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货币供给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习题

5一般地说,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够加以直接控制 一般地说, 而货币乘数则是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的。( 的,而货币乘数则是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的。( ) 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会扩大基础货币, 6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会扩大基础货币,可能 引发通胀。 引发通胀。 ( ) 通过征税或发行新的债券来筹集资金, 7通过征税或发行新的债券来筹集资金,在一段时期 内并不会影响基础货币。 内并不会影响基础货币。 ( ) 8中央银行在政府债券的二级市场上公开抛售政府债 券会减少货币供应总量。 券会减少货币供应总量。 ( ) 9 货币供应新论认为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中 介机构做出严格的区分是没有必要的。() 介机构做出严格的区分是没有必要的。()
4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 ()。 A 流通中的通货 B 央行的外汇储备 C 对专业银行的贷款 D 财政借款 下列银行中,对货币扩张影响最小的是() 5下列银行中,对货币扩张影响最小的是() A 中国工商银行 B 中国投资银行 C 花旗银行 D 光大银行 6 下列经济因素中,使商业银行持有较高超额准备金 下列经济因素中, 的是() 的是() A 市场利率上升 B 经济处于上升周期 C 央行贷款条件苛刻 D 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稳定 下列经济因素中, 7下列经济因素中,使公众偏好持有通货或活期存 款的是() 款的是() A 定期存款利率上升 B 国库券利率上升 C 公众流动性偏好下降 D 活期存款利率上升
第七章
货币供给 复习题
一
填空
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由商业银行的()和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由商业银行的()和 () 流通中的()组成。 ()组成 流通中的()组成。
()与()的倍数 的倍数, 2 ()与()的倍数,就是通常所说的简单 存款乘数。 存款乘数。
第七章货币供求理论

第七章货币供求理论一、填空题1.现金交易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_____,他提出的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重分析货币的________ 职能;剑桥方程式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它着重分析货币的________职能。
2.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反映了_____________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3.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成三种动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两者与_________呈正相关,后者与_____________呈负相关。
4.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模型实质上是将管理科学中的最适度存货控制技术运用于货币理论的成果。
5.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狭义货币包括:__ _____和____________;广义货币则在狭义货币的基础上加____________构成。
6.准货币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构成。
7.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一种代表一般购买力的_____________。
8.政府通过____________ 弥补赤字的办法,通常被称为“债务货币化”。
9.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环节构成;一是由中央银行____________;二是商业银行____________。
10.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1.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也与利率有关,并将凯恩斯货币理论模型修正为Md=L1(y,r)+L2(r)是()的贡献?A.弗里德曼B.鲍莫尔C.卢卡斯D.托宾2.()认为货币的谨慎需求也与利率有关。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货币需求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建立为其解决失业问
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 利息率由货币的供应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 其中,货币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需求 则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1.在流动性偏好一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 增加货币供应MS↑→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增 加↑,人们将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债券的 需求增加,导致债券的价格P上升↑→利息率 r下降↓,使得利息率低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投资增加I↑→有效需求↑→国民收入↑→就业 量↑; 反之,则相反。
但是,就理论基础而言,流动性偏好论以一 种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其财富的心理动 机为出发点,把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货币需求 的出要因素,用心理分析来代替经济分析, 其科学性显然是值得怀疑的。 流动性偏好论作为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货 币仅指现金,完全抹杀了各种存款货币在经 济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在抽象基础上产生的 流动性偏好论,其理论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也 就是很有限的。
27
现代货币数量论
1956年志着货 币数量论的重新复活。弗里德曼认为货币 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 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 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把货币 也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因此,人们在 决定保留自己的财富时,决定用货币还是 选择其它资产?弗里德曼将资产选择理论 应用到货币上来
13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投机性 动机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产生的关 键在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当利率高时,人们预 期将来利率会下降,由于债券价格与利率的变动成 反比,即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那么,现在以 低价买进债券将来就会获利。因此,人们就会抛出 货币,购买债券,即人们的货币需求减少,加快了 货币流通速度。 反之,当利率低时,人们预期将来利率会上升,债 券价格会下降,那么,现在卖出债券,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增加,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 因此,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 流通速度V或其倒数K并非常量,它们的变动取决于 利率的变动,与利率正相关。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 e ——超额准备金比例;
❖ r t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可编辑ppt
21
❖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
资产和负债
❖ ——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的增减;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规模(准备
金)
❖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 财政收入增加时,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 入中央银行账户,货币供给收缩。
❖
可编辑ppt
19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再贴现及再贷款 政府债券 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合计
流通中的通货 商业银行准备金 国库存款
合计
可编辑ppt
20
❖ 基础货币 Mb =cD + rD+ e D+
❖
(r t ×t) D
❖ D——活期存款总额;
❖ c —— 提现率;
❖ r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1、 货币乘数:反映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 之间的倍数关系。
❖
m = M / Mb
❖
Mb = D( c+ r+ e + r t ×t)
❖
M1 = c D+ D
❖
=D(C+1)
可编辑ppt
26
狭义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
c+1
❖ m= ——————————
❖
c+ r+ e + r t ×t
可编辑ppt
❖
❖ 结论:货币供给是一个融内生性和 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可编辑ppt
37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资料:第七章 货币需求000

第七章 货币需求一、概念题2.流动性陷阱(人大1999研):凯恩斯提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到临界程度时,即债券价格上升到足够高度时,人们购买生息的债券会面临亏损的极大风险,这时,人们估计,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再上升,于是他们就会不肯再买债券,而宁肯保留货币在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再向下降低,因为人们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再也不肯去买债券,从而使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再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经济正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这时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就对利率和投资从而对就业和产出不会有效果。
4. 货币交易需求(南开1999研):指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
它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决定于人们的收支水平和收支时距。
假定支出水平是收入的稳定函数,则货币交易需求也就是总收入的正相关函数,通常与收入水平呈相同方向变化。
收支时距也是影响货币交易需求的重要因素。
从本质上讲,货币交易需求来自收支时差,如果收入与支出是同步的,人们也将不会存在交易需求。
所以,在收入既定时,收支时距越长,货币交易需求越大;相反,收支时距越短,货币交易需求越小。
一般来说,满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并与收入多少成正比,所以可将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看作是收入的增函数。
同时,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取决于收入,而同利率无关。
早在4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汉森(A ·H ·Hansen )在《货币理论和财政政策》一书中,就对凯恩斯的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指出,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的程度时,货币的交易余额也会具有利率弹性。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illiam Ballmol )发表了《现金的交易需求——存货的理论分析》一文,第一次深入地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平方根定律”(The Square root Formula ),这一定律也称为鲍莫尔模型,交易性货币需求可写为ibT M C d 22==(式中T 表示某一时期可预见的交易支出,C 表示每次出售证券而获得的货币量,b 表示每次出售证券获取现金所需支出的手续费,i 表示市场利率),它表明:(1)货币的交易需求,并不与交易(收入)总量依同一比例变化,而是与交易总量的平方根依同一方向变化,这称为“平方根定律”;(2)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有关,这就补充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由于存在着交易成本b,所以就需要持有一定货币。
chaper7-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3、均衡产出(价格)的决定: 均衡产出(价格)的决定:
ytd =yts
预期误差(短期) 预期调整 理性预期
C
p2 p1 p0
p
LS
SS1(pe = p2 ) SS0(pe = p0 )
B
A
AD1(M1) ADO(M0)
yn
y1
y
四、基本结论:
1、能够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只改变 价格水平,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 2、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对实际产 量和就业有影响。
图示:
需求冲击 工资粘性 工资粘性 p LS AS0 AS1 pn p1 p2 p3 AD1 y1 y2 yn AS2
AD0 y
四、政策结论: 政策结论:
从非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到充分就业均衡 状态是一个缓慢和痛苦的过程,所以用 政策来刺激从需求是必要的。
第五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五、政策含义: 政策含义:
系统性的货币政策无效,随机性的货币政策有害。 宏观经济政策要有效,必须具有欺骗性质。
你在一段时间中可以欺骗所有的人,你在长期中 可以欺骗一部分人,但你绝不可能在长时期中欺 骗所有的人。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不会在长期中系
统性和持续性地犯认识上的错误,所以,宏观经 济政策是无效的。 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结束语
六、评价: 评价:
货币主义的思想曾一度在西方具有很大 的影响。 货币主义理论也使得货币政策受到了较 多的重视,使控制货币数量成为政策的 首要目标。 货币主义也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市场的自 发作用。
第三节 供给学派
一、理论观点: 理论观点:
1、否定凯恩斯产量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 率增长,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对各种生 产要素的激励。 3、降低税率,特别是边际税率能刺激供 、 给。
第七章 货币供给

30
资产 现金准备 放 款 合 计
甲银行账户 10 40 50
负债 (单位:万元) 存 款 50
50
甲银行由于调整了资产结构,即放款和存款同时减少40万元 ,从而准备金率为10/50×100%=20%。符合要求。此为存款货 币的多倍收缩。
31
现实的存款创造乘数:
1 k r ec
其中,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即银行持有的 超额存款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c为现金提取率,即银行漏损现金与活 期存款之比,又称现金存款比率。
贷款增加 D0(1-r) D0(1-r)2 D0(1-r)3 D0(1-r)4 ……
D 0 1 (1 r ) r
26
可以看出,通过存款和贷款的相互转 化,在极限状态,原始存款所导致的准备 金增加最终全部转化为银行体系的法定准 备金,因此,可得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公 式:
D R R 1 r r
2
4、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PQ 货币必要量公式: M V
货币必要量公式解释: 商品价格总额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待售商品数量 假设条件:完全的金币流通
注:1816年英国确立金本位制
1818-1883
3
5、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单项挂钩法:是指对货币需要量进行单项指标跟踪,即只与经济 增长率一个指标挂钩。用公式表示:
13
8.3.2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是最初部分的存款。
派生存款:它是相对应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商业银行以原 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直接形成的)。
最新25823金融基础知识教案4汇总

25823金融基础知识教案4授课题目:第七章货币供求均衡与通货问题第一节货币需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大家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含义以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现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货币需求教学难点:货币需求的函数(理论)教学方法:PPT 课堂(课后)记事教学过程:第七章货币供求均衡与通货问题第一节货币需求复习引入: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
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银行借,银行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
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银行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
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
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
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有一定的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货币供给
例如, 银行吸储100万元,准备金20万元,存
款准备率为20%。
一般地,存款准备率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 又称为法定准备率。
各商业银行在其业务中,存款准备率不得低 于法定准备率,否则就是违法。故银行的存 款准备率是判断该行贷款规模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货币供给
②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
企业得到银行的贷款后,一般是以活期存 款的形式存入与自己有关系的银行,以备 随时提现。
所以,银行的贷款增加,就意味着活期存 款的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第七章货币供给
③银行存款的倍数创造
案例:
假设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为20%。
A行吸储1000万元,则A行将200万元作为 准备金,800万元贷款给客户甲。得到这 800万元的客户甲,将它作为活期存款存入 B行。而B行留下160万元作为准备金,将 640万元又贷给客户乙。得到这640万元的 客户乙,将它作为活期存款存入C行,而C行 留下128万元作为准备金,将512万元又贷 给客户丙····,
A行:
( 单位:万元)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贷款
200 存款
800
第七章货币供给
1000
B行: 资产
准备金 800
(单位:万元) 负债
存款 800
此时B行的超额准备金为640万元,将640万 元贷给客户乙后,上述资产负债表就变为:
B行:
(单位:万元)
资产
准备金 160 贷款 640
负债 存款 800
第七章货币供给
公众持有现金漏出率定义为公众持有现金 与存款的比例,以α表示。
第七章货币供给
例:
在(3)的案例中,我们加上公众现金漏出 率α为10%的条件,便可以得到以下的算式:
1000{1+(1-0.2-0.1)+(1-0.2-0.1)2+(1-0.2-0.1)3···}
=1000{1+(1-0.7)+(1-0.7)2+(1-0.7)3···}
第七章货币供给
上述过程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银行
A B C D
· · ·
总额
存款
1000 800 640 512
· · ·
5000
贷款
800 640 512 409.6
· · ·
4000
单位:万元 存款准备金
200 160 128 102.4
· · ·
1000
表:银行存款的倍数创造
第七章货币供给
一般地,以R表示初次存款,D表示存款的 总额(即初次存款创造的货币总额),r表 示法定准备率,n表示过程中银行的级数, 则上述的变化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表示:
第七章 货币供给
(教科书第八章)
第七章货币供给
学习的目的:
(1)货币是影响利息的重要因素 (2)货币供给是影响总需求的重要因素
第七章货币供给
一.货币的定义
货币的种类
硬币(辅币,一般面值超过所含金属的价值) 纸币(央行发行,本身几乎无价值,依靠国家的
权力强制流通。便于携带。)
存款货币(银行货币,信用货币,以支票为流
行工具):可以随时提现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第七章货币供给
准货币:执行价值的储藏职能,易于转换成交易的
媒介,但其本身却不是交换媒介。如:定期存款。 股票和债券是一种价值储蓄,卖出后可转化为现金, 故股票和债券也是准货币。
货币代替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执行货币的
交易媒介职能。如信用卡。
第七章货币供给
于它。 III.得到贷款的客户将全部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
再次存入银行。 以上的前提均是理想化的,所以商业银行的货
币供给,要低于②式所计算的货币创造总额。
第七章货币供给
④复杂的银行存款的倍数创造
I.公众持有现金漏出率(α)
银行的客户得到贷款后并不是全部存入银 行,而是提留一部分现金后再存入银行, 使得存款创造的乘数下降,这就是公众持 有现金漏出。
依次类推。起初的1000万元就变成为:
1000+800+640+512+··· =1000(1+0.8+0.64+0.512···) =1000{1+(1-0.2)+(1-0.2)2+(1-0.2)3···} =1000{1/(1-(1-0.2))} =5000万元 其中的4000万元是各个银行“创造”出来的。
通过将收入分为消费与储蓄,而储蓄又分为定期与活期等 的活动,对货币的供给产生影响。
第七章货币供给
2. 货币的供给
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
第七章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
在存贷业务中创造货币,影响货币的供给。
①银行存款的准备率 准备金:
为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必须要有一定数 额的现金准备,这种现金准备就是准备金。 银行存款准备率:
D=R{1+(1-r)+(1-r)2+(1-r)3+···+(1-r)n}
当n很大时,
D=R ·1/ {1-(1-r)} =R/r
①
所以,银行系统所能创造的货币与法定准 备率成反比。1/r称为货币创造乘数,以Km 表示。那么,①就可以写成:
=Km
②
第七章货币供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述货币供给的前提条件:
I. 各银行吸储后立即放贷 II .各银行的准备率等于法定准备率,而不是高
如此下去,各个银行将创造多少新贷款?
第七章货币供给
分析上述过程中的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A行:
( 单位:万元)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00 存款 1000
定义实际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的差为超额准备金。 因为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为20%,此时A行的超额准备 金为800万元。将800万元贷给客户甲后,上述资产负 债表就变为:
货币的定义
定义1(狭义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指“公众”所持有的现金货币和
活期存款的总和。
所谓“公众”,是个人,集体,企业和政府。
M1=现金+活期存款 定义2(广义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M1的总量+定期存款。 M2=M1的总量+定期存款
第七章货币供给
定义3(更广义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M2的总量+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M3=M2的总量+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注意:我国金融业界,将现金定义为M0。 本讲义以定义1为主定义。
第七章货币供给
二.货币的供给
1.货币供给的三大主体
商业银行
是以通过存贷业务赚取最大化利润为目标的企业。
中央银行
两大职能: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防止银行大量倒闭。 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级金融机构组成的系统,称
为中央银行体制
公众(影响货币供给)