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与不等式

数形结合与不等式
数形结合与不等式

数形结合与不等式

在不等式的题目中有一些题目专门考查同学们的数形结合能力,而且有些题目我们必须得用数形结合才能解,这些题目都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所以我们给大家展示出这些题目的特点,然后告诉大家如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应用数形结合的典型问题有三大类: 一,解不等式,二.已知不等式组求参数的范围. 三.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能、恰、恒)成立.

一.解不等式

这一类题目的特征就是不等式两边的表达式不能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形式,它一般是结合了指数和对数的形式,然后与一般的一次或二次函数比较大小,这时候我们只能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同学们可能觉得直观的作出函数图形并得不出准确的解,但是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解的大致范围就可以找出正确答案了。

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步:确定我们要做的是哪些函数的图像,然后写出这些函数表达式。

既然是比较两个表达式的大小,我们就把不等式左边写成y=f(x),右边写成y=g(x)的形式

第二步:做出()f x 和()g x 的函数图像

第三步:根据不等式的条件判断满足不等式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

不等式的解集,我们要求的就是()f x 的图像在()g x 的上方时 x 的取值范围

例1设函数f (x )=1221,0, 0

x x x x -?-≤?

??>?,若f (x 0)>1,则x 0的取值范围是

( )

(A) (-1,1) (B) (-1,+∞)

(C)(-∞,-2)∪(0,+∞) (D) (-∞,-1)∪(1,+∞)

解:画出分段函数f (x )=1221,0

, 0

x x x x -?-≤?

??>?及

直线y =1的图象,如图(图1),可知当x 0>1或x 0<-1时,有f (x 0)>1,而选(D).

例2使log 2(-x )<x +1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在同一坐标系作出y =log 2(-x )及y =x +1,由图象(图2)知-1<x <0,故填(-1,0).

例3不等

x 的解集是 .

解: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

=y =x

的图象,由图(如图3)知2<x ≤4,故应填(2,4].

例4 解不等式|x 2

-3x |>4.

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y =|x 2

-3x |与y =4图象,如图(如图4)

A .(-∞,0]

B .(-∞,1]

C .[-2,1]

D .[-2,0]

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x |x <-1或x >4}.

二.已知不等式组求参数的范围.

第二类题目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给出一个不等式组,根据不等式组我们可以求出x,y 的取值范围,在这个区域内让你求一个表达式的最值或范围

图2

图3

这类题目的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步:由给定的不等式条件求出x,y 所在的区域

第二步:把要求的表达式转化成y=f(x)的形式,并把这个所求的量看成是一个参数

第三步:在这个区域内作出f(x)的图像 第四步:求出这个参数的最值

例5:若x, y 满足条件021x x y x y ≥??

≥??-≤?

,则32Z x y =+的最大值是多少?

第一步:在根据已知的条件0x ≥,我们知道x,y 的范围是在y 轴的右侧,

根据x y ≥ 我们可知x,y 应该在直线y x =的下方,再由第三个条件21x y -≤知道x,y 应该在直线

21y x =-的上方,由这三个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求出

x,y 的区域,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

第二步:我们把要求的表达式:32Z x y =+转化成y=f(x)的形

式,即: 3122y x Z =-+,这时候1

2

Z 就是直线在y 轴

上的2倍截距,Z 最大也就是直线的截距最大。

第三步:在阴影部分内作出函数31

22

y x Z =-+的图像

第四步:当直线31

22

y x Z =-+过直线y x =与直线21y x =-的交

点A(1,1)时截距最大,最大值为2.5,所以Zmax=5。

例6: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x 2+ax+2b=0有两个根,一个根在区间(0,1)内,另一个根在区间(1,2)内,求:

(1)点(a,b)对应的区域的面积;

(2)的取值范围;

(3)(a-1)2+(b-2)2的值域.

思路精析:列出a,b满足的条件→画出点(a,b)对应的区域→求面积

→根据的几何意义求范围→根据(a-1)2+(b-2)2的几何意义求值域.解析:方程x2+ax+2b=0的两根在区间(0,1)和(1,2)上的几何意义分别是:函数y=f(x)= x2+ax+2b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在区间(0,1)和(1,2)内,由此可得不等式组

由,解得A(-3,1).由,解得C(-1,0).∴在如图所示的aOb坐标平面内,满足条件的点(a,b)对应的平面区域为△ABC(不包括边界).

(1)△ABC的面积为(h为A到Oa轴的距离).

(2)几何意义是点(a,b)和点D(1,2)边线的斜率.

由图可知

(3)∵(a-1)2+(b-2)2表示的区域内的点(a,b)与定点(1,2)之间距离的平方,

注:如果等式、代数式的结构蕴含着明显的几何特征,就要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题,即所谓的几何法求解,比较常见的对应有:

(1)连线的斜率;

(2)之间的距离;

(3)ax+by对应直线的斜率

只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再掌握常见的数与形的对应类型,就一定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能、恰、恒)成立.

已知函数f(x)=若|f(x)|≥ax,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 B.(-∞,1] C.[-2,1]D.[-2,0]

解析函数y=|f(x)|的图象如图.①当a=0时,|f(x)|≥ax显然成立.

②当a>0时,只需在x>0时,ln(x+1)≥ax成立.比较对数函数与一次函数y=ax的增长速度.

显然不存在a>0使ln(x+1)≥ax在x>0上恒成立.

③当a<0时,只需在x<0时,x2-2x≥ax成立.即a≥x-2成立,∴a≥-2.

综上所述:-2≤a≤0.故选D.

例8. 已知x y x y y ,满足2220+-=,欲使不等式x y c ++≥0恒成立,求实数c 的取值范围。

分析:欲使x y c ++≥0恒成立, 即 -≤+c x y 恒成立, 故 -≤+c x y ()min 。 于

x y y x y 22202+-=+上一点,使有最小值问题。由图可

知,当直线l x y x y y x y 122020平行于且与圆相切于下方时,取最小值+=+-=+

12-

例7.已知函数f (x )=x 2+2x+1,若存在实数t ,当x ∈[1,m ]时,f (x+t )≤x 恒成立,则实数m 的最大值是( )

解: f (x )=(x+1)2,令y=x , 依题意,则在区间[1,m ] 上f (x+t )的图象在直线y=x

下方.

由图形可知,当f (x+t )= (x –2)2时,实数m 的值最大, 解方称(x –2)2=x ,得x=1,4 . 即m 的最大值4,故选C .

图2

故-≤-≥-

c c

1221

,从而。

例9:设函数f(x)=e x–e–x

(Ⅰ)求证:f(x)的导数f'(x)≥2;

(Ⅱ)若对所有x≥0都有f(x)≥ax,求a的取值范围Ⅱ):利用导数研究f(x)的性状,

∵f'(x)= e x+e–x>0,∴函数f(x)当x≥0时单调递增,又∵函数f'(x)当x≥0时也单调递增,

∴函数f(x)是下凸

作出函数f(x)的图象,令y=ax,其图

象是过原点的直线,若对所有x≥0都有f(x)≥ax,则直线y=ax在f(x)的图象的下方

∴只要直线y=ax在f(x)在原点处的

切线下方即可.∵f(x)在原点处的切线的斜率f'(0)=2,∴a≤2.

Y=ax f(x)=e x–e–x

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怎样让我们的课堂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每个学生创设出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创设和谐、宽松、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并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需要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1客观分析教材 1.1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性 在幼儿师范学校,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态度。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需要通过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画出对应二次函数的示意图、观察函数图象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因此,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这一部分内容编排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之后,接下来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再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本节内容教学重、难点: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为此,可以将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内容归纳如下:1、将具体例子进行细化,分步进行:第一步,确定方程的根的情况;第二步,画出对应二次函数的对应图形;第三步,观察图形,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意义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2、数学的学习方法之一是数形结合,用此方法形象直观,容易掌握,多给学生强调此方法,让学生习惯于数形结合法解决数学问题,因此不要求学生记忆书上结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3、举例强化。

九年级数学第一轮复习《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过关测试题

数与式、方程与不定式过关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1的相反数是( ) A .-2011 B .2011 C .12011- D .12011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58 000的结果是( ) A .358×103 B .3.58×105 C .0.358×106 D .3.58×10 6 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2x x x += B .21x x -= C .336()x x = D .824x x x ÷= 4.若分式1 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全品 中考网 A .1x ≠ B .1x > C .10x x ≠≠且 D . 1 x = 5. 2()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6.二元一次方程组2337 x y x y +=??-=?的解是( ) A .21x y =??=? B .21x y =??=-? C .1,1.x y =??=? D .1,1.x y =-??=-? 7.已知21,x x 是方程0242 =-+x x 的两个根,则21x x +=_______;21x x =______( ) A .4,2 B .4,-2 C .-4,2 D .-4,-2 8. 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13101x x x x --+=-时,如果设1x y x -=,将原方程化为关于y 的整式方程,那么这个整式方程是( ) A .230y y +-= B .2310y y -+= C .2310y y -+= D .2 310y y --= 9.方程(3)(1)3x x x -+=-的解是( ) A .0x = B .3x = C .3x =或1x =- D .3x =或0x = 10.201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刊登通讯,报道我省大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让绿色为全省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这里是满眼绿色的省份——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

解三角形大题专练(2020更新)

解三角形大题专练 1.(2018·北京)在△ABC 中,a =7,b =8,cos B =-1 7. (1)求∠A ; (2)求AC 边上的高. 解 (1)在△ABC 中,因为cos B =-1 7, 所以sin B =1-cos 2 B =43 7 .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 a sin B b =3 2 . 由题设知π2<∠B <π,所以0<∠A <π 2, 所以∠A =π 3. (2)在△ABC 中, 因为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33 14 , 所以AC 边上的高为a sin C =7×3314=33 2 . 2.在△ABC 中,∠A =60°,c =3 7 a . ①求sin C 的值; ②若a =7,求△ABC 的面积. [解析](2)(文)①在△ABC 中,因为∠A =60°,c =3 7a ,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C = c sin A a =37×32=33 14 . ②因为a =7,所以c =3 7 ×7=3. 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得72=b 2+32 -2b ×3×12, 解得b =8或b =-5(舍). 所以△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12×8×3×3 2 =6 3.

3.△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A +C )=8sin 2 B 2 . ①求cos B ; ②若a +c =6,△ABC 的面积为2,求b . (理)①解法一:∵sin(A +C )=8sin 2 B 2, ∴sin B =8sin 2 B 2,即2sin B 2·cos B 2=8sin 2 B 2, ∵sin B 2>0,∴cos B 2=4sin B 2 , ∴cos 2B 2=1-sin 2B 2=16sin 2B 2,∴sin 2B 2=117 ∴cos B =1-2sin 2B 2=1517 . 解法二:由题设及A +B +C =π得sin B =8sin 2 B 2,故sin B =4(1-cos B ). 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17cos 2 B -32cos B +15=0, 解得cos B =1(舍去),cos B =15 17 . ②由cos B =1517得sin B =817,故S △ABC =12ac sin B =4 17ac . 又S △ABC =2,则ac =17 2. 由余弦定理及a +c =6得, b 2=a 2+ c 2-2ac cos B =(a +c )2-2ac (1+cos B ) =36-17×32 17 =4,∴b =2. 4.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1)求tanC 的值; (2)若△ABC 的面积为3,求b 的值。 【答案】(1)2;(2)3. 【思路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可将条件中的边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角之间满足的关系,再将式子作三角恒等变形即可求解;(2)根据条件首先求得sinB 的值,再结合正弦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2221 ,42 A b a c π =-=

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综合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最值探究

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综合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最值探究 建水县第二中学: 贾雪光 从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考查情况看,解三角形部分的考查中主要是对用正、余弦定理来求解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 这两种常见考法中,灵活应用正余弦定理并结合三角形中的内角和定理,大边对大角,等在三角形中进行边角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与诱导公式特别是C B A sin )sin(=+、 C B A sin 2 cos =+的联系是关键。 于是多数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往往都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对正余弦定理的变形,转化,变式应用上,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我在高考备考复习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类题目,如: 1、在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A A 2 2sin 21cos =+ ,7 = a 求△ABC 的面 积的最大值;2、已知向量)2 1,(sin A M =与)cos 3sin ,3(A A N +=共线,其中A 是△ABC 的内角,(1)求角A 的大小;(2)若BC=2,求△ABC 的面积S 的最大值。3、△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向量)2cos ,2 (cos ),1,4(2 A A N M =-=,2 7= ?N M ,(1)求角A 的大小;(2)若3=a 是判 断当c b ?取得最大值时△ABC 的形状。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来引导学生很自然的过度,用一种近乎水到渠成的方法来求解呢? 实际上我们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余弦定理与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如果我们在讲授正余弦定理的时候能在引入正课时多下一点功夫,我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哦。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实际上在余弦定理中我们总有这样一组公式: A bc c b a cos 222 2 ?-+=, B ac c a b cos 2222?-+=, C ab b a c cos 2222?-+= 同时在基本不等式中我们总有这样一组公式:bc c b 222≥+,ac c a 222≥+ ,ab a b 222≥+在三角形中各边都是正数,所以上面三个式子在a 、 b 是三角形的三边时总是成立的,如果我们将两组公式综合后会发现这样的一组公式即:)cos 1(22A bc a -?≥,)cos 1(22C ac b -?≥ )c o s 1(22c ab c -?≥于是我们就有方程等式,得到了一组不等式,而在涉及到最值得求解时,我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一求函数值域;二、导函数;三、基本不等式即均值定理;但是前两种方法显然都不可能用于求解上面两个题目类型的求解,于是在涉及到与解三角形有关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最大值时我们就只能考虑用均值定理了,自然也就要用到上面我们推导得出的这一组公式罗。 于是我没有: 例1:在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A A 2 2sin 21cos =+ ,7 = a 求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金志刚(邮编064106) 不等式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目。有些题目因为计算量大很多学生感觉学起来困难太大,以至产生了畏难情绪。本文试图将抽象数学问题与具体直观图形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形性质和特点,对问题理行分析思考,化抽象为直观,化繁琐为简洁。 例1 已知集合 } {21 )1 ( 1g a x g x A< + -,集合} {0 )2 )( (> - - =x a x x B,若A∪B=R,则实数a的取值围是_________。 分析:如用代数法解不等式,求a的取值围,需分三种情况讨论,而用数形结合方法则可一步获解。 由 } {21 )1 ( 1g a x g x A< + - = 得 } {1 1+ < < - =a x a x A。 又由 {}0 )2 () (> - - =x a x x B, 令)2 )( ( ) (- - =x a x x f, 据图可见A ∪ B=R的充要条件是 .3 1 1 3 )1 ( ,0 )1 ( < < ? ? ? ? > - > - ? ? ? ? > + > - a a a a f a f 例2 设函数f(x)={, x> , x x , - x 1 2 2 1    ≤ 若f( x)>1,则 x的取值围是() A、(-1,1) B、(-1,+∞) C、(-,-2)(0,+) D、(-,-1)(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基本知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解不等式以及考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解法: 1 { 2 1 > > x x 或 1 1 2 { > - ≤ x x 解得得x<-1或x >1。 解法2:如图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f(x)的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测试题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a 3=a 3 B .(2a )3=6a 3 C .a 6÷a 3=a 2 D .(a 2)3﹣(﹣a 3)2=0 2.若2n +2n +2n +2n =2,则n=( ) A . ﹣1 B . ﹣2 C . 0 D . 14 3. 下列实数中的无理数是( ) A . √1.21 B . √?83 C . √?332 D . 227 4.已知5x =3,5y =2,则52x ﹣3y =( ) A . 34 B . 1 C . 23 D . 98 5.已知???==21y x 和? ??=-=01y x 是方程1=-by ax 的解,则a 、b 的值为 ( ) A .1,1-=-=b a B .1,1=-=b a C .1,0-==b a D .0,1=-=b a 6.不等式 14 3

向量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测试卷

向量、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由11a =,3d =确定的等差数列{}n a , 当298n a =时,n 等于 ( ) A.99 B.100 C.96 D.101 2.ABC ?中,若?===60,2,1B c a ,则ABC ?的面积为 ( ) A . 2 1 B .23 C.1 D.3 3.如图,在△ABC 中,1 ,3,,,2 BD DC AE ED AB a AC b BE = ===若则= ( ) A .1133a b + B .11 24a b -+ C .1124a b + D .11 33 a b -+ 4.已知3≥x ,函数1 1 -+=x x y 的最小值是 ( ) A .2 7 B .4 C .8 D .6 5.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a ·b =0,则()()a c b c -?-的最小值为 ( ) A 、2- ( B )22- ( C )1- (D)12- 6.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n b 中,若783b b ?=,则 3132log log b b ++……314log b +等于 ( ) (A) 5 (B) 6 (C)7 (D)8 7.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 2x y y x y +≤?? ≤??≥-? ,则3z x y =+的最大值为 ( ) A . 5 B. 3 C. 7 D. -8 8.在ABC ?中,80,100,45a b A ?===,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 ) A.一解 B.两解 C.一解或两解 D.无解 9.已知b a ,满足:a =3,b =2,b a +=4,则b a -=( ) A .3 B .5 C .3 D 10 10.一个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前3n 项和为( )

九年级数学第一轮复习《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过关测试题

初三一轮复习数与式、方程与不定式过关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1的相反数是( )A .-2011 B .2011 C .12011- D .12011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58 000的结果是( )A .358×103 B .3.58×105 C .0.358×106 D .3.58×10 6 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2x x x += B .21x x -= C .336()x x = D .824x x x ÷= 4.若分式1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 B .1x > C .10x x ≠≠且 D . 1 x = 5. 2()x y =+,则x -y 的值为( )A .-1 B .1 C .2 D .3 6.二元一次方程组2337 x y x y +=??-=?的解是( ) A .21x y =??=? B .21 x y =??=-? C .1,1.x y =??=? D .1,1.x y =-??=-? 7.已知21,x x 是方程0242=-+x x 的两个根,则21x x +=_______;21x x =______( ) A .4,2 B .4,-2 C .-4,2 D .-4,-2 8. 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 13101 x x x x --+=-时,如果设1x y x -=,将原方程化为关于y 的整式方程,那么这个整式方程是( ) A .230y y +-= B .2310y y -+= C .2310y y -+= D .2 310y y --= 9.方程(3)(1)3x x x -+=-的解是( ) A .0x = B .3x = C .3x =或1x =- D .3x =或0x = 10.201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刊登通讯,报道我省大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让绿色为全省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这里是满眼绿色的省份——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一。” 福建省提出,今冬明春造林650万亩,到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并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幸福指数。设从2010年起我省森林覆盖率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 ) A .63.1%(12)65%x += B .63.1%(13)65%x += C .263.1%(1)65%x += D .3 63.1%(1)65%x +=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分解因式:24x -= . 12.请写出一个比大的负整数 . 13. 已知22x =,则2 14x -的值是 .14.方程4x+y=20的正整数解有_________组.

高级数列,解三角形,不等式练习题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n a 中,12010=S ,那么29a a +的值是( ) (A ) 12 (B ) 24 (C ) 16 (D ) 48 2、ABC ?中,已知o A c a 30,10,25===则C=( ) (A )o 45 (B )o 60 (C )o 135 (D )o 13545或o 3.在△ABC 中,若0030,6,90===B a C ,则b c -等于( ) A .1 B .1- C .32 D .32- 4.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 A .006030或 B .006045或 C .0060120或 D .0015030或 5.在△ABC 中,若,3))((bc a c b c b a =-+++则A=( ) A .090 B .060 C .0135 D .0150 6.等比数列{}n a 中, ,243,952==a a 则{}n a 的前4项和为( ) A . 81 B .120 C .168 D .192 7.已知一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33,22,++x x x ,那么21 13-是此数列的第( )项 A .2 B .4 C .6 D .8 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431,,a a a 成等比数列, 则2a =( ) A . – 4 B .-6 C .-8 D .-10 9.设a >1>b >-1,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b a 1 1 < B .b a 1 1 > C .a >b 2 D .a 2>2b 10.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2>0的解集是(-21,31 ),则a +b 的值是_____。 A. 10 B. -10 C. 14 D. -14 二、填空题 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12 +=n S n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_____ 2.在△ABC 中,若=++=A c bc b a 则,222_________。 3.等差数列{}n a 中, ,33,952==a a 则{}n a 的公差为______________。 4.设S n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 935 ,95 S S a a 则 5.不等式x x --21 3≥1的解集是 三、解答题 1、在ABC ?中,o o C AC B 60,10,45=== (1)求BC 的长。 (2)求ABC ?的面积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完整归纳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目录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2.边边角 3.与三角公式结合 4.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增解的应对措施 5.边化角 6.正弦角化边 二.余弦定理 1.边边边 2.边角边 3.边边角 4.与三角公式结合 5.比例问题 6.余弦角化边 7.边化余弦角 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面积公式的选用 2.面积的计算 3.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综合应用 四.射影定理 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1.边角互化与三角公式结合 2.与平面向量结合 3.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4.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1)最大(小)角 (2)最长(短)边 (3)边长或周长的最值

(4)面积的最值 (5)有关正弦或余弦或正切角等的最值 (6)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交汇 (7)与二次函数交汇 六.图形问题 1.三角形内角之和和外角问题 2.三角形角平分线问题 3.三角形中线问题 4.三角形中多次使用正、余弦定理 5.四边形对角互补与余弦定理的多次使用 6.四边形与正、余弦定理 六.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2.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3.利用正弦和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 例.在中,解三角形 ABC A B a 30,45,2,. ?=?=?== 练习1.在中则 ABC A B a c ,30,45, . 练习2.在中,已知45,,求 ?=?=?= 30. ABC C A a b 2.边边角 例中,解这个三角形?===? ABC a .45,. 练习1中,则 ?==+== . 1,2,sin ABC a b A C B C 练习2.中则 ?===?= ,3,60,_____ ABC c b C A

数形结合法解不等式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 宜都市一中王从志 纵观2008年高考试卷,关于不等式的命题重点考查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预测在2009年的高考试卷中,考查不等式的命题仍将主要考查“三基”。而准确求解不等式是解决不等式相关问题的基本功。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根椐不等式能成立、恰成立及恒成立等问题的特点,选择各类不等式问题的最佳解法。 类型一: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下列不等式: 2 (1).2 x x x -> 1 (2). -3<<2 x 【解析】:(1)解法一(公式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x2-2x>x或x2-2x<-x解得x>3或x<0或03﹜ 解法2(数形结合法) 作出示意图,易观察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0或03﹜ 第(1)题图第(2)题图 【解析】:此题若直接求解分式不等式组,略显复杂,且容易解答错误;若能结合反 比例函数图象,则解集为 1 | 2 x x ?? > ?? ?? 1 或x<- 3 ,结果一目了然。 例2:解不等式: 1 ||x x ≥

【解析】作出函数f(x)=|x|和函数g(x)=1 x 的图象, 易知解集为01∞?∞(-,)[,+) 类型二:解含参数不等式问题 例2变式:解关于x 的不等式: ||a x x ≥ 分析:此题若直接求解,需对x 和a 的取值分情况讨论,易混淆。结合绝对值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很容易得到 (1)a>0时,解集为a ∞(,+) (2)a=0时,解集为0(0∞?∞(-,),+) (3)a<0时,解集为,a ∞-(-) 练习:1、.|1||1|0x x +--≥解不等式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诸如分类讨论、平方法、几何意义法,数形结合等不同等价转化方法,并相互展示交流。】 2、变式练习:如果将以上不等式右边不为0,以上哪些方法更佳 例如: .|1||1|32x x +--≥ 解不等式 。除了分类讨论、几何意义等方法外,以下函数 转化、数形结合方法可供参考: 【解法1】令2(1)()|1||1|2(11) 2(1)x g x x x x x x -<-??=+--=-≤≤??>? 令()32h x = ,分别作出函数g(x)和h(x)的图象,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4+∞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1

201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测试试卷(一)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 的四个结论, 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一小题:选对得 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写在括号内)一律得 0分。 1点A (m -4,1-2m )在第三象限,那么 m 值是 a, b 满足方程组 a 2 b 「 3 — m ' 、2a + b = —m + 4, 3X 5^ m 2 的解x 与y 的和为0,则m 的值为 2x 3y 二 m A. B . m :: 4 C. 1 ::: m ::: 4 2 D. A. 3 B. C. D. 3.方程 2x A. - 1 1 —1 = 的解是 B . 2 或一1 C.- 2 或 3 D. 3 4. ( 2011 山东烟台)如果 J n ■- '… A. a < - 5 .(本小题 B. a < - 5 分)(2011 C. a > - 山东荷泽)实数 D. a> -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V " 「、'、; L 化简后为 5 a 1.0 A. 7 B. - 7 C. 2a - 15 D.无法确定 A. B . m -1 C . 0 D. 1 A.- 2 & (本小题5 量的四分之 一, B . 0 C. 2 D. 分)(2011浙江)中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为世界人均 所以我们为中国节水,为世界节水.若每人每天浪费水 0.32L ,那么 ( D. 3.2 X 104L 万人每天浪费的水,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3.2 X 107L B. 3.2 X 106L C. 3.2 X 105L 9.在一幅长80cm ,宽50cm 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图.如 100 )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 4分,不选、 选错或选出的代号 6.已知 则a - b 的值为 7.若方程组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 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 金志刚(邮编064106) 不等式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目。有些题目因为计算量大很多学生感觉学起来困难太大,以至产生了畏难情绪。本文试图将抽象数学问题与具体直观图形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形性质和特点,对问题理行分析思考,化抽象为直观,化繁琐为简洁。 例1 已知集合}{21)1(1g a x g x A <+-,集合}{0)2)((>--=x a x x B ,若A ∪B=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分析:如用代数法解不等式,求a 的取值范围,需分三种情况讨论,而用数形结合方法则可一步获解。 由}{21)1(1g a x g x A <+-= 得}{11+<<-=a x a x A 。 又由{}0)2()(>--=x a x x B , 令)2)(()(--=x a x x f , 据图可见A ∪ B=R 的充要条件是 .31010 30)1(,0)1(<->-??? ?>+>-a a a a f a f 例 2 设函数f(x)={ ,x>,xx,-x0 122 1 ≤若f(0x )>1,则0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1) B 、(-1,+∞ ) C 、(-∞,-2)?(0,+∞) D 、(-∞,-1)?(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基本知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以及考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解法:1 { 2 1 >>x x 或 1120 {>-≤x x 解得得x<-1或x >1。

解法2:如图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f(x )的图象 和直线y=l ,它们相交于(-1,1)和(1,1)两点, 由 f(x)>1 得 x<-1 或 x>1 例3 解不等式x x +>2 常规解法:原不等式等价于(I)x x x x ≥+≥+>???? ???02022 或(II )???≥+<020x x 解(I)得02≤2的解就是使y x 12=+的图象在 y x 2=的上方的那段对应的横坐标。 如右图,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x x A B |≤<,而x B 可由x x +=2解得x x B A ==-22,,故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2 例4 若-3<1 x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 ,12 ) B 、(12 ,13 ) C 、(-13 ,0)?(12 ,+∞) D 、(-∞,-13 )?(1 2 ,+ 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则比较花时间,若用函数y=1 x 图象求解,则比较简单。如右图不难得出 -3<1 x <2 解是 x<-13 或 x>1 2 例5. 设对于任意实数 ,函数 总有意义,求 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法1:函数有意义,则 ,即在上 总成立。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共6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已知a ,b 为非零实数,且a 1 b 2.sin15°cos45°+cos15°sin45°等于( ) A .0 B . 2 1 C . 2 3 D .1 3.ABC ?中,若?===60,2,1B c a ,则ABC ?的面积为 ( ) A .21 B .2 3 C.1 D.3 4.在数列{}n a 中,1a =1,12n n a a +-=,则51a 的值为 ( ) A .99 B .49 C .102 D . 101 5.已知0x >,函数4 y x x = +的最小值是 ( ) A .5 B .4 C .8 D .6 6.在等比数列中,112a =,12q =,132 n a =,则项数n 为 ( ) A. 3 B. 4 C. 5 D. 6 7.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集为R ,那么( ) A. 0,0a ?≥ D. 0,0a >?> 8.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2x y y x y +≤?? ≤??≥-? ,则3z x y =+的最大值为 ( ) A . 5 B. 3 C. 7 D. -8 9.若)4 π tan( α-=3,则tan α 等于( ) A .-2 B .2 1- C . 2 1 D .2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9+a 15+a 21=8,则a 12等于( ) A .1 B .-1 C .2 D .-2 11.下列各式中,值为 2 3 的是( ) A .2sin15°-cos15° B .cos 215°-sin 215° C .2sin 215°-1 D .sin 215°+cos 215° 12.关于x 的方程2 210ax x +-=至少有一个正的实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1≤a <0 C .a >0或-1<a <0 D .a ≥-1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 14. 不等式组260302x y x y y +-≥??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15.不等式 21 131 x x ->+的解集是 . 16. 已知数列{}n a 满足23123222241n n n a a a a ++++=-,则{}n a 的通项公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并把正确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17. (10分)(1) 解不等式0542<++-x x ,(2) 求函数的定义域:5y =

中考一次函数与不等式数形结合专题讲义

中考一次函数与不等式数形结合专题讲义 一次函数与正比列函数的的概念: 1.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 如果y=kx+b(k,b为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而k≠0时,它是正比例函数,由此可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当k=0而b≠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通常也称直线y=kx+b,由于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故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就可以了,为了方便,通常 取图像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0,b),(-b k ,0)就行了. 2.一次函数y=kx+b沿着y轴向上(“+”)、下(“-”)平移m(m>0)?个单位得到一次 函数y=kx+b±m;一次函数y=kx+b沿着x轴向左(“+”)、?右(“-”)平移n(n>0)个单位得到一次函数y=k(x±n)+b;一次函数沿着y轴平移与沿着x轴平移往往是同 步进行的.只不过是一种情况,两种表示罢了;直线y=kx+b与x轴交点为(-b k ,0), 与y轴交点为(0,b),且这两个交点与坐标原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S△=1 2 ·│- b k │·│ b│. 例1 一次函数y=kx+3?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5,则k 的值为________.答案:k=±? 例2.已知直线L1经过点A(-1,0)与点B(2,3),另一条直线L2经过点B,且与x轴相交于点P(m,0). (1)求直线L1的解析式; (2)若△APB的面积为3,求m的值. 答案:(1)y=x+1;(2)m=1或m=﹣3 例3.如图,直线y=kx+b经过A(-3,0)和B(2,m 式组2x+m-4﹤kx+b≤0的解集为__________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学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与式】 第1课时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有关概念 1.数轴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_____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1)实数a的相反数为_______;(2)a与b互为相反数?_________;(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 3.倒数(1)实数a的倒数是____,其中a____0;(2)a和b互为倒数?_______.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_____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_____,0的绝对值是___,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_. 考点二实数的分类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即|a|= ? ? ?? a(a>0) 0(a=0)

实数??? ?????????? 有理数??????? 整数????? ?? ?? ?正整数零自然数 负整数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有限小数或无 限循环小数无理数????? ? ????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考点三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若x 2=a(a ≥0),则x 叫做a 的_______,记作±a ;正数a 的_____________叫做算术平方 根,记作 a. 2.平方根有以下性质 (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_________;(2)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如果x 3=a ,那么x 叫做a 的立方根,记作3a. 考点四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N 表示成a ×10n (1≤|a|<10,n 是整数)的形式叫科学记数法.当

解三角形、数列、基本不等式、简单逻辑、圆锥曲线综合训练

数列、简单逻辑、解三角形、基本不等式、圆锥 曲线综合练习 (后附详细答案与解析) 1.“x=-1“是“x2+x=0“()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椭圆上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4,则它到 另一个焦点的距离() A. 6 B. 5 C. 4 D. 2 3.命题“若△ABC不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任何两个内角不相 等”的逆否命题是() A. 若△ABC有两个内角相等,则它是等腰三角形 B. 若△ABC任何两个内角不相等,则它不是等腰三角形 C. 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任何两个内角相等 D. 若△ABC任何两个角相等,则它不是等腰三角形 4.设S n为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a2-8a5=0,则=() A. B. C. 2 D. 17 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B=,b2=ac, 则△ABC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2, b2-a2=ac,则cos B等于()

A. B. C. D. 7.设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M (a,b).若∠MF1F2=30°,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A. B. C. 2 D. 8.设F1,F2为曲线C1:的焦点,P是曲线C2:-y2=1与 C1的一个交点,则cos∠F1PF2的值是() A. B. C. D. 9.若函数f(x)在R上可导,且f(x)=x2+2f'(2)x-3,则() A. f(0)<f(4) B. f(0)=f(4) C. f(0)>f(4) D. 以上都不对 10.已知双曲线C:=1(a>0,b>0),以C的右焦点F(c, 0)为圆心,以a为半径的圆与C的一条渐近线交于A,B两点, 若|AB|=c,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A. B. C. D. 1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ax-b<0的解集是(2,3),则a+b的 值是() A. -11 B. 11 C. -1 D. 1 12.已知抛物线y2=4x,过焦点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A、B两点,则△AOB的面积为() A. B. C. D. 13.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2,a5,a14成 等比数列,,则a10=______. 14.命题“?x∈R,x2+1<0”的否定是______.

解不等式和数形结合解含参数不等式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和数形结合解含参数不等式问题教案 (新授) Ⅰ、课题引入 1、引例:已知C <0,试比较1,2,2C C C ?? ???的大小. 分析 这是比较数值大小问题,用比较法会在计算中遇到一定困难,在 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三个函数:1231,2,2x x y x y y ??=== ???的图象位于y 轴左侧的部分,(如图)很快就可以从三个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122C C C ??>> ??? 。 2、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数形结合是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助形”,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考,也就是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数形结合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数的结构特征,构造出与之相应的几何图形,并利用图形的特性和规律,解决数的问题;或将图形信息转化成代数信息,使解决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函数与函数图象;②不等式与函数图象;③曲线与方程;④参数本身的几何意义;⑤代数式的结构特点;⑥概念自身的几何意义;⑦可行域与目标函数最值。 其中不等式、参数问题与最值问题是本节课的研究重点。 Ⅱ、探索新知 例1. x >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20()202x I x x x ?≥?+≥??+>? 或0()20x II x 0f (3) > 0- 1 < - k < 34k 2 - 12k ≥0,∴k ∈(- 1,0]. 解法二:设函数f (x) = x 2,g(x) = -2k(x + 32),问题转化为两函数图

中考总复习数学专题优化训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第二编 专题训练(针对专题,重点突破) 热点专题一 代数与几何综合型问题 专题训练一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 一、选择题 1.据测算,我国每天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为150 000 000元,若不加治理,一年按365天计,我国一年中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元. A.5.4753107 B.5.4753109 C.5.47531010 D.5.47531011 2.在7 22,π、9.0、cos30°、3 027.0、?9.0、(-16)-2,0.303 003 000 3…中无理数的 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3|=3 B.(a 5)2=a 7 C.0.2a 2b-0.2a 2b=0 D.2 )4(-=-4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 3+x 3=2x 6 B.x 6÷x 2=x 3 C.(-3x 3)2=3x 6 D.x 22x -3=x -1 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ab 2)3=a 3b 6 B.(3xy)3=9x 3y 3 C.(-2a 2)2=-4a 2 D.9=±3 6.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a-b)2=-(b-a)2 B.2 )(a -=2a C.x 3 2x 3 =x 9 D.210x x =x 5 7.用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a 2+4a+5变形,结果是 A.(a-2)2+1 B.(a+2)2+1 C.(a-2)2-1 D.(a+2)2-1 8.方程(3x+1)(x-1)=(4x-1)(x-1)的解是 A.x 1=1,x 2=0 B.x 1=1,x 2=2 C.x 1=2,x 2=-1 D.无解 9.根据图1-1、图1-2所示,对a 、b 、c 三种物体的重量判断正确的是 图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