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金志刚(邮编064106)

不等式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目。有些题目因为计算量大很多学生感觉学起来困难太大,以至产生了畏难情绪。本文试图将抽象数学问题与具体直观图形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形性质和特点,对问题理行分析思考,化抽象为直观,化繁琐为简洁。

例1 已知集合

}

{21

)1

(

1g

a

x

g

x

A<

+

-,集合}

{0

)2

)(

(>

-

-

=x

a

x

x

B,若A∪B=R,则实数a的取值围是_________。

分析:如用代数法解不等式,求a的取值围,需分三种情况讨论,而用数形结合方法则可一步获解。

}

{21

)1

(

1g

a

x

g

x

A<

+

-

=

}

{1

1+

<

<

-

=a

x

a

x

A。

又由

{}0

)2

()

(>

-

-

=x

a

x

x

B,

令)2

)(

(

)

(-

-

=x

a

x

x

f,

据图可见A ∪ B=R的充要条件是

.3

1

1

3

)1

(

,0

)1

(

<

<

?

?

?

?

>

-

>

-

?

?

?

?

>

+

>

-

a

a

a

a

f

a

f

例2 设函数f(x)={,

x>

1

2

2

1

 

 ≤

若f(

x)>1,则

x的取值围是()

A、(-1,1)

B、(-1,+∞)

C、(-,-2)(0,+)

D、(-,-1)(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基本知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解不等式以及考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解法:

1

{

2

1

>

>

x

x

1

1

2

{

>

-

x

x

解得得x<-1或x

>1。

解法2:如图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f(x)的

图象

和直线y=l ,它们相交于(-1,1)和(1,1)两点, 由 f(x)>1 得 x<-1 或 x>1

例3 解不等式x x +>2

常规解法:原不等式等价于(I)x x x x

≥+≥+>????

???02022

或(II )???≥+<020x x

解(I)得02≤

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x x x ||-≤<≤<=-≤<200222或 数形结合解法:令y x y x 122=+=,,则不等

x x +>2的解就是使y x 12=

+的图象在

y x 2=的上方的那段对应的横坐标。

如右图,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x x A B |≤<,而x B 可由x x +=2解得x x B A ==-22,,故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2

例4 若-3<1

x <2,则x 的取值围是( )

A 、(-13 ,12 )

B 、(12 ,13 )

C 、(-13

,0)

(1

2

,+) D 、(-,-1

3

)(1

2

,+) 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则比较花时间,若用函数y=1

x 的

图象求解,则比较简单。如右图不难得出 -3<1

x <2 解是 x<-13 或 x>1

2

-3

2

例5. 设对于任意实数,函数总有意义,数a 的取值围。 解法1:函数有意义,则,即在上总成立。 设,即当时,总成立。

∴依抛物线的特征,将其定位,有,如下图1所示。

图1

解法2:对于不等式,因为,所以,不等式可化成。 的最大值即可。

设的图象如下图2所示,可知的最大值为10,故最大值为4,则。

图2

点评:解法1抓住了抛物线的特征,由实数a 的不等式组,将抛物线定位,再求解围。另外,由于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所以又提供了一次数形结合的机会。解法2将实数a 从不等式中分离出来,对后边函数中换元后,利用典型函数图象直观地求其最大值,求得a 的围,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不失为好办法。

例6.解不等式:

分析:本题是道高考的容易题,但实际上当年考生得分并不高,错误的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同学只会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此无理不等式,而在讨论时,又分类不全,错误率很高,其实只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图象求解,本题还是很容易的.

《解》作与y=x+1的图象于同一坐标系,解方程组

得出交点A(2,2),注意到B(,0),结合题意可能不等式的解为:(2)

例7.解关于x 的不等式

(Ⅰ))21

2lg()21lg()3lg(-≤-+-x x x ;

(Ⅱ))2

1

227lg()21227lg()21lg()3lg(--≤--≤-+-mx x mx x x x ,其中

3

51<

1

2()21lg()3lg(-≤-+-x x x ,

??

?

??

?

???

-≤-?->->-?.212)21()3(,021,03x x x x x

???

????≥+-<

2x x x

∵016

7

)43(12322>+-=+-

x x x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321|x x 。

(Ⅱ))3

5

1)(21227lg()21lg()3lg(<<--≤-+-m mx x x x ,等价于

??

?

?

?

?

???

<<--≤-?->->-).351(,21227)21()3(,

021,03m mx x x x x x ???

????<<≥+-<

351(,012,321

2m mx x x

))3

5

,1(),3,21((,12∈∈+≤?m x x x m 。

令直线)451(,2:<<=m m y l ,曲线)3,2

1

(,1:∈+=x x x y c ,作出直线l 与曲

线c 的图象。

(1)当2522<

5

1<

点的横坐标是1,12221-+=--=m m x m m x ,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3,1[]1,2

1

(22-+?--∈m m m m x 。

(2)当310225<≤m ,即3

5

45<≤x 时,直线l 与曲线c 有一个公共点,公共

点的横坐标是12-+=m m x ,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3,1[2-+∈m m x 。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直线)4

5

1(,2:<<=m m y l 与曲线

)3,2

1

(,1:∈+=x x x y c 之间的图像关系问题,通过数形结合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

集。

例8. 已知全集,集合,, .

(1)试数的取值围,使; (2)试数的取值围,使. 解 ∵,,

∴,.

,.

∵,

∴ 当时,. 当时,, 当时,

(1)如图,的充要条件是 解得.

(2)如图,的充要条件 是

解得

点评:将集合,,标在数轴上,则和的关系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区间的覆盖关系,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再转化为与之等价的关于字母系数的不等式组,可见不等式的解集的区间表示是很有意义的.

9 试证:对任何

a >0,

b >0,

c >0

都有:

ac c a bc c b ab b a ++≥-++-+222222(当c a b 111+

=时等号成立)。

证明:根据数式特征,可构造如右图形,其中的AB=a ,BC=c ,BD=b ,则

?-+=60cos 222ab b a AD ab b a -+=22, bc c b CD -+=22, ac c a AC ++=22。

由图知AC+DC ≥AC , 故原不等式成立。当A 、D 、C 共线时等号成立。此时有

CBD ABD ABC S S S ???+=,

故bc ab ac +=,

c a b 111+=。 这说明了解决不等问题转化为图形处理,利用数形结合,开拓解题思路,真是耳目一新,化难为易。

例10.已知函数f(x)=tanx ,x ∈(0,π/2)若x 1,x 2∈(0,π/2)且,x 1≠x 2,

证明:)2

(2)()(2121x x f x f x f +>+

错证:作出y=tanx,x ∈(0,π/2)的图象。(如图)

则点A(x 1,f(x 1))、点B(x 2 ,f(x 2))

线段AB 的中点C 的坐标是:)2

)

()(,2(2121

x f x f x x ++设C 在X 轴上的射影是C 1。CC 1交y=f(x)的图象于D ,由图象知C 1C>C 1D 即

)2

(2)()(2

121x x f x f x f +>+命题得证。

剖析:上述证法利用了图象的直观性,看似思路清晰、证法简洁,但实际

上是不严密的。事实上,上述证明过程中用到了“y=tanx 的图象在上下凸”的特性,而这个特性在初等数学中未加证明,故上述证法缺乏严密性因而是错误的。(正解略)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基本的思想,是高考中明确规定要求考查的主要思想之一。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常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巧妙而快捷,使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而生动。在我们的学习中,必须随时注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数学解题思想,同学们一定要下点工夫掌握它,掌握它你将大受其益。

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怎样让我们的课堂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每个学生创设出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创设和谐、宽松、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并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需要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1客观分析教材 1.1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性 在幼儿师范学校,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态度。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需要通过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画出对应二次函数的示意图、观察函数图象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因此,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这一部分内容编排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之后,接下来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再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本节内容教学重、难点: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为此,可以将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内容归纳如下:1、将具体例子进行细化,分步进行:第一步,确定方程的根的情况;第二步,画出对应二次函数的对应图形;第三步,观察图形,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意义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2、数学的学习方法之一是数形结合,用此方法形象直观,容易掌握,多给学生强调此方法,让学生习惯于数形结合法解决数学问题,因此不要求学生记忆书上结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3、举例强化。

解三角形大题专练(2020更新)

解三角形大题专练 1.(2018·北京)在△ABC 中,a =7,b =8,cos B =-1 7. (1)求∠A ; (2)求AC 边上的高. 解 (1)在△ABC 中,因为cos B =-1 7, 所以sin B =1-cos 2 B =43 7 .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 a sin B b =3 2 . 由题设知π2<∠B <π,所以0<∠A <π 2, 所以∠A =π 3. (2)在△ABC 中, 因为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33 14 , 所以AC 边上的高为a sin C =7×3314=33 2 . 2.在△ABC 中,∠A =60°,c =3 7 a . ①求sin C 的值; ②若a =7,求△ABC 的面积. [解析](2)(文)①在△ABC 中,因为∠A =60°,c =3 7a ,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C = c sin A a =37×32=33 14 . ②因为a =7,所以c =3 7 ×7=3. 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得72=b 2+32 -2b ×3×12, 解得b =8或b =-5(舍). 所以△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12×8×3×3 2 =6 3.

3.△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A +C )=8sin 2 B 2 . ①求cos B ; ②若a +c =6,△ABC 的面积为2,求b . (理)①解法一:∵sin(A +C )=8sin 2 B 2, ∴sin B =8sin 2 B 2,即2sin B 2·cos B 2=8sin 2 B 2, ∵sin B 2>0,∴cos B 2=4sin B 2 , ∴cos 2B 2=1-sin 2B 2=16sin 2B 2,∴sin 2B 2=117 ∴cos B =1-2sin 2B 2=1517 . 解法二:由题设及A +B +C =π得sin B =8sin 2 B 2,故sin B =4(1-cos B ). 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17cos 2 B -32cos B +15=0, 解得cos B =1(舍去),cos B =15 17 . ②由cos B =1517得sin B =817,故S △ABC =12ac sin B =4 17ac . 又S △ABC =2,则ac =17 2. 由余弦定理及a +c =6得, b 2=a 2+ c 2-2ac cos B =(a +c )2-2ac (1+cos B ) =36-17×32 17 =4,∴b =2. 4.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1)求tanC 的值; (2)若△ABC 的面积为3,求b 的值。 【答案】(1)2;(2)3. 【思路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可将条件中的边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角之间满足的关系,再将式子作三角恒等变形即可求解;(2)根据条件首先求得sinB 的值,再结合正弦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2221 ,42 A b a c π =-=

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综合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最值探究

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综合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最值探究 建水县第二中学: 贾雪光 从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考查情况看,解三角形部分的考查中主要是对用正、余弦定理来求解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 这两种常见考法中,灵活应用正余弦定理并结合三角形中的内角和定理,大边对大角,等在三角形中进行边角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与诱导公式特别是C B A sin )sin(=+、 C B A sin 2 cos =+的联系是关键。 于是多数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往往都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对正余弦定理的变形,转化,变式应用上,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我在高考备考复习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类题目,如: 1、在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A A 2 2sin 21cos =+ ,7 = a 求△ABC 的面 积的最大值;2、已知向量)2 1,(sin A M =与)cos 3sin ,3(A A N +=共线,其中A 是△ABC 的内角,(1)求角A 的大小;(2)若BC=2,求△ABC 的面积S 的最大值。3、△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向量)2cos ,2 (cos ),1,4(2 A A N M =-=,2 7= ?N M ,(1)求角A 的大小;(2)若3=a 是判 断当c b ?取得最大值时△ABC 的形状。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来引导学生很自然的过度,用一种近乎水到渠成的方法来求解呢? 实际上我们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余弦定理与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如果我们在讲授正余弦定理的时候能在引入正课时多下一点功夫,我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哦。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实际上在余弦定理中我们总有这样一组公式: A bc c b a cos 222 2 ?-+=, B ac c a b cos 2222?-+=, C ab b a c cos 2222?-+= 同时在基本不等式中我们总有这样一组公式:bc c b 222≥+,ac c a 222≥+ ,ab a b 222≥+在三角形中各边都是正数,所以上面三个式子在a 、 b 是三角形的三边时总是成立的,如果我们将两组公式综合后会发现这样的一组公式即:)cos 1(22A bc a -?≥,)cos 1(22C ac b -?≥ )c o s 1(22c ab c -?≥于是我们就有方程等式,得到了一组不等式,而在涉及到最值得求解时,我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一求函数值域;二、导函数;三、基本不等式即均值定理;但是前两种方法显然都不可能用于求解上面两个题目类型的求解,于是在涉及到与解三角形有关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最大值时我们就只能考虑用均值定理了,自然也就要用到上面我们推导得出的这一组公式罗。 于是我没有: 例1:在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A A 2 2sin 21cos =+ ,7 = a 求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金志刚(邮编064106) 不等式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目。有些题目因为计算量大很多学生感觉学起来困难太大,以至产生了畏难情绪。本文试图将抽象数学问题与具体直观图形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形性质和特点,对问题理行分析思考,化抽象为直观,化繁琐为简洁。 例1 已知集合 } {21 )1 ( 1g a x g x A< + -,集合} {0 )2 )( (> - - =x a x x B,若A∪B=R,则实数a的取值围是_________。 分析:如用代数法解不等式,求a的取值围,需分三种情况讨论,而用数形结合方法则可一步获解。 由 } {21 )1 ( 1g a x g x A< + - = 得 } {1 1+ < < - =a x a x A。 又由 {}0 )2 () (> - - =x a x x B, 令)2 )( ( ) (- - =x a x x f, 据图可见A ∪ B=R的充要条件是 .3 1 1 3 )1 ( ,0 )1 ( < < ? ? ? ? > - > - ? ? ? ? > + > - a a a a f a f 例2 设函数f(x)={, x> , x x , - x 1 2 2 1    ≤ 若f( x)>1,则 x的取值围是() A、(-1,1) B、(-1,+∞) C、(-,-2)(0,+) D、(-,-1)(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基本知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解不等式以及考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解法: 1 { 2 1 > > x x 或 1 1 2 { > - ≤ x x 解得得x<-1或x >1。 解法2:如图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f(x)的

向量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测试卷

向量、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由11a =,3d =确定的等差数列{}n a , 当298n a =时,n 等于 ( ) A.99 B.100 C.96 D.101 2.ABC ?中,若?===60,2,1B c a ,则ABC ?的面积为 ( ) A . 2 1 B .23 C.1 D.3 3.如图,在△ABC 中,1 ,3,,,2 BD DC AE ED AB a AC b BE = ===若则= ( ) A .1133a b + B .11 24a b -+ C .1124a b + D .11 33 a b -+ 4.已知3≥x ,函数1 1 -+=x x y 的最小值是 ( ) A .2 7 B .4 C .8 D .6 5.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a ·b =0,则()()a c b c -?-的最小值为 ( ) A 、2- ( B )22- ( C )1- (D)12- 6.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n b 中,若783b b ?=,则 3132log log b b ++……314log b +等于 ( ) (A) 5 (B) 6 (C)7 (D)8 7.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 2x y y x y +≤?? ≤??≥-? ,则3z x y =+的最大值为 ( ) A . 5 B. 3 C. 7 D. -8 8.在ABC ?中,80,100,45a b A ?===,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 ) A.一解 B.两解 C.一解或两解 D.无解 9.已知b a ,满足:a =3,b =2,b a +=4,则b a -=( ) A .3 B .5 C .3 D 10 10.一个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前3n 项和为( )

高级数列,解三角形,不等式练习题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n a 中,12010=S ,那么29a a +的值是( ) (A ) 12 (B ) 24 (C ) 16 (D ) 48 2、ABC ?中,已知o A c a 30,10,25===则C=( ) (A )o 45 (B )o 60 (C )o 135 (D )o 13545或o 3.在△ABC 中,若0030,6,90===B a C ,则b c -等于( ) A .1 B .1- C .32 D .32- 4.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 A .006030或 B .006045或 C .0060120或 D .0015030或 5.在△ABC 中,若,3))((bc a c b c b a =-+++则A=( ) A .090 B .060 C .0135 D .0150 6.等比数列{}n a 中, ,243,952==a a 则{}n a 的前4项和为( ) A . 81 B .120 C .168 D .192 7.已知一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33,22,++x x x ,那么21 13-是此数列的第( )项 A .2 B .4 C .6 D .8 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431,,a a a 成等比数列, 则2a =( ) A . – 4 B .-6 C .-8 D .-10 9.设a >1>b >-1,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b a 1 1 < B .b a 1 1 > C .a >b 2 D .a 2>2b 10.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2>0的解集是(-21,31 ),则a +b 的值是_____。 A. 10 B. -10 C. 14 D. -14 二、填空题 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12 +=n S n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_____ 2.在△ABC 中,若=++=A c bc b a 则,222_________。 3.等差数列{}n a 中, ,33,952==a a 则{}n a 的公差为______________。 4.设S n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 935 ,95 S S a a 则 5.不等式x x --21 3≥1的解集是 三、解答题 1、在ABC ?中,o o C AC B 60,10,45=== (1)求BC 的长。 (2)求ABC ?的面积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完整归纳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目录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2.边边角 3.与三角公式结合 4.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增解的应对措施 5.边化角 6.正弦角化边 二.余弦定理 1.边边边 2.边角边 3.边边角 4.与三角公式结合 5.比例问题 6.余弦角化边 7.边化余弦角 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面积公式的选用 2.面积的计算 3.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综合应用 四.射影定理 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1.边角互化与三角公式结合 2.与平面向量结合 3.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4.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1)最大(小)角 (2)最长(短)边 (3)边长或周长的最值

(4)面积的最值 (5)有关正弦或余弦或正切角等的最值 (6)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交汇 (7)与二次函数交汇 六.图形问题 1.三角形内角之和和外角问题 2.三角形角平分线问题 3.三角形中线问题 4.三角形中多次使用正、余弦定理 5.四边形对角互补与余弦定理的多次使用 6.四边形与正、余弦定理 六.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2.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3.利用正弦和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 例.在中,解三角形 ABC A B a 30,45,2,. ?=?=?== 练习1.在中则 ABC A B a c ,30,45, . 练习2.在中,已知45,,求 ?=?=?= 30. ABC C A a b 2.边边角 例中,解这个三角形?===? ABC a .45,. 练习1中,则 ?==+== . 1,2,sin ABC a b A C B C 练习2.中则 ?===?= ,3,60,_____ ABC c b C A

数形结合法解不等式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 宜都市一中王从志 纵观2008年高考试卷,关于不等式的命题重点考查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预测在2009年的高考试卷中,考查不等式的命题仍将主要考查“三基”。而准确求解不等式是解决不等式相关问题的基本功。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根椐不等式能成立、恰成立及恒成立等问题的特点,选择各类不等式问题的最佳解法。 类型一: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下列不等式: 2 (1).2 x x x -> 1 (2). -3<<2 x 【解析】:(1)解法一(公式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x2-2x>x或x2-2x<-x解得x>3或x<0或03﹜ 解法2(数形结合法) 作出示意图,易观察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0或03﹜ 第(1)题图第(2)题图 【解析】:此题若直接求解分式不等式组,略显复杂,且容易解答错误;若能结合反 比例函数图象,则解集为 1 | 2 x x ?? > ?? ?? 1 或x<- 3 ,结果一目了然。 例2:解不等式: 1 ||x x ≥

【解析】作出函数f(x)=|x|和函数g(x)=1 x 的图象, 易知解集为01∞?∞(-,)[,+) 类型二:解含参数不等式问题 例2变式:解关于x 的不等式: ||a x x ≥ 分析:此题若直接求解,需对x 和a 的取值分情况讨论,易混淆。结合绝对值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很容易得到 (1)a>0时,解集为a ∞(,+) (2)a=0时,解集为0(0∞?∞(-,),+) (3)a<0时,解集为,a ∞-(-) 练习:1、.|1||1|0x x +--≥解不等式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诸如分类讨论、平方法、几何意义法,数形结合等不同等价转化方法,并相互展示交流。】 2、变式练习:如果将以上不等式右边不为0,以上哪些方法更佳 例如: .|1||1|32x x +--≥ 解不等式 。除了分类讨论、几何意义等方法外,以下函数 转化、数形结合方法可供参考: 【解法1】令2(1)()|1||1|2(11) 2(1)x g x x x x x x -<-??=+--=-≤≤??>? 令()32h x = ,分别作出函数g(x)和h(x)的图象,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4+∞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 金志刚(邮编064106) 不等式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目。有些题目因为计算量大很多学生感觉学起来困难太大,以至产生了畏难情绪。本文试图将抽象数学问题与具体直观图形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形性质和特点,对问题理行分析思考,化抽象为直观,化繁琐为简洁。 例1 已知集合}{21)1(1g a x g x A <+-,集合}{0)2)((>--=x a x x B ,若A ∪B=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分析:如用代数法解不等式,求a 的取值范围,需分三种情况讨论,而用数形结合方法则可一步获解。 由}{21)1(1g a x g x A <+-= 得}{11+<<-=a x a x A 。 又由{}0)2()(>--=x a x x B , 令)2)(()(--=x a x x f , 据图可见A ∪ B=R 的充要条件是 .31010 30)1(,0)1(<->-??? ?>+>-a a a a f a f 例 2 设函数f(x)={ ,x>,xx,-x0 122 1 ≤若f(0x )>1,则0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1) B 、(-1,+∞ ) C 、(-∞,-2)?(0,+∞) D 、(-∞,-1)?(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基本知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以及考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解法:1 { 2 1 >>x x 或 1120 {>-≤x x 解得得x<-1或x >1。

解法2:如图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f(x )的图象 和直线y=l ,它们相交于(-1,1)和(1,1)两点, 由 f(x)>1 得 x<-1 或 x>1 例3 解不等式x x +>2 常规解法:原不等式等价于(I)x x x x ≥+≥+>???? ???02022 或(II )???≥+<020x x 解(I)得02≤2的解就是使y x 12=+的图象在 y x 2=的上方的那段对应的横坐标。 如右图,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x x A B |≤<,而x B 可由x x +=2解得x x B A ==-22,,故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2 例4 若-3<1 x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 ,12 ) B 、(12 ,13 ) C 、(-13 ,0)?(12 ,+∞) D 、(-∞,-13 )?(1 2 ,+ 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则比较花时间,若用函数y=1 x 图象求解,则比较简单。如右图不难得出 -3<1 x <2 解是 x<-13 或 x>1 2 例5. 设对于任意实数 ,函数 总有意义,求 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法1:函数有意义,则 ,即在上 总成立。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共6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已知a ,b 为非零实数,且a 1 b 2.sin15°cos45°+cos15°sin45°等于( ) A .0 B . 2 1 C . 2 3 D .1 3.ABC ?中,若?===60,2,1B c a ,则ABC ?的面积为 ( ) A .21 B .2 3 C.1 D.3 4.在数列{}n a 中,1a =1,12n n a a +-=,则51a 的值为 ( ) A .99 B .49 C .102 D . 101 5.已知0x >,函数4 y x x = +的最小值是 ( ) A .5 B .4 C .8 D .6 6.在等比数列中,112a =,12q =,132 n a =,则项数n 为 ( ) A. 3 B. 4 C. 5 D. 6 7.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集为R ,那么( ) A. 0,0a ?≥ D. 0,0a >?> 8.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2x y y x y +≤?? ≤??≥-? ,则3z x y =+的最大值为 ( ) A . 5 B. 3 C. 7 D. -8 9.若)4 π tan( α-=3,则tan α 等于( ) A .-2 B .2 1- C . 2 1 D .2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9+a 15+a 21=8,则a 12等于( ) A .1 B .-1 C .2 D .-2 11.下列各式中,值为 2 3 的是( ) A .2sin15°-cos15° B .cos 215°-sin 215° C .2sin 215°-1 D .sin 215°+cos 215° 12.关于x 的方程2 210ax x +-=至少有一个正的实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1≤a <0 C .a >0或-1<a <0 D .a ≥-1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 14. 不等式组260302x y x y y +-≥??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15.不等式 21 131 x x ->+的解集是 . 16. 已知数列{}n a 满足23123222241n n n a a a a ++++=-,则{}n a 的通项公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并把正确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17. (10分)(1) 解不等式0542<++-x x ,(2) 求函数的定义域:5y =

中考一次函数与不等式数形结合专题讲义

中考一次函数与不等式数形结合专题讲义 一次函数与正比列函数的的概念: 1.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 如果y=kx+b(k,b为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而k≠0时,它是正比例函数,由此可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当k=0而b≠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通常也称直线y=kx+b,由于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故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就可以了,为了方便,通常 取图像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0,b),(-b k ,0)就行了. 2.一次函数y=kx+b沿着y轴向上(“+”)、下(“-”)平移m(m>0)?个单位得到一次 函数y=kx+b±m;一次函数y=kx+b沿着x轴向左(“+”)、?右(“-”)平移n(n>0)个单位得到一次函数y=k(x±n)+b;一次函数沿着y轴平移与沿着x轴平移往往是同 步进行的.只不过是一种情况,两种表示罢了;直线y=kx+b与x轴交点为(-b k ,0), 与y轴交点为(0,b),且这两个交点与坐标原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S△=1 2 ·│- b k │·│ b│. 例1 一次函数y=kx+3?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5,则k 的值为________.答案:k=±? 例2.已知直线L1经过点A(-1,0)与点B(2,3),另一条直线L2经过点B,且与x轴相交于点P(m,0). (1)求直线L1的解析式; (2)若△APB的面积为3,求m的值. 答案:(1)y=x+1;(2)m=1或m=﹣3 例3.如图,直线y=kx+b经过A(-3,0)和B(2,m 式组2x+m-4﹤kx+b≤0的解集为__________

解三角形、数列、基本不等式、简单逻辑、圆锥曲线综合训练

数列、简单逻辑、解三角形、基本不等式、圆锥 曲线综合练习 (后附详细答案与解析) 1.“x=-1“是“x2+x=0“()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椭圆上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4,则它到 另一个焦点的距离() A. 6 B. 5 C. 4 D. 2 3.命题“若△ABC不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任何两个内角不相 等”的逆否命题是() A. 若△ABC有两个内角相等,则它是等腰三角形 B. 若△ABC任何两个内角不相等,则它不是等腰三角形 C. 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任何两个内角相等 D. 若△ABC任何两个角相等,则它不是等腰三角形 4.设S n为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a2-8a5=0,则=() A. B. C. 2 D. 17 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B=,b2=ac, 则△ABC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2, b2-a2=ac,则cos B等于()

A. B. C. D. 7.设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M (a,b).若∠MF1F2=30°,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A. B. C. 2 D. 8.设F1,F2为曲线C1:的焦点,P是曲线C2:-y2=1与 C1的一个交点,则cos∠F1PF2的值是() A. B. C. D. 9.若函数f(x)在R上可导,且f(x)=x2+2f'(2)x-3,则() A. f(0)<f(4) B. f(0)=f(4) C. f(0)>f(4) D. 以上都不对 10.已知双曲线C:=1(a>0,b>0),以C的右焦点F(c, 0)为圆心,以a为半径的圆与C的一条渐近线交于A,B两点, 若|AB|=c,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A. B. C. D. 1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ax-b<0的解集是(2,3),则a+b的 值是() A. -11 B. 11 C. -1 D. 1 12.已知抛物线y2=4x,过焦点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A、B两点,则△AOB的面积为() A. B. C. D. 13.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2,a5,a14成 等比数列,,则a10=______. 14.命题“?x∈R,x2+1<0”的否定是______.

不等式与解三角形大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解三角形和不等式的大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求)(x f 的取值范围; (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为锐角,2=b ,3=c ,求)cos(B A -的值. 【答案】21m n =?-. (1(2,求b 的大小. 【答案】(1)()f x 递减区间是2 3.已知函数f(x)x ∈[1,+∞). (1)当a =4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 (2)若对任意x ∈[1,+∞),f(x)>0恒成立,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6(2)()3,-+∞ 4.(1)已知y =4x -2 (2)已知x>0,y>01,求x +y 的最小值. 【答案】(1)y max =1.(2)最小值为16 5.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订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 ;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

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答案】4个单位的午餐和3个单位的晚餐, 6.设z =2x +y ,式中变量满足下列条件:4335251x y x y x ≤?? ≤??≥?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12 3 7.在△ABC 中,a =3,b = B =2∠A. (1)求cosA 的值; (2)求c 的值. 【答案】(1 2)5. 8.在△ABC 中,内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已知cos sin a b C c B =+.(Ⅰ) 求B ; (Ⅱ)若2= b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 9.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 (1 的值; ( 2)若 求bc 的最大值. 【答案】(1(2 10.△ABC 中,BC =7,AB =3 (1)求AC ; (2)求∠A . 【答案】(1)5 (2) 120-=∠A 三个内角,他们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 (1)求 A; (2 的值,并求ABC ?的面积。 【答案】(1212.在ABC ?中,(1)求sin A 的值;

解不等式和数形结合解含参数不等式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和数形结合解含参数不等式问题教案 (新授) Ⅰ、课题引入 1、引例:已知C <0,试比较1,2,2C C C ?? ???的大小. 分析 这是比较数值大小问题,用比较法会在计算中遇到一定困难,在 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三个函数:1231,2,2x x y x y y ??=== ???的图象位于y 轴左侧的部分,(如图)很快就可以从三个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122C C C ??>> ??? 。 2、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数形结合是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助形”,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考,也就是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数形结合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数的结构特征,构造出与之相应的几何图形,并利用图形的特性和规律,解决数的问题;或将图形信息转化成代数信息,使解决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函数与函数图象;②不等式与函数图象;③曲线与方程;④参数本身的几何意义;⑤代数式的结构特点;⑥概念自身的几何意义;⑦可行域与目标函数最值。 其中不等式、参数问题与最值问题是本节课的研究重点。 Ⅱ、探索新知 例1. x >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20()202x I x x x ?≥?+≥??+>? 或0()20x II x 0f (3) > 0- 1 < - k < 34k 2 - 12k ≥0,∴k ∈(- 1,0]. 解法二:设函数f (x) = x 2,g(x) = -2k(x + 32),问题转化为两函数图

必修5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例1 某地出土一块类似三角形刀状的古代玉佩,其一角已破损,现测得如下数据: BC=2.57cm,CE=3.57cm,BD=4.38cm,B=450,C=1200.为了复原,请计算原玉佩两边的长(结果精确到0.01cm ) 例2台风中心位于某市正东方向300km 处,正以40km/h 的 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250km 范围内将会受到其影响。如果台风速度不变,那么该市从何时起要遭受台风影响?这种影响持续多长时间(结果精确到0.1h )? 例3如图 在△ABC 中,=(x,y ),AC =(u,v),求证:△ABC 的面积S= 2 1︱xv-yu ︱. 例4 如图所示,有两条直线AB 和CD 相交成800角,交点是O,甲、乙两人同时从点O 分别沿OA,OC 方向出发,速度分别是4km/h,4.5km/h,3时后两人相距多远(结 例5 如图 是公元前约400年古希腊数学家泰特托斯用来构造无理数2,3,5,、、、的图形,试计算图中线段BD 的长度及∠DA B 的大小(长度精确到0.1,角度精确到10)。 例6如图,在梯形ABCD 中,A D ∥BC,AB=5,AC=9, ∠BCA=300,∠ADB=450 ,求BD 的长。 例7 一次机器人足球比赛中,甲队1号机器人由点A 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到达点B 时,发现足球在点D 处正以2倍于自己的速度向点A 作匀速直线滚动。如图,已知AB=42dm,AD=17dm, ∠BAC=450 .若忽略机器人原地旋转所需的时间,则该机器人最快可在何处截住足球? 例8 如图所示,已知⊙O 的半径是1,点C 在直径AB

数形结合与不等式

数形结合与不等式 在不等式的题目中有一些题目专门考查同学们的数形结合能力,而且有些题目我们必须得用数形结合才能解,这些题目都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所以我们给大家展示出这些题目的特点,然后告诉大家如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应用数形结合的典型问题有三大类: 一,解不等式,二.已知不等式组求参数的范围. 三.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能、恰、恒)成立. 一.解不等式 这一类题目的特征就是不等式两边的表达式不能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形式,它一般是结合了指数和对数的形式,然后与一般的一次或二次函数比较大小,这时候我们只能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同学们可能觉得直观的作出函数图形并得不出准确的解,但是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解的大致范围就可以找出正确答案了。 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步:确定我们要做的是哪些函数的图像,然后写出这些函数表达式。 既然是比较两个表达式的大小,我们就把不等式左边写成y=f(x),右边写成y=g(x)的形式 第二步:做出()f x 和()g x 的函数图像 第三步:根据不等式的条件判断满足不等式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 不等式的解集,我们要求的就是()f x 的图像在()g x 的上方时 x 的取值范围 例1设函数f (x )=1221,0, 0 x x x x -?-≤? ??>?,若f (x 0)>1,则x 0的取值范围是 ( ) (A) (-1,1) (B) (-1,+∞) (C)(-∞,-2)∪(0,+∞) (D) (-∞,-1)∪(1,+∞) 解:画出分段函数f (x )=1221,0 , 0 x x x x -?-≤? ??>?及

专题2.3+解三角形与不等式最值和范围问题的结合-高考数学备考之百强校大题狂练

高考数学大题狂练 第二篇 三角函数与三角形 专题03 解三角形与不等式,最值和范围问题的结合 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 cos cos 23sin A B C a b +=. (1)求角B 的大小; (2)若ABC ?的面积为3, B 是钝角,求b 的最小值. 【答案】(1)3B π =或23 π. (2)6. 由正弦定理得23sin cos cos sin sin B A B A B C +=, ∴()23sin sin A B B C +=, 又在ABC ?中, ()sin sin 0A B C +=≠,∴3sin B = 3B π=或23π. (2)由13sin 2ac B =, 3sin B =2ac =, 又23 B π=,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26a c ac =++≥+=, 当且仅当a c =时取等号,∴b 6. 2.已知ABC ?三个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ABC ?的面积S 满足2223S a b c =+-. (1)求角C 的值; (2)求()cos2cos A A B +-的取值范围. 【答案】(1)23π;(2)(3

)222 33cos 1sin 42 a b c ab C S ab C +-=-== tan 3C =0C π<<, 23 C π∴=. (2)()33cos2cos =cos2cos 2cos2sin2322 A A B A A A A π? ?+-+-=+ ??? =3sin 23A π??+ ?? ? 0,2333A A π π π π<<∴<+

解三角形和不等式

解三角形与不等式 一、选择题 1.锐角三角形ABC 中,sin A 和cos B 的大小关系是( ) A . sin A =cos B B . sin A <cos B C . sin A >cos B D . 不能确定 2.在△ABC 中,已知a =2b cos C ,那么△ABC 的内角B 、C 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B .B =C C .B b B .a 1,y >1且lg x +lg y =4,则lg x lg y 的最大值是( ) A . 4 B . 2 C . 1 D . 8.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 A . B . 4 C . D . 5 9.若函数 在x =a 处取最小值,则a =( ) A . B . C . 3 D . 4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择题】 1.设,,a b c R ∈,且a b >,则 ( ) A .ac bc > B . 11a b < C .33 a b > D .22 a b > ⒉ 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834S a =,72a =-,则5a =( ) A .6- B .4- C .2- D .2 3.在△ABC 中,若222 sin sin sin A B C +<,则△ABC 的形状为(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⒋ 若点(,)x y 位于曲线y x = 与2y =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则2x y -的最小值为( ) A .-2 B .-6 C .0 D .2 5.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2n n a =,则7a 与9a 的等比中项为( ) A .8a B .8a - C .8a ± D .前3个选项都不对 6.关于x 的不等式2260x ax a --<(0a >)的解集为12(,)x x ,且2110x x -=,则a =( ) A .2 B .5 C .52 D . 32 ⒎ 已知正项等比数列{}n a 满足2014 201320122a a a =+14a =,则11 6()m n +的最小值为( ) A . 2 3 B .2 C .4 D .6 8.△ABC 的内角,,A B C 的所对的边,,a b c 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 ,则sinC sin q A +的取值范围为( ) A .()0,+∞ B .(1,2 C .()1,+∞ D .)1 A .2015- B .2014- C .2014 D .2015 【填空题】 11.若数列}{n a 中,762 ++-=n n a n ,则其前n 项和n S 取最大值时,=n __________. 12.在ABC ?中,060,B AC ∠== ,则3AB BC +的最大值为 . 13.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440ax a x --->的解集为A ,且A 中共含有n 个整数, 则当n 最小时实数a 的值为 . 14.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1sin cos ,24sin C B A = =,且ABC S ?=, 则______.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