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危重症急救护理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

续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 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有活动 假牙应取下,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 管。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5、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护静脉通道通 畅,严格执行医嘱准确给药,保证治疗,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 反应。
续
6、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 瞳孔、CVP、SPO2、尿量、末梢循环、疼 痛、专科症状及体征情况,遵医嘱记录出 入量,观察排泄物的性状,发现异常及时 通知医生,详细记录。
7、管道护理,进行管道滑脱风险评估,挂 防管道滑脱标识。保持管道通畅,妥善固 定、防滑脱、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操作, 防感染。
危重症患者应急处理流程
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
病情变化
风险评估
□猝死 □出血 □昏迷 □脑疝 □其他
□按照护理级别按时巡 视病人,落实基础护 理措施。
□护理记录真实、准确、 客观、完整、及时
□加强意识、曈孔和生 命体征监测,及时准 确执行医嘱。
□常规抢救设备完好。 □常规抢救药品完好。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
内容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症患者应急处理预案 危重症患者应急处理流 程 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 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症患者掌握知识点
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根据分级护理管理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 程落实相关护理措施。
2、专科疾病参照专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根据病情给予合适卧位,对昏迷、躁动病
续
8、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 给予患者及家属饮食指导。
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方案

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方案1. 前言危重症患者是指疾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机器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一个有效的急救处置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的一般原则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2. 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原则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的原则是:迅速而有序地评估、治疗和监测。
2.1 评估评估是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评估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病情评估:评估病情的轻重,包括生命体征的测量、意识状态的评估、症状表现的观察等。
•快速诊断:通过快速定位或排除一些病情,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判定急救优先顺序: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和治疗的难易程度,按优先顺序处理。
2.2 治疗和监测治疗和监测是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中的核心步骤。
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确定治疗目标: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生命体征、恢复器官功能、防止并发症等。
•给予有效的治疗:治疗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持续监测: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
3. 常见的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方法常见的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急救处置中,应该立刻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如果患者持续呼吸困难,应该考虑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3.2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危重症患者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在急救处置中,应该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
在复苏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
3.3 大出血大出血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急救处置中,应该迅速止血。
根据出血的部位和程度,可以使用压迫止血、凝血剂、输血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3.4 中毒中毒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所以在急救处置中,应该迅速采取措施。
根据中毒的原因和程度,可以采用洗胃、注射解毒剂等方法来治疗。
4. 结论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处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危重症护理

第五章危重症护理一、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1.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每日通风换气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开窗时避免患者受凉。
2.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械,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
3.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便及时抢救和治疗。
4.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卧位,使患者舒适,便于休息和治疗。
患者血压不稳时不能随意搬动。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专人看护,及时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注意心电监护变化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8.加强防护,躁动时给予床档或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抽搐(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隔开,避免舌咬伤。
对昏迷、神志不清的患者垫气垫床等保护性措施,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发生。
9.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或遵医嘱补液,鼻饲患者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饲的护理。
10.建立《危重患者病情监测记录单》.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1.每日为患者清洁口腔2次,清醒患者饭后协助其漱口,每日为患者梳理头发、洗脸及会阴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
12.眼睑不能闭合者,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膏)点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13.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可留置尿管,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质,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14.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5.心理护理:勤巡视,多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ICU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保持患者卧位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
3.熟悉患者病情并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医院重症病人的急救措施

医院重症病人的急救措施在医院里,有很多病人需要重症监护和急救。
这些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需要临时救治。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和护士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护理措施,以确保这些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疗。
识别重症病人首先,急救团队需要能够迅速识别临床需要重症护理的病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情,可能需要重症护理:•呼吸急促或变浅•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过高或过低•意识模糊或昏迷•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休克等对于这些病人,及时识别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急救措施对于重症病人,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急救措施,以确保最好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普遍的急救措施:气道管理与呼吸治疗重症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会出现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治疗。
首先,需要维护病人的气道通畅,以确保充分的气体交换。
其次,需要给予高浓度氧气,并在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和呼吸道管理。
血容量管理重症病人经常出现液体平衡问题,可能导致低血容量和休克。
因此,需要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和其他相关指标,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
心肺复苏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对重症病人进行心肺复苏。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需要确定病人的心跳和呼吸是否停止。
如果病人丧失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抵达为止。
药物治疗对病情危重的病人来说,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采取任何药物治疗之前,需要先对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对于重症病人的急救措施需要医生和护士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实施。
对于急救团队来说,这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尽管对于病情危重的病人来说,急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预防措施方面,日常健康保护和检查同样至关重要,以便更早发现和治疗疾病。
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止血包扎技术
概述
01
止血包扎技术是针对创伤患者进行现场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有效控制出血量,保护伤口,减轻疼痛。
操作流程
02
清洗伤口,使用适当的止血器材,根据伤口部位和出血情况进
行包扎,固定敷料等步骤。
注意点
03
止血包扎操作需要注意清洁伤口,避免感染,同时选择合适的
止血器材和包扎方式,确保止血效果。
常见急危重症包括但不限于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 呼吸衰竭、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等。
常见急危重症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急危重症可分为创伤性急危重症、内科急危重症、外 科急危重症、中毒性急危重症等。
创伤性急危重症主要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自然灾害等导致的身体损伤;内 科急危重症包括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等;外科急危重症包括 严重创伤、大出血等;中毒性急危重症包括化学物质中毒、药物中毒等。
对未来急救护理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 展望 • 急救护理学科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对急危重症的救治成功率。 • 急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将得到更加重视,以满足复杂病情的治疗需求。 • 跨学科合作和沟通将更加紧密,形成更加全面、高效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 • 建议 • 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鼓励参加专业研讨会和培训课程。 • 更新急救设备和技能,以满足新的急危重症和治疗技术的需求。 • 促进跨学科合作和沟通,加强与其他医疗专业的交流与合作。
• 总结词: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详细描述: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坏死。急救护理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 立即休息: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避免紧张和焦虑。 • 给氧: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 • 心电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观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情况。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等。 •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 •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需要全面、快速、专业,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一)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助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
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
)三步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映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10秒钟。
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1)开放气道:①将床放平,如果时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力量垂直压下。
③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④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⑤按压频率:100次/分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⑦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劲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三)注意事项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医院护理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医院护理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抢救前的准备工作1.建立危重患者报警机制:医院建立完善的危重患者报警机制,包括医护人员的及时响应、医护团队的快速集结、各设备的准备运转等。
2.建立危重患者抢救室:为危重患者设立独立的抢救室,确保在抢救过程中的治疗环境符合抢救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药品和血液制品。
二、抢救时的护理工作1.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疼痛评估、神经系统评估等,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2.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危重患者抢救的关键,护理人员采取适当的方法,如气管插管、吸痰、气管切开术等,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3.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危重患者易出现体温波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或升温措施。
4.监测患者心电图: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掌握患者的心脏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进行液体补充:根据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合理选择补充液体的种类和剂量,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稳定。
6.监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不断监测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相关药物的使用和治疗措施。
7.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制定适合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
8.协助医生进行诊治:护理人员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操作,如换药、采血、输液等。
三、抢救后的护理工作1.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抢救后的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患者康复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
2.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危重患者抢救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3.心理支持:抢救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4.维护患者的家属关系: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法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法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是医疗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法:
1. 快速评估:在开始抢救之前,首先要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呼吸、循环和生命体征等关键指标,以了解其病情严重程度。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发现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气道受阻,可采取包括清除分泌物、人工气道置入等方法来维持呼吸。
3. 提供氧气支持:急危重症患者通常需要额外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给氧面罩、飞利浦面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提供氧气支持。
4. 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是关键。
按照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的准则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
5. 快速控制出血:急性大出血是急危重症患者中常见的情况之一。
在抢救过程中,必须迅速控制出血,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6. 提供液体支持:在抢救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液体支持,以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7. 合理使用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抢救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必要的药物,如抗生素、镇痛剂、抗休克药物等。
8. 紧急手术干预:部分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干预,以解决可能威胁生命的病因。
抢救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和高度专业化的技能。
在实施抢救措施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是一份关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医疗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张琦,刘灏. 临床急诊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与管理[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 ㈠症状 疼痛:患者常烦躁不安 出汗、 患者常烦躁不安、 ⒈疼痛 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 危感,少数患者无疼痛, 危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 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部分 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肩部上方。 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肩部上方。 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心动过速、 ⒉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 增多、血沉增快等。 增多、血沉增快等。 ⒊胃肠道症状 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 ⒋心律失常 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 最多见,多为室早. 最多见,多为室早 低血压和休克: ⒌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血压下降较常见 心力衰竭: ⒍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心跳骤停
• 一、概念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 停止而导致循环中断。 停止而导致循环中断。 二、临床表现 心音消失。 ⒈心音消失。 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⒉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⒊意识突然丧失或短暂阵发性抽搐后出现意 识丧失,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时伴眼球偏斜。 识丧失,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时伴眼球偏斜。 呼吸呈叹息样并很快停止, ⒋呼吸呈叹息样并很快停止,多发生在心脏 停搏后20-30秒钟内。 秒钟内。 停搏后 秒钟内 昏迷,多发生在心脏停搏30秒后 秒后。 ⒌昏迷,多发生在心脏停搏 秒后。 瞳孔散大。 ⒍瞳孔散大。
• 控制休克 • 积极纠正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测生命体征 测生命体征
测生命体征 •梗死后六小时内,可选择溶栓治疗 梗死后六小时内, 梗死后六小时内
• 急性心梗
•溶栓前抽血查凝血五项 溶栓前抽血查凝血五项
•吸 吸
氧
•止 疼 止
•度冷丁、吗啡 度冷丁、 度冷丁
•心电、血压、监 护 心电、血压、 心电
有关检查
• ⒈心电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急性透壁性心肌 心电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梗塞的心电图常有典型的改变及动态变化。 梗塞的心电图常有典型的改变及动态变化。急性 段明显抬高, 期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反映心肌损伤。异 段明显抬高 弓背向上,反映心肌损伤。 常深、宽的Q波反映心肌坏死。T波倒置反映心肌 常深、宽的 波反映心肌坏死。 波倒置反映心肌 波反映心肌坏死 缺血。其心电图演变过程为S-T段抬高可持续数日 缺血。其心电图演变过程为 段抬高可持续数日 至二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 波倒置加深 至二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倒置加深 呈冠状T,此后逐渐变浅、平坦,部分可直立; 呈冠状 ,此后逐渐变浅、平坦,部分可直立;Q 波将持续存在, 波将持续存在,偶有变小或完全消失者。 ⒉实验室检查:起病24-48小时可见白细胞增高 实验室检查:起病 小时可见白细胞增高 至10000-20000/mm3,血沉增快 ,
抢救程序
• ㈠接到急诊通知,立即准备好床单位、氧气通道、监护 接到急诊通知,立即准备好床单位、氧气通道、 仪器及电极、心电图机、除颤器及急救药品。 仪器及电极、心电图机、除颤器及急救药品。 入室后将病人抬至病床上,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 ㈡入室后将病人抬至病床上,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 • ㈢连接心电、血压监护仪,持续监测并描记心电图一份, 连接心电、血压监护仪,持续监测并描记心电图一份, 必要时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㈣尽快解除疼痛,遵医嘱应用 必要时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㈣尽快解除疼痛, 下列药物。 下列药物。 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入壶,必要时 皮下注射或入壶, ⒈吗啡 皮下注射或入壶 必要时1-2小时后再 小时后再 注射一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一次。 小时可重复应用一次。 注射一次,以后每 小时可重复应用一次 硝酸甘油针按1: (葡萄糖250ml, 硝酸甘油 ⒉硝酸甘油针按 :1(葡萄糖 , 2.5mg)比例,以5-10ug/min的速度静脉输入。 的速度静脉输入。 )比例, 的速度静脉输入 遵医嘱急查血常规,血钾、 血糖,心肌酶, ㈤遵医嘱急查血常规,血钾、钠、氯,血糖,心肌酶,尿 素氮,肌酐,凝血系列,血气分析等。 素氮,肌酐,凝血系列,血气分析等。 ㈥遵医嘱应用心肌再灌注疗法 如:溶栓疗法 和经皮穿刺 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
抢救程序
• ⒈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协助 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医生快速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⒉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给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 、给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 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 ⒊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并遵医嘱给药 调整液体滴速必要时备血。 ,调整液体滴速必要时备血。 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 ⒋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 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护,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 ⒍保持病人安静,避免过多的搬动,一般 保持病人安静,避免过多的搬动, 取头高脚高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 取头高脚高位,即头和躯干抬高 o-30o, 下肢抬高15 下肢抬高 o-20o。 注意保暖,但不宜加温, ⒎注意保暖,但不宜加温,以免皮肤血管 扩张而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和增高氧的 消耗。 消耗。
根据休克类型迅速控制病因
• ⑴出血性休克(外伤性):立即遵医嘱化验血型,进 出血性休克(外伤性):立即遵医嘱化验血型, ):立即遵医嘱化验血型 行配血、备血,尽早快速输血; 行配血、备血,尽早快速输血;迅速确定出血原因后 给予相应处理,若外出血采用压迫止血法, 给予相应处理,若外出血采用压迫止血法,若内出血 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尽快采用手术止血。 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尽快采用手术止血。 出血性休克(非外伤性):立即遵医嘱化验血型, ):立即遵医嘱化验血型 ⑵出血性休克(非外伤性):立即遵医嘱化验血型, 进行配血、输血,补充失血量。尽快确定出血部位, 进行配血、输血,补充失血量。尽快确定出血部位, 必要时快速进行相关检查, 必要时快速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病因采取对症措施 ,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尽快放置三腔气囊压迫 止血。 止血。 过敏性休克:立即遵医嘱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mg皮 ⑶过敏性休克:立即遵医嘱给予盐酸肾上腺素 皮 下注射。观察呼吸道有无水肿,给予及时处理并给予 下注射。观察呼吸道有无水肿, 抗组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抗组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抢救程序
• 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应呼救来人帮助,畅通气道,然后 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应呼救来人帮助,畅通气道,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 • 根据心电监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尽早使用非同 根据心电监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步电流除颤。 步电流除颤。 •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深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深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 • 静脉或气管内给予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各 静脉或气管内给予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各1mg,亦可加利多 , 卡因100mg,由静脉或气管内注入。根据病情可重复用药 卡因 ,由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纠正酸中毒,在有效的通气和心脏按压10min后,血PH值 纠正酸中毒,在有效的通气和心脏按压 后 值 仍小于7.2时应适量应用碱性药物,一般用 碳酸氢钠 时应适量应用碱性药物, 仍小于 时应适量应用碱性药物 一般用5%碳酸氢钠 100-200ml,以后根据血气监测结果再调整剂量。 ,以后根据血气监测结果再调整剂量。 • 脱水疗法,应用甘露醇或速尿。 脱水疗法,应用甘露醇或速尿。 • 根据医嘱对病人加强生命支持。 根据医嘱对病人加强生命支持。
• 三、诊断标准 突然意识丧失, ⒈突然意识丧失,呈深昏迷或短暂抽搐后意 识丧失。 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如颈动脉、股动脉)。 ⒉大动脉搏动消失(如颈动脉、股动脉)。 心音听不到。 ⒊心音听不到。 呼吸突然变慢、断续或停止。 ⒋呼吸突然变慢、断续或停止。 口唇、 甲紫绀和全身抽搐。 ⒌口唇、指(趾)甲紫绀和全身抽搐。 瞳孔散大。 ⒍瞳孔散大。 心电图示:心室颤动、 ⒎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或 电机械分离或 心室停搏 心室停搏
出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 出血性休克
•测BP 测
•通知医生 通知医生 •706代血浆、右旋糖酐、林格等补充血容量 代血浆、右旋糖酐、 代血浆
•升压药物如:多巴胺 升压药物如: 升压药物如 •止血药物 止血药物 •配血 配血
•抽 取 血 标 抽 本
•吸氧 吸氧 •心电、血压 心电、 心电 •监 监 护
•建 立 建 双路静脉通道
• • • •
• ㈡体征 心脏体征:心率多增快, ⒈心脏体征:心率多增快,也可 减慢,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 减慢,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 血压: ⒉血压: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血压 降低。 降低。 其它:可有心律失常、休克、 ⒊其它:可有心律失常、休克、 心力衰竭等相关的体征。 心力衰竭等相关的体征。
•做相关检查 做相关检查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观察意识变化 观察意识变化 •观察皮肤、粘膜色泽、温度、有无出血点 观察皮肤、粘膜色泽、温度、 观察皮肤 •观察尿量 观察尿量 •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心肌梗死
• 概念 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 变的基础上, 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 减少或中断, 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 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 地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 地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 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 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 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 力衰竭, 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倾向及心肌酶变化 观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 观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
•观察 观察S—T、T波变化 观察 、 波变化 •观察病人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是否缓解 观察病人胸闷、 观察病人胸闷 •做好抢救记录 做好抢救记录 •纠正休克 纠正休克
•对症处理 对症处理
•纠正心衰 纠正心衰 •纠正心律失常 纠正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