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稽郢行成于吴
古诗古文观止翻译赏析

古诗古文观止翻译赏析《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除本书外,二吴还细着了《纲鉴易知录》。
《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古文观止》的许多译注本,都是用中华书局本为底本。
中华书局本实有两种:一是1959年本。
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ORg了个别显著的错字”。
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
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校勘过,而且补录了二吴之《序》和乘权所撰《例言》。
因而后者是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
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石碏谏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郑庄公戒饬守臣臧哀伯谏纳郜鼎季梁谏追楚师曹刿论战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宫之奇谏假道齐桓下拜受胙阴饴甥对秦伯子鱼论战寺人披见文公介之推不言禄展喜犒师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郑子家告赵宣子王孙满对楚子齐国佐不辱命楚归晋知罃吕相绝秦驹支不屈于晋祁奚请免叔向子产告范宣子轻币晏子不死君难季札观周乐子产坏晋馆垣子产论尹何为邑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子革对灵王子产论政宽猛吴许越成祭公谏征犬戎召公谏厉王弭谤襄王不许请隧单子知陈必亡展禽论祀爰居里革断罟匡君敬姜论劳逸叔向贺贫王孙圉论楚宝诸稽郢行成于吴申胥谏许越成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郑伯克段于鄢虞师晋师灭夏阳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曾子易箦有子之言似夫子公子重耳对秦客杜蒉扬觯晋献文子成室苏秦以连横说秦司马错论伐蜀范雎说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颜斶说齐王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庄辛论幸臣触龙说赵太后鲁仲连义不帝秦鲁共公择言唐雎说信陵君唐雎不辱使命乐毅报燕王书谏逐客书卜居宋玉对楚王问五帝本纪赞项羽本纪赞秦楚之际月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孔子世家赞外戚世家序伯夷列传管晏列传屈原列传酷吏列传序游侠列传序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序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高帝求贤诏文帝议佐百姓诏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武帝求茂才异等诏过秦论治安策论贵粟疏狱中上梁王书上书谏猎答苏武书尚德缓刑书报孙会宗书光武帝临淄劳耿弇诫兄子严敦书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北山移文谏太宗十思疏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滕王阁序与韩荆州书春夜宴桃李园序吊古战场文陋室铭阿房宫赋原道原毁获麟解龙说马说师说进学解圬者王承福传讳辩争臣论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与于襄阳书与陈给事书应科目时与人书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杨少尹序送石处士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祭十二郎文祭鳄鱼文柳子厚墓志铭驳复仇议桐叶封弟辨箕子碑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愚溪诗序永州韦使君新堂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城山记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待漏院记黄冈竹楼记书洛阳名园记后严先生祠堂记岳阳楼记谏院题名记义田记袁州州学记朋党论纵囚论释秘演诗集序梅圣俞诗集序送杨置序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宦者传论相州昼锦堂记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泷冈阡表管仲论辨奸论心术张益州画像记刑赏忠厚之至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上梅直讲书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潮州韩文公庙碑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三槐堂铭方山子传六国论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寄欧阳舍人书赠黎安二生序读孟尝君传同学一首别子固游褒禅山记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送天台陈庭学序阅江楼记司马季主论卜卖柑者言深虑论豫让论亲政篇尊经阁记象祠记瘗旅文信陵君救赵论报刘一丈书吴山图记沧浪亭记青霞先生文集序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徐文长传五人墓碑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文言文翻译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文言文翻译1. 求这篇古文的翻译(吴王夫差起师伐越..)你要的和下边的差不多..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1),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2),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3)。
”大夫种进对曰(4):“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5),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6),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7)。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8)?”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9)?”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10),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11),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12),私于下执事(13)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14);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15)。
请勾践女女于王(16),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17)!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18),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19),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20),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21)?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译文: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
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文言文《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诸稽郢行成于吴》讲的是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军于夫椒,但却允许越王句践议和,保留了越国。
此后,夫差再度兴兵攻讨越国。
越国起而对抗,但又虑实力不敌,句践于是采纳文种计谋,派诸稽郢再去向夫差求和。
诸稽郢不惜卑辞厚礼,去迎合夫差骄狂的心态。
越国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等待复仇的时机。
因而,诸稽郢言词虽然巧妙婉转,但越国自强之心和谴责吴国之意已隐藏于字里行间,如“孤不敢忘天灾”,“君王不察”,“狐埋之而狐搰hú之,是以无成功”,“是天王之无成劳也”,“唯天王秉利度义焉”,等等,这些语言皆值得玩味。
【原文】《诸稽郢行成于吴》出处:《国语·吴语》吴王夫差起师伐越①,越王句践起师逆之江②。
大夫种乃献谋曰③:“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④。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⑤,而未尝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
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句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
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句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句践请盟。
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懈于王府。
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关于成功与失败的名言警句

关于成功与失败的名言警句1.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菜根谭·概论》2.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高适《塞下曲》3.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
——《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4.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国语·吴语·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5.成功於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於独断者,不耻於下问——《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6.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便宜十六策·察疑》7.恰成功,早无踪,似昨宵一枕南柯梦,人世枉将花月宠。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8.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李白《赠从弟冽》9.才能成功,以速为贵;智能决谋,以疾为奇也。
——《刘子·卷八·贵速》10.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11.成功立事,必顺于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管子·七法》12.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何逊《行经孙氏陵》13.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14.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15.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佚名《天帝赐玄圭》16.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抱朴子·外篇·广譬》17.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8.愿人有失,毁人成功。
——李昌龄《太上感应篇》19.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佚名《乐毅报燕王书》20.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苏辙《赤壁怀古》21.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佚名《诸稽郢行成于吴》22.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
——曹植《求自试表》23.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注释与翻译关于越国的历史,《吴越春秋》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
至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
直至传到允常时,才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
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
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句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败吴于檇(zuì,醉)李,阖庐被射伤。
阖庐死后,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句践始有会稽之耻。
越王句践在会稽之困中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委屈求全、礼贤下士,赈浏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
作为没有任何制衡、约束的具有最高权力的一国国君,虽说是在受辱后做出的这些举动也是十分难得的。
加之,勾践在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时能虚心征求、听取谋臣们的意见,终于战胜了吴国、扩大了地盘、称霸于诸侯。
而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流传下来。
戏剧家曹禺先生在我国遭受天灾人祸的一九六二年,把卧薪尝胆的句践搬上戏剧舞台,确实起到鼓舞人心、团结全民共度难关的作用。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辅佐句践成就霸业,故太史公以范蠡传附之。
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他事奉越王勤奋不懈、为越王运筹谋划二十余年,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荣登霸主权位。
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
但范蠡目光敏锐、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宜与之共患难,不宜与之同享乐,终于离开越国、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
相比之下,大夫文种的遭遇就悲惨多了,竟被越王安上“作乱”罪名,赐剑而亡。
范蠡可谓贤能之人。
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
关于诸姓的历史名人

关于诸姓的历史名人
1. 诸燮: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进士。
历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
曾守山海关,忠贞为国。
精理学,一洗陈言。
2. 诸御己:春秋时楚国之耕者。
庄王筑屋台,垒土千重,大臣因谏而死者七十二人。
御己弃耕入谏,楚王遂解层台而罢民役。
3. 诸稽郢:据《史记》作柘稽,春秋时越国五大夫之一,善言辞。
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吴王夫差为报先王阖闾槜李兵败之仇,倾兵伐越。
句践率师迎战夫椒,大败,困守会稽山上,大夫文种献乞和之策。
句践遂派诸稽郢去吴营谈判求和。
行成于吴而返。
《国语·越语》有载。
4. 诸福坤:清光绪年间人,字元简,号杏庐,周庄镇杏村人。
其父诸文渊,擅长书画。
诸福坤精通医药,早年博览勤学,曾考入京师国子监,为增贡生。
5. 诸大绶:(1523-1573),字端甫,号南明,汉族,山阴(今绍兴)漓渚人。
《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译文赏析

《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译文|赏析《诸稽郢行成于吴》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
讲述了越王派诸稽郢向吴求和的历史事件。
目的是赢得时间以备强国讨伐吴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先秦:佚名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
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
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
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译文及注释译文吴王夫差出兵攻越,越王勾践带兵迎击。
大夫文种献计说:“吴越谁存谁亡,只看天意如何,用不着打仗了。
伍子胥和华登练出来的吴国士兵,从来没打过败仗,只要有一人精于射箭,就会有百人拉起弓弦练习。
我们很难战胜他啊。
凡是谋划一件事情,必须预见到成功才实行,决不可轻易拼命。
君王不如保全兵力,严守阵地,用谦卑的言辞向吴国求和,让吴民高兴,让吴王的野心一天天膨胀。
《申胥谏许越成》原文翻译

《申胥谏许越成》原文翻译【作品介绍】《申胥谏许越成》与上一篇《诸稽郢行成于吴》情节相连。
越国卑辞求和的意图被申胥一眼看穿,他向吴王夫差指出,越国对吴国既无忠诚,也不畏惧,只是在“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
申胥劝夫差要及时灭越,以免后患。
但是,夫差好大喜功,不顾肘腋之患,一心只想北上争霸,因此不理申胥的劝谏,答应了越国议和的请求。
没想到,吴国同意议和后,越国却反而派诸稽郢辞盟,这不但是玩弄吴国,而且灭吴野心已经暴露。
夫差仍然执迷不悟,竟同意“荒成不盟”。
越国虽然表面弱小,却处处主动;吴国虽然表面强大,却处处被动:孰强孰弱由此已见,越胜吴败是必然的了。
【原文】《申胥谏许越成》出处:《国语·吴语》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①,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②。
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③,吾振旅焉④。
”申胥谏曰:“不可许也。
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⑤。
大夫种勇而善谋⑥,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⑦,以得其志。
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⑧,故婉约其辞⑨,以从逸王志⑩,使淫乐于诸夏之国⑾,以自伤也。
使吾甲兵钝弊⑿,民人离落⒀,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
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
”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注释】①孤:王侯的自谦之词。
有大志于齐:要攻打齐国,北上称霸。
②而:你们。
拂:违背。
③反:同“返”,指伐齐回来。
④振旅:整顿部队。
⑤慑:恐惧,害怕。
⑥种:越大夫文种。
⑦还(xuán):转动。
玩:玩弄。
⑧盖:崇尚。
⑨婉约:委婉而谦卑。
⑩从:同“纵”。
⑾诸夏:中原的其他诸侯国,如晋、齐、鲁、宋、郑、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稽郢行成于吴
先秦:佚名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
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
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
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译文
吴王夫差出兵攻越,越王勾践带兵迎击。
大夫文种献计说:“吴越谁存谁亡,只看天意如何,用不着打仗了。
伍子胥和华登练出来的吴国士兵,从来没打过败仗,只要有一人精于射箭,就会有百人拉起弓弦练习。
我们很难战胜他啊。
凡是谋划一件事情,必须预见到成功才实行,决不可轻易拼命。
君王不如保全兵力,严守阵地,用谦卑的言辞向吴国求和,让吴民高兴,让吴王的野心一天天膨胀。
我们可由此占卜天意,果真天弃吴国,吴人定会答应议和,不把我国放在眼里,而放心大胆去中原争霸。
等他百姓疲惫了,再遇上天灾歉收,我们稳稳当当去收拾残局,吴国就失去上天的保佑了。
”
越王同意了,派诸稽郢向吴求和,说:“敝国君主勾践,派遣小臣诸稽郢前来,不敢公然献上玉帛,在天王驾前行礼,只好冒昧的私下向天王左右的官员说:从前,越国不幸冒犯天王,天王亲自出动玉趾,本来打算灭我勾践,又宽恕了我。
天王对我越国的恩德,真是让死人复活,让白骨生肌,我勾践既不敢忘记天降的灾祸,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厚赐呢?如今我
勾践既因无德而重遭天祸,我们这些草野的鄙贱之人,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大德,只因边境的小怨而耿耿于怀,以至再次得罪天王的左右呢?勾践因此率领几个老臣,亲自承担重罪,在边境上叩着响头。
天王未了解下情,勃然大怒,出兵讨伐。
越国本来就是向天王称臣进贡的城邑啊,天王不用鞭子驱使它,却使您尊贵的将士们受屈,来执行讨伐,更使越国不安了。
因此勾践请求盟约。
今送来一个嫡生的女儿,在王宫拿着簸箕扫帚;还送来一个嫡生的儿子,捧着盘子和脸盆,随同侍卫们服侍天王。
春秋两季,向天王的府库进贡,决不丝毫懈怠。
天王又何必御驾亲征?这本是天子向诸侯征税之礼啊!谚语说:‘狐狸埋下它,狐狸又扒出来,所以劳而无功。
’如今天王既已扶植了越国,您的明智已传遍天下;倘又消灭它,天王岂不也是劳而无功吗?如何使四方的诸侯信服吴国呢?因此命我下臣把话儿说清楚,请天王就利和义两方面多加权衡吧!”
注释
逆:迎战。
大夫种:即文种,越国大夫。
庸:用。
申胥:即伍子胥,封于申,故又称申胥。
华登:吴国大夫。
简服:训练。
挫:败。
决拾:射箭用具。
素:预先。
履:实行。
授命:拼命。
约辞:委婉的言辞。
行成:求和。
广侈:扩张,使其生骄心。
不吾足:不把我们放在心上。
伯:通“霸”,称霸。
罢:通“疲”,疲劳。
烬:灰烬。
诸稽郢:越国大人。
币:礼品。
下执事:供役使的人。
天王:对吴王夫差的尊称。
得罪:指勾践射伤吴王之父阖闾。
亲趋玉趾:亲劳大驾。
孤:舍弃。
繄:就是。
边陲:边境。
用:因此。
老:老臣。
顿颡:叩头直至额触地。
属:会集。
残伐:杀伐。
鞭箠:鞭子。
寇令:抵御盗寇的命令。
箕帚:畚箕、笤帚。
晐姓:贡纳诸姓妇子到天子之宫。
槃匜:洗手脸的用具。
解:同“懈”。
辱:谦词。
征诸侯:向诸侯征税。
搰:掘出。
封殖:培植。
这是以草木自比。
刈:芟草。
实:信实。
秉:拿,执。
度: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