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清洗消毒规程

合集下载

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确保设备的清洁,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准洁净区及一般区设备的清洁、消毒。

3责任者:设备操作人员、品管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生产用的锅,将水放满,开启搅拌,然后手刷子清洗干净,或是用生产用水将锅内残余料冲洗干净。

4.2其它的器具用刷子或刮板清除设备内残留物,再用布擦干。

4.3未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可拆卸部件拆卸后,移至清洗间,用尼龙刷沾清洁剂刷洗,清除各表面粉垢,用抹布沾生产用水擦洗,擦洗干净后。

不可拆卸的部件,可用生产用水反复冲洗,直至无残留物(目测、微生物部分可取样验证)。

4.4设备外表面可用抹布沾生产用水进行擦拭。

4.4.1.消毒方法清洁后,与原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用75%的乙醇以喷壶喷射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消毒1次(与原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喷射到湿为止),干燥后各部件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不可拆卸的部件,可用75%的乙醇循环消毒。

4.4.2清洁、消毒频率4.4.2.1清洁频率4.4.2.1 更换品种或特殊情况随时必须按本规程彻底清洁。

4.4.2.2消毒频率4.4.2.2.1生产结束,生产设备清洁后,按照消毒方法,对设备彻底消毒。

4.4.2.2.2超过消毒时效,按照此消毒方法,对设备彻底消毒。

4.5清洁验证4.5.1清洁后,操作人员填写设备清洁、消毒记录。

品管人员对设备及管道进行目测检查,要求无粉尘、粉垢,无残留物、异物,要求设备内外表面光亮洁净。

经检查合格,由品管员在清洁合格证上签字,表示已清洁合格,车间人员将挂“清洁合格证”标示牌挂在生产设备上。

车间消毒管理制度

车间消毒管理制度

车间消毒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车间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及交叉感染,本车间制定了消毒管理制度,以规范车间内的消毒操作,确保车间的卫生条件符合卫生标准,保障员工和产品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车间内包括设备、作业台面、地面、墙壁、设施等的消毒管理,所有车间员工都必须遵守并执行本制度。

三、消毒管理责任1. 车间主管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并落实消毒计划,并定期开展消毒效果的检查和评估。

2. 每班车间操作员负责按照消毒计划执行消毒工作,并确保消毒操作规范和有效。

3. 质量部门负责监督消毒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消毒物品准备1. 消毒药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产品,对人体和设备材料无损害。

2. 检查消毒药剂的有效期,过期的药剂严禁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3. 配置消毒药剂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中的浓度比例进行配制,并在配制后即日使用,不得长期存放。

五、消毒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等。

2. 消毒前应先清洁被消毒物品表面,除去附着物,确保消毒药剂的有效作用。

3. 消毒操作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受污染的物品和接触过的表面进行逐一消毒。

4. 操作人员应当根据消毒计划的要求对车间内的设备、作业台面、地面、墙壁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卫生条件符合要求。

5. 对于容器或容器内的物品,应及时清洁和消毒,并在使用前确认无异物和异味。

6. 消毒完成后,应及时清洗和通风,排除残留的有害气体,确保车间环境无异味。

六、消毒记录管理1. 消毒操作人员应对消毒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消毒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等,并签名确认。

2. 每次消毒后要将记录及时上报至质量部门,质量部门负责对消毒记录进行审核和保存。

3. 质量部门应及时对消毒记录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操作规范和效果。

七、废弃消毒药剂处理1. 废弃的消毒药剂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者乱倒乱扔。

工作服、鞋清洁消毒操作SOP

工作服、鞋清洁消毒操作SOP

1目的建立工作服、鞋的清洗规程,保证其洁净,防止其对环境及产品生产造成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工作服、鞋的清洗消毒。

3职责3.1清洁员负责按此规程执行操作。

3.2班长负责本工序对此SOP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3.3车间主任及质监负责抽查执行情况。

4内容4.1准备工作4.1.1车间工作人员将需要清洗的帽子、上衣、裤子、鞋按类别分开放入洗衣房指定位置。

4.1.2清洁人员到指定位置收集要清洗的工作服、鞋。

4.1.3检查工作服磨损情况,如发现有破损应及时更换新工作服。

4.1.4检查工作鞋是否有破损情况,若有则及时更换。

4.1.5检查洗衣机运行是否良好。

4.2一般生产区工作服、鞋清洗4.2.1清洗地点:一般生产区洗衣间。

4.2.2洗涤剂:选用洗衣粉,每8件工作服加洗衣粉约40g 。

4.2.3清洗程序4.2.3.1 打开自来水,接通洗衣机电源。

4.2.3.2 将适量洗衣粉放入盛装洗衣粉的凹槽内。

4.2.3.3 把准备好的衣物放入洗衣机内,每次最多8件工作服。

4.2.3.4 启动洗衣机,自动运行。

4.2.3.5 运行结束后,取出并整理衣物,使之平整无皱折,洗衣房内晾干。

4.2.3.6 工作鞋用自来水浸泡预洗,再放入洗衣粉溶液中用刷子刷洗鞋内、外,然后再用自来水冲冼干净后,放置鞋架晾干。

4.2.3.7 填写洗衣、洗鞋记录。

4.2.4清洁周期:普通工作服每周至少清洗二次,工作鞋每周洗刷一次。

4.2.5清场4.2.5.1清洁盆及刷子清洁后用自来水冲净,在洗衣间指定位置存放。

4.2.5.2进行区域卫生清洁。

4.2.6工作服晾干后折叠整齐放入相应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衣柜内,码好备用;工作鞋放到鞋架内,摆好备用。

4.3十万级生产区工作服、鞋清洗及消毒4.3.1清洗地点、洗涤剂和消毒剂4.3.1.1清洗地点:生产车间的工作服在本车间同区域洗衣房清洗。

4.3.1.2洗涤剂:选用洗衣液,每10件工作服约40g洗衣液。

4.3.1.3消毒剂:0.1%新洁尔灭、臭氧。

一般生产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含表格)

一般生产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建立车间一般生产区清洁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车间一般生产区的清洁。

3.职责:操作人员负责操作间的设备、设施的清洁。

QA负责监督检查。

4.控制要求:4.1清洁内容及频次:4.24.3清洁(涤)剂:白猫洗洁精、洗衣液。

4.4清洁用水:饮用水。

4.5清洁方法:4.5.1按《生产废弃物管理规程》转运、清除各种生产废弃物。

4.5.2清洁时应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拆后洗、先零后整的顺序清洁。

4.5.3设备、容器(用)具、洁具:按以下规定进行清洁存放。

4.5.3.1设备清洁4.5.3.1.1清洁频率4.5.3.1.1.1设备使用前清洁1次,生产结束后进行清洁,更换品种随时清洁。

4.5.3.1.1.2设备维修后进行清洁。

4.5.3.1.2清洁方法4.5.3.1.2.1生产前用饮用水擦试设备各部位表面。

4.5.3.1.2.2生产结束后用毛刷清除设备上的残留物碎玻璃、药液,将可拆卸下来的进行清洁。

4.5.3.1.2.3用清洁剂擦去设备的油污或药液,然后用饮用水将设备擦试干净。

4.5.3.1.3购进的新设备首先在非生产区脱去外包装,用清洁布擦掉设备内外的灰尘后方可搬至操作室。

4.5.3.1.4每天清洁、清场后操作者填写设备清洁记录并签字,QA检查合格后签字,贴挂“已清洁”标示卡。

4.5.3.1.5清洁效果评价:设备清洁后目视确认,应无可见污迹或油垢,用手擦试任意部位确认应无灰迹。

4.5.3.1.6清洁工具的清洁与存放照5.3.3执行。

4.5.3.2容器(用)具清洁4.5.3.2.1清洁频率:4.5.3.2.1.1使用后进行1次清洁。

4.5.3.2.1.2更换品种进行清洁。

4.5.3.2.1.3隔批生产或停产超过三天,开工前进行清洁。

4.5.3.2.1.4发生异常,影响产品质量,需进行清洁。

4.5.3.2.1.5超过规定有效期时进行清洁。

4.5.3.2.2清洁方法:4.5.3.2.2.1容器(用)具使用后,用饮用水进行刷洗,污染严重时用少许清洁剂除去污迹或粉垢,再用水冲洗掉清洁剂的残留物。

车间清洗消毒规范

车间清洗消毒规范

车间清洗消毒规范车间是各种生产制造业的重要场所,保持车间的清洁与卫生是确保生产质量和员工身体健康的基本要求。

车间清洗消毒规范是指在车间进行清洗与消毒工作时的标准和要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车间清洗消毒规范。

一、车间清洗规范1. 定期清洗:车间应定期进行全面清洗,频率根据车间使用情况决定。

一般情况下,周一至周五每天进行日常清洗,周末进行周清洗,月底进行大扫除。

2. 清洗工具准备:清洗工具包括扫帚、拖把、洗涤剂、湿巾、抹布等。

车间应统一配备,并定期更换和消毒。

3. 清洗顺序:清洗应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进行。

首先清洗墙壁、天花板和吊顶,然后清洗地板,最后清洗设备和工具。

4. 清洗方法:根据不同区域和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清洗方法,可以采用擦拭、喷洒、冲洗等方式。

5. 废水处理: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排放到污水系统中。

二、车间消毒规范1. 消毒周期:车间内应定期进行消毒工作,一般情况下每周进行一次消毒,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可根据需要增加消毒频率。

2. 消毒对象:车间内的工作台面、设备、工具、车间门把手等易接触污染物的物体应是消毒的对象。

3. 消毒剂选择: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一般可选用含氯消毒剂、酒精消毒剂、过氧化氢等。

4. 消毒方法:消毒可以采用喷洒、擦拭、浸泡等方式进行,具体方法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而定。

5. 消毒时间:消毒剂的使用时间应根据消毒剂的说明进行,以充分发挥消毒效果。

6. 外来人员消毒:车间应设定消毒站点,对进入车间的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手部消毒,确保车间的卫生安全。

三、员工培训和管理1. 培训意识树立:企业应加强员工对车间清洗消毒规范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清洗消毒意识,并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相关规范。

2. 操作规程编制:企业应编制详细的车间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操作的规范和标准化。

3. 监督检查:企业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车间的清洗消毒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工作服、工作鞋清洗消毒规程

工作服、工作鞋清洗消毒规程

工作服、工作鞋清洗消毒规程一、目的:规范洗衣程序,使各生产区穿戴的工作服、工作鞋严格按照清洁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

二、范围:包括各生产区穿戴的工作服、工作鞋的清洗消毒。

三、责任:生产车间负责安排人员进行清洗,化验室负责消毒剂的发放和监督。

四、程序:1. 工作服的清洗方法及程序:取衣→→浸泡→→手工洗→→机洗→→脱水→→烘干→→杀菌→→分类→→派送取衣:各班组指定专人下班后收集本班组工作服运送到洗衣房,负责清洗。

浸泡:工作服分类在千分之二的84消毒液中浸泡10分钟。

手工洗:对有脏污处的工作服进行手工搓洗。

机洗:将衣服在洗衣机里按程序清洗,时间约15—20分钟。

脱水:将机洗好的衣服脱水甩干。

烘干:将脱好水的衣服放进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用约55℃的热风35分钟,用10分钟的冷风降温。

杀菌:将烘干的衣服挂在紫外线灯下杀菌30分钟。

分类:将衣服按编号进行分叠,按男女分别装入有有塑料膜的筐中,装好后进行包裹。

派送:将装好筐的衣服在次日上班前送到各自的更衣室2. 工作鞋清洗方法及程序:工作鞋每天下班后由本人在洗衣房里按规定用洗衣粉浸泡后用刷子刷洗里外,再用水冲洗干净,凉置在鞋架上,插入烘鞋器烘干。

3. 清洗周期3.1 普区工作服3.1.1 本区域的工作服包括红色工作服、白大褂、蓝色工作服。

3.1.2 本区域工作服一周换洗两次,时间为:周一、周四前分选车间,周二、周五清洗烘烤班。

3.1.3 工作鞋的清洗周期同工作服。

3.2 洁净区工作服3.2.1 本区域的工作服为白色洁净服。

3.2.2 本区域工作服一周换洗两次,主要为精选包装车间,时间为:每周三、周六。

3.2.3 工作鞋洗净后用5%的来苏尔浸泡10分钟,晾干后使用。

3.2.4 清洗晾干后的工作服按编号分别放在不同的干净塑料袋里,脚套单独捆扎在一起。

洁净工作服及鞋必须及时送回洁净区更衣室。

3.2.5 每次收集和清洗洁净区工作服时要及时、认真、如实地填写工作服收发记录和工作服清洗消毒记录。

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1页/共2页SOP-SM-01007-1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Written by起草人:Date日期:Dept. Head Approval 部门主管审核:Date日期:QA Director Approval QA 主管审核:Date日期:Approved by批准:Date日期:Dispense分发:生产部、质量部1.目的建立设备部件、容器的清洁规程,防止工器具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区设备部件和容器的清洁、消毒。

3.责任者车间操作工负责实施,工艺员/现场QA负责检查监督。

4.内容4.1.容器具是指车间内用于存放物料的容器和其他辅助工具。

4.2.洁净区内的容器具使用后,使用者应在清洗间将容器认真清洗干净。

一般生产区使用的容器则在一般生产区的水池中洗涤。

4.3.清洗方法4.3.1.一般生产区的容器4.3.1.1.用饮用水冲洗,对难于清洗的部位可用毛巾或尼龙刷等擦洗,有难洗污垢的要用“白猫”洗涤剂擦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洗,直到内外壁表面干净,不粘有物料并擦干为止。

4.3.1.2.用饮用水将容器内外表面冲洗干净,倒置沥干。

4.3.1.3.已清洁过容器按定置管理放在挂有“已清洁”状态标志的指定位置,有盖的容器应加盖,无盖的容器应倒置摆放。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2页/共2页SOP-SM-01007-1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4.3.2.洁净区使用的容器4.3.2.1.生产结束将容器具拿至容器具清洁室,进行清洗。

4.3.2.2.先用饮用水冲除污物。

4.3.2.3.再用浅色丝光毛巾沾取适量“白猫”洗涤剂进行擦洗。

车间清洗消毒规范

车间清洗消毒规范

车间清洗消毒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1.目的明确车间清洗消毒规范,避免产品的交叉污染,确保产品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科车间人员、工器具、设备、地面、墙面、空气的清洗消毒。

3.定义清洗:使用清洁液或清水,通过擦拭或冲洗的方式除去污渍的过程。

消毒:使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通过浸泡或擦拭的方式以达到减少微生物的过程。

4.职责生产科负责维护清洗、消毒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并做好日常清洁工作;负责清洁液、消毒液的日常补充、更换工作,并做好相关的补充、更换记录;负责对车间进出人员、工器具、设备、地面、墙面、空气的清洗消毒及记录。

品控科负责对车间进出人员、工器具、设备、地面、墙面、空气的清洗消毒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并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评估;负责定期巡视车间清洗、消毒等基础设施,并及时通报要求整改。

5.程序人员手部清洗消毒规范人员手部清洗消毒方式1:洗手液+消毒水人员手部清洗:用清水将手部润湿,取一次按下洗手液储存罐的盖子后的流出量,对手部正面、背面、指缝等部位进行揉搓,指甲处可使用指甲刷搓洗。

人员手部清洗时间:时间为15—20秒,按照洗手六步法洗手。

人员手部清洗频率:包装区域人员每2小时清洗一次,其他区域人员进出车间时清洗一次。

消毒液的配制: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为200ppm。

人员手部消毒:将双手手腕以下放入消毒液中。

人员手部消毒时间:浸泡15秒。

消毒水更换频率: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浓度不达标时,或消毒水较脏时现场配置。

人员鞋靴清洗消毒规范人员工作鞋清洗频率:以工作鞋表面无明显污渍为标准消毒池消毒液配制: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为300ppm。

人员工作鞋消毒:双脚踏入消毒水池,消毒水的高度要超过鞋底。

人员工作鞋消毒时间:双脚在消毒水池内停留不少于3秒。

人员工作鞋消毒频率:每次进入车间时。

消毒水更换频率: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消毒水污浊时现场配置。

工器具清洗消毒规范清洗液的配制:使用75℃以上的热水,按5%的浓度配制洗洁精清洗后直接使用清水冲洗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事农果品有限公司咸阳工厂










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规程
1. 目的
规范生产车间场地、管道、仪器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行为,保证其生产环境、管道、仪器设备、工器具处于清洁状态。

开工前,对所有容器、工器具、地面进行全面清洗、清洁,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2. 职责
2.1 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规程。

2.2 班长负责该规程的实施。

2.3 品控人员负责该规程的监督检查。

3. 适用范围
包括生产车间、配料间、包装间以及更衣室、洗手消毒间。

适用于换鞋间、更衣室、冷却间、包装间、手消毒间、地面、墙面、天花板、空气、工作台、输送带、洗手龙头、电子秤、封口机、容器、烤盘、货架、周转箱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 内容
4.1车间地面、管道、设备、工器具的清洗消毒分生产前、后与生产间歇进行。

4.2 清洁用品包括塑料刷、地拖、水池、自来水、100PPM含氯消毒水、82℃以上热水,75%酒精、塑料桶。

4.3 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3.1 清除室内设备、设施、工器具中所有残留物。

4.3.2 冲洗:用刷子等工具并用自来水冲洗,所有设备、设施容器和工器具、工作台等,去除附着的残留物。

4.3.3 感官检查所有清洗过的表面,用手摸不会感到有污物存在,闻不到异味。

如发现残留,重复4.3.1、4.3.2步骤操作。

4.3.4 消毒:墙面、地面、工作台、输送带、容器等用100PPM有
效氯消毒液均匀泼洒,消毒3分钟以上;周转箱用100PPM含氯消毒水浸泡3分钟以上;电子秤、封口机用75%酒精喷洒消毒。

4.3.5 用自来水对所有消毒过的表面(换鞋室、更衣室、电子秤、封口机除外)进行冲洗,直到消毒液全部清除掉。

4.3.6 感官检查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痕迹,重复4.3.4、4.3.5步骤操作。

4.4 生产前的清洗消毒
4.4.1 每日开工前,耐热容器和工器具分批用82℃以上热水消毒3分钟,不耐热的工器具用100PPM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分钟以上后用自来水冲洗消毒液残留。

4.4.2 生产前开启紫外灭菌灯2小时,对车间空气进行消毒。

4.4.3 感官检查所有清洗消毒的表面,如发现残留,重复4.4.1步骤操作。

4.5 生产加工间歇的清洗消毒
4.5.1 每连续工作12小时,必须对设备、设施和工器具进行一次清洗消毒。

其清洗消毒方法按每天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方法执行。

4.5.2 内包装人员每天出去后进入包装区前,用75%酒精对手喷雾消毒一次。

5.相关记录
人员洗手消毒规程
1.目的
生产前进入车间的人员进行换鞋,更衣,洗手,消毒以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

2.职责
2.1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该规程
2.2更衣室负责人员负责该规程的实施
2.3车间品控员负责该规程的监督检查
3.适用范围
本规程对人员的卫生管理是有效的。

4.内容
4.1车间门口检查
非车间生产及管理人员,未经总经理批准或厂长批准不准进入车间。

患有手外伤,皮肤病、腹泻等有碍食品卫生的人员不准进入车间。

长指甲、佩带妆饰物的人员应剪指甲,去掉妆饰物后才准进车间。

4.2 检查合格,允许进入车间的人员到更衣室更衣。

4.3更衣:先戴好帽子,头发不得外露,穿工作服全部头发不外露,戴口罩。

4.4洗手:湿手,滴上皂液,两手反复搓洗,然后在脚踏水笼头下冲洗干净。

4.5手部浸入50PPM消毒液内,并保持30秒以上,手腕以下部分表面应全部浸入。

4.6在脚踏水笼头下冲洗去手的消毒液后,烘干双手后方可进入加工场所。

4.7手消毒后,如有污染,必须重复4.5—4.6程序。

4.8人员的卫生情况应记录在记录表中。

4.9生产期间,其它人员,如检验人员、检查人员、参观人员等进入,必须按4.1-4.7执行。

消毒液验收、配制、使用规程
1.目的
规范消毒剂的管理和使用,保证消毒效果,防止对食品和食品接
触面的污染。

2.职责
2.1采购部负责采购有合格证明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消毒剂。

2.2技术品控部负责消毒剂的验收、配制。

2.3技术品控部负责本规程实施的监督检查。

3.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消毒液的验收、配制和使用的管理。

4.内容
4.1采购的每批消毒剂,采供部应向供货方索取合格证或产品质量检验证明等的相关证明。

4.2进厂的每批消毒剂,进公司时,由技术品控部进行必要的感官检查和数量验收,并索取产品合格证明,内容应有该批消毒液的生产日期、浓度,并保留存档。

并通知实验室取样化验有效氯含量并在盛放消毒剂的桶上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消毒剂的生产日期或进货日期、品名、浓度。

4.3消毒剂应加盖贮存:并专室存放,专人配制。

杜绝污染食品和食品接触面。

4.4品控员按照卫生标准操作观范规定的浓度要求,配制消毒液,消毒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间长,应补充消毒液,以保持有效浓度。

有的消毒液应按规定要求定时更换,配制人员首先应对各消毒点所使用的容器体积进行计算并记录在册,先计算水的重量,然后根据浓度要求和药液有效浓度,确定加入液的量,以达到配制浓度的准确,对配制好的消毒液用比色法测定其实际浓度,若不符合规定要求应及时调整,加工用水的加氯,按加氯器的操作规程执行。

日常使用的消毒液配制方法:
4.4.1消毒液的配制公式C=(C1*L1)/(L1+L2)L1=C*(L1+L2)/C1 C——消毒液浓度(PPM)C1——母液浓度(PPM)
L1——母液用量(升)L2——池内水量(升)
4.4.2生产期间各加工区域所需配制有效氯消毒液消毒液浓度均按4.4和4.4.1中要求方法执行,以确保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

4.5车间班组长对配制好的消毒液,要及时使用,使用方法采用喷、洒、浸泡等规定的方法,使消毒液与设备、设施、工器具等充分接触,接触时间不低于规定要求,然后用自来水进行冲洗,冲剩残留消毒液方可使用。

消毒完毕后所使用的消毒工具均应清洗干净,妥善保管,以便下次使用。

地面消毒池不使用时均应放掉残液,冲洗干净。

操作消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运输车辆及工器具清洗消毒规程
1.目的
保证运输的产品不受车辆及工器具的污染而影响产品的卫生质量。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运输产品的车辆及工器具。

3.职责
3.1车主负责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工作的实施。

3.2技术品控部负责贯彻并监督该工作的实施。

4.作业要点
4.1卸货后的卫生
将装货车辆上及周转箱内的杂物清除到垃圾房中。

4.2装货前的卫生
4.2.1清除车辆上及周转箱内的一切杂物。

4.2.2周转箱应定期清洗。

4.2.3禁止用装过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装产品。

4.2.4如装货车辆卫生状况不良,必须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100PPM含氯消毒水泼洒车箱表面或用喷雾器喷洒车箱表面,使其接触3分钟以上。

4.2.5冲洗:用清洗机(或水管)对车辆及工器具进行全面冲洗,去除残留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