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基础知识概论课件(PPT39张)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章:个体行为和团体行为的基础PPT课件

管理学第章:个体行为和团体行为的基础PPT课件
2019/4/22 14
根据个性特质可预测员工行为。 问:如果你知道一名员工具有如下特点,你将会对他作 出什么样的行为预测? A 外部控制倾向性 B 低马基雅维里主义 C 低自尊 D 高自我监控倾向
2019/4/22
15
情商(EI)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那些非 知觉性的技巧、素质、能力的综合,这些因素影 响一个人处理环境需求和压力的能力。
2019/4/22 13
五种个性特征能有效预测个人工作行为?
控制倾向性:内控型(相信自己能主宰命运);外控型 (相信自己受命运的操纵)。 马基雅维里主义:马基雅维里,权术大师。高马基雅维里 主义者十分讲究实用,对人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 能替手段辩护。 自尊:高自尊者相信自己拥有工作成功所需的大多数能力, 低自尊者对外界影响更为敏感,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积极 的评估。 自我监控:高自我监控个体能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行为, 能使公开角色与私人自我之间表现出极大差异;低自我监 控者则不能分离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 出自己真实的性情和态度。 冒险倾向:高冒险倾向的决策需要的信息较少,而且决策 迅速。
2019/4/22
4
三种最重要的态度
工作满意(Job satisfaction)是指员工对于他的工作的 一般态度。当人们谈到员工态度时,他们通常指的是工作 满意。 工作投入(Job involvment)是指员工认同自己的工作、 积极参与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绩效对自我价值很重要的 程度。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是指员工对 组织的忠诚度、认同度及投入的程度。


领导概述பைடு நூலகம்

《个人与集体》课件

《个人与集体》课件

如果团体内部成员总是以“朋友”为由要
挟你做些不好的事情,违背你个人意愿的事情
,就说明他们不是真的关心你,在乎你的心情
,就应该远离这些“朋友”了,因为真正的朋 友不会强迫你做事情。
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
,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不自 觉得形成小群体。 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 、沟通,因为我们有一致的爱好或者性格,
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往往也相同。更容易相互
接纳、相互欣赏,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注意:
初中的友谊应该单纯而美好,不该沾染上 • • • • • • 学习小组 班级足球队 校舞蹈队 才艺社团 小记者团 公益小队 …… 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小群体呢?
在社团这类小群体中,往往是因为有共同
的兴趣爱好,所以聚集到一起;生活中的好 友往往因为生活背景相同,从小到大彼此很 了解;引为知己的那些朋友大多是因为性格 相合,对事情见解相同,三观相似。

《群体行为基础》PPT课件_OK

《群体行为基础》PPT课件_OK
4
一、群体
群体都发挥哪些功能?
(四)群体功能
群体由哪几部分构成?
(三)群体结构
群体的类型有哪些?
(二)群体类型
什么是群体?
(一)群 体
5
(一)什么是群体
交往
个体A
个体B
活动
情感
1.霍曼斯(G.C.Huma ns) 2.彼特的·三布要劳素(理P论eter M. Blau) 的社会交换理论
C 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群体决策的特点
优点
• 整合资源 • 扩展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 增强民主性、合法性
缺点
• 办事缓慢、成本高昂 • 常常导致妥协和盲从 • 极端化倾向 • 责任分散
20
(三)群体决策的原则
可行性原则
满意原则
信息准确、 全面原则
民主原则
21
(四)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
环境
规模
地位
成员组成
规范与
个性特征
2、互动性、认同性。
3、稳定性、规范性。
7
(二)群体的类型
群体类型
假设群体 实际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开放群体 封闭群体
8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维度
正式组织
建立条件
明文规定,正式结构
运作机制
权威和责任
关注的出发点 任务的完成
领导权利来源 管理代表
行为指南
法律和准则
控制来源
报酬与惩罚
非正式组织 无明文结构,无正式结构 兴趣和利益 个人需要 群体给予 道德和规范 约束
超出管理者控制的范围之外进行
为员工的情绪宣泄提供一个安全
运作
阀门
支持从众行为

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与个体

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与个体

群体规范案例
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 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 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 用电规则 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 罚。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 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 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 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 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 外相安无事。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 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 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
一般认为5—7人的群体效率可能最高。
群体的类型
参照群体:指个体自觉接受 器规范和准则,并以此来指 导自己行为的群体,是人们 心仪的群体,它的价值和规 范体系常常是个人的目标或 标准。 成员群体
彼得罗夫斯基的分类
松散群体
指成员间的关系并不 以共同活动的目的、 内容、意义和价值为 中介的共同体。
联合群体
群体分工
群体内部要有群体分 工,有一定得组织结 构,群体中的每一个 成员都在群体内占有 一定得地位,扮演一 定的角色,执行一定 得任务,有一定得权 利和义务。
归属感需要
这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 种情感,在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群体的作用方式
群体角色
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 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 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第十四章 群体与个体
“毫无疑问,一小群有思想、有责 任感的公民能够改变整个世界。”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勒
Outline
群体的概念 群体的合作与竞争 群体中的社会比较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文化对个体的影响

第6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PPT课件

第6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PPT课件
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异性群体高于同性群体;女性群体 高于男性群体。
24
外部威胁
——群体受到外部攻击,群体凝聚力会 增强。但成员若认为无法应付外部 攻击,凝聚力就极难提高。
22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 一、凝聚力的来源
1. 概念: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 群体中的程度。
2. 影响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人们在一起的时间长短、影响人们之 间凝聚力。
加入群体的难度
——加入群体越困难,这个群体的凝聚力
可能越强。
23
群体规模
——规模大,凝聚力小;规模小,凝聚 力大。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
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 (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
3. 群体成员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能够认识 到他人的存在。这种心理关系是工作群体的重要前提。
4. 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 5. 每个群体成员都能够在群体中找到一定的角色、地位,并在
行为上达到与角色的认同。
4
2.群体行为的解释:
施加 与群 体的 外界 条件
群体 成员 资源
任务型 ——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 作的人。
11
利益型
——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而走到一起 来的人。
友谊型
——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
影响 也是深远的。
12
第二节 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基础知识概论ppt

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基础知识概论ppt
第二章 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基础
• 印度狼孩的故事
• 1920年 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加尔 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了2个狼哺育的女孩,大 的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他们 是很小的时候被母狼带到山里去的。辛格 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卡玛拉,小的阿玛 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 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 用四肢走路 。
• 4、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体行为
• 社会人口学因素与个体行为(年龄、性别、种族、 民族、任职状况等)、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体行为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理论:四个维度——个人主 义与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确定性规避、男性 化和女性化)
• 个人主义是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 此结构中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直系亲属的利 益。集体主义则以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 特征,人们希望团体中的其他人在他们有 困难时能伸出援助之手,同时也认为自己 对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负有责任。
走路,但快跑时又用四肢爬行。卡玛拉
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 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方仲永的故事
•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 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
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
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
•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主要思想:
•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 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 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 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 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 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 相互作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同文明内部 的力量配置和文明冲突的性质分不开的。同一文 明类型中是否有核心国家或主导国家非常重要; 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 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PPT课件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PPT课件

-
12
第三节 人际知觉与人际关系管理
所谓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本身 具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在现实 生活中,人们不仅互相感知,而且彼此之间 通过相互交往,还会发生相互感染,相互影 响,从而形成一定的态度,并且在这种态度 的基础上,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这些情感, 又会反过来对人际知觉发生重大影响。
群体(group)是具有一定结 构和共同目标的,在心理上相互 影响、行为上相互作用的人群集 合体。在群体中人们不仅相互感 知,而且相互交往、相互感染, 从而形成一定的态度,并在这种 态度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各样的 情感和人际关系。而这种情感和 人际关系,会影响人们的进一步 交往和群体目标的实现。
-
3
一、群体的特征
-
9
怎样让规章制度成为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它 与组织的正式规章制度未必一致,它是一种默契,是群体 对自己成员以及成员 之间的行为量的允许度。 它利用舆论、疏远等群 体压力手段使每个群体 成员在行动前斟酌是否 能被群体接受和允许。
-
10
二、凝聚力高的群体的主要特征
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频繁,互 相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
-
6
三、非正式群体
所谓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是 指那些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群体,非正式 群体是自然或自发形成的,由于情趣一致或 爱好相仿,利益接近或观点相同,以及彼此 需要等原因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并且依靠心 理、情感的力量来维持的群体。非正式群体 在组织和正式群体中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 其作用有好有坏。
-
16
-
4
二、群体的结构

第九讲群体行为基础优秀课件

第九讲群体行为基础优秀课件
进行 6. 活动速度加快
间断平衡模型
群体结构
➢ 角色 ➢ 规范 ➢ 地位 ➢ 规模 ➢ 凝聚力
群体结构 – 角色
角色 Role(s) 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 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角色认同 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的行为一 致。
角色知觉 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 识和了解。
群体概述(续)
命令型群体 由直接向某个管理者汇 报工作的下属组成。
任务型群体
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共同 工作的群体。
利益型群体
大家为了某个共同关心 的具体目标走到一起所 组成的群体。
友谊型群体
因为成员拥有某种或某些 共同的特点而形成和发展 的群体。
群体成员加入群பைடு நூலகம்的目的
• 安全需要 • 地位需要 • 尊重需要 • 关系需要 • 权力需要 • 实现目标的需要
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 形成期 (FORMING)
阶段二 震荡期
(STORMING)
阶段三 规范期
(NORMING)
阶段五 中止期
(ADJOURNING)
阶段四 执行任务期
(PERFORMING)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形成期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明确,摸索群体的规范。 结束标志:把自己看成是群体的一员。
震荡期 群体内部的冲突阶段。 结束标志:群体的领导层次相对明确。
规范期 群体表现出凝聚力、产生群体 身份感与友谊感。 结束标志:结构稳定、能够就 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续)
执行任务期 群体结构被成员完全接受、注意力转向手中的任务。 结束标志:群体任务完成。
中止期 群体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 首要任务、注意力转向收尾。 结束标志:群体的解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确定性规避用来衡量人们承受风险和避 免冲突的程度。低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成 员能够平静地接受不确定性,安全感强, 挪威、澳大利亚属于这类。
• 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中,人们面临不确 定性时焦虑程度较高,精神高度紧张,压 力较大,希望避免冲突、达成共识。
• 强不确定性规避国家的人们更为忙碌,常 常坐立不安,喜怒形于色。
• 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 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 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循例发出非人 非兽的尖锐的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 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 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 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 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 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她们不肯洗澡,也不 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
• 男性化与女性化之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 价值标准。男性化社会据统治地位的是男 性气概,如自信武断、进取好胜。中国是 一个女性化较高的社会,注重和谐和道德 伦理,崇尚积极入世的精神。
• 5、全球化与多元化背景下的行为管理
• 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日益发展导致文化冲突 问题频频发生。文化冲突起源于文化敏感 性高和文化包容素养不强,这类问题会加 剧文化冲突。
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
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 说话,智力的故事
•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 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
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
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
• 中国文化倡导集体主义,但这些年受西方 文化影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 权力差距是用来衡量社会机构和组织内权 力分配不平等的程度。权力差距小的社会 尽可能地淡化不平等的地位,上级虽然拥 有权力,但员工并不恐惧或敬畏上级,认 为上级有权力是因为有专长。丹麦、澳大 利亚是权力差距较小的国家,美国是权力 相对较小的国家,员工会认为上级是与自 己一样的人。中国往往是“官大一级压死 人”,“大官”给人神秘感,办事不能越 级。
• (二)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 遗传与社会习得的关系?
• 所有行为的习得都是反射行为。生物体对 内外环境刺激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非条 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 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惩罚、反馈)
• 3、社会学习理论
• 模仿与观察学习或替代性学习。(李永瑞《组织 行为学》第29——30页)
•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主要思想:
•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 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 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 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 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 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 相互作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同文明内部 的力量配置和文明冲突的性质分不开的。同一文 明类型中是否有核心国家或主导国家非常重要; 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 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
• 其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 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 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因此,在 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 (Crossing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 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 非常重要。
第二章 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基础
• 印度狼孩的故事
• 1920年 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加尔 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了2个狼哺育的女孩,大 的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他们 是很小的时候被母狼带到山里去的。辛格 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卡玛拉,小的阿玛 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 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 用四肢走路 。

•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 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总的说来, 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 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 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 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
• 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 卡玛拉用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 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 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 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 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
• 4、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体行为
• 社会人口学因素与个体行为(年龄、性别、种族、 民族、任职状况等)、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体行为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理论:四个维度——个人主 义与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确定性规避、男性 化和女性化)
• 个人主义是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 此结构中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直系亲属的利 益。集体主义则以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 特征,人们希望团体中的其他人在他们有 困难时能伸出援助之手,同时也认为自己 对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负有责任。
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
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
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
题诗。

•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 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结果 仲永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了,原来神童的 特点全部消失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社会中的学习是 非常重要的,如果离开了学习新知识,那 即使是神童,他的“神气”也会慢慢消失 干净的。
一、个体行为的基础
(一)个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1、遗传与行为 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部都存在着称之为DNA(脱氧
核糖核酸)的遗传物质。它组成很小的单元,称 为基因。 遗传的主要表现,遗传的作用? 问题:你认为人的幸福感是遗传的吗?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与遗传有关吗?组织是否无需作为? 2、大脑结构与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