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高启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古诗十九综述(近十年论文简单总结)

古诗十九综述(近十年论文简单总结)

《古诗十九首》近十年论文综述我在知网上查看了从2012年到2022年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期刊文献,因其数量庞大,只挑了其中的一部分来进行仔细阅读。

他们有的是就其中的一篇诗来深入解读和研究,有的是纵观整体来进行分析,有的是将其对后世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作为切入点来深究……如此看来,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对一个经典的作品进行解读、分析和研究,以此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些期刊文献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正文的前面都会说明《古诗十九首》产生的背景。

只有了解了作品产生的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内容,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因此,在研究文学作品或是其他的艺术作品一般都要知人论世。

如诗圣杜甫的诗都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其中,这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中晚期,那时的唐朝兵荒马乱,战火纷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才催生出杜甫如此伟大的诗人。

但是从背景来看,《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作者具体是谁也无法考证,所以也就无法“知人”,只能从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容上去逐一分析。

将古诗根据内容分类,分为游子思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彷徨失意、人生无常的感叹等几个内容。

其中有专门就游子思妇这个内容来进行解读的,如胡悦的“《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与东汉末年仕人心态探析”中写到“《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追求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在社会动荡、时序更迭和人世离别的境遇中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

这其中思妇的形象是仕人所塑造的,自然就与士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所遭遇的事有关。

所以大多数都思妇都是“与丈夫相隔万里,在家苦苦思念”的一种状态,虽然如此,她们并没有放弃等待,而仍旧期盼着丈夫能够归来,这就体现了思妇的忠贞不渝。

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

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

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武 超公元1374年,明末清初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新星陨落了。

高启这位名冠当时的诗人因诗获罪。

《明史高启传》载:“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

归家,以观(魏观,苏州知府)改修郡治,启为作《上梁文》,帝怒,遂腰斩于市。

”年仅39岁。

这位年轻的诗人虽然没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走得很远,但他的诗歌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

高启诗才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被概括为:振元末纤浓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

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

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

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

可见清人对高启诗文评价之高;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价:“李青莲诗,从未有能学之者,惟青邱与之相上下,不惟形似,而且神似。

”本文从诗歌艺术特色上高启对李白诗歌的继承出发,浅析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借鉴。

一、诗歌题材的模仿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继承,首先表现为高启对李白诗歌题材的模拟。

在高启所创作的众多诗歌中,有许多诗歌的题材皆能从李白笔下找寻到类似的源头。

高启曾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作《行路难三首》:君不见,盘中鲤,暂失风涛登俎几。

……悠悠行路莫相欺,为雌为雄未可知。

(《行路难三首》其一)而李白在五百多年前也曾写下《行路难三首》,来抒发对官场黑暗的不满:金樽清酒斗十千,……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与高启两人先后在仕途上遭遇了艰难坎坷。

政治理想、满腔抱负得不到施展,让两位诗人面对这些官场失利时,在情感的宣泄中,产生了一致。

因此两位诗人借助同一乐府古题来宣泄对仕途坎坷的不满。

另外李白那首著名的《将进酒》高启也进行过模仿:君不见,陈孟公,一生爱酒称豪雄。

……地下应有酒垆处,何苦寂寞孤平生。

这同李白的《将进酒》无论立意还是表达的情感都极其相似。

二、磅礴气势的继承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继承,其次表现为高启对李白诗歌磅礴气势的继承。

如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曾几近十年研究综述

曾几近十年研究综述
文章 编 号 :63— 11 2 1 )9— 02— 2 17 2 1 (02 0 05 0
新意, 将研究的对象定格于{ 寺人的一类诗中, 有新的发现。 研究曾几诗 歌风格 特色 的文 章较 多如钟 俊 昆;江 凌风 的 、 《 试论茶山诗 的创作倾向与艺术风格》 和裴新平 、 潘祥辉 的《 曾几 对江西诗派 的继承与创新》 , 等 前者提到曾几茶山诗的艺术风 格 呈现出一条 不 同于以往 江西诗派 诗人 的艺术 道路 , 其清 峭 、 轻 快、 自然平和的艺术特 色 , 开了江 西诗 派中兴的先声。而 后者则
加 多样 。 曾几研究呈逐渐 深化的趋势 , 取得 了一定的成 就, 尚 但
存 一 些 问题 和 可 以拓 展 的 空 闻 。
诗的特色 :曾几有关心农事的“ “ 老农心” 其 雨诗风格也因受“ 。 活
法” 说的影响, 带有轻快活泼 、 平易清淡的特点 ’ 。这篇文章很有
关键词 : 曾几; 研究综述; 生平事迹 ; 思想性格 ; 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 :2 7 I 0 文献标识码 : A
曾几的诗词文赋现散见 于各种总集和 他的别集 中 , 娄 芳

” 。通过此文对其诗风渊源的讨论, 能深刻认识曾诗平淡而 罗彦民在《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一 论曾几发展“ 活法” 的 说
写有《<全宋诗. 曾几诗 > 订误 》 。对 《 茶山集》 的研究 一直是热 点, 章传政、 黎星辉 、 朱自振 在《<茶 山集 >考辨 》 是对 曾几著作 《 山集》 茶 的—个佐证 , 有力 。 有理
关于曾几的交游 , 罗彦 民在 《 曾几交游考略》 中考察道 , 曾 “ 几一生交友甚广, 其中有 吕本 中、 韩驹 、 胡安 国、 王藻、 王详、 韩元 吉等人 , 吕本 中、 韩驹对他的诗歌创 作和诗歌 理论的形成有较 大

近十年柳如是诗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柳如是诗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柳如是诗词研究综述柳如是,现代著名女诗人、文学评论家,擅长写作现代诗歌和研究中国古代诗词。

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表达,对于古代诗词的研究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近十年来,柳如是的诗词研究备受关注,各类学术论文和评论不断涌现。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柳如是诗词研究的相关论文和观点进行综述,旨在展现柳如是在诗词领域的重要贡献。

一、柳如是诗词作品的研究柳如是以其诗歌作品的独特风格和主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许多学者着重从不同的角度对柳如是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

1. 柳如是的诗歌风格和意象在对柳如是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都对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意象进行了深入讨论。

研究者普遍认为,柳如是的诗歌风格自由而雄辩,充满了审美与哲学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然界的意象,如山水、花草、星空等,这些意象富有想象力和隐喻。

2. 柳如是的情感表达柳如是的诗歌以独特的情感表达著称。

她对于爱、亲情、友情、生活等主题的情感体验,在她的诗作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她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将读者带入到她内心深处的世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 柳如是与传统诗词的关系柳如是的诗歌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古代诗词进行了比较和联系。

她将自己的诗歌作品与古代经典诗词进行对比和对话,展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研究者认为,柳如是通过对传统诗词的借鉴和修正,使得她的诗歌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审美观念。

二、柳如是诗词研究的观点和评论除了对柳如是诗词作品的研究外,近十年来还有许多学者对柳如是的诗词研究进行了评论和评述。

这些观点和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柳如是的贡献和研究进行了评价。

1. 柳如是的诗歌审美有学者认为,柳如是的诗歌审美风格独特,她将自然界的意象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

她的诗作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表达方式,更是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她的诗歌风格充满了力量和智慧,对于当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柳如是的古典诗词研究柳如是在古典诗词研究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元明清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元明清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郁离子》研究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水浒传》风格论《水浒传》接受史《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小说《娇红记》研究小说《娇红记》与传奇《娇红记》比较研究《剪灯新话》研究冯梦龙《山歌》与《挂枝儿》研究《海上花列传》研究《唐祝文周四杰传》研究(此为民国小说,可与话本《唐解元一笑姻缘》比较,即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之原型)《万花楼演义》研究明传奇《娇红记》与《红梅记》比较研究《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诗的改造与创新论元曲的人物登场(方式)元曲《救风尘》与《望江亭》的搞笑艺术(插科打诨艺术)论元曲《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中的周瑜与诸葛亮斗智艺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艺术之比较论《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性论三言二拍的传奇艺术技巧论《聊斋志异》的诗意美艺术论《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情”论李渔《十二楼》小说的巧合艺术论李渔《风筝误》人物美丑对照的艺术技巧及其意义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形象(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苏东坡柳永王安石秦观等)明清小说中的恶妇形象(如《醒世姻缘》之薛素姐)明清小说中的妒妇(悍妇)形象研究析元曲《西蜀梦》与《单刀会》中的刘关张情义论元曲中的娼妓群象林冲鲁智深杨志形象之比较论《聊斋志异》中的受虐形象及其审美意义比较视野下论四大南戏中的女性形象《水浒后传》与《水浒传》之女性观比较从《三侠五义》看清代侠义精神的特质《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与晚清青楼文化研究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套路论《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中的兵器论《三国演义》中的马论《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的异域色彩论梦在元曲中的作用论《水浒传》中“潜天行道”中的“道”之内涵论《西游记》中的童话色彩试论《儒林外史》与《红楼梦》对科举批评的差异论纳兰性德中风花雪月意象及其文化心理论小说《宜春香质》《弁而钗》与龙阳文化(即男同性恋)论沈从文《边城》对楚辞巫风的继承论《史记•游侠列传》对唐诗游侠精神的影响小说《封神演义》与当今封神影视剧研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源流考明清小说中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形象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研究《秦并六国平话》对《史记》史实的改造论《隋炀帝艳史》对《隋书》史实的改造《三国演义》编创方式研究综述《水浒传》主题诸种说法及其得失(《水浒传》有“忠义”说“农民起义”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为江湖游民写心说”等)从《西游记》到《春光灿烂猪八戒》(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猪八戒形象的转变及其文化动因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唐僧形象的转变及其时代意义论清初小说续书出现的原因及其续法论神话中的西王母形象及其流变文体流派文学理论研究论“铁崖体”的形成及其艺术贡献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研究论明代“台阁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理论与创作的得失论明代“茶陵派”出现的社会历史机遇论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张的时代特色及其失误明代“唐宋派”研究或明代“唐宋派”小史1论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论明代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及其时代意义论清代“梅村体”诗歌的叙事艺术论清阳羡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论清代浙西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论金(圣叹)评水浒中的“因缘生法”创作手法论历史演义小说的“奇”“幻”精神论清代王夫之“诗经六义”新解论枚乘与“七体”的形成及其发展文体交叉比较研究研究:《雷峰塔传奇》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比较论四大谴责小说中的诗学观。

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 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 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谈《诗经》中的弃妇诗 谈《诗经》中的婚嫁诗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论《诗经》的“思无邪”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的特色)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月亮等) 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物的行为异端 先秦汉魏晋六朝诗中“柳”的意象分析 庾信诗赋中的乡关之思及其意义 《史记》刺客形象与深层心理探析浅析先秦诸子寓言中的宋人形象及其产生原因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的分析 从《史记》中看中国的游侠文化 《论语》的文学价值唐德宗朝阳城的文学成就研究 唐德宗朝顾少连的文学成就研究 唐德宗朝“新春秋学”的理论与实践 柳宗元研究(具体题目待定)河东吕湮墓志铭的史料价值唐(宋、元、明、清)人咏物(史、怀)诗研究(可选择某一时期某一群体或某一作家进行研究) 《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吕氏春秋》与杂家《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名篇研究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鸿门宴场面描写的深刻涵义 李广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缺陷描写 李斯的历史功过及人品优劣 《史记》个性化语言举例 《史记》叙事中的史笔和文笔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 《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 《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 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 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枚乘与“七体”的形成及其发展论屈原的人格美“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 谈《史记》的人物人性描写 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 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 曹操与诗文革新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论曹丕的文学成就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生命与酒 谢灵运与山水诗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某代唐诗选集研究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李白与民歌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 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 杜甫绝句的特点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 李贺诗的格调 论李贺诗的怪诞 李贺诗与屈原赋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论咏物诗杜牧七绝风格试议 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 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 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王维诗歌的情、景、理 论唐代的边塞诗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 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唐诗的精神风貌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拟题 ) 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杜牧的史论诗 论韩愈散文的“气”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唐传奇与佛教 唐传奇与道教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唐代小说专书研究...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唐代散文家研究 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 近二十年……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裴度研究述评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论王维与泰戈尔诗作的比较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需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论王安石的咏史诗论杜牧的咏史诗王维山水诗的情感模式 谢灵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苏轼各体词研究 苏词的风格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苏词自行拟题 ) 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苏洵散文研究 论苏轼的“超然”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苏、辛词风异同辨 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 苏东坡诗中的四川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明代散曲与民歌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花间集》风格论 《花间集》题材论 《花间集》与唐宋词史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琵琶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西厢记》 《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沈自徵之剧作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论《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 《红楼梦》中的众丫鬟 《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 《聊斋志异》中的鬼狐 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 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水浒传》风格论 《水浒传》接受史《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娇红记》研究小说《娇红记》与传奇《娇红记》比较研究 《剪灯新话》研究冯梦龙《山歌》与《挂枝儿》研究 《海上花列传》研究 《唐祝文周四杰传》研究(此为民国小说,可与话本《唐解元一笑姻缘》比较,即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之原型)《万花楼演义》研究明传奇《娇红记》与《红梅记》比较研究《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诗的改造与创新论元曲的人物登场(方式)元曲《救风尘》与《望江亭》的搞笑艺术(插科打诨艺术)论元曲《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中的周瑜与诸葛亮斗智艺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艺术之比较 论《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性 论三言二拍的传奇艺术技巧 论《聊斋志异》的诗意美艺术 论《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情” 论李渔《十二楼》小说的巧合艺术论李渔《风筝误》人物美丑对照的艺术技巧及其意义 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形象(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苏东坡柳永王安石秦观等)以上论文选题有些题目可变通,如“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可变化成“三言二拍中的穷秀才形象”“三言二拍中的娼妓形象”“三言二拍中的侠盗形象”。

高启的心态变化与诗学思想变迁_周海涛

高启的心态变化与诗学思想变迁_周海涛
凡可以感心而动目者,一发于诗。盖所以谴忧 愤于两忘,置得丧于一笑者,初不记 其 工 不 工 也。 积而成帙,因 名 曰《娄 江 吟 稿 》。 若 在 衡 门 茅 屋 之 下,酒熟豕肥,从 田 野 老 相 饮 而 醉,拊 缶 而 歌 之,亦 足以自适矣。〔1〕
此序涉及到诗歌创作的三个层面: ( 1) 在诗歌 功能上,“足以自适”; ( 2 ) 在表现 手 法 上,不 事 雕 琢,所谓“初不记其工不工”; ( 3 ) 在 写 作 范 围 上,
因此,高 启 此 时 的 心 态 以“闲 适 ”为 主。 他 在 《代送饶 参 政 还 省 序 》中 描 述 自 己 的 任 职 状 态 是: “且接尊俎之余谈,乐图书之清暇。”〔1〕尤其是至正 二十年( 1360) 迁居娄江后,其行为与心理状态是自 由的。一方面,张 士 诚 据 吴 保 证 了 吴 中 的 稳 定,为 其活动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另一方面,他刚刚结束 两年的吴越漫游经历,羁旅之疲惫让他更加珍惜闲 散的生活。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了高启此时的诗 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娄江吟稿序》中:
高启一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出仕张吴时期、
明初为官时 期、退 隐 时 期。 在 不 同 的 阶 段,高 启 有 不同的心态,因此,他对诗歌的理解、使用的表现手 法及诗歌的审美风貌也不同。在此演变过程中,高 启既坚持了吴中文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诗学思想 及创作实践,也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做出调整。高启 身上既有 易 代 文 人 之 共 性,也 有 其 鲜 明 的 个 性 与 特点。
Abstract: There were three phases in Gao Qi's life: to fill an office in Zhang Shi-cheng's regime,to fill an office in early Ming Dynasty and to renounce the world. Under Zhang Shi-cheng's regime Gao Qi's life was dominantly leisurely and comfortable and his poetics was characterized by “mountain and forest” ( landscape poets) . When he filled an office in early Ming Dynasty his mentality was dominated with awestrickenness. So on one hand he wrote a great deal of poems featuring “court and politics”( official literature) in close relation to the poetic mainstream, on the other hand he also wrote many “individualistic”poems so as to express his constriction and sorrows. When he renounced the world his mentality was dominated with “decadence”. At this time neither did he write excellent poems featuring “court and politics”nor exquisite ones on “mountain and forest”.

近十年陆游研究综述

近十年陆游研究综述

近十年陆游研究综述近十年来,陆游研究在学术界受到了广泛关注。

陆游作为南宋末年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陆游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以便读者了解陆游及其作品的研究进展。

一、陆游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世称“陆放翁”,是南宋末年的重要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的一个贫寒家庭,早年饱受战乱的苦难,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政治理念奠定了基础。

陆游的作品以词为主,风格独特,以婉约、豪放并存而著称。

二、陆游研究的历史回顾近十年来,陆游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陆游的文学成就和政治观点,重点研究他的词作和其对时局的反思。

然而,近年来,陆游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学者们开始关注他的思想、人格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三、陆游作品的研究陆游的词作是他最重要的文学成就之一。

近年来,学者们对陆游的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他的创作风格、意象和表达技巧。

同时,还有学者通过对陆游词作中的政治和社会观点的分析,揭示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态度和思考。

除了词作,陆游的其他文学作品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他的散文、杂剧和史论等作品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揭示了陆游的思想观点和文化背景,丰富了对他的全面理解。

四、陆游思想的研究近年来,陆游的思想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学者们通过对陆游的著作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他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和文化观点。

陆游的思想以其独特性和前瞻性而备受瞩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陆游研究的方法和视角近十年来,陆游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学者们开始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对陆游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同时,学者们还注重将陆游的作品与当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他的作品。

六、陆游研究的新成果近年来,陆游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 、 坡 , 所 不 学 , 所 不 似 , 笔 仙 心 , 於 超 凡 人 圣 东 无 无 妙 几
维 的 《 明 代 第 一 诗 人 ” 自画 像 — — 读 高 启 ( 丘 子 歌 > n] “ 的 青 》0
这 两篇 文 章 则 是对 高 启 诗歌 的赏 析 之作 。 有 关 高启 诗歌 总论 方 面 的文章 有 1篇 。房锐 提 出《 4 吴 越 纪 游 十 五 首 》 高 启 在 真
确 可 当 乎 此 论 : 是 以 诗 而 论 , 短 三 十 九 年 间 , 就 留 单 短 他
共 有4 , 魁 强和房锐对高启 的代表作 《 丘子歌》 篇 傅 青 的 作 年进行 了争论 , 傅彪 强认为《 青丘子歌》 并非作 于至正
十 八 或 二 十 年 , 是 作 于 洪 武 三 年 辞 官 归 田之 后 。房 锐 而 则 依 然认 为此 诗 应 作 于高 启 第 一次 隐居 青 丘 时 ,即元 至 正 二 十 年 到 至 正 二 十 二 年 间 。 郑 伯 勤 的 《 四 海 永 为 家 ” “ 的高 亢 颂 歌一 高 启 < 金 陵 雨 花 台 望 大 江 > 析 》9 张 登 解 [、 ]
下 了 二 千 余 首 诗 。 且 他 还 转 益 多 师 , 品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而 作 风 貌 ,青 丘 才 力 、 分 、 候 , 极 其 至 , 为 诗 , 汉 、 “ 天 工 皆 所 自 魏 、 朝及李 、 、 、 、 、 、 、 、 、 、 、 、 六 杜 高 岑 王 盖 元 白 温 李 张 王 昌
水 , 诗 文 自 娱 , 当 时 的 高 则 年 轻 气 盛 , 衷 于 建 功 立 以 而 热
价 最 高 的 一 个 。 本 文 对 , 9 5 到 2 0 年 公 开 发 表 的 以  ̄ 9年 &1 05
高启 为研 究 对 象的 主要 涉及 他 的 生平 、思 想及 创 作 的2 5
篇论 文分 而详 述 之 。 关 键 词 :高 启 研 究 综述
有 关 创 作 方 面 的 共 有 1 篇 . 高 启 的 诗 、 、 方 面 9 对 词 文 均 有 涉 及 , 诗 歌 研 究 更 为 集 中 。 其 中 , 及 具 体 作 品 的 以 涉
人 第 一 ,信 不 虚 也 ” 《 北 诗 话 ・ 八 》 ,明 人 惟 青 丘 雄 (瓯 卷 )“ 视 一代 ”《 园 诗话 ・ 一》 。 其 实 际情 况来 看 , 启 也 (筱 卷 )从 高
不 同的 梅 花形 象 同诗人 的生 命历 程 和 特 定 的精 神背 景 结
的 论文 共 有2 篇 。 要 涉及 他 的生平 、 想 、 作 等 方 面 , 5 主 思 创
以下分 而 详述 之 。 涉及 生 平及 思 想 方 面 的文 章 共 有6 。 君若 考 知 高 篇 刘 启 除 号青 邱 子 、 轩 外 , 有 别 号 “ 台 ” 高启 应 为 吴 县 槎 还 吹 ; 人 而非 长 洲 人 ; 正 戊 戌 、 子 年 问 出游 吴 越 实 为 两 次 , 至 庚 第 一 次 为 至 正 戊 戌 冬 至 己 亥 春 .第 二 次 为 至 正 庚 子 春 至
录 了高 启 的游踪 和 思想 情感 , 刻 地反 映 了元 末 乱离 之世 深 的 社 会 现 实 , 有 较 高 的 史 料 价 值 和 认 识 价 值 [] 刘 民 红 具 1。 1 通过 对 高启 并不 受 人重 视 的游仙 诗 的研 究 . 析 了其 艺术 分
矣 ” “ 自元 至 今 , 有 诗 家 , 出 青 丘 右 者 , 可 直 继 遗 ,然 所 无 洵 山 , 一 大 宗 矣 ” 《 园 诗 话 ・ 二 》 。因 为 高 启 生 活 在 元 为 (筱 卷 )

十 年 来 高







( 西大 同大 学 文 史 学 院 , 西 大 同 山 山 摘 要 : 整 个 明 朝 文 坛 , 启 应 该 说 是 被 后 世 评 在 高
07 0) 3 0 9
提 倡 “ 益 多 师 ” “ 学 众 长 ” 杨 不 愿 仕 进 , 欢 流 连 山 转 、兼 ; 喜
从 高 启 悲 剧 性 的 人 生 人 手 ,来 研 究 他 的 人 生 态 度 和 思 想
发 展轨 迹 。
在 并 不 繁荣 的明 朝文 坛 .高启 应 该说 是 被 后 世 评 价
最 高 的一 个 。 有 明 一代 诗 人 , 莫 有 能及 之 者 ” “ 涉笔 “ 终 ,一 即有 博大 昌明气 象 , 关 有 明一代 文 运 。 者推 为 开 国诗 亦 论
从 1 9 年 到 2 0 年 。公 开 发 表 的 以 高 启 为 研 究 x 象 95 05 / ,
价 值 及 暗 含 其 中 的 诗 人 的 精 神 追 求 _]纪 映 云 认 为 梅 花 是 l。 2 高 启 诗 歌 中一 个 重 要 的 意 象 ,是 诗 人 自我 心 象 的 绝 好 写 照 。 启 梅 花 诗 中抒 写 了 各 种 不 同 的 情 志 、 迹 , 每 一 类 高 心 把
业 。 锐 的 《 启 生 平 思 想 研 究 》 、 晓 刚 的 《 启 的 悲 房 高 李 高
剧 人 生与 思想 性 格 》 邢 丽凤 《无 用 ” 悲哀 : 启 论 》 、 、 “ 的 高 何 春 根 的 《 启 渐 趋 消 沉 的 心 路 述 略 》 这 4 文 章 都 是 高 篇
明 易 代 之 时 .所 以 x - 启 的 研 究 于 元 明 两 代 文 坛 都 有 着 1 , 高 非 常 重要 的意 义 。本 文试 图对 近 十 年来 学 界 x 高 启 的 研 / ,
究 作 一综 述 , 期 能 为 进一 步 的研究 贡献 绵 薄之 力 。 要 以 需 说 明 的 是 , 于 未 能 找 到 有 关 高 启 的 研 究 专 著 , 文 以 学 由 本 术 论 文为 考 察对 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