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耳聋、耳鸣的针灸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耳鸣耳聋针灸治疗

耳鸣耳聋针灸治疗

耳鸣耳聋针灸治疗耳鸣耳聋针灸治疗发表者:李滋平(访问人次:3921)为一个疾病。

耳聋,就是指不同程度得听力减退,甚至失听。

听力减退,闻之不真者,称为重听;全然不闻外声,则为全聋。

它就是耳病中最常见得病种之一,也像耳鸣一样,可以作为许多疾病得并发症,也有单独发病者。

耳聋往往由耳鸣发展而来。

中医文献中,根据病因病理不同,又有“劳聋’’、“风聋’’、“虚聋’’、“暴聋’’、“卒聋’’、“久聋’’等多种名称。

二、西医机理人得耳朵听到声音就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得,即空气传导与骨传导。

结构与功能正常得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与听中枢,都就是传导声波与产生听觉不可缺少得。

当人们听觉系统得传导部分、感音部分,或两部分都发生病变时,即产生听觉障碍。

根据耳聋发生部位与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传导性聋(病变部位在耳道及中耳),感音神经性聋(病变部位在内耳,听神经及听中枢),与混合性聋。

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传导径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得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者,称感音性或神经性聋。

临床上用常规测听法未能将两者区分时可混称感音神经性聋。

共分为:1.先天性聋(1)遗传性聋(2)非遗传性聋:妊娠早期母亲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患.或梅毒、糖尿病、肾炎、败血症、克汀病等全身疾病,或大量应用耳毒性药物均可使胎儿耳聋。

2.老年性聋就是人体老化过程中听觉器官衰退得表现。

3.传染病源性聋系指由各种急、慢性传染病产生或并发得感音神经性聋。

4.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得耳聋:常见者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5.耳毒性聋指滥用某些药物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制品所致得耳聋。

6.创伤性聋:如头颅闭合性创伤,导敢迷路震荡、内耳出血、感觉细胞与节细胞受损。

7.特发性突聋指瞬息间突然发生得重度感音性聋,患者多能准确提供发病时间、地点与情形。

目前认为本病得发生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

8.其她疾病,较常见者如梅尼埃病、耳蜗性耳硬化、小脑脑桥角占位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

兹整理介绍如下:1.补肾填精法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

《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

《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

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

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

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

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

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0g黄精20g山药20g鹿茸3g龟板12g河车3g山芋12g枸杞子15 g牛膝12g菟丝子15g2.清热化痰法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

《名医杂着》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

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

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

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

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

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 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 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耳鸣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耳鸣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耳鸣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据临床上统计,17%~20%的成人有耳鸣,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耳鸣的发生率可达到28%,患耳疾的患者中耳鸣的发生率可达85% 。

对于耳鸣的治疗,方法虽然繁多,但直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是医学界公认的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

从临床治疗情况来看,中医治疗耳鸣具有一定的优势。

1 耳鸣的中医分型耳鸣的辨证分型,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

有资料统计:分型最少的为3种,最多的为8种,且证型名称繁杂多达56种。

另有一些学者,根据中医“肾开窍于耳”的理论,将耳鸣都责之于肾虚,甚至将耳鸣的出现列为“肾虚”的辨证指标之一。

结合临床经验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主要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浊上壅3型,虚证主要有肝肾不足、脾胃虚弱2型。

2 耳鸣的辨证施治风热侵袭型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

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

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这一证型的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

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肝火上扰型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

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痰浊上壅型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

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

我治耳鸣耳聋针法:

我治耳鸣耳聋针法:

我治耳鸣耳聋针法:现在耳鸣耳聋也是常见病,用针治疗效果比较好,重点对于两年以内的效果会更好。

治疗耳鸣耳聋有多种针灸治疗方法,下面分享六种针灸治疗方法:第一是耳门听宫听会近取穴扎患侧的耳门穴,听会穴,听宫穴。

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像个屏风一样嘛。

所以叫耳屏。

前面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

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个骨缝跑出来。

以前面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通通可以下针。

扎这三个穴位的时候,病人嘴巴要张开来,针直接进去,闭嘴就没有穴道,你可以找个东西塞在嘴巴里面。

第二是用董氏针灸的驷马穴配合灵骨穴。

对于新得病的患者,以补气为主。

针扎驷马穴和灵骨穴重点就是补气。

对于得病时间长的患者除了补气以外还要补肾才行。

再➕加肾关穴。

怎么找穴:驷马穴在大腿风市穴前三寸五和膝盖外侧往大腿上的划直线交点处为驷马中穴,驷马中穴上下各二寸为驷马上和驷马下穴。

风市穴在大腿外侧,人立正站好手中指尖所处的大腿上的位置就是风市穴。

用针一寸到一寸半的针扎就可以了,针深是一寸到一寸半。

足驷马穴在足阳明胃经上,它可以治疗肺部的特异性疾病。

包括皮肤病等非常好用。

是补肺气的好穴位。

手上灵骨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在骨岔里,是全身补气的大穴,也有的叫新合谷穴。

这是对于短期的耳鸣用补气解决。

对于久年的耳鸣再加一个肾关穴。

肾关穴是人体补肾第一要穴。

肾关穴在阴陵泉下1⃣️点五寸处。

用二寸针与床垂直进针,扎一寸半左右就可以了。

第三是三叉三穴配风市穴。

怎么找穴:三叉三穴在手第四和第五手指掌骨之间。

握拳取穴。

进针与表皮层四五度角左右,贴第四掌骨进针,一定要贴骨进针。

第四是用中下白配合患侧的听会穴中下白在手上第四第五掌骨之间,相隔一寸。

骨关节后就是中白穴,往下一寸就是下白穴。

一般用一寸针扎半寸多就行了。

留针时间45分钟。

听会穴位于耳屏前面张嘴才有此穴。

第五是腕顺一二穴治疗法。

耳聋的中医辨证治疗

耳聋的中医辨证治疗

耳聋的中医辨证治疗耳聋是一种常见疾病,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耳聋患者不仅身体上受到很大的伤害,而且心理上也会受到伤害,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人一等,觉得自己不完整,那么耳聋后的中医辨证治疗有哪些方法呢?一、辨证选方1、风热侵袭治法:疏风清热,解毒通窍。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金银花20g,连翘15g,桔梗12g,薄荷3g,淡竹叶6g,甘草6g,荆芥穗10g,淡豆鼓10g,牛蒡子12g,芦根10g。

有咳嗽者,加楷把叶、杏仁:鼻塞多涕者,加苍耳子、辛夷;头痛乏力者,加白芷、川芎;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还可酌用石菖蒲、路路通等,以行气通窍。

2、肝火上扰治法:疏肝泄火,开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草12g,泽泻12g,木通10g,车前子15g,当归10g,柴胡9g,生地黄15g(近代方有黄芩9g,栀子10g)。

便秘者加大黄;若下焦湿热不甚者可酌减木通、泽泻等药;若肾虚较甚,虚实挟杂的,可酌加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等。

3、痰热郁结治法: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方药:加味二陈汤(《医宗金鉴》)。

法半夏、陈皮各10g,茯苓15g,甘草6g,黄芩10g,黄连6g,薄荷3g,生姜9g。

加入杏仁、瓜蒌仁、胆南星之属则除痰之力更强;失眠加远志、龙骨;郁结甚加浙贝母、天花粉;若因恼怒转加,可选用柴胡,青皮、连翘、郁金,效果更佳。

4、肾精亏损治法:补肾益精,滋肾降火。

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2g,泽泻12g,柴胡6g,磁石15g。

补肾益精可加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龟板、附子;养心宁神可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芳香开窍可加藿香、佩蓝、麝香;气血双亏加用黄芪、白术、大枣、当归。

5、脾胃虚弱治法:健脾益气,补中升阳。

方药:益气聪明汤(《证汉准绳》)。

黄芪15g,人参10g,升麻10g,葛根10g,蔓荆子15g,芍药12g,黄柏10g,炙甘草6g。

耳鸣的针灸治疗

耳鸣的针灸治疗

耳鸣的针灸治疗*导读:本病属中医“耳鸣”范畴,阴虚阳亢型,治则用补肾清肝泻火法。

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故取中渚、翳风、角孙、听会以疏导少阳经气。

太冲为肝经原穴以清肝火,取其“病在上,下取之”之意。

肾虚精气不能上输于耳,故取肾的背俞穴肾俞,肾经原穴太溪,用以补肾益肝。

……[处方1]①组:听会翳风角孙中渚太冲②组:太溪肾俞肝俞[操作]①耳彻康系列方药;②徐氏3162调和复生法。

[治验]黄××,男,48岁。

耳鸣已2年,劳累加重,声如蝉鸣,腰酸腿软,心烦失眠,脉细数。

针刺5次后症状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本病属中医“耳鸣”范畴,阴虚阳亢型,治则用补肾清肝泻火法。

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故取中渚、翳风、角孙、听会以疏导少阳经气。

太冲为肝经原穴以清肝火,取其“病在上,下取之”之意。

肾虚精气不能上输于耳,故取肾的背俞穴肾俞,肾经原穴太溪,用以补肾益肝。

[处方2]风池听会翳风中渚[操作]徐氏3162调和复生法[治验]王×,女,24岁,左耳耳鸣时作时止,平素偏激,易动肝火,每因情志不畅或恼怒,鸣响加甚,妨碍听觉,医院诊为“神经性耳鸣”,服药物无效,平素睡眠尚可,大便隔日1次,较干,月经按期来潮,查体: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耳鸣。

治宜清热泻火,疏解少阳。

依上方上法治疗7次,耳鸣消除。

[按语]本病属中医“耳鸣”范畴,肝郁火盛型,治则为疏肝清热泻火,用泻法施针。

风池、听会、翳风位邻耳部,可疏导经气,宣通闭阻,通经利络,清热泻火;中渚为少阳三焦经之穴位,刺之可疏利少阳,宜通气滞。

故上穴合用,可获满意的效果。

[处方3]主穴:下关听会听宫翳风角孙配穴:安眠2百会头维太阳风池中脘足三里肾俞气海天枢三阴交[操作]主穴每次选l~2个,交替轮换选用,配穴根据兼症灵活选取。

角孙向下沿皮刺0.3~0.5寸,捻转手法、听宫张口取之,直刺0.8~1.2寸,捻转刮针手法;听会直刺1~1.2寸,捻转手法;翳风直刺1~1.5寸,刮针手法;下关直刺0.8~l寸,提插捻转手法;其他配穴常规针刺,均短促行针,日针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

耳鸣中医辨证

耳鸣中医辨证

耳鸣中医辨证耳鸣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耳鸣是听觉功能的紊乱现象,耳鸣多属噪音,有间歇性,也有持续性,有单一频率窄带噪音或白噪音等多种表现。

下面为您分享耳鸣的中医辨证分析。

中医辨证分析耳鸣:1、脾虚失运: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经脉失养,见耳鸣日久,鸣声或强或弱,伴精神不振,短气乏力,纳差腹胀,大便不实: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舌体胖有齿良,脉沉缓或沉弱。

治宜健脾益气,用本草通窍汤加白芍、菖蒲、远志、川芎、葛根、白芷。

2、肾阴不足: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鸣声如蝉,入夜尤甚,伴腰膝无力,五心烦热,或盗汗失眠,咽干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补肾,用本草通窍汤加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制首乌。

3、肝血亏虚:多因气血化源不足,或失血,或久病耗伤阴血,见耳鸣如蝉,神疲乏力,胁胀隐痛,失眠多梦,目涩流泪,视物昏花,头目眩晕,舌淡苔少,脉沉细。

治宜滋肝养血,用本草通窍汤加木瓜、酸枣仁、天冬、黄精、甘草。

4、风热侵袭: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侵袭肺卫所致,见一侧或双侧耳鸣,伴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而黄,头痛发热,心烦口渴,耳闭闷胀,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用本草通窍汤加知母、生石膏、瓜蒌皮、黄芩。

5、痰火上扰:素体痰湿较多,或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日久化热,上扰清窍。

见耳内轰鸣,听力下降,耳闭而闷,头昏而沉,胸脘痞满,呕恶少食,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涤痰清火,用本草通窍汤加黄芩、黄连、郁金、瓜蒌皮、桔梗。

6、瘀血内阻:情志不遂,或外伤,或气滞血瘀,清阳不升,致清窍失养而耳鸣突发,伴头昏头痛,乏力气短,或寒热交作,舌苔薄白或黄,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或涩。

治宜行气活血,方用本草通窍汤加郁金、葛根、秦艽、白芍、桑椹、女贞子。

7、肝阳上亢:多因肝阴不足,阳气过旺,上阻耳窍所致。

见耳鸣时轻时重,伴头痛头胀,胁胀口苦,嗳气呕恶,两目干涩,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脉弦。

治宜平肝潜阳,用本草通窍汤加黄芩、炒栀子、合欢皮、瓜蒌仁、牡丹皮。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耳鸣、耳聋一.肾精虚亏证:耳鸣耳聋甚则眩晕。

颧赤口干,手足心热。

遗精。

腰竣膝软。

舌红、脉细弱。

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丹皮9泽泻9克茯苓9克磁石6克(先煎)石菖蒲4.5克五味子1.5克加减:1. 若见阴血虚可加龟板、鳖甲;2. 阳亢,加龙骨,牡蛎;3. 火旺加知母、黄柏。

1.肾阴不足,内热较甚:耳鸣耳聋甚则眩晕。

颧赤口干,手足心热。

遗精。

腰竣膝软。

兼见体瘦色黑、口干舌燥、面红颧赤、手足心热,午后耳鸣,夜间鸣甚、脉沉细尺弱。

或两尺脉大、舌淡红。

治宜滋肾清热。

滋阴地黄汤;山萸肉6克山药6克熟地12克丹皮4.5克泽泻4.5克茯苓4.5克白芍5克当归5克川芎3克远志3克石菖蒲3克盐知母5克盐黄柏5克2.精气萎弱,肾脉不通耳窍:久病劳伤、恣欲、年老,头晕目花,咽干气短,腰痠膝软、瘦悴力疲、遗精早泄、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15克山药9克杜仲9克熟地黄9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山茱萸9克阿胶9克五味子9克石菖蒲3克远志3克炙甘草6克3.精脱肾惫、阴虚及阳:耳鸣耳聋甚则眩晕。

颧赤口干,手足心热。

遗精。

腰竣膝软。

兼见耳鸣如潮声、蝉鸣、终日不休,先鸣后聋妨碍听闻、颜面暗晦、颧颊色黑、足冷、眼中昏黑、或见阳萎滑精。

脉细弱涩、舌淡质润。

八味丸;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熟地24克丹皮9克泽泻9克茯苓9克胡桃肉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肉桂3克(焗服)炮附子3克(先煎)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补骨脂丸;熟地9克磁石9克当归9克川芎5克肉桂3克(焗)菟丝子9克川椒5克补骨脂9克白蒺藜9克胡芦巴9克杜仲9克白芷9克石菖蒲3克肉苁蓉丸;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千) 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 薯蓣牛膝(去苗) 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黄) 续断白茯苓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山茱萸各30克茯神远志(去心) 柏子仁各60克1.阴虚甚者,加龟板、鳖甲、旱莲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证
治法清肝泻火,疏通耳窍。

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配穴肝胆风火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

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耳中,因此取手少阳之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

疏通少阳经络,清肝泻火。

2.虚证
治法益肾养窍。

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太溪照海听宫
配穴肾气不足者,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者,加肾俞、肝俞。

操作毫针补法。

肾气虚可用小艾炷灸患处。

方义太溪、照海补益肾精、肾气。

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经络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