?二、学习内容展开1. 宣讲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2. 分组讨论学习内容,并做笔记三、小组合作1. 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所学内容制作辛亥革命的时间轴或思维导图2. 学生展示并交流各自的成果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阐述辛亥革命的影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2.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辛亥革命提出问题五、总结回顾1. 总结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2. 强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作业布置:1.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读后感或感想2. 学生自选一幅图片或视频,用以展示辛亥革命的某一重要事件或人物扩展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辛亥革命史》等相关书籍,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细节2.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关于辛亥革命的资料并进行学习板书设计:主题:辛亥革命起因:清朝政治腐败、外国列强侵略过程:革命先驱活动、重要事件和战役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反思:本节课中,我认为学生需要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和进行课堂讨论,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和推荐扩展阅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学案第9课 辛亥革命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学案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2.广西起义3.文学社共进会4.君主专制制度三、合作探究1.(l)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第8课 辛亥革命【学案】【北师大版】

第8课 辛亥革命【学案】【北师大版】

班级姓名第8课辛亥革命清潭中学历史教研组初二年级备课组编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孙中山先生的活动和辛亥革命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填一填:1、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的口号。

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全国规模的革命政党。

3、同盟会以“,,,”为纲领,后来被孙中山先生明确提出为“主义”,即主义,主义,主义。

4、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成立。

6、南京临时政府期间,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二、练一练:()1、[2011·包头]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A. 林则徐B. 康有为C. 孙中山D. 毛泽东()2、[2011·乐山]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领导了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3、[2011·福州]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A. 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B.建立中国同盟会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4、[2011·枣庄]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不包括( B )A. 民权主义B. 民主主义C. 民族主义D. 民生主义()5、 [2011·西宁]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人物是A.陈独秀 B. 孙中山C.毛泽东 D.邓小平()6、[2011·宿迁]“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这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A.1898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7年()7、 [2011·天津]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A.武昌 B.南京C.南昌 D.上海()8、[2011·聊城]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8课辛亥革命一、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想象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探究思考提取信息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联系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进取意识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可从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誓言)、性质几方面归纳。

四、知识链接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

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起义,事泄未成。

1897年在日本奔走革命时化名中山樵,此后即以孙中山见称于世。

1900年派人至惠州发动起义。

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誓就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你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有何认识?你从孙中山的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五.师生小结
六.当堂达标(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江西南昌B.湖南长沙C.日本东京D.英国伦敦
2.(下图)2011年4月27日,北京,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
①民主②民族③民权④民生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下图是2010年6月13日在武汉开机拍摄的一部展现中国近现代沧桑历史巨变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汉口》剧照。

该剧拍摄是为了纪念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B.三民主义
C.实业救国D.联俄联共
4.武昌起义胜利后,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是(
A.康有为
B.
C.谭嗣同
D.
5.假如武汉市需要征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活动的方案,你认为这
次活动的纪念大会选在哪一天举行最为合适( )
A.2010年10月10日B.2011年10月10日
C.2011年12月12日D.2012年1月1日
6.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起义(二)非选择题(30分)
8.阅读下列材料: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

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

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请回答:
(1)述起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起义的组织者是谁?
七.学后记(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