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区5_12汶川震害案例调查

合集下载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简称“5·12”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破坏最为严重、影响最为深远的地震之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左右,震中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附近。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地震的震级为里氏8.0级,是近30年来中国发生的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地震造成了汶川县及周边区域的严重灾害,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也引起了全国和全球的关注。

为了对这次地震进行科学研究,开展国家级的震情调查工作,由中国地震局牵头组织了一支地震科学家团队,对地震灾害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在国家和全国地震科技攻关的大力支持下,地震灾害调查报告应运而生。

报告涵盖了灾害的方方面面,包括地震的基本震情特征,地震烈度分布及各种细节数据等,对地震烈度带、线和不同类型地表地貌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研究人员特别提到了汶川地震的发生机理。

地震原因复杂,但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对运动。

这种板块运动激发了川西的断层系反正断作用发生地震,导致了汶川地震的发生。

同时,报告中也讨论了地震路径、地震波传播、地震活动、岩石破碎和弹性反弹等方面细节内容。

此外,这份调查报告还介绍了地震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灾情十分严重,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人口流动性等社会问题也十分严重。

研究者呼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援和修复工作,以尽力减轻灾害的影响。

报告还针对灾害后的复原问题提出了建议。

在灾后重建时,应当优先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水电、道路等,同时还要加强环境保护,进行生态修复。

此外,应加强山区人民的安全意识,提高抗灾能力。

总的来说,这份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提供了深入的科学数据和细节信息,对于地震的研究和预防扮演了重要角色。

希望在未来,中国地震科学家们能够继续保持好的工作状态,在地震预测研究与提高预警系统的能力及效率方面迈进更大的步伐,将中国的地震科学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当地震发生时——陕西省宁强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抗震救灾纪实

当地震发生时——陕西省宁强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抗震救灾纪实

当地震发生时——陕西省宁强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抗震救灾纪

陕西省宁强县公安局森林分局
【期刊名称】《森林公安》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群山在抖动,房屋在震颤,行人在摇摆……这是2008年5月12日14
时28分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时陕西省宁强县的景象。

地震发生后,整个宁强
县城处于一片混乱中,人们在震落的瓦砾问奔走着、呼喊着。

正值上班期间,强烈的摇晃使宁强县森林公安分局办公室里一片狼藉:电脑掉在了地上、办公坐椅东倒西歪、墙体裂缝、房顶瓦片被震碎。

躲避着房上掉落的瓦片,民警们冲出了办公室,聚集在院落里。

当地动山摇过去之后,他们奔向了何处?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陕西省宁强县公安局森林分局
【作者单位】陕西省宁强县公安局森林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2.3
【相关文献】
1.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执法纪实
2.
林海深处写忠诚——吉林省森林公安局临江森林公安分局工作纪实3.灾情就是命令——甘肃省白龙江林区森林公安局白水江分局抗震救灾纪实4.美好,来自不平凡
的守护——德化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守护森林资源纪实5.当地震发生时——宁强县森林公安分局抗震救灾纪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12”汶川地震对宝鸡市陈仓区工业厂房破坏的调查及震害分析

“5·12”汶川地震对宝鸡市陈仓区工业厂房破坏的调查及震害分析
第 4 O卷 第 5 期 20 O 8年 1 O月
西 建 科 技 学 ’ 报(然 学 ) 安 筑 大 学 自 科 版
J Xi n Unv fAr h & Te h ( trl c neE io ) . i.o c . a c . Naua S i c dt n e i
要 有 以下 几 类 :
收 稿 日期 :0 80 — 4 2 0 —8 2
修 改 稿 日期 : 0 80 — 2 2 0—91
作 者 简 介 : 林 科 ( 93) 男 , 西 宝 鸡 市 人 , 级 工程 师 , 要 从 事 结 构 可靠 性 及 检 测 加 固研 究 王 16 一 , 陕 高 主
区, 也是陕 西省受 灾最严重 的县 区之一 . 区受灾 人 口 4 全 o余万 人 , 移安 置灾 民 1 转 6万人 _ . 2 受灾 主要 集 ] 中在城 区 , 占全区的 8 %以上 , 区受损 建筑 总计 6 0 , 1 0万 m . 0 全 6栋 约 5 所受损 失 以建 筑物 为主 , 合人 折
图 2 砖混 结构单 层工 业厂房房 山墙及 抗风 柱破 坏
现交叉裂缝 或单 向斜裂缝 . 由于此类 厂房砖 墙 与砖柱 砌为一 体 , 体性 良好 , 者之 间未 出现 裂缝. 整 二
12 钢 筋 混 凝 土 排 架 厂 房 .
调查 的此类 厂房柱 、 屋面 梁 、 面板均 为钢 筋混凝 土构 件 , 屋 山墙 及外 纵墙 为砖墙. 发现 的地 震破 坏主
68 3
西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第4 O卷
图 1 砖 混 结 构 单 层 厂 房 山墙 破 坏

5·12汶川大地震汉中市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5·12汶川大地震汉中市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512汶川大地震汉中市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李进;高腾;成志岳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9(035)012
【摘要】通过对宁强县不同结构类别房屋的震害进行调查,归纳分析了其震害特征,并提出灾后房屋重建应加强群众的抗震防灾意识、选取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严把施工质量关等建议.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李进;高腾;成志岳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本科生,陕西,汉中,723001;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
【相关文献】
1."5·12"汶川地震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J], 李英民;韩军;刘立平;郑妮娜;王丽萍;刘建伟
2.5.12汶川大地震-宝鸡市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 [J], 邢勇;詹猛;王社良;陈洁
3.汶川大地震汉中市村镇房屋震害调查研究 [J], 王赟;张波;王丽英;陈丽红
4.汶川大地震甘肃灾区房屋震害调查和震害分析 [J], 曹宝恒
5.“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_5_12_汶川地震对宝鸡市陈仓区工业厂房破坏的调查及震害分析_王林科

_5_12_汶川地震对宝鸡市陈仓区工业厂房破坏的调查及震害分析_王林科

第40卷 第5期2008年10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Xi′an Univ.of A rch.&Tech.(N atural Science Edition)V ol.40 N o.5O ct.2008“5·12”汶川地震对宝鸡市陈仓区工业厂房破坏的调查及震害分析王林科1,2,薛建阳1,赵鸿铁1,闫春生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2.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筹),陕西西安710055)摘 要:综述了受汶川5·12特大地震及其系列余震波及,陈仓区各类工业厂房的地震破坏形式,并对各种破坏形式进行了初步分析.调查表明,内框架厂房边柱破坏最严重,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破坏形式最多,主要有山墙开裂、倾斜,柱混凝土开裂,支撑压曲、端部拉脱等.关键词:汶川地震;陈仓区地震调查;工业厂房震害;Ⅶ度异常区;地震破坏分析中图分类号:T 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30(2008)05-0637-05 宝鸡市陈仓区城区距离汶川地震震中约400km,按照中国地震局公布的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1],它处于宝鸡-岐山-眉县Ⅶ度异常区东南-西北走向的扁担状窄条中间.陈仓区是宝鸡市的主要工业区,也是陕西省受灾最严重的县区之一.全区受灾人口40余万人,转移安置灾民16万人[2].受灾主要集中在城区,占全区的80%以上,全区受损建筑总计660栋,约150万m2.所受损失以建筑物为主,折合人民币8亿元左右,占全区受损总额的近90%[3].地震发生后,城区大部分工厂停工、停产,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受到破坏.作者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即前往该区进行地震破坏程度的调查.按照198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陈仓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区少部分工业厂房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所建,大部分为改革开放至2002年前所建,另有部分厂房按照GB50011-2001规范的要求设计建造.调查表明,按GB50011-2001规范设计建造的这部分厂房在本次地震中未出现较大问题,车间生产未受影响或影响较小,2002年以前所建厂房普遍出现一些问题、甚至是较严重问题.本文的调查及初步分析主要针对2002年以前所建厂房进行.1 单层工业厂房1.1 砖混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此类厂房一般由砖柱、砖墙,混凝土屋面梁、屋面板构成,大多为简单的机加工厂房.其震害主要发生在山墙及纵墙与山墙的连接处,见图1.典型的破坏特征是:轻者山墙出现数条斜裂缝;中等破坏时山墙两端上部砖墙开裂外闪、塌落;重者除墙体出现问题外,砖抗风柱出现斜裂缝、裂缝上下砖柱错位、屋面板与山墙的连接拉脱,见图2.此外,在纵墙两端第一间、第二间窗洞的上下出现水平裂缝,窗间墙出现交叉裂缝或单向斜裂缝.由于此类厂房砖墙与砖柱砌为一体,整体性良好,二者之间未出现裂缝. 1.2 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调查的此类厂房柱、屋面梁、屋面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山墙及外纵墙为砖墙.发现的地震破坏主要有以下几类:*收稿日期:2008-08-24 修改稿日期:2008-09-12作者简介:王林科(1963-),男,陕西宝鸡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可靠性及检测加固研究.图1 砖混结构单层厂房山墙破坏Fig.1 Failure of m as on ry gable in single-s toryw ork shop building图2 砖混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房山墙及抗风柱破坏Fig.2 Failu re of masonry gable and colu mn insingle-story w orks hop b uilding(1)山墙开裂、外闪.地震中山墙普遍出现多条斜裂缝,严重者裂缝几乎贯穿山墙全高,且墙体向后倾斜,同时山墙与抗风柱分离.部分厂房还出现山墙两侧顶部及女儿墙开裂后向厂房外侧倾倒.墙体、砖柱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山墙上圈梁的间距过大,墙与柱的砌体强度尤其是砂浆强度低、饱满度较差.山墙向后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山墙与纵墙的接槎方式不正确、抗风柱与山墙无有效拉结、柱的承载力较低,在遭受地震作用时拉裂或拉断.山墙上部及女儿墙向厂房侧面倾斜主要出现在女儿墙远远高出外纵墙,其侧面无可靠约束的情况下.调查发现,屋面坡度大、或抗风柱以上山墙自由段高度较大时山墙外倾最严重,对于二者皆具备者,山墙自由段垮塌,见图3.(2)外纵墙破坏.外纵墙上开有较大的门窗洞口时,其窗间墙上出现斜裂缝或交叉裂缝.墙的高度、圈梁间距较大,砂浆强度及饱满度较差时压顶圈梁下出现圈梁与墙体错开裂缝,见图4.在厂房的两端纵墙上易于出现以下两种形式的裂缝:一种是距山墙约1m处出现竖直的锯齿状裂缝,见图4;一种是在厂房两端纵墙的上部出现八字形裂缝.这两种裂缝是纵、横墙在地震作用时两者变形不协调产生的,接茬良好、砌筑质量好时多为八字形,接茬不好时为锯齿状.图3 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山墙外倾、塌落Fig.3 Collapse of the gab le in the RC bent frame building图4 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纵墙端头出现锯齿状裂缝Fig.4 T eeth-shape crack at the longitudinal w all at theend of the RC b en t frame b uilding(3)厂房两端第一、第二根纵向柱出现横向裂缝或断裂.此现象仅在两座厂房发现,见图5.纵向第一根柱自中间断裂,第二根柱自地面约1/3高度处出现斜裂缝,厂房其他柱均完好无损.(4)厂房支撑压曲、拉脱.厂房的屋盖支撑系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节点焊缝长度较短或焊接质量较差、支撑布置不完善.柱间支撑的主要问题也是节点拉脱、拉松、移位,支撑杆件压曲,这些现象在单肢及双肢支撑中均有出现.地震中柱间支撑出现的问题往往与其耐久性问题结合在一起,即节点、杆件638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出现问题的支撑往往锈蚀也很严重.(5)厂房天窗架立柱出现横向裂缝或断裂.天窗架立柱横向开裂或断裂发生在天窗侧板上沿处,见图6.它是由天窗侧板对立柱晃动的约束导致的[4].图5 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端头柱出现横向裂缝Fig .5 H orizontal crack at the end colum n in theRC bent -fram e buildin g图6 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天窗架立柱出现横向裂缝Fig .6 Horiz on tal crack at the column on th e roof window in the RC bent -frame building(6)厂房屋面梁整体单边倾斜.调查发现屋面梁向一边倾斜在单跨、多跨厂房均有发生.倾斜的方式有两种,临近山墙的第一、第二榀屋面梁倾斜和整个厂房的屋面梁向一边倒.前者主要出现在山墙与屋面板有较好的拉接,地震时屋面梁随山墙、抗风柱外倾;后者主要出现在厂房上、下柱间支撑及屋盖支撑系统严重缺失的情况下.(7)厂房上柱在吊车梁走道板处破坏,混凝土压酥、钢筋弯曲.在有桥式吊车并设有钢走道板的厂房,地震中发现端部上柱在走道平台处上柱混凝土局部撞碎,柱角区主筋弯曲,见图7.但出现这一问题的柱较少,一般发生在端柱且走道板的刚度较大的情况下.图7 钢筋混凝土排架端柱被走道板撞坏Fig .7 Sh ock collapse of th e end colu mn in the RCben t -frame by the brake plate图8 排架厂房混凝土屋面梁预埋件钢筋拔脱Fig .8 Pull -off of the reinfo rcement of roof girder in the RC b ent -frame(8)两跨间悬空砖过梁出现剪切裂缝.相邻两跨厂房共用柱若下部空旷,上部为混凝土墙梁上砌筑砖墙,在本次地震中砖墙高度较大时、梁上易于出现竖向裂缝.初步判断这主要是由竖向地震作用所引起的.(9)厂房使用中后砌墙体严重开裂.单层工业厂房常常在厂房内根据使用要求用二四砖墙或一二砖墙分隔出若干个小房间,这些房间一般无屋盖或设置简单的轻质顶棚.地震中这些墙体开裂最普遍、往往也是最严重的,水平裂缝、斜裂缝或交叉裂缝均有,个别严重错位,但未见倒塌者.(10)屋面梁端部与柱的连接预埋间拔脱.调查中发现在三座厂房的两个端头出现屋面梁预埋件钢筋从屋面梁混凝土中拔脱,混凝土胀裂,屋面梁倾斜,见图8.但这种现象仅出现在厂房两端靠近山墙的一榀屋面梁上,且拔脱的都是屋面梁预埋件离山墙较远一侧的钢筋.639第5期 王林科等:“5·12”汶川地震对宝鸡市陈仓区工业厂房破坏的调查及震害分析2 多层工业厂房2.1 多层内框架厂房多层内框架厂房普遍严重破坏.典型问题有:外墙出现较宽的斜裂缝及交叉裂缝、砖柱压裂或压碎、外纵墙一层混凝土构造柱出现斜裂缝或压碎、框架梁在靠外纵墙处出现竖向裂缝等严重的破坏.震害调查表明,内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最差.2.2 多层框架厂房该区多层梁、板、柱全现浇框架结构厂房都是近一二十年所建,层数一般为二至六层.三层左右者问题明显轻,一般只在女儿墙、防震缝等处出现裂缝,个别填充墙出现斜裂缝或窗间墙上出项水平裂缝或斜裂缝.四至六层者部分可见填充墙出现交叉裂缝,严重者现浇楼梯间休息平台板出现裂缝、楼梯梯段板出现横向裂缝.四至六层者大部分框架梁、柱未出现损伤,但在某啤酒厂发酵车间荷载很大的楼层发现边框架梁端部出现宽度达1mm 左右的竖向裂缝,此裂缝一直延伸至板,并与板裂缝相连.此外,该发酵车间柱的施工缝留置在梁下约0.3m 处,柱的施工缝大多晃开,个别柱主筋轻度弯曲,见图9.梁、柱现浇,板预制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大部分建于1978-1992年间.此类厂房在本次地震中破坏比较严重,其典型的破坏特征是楼梯间休息平台、梯段板、梁出开裂或断裂,一层及个别二层外周柱柱头或柱根混凝土压碎、钢筋弯曲,见图10,但一层中间柱未见出现裂缝或破坏现象[5].同样,此类房屋的填充墙破坏也很严重,墙体斜裂缝、交叉裂缝随处可见.这类房屋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与全现浇结构相比整体性很差,板与梁间有空隙;与砖混结构相比砖混房屋预制板上直接压有砖墙,变形受约束,而装配式框架结构为大开间,板上大多无砖墙.图9 多层框架结构厂房柱施工缝处震裂Fig .9 Crack at the interface of columnin the m ulti -story fram e buildin g图10 装配式框架结构厂房一层梁、柱节点破坏Fig .10 Failure of beam -column join t at the first s tory in the precast frame building2.3 框排架结构厂房本次调查的框排架结构厂房均为顶层柱与屋面梁铰接,其它层均为梁、柱刚接的2~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此类厂房框架部分的混凝土梁、柱、及现浇板未见明显破损,山墙、纵墙损伤与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框架相类似.在此类厂房中发现的一个特殊问题是顶层柱头混凝土出现裂缝[6].2.4 底框上砖混多层厂房此类房屋一般框架部分为厂房,砖混部分为住宅.汶川地震中陈仓区此类房屋基本未出现明显的损坏,这可能与此类厂房一般为近十年所建,质量较好有关.3 关于防震缝的问题防震缝不足是引起陈仓区厂房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原设计防震缝的宽度一般满足规范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防震缝尺寸不足或被全部占用,使地震发生时房屋的局部晃动受约束而将墙体、柱、梁被挤坏.占用防震缝有以下几种情况:(1)防震缝被建筑垃圾填充.以大砖块、成块的混凝土占用对厂房危害最大,在这种情况下被填充640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的防震缝附近的梁、柱或墙体必遭破坏,其破坏程度与房屋高度、填充材料硬度、填充范围大小、厂房类型等有关.(2)为追求立面效果有意将防震缝填充.这种填充一般仅在表面,地震时破坏也仅在表面装饰层或外墙表层,对厂房安全无太大影响.(3)施工留置的防震缝太小.个别厂房施工时留置的防震缝宽度既小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值,也小于设计值,实测最小部位缝宽仅20m m 左右,地震中缝两侧的厂房局部被撞坏.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中国地震局网.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DB /O L ].2008.China ear thquake administratio n .Distributio n plo tting of ear thquake intensity fo r Wenchuan M 8.0Ea rthquake [DB /O L ].2008.[2] 陈仓区人民政府网.抗震救灾简报第一期[DB /O L ].5·12地震灾情汇总,2008-05.Chencang District Go ver nment .Briefing of earthquake resistance N o .1[DB /O L ].Summary of 5·12Wenchuan Ear thquake disa ste r ,2008-05.[3] 陈仓区人民政府网.陈仓区5·12地震受灾情况[DB /O L ].2008-06.Chencang District Go ver nment .Summa ry of ea rthquake disaster influenced by “5·12”We nchuan Ear thquake in Chencang District [DB /O L ].2008-06.[4] 肖临善,童申家.单层厂房考虑屋盖剪切变形的地震内力计算[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8(2):48-60.X HIA O Lin -shan ,T O NG Shen -jia .A naly sis of earthquake fo rce acting on sing lesto ry industry building mith co nsid -eration o f shear displacement of ro of structure [J ].J .Xi ′an Univ .o f A rch .&Tech .(N atural Science Editio n ),1986,18(2):48-60.[5] 赵鸿铁.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裂度计算[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17(1):77-84.ZH A O H ong -Tie .Calculatio n o f joint crack resistance capacity of r einforced co ncre te fr ame [J ].J .Xi ′an U niv .o f A rch .&T ech .(N atura l Science Editio n ),1985,17(1):77-84.[6] 丰定国,王清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柱头抗震加固试验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16(3):15-33.FENG Ding -g uo ,W ANG Qing -mi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R .C .column heads in single storey mill build -ing under cyclic loading [J ].J .Xi ′an U niv .of Arch .&Tech .(N atural Science Edition ),1984,16(3):15-33.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seismic damage to the workshop buildingsin Chencang District of Baoji CityW AN G Lin -ke 1,2,X UE J ian -yang 1,Z H AO Hong -tie 1,Y AN Chun -sheng 1(1.Scho ol of Civil Eng .,Xi ′an U niv .o f A rch .&T ech .,Xi ′an 710055,China ;2.State Key Labo rato ry o f A rchite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in West China (XA U A T ),Xi ′an 710055,China )A bstract :T his paper presents all kinds damage s to the wo rksho p building s caused by 5·12W enchuan Ea rquake and its se rial af te rsho ck in Chencang District o f Baoji City ,and the failure patter ns a nd their g ene rating reasons a re analy zed .It is show n that the mo st sev ere damag e occurs o n the o utside co lumn in inne r -frame of w o rksho p building s .Ther e are mo st failure mo des in reinfo rced co ncr ete bent -frame ,including slant and collapse o f the gable ,cracking of concrete ,buckling of bracing a nd its pulling -out at the end of the column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d isaster investigation in Chencang District ;earthquake disaster of indus -trial building ;intensity Ⅶabnormal zone ;analy sis o f earthquake disaster641第5期 王林科等:“5·12”汶川地震对宝鸡市陈仓区工业厂房破坏的调查及震害分析*Biography :W ANG Lin -ke ,Senior Engineer ,Xi ′an 710055,P .R .China ,Tel :0086-29-82202716,E -mail :w lk 63328@。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发生于四川省汶川一带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沿龙门山构造带的浅源逆冲型地震[1],断裂带长达240km,宽约30km。

断层错动持时达100s~120s。

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

9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

超越6度区的面积合计达44万平方公里[2]。

导致震区桥梁损毁的因素很多,有桥位处的烈度、地面运动加速度、强震持时、频域特征、距震源的距离、断裂带情况、场地土特征、桥梁自身的结构特性等。

但在本次地震中,地震诱发的地质次生灾害,如滑坡、落石、地基液化等也给震区桥梁造成不小的损害。

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震后现场考察及相关资料,选择了断裂带附近的3座梁桥和3座拱桥,详细地描述了其桥位、结构及震害情况,初步分析了桥梁倒塌或损伤的原因。

最后,对震区桥梁的一般破坏形式进行了总结,从抗震设防标准、结构的易损性、构造细节及设计理念等方面,讨论了汶川地震对桥梁工程的启示。

桥梁震害案例分析汶川大地震共造成24条高速公路受损,161条国省干线受损,8618条乡村公路受损,6140座桥梁受损(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2008年6月19日)。

震区桥梁的破坏形式多样,这里结合现场考察并参考相关报道,对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中6座严重损毁的桥梁进行破坏形态描述和简要分析。

其中都江堰市庙子坪大桥、汶川县百花大桥和绵竹市回澜立交桥为混凝土梁桥;彭州市小鱼洞大桥、什邡市红东大桥和青川县井田坝大桥为混凝土拱桥。

其桥位见图1。

庙子坪大桥庙子坪岷江大桥位于建设中的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上(国道317线),跨越紫坪铺水库,为东南-西北走向。

2003年动工.地震发生时已接近完工。

桥梁全长1436m,主跨为(125+220+125)m连续刚构,墩顶梁高13.5m,跨中及边跨直线段梁高4m。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引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汶川地震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地震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1. 地震背景汶川地震是一次里氏7.9级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附近。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4:28,造成了近7.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伤,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毁。

2. 地震原因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而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汶川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

这种板块运动造成了大量的应力积累,最终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3. 地震影响汶川地震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人员伤亡:近8万人丧生,成千上万人受伤。

- 经济损失:数以十亿计的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和农田等。

- 生态环境破坏:大面积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4. 应对措施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并为灾区的重建提供支持。

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 - 救援行动:迅速组织救援队伍,派遣医疗人员和救援物资到灾区,尽力挽救生命。

- 紧急救助:提供紧急救助金和物资,满足灾民的基本需求。

- 重建工作: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重建被毁的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 防灾减灾: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5. 教训与启示汶川地震是一次巨大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 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对地震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 加大对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力度,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加强重建工作,使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

结论汶川地震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地震事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通过政府的应对措施和社会的支持,灾区正在逐渐重建和恢复。

我们应该从这次地震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12汶川大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

5.12汶川大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

5.12汶川大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作者:陈志城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震害的调查及分析为对象,探讨了相关防治与处理对策。

关键词: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分析1.引言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举国上下悲痛哀悼。

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笔者在汶川地震发生两个月后奔赴彭州、都江堰、北川、茂县、汶川、映秀等灾区,进行了为期15天的震害调研工作。

地震中,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对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对砖混结构建筑物的震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作了分析,同时给出砖混结构在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砖混结构倒塌5.12汶川大地震在汶川映秀镇、北川、都江堰、绵竹地震烈度达到Ⅷ度及以上的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破坏很严重,原先房屋按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度设防烈度设计的,这次地震地震烈度大于或远大于房屋抗震设防烈度,在映秀镇、北川县城等地震烈度达Ⅹ、Ⅺ地区,90%以上严重破坏,倒塌率达50%~80%。

都江堰、彭州等地震烈度达Ⅷ、Ⅸ地区, 40%~60%严重破坏,倒塌率达5%~15%。

根据这次地震砖混结构倒塌情况的调查分析,重灾区地震烈度大于或者远大于房屋设防烈度是主要原因,其次还有施工质量较差,设计不合理等原因。

主要表现为:砂浆强度等级过低、施工质量较差、纵横墙连接较差、预制板楼盖与墙体连接没有做到位;80年代及以前设计建造的房屋,未设置构造柱与圈梁,或者没有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与圈梁;房屋设计不合理,大开间(横墙较少)、墙体大开洞、平面不规则、结构布置混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3期建 筑 结 构2009年3月陕西地区5・12汶川震害案例调查王 敏1, 曾凡生1, 粟海涛1, 谢东晖2(1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西安710003;2陕西省电视台,西安710061)[摘要] 通过对西安市及周边地区、宝鸡市的若干建筑物进行的震害调查,介绍了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在5・12地震中的破坏现象,进行了震害分析,并对今后的工程设计提出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也为研究地震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关键词] 5・12地震;结构体系;震害C ase investigation of 5・12earthquake dam ages in the province of ShaanxiWang Min 1,Z eng Fansheng 1,Su Haitao 1,X ie D onghui2(1Chinese N orthwest 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 o.,Ltd.,X i ’an 710003,China ;2Shaanxi T V S tation ,X i ’an 71000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damages investigation of s ome buildings in X i ’an and the periphery area ,Baoji ,the destroying phenomena of different kinds of structures in the 5・12earthquake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n s ome problems needed to be concerned about and proposes for prom otion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re put forward.They als o serve as g ood exam ples for the earthquak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 onnel.K eyw ords :5・12earthquake ;structure form ;earthquake damages作者简介:王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Email :xbyhaoran @1631com 。

1 引言5・12汶川地震,陕西省各个城市、乡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灾害。

在西安市、宝鸡市、周至县等地共进行了24个项目的调查,其中含有公共建筑、民用住宅建筑,涉及的抗震设防分类为甲类、乙类、丙类,结构形式包括框架、剪力墙、框剪、砌体结构等。

下面通过对几个典型例案的震害分析,介绍各种结构形式的震害分布、破坏机理、扭转效应、薄弱部位等概念。

2 案例分析西安市的地震参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a =0120g ,场地特征周期T g =0135s ;宝鸡市、周至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a =0115g ,场地特征周期T g =0135s ;未明确说明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丙类。

211工程实例1(图1)西安市北郊某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28层。

由两个点式单元组成,各单元以井筒中心为轴对称布置。

在地面以上两部分之间设有300mm 宽防震缝。

采用桩筏基础。

主要震害描述及分析:在井筒附近两侧,发现一连梁的侧面(仅一侧)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两单元均同),为对称布置,集中在层7~11。

与上述连梁垂直相连的填充墙,其顶部与其上的次梁间有道通缝,各层的破坏程度与连梁的相匹配。

从平面上看,此连梁上搭架了图1 案例1震害及结构平面布置示意一个次梁,且此次梁为单跨,其搭架位置距剪力墙端头很近。

在近似东西向的地震作用下,该次梁下的填充墙产生东西向滑移,使连梁受到平面外的推力,其作用点又在连梁支座较近,使梁产生平面外的冲、剪破坏。

在该工程的设计中,剪力墙在布置时完全可伸至搭架次梁的位置;对连梁上搭架次梁的方案一定要慎重,要分析此连梁的重要性。

如必须搭架,可尽量在跨中,并在连梁下的填充墙端头设置构造柱。

212工程实例2(图2)西安市西郊某框架2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7518层,建筑物总高58135m ,主体已竣工。

该建筑物由四个点式单元组成,在地面上设置一道防震缝,将整幢建筑分成左右两个完全相同的独立单元。

筏板基础。

震害特点:主体部分未见破坏。

防震缝处的外立面已施工完毕,在此次地震中完好无损,这在西安地区极为少见。

原因分析:防震缝的完好无损说明,一是楼的主要摆动方向为y 向(东西向),可证实这次地震对结构的主要作用方向为东西向;其二,防震缝左右两部分的结构形式完全相同,说明在此次地震作用下不仅其摆动方向相同,其位移大小也基本完全相同,缝两侧楼的扭转效应也非常小。

图2 案例2震害及结构平面布置示意213工程实例3西安市南郊某框架2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东西分别为旧、新两楼(图3)。

新楼地下2层,地上25层,旧楼地下2层,地上18层。

新楼2002年竣工,旧楼1986年竣工,二者之间设防震缝,缝宽参考大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设为450mm 。

新楼采用满堂桩筏基础,旧楼是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主要震害描述及分析如下:1)新旧楼间的防震缝处,均为装修破坏。

由于两个楼建筑体型特点不同,它们在此次地震中摆动及扭转运动就不同。

破坏程度沿高度层27~11逐渐减轻,到层10以下破坏程度较上部轻很多。

2)仅发现新编播大楼西北角三个柱柱脚局部有石材轻微压碎,说明该建筑在近似东西向地震作用下,由于结构自身刚心、质心不重合导致了此扭转效应。

3)旧编播大楼在层18的外立面(圆窗处)上,其填充墙的损坏较为严重。

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填充墙均是砌筑在悬挑构件上的,且圆窗周围均无圆形的钢筋混凝土圈梁。

悬挑构件本身在地震作用下的变位就较大,导致了填充墙的破坏。

4)新编播大楼内多数为玻璃隔断,并未损害;有一些办公用房为空心砖填充墙,多处产生了裂缝。

图3 案例3震害及平面布置示意214工程实例4(图4)西安市西郊某剪力墙结构大楼,地下1层,地上32层。

现主体已竣工。

采用桩筏基础。

震害描述及分析如下:图4 案例4震害及结构平面布置示意1)震害1(图5(a )):在顶层有两根梁(对称部位)在跨中出现斜向或竖直的多道裂纹。

经查实,在裂缝位置的上部有出屋面的构架柱,该构架柱较高,其上部还有镂空的梁板。

在设计时未考虑构架柱在地震时对屋面梁的影响,没有放大框架梁的配筋,故出现此破坏85图5 震害示意现象。

2)震害2(图5(b )):在出屋面女儿墙翻板根部出现几乎贯通的水平裂纹(内侧由于保温屋面已做好无法看到),且与构架柱相连处出现竖直通缝。

上述破坏多分布于南北向布置的翻板上。

此裂缝是由于施工缝处理不当造成的;竖缝则是由于构架柱的变位比女儿墙翻板的变位大造成的。

3)震害3(图5(c )):井筒中的剪刀楼梯,其两侧的休息平台在层17~20上出现了平台板的横裂纹。

仅在板面有裂缝,相同位置的板底无缝;相同位置梁上也无缝,这可能是由于楼梯中间的填充墙在此次地震中的滑动变形引起的。

215工程实例5(图6)西安市南郊某全现浇框架2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9层,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总高度41155m ,于2007年竣工。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在结构布置上使得建筑的刚心、质心有较大偏差,采用天然地基。

主要震害描述及分析:图6 案例5震害及结构平面布置示意1)南立面的悬挑梁上的外填充墙均未出现裂缝(与上述实例3的震害3)对比),分析原因为此处填充墙两端均设有构造柱,对砖墙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

2)层7吊顶仅在南侧沿墙根发生破坏及掉落。

经分析,该南端(即吊顶破坏处)是侧向位移的最大处,此变形较大的原因是由于剪力墙的设置很不均匀,使得整体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而造成扭转效应大的后果。

216工程实例6宝鸡市市区某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24层,建筑总高度70105m ,于2007年竣工。

采用天然地基。

工程结构布置为45°的斜交布置。

从破坏状态分析,地震对该楼的作用方向为东西向,并且呈现以下分布状态(图7):1)西腿与南腿结构布置对称,但由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西腿的破坏数量及程度明显大于南腿的。

2)从西、南腿的墙破坏方向看,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填充墙损坏的数量远大于垂直向的。

3)从东北腿的填充墙体破坏程度看,左侧大于右侧,因为左侧伸出主体的部分较长。

217工程实例7工程位于宝鸡市市区,为地下1层,地上24层的剪力墙结构,建筑物总高度70105m ,2007年竣工,采用天然地基。

震害描述及分析:在层6,7,15,20的西北户中,发现房间顶板上有一条细微的通缝,该缝的各层位置相同,平面位置始于剪力墙的端头处,但对称户型都没有。

由于地面已经装修,因此未能发现板面是否有裂隙。

本次地震作用方向约为东西向,所以西北户的破坏程度均大于西南户(对称户型);再则在型体突变处,墙及梁很少。

该裂缝也说明大板块的楼面刚度较弱,在概念上须采取加强措施。

设计时此板已加厚,但并未双层双向配筋。

板的缝宽非常微小(<015mm ),属可用结构构件,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 B50292—1999)。

填充墙的破坏分布见图8中所示。

经验总结:应重视及判断结构的薄弱部位(平面上),在布置上尽量避免薄弱部位的出现,对出现的薄弱部位要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此次出现的薄弱部位与以往的概念认识有所不同,应引起重视;设计上竖向的最大位移角在层13(1Π1942),与此次填充墙震害的竖向分布基本吻合。

218工程实例8周至县地上两层砖砌体结构,总高度为7165m ,层高为316m ,于2007年竣工。

震害描述(图9)及分析:1)在层2外廊的砖墙上发现较多窗间墙水平缝,多见于板底。

分析原因是因其砌筑在悬挑梁上,且该外墙的窗间墙多未设置构造柱。

从破坏分布看,东西向受地震影响较大。

2)在内纵墙上,门窗洞口上墙体(经分析为过梁上95图7 案例6震害及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8 案例7震害及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9 案例8震害及结构平面布置示意的后砌填充墙)出现了较多水平和垂直裂缝。

3)在房屋的西北角,承重墙体出现了细微的竖向裂缝,这是由于悬挑部分端部摆动造成的。

3 结语上述各建筑的主要破坏部位大都是填充墙,主体的结构构件基本完好,对个别结构构件发生的轻微损害,经鉴定均不影响结构的继续使用。

希望在以后设计中关注以下问题:1)不能忽视楼梯踏步斜板在地震中对楼梯休息平台的作用,应修改楼梯休息平台的构造,加强配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