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针灸治疗
治疗耳鸣,耳聋的 穴位

督脉(四)DU 4 命门Mìngmén[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十五)DU 15 哑门Yamén[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
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二十)DU 20 百会Baihuì[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针灸治疗耳鸣小结

针灸治疗耳鸣小结【转帖】--希望这帖子对于大家有所帮助自从去年在会展中心进行了“针灸治疗耳鸣的新思路--激痛点针刺疗法”在过去的一年里,特别是在我的新浪博客发表了“持续性耳鸣7个月一次针灸获效纪实”以来,前来向我求治耳鸣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病人数量太多,尤其是九龙塘中医诊所不再接受新病人预约,因此,很抱歉,还有许多患者未能一一施治。
在助理的帮助下,我现将在过去一年里,针灸治疗过的耳鸣患者进行了初步总结。
详尽结果容后公布到专业杂志上去。
初步结果如下:共治疗了62例耳鸣患者,涉及91只耳。
现将治疗次数超过5次以上的54例患者进行了总结。
另8例因治疗次数仅1-3次,故不纳入统计。
54例中,男22例,女32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40年。
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89岁。
4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说明耳鸣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听力。
因此,中医常将耳鸣与耳聋并提。
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32例伴有肩颈头痛,检查时,压痛点在患侧胸锁乳突肌40例、斜方肌38例,肩提肌20例,颈夹肌23例。
全部采用了激痛点针灸疗法,结合局部的耳三针。
个别患者应用了补肾的骶三针。
疗效评定标准全部是患者的这观感觉。
尽管这一标准很粗糙,但仍有一定的价值。
治疗次数在5-30次之间。
最快的一次即见效,耳鸣减轻50%以上。
大部分患者在首次治疗后,耳鸣减轻10%-40%左右。
但绝大部分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耳鸣呈反复,即时轻时重,多数在针灸后耳鸣减轻,也有部分患者针灸后1-2天内耳鸣加重,但此后耳鸣又减轻,呈螺旋式渐进进减轻。
有一位患者治疗治疗9次后才见到初步疗效。
经过近30次治疗,耳鸣消失。
总的治疗结果是:耳鸣消失12例,痊愈率为22.22%,耳鸣显着减轻(50%以上,但未消失)18例,显效率55.55%,耳鸣减轻10%以上19例.总有效率90.74%。
总的来看,疗效还是满意的。
国外病因学研究发现,约有56%的患者耳鸣与激痛点有关,本结果显效率55.55%,这与国外有关研究结果相符。
耳聋耳鸣患者应用针灸及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体会

【 中图 分 类 号】 R 2 4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2 ) O 9 ( a) 一 0 1 7 5 — 0 1
耳 聋疾病 特别是 感音神 经性 耳聋( 也包括 耳呜) 疾病 , 是 目前 临 床外 耳 科 中 比较 难 治 的一 种 病 症 I ・ 1 。本 次 研 究 的 主 要 目的 为 对
数 明 显 少 于 A组 ; 听 力 开 始 恢 复 的时 间 明 显 早 于 A 组, 住 院 时 间 明显 短 于 A组 ; 治疗 结 束 后 的 听 力 水 平 再 次 下 降 率 明 显 低 于 A 组 。 结 论 应 用 针 灸 与 穴 位 贴 敷联 合 的方 法 治 疗 耳 聋 耳 鸣 的 临 床 疗 效 显 著 , 在 今 后 的 治疗 l 丁作 中值 得 推 广 。
药大学学报( 巾 医l I { } i 床版) , 2 0 1 0 , 1 2 ( 3 ) : 1 8 8 — 1 8 9 .
[ 3 】 赵 铭辉 , 谯凤 英 , 沈金城, 等. 针 刺 治疗 感 音 神 经 性 耳 聋 耳 鸣 的 临床 研 究
研 究中所 得相关 数据采 用 S P S S 1 4 . 0统 计 学 数 据 处 理 软 件 进 行 处理 分 析 , 计 数 资料 采 用 t 检验 , 组 间对 比采用 x 检验 , P <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学意 义( P < 0 . 0 5 ) 。详 见 表 1 。
本 次 研 究 中所 抽 取 的研 究 对 象 为 我 院 2 0 0 9年 8月一 2 0 1 1
耳鸣耳聋针灸治疗概要PPT课件

2021
耳鸣 耳聋
3
辩证
1、辨虚实 突发的、新病的多属实证;久病多属虚证。 辨虚证与实证的症状。 实证:暴病耳聋,或耳中溃胀,鸣声隆隆不 断,按之不减。 虚证:久病耳聋,耳中如蝉鸣,时作时止, 劳累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
2021
4
2、分型及症状 肝胆火盛:兼见头痛头胀,面赤,口苦咽干,
A,耳针法 选肝、肾、胆、内耳、皮质下、 神门。针刺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B,穴位注射法 选听宫、翳风、完骨、肾 俞、阳陵泉。选用654-2(山莨菪碱)注射 液或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选2穴,交替 使用。
C,头针法 选两侧晕听区,毫针刺激,间 歇行针,留针20min,每日或隔日1次。
2021
8
按语: 1.针灸对神经性耳鸣、耳聋效果很好。 2.疗效评价: 3.查明原因,明确诊断: 4.预防与护理:
2021
9
O(∩_∩)O 谢谢!
2021
10
2021
6
痰火郁结----丰隆、阴陵泉 肾精亏虚----肾俞、太溪 脾胃虚弱----气海、足三里 方义:
耳三针(听宫、听会、耳门)为治疗耳疾 的主穴,为少阳经穴,共用能疏导少阳经 气,聪耳启闭,疏散风热。远取中渚通上 达下,泻三焦而清窍,侠溪清泻肝胆。
操作:
实证泻法,虚证补法。
2021
7
2、其他方法
烦燥易怒,脉弦。
外感风邪:发热,恶风,脉浮。
痰火郁结:耳内憋气感明显,胸闷,痰多, 口苦,舌苔薄黄而腻,脉滑数。
肾精亏损:兼见头晕目弦,腰酸遗精,脉细
脾胃虚弱:兼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神疲 纳呆,便溏。
2021
5
治疗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方法有哪些?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方法有哪些?关于《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方法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疗耳鸣自然要留意恰当的方式,尽可能的降低这种问题对自身导致的影响,中医针灸治疗耳鸣是较为合理的,可是还要留意掌握恰当的实际操作技巧及其注重穴道,下列便是实际的。
一、实证研究治疗方式清肝火祛火,输通耳窍。
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主导。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配穴胆肝风热者,加太冲穴、丘墟;外感风寒寒邪者,加外关、合谷穴。
实际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手、足少阳两经经络均入耳中,因而取手少阳当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
输通少阳经脉,清肝火祛火。
二、虚证治疗方式益肾养窍。
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主导。
主穴太溪穴照海听宫配穴肾精不足者,加肾俞穴、气海穴;肝肾亏虚者,加肾俞穴、肝俞穴。
实际操作毫针补法。
肾气不足能用小艾柱灸伤处。
方义太溪穴、照海滋补肾气、肾精。
听宫为部分选穴,可输通耳朵经脉之气。
三、针炙疗法耳聋耳鸣的作用机制:现代科学按变病特性将耳聋耳鸣分成器质与多功能性。
按变病位置分成传声性聋、感音性聋与混和聋。
针炙疗法,多为感音性聋,即神经性耳聋。
它可因多种多样要素如噪声、感染、自身免疫等造成耳道螺旋式器的毛细胞及其听神经或中枢神经产生变病,使响声的体会与传输产生阻碍。
针炙疗法该病的作用机制取决于:中医针灸可改进耳朵的血液循环系统,使耳朵里面血液供应获得提高,改进了耳朵里面毛细管的渗透性,那样有益于基础代谢,降低病理学物质对耳道神经的危害,另外又可使听末梢神经氧浓度供应提高,有益于损害的神经细胞修补与再造;中医针灸可阻拦或缓解耳道螺旋式器毛细胞的坏死,提升内耳功能,有益于英语听力的修复;根据中医针灸对听觉系统神经中枢的功效,使其体液调节提高,有益于与各个听神经中间联络及传输的修复与创建,促进损害的神经传导作用足以修复;除此之外,中医针灸对失眠、外耳道病症,心态焦虑不安等症状的合理医治,也是一个关键要素。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经验分享之详解(一)

董⽒奇⽳针灸治疗⽿鸣、⽿聋、中⽿炎,经验分享之详解(⼀)(1)、神经性⽿鸣:三重、驷马、腕顺、⽿后头⾻区放⾎;
(2)、神经性⽿鸣,昨天扎了三重、腕顺、驷马、乳突下后放⾎(每周⼀次,加此⽳的原因是减
压)后⽿鸣声⾳明显减⼩,今在上述⽳位基础上加了灵⾻⼤⽩,但病情没有多⼤变化,请师兄们
指点。
可观察三重⽳处有没有青筋,有则放⾎;
(3)、感冒呕吐后突发⽿鸣⼀天,现⽿聋怎么办?扎对侧的三肩、⼟⽔⽳;
(4)、男,六⼗五岁的病⼈,前天感冒了,呕吐后⽿鸣,今天就听不见声⾳了,今天扎了三肩
⽳、⼟⽔⽳:半个⼩时后取针,病⼈说能听见声⾳了;
(5)、今天我的⽿朵后下⾯痛,⼀直痛到风池位置,⾃⼰扎了侧三⾥,针⼀下去,马上就感觉
不到疼痛了;
(6)、伟雪,⼥,48岁,⽿鸣⼀个半⽉,在北京各⼤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性⽿鸣,⽤西药
治疗⼀个⽉⽆效,针驷马、三重、腕顺,加⽕主、肾关,治疗四次,现⽿鸣症状完全消失,另外
感觉头脑特别清醒;。
『史上最强』耳聋耳鸣治疗穴位和刺法(有图有真相)

『史上最强』耳聋耳鸣治疗穴位和刺法(有图有真相)诊疗案例女性患者,32岁。
主诉右耳10个月前暴聋。
当时怀孕4个月,中西医治疗,听力改善不明显。
首诊10天前左耳也听力急剧下降。
8月22日求诊程老师,听力几乎全失,无法交流,只能文字书面对话。
她面灰黄暗,无神焦虑。
孕期甲低。
察舌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近期无咽喉不适。
查颈肩以辨经,触有形而明结构改变。
选穴:丰隆、胰腺点、阳陵泉、气海、外陵、肩井、颈六夹脊、翳风、耳前三针和健耳穴。
两天后复诊,左耳听力明显改善。
8月29三诊,听力提高40分贝,并且病人报告自己感觉天天在变好,交流一点都没问题。
精气神好多了,宛如新生,看起来恢复了阳光和信心。
--(程氏针灸海外弟子朱和明教授记录)今天是第四次来诊,带来了发病10天后的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本次发病的左耳,听力恢复了50分贝,已基本接近正常。
还记得主穴的针刺图么为什么针刺这几个穴位,又如何针刺呢,让我们先看看外耳道周围的解剖结构。
从图上看出,只有这三个位置,可以把针深深刺至外耳道之侧,最大程度上改善耳蜗内微循环,取所谓活血通络之功。
其针刺的角度如图所示。
第一个穴,是经外奇穴健耳穴。
近一年来,马来西亚李晔医生大力推广此穴,为其早年学自程莘农院士学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专家周允娴教授处,许多医生使用此穴治疗耳聋耳鸣,收效明显。
(图为李晔教授在程氏针灸精品小班课中的面授教学场景)(图为程莘农院士与周允娴教授合影)第二个穴,是手少阳经的翳风穴,是老牌的治疗耳聋耳鸣的穴位,我的老师耿恩广教授擅用此穴治聋鸣,但经验是进针时略向风池方向后移0.5寸,在刚刚结束的程莘农院士学术传承培训中,特邀授课嘉宾、山西针灸名医郭廷英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奇穴翳明,体表进针位置约在翳风穴后1寸处,其原理相同。
(图为耿恩广、郭廷英教授与程凯教授在程莘农学术思想高级研修班上交流讨论)第三个穴,准确的说是三个穴组合形成的组穴,即耳门、听宫、听会,须张口针刺,针刺时的技巧详见上图,即耳门斜向下刺,听会斜向上刺,听宫进针点自耳门与听会之间中点略向面颊方向前移0.5寸,斜向后刺,于是三针刺至外耳道前方一个共同位置。
最新耳聋、耳鸣--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课件PPT

【病因病机】
本症的发生,可分为内因外因。 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
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肝肾亏虚, 精气不能上濡于耳而成; 外因多由风邪侵袭,壅遏清窍,亦有)虚证 治法 益肾养窍。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
为主。 主穴 太溪 照海 听宫 配穴 操作 毫针补法。肾气虚可用小艾炷灸患
处。 方义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2)穴位注射法 (3)头针法
【按语】
耳鸣与耳聋的发生,其原因很多,针灸对神 经性耳鸣、耳聋效果好。
中班数学: 喂猫咪
耳聋、耳鸣--针灸学课件(南京 中医药大学)
耳聋(deafnese)、耳鸣(tinnitus)是指听觉异 常的两种症状。耳鸣是以自觉耳内鸣响为主症,耳 聋则以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为主症,耳聋往往由耳 鸣发展而来。
两者在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故合并 论述。
西医学认为内耳疾病、某些药物等导致听神经等 损伤或先天听觉障碍可致耳聋,而内耳的血管痉挛 常是耳鸣发生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鸣耳聋针灸治疗耳鸣耳聋针灸治疗发表者:李滋平(访问人次:3921)为一个疾病。
耳聋,就是指不同程度得听力减退,甚至失听。
听力减退,闻之不真者,称为重听;全然不闻外声,则为全聋。
它就是耳病中最常见得病种之一,也像耳鸣一样,可以作为许多疾病得并发症,也有单独发病者。
耳聋往往由耳鸣发展而来。
中医文献中,根据病因病理不同,又有“劳聋’’、“风聋’’、“虚聋’’、“暴聋’’、“卒聋’’、“久聋’’等多种名称。
二、西医机理人得耳朵听到声音就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得,即空气传导与骨传导。
结构与功能正常得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与听中枢,都就是传导声波与产生听觉不可缺少得。
当人们听觉系统得传导部分、感音部分,或两部分都发生病变时,即产生听觉障碍。
根据耳聋发生部位与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传导性聋(病变部位在耳道及中耳),感音神经性聋(病变部位在内耳,听神经及听中枢),与混合性聋。
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传导径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得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者,称感音性或神经性聋。
临床上用常规测听法未能将两者区分时可混称感音神经性聋。
共分为:1.先天性聋(1)遗传性聋(2)非遗传性聋:妊娠早期母亲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患.或梅毒、糖尿病、肾炎、败血症、克汀病等全身疾病,或大量应用耳毒性药物均可使胎儿耳聋。
2.老年性聋就是人体老化过程中听觉器官衰退得表现。
3.传染病源性聋系指由各种急、慢性传染病产生或并发得感音神经性聋。
4.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得耳聋:常见者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5.耳毒性聋指滥用某些药物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制品所致得耳聋。
6.创伤性聋:如头颅闭合性创伤,导敢迷路震荡、内耳出血、感觉细胞与节细胞受损。
7.特发性突聋指瞬息间突然发生得重度感音性聋,患者多能准确提供发病时间、地点与情形。
目前认为本病得发生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
8.其她疾病,较常见者如梅尼埃病、耳蜗性耳硬化、小脑脑桥角占位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三、病因病机情志气郁化火肝火上扰,蒙蔽清窍饮食聚湿为痰,痰郁化火痰火劳倦损伤脾胃,气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窍失养体亏、病后肾精亏损、髓海空虚纵欲1、所致病因较多,可因外感及内伤情志、饮食、纵欲、劳倦引起。
2、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为气、火、痰上扰,蒙蔽清窍致病;虚为精、气、血不足,不能上承,耳失所养致病。
3、病变部位在耳,论经络,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但主要为少阳所辖。
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
四、辨证分型辨证要点:耳鸣耳聋得辨证要点,首先要区分虚实。
虚者,多为肾气亏损与脾胃虚弱;实者,多为肝火上扰或痰火郁结。
耳鸣、耳聋实证、虚证鉴别表证型起病主症兼症苔、脉实证肝火上扰发病突然,常于恼怒后发病或加重耳鸣如闻风雷或潮水声,耳胀耳痛,时轻时重头昏、头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胁肋胀痛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痰火郁结起病较急耳鸣呼呼作响,耳内闭塞、憋气感明显头昏沉重、胸闷、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虚证肾精亏损起病缓,劳累、失眠、失精后加重耳鸣声细、昼夜不息,以夜为甚头晕目眩、虚烦失眠、腰膝软、颧红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脾胃虚弱起病缓,劳累后症状加重耳鸣如蝉,时作时止,有突然耳内空虚感面色萎黄、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缓细弱五、具体证型针灸治疗重听无所闻:耳门、风池、侠溪、翳风、听会、听宫。
(《针灸大成》)1. 肝火上扰主症:卒然耳鸣耳聋,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兼有耳胀耳痛感,或有头痛眩晕,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弓玄数。
治法:清肝泄热开窍。
取穴:听宫、耳门、翳风、中渚、听会、太冲、行间。
方义提要: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耳门、翳风、中渚属三焦经,听会属足少阳胆经,均通于耳部,取之可疏通手足少阳之经气。
取太冲,行间以清肝泻热。
随症选穴:兼感风热之邪加外关、风池。
操作要点:听宫、耳门、听会针刺要深,刺时令病人张口,可刺入1.5寸左右,行捻转法,使耳内有针感后即出针。
余穴均用泻法。
2.痰火郁结主症:双耳鸣响如蝉不断,有时闭塞如聋;胸脘痞闷,痰多,二便不爽,舌台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浊。
取穴:听宫、耳门、翳风、丰隆、内庭、外关。
方义提要:本方取听宫、耳门、翳风,以开耳窍之壅塞;取丰隆、内庭,清热化痰,与胃降浊;取外关以疏通少阳经气,使耳复聪。
随症选穴:胃纳不佳加足三里。
操作要点:取听宫、耳门时,令病人张口,针刺如前。
余穴皆用泻法。
3、肾精亏损主症:耳鸣、耳聋经久不愈,夜间较甚。
兼见头晕目眩,腰背酸痛,遗精滑泄。
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治法:补肾填精。
取穴:肾俞、肝俞,关元、三阴交、听宫、听会。
方义提要:本方取肾俞、肝俞、肝肾同补,加关元,充实下元,填精益肾;三阴交调补三阴之不足;听宫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听会属足少阳胆经,取之以疏调少阳,开通耳窍。
随症选穴:遗精加精宫、太溪;阳痿加命门。
操作要点:取听宫、听会穴时,令患者张口,针刺如前。
余穴施以补法,并可配合灸法。
4.脾胃虚弱主症:耳鸣乍轻乍重,遇劳则甚,久延则成耳聋,面色少华,头晕神疲,四肢乏力,纳食不香,大便溏薄。
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
取穴:睥俞、气海、足三里、百会、听宫。
方义提要:本方取脾俞、足三里以调脾胃而补中气;取气海以培补元气;取百会以升清阳之气;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宣通耳窍。
随症选穴:便溏加天枢,食欲不振加中脘。
操作要点:施以补法,并可配合灸法。
【其她疗法】1、耳针取穴:皮质下、内分泌、肝、肾,取同侧或双侧穴位。
方法:用强刺激,或用电针,留针0、5~1h,每天1次或隔天l 次,15~20次为一疗程。
2、头针取穴:取穴:双侧晕听区。
方法:用快速刺入法,沿头皮进入一定深度,行捻转法,连续5~10min,然后留针30min。
隔2~3天针治1次。
3、水针取穴:听宫、翳风、风池穴。
药物选择: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丹参注射液。
方法:每穴0、2~0、4ml,按水针操作常规穴注。
每日或隔日1次。
4.灸法取穴:听宫、翳风、听会。
方法:将燃着得艾条在距穴位1寸处温之,每次l0~1 5min。
每日或隔日1次。
5.磁疗常用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哑门。
备用穴:内关、外关、廉泉。
方法:①敷贴法:磁性1000~2500Gs。
磁体,小块。
②磁电针法,选2~4穴,每次治疗30min。
6.指压指压:合谷(泻)、翳风、听宫、听会、耳门、风池(均泻)、胆俞(泻)、肾俞、足三里(补)来治疗耳鸣。
六、机理研究关于针刺治疗耳聋耳鸣得机理有人考虑针刺可能提高皮层中枢得兴奋性,从而提高感受声音得能力,认为针刺治聋得作用机理可能为:(1)针刺可减少螺旋器毛细胞得变性坏死,促使未受损得耳蜗螺旋器毛细胞发挥代偿作用,从而提高听觉功能;( 2)针刺可能加强耳蜗得血液循环,改善代谢状况;( 3)针刺可能提高皮层听中枢兴奋性,因而增强了听觉得感受能力。
目前以针灸治疗耳聋耳鸣,局部取穴主要为耳周及头面部得经验穴,如耳门、听宫、听会、翳风、角孙、晕听区、四神聪等,体针取穴一般局限于手足少阳经及肝经、肾经,其疗效已得到人多数人得肯定;但在针灸治疗本病时,应注意从针灸经络理论诸如五输穴、八脉交会穴、原络相配、俞募相配等方面进行选穴、配穴,才能更好地提高疗效。
七、调摄、预后及小结耳鸣耳聋得调摄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加以注意就是十分必要得。
1、肝气郁结而致耳鸣耳聋者尤要注意精神调理,使其心情舒畅。
2、痰火郁结者,要注意减少肥甘饮食。
3、肾虚耳鸣耳聋者,尤要注意养息及减少房劳,减少温燥食物。
4、脾虚病人则要注意饮食调理在治疗中可配合自我按摩疗法。
其法为以两手掌紧按外耳道口,并以四指反复敲击枕部乳突部,再以手掌对外耳道作有规律得一开一合,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5min。
5、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得耳鸣耳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6、对耳道有器质性病变,需要手术治疗者,应及时进行。
7、平时禁止挖耳,保持耳道清洁,避免劳倦,节制房事,对治疗与预防有积极意义。
耳鸣耳聋得预后,视病情得轻重而不同。
暴聋属实者,若审证施治得当,预后较好;久聋属虚者及外伤、药物中毒性耳聋预后欠佳。
针灸治疗:治则与主方:耳为上阳,故以疏通少阳经气为原则,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基本方:近取——翳风、听会;远取——中渚、侠溪。
随证配穴(1) 肝胆火盛:配太冲与上穴合用共奏清肝泄火之功。
(2) 痰火雍结:配丰隆、三阴交与主方合用共奏豁痰开窍之功。
(3) 肾精亏损:配肾俞、太溪与上穴用以补肾滋阴潜阳。
(4) 脾胃亏损:配脾俞、足三里与上穴合用以健脾益气,使气血上输耳窍。
操作方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
并可用灸法。
翳风、听会针刺时应注意进针角度与深度,并避免猛烈大幅度提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