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数学统计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合集下载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一、概念题
4.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中的__________减去__________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________.
5.方差实际上是一种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_____的量,我们可以用“先平均,_________,然后_________,最后再________”的方法得到.
6.标准差与方差有什么关系?这二者与原数据在单位上有什么关系?
二、读图题
1.观察下面的折线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__组数据的极差较大.
(2)__________组数据的方差较大.
2.下图中两组数据哪一组离散程度较大?用什么样的数可以反映它们的离散程度的大小?
3.比较下面两幅频数分布图中的数据,哪组的平均值较大?哪组的标准差较大?。

高中数学标准差教案

高中数学标准差教案

高中数学标准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掌握计算标准差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标准差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应用标准差进行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教材、教具和练习册
3. 计算器、笔、纸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标准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标准差及其作用。

2. 讲解:介绍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讲解计算标准差的步骤和方法。

3. 示例:给出一组数据,指导学生计算该组数据的标准差,并讲解计算过程。

4. 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标准差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标准差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出练习题供学生课下巩固。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收集数据并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标准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以提出实际问题引入标准差的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计算,通过示例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标准差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标准差的应用。

高中数学 第2章《统计》方差与标准差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

高中数学 第2章《统计》方差与标准差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统计?方差与标准差导学案苏教
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估计的方法.
一、根底知识导学
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样本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2), 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
甲110 120 130 125 120 125 135 125 135 125 乙115 100 125 130 115 125 125 145 125 145 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
三、重点难点探究
探究一
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 t/hm2) ,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拟稳定.
品种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
甲10

探究二
如下,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标准差.
天数151
-180 181
-210
211
-240
241
-270
271
-300
301
-330
331
-360
361
-390
灯泡数 1 11 18 20 25 16 7 2 四、智能根底检测。

高中数学 2.3.2 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数学 2.3.2 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3。

2 方差与标准差的统计问题。

1.极差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极差较小,数据点较集中,较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当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预习交流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①样本的平均数可以近似地描述总体的平均水平②极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③样本的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④一个班级的数学成绩的方差越大,说明成绩越稳定提示:一个班级的数学成绩的方差越大,说明成绩越不稳定,故④不正确.2.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概念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x1,x2,…,x n,其平均数为错误!,则称s2=错误!错误!(x i-错误!)2为这个样本的方差,其算术平方根s=错误!为样本的标准差,分别简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标准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单位相同,方差的单位是原始数据单位的平方.预习交流2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描述了样本数据的什么特征?提示: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是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反映了一组数据围绕其平均数波动的大小程度.方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就越稳定.因此方差、标准差也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稳定程度.预习交流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在统计里,把所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③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④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2)在统计中,样本的标准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总体数据的①平均状态②分布规律③离散程度④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3)若样本x1+1,x2+1,x3+1,…,x n+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样本x1+2,x2+2,x3+2,…,x n+2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①③④(2)③(3)11 2一、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某校甲、乙两个班级各有5名编号为1,2,3,4,5的学生进行投篮练习,每人投10次,投中的次数如下表: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标准差的公式和求解步骤.解:错误!=错误!=7,错误!=错误!=7,s错误!=错误![(6-7)2+3×(7-7)2+(8-7)2]=错误!=0。

方差与标准差导学案

方差与标准差导学案

方差与标准差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2.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卉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3.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二.要点梳理1.我们知道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2.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采用先求这组数据的,再求这组数据与的差的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性大小3.设在一组数据X1,X2,X3,X4,……X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 )2,(X2- )2,(X3- )2,……,(Xn- )2,,那么我们求它们的平均数,即用S2=4.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

.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数,可通过比较其大小判断波动的大小,方差说明数据越稳定,6.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方差?7.为什么要除以数据的个数n?8.标准差与方差的区别和联系?三.问题探究知识点1 探究计算数据方差和标准差的必要性例1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单位:)A厂:400 ,399 ,400 ,401 ,402 ,398 ,400 ,399 ,400 ,401B厂:398 ,402 ,398 ,402 ,399 ,401 ,398 ,402 ,398 ,402思考探索: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2、根据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你能断定这两个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吗?3、观察根据上面数据绘制成的下图,你能发现哪组数据较稳定吗?直径/ 直径/A厂B厂知识点2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例2在一组数据中x1、x2、x3…xn中,它们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是(x1-)2, (x2-)2 , (x3-)2 , …, (xn-)2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S2=1N [(x1-)2+(x2-)2 +(x3-)2…+(xn-)2 ]描述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变式】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甲:0、1、0、2、2、0、3、1、2、4乙:2、3、1、2、0、2、1、1、2、1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知识点3例3已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①数据x1+3,x2+3,……,xn+3的平均数是方差是,②数据2x1,2x2,……,2xn的平均数是方差是,③数据2x1+3,2x2+3,……,2xn+3的平均数是方差是,你能找出数据的变化与平均数、方差的关系吗?四.堂操练1、一组数据:,,0,,1的平均数是0,则= 方差2、如果样本方差,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样本容量为3、已知的平均数10,方差3,则的平均数为,方差为4、样本方差的作用是()A、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B、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D、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小明和小兵10次100跑测试的成绩(单位:s)如下:()小明:148 , 1 , 139 , 144 , 141 , 147 , 10 , 142 , 149 , 14小兵:143 , 11 ,10 ,132 ,142 ,143 , 13 , 161 , 144 , 148如果要从他们两人中选一人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那么应该派谁去参加比赛?6、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相同条下各射击10次,他们的平均成绩均为7环,10次射击的方差分别分别是3和12。

2、2、2、2标准差、方差学案

2、2、2、2标准差、方差学案

2、2、2、2标准差、方差教案讲义编写者:数学教师孟凡洲平均数为我们提供了样本数据的重要信息,但是,有时平均数也会使我们作出对总体的片面判断.某地区的统计显示,该地区的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6 cm,给我们的印象是该地区的中学生生长发育好,身高较高.但是,假如这个平均数是从五十万名中学生抽出的五十名身高较高的学生计算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平均数就不能代表该地区所有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只有平均数难以概括样本数据的实际状态.所以我们学习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样本数据的统计量——标准差.一、【学习目标】1、理解标准差、方差的真正含义;2、会用标准差、方差解决简单的题目.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标准差、方差) <1>什么是样本平均值?<2>什么是样本标准差和方差? 结论:<1>样本平均值:nx x x x n+++=21<2>样本标准差:nx x x x x x s s n 222212)()()(-++-+-==小知识帮您解决大问题1o 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2o ①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②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 ,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 倍.③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3,3(s x s x +-的应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三、【综合练习与思考探索】例1 画出下列四组样本数据的条形图,说明它们的异同点.(1)5,5,5,5,5,5,5,5,5;(2)4,4,4,5,5,5,6,6,6;(3)3,3,4,4,5,6,6,7,7;(4)2,2,2,2,5,8,8,8,8.结论:先画出数据的条形图,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利用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算出每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四组样本数据的条形图如下:四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0,标准差分别是:0.00,0.82,1.49,2.83.它们有相同的平均数,但它们有不同的标准差,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一样的.例2甲、乙两人同时生产内径为25.40 mm的一种零件.为了对两人的生产质量进行评比,从他们生产的零件中各抽出20件,量得其内径尺寸如下(单位:mm):甲25.46 25.32 25.45 25.39 25.3625.34 25.42 25.45 25.38 25.4225.39 25.43 25.39 25.40 25.4425.40 25.42 25.35 25.41 25.39乙25.40 25.43 25.44 25.48 25.4825.47 25.49 25.49 25.36 25.3425.33 25.43 25.43 25.32 25.4725.31 25.32 25.32 25.32 25.48从生产的零件内径的尺寸看,谁生产的质量较高?结论:每一个工人生产的所有零件的内径尺寸组成一个总体.由于零件的生产标准已经给出(内径25.40 mm),生产质量可以从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两个角度来衡量.总体的平均数与内径标准尺寸25.40 mm 的差异大时质量低,差异小时质量高;当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尺寸很接近时,总体的标准差小的时候质量高,标准差大的时候质量低.这样,比较两人的生产质量,只要比较他们所生产的零件内径尺寸所组成的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的大小即可.但是,这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都是不知道的,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抽样分别获得相应的样本数据,然后比较这两个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以此作为两个总体之间差异的估计值.用计算器计算可得甲x ≈25.401,乙x ≈25.406;s 甲≈0.037,s 乙≈0.068.从样本平均数看,甲生产的零件内径比乙的更接近内径标准(25.40 mm),但是差异很小;从样本标准差看,由于s 甲<s 乙,因此甲生产的零件内径比乙的稳定程度高得多.于是,可以作出判断,甲生产的零件的质量比乙的高一些.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对一名工人生产的零件内径(总体)的质量判断,与所抽取的零件内径(样本数据)直接相关.显然,我们可以从这名工人生产的零件中获取许多样本.这样,尽管总体是同一个,但由于样本不同,相应的样本频率分布与平均数、标准差等都会发生改变,这就会影响到我们对总体情况的估计.如果样本的代表性差,那么对总体所作出的估计就会产生偏差;样本没有代表性时,对总体作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这也正是我们在前面讲随机抽样时反复强调样本代表性的理由.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少错误的发生,条件许可时,通常采取适当增加样本容量的方法.当然,关键还是要改进抽样方法,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例3、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2结论: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10,样本方差为[(9.8-10)2 +(9.9-10)2+(10.1-10)2+(10-10)2+(10.2-10)2]÷5=0.02.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也为10,样本方差为[(9.4-10)2+(10.3-10)2+(10.8-10)2+(9.7-10)2+(9.8-10)2]÷5=0.24.因为0.2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练习题:①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4,8.4,9.4,9.9,9.6,9.4,9.7,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____________.②若给定一组数据x1,x2,…,x n,方差为s2,则ax1,ax2,…,ax n的方差是____________.③在相同条件下对自行车运动员甲、乙两人进行了6次测试,测得他们的最大速度(单位:m/s)的数据如下:试判断选谁参加某项重大比赛更合适?④某养鱼专业户在一个养鱼池放入一批鱼苗,一年以后准备出售,为了在出售以前估计卖掉鱼后有多少收入,这个专业户已经了解到市场的销售价是每千克15元,请问,这个专业户还应该了解什么?怎样去了解?请你为他设计一个方案.⑤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该市空气含尘调查,下面是一天每隔两小时测得的数据:0.03、0.03、0.04、0.05、0.01、0.03(单位3M G )(1)求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2)若国标(国家环保局的标准)是平均值不得超过0.0253M G ;问这一天城市空气是否符合标准?⑥从甲、乙两种玉米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甲:25、41、40、37、22、14、19、39、21、42;乙:27、16、44、27、44、16、40、40、16、40;问:(1)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高?(2)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齐?结论:①9.5,0.016 ②a 2s 2③甲x =33,乙x =33,33734722=>=乙甲s s ,乙的成绩比甲稳定,应选乙参加比赛更合适.④这个专业户应了解鱼的总重量,可以先捕出一些鱼(设有x 条),作上标记后放回鱼塘,过一段时间再捕出一些鱼(设有a 条),观察其中带有标记的鱼的条数,作为一个样本来估计总体,则鱼塘中鱼的总条数鱼的条数鱼塘中所有带有标记的条鱼中带有标记的条数)(x a a =这样就可以求得总条数,同时把第二次捕出的鱼的平均重量求出来,就可以估计鱼塘中的平均重量,进而估计全部鱼的重量,最后估计出收入.⑤(1)由题知众数是0.03,中位数为0.03;(2)这一天数据平均数是∵ 0.03>0.025∴ 这一天该城市空气不符合国标.⑥分析:看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高,只要比较 甲、乙两种玉米的均高即可;要比较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齐,只要看两种玉米高的方差即可,因为方差是体现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特征数.(1)-甲X =101(25+41+40+37+22+14+19+39+21+42)=30;-乙X =101(27+16+44+27+44+16+40+40+16+40)=31,-甲X <-乙X (2)可运算 2S 甲=104.2,2S 乙=128.8∴ 2S 甲<2S 乙所以乙种玉米苗长得高,甲种玉米的苗长得齐. 四、【作业】1、必做题:习题2.2A 组4、5、6、7,B 组1、22、选做题:某地区全体九年级的3 000名学生参加了一次科学测试,为了估计学生的成绩,从不同学校的不同程度的学生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100分12人,90分30人,80分18人,70分24人,60分12人,50分4人.请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该地区3 000名学生的平均分、合格率(60或60分以上均属合格). 五、【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个班期末考试数学平均成绩相同,这表明这两个班数学学习情况一样(B)期末考试数学成绩的方差甲班比乙班的小,这表明甲班的数学学习情况比乙班好(C)期末考试数学平均成绩甲、乙两班相同,方差甲班比乙班大,则数学学习甲班比乙班好(D)期末考试数学平均成绩甲、乙两班相同,方差甲班比乙班小,则数学学习甲班比乙班好 2. 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s ,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到的一组数据的方差是( )A. 22s ; B. 22s ; C.24s ; D.2s二填空题3. 如果14:有6个数4,x , -1 ,y , z 6,它们的平均数为5,则x,y,z 三个数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4、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中位数为a ,则数据1233n x x x ⋅⋅⋅+5,3+5,+5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中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5.下面是两个学生的五次英语测试成绩:试用平均数与方差分析两位同学的英语成绩,并说明那一位同学的英语成绩比较稳定?。

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2.3.2方差与标准差1教案苏教版

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2.3.2方差与标准差1教案苏教版

2.3.2 方差与标准差(1)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2.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教学重点:用样本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方差与标准差.教学难点: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标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2),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提出问题: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二、学生活动由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100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100,最大值145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135,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range).由图可以看出,乙的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甲的极差小,数据点较集中,这说明甲比乙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如果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方差和标准差. 三、建构数学 1.方差: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1x ,2x ,…,n x ,其平均数为-x ,则称- 212)(1x x n s ni i -=∑=为这个样本的方差.因为方差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同,且平方后可能夸大了离差的程度,我们将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2.标准差:21)(1-=-=∑x x n s ni i 标准差也可以刻画数据的稳定程度. 3.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描述一个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标准差大说明波动大. 四、数学运用例1 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hm 2),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解: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10,样本方差为[(9.8-10)2+(9.9-10)2+(10.1-10)2+(10-10)2+(10.2-10)2]÷5=0.02.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也为10,样本方差为[(9.4-10)2+(10.3-10)2+(10.8-10)2+(9.7-10)2+(9.8-10)2]÷5=0.24 因为0.2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例2 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日光灯在必须换掉前的使用天数如下,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标准差.分析 用每一区间内的组中值作为相应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再求平均寿命.解:各组中值分别为165,195,225,285,315,345,375,由此算得平均数约为165×1%+195×11%+225×18%+255×20%+285×25%+315×16%+345×7%+375×2%=267.9≈268(天) 这些组中值的方差为1/100×[1×(165-268)2+11×(195-268)2+18×(225-268)2+20×(255-268)2+25×(285-268)2+16×(315-268)2+7×(345-268)2+2×(375-268)2]=2128.60(天2). 故所求的标准差约466.2128 (天)答: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268天,标准差约为46天.巩固深化,反馈矫正:(1)课本第71页练习第2,4,5题 ;(2)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4,8.4,9.4,9.9,9.6,9.4,9.7,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分两类: (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用样本方差、标准差估计总体方差、标准差.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 2.方差、标准差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 的幅度.。

标准差教案高中数学

标准差教案高中数学

标准差教案高中数学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标准差的概念,掌握计算标准差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标准差解决实际问题。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方差的概念,并与标准差进行比较。

2. 提出问题:在统计学中,为什么需要引入标准差这个概念?
二、概念讲解
1. 定义:标准差是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一种度量,用来衡量数据集中的值与均值的偏离程度。

2. 计算公式: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sigma=\sqrt{\frac{\sum_{i=1}^{n}(x_i-
\overline{x})^2}{n}}$,其中$\sigma$代表标准差,$x_i$代表第i个观测值,
$\overline{x}$代表样本均值,n代表样本数量。

3. 解释标准差的意义: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性越大,反之亦然。

三、计算实例
1. 给出一组数据:67, 72, 75, 70, 68,让学生计算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2. 指导学生按照公式计算,并进行详细步骤的解释。

3. 计算结果为2.88,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性不大。

四、练习
1. 提供多组数据让学生分组计算标准差,并进行比较。

2. 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标准差进行分析和解决。

五、总结
1. 总结标准差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强调标准差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学指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六、作业
1. 练习计算标准差的题目。

2. 思考标准差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出一篇小结。

以上为标准差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 方差与标准差1.理解样本数据方差与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重点、难点)2.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估计的思想.(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方差与标准差阅读教材P69~P70“例4”上边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极差的概念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2.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1)设一组样本数据x1,x2,…,x n,其平均数为x-,则称s2=1n∑i=1n(x i-x-)2为这个样本的方差.(2)方差的算术平方根s=1n∑i=1n?x i-x-?2为样本的标准差.填空:(1)已知样本方差为s2=110∑i=1n(x i-5)2,则样本的平均数x-=________;x1+x2+…+x10=________. 【导学号:】【解析】由题意得x=5,n=10,∴x=x1+x2+x3+…+x1010=5,∴x1+x2+x3+…+x10=50.【答案】 5 50(2)数据10,6,8,5,6的方差s2=________.【解析】 5个数的平均数x =10+6+8+5+65=7,所以s 2=15×[(10-7)2+(6-7)2+(8-7)2+(5-7)2+(6-7)2]=.【答案】[小组合作型]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1)某学校一名篮球运动员在五场比赛中所得分数的茎叶图如图2-3-7, 则该运动员在这五场比赛中得分的方差为________.图2-3-7(2)设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1和4,若y i =x i +a (a 为非零常数,i =1,2,…,10),则y 1,y 2,…,y 10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精彩点拨】 根据方差和均值的定义进行计算.【自主解答】 (1)依题意知,运动员在5次比赛中的分数依次为8,9,10,13,15,其平均数为8+9+10+13+155=11.故方差为s 2=15[(8-11)2+(9-11)2+(10-11)2+(13-11)2+(15-11)2]=15(9+4+1+4+16)=.(2)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均值x =110(x 1+x 2+…+x 10)=1,方差s ′2=110[(x 1-1)2+(x 2-1)2+…+(x 10-1)2]=4,新数据x 1+a ,x 2+a ,…,x 10+a 的均值x =110(x 1+a +x 2+a +…+x 10+a )=110(x 1+x 2+…+x 10)+a =1+a .新数据x 1+a ,x 2+a ,…,x 10+a 的方差s 2=110[(x 1+a -1-a )2+(x 2+a -1-a )2+…+(x 10+a -1-a )2]=110[(x1-1)2+(x2-1)2+…+(x10-1)2]=4.∴s=2.【答案】(1) (2)1+a 2求样本方差或标准差的步骤:(1)求样本的平均数x-=1n∑i=1nx i;(2)利用公式s2=1n∑i=1n(x i-x-)2求方差s2;(3)利用s=s2求标准差s.[再练一题]1.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a,0,1,2,3,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1,则样本方差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15(a+0+1+2+3)=1,解得a=-1,所以样本方差为s2=15[(-1-1)2+(0-1)2+(1-1)2+(2-1)2+(3-1)2]=2.【答案】 2方差与标准差的应用件中抽取6件测量,所得数据为:甲:99 100 98 100 100 103乙:99 100 102 99 100 100(1)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2)根据计算的结果判断哪台机床加工零件的质量更稳定.【精彩点拨】求平均数→计算方差→根据方差的大小进行判断【自主解答】(1)x甲=16(99+100+98+100+100+103)=100,x乙=16(99+100+102+99+100+100)=100.s2甲=16[(99-100)2+(100-100)2+(98-100)2+(100-100)2+(100-100)2+(103-100)2]=73,s 2乙=16[(99-100)2+(100-100)2+(102-100)2+(99-100)2+(100-100)2+(100-100)2]=1.(2)两台机床所加工零件的直径的平均值相同. 又s 2甲>s 2乙,所以乙机床加工零件的质量更稳定.1.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或数据越集中,稳定.2.比较两组数据的异同点,一般情况是从平均数及方差或标准差这两个方面考虑.[再练一题]2.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培训期间他们参加5次测试,成绩记录如下: 甲:78 76 74 90 82 乙:90 70 75 85 80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___同学.(填“甲”或“乙”)【解析】 x 甲=80,x 乙=80,而s 2甲=15×[(78-80)2+(76-80)2+(74-80)2+(90-80)2+(82-80)2]=32.s 2乙=15×[(90-80)2+(70-80)2+(75-80)2+(85-80)2+(80-80)2]=50.∵x 甲=x 乙,s 2甲<s 2乙,∴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选甲参加更合适. 【答案】 甲[探究共研型]平均数、方差的性质探究 1 s =0表示怎样的意义?【提示】 由于方差进行了平方运算,故方差的单位是原始数据单位的平方,从而标准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由标准差的定义知s ≥0,当s =0时,表示所有的样本数据都相同.探究2 所有样本数据均加上一个常数,其平均数、方差改变吗?若所有样本数据均乘以一个非零常数时,结果又会怎样?【提示】 设样本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则样本x 1+b ,x 2+b ,…,x n +b 的平均数为x -+b ,方差为s 2;样本ax 1,ax 2,…,ax n 的平均数为a x -,方差为a 2s 2.从某班抽取5名学生测量身高(单位:cm)数据如下:161,163,162,165,164.求这5名学生身高的平均数及标准差. 【精彩点拨】 本题可用两种解法. 方法一是直接套公式计算.方法二把原数据统一减去一个常数160,通过新数据的平均数、方差求解. 【自主解答】 法一:身高的平均数x -= 161+163+162+165+1645=163(cm),标准差s =15[?161-163?2+?163-163?2+?162-163?2+?165-163?2+?164-163?2] =2(cm).法二:将原数据都减去160之后得到一组新数据为1,3,2,5,4, 新数据的平均数x -′=15(1+3+2+5+4)=3,新数据的方差s ′2=15[(1-3)2+(3-3)2+(2-3)2+(5-3)2+(4-3)2]=2,由平均数及方差的性质得原数据的平均数x -=160+3=163(cm), 原数据的标准差s =s ′2=2(cm).1.平均数、方差具有以下性质.(1)数据x 1,x 2,…,x n 与数据x 1′=x 1+a ,x 2′=x 2+a ,…,x n ′=x n +a 的方差相等,即数据经过平移后方差不变.(2)若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那么mx 1+a ,mx 2+a ,…,mx n +a 的平均数为m x -+a ,方差为m 2s 2.2.利用以上性质可使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变得简单.[再练一题]3.已知k 1,k 2,…,k n 的方差为5,则3(k 1-4),3(k 2-4),…,3(k n -4)的方差为________. 【解析】 设k 1,k 2,…,k n 的平均数为k ,则3(k 1-4),3(k 2-4),…,3(k n -4)的平均数为3(k -4),∴s 2=1n ∑i =1n [3(k i -4)-3(k -4)]2=1n ∑i =1n [3(k i -k )]2=9×1n ∑i =1n (k i -k )2=9×5=45.【答案】 45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样本的平均数可以近似地描述总体的平均水平; ②极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③样本的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 ④一个班级的数学成绩的方差越大说明成绩越稳定.【解析】 选项①②③都是对三个基本概念的正确描述,方差越大说明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的波动越大,所以,一个班级的数学成绩的方差越大,说明成绩越不稳定,因此选项④是不正确的.故选④.【答案】 ④2.甲、乙、丙、丁四人参加奥运会射击项目选拔赛,四人的平均成绩和方差见表: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x -8 方差s 2【解析】 由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知,丙的平均成绩较高且较稳定. 【答案】 丙3.若1,2,3,x 的平均数是5,而1,3,3,x ,y 的平均数是6,则1,2,3,x ,y 的方差是________.【解析】 由5=1+2+3+x4得x =14.同理y =9.由s 2=15(12+22+32+142+92)-=.【答案】4.已知样本9,10,11,x ,y 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4,则xy =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9+10+11+x +y5=10,15()92+102+112+x 2+y 2-102=4,整理得⎩⎪⎨⎪⎧x +y =20, ①x 2+y 2=218, ②①2-②得2xy =182, ∴xy =91. 【答案】 915.假定下述数据是甲、乙两个供货商的交货天数, 甲:10,9,10,10,11,11,9,11,10,10; 乙:8,10,14,7,10,11,10,8,15,12.根据两个供货商的交货情况.并计算哪个供货商交货时间短一些,哪个供货商交货时间较具一致性与可靠性?【解】 x -甲=110(10+9+…+10)=,s 2甲=110(102+92+…+102)-=, x -乙=110(8+10+…+12)=,s 2乙=110(82+…+122)-=. ∴s 2甲<s 2乙.从交货天数的平均值来看,甲供货商的供货天数短一些,从方差来看,甲供货商的交货天数较稳定,因此甲是较具一致性与可靠性的厂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