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09104)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代码:09104学分与学时:80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是生物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课程融合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季节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学时安排注:文中带“*”部分为选学内容,不占课堂教学时数;()中为习题课。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使学生理解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理论,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元素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物质组成的化学分析法及有关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水溶液中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掌握重要的化学分析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基本要求:1.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2. 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3. 熟悉胶体的结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作用。
4. 了解大分子溶液与凝胶。
本章重点:道尔顿分压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稀溶液的依数性和溶胶的性质。
本章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气体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二、道尔顿分压定律第二节溶液一、分散系二、稀溶液的通性第三节胶体溶液一、溶胶的制备二、溶胶的性质三、胶团结构和电动电势四、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五、大分子溶液及凝胶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基本要求: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概念。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
3.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各种计算方法。
4.会用△r G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r G的影响。
本章重点:状态函数和熵的含义;应用Δr G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目录第1章分散体系 (1)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8)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5)第4章物质结构 (22)第5章分析化学概述 (27)第6章酸碱平衡 (31)第7章酸碱滴定法 (36)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 (44)第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49)第10章配位化合物 (53)第11章配位滴定法 (62)第12章氧化还原反应 (67)第13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8)第14章电势分析法 (83)第15章吸光光度分析法 (86)第16章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介 (90)第17章重要生命元素简述 (93)第18章原子核化学简介 (96)第1章 分散体系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NaCl 0.900%,密度为1.01g·mL -1,若配制此溶液3.00×103g ,需NaCl 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配制该溶液需NaCl 的质量为:m (NaCl)=0.900%×3.00×103g=27.0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3-1-327.0g/58.5g mol (NaCl)==0.155mol L (3.0010g/1.01g m L )10c ⋅⋅⨯⋅⨯ 1-2.把30.0g 乙醇(C 2H 5OH)溶于50.0g 四氯化碳(CCl 4)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8g∙mL -1,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摩尔分数。
解:(1)w (C 2H 5OH) =25254(C H OH)30.0g (C H OH)(CCl )30.0g 50.0gm m m =++=0.38 (2)-12525-1-3(C H OH)30.0g/46g mol (C H OH)[(30.0+50.0)g /1.28g mL ]10n c V ⋅=⋅⨯==10.4mol·L -1 (3)b (C 2H 5OH) =-125-3430.0g(C H OH)46g mol (CCl )50.010kgn m ⋅=⨯=13.0mol·kg -1 (4)x (C 2H 5OH) =-125254-1-130.0g(C H OH)46g mol =30.0g 50.0g (C H OH)+(CCl )+46g mol 153.6g mol n n n ⋅⋅⋅ =0.650.660.650.33=+ 1-3.将5.0g NaOH 、NaCl 、CaCl 2分别置于水中,配成500mL 溶液,试求c (NaOH)、c (NaCl)、c (12CaCl 2)。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是四川农业大学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主要由四川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组织编写。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指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分支。
它也是生物、医学、环境、冶金、电子等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手段。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检验实践来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使学生在认识实验基本原理的同时,掌握一般实验技术,加深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解,为其他化学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通过实验检验对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教材共有九章,分别为:第一章:无机化学的结构和性质第二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试剂和分析方法第三章:结构化学第四章:无机电化学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第六章:无机物质的分类第七章:物质的分析第八章:质量测定第九章:生产实验针对以上九章内容,该课程教材设计丰富多彩,涉及相关内容包括:1.针对无机化学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者可以应用相应的实验技术,研究无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其结构的构成及影响因素,掌握正常无机反应物的质量分析方法。
2.学习者能够运用活性碳、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钡等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剂,掌握复杂分析元素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分析实用技术,如分析溶剂、溶质等的操作方法。
3.学习者可以理解结构化学的基本概念,如介电因数、分子键类型、构型等,掌握无机物分子结构的构型、结构式的写法及短语编写的工具方法,掌握分子构型的变化规律。
4.学习者可以掌握无机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技术,了解电极反应过程、极化过程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规律,能够运用常见实验仪器,如滴定仪、电位计、红外光电调制器等,实现实验控制和结果获取。
5.学习者可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氢氧化物、还原剂、氧化剂,以及滴定分析配平方程、计算比例分析的实验技术,熟悉实验仪器的运用,如示差计、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环科用)教学大纲(无机化学部分)

《无机及分析化学》(环科用)教学大纲(无机化学部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无机化学部分(*为选讲内容)学时:34学时学分:1.5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类各专业大纲执笔人:翟慕衡大纲审定人:盛恩宏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生命科学类各专业的第一门化学类课程,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时也是为学习其它化学和生命类课程打下基础和储备知识。
无机化学部分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包括了无机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内容。
化学原理主要包含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解离平衡、原子和分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配位化合物等内容;元素化学部分主要介绍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等内容。
课堂讲授上以化学原理部分为主,元素化学部分以自学为主。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关系及分子结构和近代物质结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及应用和配位化合物等内容;(2)培养学生运用上述原理去理解有关无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性质,并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3)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自学能力上、利用参考文献书籍上得到训练和培养;(4)做好与后继课程和中学化学的衔接问题,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和新理论、新实验技术打下必要的无机化学基础。
3.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及方法和手段:精选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突出现代化学理论,在保证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教师讲授课程的重要内容、摒弃“满堂灌”方法,教思维,教方法,采用灵活多种方式,并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辅助教学中。
学生自学次要内容,配有练习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1.气体和溶液(建议学时数:2)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教学内容:(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2)分散系、稀溶液的通性;*(3)胶体溶液的制备、性质、结构、稳定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四大平衡及四大滴定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了解元素化学的性质与应用,并且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结合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目标,为学生后续化学化工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结构、酸碱平衡与滴定、配位平衡与滴定、氧化还原平衡与滴定、沉淀平衡与滴定、无机元素化学等多个章节的内容,具有知识点多、逻辑性强等特点。
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需要掌握的元素性质过于繁琐,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一味地采用简单说教、鸡汤式地劝导,难免会让课堂陷入尴尬,让学生感到疲惫。
因此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巧妙地挖掘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恰当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对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1、科学家故事引申出科研精神和家国情怀无机及分析化学领域重要理论地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史实故事,这些故事无不蕴含着思政元素。
在重要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合适的科学故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以科学家的良好思想品德去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通过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兴亡以及文化的传承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讲绪论部分时,可以先以我国古代冶金、印染、制陶和火药等技术来讲述化学学科发展的光辉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然后再讲述近代由于科技落后而被列强侵略和压迫,以及近年来我国科技奋起急追时遇到的欧美科技霸凌,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以及科技发展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化学的学科中不断探索,树立远大的科研目标。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_中国农大

中国农大---测试题1一、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前打“√”,错误的题前打“×”)1.同种原子间,双键键能是单键键能的两倍。
( )2.化学反应2X+3Y=Z 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d c (X)/2dt=d c (z)/dt 。
( )3.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后都能形成与稀有气体相同的电子组态。
( )4.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 )5.在中心离子和配体及配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大。
( )6.--244M nO /M nO 电对对应电极电势不受酸度影响。
( )7.以硼砂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时,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 )8.Fe 3+,Al 3+对铬黑T 有封闭作用。
( )9.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κ与其浓度有关。
( )10.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不仅与离子浓度有关,也与条件稳定常数有关。
( )二、选择题1.已知:Mg(s)+Cl 2(g)=MgCl 2(s) Δr H m = -624kJ·mol -1,则该反应( )。
A. 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自发进行B. 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不可能正向自发C. 高温下,正向反应是自发的,低温下,正向反应不自发D. 高温下,正向反应不自发,低温下,正向反应可以自发进行2.在一容器中,反应2SO 2(g)+O 2(g)=2SO 3(g)达到平衡后,加入一定量的氮气,并保持总压力和温度不变,平衡将会( )。
A. 向正方向移动B. 向逆方向移动C. 无明显变化D. 不能判断。
3.下列化学键极性大小次序正确的是( )。
A. Si -Cl>Al -Cl>P -ClB. Al -Cl>Si -Cl>P -ClC. Al -Cl>P -Cl>Si -ClD. Si -Cl>P -Cl>Al -Cl4.下列离子中外层d 轨道达到半充满的是( )。
A. Cr 3+B. Fe 3+C. Co 3+D. Cu5.下列哪一反应的焓变代表KCl 的晶格能是(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设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设计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1.课程定位《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食品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之一。
无机与分析化学知识是后续课程《仪器分析》、《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掺伪鉴别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工考级培训等的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好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这些后续课程。
根据高职高专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特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求,本课程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现行政策背景,引入行业标准,以食品岗位需求为目标,涉及食品生产的生产、建设、服务、检验、质量管理等众多岗位工作群。
以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以任务驱动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化学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并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具体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原子结构相关基础理论;掌握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的基本知识;了解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滴定操作方法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2)观察、识记实验现象的能力;(3)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1)严谨工作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
(2)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3)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环境保护意识(4)沟通协调能力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以食品检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知识需用为准、能力够用为度、技术实用为先”的原则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把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以任务为载体,将知识点分散于各个项目的任务中,每个项目设定一个或多个模块;采取以酸碱滴定技术为主,以点带面,强化学生的技能。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占一半。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理解。
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全面涵盖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使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与实践更加贴近,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内容、技术方法及实验技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不仅为实验和理论学习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考验,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上册主要介绍有关分析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化学分析方法、水质分析、毒理学分析以及环境分析等。
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及手段,涵盖可量化的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有关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实践,提高实验和理论的综合技能。
下册包括无机化学的基本实验内容,涵盖了无机物的物性测定及基本的操作实验,如制取液体氢氟酸、反应物溶解度测定、气体滴定、分解熔融物质等等,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实验技术。
在实验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深入了解和比较各种物质的性质特点,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技能,进而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总之,本教材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
高学生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四川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答题说明:1、答题限时120分钟,闭卷;2、使用计算器或者对数表;3、试卷共5页,答题时尽量做在试卷上。
一、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1分,正确者在括号内打“√”,错误者打“×”)1.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出一小部分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称为采样。
()2.无机试样溶解后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有酸溶法、碱溶法和熔融法。
有机试样的分解,通常采干式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
()3.土壤样品的采集之后,必须风干、粉碎、过筛,以增加其均匀程度,也便于以后的处理。
()4.系统误差是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
()5.同一分析试样在多次重复测定时,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叫精密度。
()6.正态分布曲线清楚地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对称性、单峰性、抵偿性。
()7.滴定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操作。
()8.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KMnO4是基准物质。
()9.根据质子理论,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是碱,凡是接受质子的是酸。
()10.某样品真值为25.00%,测定值为25.02%,则相对误差为-0.08%。
()11.分析天平底盘下的垫脚螺丝是调节天平零点的。
()12.用间接法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要加入少量的NaOH以维持Na2S2O3溶液的微碱性。
()13.朗伯比耳定律适用于一切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
()14.H原子量=1.0079,S原子量=32.06,故H2S的摩尔质量为34.0758。
()15.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位。
它是一个常数,不随温度而变化。
()16.酚酞和甲基橙都可用于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
()17.ε在分光光度分析中表示摩尔吸光系数。
()18.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法。
()19.铬黑T指示剂在pH=7~11范围使用,其目的是为减少干扰离子的影响。
()20.多元弱碱在水中各形体的分布取决于溶液的pH。
()二、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 Gmθ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rHmθ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2、满足下列哪组条件的反应可自发进行?A、△r Hm>0,△rSm>0,高温。
B、△rHm>0,△rSm>0,低温。
C、△r Hm<0,△rSm<0,高温。
D、△rHm>0,△rSm<0,低温。
3、已知下列四个反应的△r Hmθ298,其中液态水的标准生成热是:A、2H(g)+O(g)=H2O(g) △rHmθ298(1)B、H2(g)+1/2 O2(g)= H2O(1) △rHmθ298(2)C、H2(g)+1/2 O2(g)= H2O(g) △rHmθ298(3)D、H2(g)+ O(g)= H2O(1) △rHmθ298(4)4、在HAc溶液中,加入NaAc会导致:A、同离子效应B、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C、盐效应D、降低溶液中Ac-浓度5、在密闭溶器中,A、B、C三种理想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B=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A、3倍B、2倍C、9倍D、不变6、由电对MnO4-与Mn2+与Fe3+/Fe2+组成原电池,已知电对MnO4-/ Mn2+的φθ大于Fe3+/Fe2+φθ值,若增大溶液的pH,原电池的电动势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7、下述物质不能起酸作用的是:A、HSO4-B、NH4+ C、H2O D、NaH8、决定弱酸强弱的因素是A、浓度B、电离度C、电离常数D、溶解度9、已知在一定的温度下,CdCO3的K spθ=4.0×10-12,Cd(OH)2的K spθ=3.2×10-14,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A、CdCO3>Cd(OH)2B、CdCO3<Cd(OH)2B、CdCO3= Cd(OH)2D、不能确定10、从中性原子Li、Be、B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需要大约相同的能量,而去掉第二个电子时,最难的是:A、LiB、BeC、BD、都一样11、下列说法欠妥的是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2、质量分数为5.8%NaCl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M(葡萄糖):180g·mol-1 M(蔗糖):342 g·mol-1M(NaCl)58.5 g·mol-1)A、5.8%(g/g)蔗糖溶液B、5.8%(g/g)葡萄糖溶液C、2.0mol·L-1的蔗糖溶液D、1.0mol·L-1葡萄糖溶液13、在液体沸腾变化过程中,下列哪种物理量在增加?熵(2)汽化热(3)蒸气压(4)温度14、甲烷的燃烧是-965.6kJ·mol-1,其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C(g)+4H(g)=CH4(g) △rHmθ298(1)=-965.6 kJ·mol-1B、C(g)+4H2(g)=CH4(g) △rHmθ298(2)=-965.6 kJ·mol-1C、CH4(g)+3/2O2(g)=CO(g)+ 2H2O (1) △rHmθ298(3)=-965.6 kJ·mol-1D、CH4(g)+2O2(g) =CO2(g)+ 2H2O (1) △rHmθ298(4)=-965.6 kJ·mol-115、对于基元反应:2NO(g)+O2(g)=2NO2(g),若将体系的压力由原来的105Pa增大到2×105Pa,则正反应的速度为原来的:A、2倍B、4倍C、6倍D、8倍16、Ag2S的溶度积K spθ的表示式为:A、K spθ=c(Ag+)c(s2-)B、K spθ= c(Ag+)c(s2-) 2C、K spθ= 2c(Ag+)c(s2-)D、K spθ= c(Ag+) 2c(s2-)17、对于下列电极反应,MnO2+4H++2e=Mn2++2H2O如果增大溶液的pH值,则该电极的电极电势: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判断18、20℃时PbCl2溶解度是0.99g/100g水,100℃时是3.34g/100g水所以反应PbCl2(s)=Pb2+(aq)+2Cl-(aq)的△rHmθ是: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D、不能确定19、0.02mol·L-1的NH4Cl溶液的pH是:A、4B、8.2C、5.47D、6.820、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是:A、pH±1B、K a±1C、K b±1D、p K a±121、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A、能加快分子运动的速度,增加碰撞机会。
B、能提高反应的活化能。
C、能加快反应物的消耗。
D、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率。
22、下列溶液中c(Zn2+)最小的是:A、1mol·L-1 c[Zn(CN)42-]Kdθ=2×10-17B、1mol·L-1 c[Zn(NH3)42+]Kfθ=2.8×109C、1mol·L-1 c[Zn(OH)42-]Kdθ=2.5×10-16D、1mol·L-1 [Zn(SCN)42-]p Kfθ=-1.323、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2Cu(S)+1/2O2(g)=Cu2O(s) K1Cu2O(s)+1/2O2(g)=2CuO(s) K2则可指出反应2Cu(S)+O2(g)= 2CuO(s) 的K等于:A、K1+K2B、K1-K2C、K1×K2D、K1/K224、下列哪种试剂对As2S3溶胶有最大的聚沉值?A、NaClB、CaCl2 C、AlCl3D、CsCl25、反应(1)2NO2(g)=N2O4(g) △rGmθ=-5.8KJ·mol-1(2)N2(g)+3H2(g)=2NH3(g) △rGmθ= -16.7KJ·mol-1A、反(1)较反应(2)快。
B、反应(2)较反应(1)快。
C、两反应速度相同。
D、无法判断两反应速度。
三、计算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 分析FeSO4·7H2O含量,现用KMnO4法测定,问:(1)配制c(1/5 KMnO4)=0.1mol·L-1溶液2升,需称取KMnO4多少?(2)称取200.0毫克Na2C2O4,用29.50毫升KMnO4溶液滴定,KMnO4溶液的浓度是多少?(3)称硫酸亚铁试样1.012克,用35.90毫升上述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此产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已知:M(FeSO4·7H2O)=278.0g·mol-1,M(KMnO4)=158.03 g·mol-1,M(Na2C2O4)=134.0 g·mol-1)2.在25℃,101.3kPa下,CaSO4(s)=CaO(s)+SO3(g),已知该反应的△rH=400.3kJ·mol-1, △rS=189.6J·K-1·mol-1,问:(1)在25℃时,上述反应在能否自发进行?(2)对上述反应,是升温有利,还是降温有利?(3)计算上述反应的转折温度。
3.现取某含铁试液2.00mL定容至100.0ml,从中吸取2.00 mL显色定容至50.00ml,用1cm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39.8%,已知显色化合物的ε=1.1×104L·mol-1 ·cm-1,求该试液的铁含量为多少g·L-1?(M Fe:55.85g·mol-1)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1分)二、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三、计算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1)m(KMnO4)=0.1×2×=6.3(g) (3分)(2)==0.1012mol·L-1 (3分)(3)FeSO4·7H2O%=×100=99.80 (4分)2、Δf Gmθ= ΔfHmθ- TΔrSmθ= 400.3-298×189.6×10-3 = 344(kJ·mol-1)因Δf Gmθ>0,故在该条件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分)反应的Δf Hmθ>0、ΔrSmθ >0,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2分)(4分)3、A =-lg T= -lg0.398 = 0.400 = εbc(3分)(3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